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四川近代留学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早期传播》.发表于《成都晚报》等刊、报.
巴山蜀水、长夜漫漫。1919年的“五四运动”,如春潮急涌;人杰地灵的巴蜀儿女,为寻找救国之路,涉洋远渡…..吴玉章、王右木、杨 公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将欧洲马克思主义火种带回古老封闭的四川。他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誓将星星之火化作燎原之势。20世纪初的巴蜀大地,升起了民族解放的曙光…..
四川留学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早期传播
郑光路
1 “五四运动”的春风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一位诗人这样形容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的百年旧中国。这位诗人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 历史老人迈着沉重的脚步,叹息着进入20世纪。1912年,虽然宣统皇帝被撵下龙庭,百姓剪掉猪尾巴似的辫子,但神州大地仍长夜漫漫。巴山蜀水,灾难深重,各路军阀连年混战,横征暴敛…. 中国出路何在?共和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吗?严酷现实使有志之士深刻反思。 1915年,以《新青年》创刊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吹响希望的号角!“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文化运动在四川激起极大反响。吴虞,在四川高呼“打倒孔家店”!陈独秀称他是“蜀中名宿”。胡适称赞他是“中国思想界之清道夫”,“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1919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5月4日,北京爱国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示威游行震惊中外。消息传来,从5月17日起,由成都高等师范学堂的学生发起集会大游行;5月24日,重庆地区青年学生组织“川东学生救国团”进行声援响应。古老封闭的四川沸腾了,“惩办国贼”、“誓雪国耻”等口号在巴山蜀水间回荡…. 各种新出的日报 、月刊、半月刊、季刊、杂志、不定期刊等出版物,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四川大地上,提倡新文化、鼓吹自治、呼吁民权……许多热血青年象巴金小说《家》、《春》、《秋》中觉民、觉慧一样,惊喜地在死水般沉闷的成都发现新出版的刊物:《星期日》、《新空气》、《直觉》、《半月报》、《威克烈》……特别是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创办的《星期日》,连刊李大钊的《什么是新文学》、陈独秀的《男子制与遗产制》、吴虞的《说孝》,转载了《湘江评论》上毛泽东的《论民众的大联合》全文。刊物上还出现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19年12月21日出版的《星期日》第24号上,热情颂扬社会主义“是我们人类的福音”!连官方的《国民公报》也先后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之解释》、《马尔克(即马克思)小传》、《劳农俄国的艺术》等文章…… 重庆,宣传新文化的刊物也迅速增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川东学生周刊》、《新蜀报》、《友声》、《綦评》、《巴声》、《渝江评论》、《人声》、《商学半月刊》….从1919年下半年后,“打倒孔家店”、“男女平等”、 “婚姻自由”、 “劳工神圣”、“全民政治”等震聋发聩的口号吼遍山城。 青年不再窒息在封建文化的乌烟瘴气中。四川,到处吹响怀疑和反叛的号角……冲破封建传统束缚、追求个性解放是勇敢的第一步。 四川军阀鸳帐纵横、享尽艳福,对妇女争取解放大为恐惧。军阀刘存厚鼓起眼睛翘起大胡子,命令省警察厅贴出告示严禁女子剪发、自由恋爱。红袖添香的封建遗老遗少卖力帮腔,对男女同校深恶痛绝,破口大骂:“既可同板凳而坐,安可不同床而觉?什么男女同校,明明是送子娘娘庙!” 但历史潮流不可挡,成都益州女学、蓉城女学、女子实业学校的几个学生,首先冲破剪发禁关,女子剪发向全省蔓延。婚姻恋爱自由的禁关,也被高师附中、觉群女学等校的青年学生冲破了。他们组织了一个“人生活学会”,出版了刊物《直觉》,有好几对会员自由结婚…..仅管有的爹妈驱逐了他们,但婚姻自主还是渐为社会所公认。 热血青年还要寻求救国之路,四川留法动工俭学运动的兴起了。 1918年,成都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四川分会”,在成都爵板街的志城法政专门学校内设立“成都留法勤工俭学会预备学校”。 是年3月,招收入学的第一届学生共150人,次年春结业…..成绩优秀者陈毅、李 人,何鲁之等几百人先后赴法。 留法勤工俭学会重庆分会也于1918年8月28日在重庆商会正成立。 9月中旬,重庆留法勤工位学预备学校正式开学,全校共有学生110人。次年7月毕业,有84名学生获准赴法。除来自16县共46人取得贷费资格外,其余来自18县共38人为自费生,邓希贤(小平)就是其中的自费生。 1920年8月27日,这批学生东出夔门踏上赴法征途。此后一批批自费留法学生从四川北京、上海等地赴法求学……据统计:1920年四川留法学生来自85县,315人;至1921年已达500人;人数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 热血青年们视法国为“欧洲文明中心”,他们抱着追求“民主”、“科学”、“救国”的热望来此。陈毅回忆说:“到星期天看到法国工人也打起领带,逛公园,参加舞会,看不出是受压迫的样子,认为要学法国…..”聂荣臻在1920年2月29日的家书也说:“法国人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三样的美德,真是不错….” 然而,留法学生对法国社会进行了深入考察体验,正象陈毅说的那样:逐渐“经历了一个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由崇拜到失望的过程,逐渐靠拢马克思主义,靠拢无产阶级”。四川留法学生在孜孜求学的同时,纷纷投身到工厂作工,干粗杂重活。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生多数集中在圣夏门、圣太田一带的工厂,另有近200名在克鲁邹工厂做散工(即勤杂工)。如赵世炎在施莱德工厂作杂工,陈毅在巴黎克虏伯公司下属炮厂当钳工,邓希贤在斯莱达钢铁厂拣过废铁,又在沙乃蒂橡胶工厂修过胶鞋……他们亲眼看到资本家压迫工人,认识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陈毅说:“资本家完全为自己利益起见,实毫无人心,我才知道欧洲资本界,是罪恶的渊薮”! 勤工俭学生在法国开始组织起来学习《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四川留法学生中不少人在国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著名活动家和领导人中有陈毅、赵世炎、邓希贤(小平)、聂荣臻、刘伯坚、穆青等。朱德也在这一时期在国外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出川的青年中,还有著名革命作家郭沫若、李尧棠(巴金)等。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生在周恩来、赵世炎、陈毅等人组织下,发起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三次政治斗争,这就是二八运动、反对中法秘密借款斗争和进驻里昂中法大学的求学运动。法国当局和驻法公使馆十分恼怒,于10月14日,将首批104名学生强行押送至马赛上船,遣送回国。其中有陈毅、陈炎等35名四川学生。 当归国轮船驶近吴淞口时,陈毅热泪盈眶,凭栏朗朗吟诗:“…..快踏海中,亲爱的母国呀,我终被你容纳了!我虽无用,也应报你的爱重!快看,快看!西北的半天已红,愿这只火把,温热了你全身的冷冻….” 毛泽东曾说:“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选集》2卷693页)。经过“五四运动”洗礼的四川一代青年历经曲折,从共产主义幽灵徘徊的欧洲大陆回来了,要把革命火种带回祖国、带回家乡四川!
“—辈子做好事”的吴玉章
爱国赤子情。早在1913年赴法留学的海船上,一个三十多岁、表情凝重的男子也是这样独自站在轮船甲板上,遥望波涛汹涌无边无际的海洋…..他心潮起伏,呼喊道:“啊!亲爱的祖国,你何时才能从沉重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呀!” 这就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史学家和语言古文字学家吴玉章(1878---1966年)。他出生于四川省荣县双石桥蔡家埝,七岁丧父,从小养成坚忍沉稳的作风。1903年3月,他赴日留学。1906年4月26日吴玉章加入同盟会,被选为评议部评议员。1907年秋,他在东京主持《四川》杂志,并参与策划国内各省武装起义。 此后他在四川反清革命中立下汗马功劳。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聘他和朱芾煌为中央政府顾问使入川慰问。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下令通缉他,吴玉章被迫于1913年11月流亡法国求学。 1916年冬,他回祖国。“五四”前后,他关心俄国十月革命情况,资助青年到俄国学习,并大力支持四川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去研究社会主义新学说…..1919年10月,他受军阀的排挤,原任的广州护法军政府四川代表一职被撤掉,回到成都。他结合十月革命经验思考中国社会问题,利用主办四川地方自治的机会,鼓吹平民政治,反对军阀专制…..1922年8月,他担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保护四川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王右木在校内活动,又聘恽代英入校任教,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4年1月12日,他又和杨 公等秘密成立了“中国Y·C团”(中国青年共产团,简称Y·C)作为革命领导机构。吴玉章领导发行《赤心评论》,他在“追悼列宁纪念号”上刊载的《马克思派社会主义的势力》,集中反映了他组建Y·C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早期马列主义文献之一。 由于Y·C公开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并派遣学生发动工农、组织工会、农会以及要召开声势浩大的“五一”集会,军阀杨森紧张万分。他命令军队在成都市内大戒严,封锁准备开大会的“少城公园”,并且扬言要捉拿“聚众夺权”的高师校长吴玉章….. 吴玉章被迫和刘伯承一起离开四川。1925年4月,已46岁的吴玉章经赵世炎、童庸生、李国暄介绍,在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写信给在重庆的杨 公,建议解散Y·C,其成员再按党员条件个别吸收入党。 吴玉章入党后,党中央考虑到他和国民党深厚的历史关系,决定他留在国民党内,作促进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的工作。他以国民党中央委派的四川省党务筹备员身份回到重庆后,大力整刷已经腐朽瘫痪了的国民党组织,改组了临时省执委会和各重要县市的党部,办起了重庆中法学校。这年秋天,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即四川省委)也正式组成,杨 公任书记,他任组织部长。 1926年,吴玉章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并兼中常委秘书,并当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和四川委员会负责人….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中央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1940年1月15日,延安各界为他举行的庆祝60寿辰大会上,毛泽东称赞他:“一辈子总是做好事”;党中央祝词也赞颂他的忠诚、道德和作风是“所有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的模范。” 1946年4月,他担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中,坚持领导四川共产党人战斗在国民党统治老巢… 解放后,他担任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等职务,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在党的第七次、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曾当选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 1966年12月12日,这位最早在巴山蜀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老人逝世,终年88岁。
王右木和他主办的《人声》刊物 少壮有为的王右木(1887—1924年),是四川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也是四川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1887年11月12日,生在四川省江油县一个平民家庭。 辛亥革命前夕,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成都的四川通省师范学堂数理科。贫弱的中国令这位青年痛心疾首。1914年,王右木考取了东京明治大学经济系中国官费生。他在日本积极参加入过李大钊等在留日学生中组织的“神州学会”,阅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革命书籍…… 1918年秋,王右木在日本获得甲治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次年春回到阔别四年的四川。英姿勃勃的王右木于次年夏携带妻子来成都,在高等师范学堂(原通省师范学堂)任学监,教日文,他立即积极投身于成都爱国运动热潮中。 1920年9月后,王右木在成都成立“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参加读书会的人有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中小学教师、新闻记者,还有少数工人,会址设于皇城明远楼。会员由最初的三四十人发展到一百多人,大致按学校分成小组;平时自行阅读或以小组活动,大约每周集体活动一次以交流学习心得,或举行报告会、讲演会。 据参加过读书会的老人回忆,当时以阅读《新青年》、《觉悟》、《东方杂志》等为主,大都是王右木自费订购的。那时马克思著作国内翻译出版的不多,很不好买。王右木便动员会员手抄、油印。买不到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使采用英文本学习….. 读书会理论与实际联系,积极各种社会活动,如走上街头、到市场、茶园等群众集聚之地,进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抵制日货活动及各种宣传讲演…..英俊潇洒的王右木,常精神抖擞地给读书会成员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1921年冬,部分读书会员和青年,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组织。 王右木在1922年2月7日创刊出版了《人声报》。这报的前身是《新四川旬刊》,创刊于1921年1月。王右木在《人声报》创刊号上明确宣告办报最终目的是“为全人类谋均等幸福”。 王右木每月工资收入近200元,完全可过丰裕的“绅士”生活,他却把全家生活开支压到20元左右,其余的全用于办报,一家数口常以泡菜下稀饭或粗莱叶煮面疙瘩充饥…连他留学日本时留下来的珍贵纪念品,如牙骨手杖、自呜钟等,也忍痛变卖。他还动员妻子回江油变卖陪嫁的街房、首饰,作办报补贴…... 他白天上课、开会、讲演,晚上在家就修改稿件,常通宵达旦。饿了,啃个锅魁或嚼干胡豆,喝口白开水;倦了,伏桌打个盹,可谓呕心沥血。 1922年2月,在王右木的倡导下,又在原读书会的基础上建立了马克思学会,团结了不少的进步青年,为后来四川的建团、建党奠定了基础。 1922年10月,他去上海与团中央取得联系后,社会主义青年团成都地方执行委员会在原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基础上正式建立起来。此后,他遵照团中央的指示,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开展工人运动方面。他和团员们深入工人中,教工人识字学文化;还在皇城内的明远学校办起了工人夜校。无论多忙,他每个星期都要抽时间去上一次课,组织工人的革命运动。在王右木的领导下,1923年5月1日,成都劳工联合会正式成立。《川报》称劳工联合会是“成都破天荒之工人盛举”! 王右木于1923年5月致函中央,提出了建立工农武装的革命策略,主张改造地方团练组织,使工农掌握武器成为“存枪的阶级”…..在党的历史上,正是他最早提出了武装斗争的策略。夏末,王右木到了上海,很快又赶赴广州。回成都后,王右木在团员中选拔了一批优秀分子,秘密组成中国共产党成都支部(简称CP),直属中央领导。1923年冬,中共中央正式任命王右木为成都党支部书记。 此时杨森督川,以“新政”为招牌,委督署秘书秦正树(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筹办报纸。秦向王右木汇报后,决定顺水推舟,创办《甲子日刊》,秦当社长,王任总编辑。该刊以杨森所谓“建设新四川”口号作掩护,实则宣传革命思想……不久,被杨森迫令停刊。但杨森想拉拢王右木为其效劳,在3月上旬的一天,派他的四个亲随副官,提着一箱银元到王右木家中,恭恭敬敬地呈上一张杨森军部督办署顾问的委任状。王右木虚与周旋,说:行啊,银元不敢收,委任状留下吧….. 王右木告别蓉城去上海后又去广州,参加了党的重要会议。会后返川,为节约路费和沿途考察,他从广西、贵州长途步行回川。1924年,他路过贵州土城时被当地反动派杀害。一代英杰,不幸倏然早逝…..
杨 公和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
另一位为党捐躯的杨 公(1898--1927),也是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地方组织早期优秀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杨 公1898年3月10日出生于潼南县双江镇一个破落封建家族中。1917年,杨 公东渡日本,次年转入日本士官学校攻读军事。他积极参与组织留日同学读书会,阅读《资本论》和《社会主义神髓》等书,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919年国内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杨 公在日本积极参加示威游行,遭到东京警视厅逮捕,被判处8个月徒刑。 1920年秋,杨 公经上海回重庆。1921年冬去成都,1922年结识了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之一的童庸生,他很快加入该组织。杨 公又认识了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吴玉章,吴介绍他认识了恽代英和刘伯承。 1924年1月12日,杨 公与吴玉章等20余人,组织了中国青年共产团(即中国Y·C团,最初曾简称C.·Y)。出版了机关刊物《赤心评论》,建立了社会主义研究会,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并同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道开展了工农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1924年5月1日,中国Y·C团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成都少城公园联合举行盛大的纪念“五一”并追悼列宁的群众大会。杨 公发表了题为《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的讲演,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他声音高昂地吼出:“向国际资本帝国主义进攻,为继承列宁未竟之志而奋斗!” 1924年6月,杨 公前往上海,会见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恽代英。杨 公离沪返渝后,于9月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委的领导工作,任组织部长。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9月,杨 公和肖楚女等人在重庆成立四川反帝国主义联盟,11月,在他们的领导下,建立了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四川平民学社,出版机关刊物《爝光》。1925车1月18日,重庆国民会议促成会正式成立,杨 公被推举为负责人之一….. 巴山蜀水,火种在蔓延。自1920年后,吴玉章、王右木、杨 公和曾来川任教的恽代英、萧楚女等,在成都、重庆、泸州、万县等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1920年就成为共产党人的王维舟,也于1923年回到家乡宣汉宣传革命。到1925年,成都、重庆、泸州、宜宾、内江、彭县、綦江、南充、营山等地已经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在此基础上,1926年春,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了以杨 公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的领导机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即当时的省委,书记杨 公,组织部长冉钧,宣传部长吴玉章)。1927年全川党员约有900人。 历史洪流滔滔,这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大革命时期,许多共产党人参加并领导了国民党(左派)从省到县的各级组织。全省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都在蓬勃发展。 巾帼不让须眉,这期间还培养了许多女共产党人:赵—曼,曾任宜宾妇联常委会主席,1926年入党,1936年她到东北被日寇杀害,成为闻名天下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胡兰畦,四川妇女公会领导人之一,后来曾坐过希特勒的监狱,写成蜚声国际的《在德国女牢中》一书;游曦,重庆妇运领导人之一,1926年入党,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名传国内……. 1926年9月5日,英国军舰炮击万县,造成中国人伤亡千余的震动全国的“九五”惨案。在朱德、陈毅的发动和中共重庆地委、国民党(左派)临时省党部领导下,全川掀起了气势磅礴的声援运动…..同年12月,中共重庆地委领导、由刘伯承任总指挥的“泸顺起义”爆发,相继占领了泸州和顺庆(今南充),并坚守泸州达半年。这次起义给反动军阀致命—击,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一次开创性的实践,在中共早期历史上写下重要一页!
反革命政变的前奏“3.31惨案”
1927年,北伐革命气势磅礴。四川旧军阀见风使舵纷纷易帜,也打起国民革命军旗号。 但很快军阀们恐惧了,大骂“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公妻”、“汉口妇女裸体游行”…..早已准备公开反共的蒋介石,1927年3月23日派黄埔学生戴弁带了两个电报来到重庆去见军阀刘湘。刘看了电报后,认为蒋介石必将大有作为,他高兴地大声说:“这才是真正的‘南土’,过瘾!过瘾!”!”原来当时鸦片烟盛行,以云南的南土为最好,刘湘认为蒋才是“过瘾”的“南土”….从此,刘湘急转直下,完全倒向蒋介石一面。 重庆斗争白热化了!青年学生及工农群众上街宣传讲演、贴标语,热血沸腾地喊口号:“打倒新军阀!”“打倒王陵基!”。与此同时,蒋介石派来的黄埔学生和刘湘21军政治部的宣传队,也在街上宣传演讲,高呼:“拥护蒋总司令”等口号,双方剑拔弩张。 “散开,重庆卫戍司令的轿子来了!”21军士兵狂呼。 但是一个中法大学学生仍岿然站在高板凳上继续数说军阀的罪恶。轿子停了,王陵基从轿内伸出头气势汹汹地问:“谁是军阀?”这个学生毫无畏惧地说:“你这架式就是军阀!”群众拍手称快。王陵基瞪眼恶声说:“打倒军阀?看军阀打倒你!”说完悻悻而去….这个学生,就是后来第一个向世界报道1936年“西安事变”和创办国际新闻社的著名记者范长江。 山城乌云密布、谣言四起…..1927年3月31日,中共重庆地委通过国民党(左派)临时省党部,准备在重庆打枪坝举行数万人参加、抗议英美炮轰南京的群众集会。 成千上万的群众,挥动小旗,抬着横标,高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络绎不绝向打枪坝涌进。 整个打枪坝万头攒动、旗帜飘扬,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工人纠察队和学校的童子军在维持秩序。但一些提劲打靶的人在人群中穿来穿去,后来才知道这些人就是王陵基、曹燮阳、兰文彬的士兵乔装打扮混入会场的打手。 10时后,大会主席团的杨 公、李筱亭、漆树芬等人先后到了。风云突变,就在这时,“砰、砰!”会场入口处响起了枪声!“砰砰!砰砰!…”枪声越来越密、象爆放鞭炮。接着就是“打共产党呀,打啊!打啊!”的吼叫声。木棒、铁棍、钢尺、手枪子弹在群众头上飞舞….群众四处奔逃、会场大乱,被打倒、挤倒的比比皆是,哭声、惊叫声和怒骂声震天动地。 屠杀的目标,首先是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其次是国民党左派、工人、青年学生…..刽子手从衣服上来区别,第一是杀穿西装、中山服的,其次杀穿蓝布裤和学生服的。 会场四周被王陵基的军队密密围住,很多人被逼跳下很高的城墙,但跳下去后,仍然被军警和便衣队抓去,或当场杀死。惨叫声声、血肉横飞……这一天在打枪坝和城外被杀死的有漆南薰、陈达三等四、五百人,逮捕百余人,伤残者更不计其数。死者、伤者、被捕者钱财全被抢光,还对男女尸身加以污辱。漆树芬被打伤后,被暴徒拖到通逸门外,遭到剔牙剖腹,惨死荒野….. 打枪坝的枪声未息,重庆市便遍街贴满王陵基的布告,造谣说是工人与学生互相冲突….紧跟着军阀又捣毁莲花池国民党左派省部、关庙街市总工会以及妇联、学生联合会等机关和吴玉章创办的中法大学。 乌云密布,—片白色恐怖。重庆军队到处横行,追杀中共成员。中共四川地方委员会组织部长冉钧(江津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从打枪坝跑出来,在家里藏了一两天,外出联系同志。他在蜈蚣岭遇见石青阳的便衣队,顿遭杀害。中共四川地方委员会书记杨 公“3·31”惨案那天跳城墙脱险。隐蔽几天以后,化装准备到汉口,在船上不幸被蓝文彬的便衣队发现而被捕,囚禁在浮图关蓝文彬司令部。王陵基亲自审讯,威迫利诱劝他投降,杨 公始终不屈,表示“头可断志不可屈”。他于4月6日晚上在浮图关牺牲,死时不到30岁….. 蒋介石指使重庆军阀制造的“3.31”惨案,是上海4月12日蒋介石反革命政变的序幕。惨案发生后不久,蒋介石又勾结四川、贵州军阀围攻泸州刘伯承领导的起义军。起义军坚决抵抗,困守90天之久,最后弹尽粮绝,刘伯承把各方面善后事宜布置妥当,才经川北、汉中去到武汉。在这前后,在四川进行革命军事工作的朱德、陈毅,也先后被迫出走。在涪陵的李蔚如则被当地军阀郭汝栋暗害….一时反革命的白色恐怖弥漫全川。 但是,正象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迎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巴蜀大地上,民族解放的曙光已经出现!
|
|
|
浏览次数:3112--
 |
----上篇文章:!《四川“大跃进”中的神话与现实》,本文发表后曾引起轩然大波,欲了解“大跃进”不可不读!
----下篇文章:《神拳、义和团运动和海灯法师》,欲了解中国气功“神话”渊源,不可不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