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冯水木:川戏演红华兴街
冯水木:川戏演红华兴街 稿件来源:成都日报 2006-5-29 3:36:0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冯水木
“华兴街”,清光绪即已得名,仅指现“正街”一段,含“繁华兴盛”之义。华兴街分上街、正街、东街,东起王道正直街(现红星路二段),西止暑袜街口(清时叫“小十字”),并串有福兴街、梓潼桥街、悦来巷、纯阳观街及商业场、昌福馆(现东风商场)等,是旧时成都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代成都警察总局即设立在华兴街“皇华馆”(现成都市消防指挥部),后改为“省会警察厅”。清末仿效西方于全国设警察局,巡警道者为周善培,成都花会及劝业场、悦来茶园均是他努力促成。幼时,我常去暑袜街邮局买邮票,华兴东街有一幢中西合璧的楼房大厅是必去之处。这里原来是“聚兴诚银行”,后改为“中苏友好协会”。大厅里经常展出原苏联的彩色图片,十分吸引人,我每每看得不想离开。聚兴诚银行以前是成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为四川著名的三大商业银行中之佼佼者。其建筑为平尖顶式两幢大楼,很有气势,修造得十分牢固,砖墙结构,1985年拆除。
川戏·理发·阿魏丸
1978年春节,刚刚恢复上演古装戏。我好不容易才用两张《红楼梦》电影票换到一张锦江剧场的川剧折子戏专场戏票。大年初二中午,我美美地坐在剧场里欣赏了《做文章》、《拷红》等,与阔别了十多年的古装戏重逢,感到分外亲切。锦江剧场的前身是“悦来茶园”。清末成都著名实业家樊孔周自任董事长集股银2万两开办。将原“老郎庙”(川戏演员做神会渐公道的地方)拆除。茶园于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那时戏园叫茶园,人们可以边喝茶边吃瓜子边看戏,座位也不像后来是一排一排的,观众围坐在茶桌旁,可以大声喧哗、走动。悦来茶园演戏的地方叫“大溪皇庄”,既演京戏,也演川戏和改良川戏,曾两度举办赈灾演出,特邀成都八大班名角串演,名声大振,成为成都文明川戏的发祥地。后长期为川戏班子“三庆会”租用。“三庆会”1911年成立,康芷林、杨素兰、萧楷臣等任正副会长。前后活动达三十余年,对川剧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该会附设的“升平堂”科班,培训出了不少著名演员。
最有趣的是,虽然悦来茶园允许女宾看戏,但得从梓潼桥侧门进,而男宾则从正门入。女宾的看席在楼上,男宾在楼下,以至处于女宾楼下的茶桌无人问津。后考虑到有伤风化,又取消女宾。那时看戏,常有带枪的兵丁在场内弹压。看一场戏,甲票为0.6个大洋,乙票为0.4个大洋,丙票为0.2个大洋,属高消费,一般人根本看不起。1952年,拆除原悦来茶园,修建“锦江剧场”。
“省会警察局”对面有一家成都有名的“高记理发店”。店主叫高登祥,是成都有名的理发师,“成都理发行业公会”的首任主席,该会会员有2000余人。高登祥不仅手艺好,还善于经营。他是最早将各种发型样式制成照片展出,以供顾客选择。此举给他带来巨大效益,后其他理发店也纷纷效尤。高不仅会理发,还会整容、推拿、按摩等技艺。到他那里理发,完全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他用刀片在你背上、颈上弹动时,那真是透心爽。
华兴街的“李记天福堂”为成都一著名中药店。所制“阿魏丸”治小儿积食疗效很高,极富盛名。该店老板在经营上极富创意,他常年雇请一个身高2米多的男子,手执堂号,到处转街打广告。那男子一到人多处就手持扬声筒高喊:“华兴街的老药房,专制天下第一丹。不管你咳坨坨痰,咳滓滓痰,咳得上气不接下气,连吃几道仓原(保证)你会好。”反复高喊,走一处喊一处,此举十分有效,来“天福记”买丸散膏丹的人络绎不绝。本该还有“戴济和堂”、“陈金龙堂”等中药店。
罗国荣与“颐之时”
今年4月,我见到了一批原“荣乐园”餐厅的大厨,他们准备筹办“青龙正街饭店餐饮管理公司”。因我时常在报纸上写些有关老成都及其餐饮文化的文章,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特此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星期一聚会”。他们中有名厨曾国华、孔道生、罗国荣的高徒。对老成都的餐饮掌故是如数家珍,特别是关于原华兴正街“颐之时”名厨罗国荣的故事更是令人神往。
罗国荣是新津县花园场人,少时随四川总督锡良的当家大厨黄少清学艺,后受技于“姑姑筵”黄晋龄处,技艺大增。常说:“我除了石头做不成菜外,其他山蔬野菜,我都可以把它弄上席桌,成为佳肴。”抗战中期,罗国荣凑集了一些资本,在华兴正街悦来茶园隔壁开设“颐之时”餐馆,意为“该是动口吃饭的时候了”,“颐”指的就是面腮口腔的下部。他擅于交际,能言会道,喜结交名流,如谢无量、张大千、林山腴、向仙乔、向传义等,都是他的常客。而张大千、林山腴均是美食家,又能亲手下厨,他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烹调技艺。有一次,刘文辉娶媳,席桌由罗承包,数百桌流水席,在他的精心调度指挥下,菜品的规格质量味道,始终保持一个样。上世纪50年代初,罗应聘去北京饭店川菜厅主厨,1955年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去万隆,在总理设宴招待国际友人时,大显身手,名扬海外。
华兴正街的铜锅煎蛋面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成都人傅竹如在长顺街开设“铜锅面”。专门特制铜瓢、铜锅、铜鼎,始创“铜锅煎蛋面”。上世纪30年代其子白案大师傅松成将其迁于东大街城皇庙,后又迁至春熙南段,上世纪50年代初迁到华兴正街。面对商业场,依悦来场而居。川剧名角、梨园票友皆来此宵夜。
|
|
|
浏览次数:817--
 |
----上篇文章:卢升弟/文:一壶清酿满城香——空前兴盛的汉代酿酒业
----下篇文章:嘟嘟/文:顾颉刚成都辨古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