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郑光路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年的重要专稿:《回归的抗日纪念丰碑》!!

作者:郑光路 -上传日期:2007/9/1
 
 
"中国独特文学网"站长郑光路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年重要专稿
 
回归的抗日纪念丰碑
 
 
"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声 明  
 
     欲转载本文,不得篡改内容,并务必注明原文作者 郑光路  ,和文章来源:"中国独特文学网",并附此声明。 国际一级域名:
http://www.tstcwx.com.cn。报刊使用,必须先来信联系(ZGL706@vip.sina.comZGL706@263.net)。版权保护,侵权必究。
 
 
 
 
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解放后担任副省长)之子邓宇民(右3,市人大大副主任)、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教授(右2),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50军军长郭勋琪之女郭开惠等老川军将领后人,与本文作者郑光路(右4)同摄于人民公园外纪念碑前
 
 
"中国独特文学网"站长郑光路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年专稿
 

     2007年,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八年抗战中四川还提供了全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四川人民这段英勇悲壮的岁月,是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抗战精神,曾是成都的城市精神!

 

                     回归的抗日纪念丰碑

                                                                                                   郑光路

 

               “无名英雄铜像”曾经远去

 

我(郑光路)小时家住成都东门,城门洞外有座巍然矗立的“川军将士阵亡纪念碑”,但市民通常称为“无名英雄铜像”。

铜像造型是一国民革命军人,着短裤、绑腿、草鞋,手握步枪,身背大刀、斗笠、背包,俯身跨步仰视前方,冒着敌人炮火欲出征冲锋状……铜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在抗战硝烟弥漫的1944年7月7日落成。

当年成都有不少抗战纪念碑雕塑:1939年,美术家王朝闻创作了《汪精卫和陈壁君》汉奸夫妇的跪像(铁像),陈列于少城公园任人唾骂。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夫妇1939年迁居成都。成都市区共建立了10座铜像,其中7座是纪念抗战的:盐市口有扬马出征的第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铜像;少城公园有1940年4月22日落成的王铭章策马飞奔铜像;南门刘湘墓园(现南郊公园)有刘湘立式铜像;中山公园(文化宫)有1940年4月24日落成的饶国华率军前进铜像;北门有1947年9月18日落成的李家钰坚守阵地的铜像……

这么集中地塑造出一批大型现代人物城市雕像,全国罕见,成都因此成为中国现代雕塑发源地之一。

幼时常听父辈讲:抗战正高潮的一年寒冬腊月沉沉深夜,有个衣衫破烂、又冷又饿的穷军人走到城门洞边卖汤元的小摊子前,埋头呼呼呼地只顾吃汤元……眨眼间穷当兵的却不见了!卖汤元的小贩恍然大悟:当年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是那个赴国难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来吃汤元啰!消息传开,附近市民们都哭了:“天冷了,他又冷又饿,莫让他在阴间受苦呀!”于是一家又一家,流泪端来一碗又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元,到铜像前祭奠……

我那时仅几岁,听到这里哇地哭了。

1960年后我读小学四年级,正是“大跃进”后的饥荒年代,铜像基座上贴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标语。1961年10月7日起,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都简称为“省人艺”)首次在四川剧场演出三幕方言喜剧《抓壮丁》。那时,工厂工会、党团组织“集体观看”,场场爆满……不久全川专业和业余剧团掀起了竟相排演《抓壮丁》的热潮。

1962年4月20日,“省人艺”到北京公演《抓壮丁》,据称“获得极大成功”。1963年,电影《抓壮丁》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制完成,风靡全国。

这时我已读中学,学校组织去“集体观看”。电影主要剧情是:抗战中的1942年前后,四川天天在“抓壮丁”。地主李老拴一家人和王保长、县上管兵役的卢队长之间,相互“狗咬狗”、如卢队长勒索王保长、王保长诈骗李老拴、调戏三嫂子……等等。

电影中卢队长说:“难怪下江人都骂四川人是‘川耗子’!”王保长说:“出征军人是打中国人的”,“出征军人看哪个不顺眼就打哪个”王保长、李老栓还满口什么:抗属么?“炕熟”、“蒸熟”、“煮熟”、“拿来吃了”……

剧情滑稽可笑、演员演技高超、夸张的四川方言……电影院笑声不断。

至今我(郑光路)记得青年宫电影院外的海报和报纸评论,说《抓壮丁》影响很大,使中外人士认识了“抗战时期四川的黑暗”。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建国后经典方言喜剧,称其“展示了一个时代真实、鲜明的生活图画”。

后来每当放学走过铜像前,同学们大做怪像,摸仿王保长滑稽的自贡腔调:“抓、给老抓龟儿子壮丁啊!”

这时,成都抗战铜像大都早被拆毁,这是惟一仅存。

抗战时期,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各级官吏、党棍横行霸道“抓壮丁”的局部现象。问题是,不能一叶障目,从而把抗战中的四川说得一团漆黑。

 电影《抓壮丁》是极左年代的产物,它滑稽搞笑中,并不仅是“丑化四川人”。电影以抗日战争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却丝毫看不到四川人民参与抗战的任何爱国行动,始终在描述老百姓怎样逃瘟疫般躲避上前线……                                     

20世纪90年代后,以电影《抓壮丁》为母本、“荒诞”味更足的《哈儿军长》、《哈儿司令》等电视片出现,忠勇川军被演得如同小丑闹街、洋相百出……《傻儿军长》中川军将领“樊傻儿”在前线与日军交战,竟穿戏装,画小丑脸谱,哼川剧唱腔,活脱脱一副小丑形象。其麾下士兵一个个东倒西歪,活脱脱一帮没有灵魂的乌合之众形象。这是真实的川军形象吗?

《抓壮丁》之类影视所产生的歪曲四川人、歪曲抗战史的副作用是严重的。我写作《川人大抗战》前,问过一些小青年,有些还是大学生,我问:“你们晓不晓得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四川人为抗战作过啥子事情?”

许多人茫茫然,一些人则嘻嘻哈哈:“作过啥子事情?抓壮丁嘛,还有卢队长强奸抗属嘛,王保长调戏三嫂子嘛!啊,还有那个疯疯癫癫哈儿军长、司令,歪戴帽子斜穿衣乱跳街舞,朝大炮头屙尿嘛!”

 听到这些叫人哭笑不得的话,实在令人很悲哀。我们天天在说要提倡爱国主义,天天在说要宣传四川、成都……当日本右翼势力始终不承认侵华历史、且从教科书中删改这这段真实历史教育他们后代的同时,我们却以“戏说”方式在误导我们的后代:抗战军人是被“抓”去强迫上前线的壮丁,抗日军队是群丑般的烂队伍,大后方的四川看不到一点爱国行动,是那样污七八糟……才隔50多年的鲜血浸透的抗日爱国历史,就这样在滑稽搞笑中被漠视、被淡化、被扭曲了!       

历史上真实的川人大抗战,是怎么一回事呢?    

                      

            350 万川军出川浴血抗战

 


  “号外!买号外!7月 7 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了!” 

1937年 7 月 8 日午后,成都大街小巷响起极为罕见的急促吼卖声……两小时前,成都《新民报》主编李有伦匆匆从省政府跑回春熙路报社,心急火燎地组版、校样、开印。总计不到 40 分钟,《抗战爆发了》的号外即出来了撒遍市区。一批报童还甩开光脚板师跑二十里,把“号外”卖到华阳县、中和场等乡下…… 

1937年 9 月 5 日,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刘湘、邓锡侯等将领莅会讲话,表示抗战决心。几岁小学生也留着泪水上场致词;四川大学师生赠送16面“抗敌先锋”锦旗和除赠旗毛巾2000张;妇女会赠手巾250打……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 40 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军人,人数令人震撼:抗战 8 年中,四川提供了近 350 万人的兵源,占全国同期实征1405 万余人的五分之—还强!四川各地“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上前方”的事例甚多。

安县农民王者成,送儿子王建堂时场景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上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往勇直前,勿忘本分!”

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苦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师团以重炮飞机猛攻。

弹尽粮绝,王铭章在县城中心十字街口继续指挥残部顽抗,腹部中弹踉跄倒地。部下扶他,王铭章叫道:“不要管我,老子死在这里痛快!”日军嗷嗷怪叫冲来要抓“大俘虏”。周身血糊糊的王铭章,挣扎着挺直身子,狂吼:“杀敌,杀敌,抗战到底啊!”

他紧握手枪的右手高举,枪口对准自己脑门。“砰!”随着一声枪响,怒目圆睁的王铭章粗壮的身躯,重重地甩倒地上……

城内受重伤的300多川军官兵,也不愿受被俘受辱,悲壮地狂骂着、嚎哭着……他们

拼命大叫:“小日本必亡呀!”惨烈的场景出现在日军士兵面前:这些战衣破裂、伤痕累累的中国军人,互相以手榴弹爆炸,全部消失在“隆隆”的爆炸烟雾中……

指挥“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了战斗任务,写出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当时挥毫写挽联哀悼王铭章:“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1937年10月后,凇沪战役广德战场,时任23集团军145师中将师长的饶国华部,战况尤为惨烈。

饶国华之女饶 毓 王秀 老师告诉我:“父亲离川对家里人说:‘我此去,为国而战,义无反顾,我万死不辞!”

日军发起总攻,倾泻成千上万吨的炮弹、炸弹。饶部苦战三昼夜、伤亡极惨重。饶国华说:“前人史可法曾说过‘以城为殉’,我誓与广德共存亡!”11月30日晚,饶国华举枪自杀、慷慨成仁,时年仅44岁。

饶国华忠烈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也高度评价饶国华,在1938年3月12日发表讲话说:“从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诸将领到每一个战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83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饶国华将军为革命烈士。

1938年1月20日,汉口法租界“万国医院”。中将参赞黄罔匆匆走进病房,凑在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耳边汇报:“甫公,我川军按你命令反攻,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收复芜湖指日可待了!”

刘湘先还听着,嘴边挂着笑容,睁眼喃喃说:“打、打得好……”但马上又昏过去了。1月20日下午8时,刘湘与世长辞,年仅48岁。清理遗物时,发现刘湘曾在一张纸条上写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唐诗。刘湘还留有一纸遗嘱: “余此次奉命出川抗日,志在躬赴前敌,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以尽军人之天职。不意宿病复发,未竟所愿……”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唁电:“国家失一栋梁,川军失一主帅”,对刘湘作了高度评价。

李克林老师给我详细讲述了他父亲、川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1944年5月21日在战场上悲壮殉国的故事。李家钰是在战场上牺牲的川军最高级将领……1984年4月25日,将军夫人王明德率三子李克林,受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成都政府拨款重新修整李家钰上将陵寝……

 

          64万余川军惨烈伤亡

 

电影《地雷战》中“土地雷”令侵华日军闻风丧胆的故事,为广大中国观众所熟悉。但在中国抗日正面战场上,日军高级将领酒井直次中将被川军炸伤毙命的重要史实,却长期少为人知……

2005年清明节,成都万年场“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几位八旬以上的老川军战士神情庄严地敬献花圈、长时间地低头默哀……

想当年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成兵”之说。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川军贡献是伟大的!

已86岁、精神矍铄的黄士伟老先生久久地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四川人民鲜血浸透的抗战史,虽然才隔50多年,但如今许多人根本不清楚了……你写的《川人大抗战》全面描述了四川人民的伟大历史贡献,作了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1937年7月后,在成都蜀华中学高中毕业的黄土伟热血沸腾,考入川军第21军。

1938年9月10日,武汉大会战。黄土伟及独立工兵18营,潜入梅埂地区敷设地雷,扫荡日军死伤不少,嗷嗷惨叫……但工兵排张排长及士兵五十余人,先后英勇阵亡,无一人生还!黄士伟和另一个见习参谋张代福子弹打尽跳入湖中,在芦苇丛中潜伏了三昼夜,靠湖内野菱充饥。死里逃生的黄士伟背着重伤的张代福,在江边找到一个渔民。一叶扁舟,冒着敌艇探照灯光和时时射来的枪弹,终于回到川军据点。梁泽民旅长奖赏他十元钱。渔民汉子生气地说:“你们川军千里之外来到皖南打鬼子,成千上万的官兵都牺牲了……我不是为了钱来的!”梁旅长问他姓名住址,他笑而不答、解舟而去。

黄士伟老人向我讲述了他亲历的意义更重大的史实:1942年5月28日凌晨,他们在兰溪巧设地雷阵。酒井直次中将率第15师团经此,轰隆声中酒井被炸死……

日军战史后来称:“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

 

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川军牺牲更多的是“无名英雄”,即普通战士。

川军第43军26师老战士何聘儒回忆淞沪会战时:“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见……”

26师官兵英勇顽强地鏖战了七昼夜,被誉为参加淞护抗战的七十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26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四千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六百多人!

由此想到以抓壮丁为题材的“王保长”、“哈儿军长”、“哈儿司令”之类,出川的忠勇川军身穿女人短裤,被演得如同小丑闹街、洋相百出……把重大而严肃、鲜血浸透的四川抗战历史,肆意戏说丑化,无论用何种理由辩解,都是说不过去的。

如被某些“戏说”误导,以为出川军人都是不愿上战场被强“拉”去的壮丁,这实在是在往我们四川前辈头上大泼赃水。

350万川军将士,如果不是出于精忠报国的愿望,他们能那样义无反顾地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吗?说他们是强迫“拉”上前线的,那些血洒疆场的川军将士,九泉下也会死不瞑目的!

 

 

      艰难困苦:后方人民共赴国难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整个中国的钱粮支撑,也主要靠四川这个“大后方”。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四川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

这么多粮食,是四川百姓勒紧裤腰带奉献出来的!1941年四川省田赋管理处长甘绩镛行经南、潼道上,甘绩镛问一个老农:“你们自己都填不饱肚子,还有啥余粮缴公呢?”老农流着泪说:“军队去前方打仗没粮食,就是有条命也不能拼啊……我们老百姓吃苕藤树叶也要交足公粮!”

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内米价上涨3倍以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四川普通民众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万般困苦艰难的情况下,四川百姓们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火枪械,穿的军衣等,当时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到抗战中后期,国家财政困难万分,全川又掀起了献金高潮。1944年春,冯玉祥将军到川中各地推动“献金运动”。这年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众献金救国大会”在少城公园内行。市民、商人、教师、静环等川剧艺人……无不踊跃捐献。最催人泪下的情景出现了:只见一长串衣不蔽体、瞎眼跛脚的乞丐,一个挽一个踉踉跄跄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币,叮叮当当放进“救国献金柜”,然后蹒跚下台……全场哭声顿起,争先恐后地掀起又一轮献金高潮,以致挤翻了主席台柱子!

据不完全统计,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1940年9月后,重庆正式定为中国战时的首都(陪都)。日本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年多时间,四川人民承受了巨大灾难。

省城成都,是日本大轰炸的重要目标。本文作者是成都人,从记事起,“跑警报”这三个字就是父辈嘴巴头常唠叨又很有恐怖味道的名词!

1939年5月9日,市政府为便于市民跑警报,连夜施工增开四门古城墙缺口:如东门的新东门、东较场和复兴门(即现在新南门),北门城隍庙,南门南较场、瘟祖庙等……1939年6月11日、10月1日、11月4日,日机共4次轰炸成都。其中以“6.11大轰炸”最酷烈:日机首次27架夜袭成都,投下大量燃烧弹。市内硝烟蔽日,火光四起。离成都几十里外的新繁、新都等县镇,都能看见成都上空红红烈火……1940年,敌机全年9次轰炸成都,是轰炸最频繁的一年,

1940年10月27日这天的大轰炸,成都损失尤惨。日机在少城公园及附近老皇城一带,投炸弹百余枚,炸毁民房400余间,死亡32人,伤26人。少城公园内民众教育馆、甫澄纪念医院及王铭章上将铜像基石被炸毁……炸死者血肉横飞、尸横遍地;肠肚挂树枝、脑浆四溅。

敌机空袭时,属义务性质的“防护团”尤令人感动救死扶伤、赴汤蹈火!此中还有以昌园法师为首的四川佛教会组织“僧伽救护训练班”……

“跑警报”,使成都城区大为拓宽。如西郊茶店子、东门外三瓦窑、琉璃乡、沙河堡,南门外红牌楼,北门外五块石、文殊院、天回镇……“跑警报”使这些可怜巴巴的幺店子一下子“繁荣”起来。

重庆火锅凭借大众化、简易化才在抗战时期兴旺发达。后来移居台湾的同胞,数十年后仍难忘“抗战火锅”,写诗:“朝天门、枇杷山,火锅小吃店,伴我八年度磨难,饭菜麻辣香,雾都印记难消散!”

成都许多“跑警报”时充饥吊命的小饮食,后来也发展为“名小吃”。日寇飞机频繁轰炸,“跑警报”的民众潮水般向荒郊野外逃难,肚皮也饿得擂战鼓……卖饮食的小摊贩在路旁、坟头、沟边,歪歪扭扭搭起黄泥巴竹席棚,“战时小吃店”处处开张……本书作者的姑爷很节俭,“跑警报”时却对家里人说:“被狗日的日本鬼子炸死了,钱还有个球用?吃炸弹不如吃醪糟蛋——吃!”

小老板赵金山,在老南门大桥边开“洞子口赵凉粉”。南大街口有家“章锅魁”,空袭前他先将锅魁做好,买回皇城坝的凉拌肺片或大头菜丝。警报响后,在武侯祠柏木林一带叫卖。当时还有在草堂寺、龙爪堰一带卖抗战麻饼,后来成为名小吃“苏坡桥酥皮麻饼”。刘湘墓园旁的郭家林子,有一位逃难入川的下江人搭间竹棚卖“警报”伙食:推出锅魁夹小笼牛肉、鸡丝凉面和卤肉三丝,由此名噪一时。

1982年,抗战期间曾任成都《新民报》副刊编辑的作家萧军,一下飞机就到“洞子口凉粉”店,边吃边向陪同的人讲述抗战躲空袭时的事。他感慨万端地说:“唉,那时‘跑警报’饿慌了能有碗适口的甜水面吃,就算很不错了 !”

“抗战快餐”,体现了成都民众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中坚忍不拔的生存精神,构成丰富的成都“抗战文化”内容之一。

据统计,日本对四川的轰炸共有26000余人被炸伤,22500余人被炸死,财产损失难以统计……

从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围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温江、德阳等地,新修或扩建轰炸、驱逐机场,工程浩大艰巨,共动员民工150万人参加。

       我(郑光路)文革年代当知青,下乡就在邛崃桑园机场附近,常听老农民摆当年修机场的旧龙门阵:吃饭是盐水泡菜下糙米饭杂粗糠,如同喂猪,又不卫生,常患痢泻;寒冬腊月,民工衣单被薄挤住工棚,挤偎御寒、虮虱成堆,人人长“干疮子”(疥疮),因痒抓而血痕遍体……轻病转重又无药可医,死了如无亲属领尸,工程处就近挖坑掩埋如死狗……

就是这些衣衫褴褛忍饥忍饿的民工们,流血流汗,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原始工具,在半年时间里就修建好各个机场!1944年6月16日,当盟军第一批B29轰炸机群从成都各机场起飞,从中国第1次完成远程轰炸日本本±,是日本人做梦也没预料到的!

 

                            抗战丰碑:成都城市精神的象征

 

当年300多万川军,穿一双草鞋、扛一支“老套筒”,带了川中父老的嘱托,一步一步走向生死未卜的前线……

1945年8月10日傍晚,成都报童拿着各种报纸的“号外”飞跑吼叫:“紧急号外!日本投降了!”

这成为四川抗战史上最后一个难忘之夜、狂欢之夜! 消息迅速传到各州县,男女老少涌向街头、场镇,大跳大笑大唱,连不相识的也互相拥抱,到处都在敲锣、打鼓、敲铜盆,鞭炮彻夜、火把游行……抗战牺牲者的眷属则泪糊满脸涌到“无名英雄铜像”前,高叫亲人名字:“XX呀,你该安心九泉了!”

1966年8月20日,文革“破四旧”运动高潮的一天。成都仅存的抗战标志性建筑——“无名英雄铜像”,以“国民党兵痞”罪名被砸得粉碎……红卫兵又高呼呐喊来到南郊公园,挖了率川军出征抗战而死的刘湘“老坟”,把刘的遗体从棺材拖出焚尸。幸亏公园工人邓生元是个有心人,打扫场地时将刘湘骨灰扫拢埋藏在墓西侧墙边……

直到198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省、市有关部门将所埋骨灰挖出,重立塔碑:“抗日战争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之墓”。1989年8月15日,重塑的“无名英雄”铜像,在二环路万年场路口落成。

85岁满头白发的日本老兵盐谷保芳,是抗战结束首位赴川谢罪的日本老兵。他刚到成都,就驱车来到“川军将士阵亡纪念碑”前,用黄白菊花扎成的花圈恭恭敬敬地献上,深深低垂脑袋忏悔…

2006年,“无名英雄铜像”因交通问题而在万年场撤除,从市民视线中消失了一年之久,据说有人还建议搬到三环路外什么角落。在文史专家王大炜及广大市民及强烈呼吁下,2007年8月15日,才终于塑立于人民公园东大门外,再次回归在市民面前。

连一个曾是侵略者的日本老兵都为日本政府篡改历史而愤怒,我们中国人有什么权利漠视自己城市英勇抗战的真实历史?

我们如今站在这座神圣的铜像下,会让人耳边响起那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成都独特的城市文明。优秀传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现在倡导“城市精神”,而“城市精神”不是虚无飘渺之物,必须以城市文化遗产为载体。

这座鲜血浸透的抗战铜像,不就是这座巴蜀名城抵御外侮的象征和极为宝贵的精神文明遗产吗?!

本文作者简介

     郑光路,作家、学者,"中国独特文学网"网站站长(国际域名:http://www.tstcwx.com.cn)。其作品广受海内外好评并多次获奖。长篇文史作品《川人大抗战》引起重大反响,国内外上百家刊物、报纸、网络转载和高度评论此书,并荣获代表四川省文学创作水平最高奖项的第五届“四川文学奖”,被国家863计划数字图书馆和美国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

"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声 明  
 
     欲转载本文,不得篡改内容,并务必注明原文作者 郑光路  ,和文章来源:"中国独特文学网",并附此声明。 国际一级域名:
http://www.tstcwx.com.cn。报刊使用,必须先来信联系(ZGL706@vip.sina.comZGL706@263.net)。版权保护,侵权必究。
 
字数:   8000    

图片说明

001:图为1961年后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抓壮丁》剧照

002:1944年7月落成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凝固了一段可歌可泣川人抗战史,曾是成都标志性雕塑

003.出川抗日战士整装待发

004.成都少城公园数万人集会,欢送抗日川军出川。

005: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

006. 左1:川军145师中将师长饶国华之女饶 毓 王秀 老师。左2:川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教授,左3:本文作者郑光路

007.本文作者郑光路(打领带者)同部分老川军及家属祭奠李家钰烈士

008.成都部分老川军战士:轮椅:廖季威(曾参加东京大审判),右1:陈家乾。右2:黄士伟(曾参与炸死日本中将)。郑光路摄。

 

009:饶国华将军

 

010:成都市政府为便于市民跑警报,增开四门古城墙缺口。图为著名的新南门,当时名为复兴门,显示了成都民众抗战必胜的坚定意志。

011:大后方民众空袭跑警报时的混乱情景

013.抗战时期一幅漫画“责任”,形象地道出四川人民在“救国债”、“军粮”、“征募壮丁”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和牺牲。

014:催人泪下的一幕:衣不蔽体的小乞丐将乞得的一点钱全捐献出来,支援抗战

015:修建机场时老百姓用大石蹬子辗压的艰苦施工情景

016:“献金大会”中妇女、儿童踊跃献金、支持抗战。

017.   陪都重庆的抗战胜利纪功碑,曾凝固了大后方人民坚决抗战的一段光辉历史

018.   2005年时万年场路中央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郑光路摄。

019..   1985年重立塔碑:“抗日战争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刘湘之墓”

020.  郑光路《川人大抗战》引起重大反响,多次再版发行。

021.本书作者郑光路(右)和抗日老战士黄士伟合影于万年场“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022.2007年8月15日,重新塑立于人民公园东大门外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再次回归在市民面前。

 

四川壮丽的史诗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http://news.tom.com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缺少川人大抗战的抗战史,决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抗战史!”60年前,四川的苦难与荣耀,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断续;60年后,一本名为《川人大抗战》的著作出版,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光路在著作中如此写道。

  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川人大抗战这段真实历史的长篇著作。

  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走近郑光路,走进60年前的那段时光。

  无川不成兵

  记者:请你先概括介绍一下四川抗战的总体情况。

  郑光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先后出川开赴前线的川军约40万人,编组为6个集团军,另两个军、一个独立旅。此外,四川每年还向前线输送10万到30多万壮丁,成为中国最大的兵源基地。

  记者:这即是“无川不成兵”之说。

  郑光路:对,四川为抗战提供的兵员数居全国各省第一。其次为河南省,总计189万多人,第三为湖南省。1945年9月3日,四川省主席张群发表《胜利日感言》说,四川省在抗战中征集壮丁达300万人以上。这个数目加上出川抗战的川军,总计约350万人。四川8年中有350万人出川抗战,也就是说,每十五六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五六个中就有1个四川壮丁。

  记者:350余万人奔赴抗战前线,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哪些战场?

  郑光路:川军在黄河两岸、长江南北广大战场,分布各个战区。他们先后参加过所有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前后3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等。川军以陈旧落后的武器装备,无数次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殊死决战。

  记者:8年抗战,川军伤亡情况如何?

  郑光路:据资料统计,抗战8年,川军牺牲巨大: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即阵亡26万多人、负伤35万余人、失踪2万多人,总计64万余人,又居全国之冠。

  中国抗战史上必不可少的一页

  记者:抗战期间,四川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抗战作了哪些突出贡献?

  郑光路:有3个非常重要的数字可以概括。第一,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一。第二,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第三,川军伤亡之惨烈居全国抗日军队之首,有64万多人伤亡,占全国抗日军队伤亡总数的五分之一。

  我认为,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人,与全国同胞一起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曾对川军抗战和牺牲的川军将领作过高度评价。几千万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忍饥忍寒、共赴国难,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和伟大贡献。可以说,缺少四川人抗战的抗战史,决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抗战史!川人大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鲜血浸透、必不可少的一页!

  像一头奶牛,最后挤出的已近似鲜血

  记者:当时的大后方,生产、生活环境极为恶劣,还要遭受日机狂轰滥炸,同样作出了巨大牺牲。

  郑光路:大后方对抗战的贡献难以尽述。无数胼手胝足的工人为争取抗战胜利,忍饥受冻、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如各兵工厂1938年至1945年生产各种枪弹85414万发、各种步枪293364支、轻机关枪11733挺,大量枪支、地雷、子弹、炮弹以及钢管、钢板由此生产出来,运往前线。四川成为抗战时期全国工农业、文化、商业、金融、贸易、交通的中心,成为抗战财源和物资的主要基地。

  在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以8年抗战总计,国家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像一头奶牛经连年挤压,奶汁接近榨干,最后挤出的已近似鲜血了!要知道: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米价上涨3倍以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四川普通民众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记者:就在这种困苦艰难情况下,四川人民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

  郑光路:这正如1945年10月,中共《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中写的,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在1935年至1940年间,因修建川陕、川渝等公路征用四川民工达250万人次;从1943年12月起,国民政府为赶修“特种工程”,先后在全川建设空军基地33处,服工役人数在300万以上。这些构成了四川人民用鲜血浸透的那段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抗战史。就如千千万万战死沙场的川籍下级官兵,虽然他们绝大多数未留下姓名,但同样令后人崇敬!

  本报记者许小念

  

继续点击郑光路下面相关大专栏!
 

1.[本网导航、版权声明及站长郑光路简介].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

2.注意!郑光路最新长篇文史力作《张献忠“迷案”》征求出版社、书商及网友合作!!

3.“郑光路文革史研究”作品荟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点击阅读!

 

a.郑光路文革专栏    b.郑光路的研究专著《文革文斗》和《文革武斗》两书,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收藏!   c. 郑光路专著书影:《文革武斗》、《文革文斗》..... d. 郑光路文革史研究作者序《我为什么要研究文革》 e.郑光路文革史研究专著《文化大革命高潮中的四川--天府浩劫》 f.郑光路文革史研究专著:《武斗: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之特殊内战》

g.郑光路文革史研究专著:《文革文斗: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化之喧嚣怪状》内容介绍

4.[郑光路评论批评类文章]集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

5.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荟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

郑光路入选武术教育权威专著、 08年北京奥运会的献礼项目《走向奥运的中国武术》大型画册!

    6.[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集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

   7.[郑光路受好评的部分社会纪实类精彩特稿]荟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

   8.[郑光路部分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文章荟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

9.[评说成都、四川专栏文章]荟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阅读!

10.[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荟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

11.郑光路《川人大抗战》选载荟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

  • 12.[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荟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

     

  • 13.《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武术、气功探秘》内容简介

     

    《 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上)

    《 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下)

    14.郑光路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年的重要专稿:《回归的抗日纪念丰碑》!!

                    浏览次数:97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郑光路纪念抗日战争爆发七十周年重要专稿:《回归的抗日纪念丰碑》!
    ----下篇文章抗战七十周年我们的反思与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