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路专著书影:
《文革武斗: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之特殊内战》 《文革文斗: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化之喧嚣怪状》

Title: 文革文斗: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化之喧嚣怪状 Author: 郑光路; 雁翼执笔前言 ISBN: 0966542185 Order No. 2008 Size: 6 x 9 Pages: 约420页,35万字,有大量照片和插图
|
 |
《文革文斗》系统介绍了这一奇特癫狂现象在新闻出版、广播说唱、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民俗、美术、建筑、雕塑等各个文化领域的表现,全面展示了全中国亿万百姓走火入魔般疯狂卷入的各种“文斗”形式——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发传单、办小报、刷标语、呼口号、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批斗、游街、戴高帽、关“牛棚”等等。本书史料充分、叙述客观,分析入理。它不但有助于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当代史上那一段被刻意遗忘的疯狂年代,也是海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参考资料。
Title: 文革武斗: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之特殊内战 Author: 郑光路; 雁翼执笔前言 ISBN: 0966542193 Order No. 2009 Size: 6 x 9 Pages: 约620页,45万字,有大量照片和插图
|
 |
《文革武斗》全面、系统地叙述和分析了文革高潮时期(1966年底至1969年左右)的武斗大观,从武斗产生的根源、社会背景,武斗的逐步发展、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到影响重大的武斗事件、武斗中灭绝人性的酷刑和屠杀,以及武斗的退潮等。本书史料充分、叙述客观,分析入理。它不但有助于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当代史上那一段被刻意遗忘的血腥年代,也是海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文化大革命的重要参考资料。
武斗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之特殊内战
目录
代序言:惨痛历史岂容忘记 雁冀 作者序:我为什么要研究文革 前言
第一章.文革时期产生武斗的根源及社会背景 1“武斗”是文革时期重要内容 2.“文革”疯狂内乱性质决定了武斗不可避免 3.武斗的起源——历次“运动”都有武斗 4.运动初期的“打击—大片” 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文革武斗的影响
第二章.教师等知识分子是武斗的最先受害者(1966年5月后) 1.武斗打人之风源于北京 (一)江青赞扬北京大学“6.18武斗事件” (二)迫害教师的典型——北京大学 2.罗列荒唐可笑的罪名 3.对四川文革初期打斗教师的调查 (一)四川几所著名大学打斗教师的情况 (二)中学办起了“鬼儿班” 打斗教师 (三)小学教师也被关押、批斗 4.学者王友琴对打斗教师的调查 5.打斗教师在全中国是普遍现象
第三章.“破四旧”运动中的武斗(1966年8至12月) 1.抄家、打人风靡全国 (一)文革当局纵容煽动“武斗”暴力 (二)迫害中的“自杀”现象 (三)打家劫舍的“抄家” 2.惨绝人寰的北京市大兴县屠杀事件 (—)二十年后才披露的惊人大屠杀 (二)大屠杀突然停止的惊险细节 3. “红色血统论”中对“黑五类”的武斗 (一)“鬼见愁”对联出笼 (二)对联与谭力夫“讲话”在全国引起混乱 (三)北京“联动”的残酷暴行 (四)四川“土联动”的“红色恐怖”
第四章.对国家元首到各级官员的“武斗” 1.国家主席刘少奇夫妇被“武斗” 2.彭德怀、张霖之等大批中共干部被“武斗” (—)前国防部长彭德怀被打断肋骨 (二)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被毒打惨死 (三)北京市大批干部遭遇武斗迫害成为全国典型 3.对高级官员和基层官员“武斗”的区别 (—)四川高级干部因批斗而自杀的情况 (二)大批高级干部及家属被批斗自杀者很多 (三)基层干部被武斗打死者最多 4.中央常委扩大会上的武斗
第五章.“保皇派”和“造反派”之分引发武斗(1966年8月至12月) 1.群众组织分裂成所谓“保皇派”和“造反派” (—)什么是“保皇派”和“造反派” (二)“保皇派”发起进攻 2.北京红卫兵“大串联”中"煽风点火" 3.1966年8月后中国的多事之秋 (—)莫名其妙的“献忠心”引发武斗 (二)毛泽东反对各省市“组织工农反学生” (三)天天有“事件”、武斗日益严重 4.四川群众组织派系山头的形成 (一)“造反派”系的“川大8.26派” (二)“造反派”系的“红成派” (三)"产业军派"(被称为"产派"、"保守派"、“保皇派”)
第六章.文革中最早的大型武斗发生在四川(1966年11月至12月) 1. 成都“11.25血案”惊动周恩来 (—)“产业军”的成立 (二)“11.25血案”后周恩来八次接见四川“告状团” 2.轰动一时的重庆“12.4血案” (一)西南最高官员李井泉在重庆 (二)“12.4血案”闹翻重庆 (三)“12.4血案”后造反派上京告状 3.“12.31川棉厂武斗血案” (—)事件经过——寒夜之战 (二) 武斗死尸之谜 (三)“造反派”对“保皇派”的残酷报复
第七章“一月夺权”和所谓“1·29白虎堂事件” 第七章.“一月夺权”和“二月逆流”中的武斗(1967年1月至5月) 1.毛泽东支持上海“—月夺权风暴” 2.全国掀起“夺权”高潮 3.“三支两军”、“中央军委八条命令”和“石河子血案” (—)“三支两军”的提出 (二)死伤惨重的新疆石河子“1.26事件” (三)“军委八条”命令的发布 4.影响深远的四川“1.29白虎堂事件” (一)“街道工业分团”头头宋立本被绑架 (二)“街道工业分团”为什么要去冲击公安局? (三)冲击公安局事件经过 (四)宋立本等人被逮捕游街示众 5.“1·29事件”后“8·26派”对军队的冲击 (一)"川大8.26"派红卫兵对时局的分析 (二)工人"兵团"、"8.26"对军队的冲击 (三)成都军区门前的“静坐示威”
第八章“二月逆流”中的武斗 1 6.中央军委《2·17信件》下达 (一)元老派“大闹京西宾馆事件”和“大闹怀仁堂”事件 (二)“2.17中央军委信件”下达 (三)成都军区试图恢复文革前秩序 2.7."二月镇反"高潮中的武斗 (—)成都地区 四川大批“造反派”被抓捕 (二)四川全省的“镇反”运动和武斗
3."8·26派"红卫兵的反抗 (一)“8·26” 发誓要“血战到底” (二)泪飞如雨的“想念恩人毛主席”
(三)骇人听闻的“青海赵永夫事件” 4.8.中央文革江青等人为“造反派”平反 (一)骇人听闻的“青海赵永夫事件” (二一)首都"红代会"驻川人员回北京向江青告状 (三二)中央召开专门会议为四川"8.26"派平反 (四三)关于“二月逆流”的余波
第九 八章.震惊中国的四川“5.6武斗大惨案”(1967年5月) 1."8·26"派、"红成"派联合对付"产业军" (—)“8.26”和“红成”两大派握手言欢 (二)产业军上京告状 (三)产业军拼凑5个“方面军”对付进攻 (四)攻打"川大8·26"的"作战计划"流产 (五)“5.3”川棉厂武斗前奏 2."5·3"、"5·4"川棉厂血案 3."132厂5·6血案"纪实 (一)血案前两派的摩擦 (二)造反派冲击厂区后"产派"开枪了 (三)伤亡惨重的武斗后果 4.中共中央文件《四川十条》的下达 (一)中央领导人对血案的高度重视 (二)中央文件"四川十条"迅速下达 (三)"红成"派和"8.26"派大内战已露端倪 附表: 《"5·6"血案死亡统计表》 第十九章.全面内战的开始(上)(1967年5月至7月) 1. 张、梁、刘、张入川主政 2. 中和场伏击战 3.“武装保卫文化大革命”口号的喧嚣 (一)“8.26派”吼出“武装保卫成都” (二)各派打造和抢夺武器“备战” 4.“红成”派“万人步行上京告状”中的武斗 (一)“红成”派誓师出发 (二)悲壮血腥的告状历程 (三)征途中的“革命性”和“流氓性”
第十一章.全面内战的开始(下)(1967年5月至7月) 5.中央检查团谢富治、王力等人来川 6.周恩来“9.26讲话”不许打倒刘张 (—)“红成”派红卫兵在北京武斗 (二)周恩来接见告状团 (三)《9.26讲话》后局势进一步恶化
7.广西两大派开始大规模武斗 (一)军方“支左”加剧两大派冲突 (二)1967年6月南宁一中等武斗事件 8.武汉“7.20事件” 9.毛泽东“武装革命派”指示下达 (一)江青关于“文攻武卫”口号的讲话 (二)毛泽东“武装革命派”指示的后果
第十二一章.文革中四川的武斗高潮概况(上)(1967年8月至1970年) 1.四川领导人和军队在“支左”问题上的矛盾 (一)军队内部意见不统一 (二)地方领导人之间的矛盾 (三)全国“支左”弊病情况与四川类似 2.刘、张夫妻成为四川两大派斗争的焦点 (—)因刘张问题而划分的两大派 (二)刘张策划和鼓吹武斗的三个阶段 (三)鼓吹武斗合法,论功行赏 3.四川武斗及“武装支泸”的总根源何在? (一)”武装左派”是毛泽东和中央的“战略布署” (二)四川领导人都曾支持过“武装造反派” (三)支持两派的不同部队都搞过“武装支泸” (四)中央不准打倒刘张使“红十条派”壮胆
第十三 二章.文革中四川的武斗高潮概况(下)(1967年8月至1970年) 4.三次"武装支泸"纪实 (一)第一次"武装支泸" (二)第二次"武装支泸" (三)第三次"武装支泸" 5.“省革委”成立前后川东等地大武斗 (一)为抢“革委会”宝座岳池等州县的武斗 (二)隆昌县—派夺权”引发大武斗 (三)武装颠覆“革委会” (四)成都军区调查组隆昌受阻 6.难以平息的川东武斗 7.武斗使“天府之国”灾难深重 (一)武斗恶果触目惊心 (二)纪录民众贫困生活的《票证歌》
第十四三章.成都地区的武斗高潮时期(上)(1967年8月至1969年) 1. 成都“8.18血战”掠影
成都地区1967年的“8.18之战” (一)“8月血战“前双方的武斗准备
(二)国防工厂“8.18血战” (三)死伤惨重的“‘8.18成都体育学院武斗血案” 2.军内造反派“空字028红总”是“武斗之花” (一)“空字028部队红色造反总团”的成立 (二)刘张夫妻手里的一张“王牌” (三)“空字028红总”的“辉煌战绩” 3.一次终生难忘的“抢枪”事件 (一)兄妹二人奇怪的来访 (二)新津“8。20事件”中他被未婚妻救下 (三)黑夜奔袭的“崇庆8.2l流血事件” (四)新津“8,22流血事件”出人意料的结局 3. 4.成都地区的“坦克战” 4. 5.张国华、刘结挺等领导人对武斗双方的表态 (一)张国华将军左右为难 (二)刘结挺对有关两大派武斗的表态 5.成都大学“9.1血案” (一)红卫兵夜袭电影厂 (二)“8.26”派报复袭击成都大学 (三)著名影星刘晓庆曾是武斗队成员 6.成都市中心的“十中保卫战” 7.粱兴初将军动怒
(一)吵闹中产生的“3.4停战协议” (二)“3.4停战协议”成一纸空文
第十五 四章. 各阶层人士都受武斗之害 成都地区的武斗高潮时期(下)(1967年8月至1969年) 6.成都大学“9.1血案” (一)红卫兵夜袭电影厂 (二)“8.26”派报复袭击成都大学 (三)著名影星刘晓庆曾是武斗队成员
1. 7.张国华将军险遭枪击
和杜灵师长遇害事件 (一)成都军区政委张国华将军险遭枪击 (二) 2.杜灵师长遇害事件 (一)杜灵师长遇难经过 (二)“杜灵事件”不是偶然现象 (三)“杜灵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
3.充满悲剧色彩的“抢枪”事件
(一) 兄妹二人奇怪的来访 (二)新津“8。20事件”中他被未婚妻救下 (三)黑夜奔袭的“崇庆8.2l流血事件” (四)新津“8·22流血事件”结局出人意料
4.海灯法师遭遇武斗及“柳老头”之死 (一)老道士李真果被残酷武斗 (二)海灯法师文革乱世欲以武会友 (三)“铁塔”师兄被驳壳枪顶腰强剃眉毛 (四)“东霸天”要同海灯比武打擂 (五)老拳师柳老头被“东霸天”火焚下身
8.成都市中心的“十中保卫战” (一)“红成”派血战固守十中 (二)“3.4停战协议”成一纸空文 9.海灯法师遭遇武斗及老拳师“柳老头”之死 (一)海灯法师文革乱世欲以武会友 (二)“铁塔”师兄被驳壳枪顶腰强剃眉毛 (三)“东霸天”要同海灯比武打擂 (四)老拳师柳老头被“东霸天”火焚下身
第十六五章.闻名全国的重庆地区大武斗(上)(1967年3月至1970年) 1.“8.15派”和“反到底派”(“砸派”) (—)吵闹打斗中两派的形成 (二)中央<<重庆五条>>文件的下达 2.西南师范学院“6.5武斗大血案” (一)“西师8.31”和“西师春雷”一山难容二虎 (二)西师“6.5血案”纪实 3.“6.5血案”后两大派的互相攻击 (一)小报上反映的“砸派”暴行丑事 (二)小报上反映的两大派热衷武斗的现象 (三)“砸派”攻击驻军支持“8.15派” (四)“西师春雷”攻击“西师8.31”的文章 4.两大派疯狂抢夺现代化武器 5.硝烟弥漫的“八月战争” (一)武斗每天不断的大事记 (二)武斗者在市中心作战的“英勇悲壮” 作战 (三)中央检查团来重庆 两派争向中央告状
第十七六章.闻名全国的重庆地区大武斗(下)(1967年3月至1970年) 6.“军舰”作战和私设电台全国罕见 (一)两派大建“水军”、“水上兵团” (二)“红港”(朝天门港口)“ 军舰 ”激战 (三)军舰和大江是残杀俘虏的刑场 (四)武斗中运用军事电台 7.重庆两大派都武力支援全川 (一)“8.15派”的“黄桷树会议” (二)重庆地区严重武斗引起毛泽东关注 (三)批斗李井泉大会中的“1.7”武斗血案 (四)长寿“云台事件” (五)重庆“砸派”流亡外地横蛮亡命 8.全国唯一幸存的的红卫兵公墓 (一)重庆武斗尾声
(二 —)夕阳晚风中的衰败公墓 (三 ニ)一些武斗参与者几十年后回忆和反思 (四 三)文革“疮疤”的公墓能保留下去吗?
第十八七章.全国各地武斗高潮期概况(上)(1967年7月至1970年) 1. 首都北京武斗高潮期 (一)北京大学的武斗 (二)清华大学的武斗 (三)北京“红三司”等对全国武斗的重要影响 2.上海武斗高潮期概况 3.湖南地区的武斗 (一)两派武斗简况 (二)惨绝人寰的道县“大屠杀”
第十八九章.全国各地武斗高潮期概况(下)(1967年7月至1970年) 4.广西地区的武斗 (—)“支一派、压一派”情况下的“抢夺武器” (二)区“革筹”和军区参与镇压“4·22派” (三)中央《七·二五讲话》强令结束广西武斗 (四)广西武斗带来的巨大灾难 5.广东地区的武斗 (—)广东武斗波及港澳 (二)《中央7.25讲话》后广东“红旗派”组织的瓦解 6.湖北地区的武斗 (—)“朱奇武地区武斗事件” (二)“武汉七·二○事件”之后的武斗
第二十九章.文革武斗中丧失人性的酷刑和残杀 1.四川武斗“名将”宋立本之死 2.隆昌县活剐人皮、吃人血酒、断指抽筋 (一)残暴血腥的“活剐人” (二)水井女尸 (三)“傻子” (四)断指,抽筋,乱杀人 3.以残忍闻名的“砸派”的“猛虎团” 4.重庆“8.15派”武斗中的残忍内幕 (一)疯狂报复“猛虎团” (二)高等学府里的“卫戍司令部” (三)重赏亡命徒和成立女人“鲜花队”供武斗者玩弄 (四)剌刺刀挑人、酷刑毒打、杀人灭口 5.武斗“胜利者”的残忍报复 6.一次红卫兵“夜袭战”中的群体性“屠杀” (一)残忍的用镪水毁尸灭迹 (二)血腥的“8.28”夜袭战 (三)“夜袭战”凶手被严惩 7.群体性大屠杀中的血腥残忍 (一)文革中最受残酷迫害的是所谓“黑五类” (二)屠杀“黑五类”的“样板”广西钦州 (三)全国各地都有屠杀“黑五类”的事 8.文革中“专政机关”的酷刑和屠杀
第二十一章.文革武斗的艰难退潮 1.《七.二五讲话》是结束红卫兵运动的前奏曲 (一)混乱局面让文革当权者不安 (二)严厉的《七.二五讲话》 2.毛泽东紧急召见红卫兵领袖 3.四川等武斗重灾区武斗的退潮 (一)重庆武斗的退潮 (二)“工宣队”、“军宣队”进校 4. 大学生毕业分配和中学生上山下乡运动 (一)吵吵闹闹的大学生分配 (二)轰轰烈烈的中学生“上山下乡”运动 5.全国山河一片红”后的武斗 (一)“清理阶级队伍”运动的开展 (二)帮派头头的彻底垮台
(三二)“冤假错案”比比皆是
附录:文革武斗大事辑要(1966至1970)
《文斗》、《武斗》两书,不作空泛的理论阐述,主要提供本书作者曾亲历、所见、所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客观公正的态度、以详实丰富的史料,比较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再现当时几亿中国民众群争互斗、混乱不堪的严酷现实,以期填补文革研究中的空白。
前言
“文斗”和“武斗”,是文革期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内容和两大斗争方式。 文斗,由毛泽东提出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发展到传单、广播、小报、印刷品、歌舞演出、宣传队、美术、雕塑……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本书作者的《文斗: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化之喧嚣怪状》一书,对“文斗”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述。 “武斗”,是指群众组织之间从拳打脚踢发展到使用真枪实弹、军舰、坦克等现代化武器打斗的内乱。“武斗”同历史上各种战争行为相比,其规模、性质不同——它是在唯一当政者统治下民众间的大内乱,不同于通常发生在不同统治者之间的战争行为,所以称之为“特殊的战争”。武斗现象,构成中国文革年代极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了解文化大革命必不可少的内容。 武斗主要发生在文革运动高潮时期(1966年底至1970年左右)。本书大致按时间发展或某一专题,全面、系统、多方位、多层次地叙述了文革高潮期的武斗。从武斗产生的根源、社会背景,到武斗的逐步发展、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影响重大的武斗事件、武斗中灭绝人性酷刑和屠杀、武斗高潮中情景、直至退潮等方方面面,都作了详尽叙述,书末还附有“文革武斗大事辑要”。 要研究历史,必须根据文献材料(从史学上讲,“文”通常指文字材料,“献”通常指过来人的“口碑”回忆资料)。而文革时中国社会极其混乱,中国各省市地方政权机构几乎完全瘫痪,官方报刊基本停刊,或只照抄当时中央“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的社论、大批判文章。当时只说“假话、大话、空话”的官方舆论绝不可能披露真实的社会现实。所以要披露、研究文革武斗的真实情况,决不可以只用当时官方留下的报章档案资料。
本书别开生面,是以当时最贴近民众生活的平民视角,让读者对文革有真实入微的了解。本书具有三大鲜明特色:第一,史料详实、丰富,极具学术价值 ;2.客观公正,融史学性、可读性于一体;3. 文图并茂。
本书主要以本书作者曾亲历、所见、所闻第一手极其丰富、详实的资料,生动而客观地再现了那一段特殊历史,及大量少为人知的文革秘闻逸事。 作者郑光路先生作为当年的红卫兵活跃分子,亲身经历了一系列文革中重大事件,当时记录下很多日记、材料,还办过“小报”。又由于作者自幼爱好文史、从文革中就开始广泛收集文革时期的传单、大字报、小报、刊物,文革结束后又长期采访文革时期的知名人物和各方面的知情者,所以掌握的私家材料甚丰,为业内人士广泛关注。故本书言人所未言,有血有肉,而具有很鲜明的特色和独特价值。
本书作者写作此书,绝非凭道听途说,或只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空洞评述。
本书所披露的史料,70% 以上是鲜为人知的作者独家所藏,从未公开发表过。这尤其体现在书中关于文革时期四川省武斗情况的叙述。许多人不一定清楚,文革时期四川的动荡混乱、实属中国之冠。中国有句老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蜀,指的就是四川。文革武斗以1967年8月到1969年底两年多时间最为激烈。当时中国人口最多(当时官方称7200多万,其实不止此数)的大省四川,武斗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破坏程度之严重,全国罕见。
本书以四川武斗为主要线条,首次详尽地向世人披露了文革中四川残酷武斗的真实情况,又兼顾整个中国的武斗。关于其它文革重灾区的武斗,如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作者也披露了许多独家所藏的史料,或作了独到的论述。 本书作者研究文革史,纯系抱着为后人留一部可信记录的严肃态度,恪守史家“扬善不溢其美,彰恶不添其丑”的精神,绝不妄发议论,只以可信史料说话。作者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下笔很难、文章完成甚慢,本书从资料积累到逐步成书,费时已30年,可说耗尽心血。 本书披露史实,言必有据,都尽可能注明资料来源或引自何处、何书。这不但让广大读者心中有数,也起抛砖引玉、作有关专家学者进一步查证、研究之用。相信本书经得住各方面推敲及历史检验。 本书写作时,在首先强调史料准确性、真实性、严肃性的同时,也尽量注意可读性。作者尽量避免将本书写成干巴巴的纯学术性著作。作者认为:一部文革史,是数亿中国人历尽磨难的历史,也是世界人类历史上独特的一页。它不能只供少数专家在学术殿堂里把玩。作者不玩深沉、典雅,尽可能以较生动、简洁、精炼、大众化的文笔展示文革武斗的方方面面,尽量作到让过来人读后感到亲切、认可,让未经历中国文革运动的读者,读罢书中披露的严酷文革现实,有身临其境、深受震撼的感觉。 本书既有武斗根源、背景、来龙去脉等客观分析,也有对著名武斗大事件、令人发指的酷刑、残杀等宏观真实历史的叙述,还有许多贴近民众生活的细节描述。 综上,真实历史、罕见史料、珍奇逸闻、珍贵文革老照片……使本书充满魅力。本书将具有极广泛的读者群:既可使广大读者,从本书中了解中国那一段少人道及的真实动乱历史,也应当是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为研究中国文化大革命极有价值、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书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