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冯水木:川戏演红华兴街

作者: -上传日期:2006/6/8
冯水木:川戏演红华兴街 
稿件来源:成都日报           2006-5-29 3:36:0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冯水木

  “华兴街”,清光绪即已得名,仅指现“正街”一段,含“繁华兴盛”之义。华兴街分上街、正街、东街,东起王道正直街(现红星路二段),西止暑袜街口(清时叫“小十字”),并串有福兴街、梓潼桥街、悦来巷、纯阳观街及商业场、昌福馆(现东风商场)等,是旧时成都最繁华的街道之一。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代成都警察总局即设立在华兴街“皇华馆”(现成都市消防指挥部),后改为“省会警察厅”。清末仿效西方于全国设警察局,巡警道者为周善培,成都花会及劝业场、悦来茶园均是他努力促成。幼时,我常去暑袜街邮局买邮票,华兴东街有一幢中西合璧的楼房大厅是必去之处。这里原来是“聚兴诚银行”,后改为“中苏友好协会”。大厅里经常展出原苏联的彩色图片,十分吸引人,我每每看得不想离开。聚兴诚银行以前是成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为四川著名的三大商业银行中之佼佼者。其建筑为平尖顶式两幢大楼,很有气势,修造得十分牢固,砖墙结构,1985年拆除。

  川戏·理发·阿魏丸

  1978年春节,刚刚恢复上演古装戏。我好不容易才用两张《红楼梦》电影票换到一张锦江剧场的川剧折子戏专场戏票。大年初二中午,我美美地坐在剧场里欣赏了《做文章》、《拷红》等,与阔别了十多年的古装戏重逢,感到分外亲切。锦江剧场的前身是“悦来茶园”。清末成都著名实业家樊孔周自任董事长集股银2万两开办。将原“老郎庙”(川戏演员做神会渐公道的地方)拆除。茶园于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那时戏园叫茶园,人们可以边喝茶边吃瓜子边看戏,座位也不像后来是一排一排的,观众围坐在茶桌旁,可以大声喧哗、走动。悦来茶园演戏的地方叫“大溪皇庄”,既演京戏,也演川戏和改良川戏,曾两度举办赈灾演出,特邀成都八大班名角串演,名声大振,成为成都文明川戏的发祥地。后长期为川戏班子“三庆会”租用。“三庆会”1911年成立,康芷林、杨素兰、萧楷臣等任正副会长。前后活动达三十余年,对川剧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该会附设的“升平堂”科班,培训出了不少著名演员。

  最有趣的是,虽然悦来茶园允许女宾看戏,但得从梓潼桥侧门进,而男宾则从正门入。女宾的看席在楼上,男宾在楼下,以至处于女宾楼下的茶桌无人问津。后考虑到有伤风化,又取消女宾。那时看戏,常有带枪的兵丁在场内弹压。看一场戏,甲票为0.6个大洋,乙票为0.4个大洋,丙票为0.2个大洋,属高消费,一般人根本看不起。1952年,拆除原悦来茶园,修建“锦江剧场”。

  “省会警察局”对面有一家成都有名的“高记理发店”。店主叫高登祥,是成都有名的理发师,“成都理发行业公会”的首任主席,该会会员有2000余人。高登祥不仅手艺好,还善于经营。他是最早将各种发型样式制成照片展出,以供顾客选择。此举给他带来巨大效益,后其他理发店也纷纷效尤。高不仅会理发,还会整容、推拿、按摩等技艺。到他那里理发,完全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他用刀片在你背上、颈上弹动时,那真是透心爽。

  华兴街的“李记天福堂”为成都一著名中药店。所制“阿魏丸”治小儿积食疗效很高,极富盛名。该店老板在经营上极富创意,他常年雇请一个身高2米多的男子,手执堂号,到处转街打广告。那男子一到人多处就手持扬声筒高喊:“华兴街的老药房,专制天下第一丹。不管你咳坨坨痰,咳滓滓痰,咳得上气不接下气,连吃几道仓原(保证)你会好。”反复高喊,走一处喊一处,此举十分有效,来“天福记”买丸散膏丹的人络绎不绝。本该还有“戴济和堂”、“陈金龙堂”等中药店。

  罗国荣与“颐之时”

  今年4月,我见到了一批原“荣乐园”餐厅的大厨,他们准备筹办“青龙正街饭店餐饮管理公司”。因我时常在报纸上写些有关老成都及其餐饮文化的文章,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特此邀请我参加他们的“星期一聚会”。他们中有名厨曾国华、孔道生、罗国荣的高徒。对老成都的餐饮掌故是如数家珍,特别是关于原华兴正街“颐之时”名厨罗国荣的故事更是令人神往。

  罗国荣是新津县花园场人,少时随四川总督锡良的当家大厨黄少清学艺,后受技于“姑姑筵”黄晋龄处,技艺大增。常说:“我除了石头做不成菜外,其他山蔬野菜,我都可以把它弄上席桌,成为佳肴。”抗战中期,罗国荣凑集了一些资本,在华兴正街悦来茶园隔壁开设“颐之时”餐馆,意为“该是动口吃饭的时候了”,“颐”指的就是面腮口腔的下部。他擅于交际,能言会道,喜结交名流,如谢无量、张大千、林山腴、向仙乔、向传义等,都是他的常客。而张大千、林山腴均是美食家,又能亲手下厨,他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烹调技艺。有一次,刘文辉娶媳,席桌由罗承包,数百桌流水席,在他的精心调度指挥下,菜品的规格质量味道,始终保持一个样。上世纪50年代初,罗应聘去北京饭店川菜厅主厨,1955年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去万隆,在总理设宴招待国际友人时,大显身手,名扬海外。

  华兴正街的铜锅煎蛋面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成都人傅竹如在长顺街开设“铜锅面”。专门特制铜瓢、铜锅、铜鼎,始创“铜锅煎蛋面”。上世纪30年代其子白案大师傅松成将其迁于东大街城皇庙,后又迁至春熙南段,上世纪50年代初迁到华兴正街。面对商业场,依悦来场而居。川剧名角、梨园票友皆来此宵夜。
  
 
                浏览次数:788--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卢升弟/文:一壶清酿满城香——空前兴盛的汉代酿酒业
----下篇文章嘟嘟/文:顾颉刚成都辨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