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青年作家》2006年04期新批评文章:“文化鳄霸”权欲之咬

作者: -上传日期:2006/4/30
《青年作家》2006年04期新批评文章:“文化鳄霸”权欲之咬

              “文化鳄霸”权欲之咬

                  
                  新批评.风标
                   
                  “文化鳄霸”一词,是我为当今文艺界某些“大佬”量身定做的,这些人物类似经济领域里的“大鳄”,但比“大鳄”的嗓门和“食人指数”都高得多。他们往往在传统的价值批判标准中占得了先机,自认为经由权力意志授勋,只有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小撮人才算真正懂得了时代精神,掌握了时代脉搏,再肉麻的表扬都能接受,再委婉的批评都要反对的人。“文化鳄霸”实际上一般都是些时代交接时期的落伍者。这些人的精神已彻底定格在了过去,惟有肉体还与我们同行,和我们一道与时俱进。由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文化人一跃升级为横行无忌的鳄霸,这是一小撮时代精英的必由之路。过度的自尊、病态的自恋与近乎狂妄的自大,是体现在所有“文化鳄霸”身上的共同特征。这些“文化鳄霸”们大多前半生艰苦创业,后半生抱残守缺;前半生颠覆他人,后半生提防颠覆;前半生与人民打成一遍,后半生与人民永不照面——除了在公堂之上打官司。当今“文化鳄霸”的代表,当为那些与陈凯歌、余秋雨、赵忠祥类似的人物。
                   
                  “文化鳄霸”权欲之咬
                  李兵
                  文艺战线上的老革命陈凯歌欲状告小朋友胡戈,这是发生在一向就不那么严肃的娱乐圈子里的一件相当严肃的社会事件。在这场正在精彩上演的真实戏剧中,陈胡二人一庄一谐,一正一反,把2006年的叫春时节整得高潮迭起。其实在这个圈子里,类似的挑逗事件不是没有发生过。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饶赵案、余肖案等等。但抚今追昔之后,我们发现没有至今还哪一次诉讼能像“馒头官司”这样精确地搔到了大众的痒处,刺激到了网络民众的集体神经。

                  以法律的名义继续“称霸”
                   
                  在这个通常被乐观地称为法制社会的环境,“法律”无疑已成为“公正”的代名词。任何只要觉得自己谋受了冤屈、遭到了不幸的人,都能够、而且也只能在法律的面前看到一线惩恶扬善、平反昭雪的可能。我们都公平地依靠着这座人造的大山、这冥冥天意在人间的化身。在今天,一个弱者手持诉状,来到公正之神那设在人间的祭坛(法庭)前念诵咒语,呼吁它正义的显灵。这已成为“法制社会”里的流行巫术,一道大众已司空见惯的平庸风景。
                  作为“馒头官司”中的原告,“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陈大导在终于下定了要把那个“无耻”之徒推上法庭的决心前,心里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因为,除了“著名导演”这个看似显赫的社会身份外,陈其实也和常人一样单薄和脆弱,也需要来自法律之手那慈母般的呵护与关心。有不少神情激动的小朋友将陈凯歌状告胡戈的举动,定性为强势人物施加给弱势的精神暴力,是有失公平、令人齿寒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和以势压人。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因为,如果我们真正相信法律是公正的,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就应该相信陈对胡的诉讼,不仅不是一种贬低,反而还是一种尊重。因为在此之前,肯定没有哪一个强势人物会像现在陈这样和蔼可亲地走下台面,来如此热切地渴望着与一个小人物在公堂之上正面一战。
                  舆论既然已经支持过饶颖大妈因为一张借条去告那个著名的负心人赵大叔,那这次为什么就不能同样去支持名人陈凯歌屈尊去状告作为普通人的胡戈?如果有人说这样不可以,不行。以为法律既然是人民的法律,那就应该只捍卫穷人和下岗工人的权利,那以后可能就没人再愿意去当名人了。名人们一旦失去了安全感,其后果就会相当的严重。他们就会争着来当安全的穷人和安全的下岗工人。从而没有人再愿意为人民拍电影《无极》,为人民在《动物世界》里声情并茂地朗诵“春天到了,小袋熊又进入了发情期”。
                  所以事情远非陈是否应该告胡这么简单。告是可以的。只要你有委屈,你的身边暂时又没有可以倾听委屈的人,你就可以去找法官。现在而今眼目下最发人深省的情况是:民众对这一名人官司的看法呈现出了难得一见的惊人一致。几乎所有的报纸和网站,都在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胡的支持。而对陈的集体性不满已像洪水一样泛滥。仿佛成了被告的不是胡戈一人,而是所有的劳苦大众。陈这辈子可能得罪过一些人,但把他以前得罪的人加起来再乘以一万,可能都及不上这次在短短几分钟之内所得罪的。这些陈的新仇旧恨们在表达个人意见时,大多表现出了对那个中途强行介入这一事件的冷漠主角——法律——的刻意藐视。在他们看来,就算胡戈最后败诉,也无损于他的英雄身份。相反还能为他增添一缕只有英雄才配拥有的悲剧色彩。换句话说就是,虽然在世俗法庭上鹿死谁手还很难说,但在民意这个法庭上,陈凯歌早已被网民以压倒性多数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而胜者胡戈,则被他们用一顶假想的轿子抬进了文化部的娱乐节目办公室,专门负责指导第五代导演拍电影。

                  “鳄”的精神分析

                  有人将这场官司文雅地表达为精英与草根的对立,将陈在舆论阵地上的大面积失守视为一场庶民的胜利。这是一向长于高瞻远瞩的陈凯歌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到的严重局面。道理很简单,这已是个全民娱乐、偶像坍塌的时代。一位被旧时代指认过的精英,如果真的决心要与时俱进、与民同乐,那他就得先向新的时代精神宣誓效忠,并将残留在个人心理上的那点顽固的精英情结祛除干净。
                  在旧时代里,精英就是时代的歌手、人民的号角。事过境迁,现在的人民已经堕落到只需要娱乐,不再需要歌手和号角了。所有昔日的歌手和号角们,就都必然要面临着一个转型的问题,要想方设法让自己随波逐流,认识到自己其实也和大家一样,有着一副卑微的肉身。这肉身之上除了一点基本的生理欲望,再无别的光环。这欲望就是像癌细胞一样无孔不入的娱乐需求。因为时代现在需要精英们做的,已不再是帮人民思考,而是腆着脸主动凑到人民的床前,为人民的娱乐行为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比如手把手纠正他们的体位、缓解他们的压力、调整按摩床与合欢椅的角度、反复鼓励他们“有了快感你就喊”等等。
                  我在标题上使用“文化鳄霸”一词,指称那些与余秋雨以及陈凯歌类似的、因为在传统的价值批判标准中占得了先机,经由过权力意志授勋从而自认为只有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小撮人才算真正懂得了时代精神,掌握了时代脉搏,再肉麻的表扬都能接受,再委婉的批评都要反对的人。文化鳄霸一般都是些时代交接时期的落伍者。这些人的精神已彻底定格在了过去,惟有肉体还与我们同行,和我们一道与时俱进。由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文化人一跃升级为横行无忌的鳄霸,这是一小撮时代精英的必由之路。过度的自尊、病态的自恋与近乎狂妄的自大,是体现在所有文化鳄霸身上的共同特征。这些文化鳄霸们大多前半生艰苦创业,后半生抱残守缺;前半生颠覆他人,后半生提防颠覆;前半生与人民打成一遍,后半生与人民永不照面——除了在公堂之上打官司。
                  在脱离开大众、独自朝着“速朽”之路一路狂奔之后,文化鳄霸们也就彻底失去了那颗原本还有的平常心。此种丧失所导致的结果是:很多在我们普通人看来非常容易理解的事件——比如正常的批评、挑错、纯属娱乐的反讽等,在他们看来却都成了让人不能容忍的野蛮挑衅。胡戈那段引起官司的视频,只不过是娱乐长河里一丝小小的涟漪而已。既然它能在网络上博那么多人会心一笑,说明大家对于它只是一个玩笑这一事实都心知肚明。而陈对胡所做的“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的严肃谴责,无意中暴露出了文化鳄霸们心中那个阴暗的逻辑:即所有敢于批评、怀疑鳄霸权威的行径均为无耻。如果这种批评和怀疑的影响力足够广泛,以至动摇到了鳄霸身上那个至关重要的精英身份,则为必须靠法律来进行谴责和惩罚的“无耻之尤”。
                  人们目前所熟知的几件名人状告普通人案,几乎都可以视为是文化鳄霸们对自己那个抽象的精英身份的鼎立捍卫,以及对他人挑衅行为的生理性不满。所有鳄霸都自恃劳苦功高,但又都心理脆弱。他们需要人民做的,不再是批评,而是在适当时候对他们表现出隆重的感激。若干年前,刘晓庆曾在谈话中流露出对家乡的强烈不满,理由是:自己的出名,其实也算是给四川争了光,为四川做了免费的广告。可惜家乡父老不仅不懂得这一点,反而还经常跟着外人一起整自己。所以他们认为,像这种不懂得珍惜自己优秀儿女的狗屁故乡不理睬也罢。九十年代中期,自称戏妖的魏明伦在和自己供职的单位闹情绪时,也曾经在报纸上写文章说过和刘类似的、以为自己为单位、为四川争了光,但单位和四川却非常对不起自己之类的话。
                  所以余秋雨打官司决不是为了捍卫真理,陈凯歌也不是为了捍卫电影。联想到两位的被告都是有着庞大群众基础、很容易煽动起普通民众的集体性仇恨的小人物,我们相信,要是小人物的批评没有击中到文化鳄霸们的某个要害,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屈尊去打一场得不偿失的官司的。因为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我们就没有听说过有哪位导演和作家会仅仅为了达到一个要与大多数人为敌的病态目的而挽起衣袖,将一记道德直拳砸向一位仅仅品评过自己的普通百姓。
                   
                  偶像的黄昏
                   
                  陈在馒头事件中典型的文化鳄霸式较真,还有一个重要的诱因,那就是他根本就不理解网络,不理解那流淌在网络中的娱乐精神。无论是陈凯歌还是张艺谋,贯穿在他们骨子里的“精神”可能有许多,但惟独缺乏娱乐这一条。这就是为什么当二人先后转型,立志要像好莱坞或港台那样来娱乐大众时,大众不仅不买账,反而还要大加嘲弄的原因。大众为什么会不满?因为他们发现这些人的所谓娱乐,其实是虚假的。任何人只要回顾一下《无极》中那故弄玄虚的童年伤害以及《英雄》中那让人恶心的“天下”理念,就能明白这两人在虚假娱乐这点上的高度一致性。
                  但面临批评时二人表现的不同,却是有目共睹的。早在张艺谋弄出那部还算过得去的《我的父亲母亲》时,王朔就已在报上撰文骂其虚假和造作了。但是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只是轻言细语地回了一句:批评可以,只要不骂脏话就行,因为这对孩子影响不好。张的这个表态,当时不知感动了多少像我这等意志薄弱的青年。张虽然也缺乏娱乐精神,但至少在一点上他是清醒的。那就是他并不认为自己拥有一个绝对凛然不可侵犯的大师身份。在他看来,批评可以,但那种不干净的批评,才不能接受。而且他不能接受这种批评的理由,还不是因为它对自己的身份不利,而只是因为它会影响到别人(孩子)。正是这一利己与利他的差别,将作为文化鳄霸的陈凯歌与作为导演的张艺谋二人彻底区别开来。
                  这是个娱乐的时代。它已经、并将继续造就胡戈式的娱乐先锋。一大批传统的知识精英们正在、也必须向它最新的对手移交那原本一直就高擎在自己手中的火炬。所有移交姿态优雅的人,都将得到一份难得的荣誉,那就是平静和遗忘。而那些拒不移交、而且还强行要将火炬固执悬挂在自家中堂上日日欣赏的人,则将成为文化鳄霸。这些人将先丧失自己,接着丧失民众。迫不得已时,这些人只好把光复过去的希望可笑地寄托于法律。但法律给予的温暖是那么有限,因为无论它如何判决,文化鳄霸们都将失败,都将静看着面前的财宝在自己守财奴式的绝望中逐一失去。
                   



                  评论(142)┆ 引用┆ 阅读(14639)┆ 打印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匿名] 性感小姐

                        2006-04-10 11:54:06
                        与我的观点不一样啊,嘻嘻:)

                        http://blog.sina.com.cn/m/nanmen





                  [匿名] 右脚

                        2006-04-10 11:55:02
                        支持!!!狠狠地……





                  [匿名] 猪哼哼roy

                        2006-04-10 11:59:26
                        你知道有一个最当红的明星要出世了吗?http://blog.sina.com.cn/u/1223839023 
                        超之内幕





                  西风独自凉

                        2006-04-10 12:16:22
                        陈凯歌PK馒头的最终结局

                        陈凯歌顶着巨大的压力,拒绝接受馒头的道歉,他的律师正在收集证据,大有一种真理在握,豁出去把无耻进行到底的架势。其实,凯歌比谁都清楚,没有一个有理智的法院会受理这种无聊到极点的诉讼请求,但他还是要坚持恶意炒作下去。不必苛求陈大导演深入学习三个代表,就要举行北京奥运你总该知道吧?恶搞作为后现代解构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备受你引以为知音的西方名流的喜爱,这,难道你也不知道?

                        只要一提到对《无极》的评价和品味,陈大导演就会用非常严肃的口吻谈起他在西方的知音。他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高雅到只有知音才能欣赏的地步,倒也未必。一个再玄幻的故事也要有它内部的合理逻辑,但这对导演来说,显然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至少在《无极》里是这样。唯一可见导演功力的居然是:演员读那些肉麻得直教人生死相许,起十层鸡皮疙瘩的台词,竟然没有一个感到难堪或是笑场;卖弄风骚的倾城更是对倾城这个文化符号和观众智慧的双重侮辱。

                        可以肯定的是,要是他的西方知音被馒头这样的天才恶搞,绝对会爽得要死,会狂呼再来一次,越狠越好。当今世界,他的知音有这样的反应,已经不能称之为品位或风度,而是一种常识和本能。从事导演这么多年,想必老陈一定也知道,要让一个正常人笑得死去活来有多难。

                        票房和口碑都在下滑的《无极》,为了吸引眼球,无所不用其极,简称无极:导演夫人竟把倪萍、洪晃这些陈谷子烂芝麻都翻出来恶炒,为人所不齿。但起诉馒头又不一样了,这太无耻了,商业压力再大,一个人是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的呀!这种炒作方式已经完全突破了道德底线,以致被誉为炒作大王的宋祖德都瞠目结舌,破口大骂。想想倒也是,你有心取代人家老宋的江湖地位,也不能这样肆无忌惮地破坏游戏规则呀?再说,那些被你经常挂在嘴边的知音又会怎样看你呢?你不是那么在乎他们的评价吗?看来,知音的说法和你对《无极》的吹捧一样靠不住。

                        导演夫人一个月前还表示不会介意馒头,言犹在耳,导演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一个人在商业压力面前,可以无耻到怎样的无极境界。难怪广大网友群情激愤,难怪包括文艺界在内的各界人士一片哗然,连性格沉静的青年导演陆川也发出了怒吼:都什么年代了,只有死了疯了才会去压制批评!

                        陈大导演对国内观众无法接受《无极》向来不屑一顾,认为欧洲才是他的知音。面对记者,他总是一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的架势,弄得你不想吐都不行。其实,西方几家主流媒体对他近作的评价相当低,进军美国连参赛资格都拿不到,谁是谁的知音?老外个头大就傻啊,就随便你忽悠?是不是集合了几个国家的演员就意味着在这些国家必然火爆?他对国际大制作的理解和将无耻进行到底的劲头,以及漠视广大民意的行为,符合偏执狂的全部定义。

                        但是,不管怎样,江河日下的他有着一颗勇敢的心:虽千万人,吾往矣!

                        难道陈大导演真的利令智昏到以为自己是坦克手,冲向了一群沉默的羔羊?!该死的商业啊,瞧瞧,瞧瞧!你把一个书写中国电影史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将心比心:馒头义务为阁下将豪华的垃圾食品变成美食,阁下非但不领情,还要启动法律程序,天理何在?

                        这个恶炒事件最终不外乎七种结局:

                        一.在压力下中止法律程序==可耻!

                        二.接受馒头的道歉,达成所谓的庭外和解==双分可耻!陈大导演将开创一个恶劣的先例:端着虚怀若谷、不记前嫌的架子,接受一个为无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馒头的道歉!

                        三.骑虎难下,破罐破摔,硬扛到底==国际玩笑,世界馒头!馒头有福了,陈大导演因为你发扬光大了他本来很失败的作品,决定投桃报李,不遗余力地为馒头在世界范围内做免费宣传!

                        四.世界上所有与传媒、公关有关的人士都会把这次恶炒事件列入典型的反面教材:千万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它会导致阁下的声望急剧下跌,比穿上逃命牌运动鞋的张昆仑还快。

                        五.告诉失败的投资者,看,我连法律程序都启动了,法院拒绝受理,不是《无极》无能啊,实在是馒头太好吃了!

                        六.2006年,陈大导演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化。比如说,要是你觉得谁虚伪、偏执、卑鄙、无耻怎么办?有一句现成的时髦话:哥们,求你别那么陈凯歌好不好?“陈凯歌”发展下去会越来越神秘,甚至会带有一种互动的色彩,既可是名词,也可以是形容词,甚至可以是动词,而且,你要是觉得一个人固执得可爱,也不妨叫他一声你怎么越来越陈凯歌了?信不信把馒头叫来搞你一下。看来,说散打评书的李伯清的“假打”可以休矣。

                        七.不了了之。人民善于遗忘。但是,凯歌作为中国电影最好和最坏的两种榜样必将载入史册。

                        偶已经将馒头2的剧本发给了胡戈工作室,有一个经典镜头,相信只要是看过《勇敢的心》的观众都不会忘记,英雄在断头台上留下的那句世界电影史上最简短最震撼人心的台词:“自由!”

                        当然,剧本将自由改为2006年的关键词:“馒头!”

                        交叉闪回,重复自由、馒头、自由、馒头!

                        背景音乐为人们所熟悉的《绿叶对根的情谊》之馒头版:让我再看你一眼·····这是馒头对我们的情谊!




                 
                浏览次数:1100--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欲创作武侠作品者必读!资料集锦:武术篇:武林术语漫谈
----下篇文章笔锋犀利的文学批家蒋蓝文章: 《读者》王朝与媒体消费主义 、“体制外写作”与自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