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以研究历史的严肃学术态度进行文学写作-“四川文学奖”获奖者郑光路答记者问

作者: -上传日期:2007/1/9



以研究历史的严肃学术态度进行文学写作——


第五届“四川文学奖”获奖者郑光路创作谈 
           

          


以研究历史的严肃学术态度进行文学写作——

第五届“四川文学奖”获奖者郑光路创作谈 
          

记者:

      2006年12月29日,第五届巴蜀文艺奖、四川文学奖在成都隆重举行颁奖大会,省委宣传部长王少雄,常务副部长侯雄飞、省政协副主席谢明道出席会议并向获奖者颁奖。据悉这是全省专业文艺评奖项目,四川文学奖是代表四川省文学创作水平的最高奖项。你的长篇历史报告文学《川人大抗战》荣获此届“四川文学奖”,向你表示祝贺!不知你获奖后有何感想?

 

郑光路:

     谢谢!我是十分平静地对待获奖一事的。我只是一个“体制外”的作家、学人,自己研究历史和文学创作,从不是追求得什么奖。事实上,自己也不能靠这谋生,也没资格以此评职特、分房子等……我想获奖是一回事,获奖作品作品若干年后是否还有价值更重要。所以自己写作态度很严谨,自己从来主张要学习那种为历史、为后人秉笔直书的优秀历史传统和文人风骨。要像我们四川藉作家巴金提倡的“说真话”、“作家应凭自己作品,不靠其它”……自己也从来不屑那种急功近利拉圈子、钻营迎合的庸俗之风。

 

记者:

     《川人大抗战》2005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重要反响。中国著名大网“搜狐网”在出书半月后即长篇转载。著名大型文学刊物《中国故事》专门出了近20万字的专辑介绍此书。“人民网”(人民日报网络)、中共中央统战部网站、“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等多种刊报网络媒体,都转载或发表评论。国内东方卫视、四川电视台等等,都曾为此作专题节目或人物专访。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据此书制成八集广播系列《川人大抗战》……《川人大抗战》还被国内、外许多报、刊、电台、互联网转载(包括加拿大、美国等华人刊报网站)。据《成都商报》2005年7月31日报道,本书进入销售排行榜前十名……这些,确实说明此书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各界评论普遍认为:本书是“将严肃历史与文学创作融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是宣传四川、宣传成都光辉历史的优秀之作。

 

郑光路: 

     本书受到欢迎、好评和获奖,我认为不能归功于自己写得怎么好,而是那段四川人民血写的抗战历史不再被讳言,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承认。八年抗战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八年抗战中四川还提供了全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财政粮赋!但是以前以“抓壮丁”为题材的影视剧之类,却以“戏说”形式极大地歪曲、丑化四川这段光辉历史。

 

记者:

       确实如此。我们在《抓壮丁》中看到:影片始终在描述老百姓怎样逃瘟疫般躲避上前线……电影中通过王保长之口说什么:“出征军人是打中国人的”,“出征军人看哪个不顺眼就打哪个”……电影中王保长、李老栓还满口什么“炕熟”、“蒸熟”、“煮熟”、“拿来吃了”等等为噱头,肆意戏谑嘲弄当年抗日军人家属……剧中通过卢队长之口说什么:“难怪下江人都骂四川人是‘川耗子’”之类。“川耗子”是骂损人利己耍小聪明,阵亡了26万多四川子弟的四川人是这样吗?

 

郑光路:

     令人痛心的是,无数中外人士和一些青年人就是通过辽些影视剧,来认识大后方四川人民的……我写《川人大抗战》,力图以尽量客观、公正的严肃态度,描述那段真实抗战历史(包括350万抗日川军及高级将领的爱国抗战)、再现四川人民的惨烈牺牲和伟大历史贡献。近几年来,抗战史研究与写作,已逐步突破某些不尊重历史的限制、束缚,被政府、文学界、史学界重新审视……这是一种令人欣慰的历史进步。

 

记者:

      从艺术创作上讲,你有什么经验和体会?你究竟在研究历史还是在文学创作?

 

郑光路:

     经验谈不上,体会却有两点。第一,我主张学习和发扬司马迁《史记》中那种“文史结合”的优秀传统。我自己写作指导思想是:“以研究历史的严肃学术态度进行文学写作;以文学写作的方式去研究历史”,我希望这能成为自己较独特的文学风格。今年国外出了我两本研究文革史的专著,80多万字。其中一本是《中国文斗》,研究20世纪60至70年代文化现象,如新闻出版、广播说唱、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民俗、美术、建筑、雕塑等各个文化领域在特殊年代的奇特癫狂现象……另—本是那个时代的纪实性描述。这种作品,似乎不大好生硬区分是研究历史还是文学作品。

 

记者:

     一些评论文章,认为你的文史作品,大都具有材料独特、新奇、大题材等个性特色,显示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郑光路:

      这是对我的鞭策。所以我第二点体会就是:“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历史传统的就越是现代新潮的”。许多人根本认识不到这一点,许多搞文学的人把文学只当成一种写作技巧,许多搞历史的人又把历史只当成书斋枯燥死学问。
     我希望能植根于家乡四川,把历史、乡土文化和文学三者水乳交融地结合去写作品。其它弄不醒豁的,别假绷内行去不分题材地乱碰。世界很大,个人渺小,我绝无用一只秃笔去写宇宙八荒的胆量和才气。我最欣赏蜀中先贤李劼人。他虽曾留学法国“喝洋墨水”4年多,创作却很“土气”。
     我总结了李劼人特色:以刻画真实历史(不去生硬图解政治)为主旨,以极扎实的乡土文化为血肉,以讲故事(摆龙门阵)为叙述手法来写成都……这就形成他最为独特的风格:“以小说形式来写信史、地方史志”;反言之,是“以写信史、地方史志的严谨来写小说”。所以,他写的不仅是文学作品,也堪称地方史、民俗专著……结果,李劼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现在有识者认为:他将超过郭沫若!
     我是一直照李劼人搞创作的这条路子走的。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让读者了解我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也能了解历史的真实局部细节。

 

记者: 
     这很不容易,需要作者厚积薄发……请问你新一年会出什么书?

 

郑光路:

近年我主要是以研究和宣传巴蜀文化为主。类同“野史杂说”的《四川奇事》50万字,已与出版社达成初步协议,可能分成两本于2007年出版。 

  

 记者: 

     历代野史杂说,其真实性、趣味性、可读性,从古至今都极受人们重视,有着正史经传决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想来你这《四川奇事》,应当丰富四川历史和乡土文化。

 

郑光路:

      要想深入了解历史,仅依靠官修的正史,有时实难窥全豹。正如鲁迅所说:“野史和杂说,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他还说:“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 (《华盖集·忽然想到》) 我热爱家乡四川,但这种热爱并不是一味迎合颂扬。能“以史为鉴”真实记录下历史上曲折教训,更是热爱。从写作技术上讲,中外有种流行倾向:即以“显微镜”研究方式,把历史问题以深奥的理论术语复杂分析,以显示作者“专业水平”。我不欣赏这种“象牙塔”写作方式。我写文章力争融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四川奇事》一书看似在披露许多“巴蜀之谜”和“趣闻轶事”,实际上大都是某种历史话题的研究。这种研究,不是故作深沉、卖弄文字技巧,而是像和老朋友“摆龙门阵”一样娓娓道来。总之,我决不会“装腔作势”地去写,但是我相信我是在写真实历史,虽为“野史和杂说”,但足可补正史之缺。

 

记者: 

     据我所知,你还主办了一个“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开办—年多来点击率已在百万次以上,由于独具特色已颇有影响,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有影响力的文学网站之一。目前作家、学者办网站的还不是很多,你为什么想到办网站?

 

郑光路:

      中国网民总数已达1.23亿,有望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当网络已成为最重要的表达民意、传递信息的平台,作家、学者如果还是“网盲”,似乎已大落时代之伍。目前—些文学刊物亏本发行却“官气”依旧。我主办“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是想为更多排斥在刊物“圈子”大门之外的朋友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同时想为繁荣四川文学、史学,和更好地宣传四川做点实事。

 

记者:

     请问你这次获奖后,请问还会写什么书? 

郑光路: 
 
     中国大地藏龙卧虎,俊才异士无处不在,获奖只表示自己必须更虚心向旁人学习。我正在写“巨型灾难片”式的《明末清初被毁灭的天府之国——四川噩梦》。经2006年紧张痛苦的工作,已完成约四分之三(25万字)。此书不仅要再现那段四川有史以来特别重要的历史,而且希望对今人、后人有所启示。为此我花—年多主要时间,阅读了上百种明清史料及四川各种历史地方志书。我力争把《四川噩梦》打磨成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读者的精品。


 
                浏览次数:1335--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文革美术.艺术史研究
----下篇文章医生护士头戴钢盔上班 医院被指自导自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