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资料汇集篇

作者: -上传日期:2007/10/7
    中国藏龙卧虎,许多高人雅士、各界学者、作家及网络文学青年们思想敏锐、学力深厚,但大都深藏不露。本网愿虔诚地向各界朋友们学习!    
  本网欢迎各方合作、相互链接,欢迎来信联系!
 
欢迎网友来稿交流

最重要公告:
注意!因故必须转换网站服务器,本网从即日起只能使用国际域名:http://www.tstcwx.com.cn

网友们注意收藏新网址:
http://www.tstcwx.com.cn

 !!!!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资料汇集篇

       中天在线论坛 » 『 超级水场 』 »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资料汇集篇(80%补齐)]
      -点击- 
      

 虎威將軍趙雲 (常山趙子龍)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 

            一、神秘宝藏之谜 
                沙皇500吨黄金之谜 
                石达开藏宝之谜 
                慈禧的满棺珍宝流向何处 
                “红色处女军”藏宝之谜 
                隆美尔巨额黄金之谜 
                澳大利亚藏金岛之谜 
                “圣殿骑士团”的宝藏 
                法国海盗流传下来的神秘藏宝图 
                张献忠万万两金银之谜 
            二、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究竟从那里来 
                人类的智慧从那里来 
                艾滋病毒来自何方 
                人的头颅可以移植吗 
                人体的潜力之谜 
                人体自然之谜 
                …… 
            三、考古未解之谜 
                秦始皇墓之谜 
                中国文字因何现身美洲 
                金字塔中的重重谜团 
                消失的楼兰古城 
                失踪千年的罗马古城 
                通天塔的秘密 
                蕴含玄机的奥梅克雕像 
                开封地下城叠城 
                …… 
            四、历史文化之谜 
                淹没在千年积雪下的诺亚方舟 
                玛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谜 
                《圣经》中都藏有什么秘密 
                比金字塔更神秘的巨石阵 
                谁是日本第一代天皇 
                耶稣是人还是神 
                拿破仑死亡之谜 
                希特勒的性别之谜 
            五、天外来客之谜 
                善恶难定的外星人 
                外星人的来访 
                外星人来自何方 
                外星人为何不愿直接与地球人来往 
                玛雅人是不是天外来客 
                外星人的“交配实验” 
                UFO是美国国防部的无人侦察机? 
                4千年前的“死丘事件” 
                美国保留有外星人的遗体?! 
                …… 
            六、宇宙未解之谜 
                月球起源之谜 
                月球并没有绕着地球转! 
                最神秘的宇宙之谜——黑洞 
                美国登月照片发现疑点 
                恒星产生之谜 
                宇宙中的黄金 
                神秘天体绕太阳运行 
                火星上的金字塔之谜 
                …… 
            七、动物未解之谜 
                地球不还有活着的恐龙! 
                人类始祖是恐龙吗? 
                中国九头鸟之谜 
                神秘的蚂蚁王国 
                虎狮之争之谜 
                海洋巨蟒之谜 
                神秘的海妖 
                鲸鱼自杀之谜 
                …… 
            八、植物未解之谜 
                树的年轮之谜 
                植物神秘的心灵感应 
                植物能接收太空发来的信号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南非吃人树之谜 
                植物吃动物之谜 
                植物的防御武器之谜 
                …… 
            九、地球未解之谜 
                “失踪”的大西洲 
                北纬30度线上的“死亡区域” 
                罗布泊之谜 
                海底金字塔之谜 
                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陆 
                古人是否还活在百幕大海底 
                日本人谈虎色变的死亡之海 
                百幕大魔鬼区域水下早外星人的基地? 
                …… 
            十、自然未解之谜 
                唐山地震七大谜团 
                地球光环之谜 
                恐怖的死亡公路 
                百年谜团——通古斯大爆炸 
                听到九年前的激战 
                黑色闪电之谜 



           
            希特勒性别之谜


            法西斯头子希特勒一生臭名昭著,然而,正因为其臭名远扬,才让人对他更加感兴趣,甚至对于他的性别问题人们也产生了怀疑。
            一位研究者写道:“从生理上看,希特勒不是一个仪表堂堂的男子汉,当然更不是理想观念中柏拉图式的伟大军事领袖和新德意志的缔造者。他的身高不及国人的平均高度,臀部宽大而双肩窄小,肌肉松弛且双腿短小,一副纺锤造型。沉重的长统皮靴和宽大的长裤遮盖着他的臀部。他躯干宽大,但胸脯凹陷,人们说他的军服下填塞着棉花遮掩这一缺陷。” 
            曾在希特勒身边工作了3年的女秘书说希特勒在其情妇面前就像是慈父一般。他喜欢年轻貌美的女性不完全是由于性欲。他喜欢与女人调情,但他又考虑调情的后果。他不喜欢别人接触他的身体,甚至连医生的检查他都拒绝。一位西班牙外交官的回忆录中讲述希特勒曾向一位名叫玛杰达的女人透露:他之所以对许多女性在身体上的奉献嗤之以鼻,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颗枪弹击中了他的生殖器,造成他性生活的障碍。而一些医学家倾向于认为希特勒是梅毒病患者,他的睾丸被他的私人医生切除了,倘若没有梅毒病使希特勒丧失了性欲这一原因的话,是很难解释清楚希特勒拒绝那么多美貌女性的奉献的原因的。
            20世纪80年代,东德历史学家召集了一个会议,韦丹堡的历史学家史丹普佛宣布他获得了一份材料,证实希特勒并非一个十足的男子,而是一位女性。这份秘密材料是由希特勒过去的副手也就是战犯赫斯的一位友人提供的。在赫斯留下的日记中有许多关于希特勒的个人秘密,如他的出生时身体有严重缺憾,后来隐瞒了他的真正性别,一直当作男孩子养大。1916年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军医发现他的生理构造类似女性,但希特勒冒充男性过活。因此他不得不经常服用雄性荷尔蒙,并且采用种种隐瞒的办法。所以他命令人把他的家庭日记、健康记录和军旅生活记载全部销毁。这些个人秘密,只有赫斯、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布朗、他的私人医生以及几个贴身仆人知晓。
            金庸小说中的东方不败为求一统江湖而变得不男不女,最终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这与力求统一全世界的战争狂人希特勒似乎有些相通之处,这一切只是为对二战感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话题。

            沙皇500吨黄金之谜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当时统领俄罗斯军队的高尔查克将军为了购买武器,从1914年开始向外国预支了大约500吨黄金,其中支付给日本的黄金价值数十亿美元。但是,俄罗斯随后爆发内战,尼古拉二世还没来得及从日本运回武器就被革命者推翻。俄方既没得到预订的武器,也没收到日本退回的黄金。 


            这批黄金是於1920年由高尔查克将军押送到日本的。俄罗斯观察家西罗特金在他所着的4本书中说,这批黄金是用来购买武器的,不过高尔查克从未获得任何军事硬体。西罗特金估计,这些黄金连本带息今日价值高达800亿美元。他声称,这批黄金现在还保存在日本三菱银行的地下金库 
            。 

            西罗特金还说,日本从高尔查克手 共计收到200吨黄金,1917年3月还从在运往英国途中的沙皇的私人金库 “偷了”5.5吨。 

            1994年,俄罗斯公开文件证明,於1920年被布尔什维克处决的高尔查克至少运送了22箱金条到日本。然而,由於缺乏确凿证据,俄罗斯没能把沙皇黄金问题提到外交层面解决。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东京已承认价值27亿美元的“沙皇黄金”依然存放在日本,但日本没有就该问题正式发表评论。

            石达开藏宝之谜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抗战期间,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秘密调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工兵们从山壁凿入,豁然见到3个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开两穴,里面仅有零星的金玉和残缺兵器。当开始挖掘第三大穴时,为蒋介石侦知。他速派古生物兼人类学家马长肃博士等率领川康边区古生物考察团前去干涉,并由故宫古物保护委员会等电告禁止挖掘。不久,刘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掘宝之事终于被迫中止。根据研究人员赴现场考查后判断:该三大洞穴所在地区和修筑程度,似非为太平军被困时仓促所建。石达开藏宝之谜,只有继续深挖才能解开。 


            慈禧的满棺珍宝流向何处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她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死后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白银高达亿两。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心腹的太监,慈禧棺内葬宝时,他是参加者。他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详细记录了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价值。 
              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下面锒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5分重的珍珠2400粒。
              盖在慈禧尸体上的是一条织金的陀尼经被。被长280厘米,宽274厘米明黄缎底,捻金织成。全被不但花纹繁多,而且还织有汉字陀罗尼经文25000字。经被上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贼拆走了珍珠,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免遭危运。在经被之上又盖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网球被,也是传世奇宝。
              慈禧头戴凤冠,冠由珍珠宝石锒嵌而成,冠上有一颗重4两大如鸡蛋珍珠,当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其凤冠价值可想而知。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此珠分开是两块,透明无光;合拢时是一个园球,可透出一道绿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专家估计可能是两颗钻石。东陵被盗墓将军挖掘后,此夜明珠被孙殿英送给了宋美龄,以逃罪责。 

              慈禧脖颈上有朝珠三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是红宝石的。她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头前方有蚌佛18尊,头顶一翡翠荷叶,叶满绿筋,如大然一般,重22两5钱4分当时价值285万两白银。头两侧有金,翠玉佛10尊,手边各置玉雕马8匹,玉罗汉18尊。在其尸体旁或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红宝石佛、翠佛108尊,每尊佛重6两;翡翠西瓜四枚,白皮黄籽粉瓤者两个,绿皮白籽黄瓤者两个,估价600万两白银;翠桃10个,绿色桃身,粉红色桃尖,难分真伪。翡翠白菜两颗,绿叶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只满绿的蝈喂,绿色的菜叶旁有两只典色的马蜂,俏色用的恰到好处,独具匠心,稀世珍宝,估值1000万两白银。 

              棺内最珍贵的是座率纹花,烟云流动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其尸体旁边还放满了宝石、玉石、红珊瑚树、墨玉荸芥700多件,有些玉料出自新疆如羊脂玉和墨玉非和田而无。当宝物殓葬完毕,发现棺内尚有孔隙,又倒进四升珍珠(8分大珠500粒、三分珠2200粒,二分珠1000粒);红兰宝石、祖母绿宝石2200块,仅这些填空的珍珠宝石就值223万两白银。以上才是入棺葬品的一部分。从1879年东陵慈禧墓完工到地宫最后封闭,其间30余年中,还陆续向地宫内放置了各种奇瑰珍宝,金玉祭品1000多件。孙殿英盗挖两太后墓后至今这些无价之宝不知流落何方。
              新疆一块数吨重的大玉为做地宫中放置棺木的寝床,送到库车县境而因故搁置。 
              据估计,慈禧的随葬品值白银亿两不算过分。
              蚌佛--用淡水河嘎的贝壳制成佛状珠核体,置入牡历体内,受到外来异物刺激了牡历,分沁珍珠质将佛状珠核包围,天长日久,珍珠覆盖层逐渐加厚,就形成了珍珠光泽的蚌佛。 


    
            “红色处女军”藏宝之谜  


            捷克斯洛伐克是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北与波兰为邻,东与前苏联交界,南与匈牙利和奥地利相连,西与德国接壤,处在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

               
            波西米亚是捷克西部的一个历史地区。公元前500年,这里最早住有克尔特人,以后出现日耳曼部落。自从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到达这片地区,波希米亚就开始了它漫长而坎坷的历史。公元623年~658年,以法兰克领袖萨蒙为首的捷克人的帝国兴起,曾在这里建立一个抵御阿瓦尔人的斯拉夫部落联盟。公元658年萨蒙死后,此地受摩拉维亚人统治。公元8世纪年后,捷克人控制了波希米亚的大部分地区。

               9世纪是捷克历史的荣光时期,普热美斯家族是捷克的第一个统治家族,由普热美斯在公元8世纪年时建立。普热美斯王朝在公元 
            800年~1306年间曾统治波西米亚及附近地区达五百多年。

               
            9世纪,女王丽布施及其夫普热美斯公爵创建了古老而美丽的布拉格城堡,城堡后经多次扩建。直到一千多年后的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总统府仍设立于此。

               
            从女王丽布施创建布拉格城堡以来,布拉格不但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也成为欧洲最大、最重要、最美丽的都市。布拉格老城中最早的居民点大都始建于那个时期。城堡中心的圣维斯大教堂是欧洲建筑艺术的精品,里面藏有波西米亚王国的王冠,捷克各时期的统治者也都葬在这里。如今当游人们漫步于布拉格老城时,依然能看到以前的房屋,仿佛又回到了千百年前。布拉格旧市政府钟楼上精美的天文钟和圣维斯大教堂高耸的尖塔是布拉格永恒的标志。斯坦诺瓦犹太教堂独特的三角形山墙更是令多少人赞美不已。

               
            值得一提的是,丽布施女王以始建举世闻名的布拉格城堡而流芳千古,她手下的一名女卫队长普拉斯妲却以创建“红色处女军”,又埋藏了一批巨额宝藏,也在捷克历史上留下千古之谜。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9世纪初的丽布施女王不但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巾帼英雄,还创建了一支包括妇女在内的骁勇善战的军队,曾打败过不少敌人。后来她虽然嫁给了普热美斯公国的公爵普热美斯,但始终保持着桀骜不驯的独立性格。后来,这位女王建立了一支威风凛凛的皇家卫队,其队长就是后来在捷克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普拉斯妲。这支卫队完全由清一色的年轻女子组成,它负责保卫女王和皇宫的安全。普拉斯妲兢兢业业为女王服务,与女王结下了很深的感情。丽布施女王去世后,普拉斯妲深感悲痛,她不愿意再为国王普热美斯公爵效劳,便率领自己手下的女兵来到捷克北部的维多夫莱山,从此占山为王。
            普热美斯公爵曾派一名使臣到维多夫莱山区,试图把普拉斯妲重新请回到王宫。结果,年轻的叛逆姑娘却把这名使臣阉割后轰了回去。普拉斯妲的这种做法激怒了国王,但却吸引了周围地区许多年轻的姑娘。一批批年轻的女子不堪忍受男人的欺压,陆续投奔了普拉斯妲。没过多久,普拉斯妲手下就有了一支真正的部队,这就是后来威震朝野的“红色处女军”。普拉斯妲本人也开始了她传奇般的生涯。

               
            所谓“红色处女军”即完全由尚未结婚的处女组成的军队。反对处女军的人说,普拉斯妲是个作恶多端的女妖,她诱使年轻女子去犯法;拥护她的人称她为女中豪杰。据历史记载,她天资聪慧,而且练就了一身过人武艺,但极端憎恶男人。

               
            有人分析,普拉斯妲之所以对男性深恶痛绝,可能是因为她从小受到父亲的虐待,又在尚未成年时被男人凌辱过,所以她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普拉斯妲的“红色处女军”规模越来越大,最多时达到上千人。为了保证部队的给养,她率领军队离开了贫瘠的维多夫莱山,在迪尔文城堡建立起了自己的武装大本营。

               
            随后,“红色处女军”四处打家劫舍,征收捐税,推行自己的法律。这些法律大部分是针对男人的。据说,为了蔑视男人,她有时会带着几名女兵,手持利剑和盾牌,赤身裸体地去市镇游逛,如果哪个男人胆敢朝她们看一眼,她们就会毫不迟疑地把那个男人处死。

               普拉斯妲在她自己的地盘上行使着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她规定:

               一、男人不许佩带武器,不许习武,否则处以死刑。

               二、男人必须种地、做买卖经商、做饭、缝补衣服、干所有女人不愿干的家务活;女人的职责则是打仗。

               三、男人骑马,双腿必须悬垂在坐骑左侧,违者处以死刑。

               四、女人有权选择丈夫,任何拒绝女人选择的男人都将处以死刑。

               
            这些古怪的法律十分苛刻。普拉斯妲这一极端的做法不仅激起了当地男人的强烈反抗,也终于让普热美斯觉得忍无可忍。于是,国王普热美斯派遣大军围剿普拉斯妲。

               
            普热美斯军队的指挥官开始并不把这支“红色处女军”看在眼里,他们认为这帮女孩子看到国王的正规军必然会吓得不知所措。然而,实际上双方一交战,普热美斯的军队由于过于自信和轻敌,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被“红色处女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下子,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来对待这支“红色处女军”了。国王普热美斯在布拉格得知自己的军队在山里竟被一帮女孩子弄得晕头转向,盛怒之下,他居然亲自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前来围剿。

               
            在维多夫莱山区,普热美斯大军依靠人数上的优势,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把处女军层层包围,缩小包围圈后杀死了一百多名顽强抵抗的处女军战士。在迪尔文城堡的普拉斯妲闻讯后,亲手扼死十几名俘虏,并率领自己的战友对普热美斯大军进行了殊死抵抗。一时间,山冈上杀声震天,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她们和男人拼命时的喊叫声。最后,城堡中所有的处女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没有一个逃命投降的。而普拉斯妲本人最后扔下了手中的盾牌,脱光了身上的衣服,仅仅拿着一把利剑,赤身裸体地同皇家军队进行了最后的拼杀,直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普拉斯妲多年跟随女王,见多识广,对王室的金银财宝了如指掌,加之她本人喜欢雍容华贵的奢华生活,又多年劫掠富豪,抢劫了不少的贵族城堡,聚敛起大量的金银财宝。在普热美斯军队未到之前,她早已预见到自己凶多吉少,于是她在迪尔文城堡早已把大量的宝藏埋藏起来。这笔财宝主要有金币、银币以及处女军战士不愿佩戴的大批珍贵的金银首饰,数量极为可观。

               普拉斯妲到底把它们埋藏到哪儿呢?

               处女军被全部杀死之后,后人就想到了这批珍宝。有人不断地在当年她们活动的地区挖掘,试图找到她们埋藏的珍宝,但始终没有找到。

               
            随后,普热美斯家族以布拉格为中心建立的王朝依附神圣罗马帝国几百年。在普热美斯王朝统治波西米亚的几百年间,这几代王朝都没有忘记普拉斯妲和她埋藏的财宝。他们曾多次派人去维多夫莱山区搜寻这批宝藏,但每次都空手而归。进入20世纪以来,这笔宝藏又引起了一些现代寻宝者的注意。有人认为,它肯定被埋藏在捷克山区的某个地方。但到底在什么位置,却始终没有人能知道。

              

              

              旅游小贴士:

               
            布拉格是捷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地处欧洲大陆中心,分布在七座山丘上,有伏尔塔瓦河蜿蜒流经。人口119.3万,面积496平方公里,全市共设二十二个区。平均海拔235米,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布拉格有“建筑博物馆”之称,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绝大多数建筑风格都可以在这里看到。从中世纪以前直至现代的建筑物交织在一起,生动地体现了建筑风格随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特征。

               
            布拉格的建筑可大致地分为五类,各自的特征很明显,特别是在教堂建筑的尖塔或圆顶等处,表现尤为突出。另外,风格不只限于建筑,有些是对绘画和雕刻等美术整体或像文艺复兴这样基于一种思想的社会运动而言的。

               
            古罗马建筑风格:11世纪至12世纪中叶的建筑风格。形状如细长的盾的简单的窗户,和被称为ROTUNDA的圆筒形的建筑物是其特征所在。如圣伊日教堂的白塔,维谢赫拉德城堡入口处不远的圆筒形教堂,查里桥靠小城一侧的桥塔等。

               
            哥特式建筑风格:12世纪中叶至13世纪末的建筑风格。整体地用直线式设计,建筑物高大耸向云天的尖塔,是其最大的特征,有密密麻麻细巧的装饰。典型的如布拉格城堡内的圣维特大教堂,老城的双塔教堂等。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13世纪末到15世纪中叶的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代替了耸立的高塔,主要采用曲线的简洁豪华的设计。如位于犹太区的平卡斯犹太教会堂,位于布拉格城堡门口的军事博物馆以及皇家花园内的夏宫等。

               
            巴罗克建筑风格: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建筑风格。屋顶是葱头状圆顶,塔是圆形设计。洛雷塔教堂是巴罗克式建筑的杰作,其他还有圣尼古拉教堂、特罗亚城堡等。 






                     隆美尔巨额黄金之谜 


            隆美尔简介  
            隆美尔 

              
                
            艾尔温.隆美尔,1891年11月15日出生于德国一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两年后获中尉军衔。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在长达4年之久的厮杀中,作为下级军官的隆美尔作战悍勇、果敢机智,在战火中显露出了锋芒,获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6年9月,他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指挥官。1937年,隆美尔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记述他个人在一战中的战斗经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1938年,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司令官,并获少将军衔。 


                
            1940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在法国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该师横穿法国,直抵瑟堡,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1月,当意大利在北非的基业即将崩溃时,希特勒挑选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中将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昔兰尼加地区,在沙漠上扬起了隆美尔式的旋风。6月15日,英军对他发起代号为“战斧”行动的大规模进攻。隆美尔在机动作战中挫败了英军的锋芒,取得了胜利。此役后,隆美尔被希特勒晋升为上将。11月18日,丘吉尔向非洲增派了更多的部队,重新发起代号为“十字军远征”的进攻。在反击作战取得初步胜利后,隆美尔亲率非洲军主力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挺进,企图切断英军的退路。隆美尔的这一着棋引起了英军的恐慌,第8集团军司令坎宁汉准备下令全线撤退,但在英中东军司令奥金莱克干预下,英军继续进攻。隆美尔后方吃紧,燃料又缺乏,不得不后撤。1942年1月,隆美尔有组织地将部队撤至卜雷加港。在得到补充后,隆美尔再度发起了进攻,并迅速突破了英军防御,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这一年,隆美尔年仅51岁。 


                
            接着,隆美尔挥军乘胜追击,不到10天,前进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内的阿拉曼。然而隆美尔部队过长的战线增加了供给困难,他的疲劳至极的部队也失去了攻势,不得不暂停进攻。而英国人则加强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国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来,从而使中东英军的面貌换然一新。与此同时,隆美尔自昔兰尼加会战大胜以来几乎没得到什么补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团军新司令官蒙哥马利向窿美尔发起代号为“轻步”的进攻。隆美尔很清楚自己所面临的不利形势。他弹药缺乏,坦克和车辆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队坚守在原地,一但英军突破防线,就会形成包围态势,德军必将彻底覆灭。因此,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断然下令撤退。此时的隆美尔手中既无预备队,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马利没能及时察觉隆美尔的撤退行动,察觉后又用兵过于谨慎,没有抓住最有利的追击时机,使隆美尔的溃退之军摆脱了被全歼的恶运。11月9日,隆美尔终于带着德非洲军的部分部队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和亚境内。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群军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他一再强调“必须在海岸击败敌人”的论点。在隆美尔的推动下,“大西洋壁垒”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全貌改观。在他认为可能登陆的任一滩头,架起了粗糙的登陆障碍物,另外在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埋设了500万枚地雷。在空旷地立尖杵使滑翔机无法着陆。尽管“大西洋壁垒”工事做得多完善,敌军仍可能夹带强势兵力与物资抢滩登陆,因此隆美尔主张把装甲部队部署于海岸不远处。以免盟军的空中力量切断预备队与战场的联系。但以西线统帅伦斯德为首的多数高级军官,认为把装甲部队分散来防御海岸,不但无法做强大反击,也失去了机动性,所以计划将装甲师做纵深部署,待判定敌军主攻位置后再展开攻击。由于双方争论不休,希特勒做了一个致命性的折衷决定,将装甲师分散于海岸,但仍距海岸有一段距离,却造成了战略战术装甲预备队不足现象。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隆美尔指挥B集团群军司拼命抗击,由于德军装甲预备队不能及时赶到战场,盟军又有强大的空中和海上舰炮的火力支援,隆美尔原来准备在盟军登陆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破产了。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944年10月14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了7月20日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而服毒自杀。 


                
            隆美尔一生短暂,只活了52岁,而他又在军中度过了34年之久。他惊人的军事素质使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近攻。在战斗中他总是冲杀在最前面,因而能控制瞬息万变的战场。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他像一支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欺敌时,又像一支狡猾的狐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撕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
            沙漠之狐隆美尔的那批宝藏,乃是他掠夺非洲的战利品,其中有金条、金砖、贵重金属和球宝、钻石等,总值估计,达三亿美金之巨! 
            当一九四二年秋天,曾经横行北非的希特勒非洲兵团,已经开始失去优势,其时,英国蒙哥玛利元帅率领的联军,连挫德军。 
            隆美尔所率领的非洲兵团,自埃及溃退,逃往利比亚,兵团司令部则移驻突尼斯的比塞大港。 
            拾巧,艾森豪威尔率领的美军,又从阿尔及利亚登际,希特勒的这支非洲精锐部队,已处于腹背受敌面临被歼灭的不利境地,这时,是一九四三年五月。 
            希特勒在这时候,下了一道密令给隆美尔,令他排除万难,务必将非洲兵团所挠运的黄金宝物,运往可靠的地点,否则,便将之毁弃。根据联军方面,对于比塞大港来往船只调查的情报,发现有一艘海军船舰,任务不明,但是却配备着极强的炮火,偷偷离开比塞大港,突破联军的海上封锁,驶抵意大利北部的斯帕契尔港。 

            而再根据联军的情报,一九四三年十月十八日,天未黎明时,一艘小型的船只,在接受了那艘由比塞大港驶来的船只上的若干“货物”之后,便驶离了斯帕契尔,从此不知下落。 

            而当希特勒的非洲兵团被击溃之后,那一批金条、宝物,并没有发现、而且,长时期以来,那些宝藏就如石沉大海一般,再也没有踪迹可寻,因此有理由相信,就是那一艘小型的船只,担任了藏宝的任务。 






               
            “圣殿骑士团”的宝藏

            公元11世纪末是西欧封建主义形成的时期。在封建制度笼罩之下,各地的封建主们为了向外扩展领土和攫夺财富,纷纷割据自立,私战和匪盗盛行。私战的作战双方主要是各自属下的骑士。他们除在自己的封地建筑坚固的城堡之外,还豢养众多骑士。 


            此时的欧洲,经济上正处于复兴时期,许多新兴的城市在不断崛起,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多,各地的封建主们对财富的欲望急剧膨胀,他们渴望从海外攫取土地与金钱,并随时寻找着发财的时机。也就是说,不论是有地的领主还是无地的骑士、贵族和穷人都在寻找新的出路。 


            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临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十字军东征。从1095年至1291年,西欧共发动八次主要的远征,前后历时将近二百年。公元11世纪,基督教已在西欧世界扎下了稳固的根基。教皇可以主宰一切,在宗教界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上至国王下至民众,从生到死,处处都要接受教会的控制,违背教规就会寸步难行。民众的宗教热情高涨,从各地前往圣地耶路撒冷朝圣的人数激增。这不仅给商业带来繁荣,对于那些渴望到东方寻找新的财富的大小封建主也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在基督教徒心目中,圣地是救世主耶稣基督受难和升天之地;而在穆斯林心目中,耶路撒冷是先知穆罕默德神秘夜行的目的地和伊斯兰教最庄严的圣地之一。 


            公元8世纪以来,巴勒斯坦虽然被阿拉伯人占领,但他们并不干涉基督徒的朝圣。不久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许多前往巴勒斯坦朝圣的基督徒不是被抢劫,就是被处死或者受尽迫害。西欧去东方朝圣的路线被中断,并由此埋下了宗教战争的祸根。 


            提到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今名伊斯坦布尔,有两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跨欧亚两洲的海港城市。它先以拜占庭与君士坦丁堡之名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及东方基督教文化的重地,直到15世纪中叶,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曾先后为一百二十位罗马国王和奥斯曼苏丹所统治,留下了许多辉煌的建筑。 


            1094年,君士坦丁堡危在旦夕,拜占庭帝国向罗马教皇求援,并表示愿意把东正教重新归在教皇统治下。此举正中早已垂涎东方富庶的罗马教皇下怀。次年,教皇乌尔班二世以恢复教会统一为名,号召把所有的基督教民族集结起来,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远征,打一场符合教义的战争,对土耳其进行圣战,收复圣地巴勒斯坦,征讨伊斯兰教世 

            首先组成的是“穷人的十字军”。“穷人的十字军”刚刚上路,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队伍没有任何补给。农夫们饥饿难耐,于是便开始沿途抢劫,屠杀莱茵河沿岸的犹太人,在匈牙利和拜占庭烧杀抢夺,夺走了匈牙利人的钱财和四千多人的生命,拜占庭帝国不得不与“穷人的十字军”达成妥协:只要他们不再抢掠,并且保证在一座城市前停留不得超过三天,拜占庭方面就负责为他们提供补给。 


            不久,这帮“穷人的十字军”进入小亚细亚,去打塞尔柱突厥人。可怜的欧洲农夫们只是怀着对“异教徒”的仇恨,就咆哮着向塞尔柱突厥人的重镇尼西亚扑去。他们哪里是凶猛善战的突厥人的对手,经过两场如同屠杀游戏一样的“战斗”之后,几乎全军覆没,所剩活命的寥寥无几。 


            第一次东征,整个三十万人的“穷人的十字军”踏上的是一条血腥之路。他们盲目地暴行虐施,烧杀掳掠,绝大多数人不是战死沙场,就是惨死他乡,到最后剩下不足三千人。而那些侥幸逃回家乡的人没带回东方的黄金、财宝和珍珠,却带回了无尽的伤痛。

            与此同时,由教皇组织的法国、意大利、德国组成的四支十字军共25000人,1099年8月从各地分别出发,其中不乏王公贵族、骑士及严格训练的士兵。 

            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紧接着他们对穆斯林教徒及犹太人,不分男女老少实行了灭绝人寰的大屠杀,三天之内守城的人几乎全部死在十字军刀下。《耶路撒冷史》记载,仅仅在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里,就有一万多人惨遭杀戮,血流成河,尸横遍地。所有有价值的东西,便都被他们占为己有。“士兵们冲入宫殿,夺去他们的金银和其他首饰。有人发现有的死者肚子里藏有金币,便不断地锯开尸体到肚子和肠胃里寻找金币。”由于这次大洗劫,许多骑士一夜之间变成了富翁。 


            十字军的野蛮行径在伊斯兰各族人民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和永远的历史伤痛。可悲的是,这样的大屠杀对十字军来说,却被认为是自己神圣的使命,是为救世主报仇,在整个耶路撒冷几乎无人幸存时,他们却泪流满面地去了朝圣墓地。 


            1203年6月,满载十字军的威尼斯船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下。1204年4月,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并对该城连续七天烧杀抢掠,拜占庭帝国近千年的艺术珍宝遭到毁灭,十字军把金银财宝、艺术珍品洗劫一空之后,建立了东方拉丁帝国。 


            此后,欧洲又发动了几次十字军东征,但一次比一次衰弱,一次比一次失败。1289年和1291年,十字军的重要据点黎波里和阿克分别被马木路克王朝所占,西亚大陆的十字军国家至此全部灭亡。“十字军”时代宣告结束。 

            十字军东征之前,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路上就有让朝圣者居住的招待所和用来照料患者的医疗所。1070年,意大利的阿马尔菲人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附近,建造了两座修道院和一个招待所,后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医院骑士团”,他们的职责是照顾朝圣的基督徒。 


            1119年,又成立了“圣殿骑士团”,他们是经验丰富的职业军队,当初的职责是保护朝圣者,保护圣地,保护耶路撒冷各个大要塞的安全。由于该修会总部设在耶路撒冷犹太教圣殿,因此叫“圣殿骑士团”。随着十字军从每年来朝圣的人潮中补充的大量兵源,它的队伍在不断发展。在第二位总团长雷蒙·迪·普伊任职期间,这个修会变成了军事修会。 


            圣殿骑士团大多都是由基督教骑士(他们都是贵族)组成,也包括少数军官、教士和神甫。他们将苦行僧的戒律以及骑士的侠义精神合二为一,身穿锁环连成的盔甲,披着军服似的斗篷,看上去威风凛凛。他们的盾牌以黑和白来装饰,还有一个白底的红十字,骑士们用这个标志,好像提醒自己曾在上帝面前发过甘于贫穷的誓言。 


            对领主和君主来说,维护和扩建要塞是一项沉重的财政负担。于是,他们便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圣殿骑士团”。他们也成了法兰西人仅有的常务军。这些军事修会组织严密,士兵们训练有素,个个骁勇善战。他们奉命守卫大部分要塞,在保卫边界上有着决定性的力量。很快,他们变得非常富有。 

            由于朝圣者大量无私的捐赠以及教皇给予的种种特权,他们积聚了相当可观的财富。圣殿骑士团以最初的封地为基础,不久便拥有大量的封地和城堡。他们掌握着东西方的商行,为朝圣者和国王们开办银行,就像一个拥有各式分行的机构,接受君王定期存款。他们也让人存放首饰和黄金饰品,但要付利息和押金。他们成了欧洲早期的银行家,法国和英国国王就曾将国库托付巴黎和伦敦的圣殿骑士团保管。很快,圣殿骑士团在欧洲金融圈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很多人认为他们富甲天下。 


            在十字军东征史上,圣殿骑士团是重要的名字。从军事角度来看,它是一支非常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从政治角度来看,当时王权脆弱,他们却越来越独立、强大和好战,已不安于过去的地位。在13世纪的耶路撒冷王国,圣殿骑士团支持贵族派和反皇帝派,密谋参与政治活动。所以有人说,在13世纪,圣殿骑士团才是拉丁东方的真正主人。 




            圣殿骑士团的所作所为,终于引起欧洲各国和其他教会的不满,被斥为异端。在1312年的维也纳宗教会议上,罗马教皇克雷芒五世不得不正式宣布解散圣殿骑士团。 

            1307年10月5曰,法国国王、美男子菲利普四世下令逮捕所有在法国的圣殿骑士团成员。法国国王想通过打击圣殿骑士团,没收其财富,以补充曰趋窘困的财政开支。但是,圣殿骑士团却巧妙地把大量财富隐藏了起来。有人分析,罗马教皇在法国国王采取行动的前几天曾经悄悄地给圣殿骑士团通风报信。 


            据历史记载,当圣殿骑士团总团长德·莫莱在狱中获悉法国正要彻底摧毁该修会时,便采取措施,以保存圣殿骑士团“传统和高尚的基本教义”。他把自己的侄儿、年轻的伯爵基谢·德·博热叫到狱中,让伯爵秘密继承了他的职务,并让他在上帝面前发誓为了将来拯救圣殿骑士团,要把一些宝藏保存到“世界末曰”。 


            他告诉侄子说:“我的前任总团长的遗体已经不在他的墓穴,在他墓穴里珍藏着圣殿骑士团的档案。通过这些档案,就能找到许多圣物和珍宝。它们是从圣地带来的,其中包括:耶路撒冷国王们的王冠、所罗门王的七枝烛台和四部金福音,在总团长墓穴入口处祭坛的两根大柱子里。这些柱子的柱顶能自行转动,在空心的柱身里藏着圣殿骑士团积蓄的巨额财宝。” 


            1314年3月18曰,圣殿骑士团总团长德·莫莱受火刑,被法国国王烧死在柴堆上。随后,基谢·德·博热伯爵便成立了一个“纯建筑师”组织。他请求法国国王准许把莫莱的尸体埋葬到另外的地方,国王同意了。于是,利用德·莫莱的棺材,博热乘机从圣殿骑士团教堂的大柱子里取走了黄金、白银和宝石等几箱子的宝藏,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圣殿骑士团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神秘符号。据说,他们就是用这种符号和秘密宗教仪式来隐藏和重新取出他们的珍宝。正因如此,对于圣殿骑士团巨额财宝的下落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成了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有人根据当地的传说和发现的圣殿骑士团的神秘符号,认为藏进棺材和箱子里的财宝现仍在法国罗纳省博热伯爵封地附近的阿尔曰尼城堡里。阿尔曰尼古城堡现在法国罗纳省朗泰市管辖区里,属于一位对圣殿骑士团的内情颇有了解的伯爵雅克·德·罗斯蒙所有。1950年的一天,罗斯蒙先生接待了一位英国上校的拜访。此人自称是英国一个教会的代表,是专程来找罗斯蒙先生洽谈购买阿尔曰尼城堡的。他告诉伯爵,愿出一亿法郎的高价买下这座古城堡。然而,罗斯蒙伯爵的回答却是:“不卖!” 


            1952年,对圣殿骑士团神秘符号颇有研究的考古和密码学家克拉齐阿夫人,在对阿尔曰尼城堡进行实地考察后声称:“我深信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就在阿尔曰尼。我在那里找到了一些发现藏宝处的关键符号。这些符号从进口大门的雕花板上开始出现起,一直延续到阿尔锡米塔楼,我认出那里有一个埃及古文字符号。它表明,除有宗教圣物外,还有一笔世俗财宝。”据克拉齐阿夫人说:“阿尔锡米塔楼上有八扇又小又高的三叶形窗户,其中有一扇窗户被用水泥粘合的石头堵塞,必须开通这扇窗户,并在6月24曰这一天观察射进这扇窗户的光线束。两点至三点的阳光可能起着决定作用,它可能将照射在一块会显示出具有决定性符号的石头上。但是,我想,只有非常熟悉内情的人,才会声称发现了秘密的钥匙。”

            巴黎人尚皮翁对圣殿骑士团的宝藏深感兴趣,曾经在占星家阿芒巴波尔和对圣殿骑士团有专门研究的作家雅克·布勒伊埃的指导下,对阿尔曰尼城堡进行过发掘,由于对刻在建筑物正面的神秘符号的内涵始终束手无策,结果空手而归。雅克·布勒伊埃在阿尔曰尼城堡考察几年以后还写了一本名为《阳光的奥秘》的书。 


            那么,圣殿骑士团的财宝是否藏在阿尔曰尼城堡呢?城堡现主人雅克·德·罗斯蒙先生说:“圣殿骑士团的财宝可能埋藏在这里。但是,我们目前没有确切的理由去拆毁这座建筑物里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墙。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未来的科学技术能为我们指点迷津。” 


            法国“寻宝俱乐部”根据最新发现的资料认为,圣殿骑士团的财宝也许根本就不在阿尔曰尼。他们认为,那些宝藏可能隐藏在法国夏朗德省巴伯齐埃尔城堡,因为那里也发现了许许多多令人晕头转向的圣殿骑士团留下的符号。巴伯齐埃尔城堡四周曾有三大块圣殿骑士团的封地,人们在其中的利涅封地刚刚发掘出一座墓穴,从其中掉下来的一些石头上刻着的符号中可以看出,在圣殿骑士团被取消以后,有个骑士曾在那里守卫过多年,也许他的神秘使命跟监护埋藏的财宝有关。

            还有人认为,圣殿骑士团的另外一些财宝可能隐藏在法国的巴扎斯、阿让以及安德尔—卢瓦尔的拉科尔小村庄附近。因为在法国瓦尔市的瓦尔克奥兹城堡的墙上也刻着圣殿骑士团的神秘符号,也有关于圣殿骑士团把财宝隐藏在那里的传说。 


            法国历史学家让·马塞洛认为,在法国都兰的马尔什也可能会找到圣殿骑士团的藏宝,那里以前曾是圣殿骑士团的“金缸窖和银缸窖”的所在地。 

            当年威风凛凛的圣殿骑士团,究竟把他们的宝藏隐藏在哪儿呢?他们那些刻在石头上的神秘符号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直到如今,还不时会有好奇的人默默地站在那刻着神秘符号的石头跟前,费尽心机地思索。石头默默无言、符号默默无语,但对寻宝者来说,它们似乎永远在无言地微笑,似乎永远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张献忠万万两金银之谜

            曾经有这样一首歌谣, 影响了几代人, 流传甚广。从歌谣本身猜测  这应当是一段藏宝指引暗语  歌谣里提到的石牛和石鼓 
            是否就是这段指引暗语的关键呢?通过它们能否破解“金银万万五”的下落呢?首先让我们先从歌谣里提到的成都说起。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岷江中游,为四川省省会,2300多年前,定名为“成都”,其称号沿用至今,一直以来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要地。1976年夏天,成都市文物保护管理处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老太太,她告诉工作人员,她家门前的树底下埋有巨额宝藏。工作人员感到很震惊,却始终不肯相信。这究竟是老太太的痴人说梦,还是真有如此宝藏呢?

              据《成都市市志》记载,1938年,成都陕西街陕西会馆住着一个叫杨白鹿的老先生,他有一张秘藏多年的”藏宝图”,这是他家佣人几代相传的宝物。杨白鹿在晚年之际把藏宝图纸交给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傻儿师长范绍增,由他来主持掘宝行动。按照“藏宝图”的指引,得出藏宝地点应在望江楼往下河流对岸的石佛寺下面的三角地带靠江心位置,于是令民工一边抽水,一边大面积开挖。在锦江两边的河岸上,每天来看热闹的成都市民达到数万。大家都在津津有味的摆谈着这段令人激动的藏宝悬案。民工们在江心挖出了一头石牛,石牛身边还有许多人体骨架,又在相同的位置挖出一只石鼓。如今,在四川大学与望江楼之间的锦江河畔。石牛赫然卧在江岸上,石鼓曾被挖出,可由于历史变迁,又沉没江中,与石牛相对。应了歌谣的第一句“石牛对石鼓” 
            。按歌谣所唱,有了石牛和石鼓,是否就会有“金银万万五”呢?

              可最后从河里挖出的不是金银,而是整整3筐锈迹斑斑的铜钱,歌谣里提到的“金银万万五”仍杳无踪影。一场轰轰烈烈的锦江淘银工程就此结束。那么歌谣里的大量金银会去哪里了呢?我们只有从锦江的面积与流向开始这场沉银谜踪的搜寻。


              锦江,又称府南河。前身是成都地区古老的自然河道。是岷江流经成都市区的主要河流,由府河与南河组成。李冰治水时,将其疏浚治理,是都江堰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锦江中真的会有大量金银吗?这个歌谣的传说又来源于那里呢?这与明末一个风云的历史人物有关。

              “大西王”——张献忠,明陕西延安人,公元1630年,为推翻明朝的统治,在陜西米脂起义,公元1630年,为推翻明朝的统治,在陜西米脂起义,大败明军,攻破襄阳,缴获大量金银. 
            公元1643年占据武昌,称大西王。公元1644年,张献忠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称成都为西京。但在这年冬天,面对清政府的围剿,绝望之下的张献忠在四川进行了空前的烧杀破坏;不仅杀各地的卫军98万,还派遣四个将军分屠各县,最后将亿万宝物掷入锦江,随江放流。顺治三年,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县的凤凰山被清兵追堵,中箭身亡。张献忠转战湖广,于成都称帝,是想借天府之国这块宝地,建立自己的政权。他每占领一个地方便搜刮所有官府和官僚的财产,将万千金银财宝纳入自己帐下.入川称帝后,根据<<明史>>记载,曾经“用法移锦江,固而阙之,深数丈,埋金宝亿万计,然后决堤放流,名水藏,曰;无为后人有也.”这有力的证实了确有大量金银沉在锦江。

              按明史的说法,张献忠在300多年前撤离成都时,大量的金银财宝无法带走,只能埋在成都的水路码头,打算日后重返成都时再把它带走。既然宝藏是张献忠留下的,为什么在锦江河道中发掘出只是一些铜钱呢?我们能否大胆推测,在锦江的成都流域没有发现的大量的金银,有没有可能在锦江别的流域呢?或者张献忠根本没有在锦江埋银,而只是制造了一种假相呢?


              《蜀碧》载:“(张)献忠闻(杨)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在这段记载中,我们惊奇的发现,这里提到的金宝数千艘,是否就是这场沉银谜踪的突破口呢?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张献忠不会将全部金银埋于江底,他应该携有大量金银作为战争物资。按照《蜀碧》中提到的顺流东下,我们沿锦江的下游继续探索沉银的去向。

              锦江的干流起于成都市金牛区洞子口,止于彭山县江口镇。全长97.3公里。而江口镇作为锦江的下游,有没有可能与这批沉银有联系呢?令人惊奇的线索出现了。在彭山江口,我们发现了在这里竟也流传着与宝藏相关的歌谣,出现了这场沉银谜踪的第二种版本,当地人这么唱道;“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不同的是,石牛和石鼓换成了石龙和石虎,而歌谣的格式则一模一样。在彭山江口为什么也有一首类似锦江石碑上的歌谣?这难道只是单纯的巧合吗? 
                   

              据<<彭山县志>>载,:”顺治三年,明参将杨展与张献忠部决战于江口镇,张部战船被焚,沉没过半,伤亡惨重.” 
            在张献忠撤离成都时,因为旱路已被清军封阻,他只好改道由水路出川。张献忠的船队从成都启程,沿锦江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时,遭到杨展部队的伏击,几乎全军覆灭,许多载满金银的木船就沉没在彭山县江口境内的水域中。难道这万千沉银就在彭山县江口镇? 

                

              江口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的彭山县 , 
            古名彭亡聚。古镇江口,依山傍水,五里长街逶迤江岸,这里有我国最早的茶叶市场武阳茶肆,汉时,江口一代茶林密布,制茶工艺已有相当水平,茶色清黄而碧绿,味清香而醇久.这里还有举世闻名的东汉崖墓,崖墓雕刻取材多样,内容丰富,造型古朴生动.因地处府河,南河的汇合处而得名,形成历史达2000余年。古镇江口迄今为止还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建筑,风格典雅、庄重,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屋瓦顶梁上的木刻也记载着过去的沧桑,门窗上栩栩如生的雕花演绎着明清的浮华,更因为这里三江汇流,居水陆要冲,地势险要,自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遥想当年江口一战,风猛火烈,杀声震天,,无数的金银财宝随历史沉入岁月的长河.

              在江口镇的石龙沟中,石龙,石虎遥遥相对。石龙沟位于江口镇石盘山。据清嘉庆《彭山县志》记载:“石龙彭山县治东十五里。其形肖龙,首爪蜿蜓,鳞甲峥嵘,长三、四丈许。若经神工鬼斧者然,与石虎相对”。要到达石龙、石虎栖身之处,必须坐船沿水路来到此山深处。山上有石碑,刻有“石龙对石虎”的一段歌谣,在曲折的山路尽头,一条石龙赫然立在岩壁上。石虎由于历史的冲刷,部分头像已被毁坏,但虎身仍清晰可见。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又会在哪里呢?江口镇是否有人打捞起沉银呢?


              近50年中,彭山县江口镇的渔民在撤网捕鱼时,曾经捞起过银制的元宝,上面有当时成都府库的烙文。这就表明了300多年前的那次水战中,张献忠的船只的确在此沉没不少。有一次,当地农民甚至发现一块木头制作的像养猪的槽子似的东西,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猪槽。但是剖开以后,却发现里面藏有银锭。按照《蜀难纪实》的说法,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银两多得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就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里面放入银锭,让它漂流而下。本来打算在巫山附近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把它们打捞上岸,可在江口镇就遇到阻击,大量金银也沉没与此。

              彭山县江口镇境内水域到底有多少当年张献忠的沉银?据《蜀难纪实》记载,“累亿万,载盈百艘.”,因为当时张献忠船队遇到阻击时,沉船堵塞了江道,使得大部分的银两都沉没于此。根据这一记载,彭山县境也先后出现过与成都“锦江淘银”类似的掘宝事件,但发现的金银只是零零星星,非常之少。那么这一大宗金银会流落到哪里了呢?据<<,彭山县志>>载,“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原来在张献忠的船队沉没后不久,清朝政府就组织过大规模打捞行动,部分沉银被打捞起来充实了国库。沉银的去向变的清晰起来。

              可这场沉银谜踪却并未就此结束。在2005年4月20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彭山县江口镇岷江大桥附近的老虎滩河床引水工程建设工地上,一辆挖掘机从河床3米深处掘起一铲砂土,伴随这铲砂土落地的,还有一截黑不溜秋像朽木一样的东西。这朽木从挖掘机斗子里滚落到地面后,眨眼间,一枚枚银锭乌黑中泛着亮光,其边缘虽有些残损,但银锭身上铸造时打上的“崇祯16年8月,纹银50两”字样清晰可见。出土银锭藏匿于木筒内。木筒长118厘米,外径18厘米,为两个半圆形木桩,将内挖空把银锭放入其中,然后合在一起,两头用铁丝箍紧。


              2005年8月,出土银锭经四川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明代银锭,属国家珍贵文物。其中6件有铭文为二级文物,1件无铭文为三级文物,银锭分别重1800余克,呈船形。正面刻有铭文。如“沅陵县征完解司载充兵饷银五十两崇祯十年八月银匠姜国太”,又如“京山县十五年饷银肆十两”“巴陵县榆口饷银五十两”,从出土的银锭中,从其铭文可以看出来自湖南、湖北地区,为崇祯时期的税银,与张献忠转战路线及所占地点十分吻合。

              300多年来,张献忠在彭山县江口镇沉银之说一直是世人难解的一道谜团。此次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张献忠300多年前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这条消息有力的证实了记载的准确无误。可是,歌谣里提到的大笔财富却还是没有完全浮出水面。这笔财富究竟有多少,难道另外的地方还会有吗?

              在成都龙泉驿区的百工堰,竟也流传着关于张献忠沉银的传说,百工堰,位于成都以东龙泉山脉,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令人惊奇的是,这里居然出现了歌谣的第三个版本.当地百姓也有一首歌谣来猜测这两座山的秘密,歌谣唱道:“石公对石母,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成都买到简州府。”

              成都东面龙泉山百工堰一带有两座山,一座叫石公山,一座叫石母山,两山遥遥相对。传说两山下暗藏玄机 ,可是至今没人发掘出来。   
            张献忠沉银的秘密似乎又被延伸开来。张献忠到底留下了多少金银在成都呢?也许,沉银真的象谜一样在每个人的心中,在历史的漩涡里。

              一首歌谣,三个版本,谁真谁假?沉银究竟去向何处?时光飞逝,岁月流转,如今的成都宁静而美丽,生机盎然。历史埋藏了万千财宝和无数真相,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就让那万千财宝埋于天府之国的脚下,去丰富天府之国的历史吧。



            传闻中,普照寺的兴盛都与张献忠藏宝有关,相传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财富珍宝无与堪比,其义子役了数百名石匠在青峰山(即现在的青城外山)开采石材,但半年后山里路没修、庙没建,数百名石匠及其开采用石材都无影无踪!据传,这些石材很可能用来修筑地宫,藏那些富可敌国的财宝,而石匠都在地宫修好后被陪葬。另一种传闻是张献忠被害后,其部将派遣心莲和尚从缅甸潜至清峰山看护张献忠的宝藏。心莲和尚扼守职责,以便时机到时以资相助和响应。然而几年后,吴三桂率清军剿平大西军,心莲和尚在万念俱灰中死去。临死前讲明了他转战南北的不凡身世和经历,但源于入佛已深,没说明藏宝之事,万千藏宝也交托于日后“有缘”人。 

            古人说:“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门夜半声”,这句话真是悲哀痛切。当然,张献忠万万两金银的去向,以及普照寺突然兴旺之因,已成为人类未解的财富之谜,永远列入了书典。昔日真相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权利与财富之争,最终换来了今天的贞楠古柏、苍松翠竹,一派佛地仙乡的清凉风貌。 




            人类究竟从那里来


            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的生命来自何处?从海洋中走来,从猿人那儿进化而来,我们的祖先,是鸟?或是恐龙?还是地外文明将我们轻轻地放在泥土上一串串的疑问化成了我们的思考,促使我们去不断地探究。人类进化的步伐相当的沉重,自然灾害、宇宙风暴以及许许多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不断阻挡着人类的前行。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类的进化已走到了尽头?
            我们从哪里来?人类生命起源说一直是科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据最新出版的《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地球生命可能起源于淡水池塘,而不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深海热源附近。据报道,圣克鲁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淡水比咸水更有可能孕育生命。他们说:“尽管已知的最古老生物化石是海洋生物的,但生命实际上起源于淡水池塘。”

            科学家们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能自我复制的化学物质———后来发展为DNA———被一种叫作泡的薄膜围绕。查尔斯·阿佩尔与他的同事合作,已经能够使用早期地球的物质成分在淡水的条件下制造出这种泡,而在咸水的环境下却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报道说,研究结果对海洋起源学说提出了质疑,但与达尔文的理论有几分相似。一个世纪以前,达尔文在他的个人书信中曾经猜想,生命起源于“富含氨和磷的有机盐、光、热、电等相关物质的小池塘中。”人类生命形成后,多数科学家都同意人类祖先源于非洲的观点,但对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之后的发展过程却持有不同意见。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种人类进化的新观点,认为人类曾经三次走出非洲。

            科学界一般认为,大约200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直立人就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开始从非洲向世界各地扩张。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有一些人提出,直立人离开非洲后,现代人就在世界不同地区兴起。但也有人认为,约在5万年前又有一批人走出非洲,完全取代了欧亚大陆的早期居民。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艾伦·坦普尔顿提出,也许上述两种意见都有一点道理,事实可能居于两者之间。后期的非洲移民对人类基因特征有很大影响,但他们是以通婚的形式实现的,而非以武力手段完全取代原来的居民。

            坦普尔顿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研究了世界不同地区居民的DNA序列,将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和线粒体上的10个区域的信息相结合,比较多个基因的差别,研究其变异过程。他的结论是,直立人离开非洲之后,在40万至80万年前又有一次大规模非洲移民浪潮,第三次则发生在约10万年前。他还发现此后存在某种从亚洲回归非洲的趋向。一些科学家对坦普尔顿的意见表示支持。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他的染色体分析方法存在缺陷。有的考古学家说缺少与之相符的考古证据。但是,另一重大发现,为人类走出非洲作了更好的注释,因为科学家发现一名希腊裔妇女和美国原住民有着同样的祖先,追溯出人类共同的祖先“夏娃”可能是非洲黑人!

            Discovery频道“真正的夏娃”特别节目追溯人类血缘的整个过程,犹如一个活生生的科学侦探故事。世界的顶尖科学家,藉由尖端科技研究,证明现今人类的部分粒线体DNA都和15万年前一位非洲妇女相同,这名被称作“夏娃”的非洲妇女,并非当时惟一的女人,但是却拥有惟一存活的最成功的粒线体DNA。粒线体DNA提供了化学能,是决定身高与瞳孔颜色所不可或缺的遗传基因,透过最先进的DNA研究,部分科学家更大胆颠覆了原先对人类全球迁徙的看法,认为全球人口的形成,是因为非洲祖先南进亚洲的结果。

            关于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看法有很多,在非洲发现了人类远古的足迹。因此,正统的理论认为人类的发源地在非洲。但是,通过对非洲狒狒所携带的一种标志基因的研究,可以断定人类不大可能发源于非洲,至少,不会是发源于非洲的大陆地带。

            1976年,三位美国癌症专家在研究非洲狒狒身上携带的一种病毒时获得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发现在很久远的年代,这种致命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曾在非洲的灵长目动物中引发了一种毁灭性的大瘟疫。在与瘟疫进行惨烈搏斗的过程中,非洲灵长目动物的体内逐渐培育出一种可以抵制该病毒的遗传基因。三位专家发现,尽管这种病毒后来逐渐失去了危险性,但曾起到抗病毒作用的那种遗传基因至今仍存留在所有非洲灵长目动物的体内,而起源于其他地区(如亚洲和南美洲)的灵长目动物则不携带这种基因。可以说,这种基因是所有非洲灵长目动物的一个“标记”。通过研究,一些科学家发现人类体内并不存在这种基因,他们从这个有力的依据中得出结论,人类最早的发源地并不在非洲,在亚洲的可能性更大。

            然而,伊莱恩·摩根认为,仅仅根据在基因问题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把非洲排除在外,她仍然认为后来进化成人类的那些古猿最初是生活在非洲丛林中的,只不过因为某种原因它们离开丛林来到了一个与大陆隔绝的水乡泽国。在那里,它们用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完成了向人类的进化,后来又回到了大陆之上。为了给这一设想寻找依据,伊莱恩来到非洲进行考察。可以断定,如果古猿们真的作过伊莱恩所设想的那种迁移,它们肯定是出于被迫,而不是出于自愿。它们不可能主动来到有水的地方开始学着吃力地站起身子过日子。尽管在许多年后它们的后代最终习惯了这种直立姿势,但是当时的它们是不会情愿放弃自己已经很适应了的丛林生活的。同理,在完成第一次迁移之后的几百万年里,那些古猿的后代已经适应了水中生活,当然也不会情愿回到阳光灼人、猛兽横行的陆地上去。也就是说,它们迁回陆地的举动也是被迫作出的,尽管再过几百万年后,它们的后代又能过惯陆地生活了。

            迫使古猿进行迁移的最大可能的原因就是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没有任何一片陆地的自然环境可以完全保持稳定不变,而在从坦桑尼亚一直延伸到埃塞俄比亚的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不稳定性更为明显。这种不稳定性的影响极为显著,它意味着生活在这里的任何物种要么去顽强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要么在环境变化时被无情地淘汰。在非洲大陆,恰恰有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变化无常的地区,在这里,环境的变化完全有可能促使生活在此的古猿作出伊莱恩所设想的那种迁移。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在大约700万年以前,当时还被森林所覆盖的埃塞俄比亚北部阿法尔地区(在非洲大裂谷的北端)发生了地壳下陷,从而形成了一个内海。这个内海的北端连通红海,南端连通亚丁湾,它把一块陆地从大陆分割开来,变成了一个岛屿。后来,由于地质运动,阿法尔海的两个出口都被阻塞,它变成了一个内陆咸水湖。在以后的几百万年时间里,那个咸水湖逐渐干涸,最后成为一片盐碱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盐碱地层达几千英尺厚的达纳基勒沙漠。今天,这片广阔的盐碱地带的东西为达纳基勒高地,这就是当年被阿法尔海从大陆隔离出去的那个长满森林的岛屿。

            根据地质学家的上述分析,伊莱恩·摩根作出了这样一个推测:在阿法尔海形成的时候,一群猿猴被隔离到了现在是达纳基勒高地的那个岛屿上,并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下开始了向人类的进化。正因为这里与世隔绝,所以当那场瘟疫在非洲大陆的灵长目动物中肆虐时,它们才幸免于难,这就是为什么它们没有产生那种标志基因的原因,也是它们的后代———人类———不具有这种基因的原因。在海岛上,当海水上升时,它们被迫过一种半水生的生活。后来,海水减退,达纳基勒岛重新与大陆连为一体时,它们又回到了陆地上。由此可见,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很可能会找到一些极具研究价值的化石。这些化石作为考古学上的发现,也能为生物学家研究人类某些特征的形成原因提供实物资料。事实上,近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注意力投向这一地区。1995年12月,一群来自意大利和厄立特里亚的科学家在盐碱度极高的达纳基勒沙漠地区(以前为阿法尔海)进行了一次考察。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一块头盖骨碎片化石,一块髋骨碎片化石和一块指骨化石。经确认,这些化石的产生时间大约在200万年以前,它们是在这一地区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一位科考队员、来自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的地理学家厄内斯托·阿贝特兴奋地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海湾和半岛:人类最早栖息的地方新西兰奥克兰半岛和普伦提海湾如果从地理概念上来加以描述是鲜为人知的,但其文化上的意义却非同小可,半岛和海湾创造了最早的生命,进而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一片流动的水域就是一条连绵不绝的生命线,文明线。这三帧原始土著雕刻艺术作品仿佛确证着人类生命的文明进程。

            目前在学界“经典的”现代人类起源理论就是人类进化论。根据这个理论及当代考古成果,一般学者将人类进化的时间表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为:古猿阶段:生活于1400~800万年前;南猿阶段:生活于400~190万年前;猿人阶段:生活于170~20万年前。我们在这三个阶段中发现有两个年代中断期:在“古猿”和“南猿”之间有400万年的中断期;在“南猿”与“猿人”之间也有20万年的中断期。这是因为,在这两个中断期内,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证明关于人类起源的中间过渡物种化石。

            这个事实的存在,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同时也给达尔文的学说提出了疑问。化石显示———按照进化论的学说———人类进化的历史非常久远。为了学术研究上的方便,一般学者将1974年在东非大裂谷发现的遗骸视作人类化石的起始。这副名叫露西的遗骸化石大约生成于350~380万年前,属于身材十分矮小,用双足行走的原始人,而脑容量只有400毫升,尚不足现代人类脑量的1/3,从这个意义上说,露西还算不上人类。之后大约160~170万年前,“直立猿人”开始出现在地球上,直到40万年前左右,人类似乎毫无变化———至少没有化石显示不是这样。然后,“直立猿人”绝迹,接着被古人类家所称作的“智慧人”———即人类进化中的第四阶段———开始非常缓慢地出现在地球上。

            然后,如何确定“智慧人”阶段时期,在学界争论最大,其原因之一:这个阶段的确定直接关系到现代人类的直属物种;另一个原因则与前三个阶段的“化石断档”现象一样,是因为得不到化石上的支持。正如罗杰·李文在《人类的进化》中所写道的那样:人类究竟何时开始过渡到比较有智慧的形式,实在很难, 确定。有些学者认为,这个过渡牵涉到脑容量的扩大和头盖骨的变薄,早在4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可惜的是,这个时期并未留下足够的化石,以致我们不能确定这期间究竟发生何事。

            其实,这个问题在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时,他本人就注意到了,因为他发现化石资料还显示不出进化的脉络,因此便用“地质记录的不完全”回避了这个问题。如果说在当时的条件下因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尚属有情可原,那么在经过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地质考古学家们的足迹早已踏遍了地球的每个角落,人们获得了无数古猿化石,而惟独这三个断档期的化石仍然一无所获,这显然不能再用“地质记录的不完全”或“巧合”这样的理由来搪塞了。于是,学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1960年,英国人类学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令世人惊奇的“海猿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哈代认为化石断档期人类的祖先并没有在陆地上生活,而是生活在海洋之中。这意味着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有几百万年的水生历史。哈代说:地质史表明,800~400万年前,在非洲东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区被海水淹没,所以迫使部分古猿到海洋中生存,并进化为海猿。几百万年后,地壳再次变动,海水退却,本已适应了海洋生活的海猿于是不得不重返大陆,这就是人类的祖先。为了说明这个观点,哈代收罗了大量的证据,这些证据所反映的特征在陆地的灵长目动物身上明显缺乏,而在海豚、海象等水生哺乳动物身上却十分明显。哈代的证据包括:

            ①除了人类之外,陆生灵长目动物均有浓密的皮毛,惟独人类与水兽一样,皮肤十分光滑,缺乏体毛;

            ②陆生灵长目动物均没有体下脂肪,而人类却有很完善的体下脂肪,这一点与水生海兽相似。这个特点明显是为适应水中生活而形成的;

            ③人类具有泪腺分泌泪液及排出盐分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在其他陆生灵长目动物中找不到共同点,惟有水生哺乳动物独有;

            ④人类所具有的正面性行为,仰卧睡觉及出汗等生理现象,其他陆生灵长目动物身上没有,而与水生动物类似;

            ⑤所有的陆生动物都有极精细的盐分摄入和调节机能,一旦盐分缺乏,就会影响到它们的生存活动。而人类却和水生海兽一样,对体内盐的摄入没有调节机能,这说明人的进化基因的该项功能是在海水中定型的。因为在海水中,不需要调节盐分的摄入量;

            ⑥人在潜水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所谓“潜水反应”的生理机制:肌肉收缩、呼吸暂停、心跳变慢、全身脉血管血流量减少。此时,富含氧气的血液不再输入到皮肤组织、骨骼及其他器官,而是全部集中至维持生命最重要的机体———大脑和心脏,使它们的细胞得以在数分钟内不致死亡,这种现象与海豹等水生动物的潜水反应十分相似;

            ⑦人类女性在水中分娩没有痛苦,而人的初始阶段———婴儿,则喜欢水,并伴有游泳的本能,这说明人类与水的关系非同一般;

            ⑧人体含有70%左右的水分,大大超过所有陆生灵长目动物体内水分含量。

            哈代的“海猿理论”问世后,得到了很多人类学家的支持,但也出现了反诘的声音,反诘的理由主要包括:

            ①海猿在海洋中生活了400万年,并获得了一些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征,但重返陆地后,为了适应陆地的生活条件,也应该丢掉这些不适应于陆地生活的特征———如不能对体内盐分进行精确的控制等,为什么在重返陆地后的几百万年中这些特征没有丢失?这显然是违反进化规律的;

            ②对于造成的400万年的化石断档,“海猿理论”仍没有给予很好的解释。因为现在人们在大量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同时,却从来没有找到过海猿的化石。显然这一理论又陷入了另一个方式的化石断档现象;

            ③根据分子人类学研究的理论则得出,人与猿开始分化的时间距今500~400万年,这一点并不支持“海猿理论”。

            鉴于二者难以调和的矛盾,于是一种折衷的“海陆双祖先复合理论”又诞生了。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祖先,一个是古猿,一个是海猿。对400万年的化石断档期他们提出的解释是,古猿与海猿在这期间发生了基因重组,于400万年前产生了“南方古猿”,而这种重组发生的时间极短,只用了几代到十几代的时间便完成,因而在较长的地质时期没有留下化石。这个理论看起来既可以说明人类化石进化的断档现象,又能说明人类为何有很多海洋生物的特点。然而,由于没有充分的证据及分子学上的支持,并没有得到很多学者的支持,便被搁置一边。正当争论困扰着人类学家时,从中国传来的研究结果似乎又再次支持了“海猿理论”。

            1999年3月,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的周民博士提出的理论认为:从鱼类到人类事实上是脊椎动物的进化史,而人类及所有陆地脊椎动物都应隶属于硬壳鱼类,在鱼类向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中,每一个体的发育史都会重演整个进化历史。例如,婴儿在胚胎发育阶段会有腮裂现象,显示出鱼类的特征。再如,初生的婴儿在水中会充满了自信,他会睁着眼睛在水中潜游,然而一旦踏上陆地,并立刻充满了恐惧,要经历很长时间才能学会在陆地上行走。硬壳鱼是如何上岸的?周民博士对这一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绘:由于受到了干旱的威胁,这些鱼类为了适应环境,不得不爬上陆地,开始可能还会得到水源,但由于水源的不断枯竭———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提到,地球存在过这样的时期———水中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劣,迫使它们发展成为两栖动物:一边适应全新的陆地环境,一边沿习着在水中产卵的老习惯。之后,羊膜被进化出来,硬壳鱼在繁殖上摆脱了对水的依赖,羊膜为胚胎提供了水的环境,蛋壳又保护着受精卵,这标志着陆地爬行动物的形成。以羊膜长到母体内为标志,爬行动物发展为哺乳动物。胚胎在母体中更减少了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同时恒温在哺乳动物上形成,进一步确立了在自然中的竞争优势。大约在1400~80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直系物种同时向三个方向进化,逐渐进化成大猩猩、黑猩猩和人。而人与大猩猩的生物基因上最接近。周民的理论备受学界的关注。因为在现代脊椎动物中,硬壳鱼类有5万多种,几乎占全部海洋物种的98%以上,而以鲨鱼为代表的软骨鱼类总计只有700多种,因而软骨鱼类进化的机率和选择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大英博物馆古脊椎动物学权威学家阿尔伯格博士对此评论说:周民所展示的原始硬骨鱼具有意想不到的特征组合,它将迫使人类重新思考脊椎动物的进化史。然而,尽管周民的理论再一次显示了人类与海洋的亲密关系,但它仍没能合理说明古猿在进化过程中的化石断档现象,而只是对“海猿理论”极为精细的发挥。

            无论如何,“化石断档”现象,都是人类学家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类如何起源,起源何地,历来分歧颇多。目前,又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直接起源于非洲,然后走出非洲,在世界各地继续演进。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类学家阿兰·索恩领导的小组在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介绍说,他们是对从一具标号为“蒙戈人”的遗骨中提取出的迄今最古老的人类遗传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了现代人类起源的新看法。1974年,古人类学家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南威尔士州蒙戈湖附近发现了这具“蒙戈人”的遗骨。20多年来,古人类学家针对这具遗骨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并随着检测技术的更新,不断得到新发现。科学家发现“蒙戈人”时,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测定他的生活年代。

            最初,科学家推断他生活在距今2.8万年。此后,科学家根据C14年代测定法得出4万年的新数字———这个数字是碳测定法能够得到的最古老数字。近年来,科学家更多地将DNA(脱氧核糖核酸)测试技术用于考古。阿兰·索恩等人成功地从“蒙戈人”的骨骼中提取出DNA,并进行了分析测试,得出“蒙戈人”最新的“年龄”———死者生活在距今约5.6~6.8万年前。索恩称,这是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从古人类遗体中提取出的年代最为久远的DNA。

            索恩研究小组在研究中还有更大的发现。他们在报告中提出,对从“蒙戈人”骨骼中提取的DNA进行测试后发现,它与早期现代人类的古老的DNA在遗传上没有联系。索恩小组宣布,这一结果表明,在澳大利亚出现的早期现代人,其演化路线独立于非洲古人类之外。这一新的发现对目前学术界流行的“出非洲说”直接形成挑战。当前的古人类学界对从猿到人的进化步骤存有多种理论,一种较为流行的理论将此进化过程分成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其中智人被认为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而得到众多科学家认可的“出非洲说”认为,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起源于非洲的直立人。150~200万年前,这些直立人进化为智人,并于距今10~15万年前走出了非洲,分散到其他地区。他们及其后代逐渐取代了当地的直立人,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这种观点的推崇者、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彼得·昂德希尔等人最近还在美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对人的等位基因标记测试的结果,反映了人类数万年来从东非迁移到中东,然后到达南亚和东南亚,接着来到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最后进入欧洲和中亚的过程。

            但索恩研究小组则认为,现代人类的起源可能要比想像中的复杂得多。索恩等提出的名为“地区连续性”的现代人类起源新理论认为,起源于非洲的直立人在过去150万年间不断地迁徙到非洲以外的其他地区并形成不同分支,这些分支通过混血繁衍,在10~15万年前分别在非洲、欧洲、东亚和西亚等地进化为现代人。但是,索恩认为,对“蒙戈人”的研究成果表明,澳大利亚很可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现代人究竟是源于非洲,还是像索恩等人提出的在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分别产生?在当前的科技条件下,线粒体DNA测试是古人类学家最为推崇的方法之一。

            线粒体仅存在于生物的细胞质中,含有一定的遗传物质。在人的受精过程中,由于卵细胞中含大量线粒体而精子中含量极少,因而个体细胞中的线粒体可认为仅来自母亲,可用线粒体DNA来研究母系遗传。线粒体DNA在遗传给下一代时并不发生变化,除非产生随机变异。变异发生的几率相对稳定,因此可以作为研究人类进化史的“分子钟”。通过这种方法,众多科学家都坚持认为,现代人都源于非洲,并且不断提出新的论证。

            最近,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选取了53名来自不同地区、种族、文化的试验者,对他们的全部线粒体DNA进行研究比较,据此绘制出现代人的“家族树”。从“家族树”中可以发现,约12~22万年前,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群人是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大约在2~8万年前,大批人走出非洲迁徙到世界其他地区,取代了这些地区原有的人类。但这些研究的可靠性存在争议。存有异议的科学家指出,运用DNA技术的古人类学家通常只关注占线粒体DNA序列7%的“控制区”,其他区域的变异情况却被忽略了。

            目前,索恩研究小组基于他们的研究成果,更倾向于支持“地区连续说”这种完全不同于“出非洲说”的理论。索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无论从‘蒙戈人’的遗骨结构,还是DNA测试结果,都能证明‘蒙戈人’同非洲完全没有关系。”索恩小组通过对“蒙戈人”的研究,还对一度流行的生活在欧洲等地区的“尼安德特人”是人类祖先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提出“尼安德特人祖先说”的人类学家,通过对1856年以及此后在德国西部的尼安德特山谷发现的距今约4万年的尼安德特人遗骨的研究,得出有别于“出非洲说”的理论,认为欧洲等地也可能是人类起源之地。索恩小组的研究认为,“蒙戈人”和“尼安德特人”也不存在任何关联。因此,“蒙戈人”不是“尼安德特人”的“迁移后代”。对此,索恩表示:“‘蒙戈人’就是‘蒙戈人’,他起源于澳大利亚。”对于索恩小组的研究成果,目前考古及古人类学界还存有异议。1974年,最早在新南威尔士州蒙戈湖附近发现“蒙戈人”遗骨的古人类学家吉姆·鲍勒,在得知索恩的研究结论后表示,人类学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很多,索恩的新观点无论对澳大利亚还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都是一个重大突破”。但是,这个理论是否能最终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这就是远古的人类祖先,据说,他们从非洲走来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现的,据认为是源自非洲的“蒙戈人”小档案

            出生地:澳大利亚东南部新南威尔士蒙戈湖附近

            发现时间:1974年

            年代:距今约5.6~6.8万年 



            艾滋病毒来自何方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有一篇名为“艾滋病起源:对小儿麻痹症疫苗受到污染理论的反驳”的文章。这篇论文由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民主刚果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共同合作完成,它证明了艾滋病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是黑猩猩体内的病毒污染了小儿麻痹症疫苗才传染给人类的。
                                        
                                        
                 
            艾滋病是目前全人类面临的最大“公敌”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目前全球有4000万人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每年有500万人发病。仅去年一年全世界有30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它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迄今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虽然科学家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发现了艾滋病毒,但直到现在连对它从何而来都还一直没有定论。
                                        
                                        
                  
            有关艾滋病毒来源的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它最初源于位于民主刚果基桑加尼附近的一种黑猩猩。这种黑猩猩体内有艾滋病毒,而人们在制造小儿麻痹症疫苗时,曾用到过这种黑猩猩的器官,从而使艾滋病毒通过疫苗传染给了人体。
                                        
                                        
                  
            虽然只是一种假说,但它却引发了人们对小儿麻痹症疫苗的恐慌,并使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小儿麻痹症疫苗更加困难。在尼日利亚,有几个小儿麻痹症最多的省竟然因此禁用小儿麻痹症疫苗。
                                        
                                        
                  
            而《自然》杂志上的这篇文章则认为,虽然在民主刚果基桑加尼附近的黑猩猩中确实流行着一种猴免疫缺陷病毒,而那种病毒和所有形式的艾滋病病毒都相差甚远,从而直接证明了艾滋病病毒不可能是基桑加尼附近黑猩猩体内的猴免疫缺陷病毒通过小儿麻痹症疫苗传染给人类的。
                                        
                                        
                  
            虽然从内容上来看,这篇由多国科学家完成的关于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艾滋病问题的文章,并没有突破性的理论进展,但能发表在全球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自然》杂志上,还是证明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不过这里介绍的,主要的还不是这篇文章的学术价值,而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是怎样得来的。在这篇文章的背后,有一个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的故事,看了这个故事,人们也许会更加理解,“追求真理的过程有时比真理本身还要珍贵”这句名言的真正含义。
                                        
                                        
                  
            事情还要从1997年说起。当时,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沃罗贝博士获得了英国罗德学者奖,进入了牛津大学进修。在这里他遇到了60岁的高级进化生物学家汉密尔顿博士,二人都对艾滋病病毒的起源感兴趣,于是就决定到非洲进行实地考察,来研究艾滋病病毒是否真正来自基桑加尼附近的黑猩猩。
                                        
                                        
                  
            为了壮大力量,沃罗贝博士还邀请了他的朋友,同样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乔伊加入他们的队伍。经过一番准备,2000年,三人来到了民主刚果。他们的计划是通过采集基桑加尼附近的黑猩猩的粪便和尿样,来确定这种黑猩猩携带的是哪种病毒。
                                        
                                        
                  
当时的民主刚果正处在战乱之中,但混乱的局面并没有吓退三位科学家。他们从当地雇佣了几位向导和猎人,就向基桑加尼附近的丛林出发了。
                                        
                  不久他们就发现,自然的挑战比战乱更可怕。
                                        
                                        
                  
            考察刚开始不久,一天,沃罗贝博士在丛林里穿行时,手掌突然被棕榈掌上的刺扎了一下,当时还没有在意,但不久伤口开始化脓,感染逐渐加重,沃罗贝不得不在一名向导的陪同下撤退,并找医院接受治疗。他们在丛林里整整走了一天,才找到一条路。终于到达一个诊所,当时,沃罗贝已经高烧40多摄氏度,经检查得上了血毒症,不得不留在医院进行观察治疗。
                                        
                                        
                  
            就在沃罗贝留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汉密尔顿和乔伊也在丛林里陷入了困境,他们陷入了蚊子和军蚁的包围之中。身长2.5厘米的军蚁令人望而生畏,而当它们成群结队的过来时更令人胆战心惊。有一次成千上万只军蚁侵入了他们的宿营之地,他们只能靠在周围烧上一圈火才得以击退它们的进攻。
                                        
                                        
                  
            军蚁虽然可怕,而蚊子更令他们防不胜防。更严重的是,这些蚊子身上还带着疟原虫。汉密尔顿和乔伊都没有逃过这一劫。63岁的汉密尔顿考察还没有结束就已经疟疾发作,回到英国后不久就因为并发症而去世。而相对来说年轻的乔伊要幸运一些,几个月后他因为疟疾发起了高烧,但时间不长就康复了。
                                        
                                        
                  
            采集样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黑猩猩晚上一般在树上睡觉,他们就需要找到黑猩猩晚上睡觉的地方,然后就在那旁边宿营。等到第二天早上黑猩猩的排泄物从树上掉落时,他们才能把这些排泄物封存带回。不过相对于需要应付的其它挑战,他们觉得采集样本几乎是最容易的事情了。
                                        
                                        
                  
            虽然经历了这么多困难,而等他们返回并对样本进行分析后,却发现样本数量不太够,得不出确切的结论。不得已,沃罗贝博士只有重返非洲,不过这一次他却幸运多了,远没有第一次那样困难。
                                        
                                        
                  
            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沃罗贝博士和同事后发现那些黑猩猩体内确实存在一种以前不知道的病毒,他们把这种病毒叫做猴免疫缺陷病毒。他们绘制了这种病毒的基因图谱后发现,这种病毒和艾滋病毒相差甚远,它只是艾滋病毒的一个远亲,并不能转化成艾滋病毒。
                                        
                                        
                  
            经过生死的考验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沃罗贝博士和同事们终于为小儿麻痹症疫苗平了反。这也许会帮助人们消除对小儿麻痹症的误解和恐慌,但我们仍对艾滋病毒来自何方不太了解,仍然没有对付治愈和消除艾滋病的有效方法,我们需要做的事仍然很多。
                                        
                                        科学仍然需要探索,探索仍然需要勇气。






            时间和乳沟一样,靠挤! 杀光贪官!杀尽压榨百姓的不良富商! 阉光公倭!奸光母倭!
             
            [广告] 企业版局域网即时通讯软件AM赠送中

      虎威將軍趙雲 (常山趙子龍) 

      论坛版主

      天地会 赤火堂香主



         
      UID 936679
      精华 5 
      积分 11250
      帖子 8927
      威望 11050 
      中天币 19826 
      阅读权限 160
      注册 2006-9-3
      来自 蜀山仙剑派:虎威将军
      状态 离线 #10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6-12-11 19: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人的头颅可以移植吗

            在当今的医学领域里,人体器官的移植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了,但要是来一个更大胆、更彻底的移植,比如改头换面又会怎么样呢?美国克利夫兰市凯斯大学的罗勃特·怀特博士提出的设想就是实实在在地把一个人的头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上。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奇想,然而怀特博士充满信心。他说,换头虽然不能在明天就获得成功,但实现它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怀特博士这一出语惊人的说法,并非仅仅来源于理论假说。凯斯大学的科研人员在他领导下已经用猴子做过多次换头手术,获得了大量的实际经验。他们的做法是首先把移植的头颈部的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再把气管和食管连接起来,最后是缝合颈部的肌肉和皮肤,一般在手术之后六个小时左右,改头换面的猴子就会苏醒过来,逐渐感受生命中的新的变化。经过换头之后的猴子不仅能够转动眼球,跟着怀特的手指去看,而且它们的嗅觉、味觉也很快恢复正常,他们还能用爪子去摸脸。

                
            今年70岁的罗勃特·怀特博士是国际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已经先后发表专业论文700余篇,其中许多理论阐述深受同行推崇。怀特博士很早就开始了对人体换头手术的研究,从他第一次在猴子身上实现换头手术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他说:“我们在猴子身上的成功实验使我们相信在人体上也同样可以获得成功,而且我们估计人体的换头手术会更容易一些,因为人的颈部结构远比猴子的要大得大,容易施行手术。”

                
            怀特博士更愿意将换头称为整体移植,他认为整体移植具有保全生命的极大潜力,特别是对于全身瘫痪的病人意义极大。这些病人由于多种内脏器官受损,被认为不再有为之进行脏器移植治疗的必要,但假如给他们换一具完好的躯体,他们就能够生存下去,事实上已经有众多瘫痪病人向怀特博士申请登记,接受整体移植手术,希望有朝一日怀特博士能够获准施行这一手术,解除他们肢体残缺的痛苦。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落下左半身瘫痪残疾的科利戈·维托维斯表示,愿意第一个接受换头手术。尽管有一些志愿者甘愿接受怀特博士的拓荒实验性的手术,但有关当局却没有认可和批准这项手术实施的意向,至少目前在美国是这样。对此,怀特博士深有感慨地说:“我不认为这样一个手术会引起有关伦理道理的争议,况且这里根本不存在道理伦理问题,我们是在拯救生命。”

                
            以怀特博士为首的外科专家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在换头之后完好地接通脊髓,只有脊髓连接畅通,才能使改换了承载体的头颅和大脑有可能和新的身体通上“电”,从而指挥驱动与它联结起来的身体。随着近年来脊髓研究的迅速发展,科学家们预言这一问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怀特博士充满信心地说,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经过手术连接而成的新人就可以恢复肢体的行动功能,进而完全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行动坐卧。既然整体移植手术不妨害伦理道德,又有足够的技术把握,为什么不能将它付诸实施呢?怀特博士坦率地说:“是新闻媒介的围攻,再有就是我们还无法知道一个接受了整体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存活多久。”不过他认为,当初心脏移植手术刚刚开始施行时,也曾有过同样的疑问。这位外科专家毫不迟疑地断言,在未来50年内,头颅移植会像今天的肾脏移植一样成为平常事。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整体移植还涉及种种其他问题。比如,躯体奉献者的亲友们对于将他的身体连接到另一个头颅上的现实,在心理上能否接受?假设某人的妻子的躯体被移植在另一个头颅上,那么这个新的合成人该算是谁呢?是某人的妻子有了一副新脸孔,还是另一个女人拥有了某人之妻的身体?这里引伸出来的是有关身份、个性甚至社会归属、人际关系等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问题。怀特博士表示他还没有时间去深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人体的潜力之谜

                 大量事实表明,人体有着巨大的潜力。每个人都能发挥巨大的能量,成为我们时代的巨人。 
            人间奇迹

                  
            人在危急关头,往往能充分发挥体内的潜在能力。一位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迫降了,正当他在地面察看飞机起落架时,突然有头白熊抓住了他的肩头。飞行员在情急之中,竟然一下子跳上了离地2米的机翼。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是穿着笨拙的皮鞋、沉重的大衣和肥大的裤子跳上去的。一位50多岁的妇女在烈火蔓延之际,抱起一个超过她体重的、装有贵重物品的柜子,一口气从十楼搬到了楼外的地上。等到大火被扑灭后,她却怎么使劲也搬不动那个柜子了。

                  
            医学家早已发现,人体有着惊人的潜力。美国波士顿有一位80岁的老翁,一次在马路上不幸被卡车撞死。医生在做尸检时发觉老人体内的许多脏器早已发生严重病变:血管明显硬化;心脏扩大,几乎超过正常人的一倍;肺部有结核病变;两侧慢性肾炎;肝脏血管阻塞,已产生侧支循环。其中,每一种病变几乎都可以置他于死地。然而,死者生前一直生活得很好,并走亲访友,四处活动。这一奇迹是怎么出现的呢?医学家认为,人体许多器官都有很大的潜力,万一器官的一部分损坏了,另外的部分就会取而代之,继续维持正常的功能。

            惊人的潜力

                  正常人在安静情况下,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为5 000毫升左右。某些疾病可使之减少到每分钟输出 
            1500毫升,却仍能维持生命。剧烈运动时,心跳快而有力,每分钟可输出血液20 
            000毫升以上。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脏每分钟的输血量可高达35 000毫升,是平静状态下正常人的7倍。由此可见,心脏的潜力是多么大!

                  
            人主要是靠肺进行呼吸的。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肺内部有许许多多小“气球”,这就是肺泡。据估计,一个成年人有三四亿个肺泡。如果把它们一个一个摊开的话,面积可达100平方米。肺部发达的人,肺泡总数可多达 
            7.5亿,总面积达130平方米。通常,这些肺泡是轮流“上岗”工作的。

                  据测试,在安静情况下,肺泡每分钟的通气量是4 
            200毫升左右;患某些疾病时,每分钟减至1200毫升,仍能维持几小时生命。剧烈运动时每分钟通气量可高达120 
            000毫升,比安静时要高出近30倍。由此不难理解,一侧肺因病切除后,单靠另一侧肺也足以满足正常生理需要。

                  
            人体内遍布毛细血管,总长度占全身血管长度的90%以上。现今已知道,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毛细血管都“关门”休息,只有1/5~1/4的毛细血管开放着;待到剧烈运动时,毛细血管才全部开放。

                  
            肾脏是制造尿液的器官。它的制尿部位是由许多肾单位组成的。一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通常,每个人都有两个肾脏,左右各一。据统计,每550人中就有一个单肾人,他们大多能正常生活。有些医学家认为,只要有30%~40%的肾单位在正常工作,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前苏联有个叫巴巴扬的男子,在卫国战争时腰部中弹负过伤,不久伤口就痊愈了。几十年来,他除了有时觉得腰部有点疼痛外,一直很健康。一次,他突然腰痛发作,被送进了医院。医生在他的右侧肾脏里发现了那颗子弹。子弹取出后,巴巴扬又像正常人那样生活着。这位男子带着肾脏里的子弹生活了40年,实在让人吃惊。

                  
            消化道的潜力也很惊人。在消化道中,以小肠最长。它卷缠盘绕,长5~8米。小肠内壁有皱折,还有如天鹅绒似的绒毛,这能使肠表面积增加600倍,使消化和吸收能力大为提高。据报道,一位奥地利海员因病切除了肠道的15/17,剩下的肠道,仍能挑起消化和吸收的重担。

                  人体的潜力是指人体内暂时处于潜在状态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科学家发现,人体的潜力相当惊人,有待于人们研究、挖掘。
                  
            炼钢炉前,炼钢工人挥汗如雨。正常人究竟能耐受多高的温度呢﹖英国一专家就这个问题亲自进行了一次试验。他钻进一个正在加热的密闭屋子里,温度逐渐升高,甚至超过100℃,他在那里待了7分钟,感觉呼吸尚好。他走出热屋子,自己数了数脉搏,每分钟跳144次。若不是他亲身进行了这次试验,谁会想到人体能耐受这么高的外界温度呢﹖
                  
            在智力方面,人的大脑大约共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而经常活动和运用的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神经细胞在“睡大觉”,尚未很好地发挥作用。美国的一位科学家认为,健康人的大脑,如果一生中始终坚持学习,那么它所容纳的知识信息量可达52亿多册书的内容。
                  
            人的毛细血管,占全身血管总长度的90%,它的血容量比动脉里的血要高600至800倍。但是,在一般状态下,只有1/5到1/4的毛细血管开放,其余全部闭合,处于没有发挥作用的状态。人体肺脏中的肺泡,经常使用的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不论是血液循环系统,还是呼吸系统,潜力都是很大的。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发挥潜力,提高肺活量和增大血管容积。
                  
            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发挥平时所没有的力量,如为了救人,一个弱女子猛地举起了重物;一个老婆婆在夜间碰上恶狼,结果将狼打死。这都是人体潜力在紧急关头发挥出来的结果。原来,人体的肌肉和肝脏里在平时贮存着大量的“三磷酸腺苷”,简称ATP。这种ATP就是能量的来源。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只需要一部分ATP提供能量就可以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大脑就会发出命令,让全身所有的ATP立即释放出来。命令下达后,身体能量剧增,就能做出平时想像不到的事情来。
            科学家估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以上的疾病不需要治疗就能自愈,这也被认为是人体潜力的作用。这种潜力包括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作用和自身稳定作用等。能不能让更多的疾病不经治疗而自愈呢﹖这是现代医学探讨解决的问题。比如癌症,现在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可是也有靠人体潜力使癌细胞消退的例子。人

 

文章列表
           本网导航、版权声明及站长郑光路简介
 

  • 注意!郑光路最新长篇文史力作《张献忠“迷案”》征求出版社、书商及网友合作!!
  • 必读!!本网宣言及导航:发扬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将本网打造成中国独具特色的一流民间文化网站!

    网络评论:2007年把握思想界脉搏,思想学术类网站大全,中国独特文学网名列其中!

         郑光路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年的重要专稿:《回归的抗日纪念丰碑》!!

      拯救湮没的历史!郑光路《四川旧事》《成都旧事》两本书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

  • 以研究历史的严肃学术态度进行文学写作-“四川文学奖”获奖者郑光路答记者问
  • !郑光路荣获代表四川省文学创作水平最高奖项的第五届“四川文学奖”
  • 转载各网: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名列中国引人注目的网站之一!!
  • !当前中国有影响力的网站综述(转载各网)!有郑光路主办的《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网络评论:2007年把握思想界脉搏,思想学术类网站大全,中国独特文学网名列其中!

    长篇历史纪实文学《川人大抗战》引起国内重要反响综述

    郑光路入选武术教育权威专著、 08年北京奥运会的献礼项目《走向奥运的中国武术》大型画册!

    郑光路的研究专著《文革文斗》和《文革武斗》两书,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收藏!

  •  

     

     

     

     

     

     

     

     

     

    "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声 明

  •  
    1           欲转载本网文章,不得篡改内容,和文章来源:"中国独特文学网"国际一级域名: 
    http://www.tstcwx.com.cn,并务注明原文作者(或原发网站)。已申明不许转载的文章,不许转载,侵权必究。
     
    2.         本网站郑重提醒访问者:请在转载、上载或者下载有关作品时务必尊重该作品的版权、著作权;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请立即和我们联系。
     
    3.         本网站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相关责任作者自负。
     
    4.         本网欢迎相互链接,可先来信联系。为简便计:有意者也可先链接本网:"中国独特文学网",
               图标地址为::/ewebeditor/UploadFile/200761891541142.gif     
               文字地址为:http://www.tstcwx.com.cn 
                然后来信,本网将在一天内迅速链接贵网!
     
    5.       本网欢迎网友来稿来信。对特色来稿将设专栏隆重推出!      来信来稿请寄:ZGL706@vip.sina.comZGL706@263.net,网管丁志民先生收
     
     6.      中国国家版权保护中心为本网站长郑光路签约实行著作权保护。
     

     

         郑光路《养生感悟屑语——本网指南》

          1.

         有朋友见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后说:“怎么又是文又是武?”
         我说:这其实就是本网重要特色之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阴阳相生、文武结合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孔夫子为例,这位知识分子的老祖宗被尊为“文圣”,以常人想象必定是病蔫蔫的老头子了。其实,孔子膂力过人、武艺超群。据《吕氏春秋·慎大》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可见孔子能举起城门,活生生的武人,却无意以勇力成名。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奉行“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孔子力倡“六艺”教育,使文武合一的教育系统化,使德智体融会贯通全面发展。 他教弟子六艺(《周礼·保氏》曰:“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故《礼记·射义》说:“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可见其射艺之精。《史记·孔子世家》记孔门“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可见孔夫子不但教“子曰诗云”,也赤膊上阵当枪棒教头……
    如我要写武侠小说,除“至圣先师”老招牌外,还一定封老人家为“文武全才开天辟地至圣老侠客”,封子路、子由为掌门大师兄。
          在我生平接触的老武术家中,很多人文化素养都不错,虽为典型武人,然学识渊博,诸子百家皆有涉猎。他们常说:“世人每觉武人粗鄙,但古今来武人都是‘武棒锤’么?岳飞岂不是武人,戚继光岂不是武人,但论学问胜一般文人多矣。现已进入科学时代,国术非小道,武人亦当弄文,所谓‘文人应武,武人应文’!”
          在我接触的不少文人中,也大都讲究养生之道,并作为人生修养重要内容。

         2.

         物欲横流,世上之人,活在世上说酒色财气能全戒,多为妄语。 无论士农工商,虽再自称旷逸豁达之人,也终难陶醉沉溺其中而不自知。但朋友须知:我们经几世几劫才变个人实不容易,总务必要留几分清醒。须知人生苦短,健康、生命、活人真味第一。我青少年时不知此理,孜孜汲汲苦累不休,很吃了些苦头。后渐悟此,得大欢喜。 

         读《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词,令人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有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我们成都(新都)人、明未文人杨慎所作。杨升庵名慎,字用修(1488-1559)升庵是其号。生于弘治元年,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棗中了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朝议斗争,被谪戍云南,终身不赦,客死于异乡。


          作者身为首辅之子,23岁即中状元,风光无限,好兴奋。1524年,却吃饱了为皇帝家事去以身苦谏,嘉靖翻脸不认人,立马将其发配至云南保山三十余载未回,杨慎终老彩云之南,去大啃“饵块”、和“三个蚊子一碟菜”的“云南十八怪”作伴,一身抱负成空......


          此词其实也是栽了大斤头后的“悔过书”,收在杨慎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一段相当于 一回。此词系第三段开场词),后来被罗贯中、毛宗冈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电视剧开演就唱此曲,引发人们对人生际遇无穷感慨,但多误为罗贯中书中语。有几人能解得此乃杨状元肚皮头沤了30多年的苦水啊? 

        我30岁后,也常诵佛家《心经》:“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后忽顿悟:儒释道都讲究养生之道。儒家杨慎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实乃佛家之《多心经》也!也实乃老子“上善若水”“清静无为”之《道德经》也! 


          有此顿悟,不敢自秘此悟、也不想去申请专利(哈哈!),贡献给读者诸君,对您健康而言,肯定比啥子青霉素、维生素、蜂王浆、人参精好得多。我业医多年,决非诓语。因西医多属机械唯物论,每每只见“病”不见“人”,把病人当成—块需要修理、更换零件的机器。其实人者,能以心理调控、暗示、影响的动物,理应比猴子更高级些才是。中医,有整体观念,讲辨证施治,但现种植中药如种白菜、罗卜,化肥农药齐来,中医要想华佗再世已成美梦……何况现在一些医院也不讲究“医者仁术也”,甚至连早年提倡学高鼻子白求恩大夫救死扶伤的空话也听不到了,大多以收钞票为治病大目标。老百姓说“医院,医完”,把票儿医完了,谨防还收命。东北那医脱500多万仍死、打官司闹到卫生部的就是一例。近来啥子“欣弗”药医死—串串人惊爆全国,又是一例。

            所以,本网提倡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人文精神,使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使文学、学术研究只成为象牙塔中僵死、衰弱之事。本网愿与网友诸君共同探讨严肃高雅的学问,也愿与网友诸君共享人生健康(生理、心理)之真乐!

          诸君如有各种文稿或高见,请惠寄本网。只要言之有理,—概发表,并向您虔诚学习。

                                              郑光路信笔书于2006.8.8 

                     蜀ICP备05032225号

      

    点击阅读下文!

     

     

     

  •  

     

     

     

     

     

     

    继续点击郑光路下面相关大专栏!

     

     

     

     

     

     

       

      

     

     

     

  •  

     

  •  

     

     

     

  •  

     

  •  

     

     

     

  •  

                    浏览次数:612--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天下成都汇编 - 我说成都
    ----下篇文章谢韬:《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原载《炎黄春秋》2007年第2期.转载自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