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欲创作武侠作品者必读!资料集锦:武术篇:武林术语漫谈

作者: -上传日期:2006/4/19
创作资料集锦:武术篇:武林术语漫谈 
        
            亿联首页 > 亿联书城 > 玄幻小说 > 创作资料集锦 『 投票推荐 打开书架 加入书架 返回书目 本书首页 』


      武术篇 武林术语漫谈 
      作者:风过无痕
               阅读底色 默认设置 淡蓝海洋 明黄清俊 绿意淡雅 红粉世家 白雪天地 灰色世界  字体 默认 小 中小 中 中大 大     

        十二经脉
        指人身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包括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足阴、足厥阴、足少阴共十二经脉。十二经脉运行于一身内外,遍布各处,不论是四肢、躯干、内脏无所不到。这十二经脉同人体内的脏腑均各有联系,是人身血气外运、内外统一的主要循环通路,所以又名为十二正经,并以此构成经络学说的主体。
        古人观察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和其大小的发展过程,发现阴阳的消长各可分为三个阶段。阳的方面:少阳是阳气之始,太阳是阳气之盛,阳明是太少两阳相合而成;阴的方面:少阴是阴气初生,太阴是阴气隆盛,厥阴是太少两阴之交尽。这样这将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再配属手足而成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合为十二经。这种阴阳的概念与人体的部位和脏腑的属性相配合,以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作原则,结合经络的循行分布与内脏的关系,定出了十二经脉的名称。例如循行于上肢有关,所以定名为手太阴肺脏有关,所以定名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于上肢外侧前缘的经脉,因其和大肠经。其余类推。
        十二经脉都有一定的顺逆循行方向,并且相互衔接彼此通气。据古籍载,“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种循行的走向规律,若以躯干为中心,则手三阳、足三阴自肢体的远端行向躯干,是向心性的经脉;手三阴、足三阳自躯干部走向四肢远端,故是远心性的经脉。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十二经脉可以沟通表里内外和通行营卫气血,沟通四肢百骸、头面躯干,五官九窍,将人身组成一个上下左右、内外统一的有机活体,十分重要。根据经脉和脏腑的关系,还可以探究和判断人的病理状态,在临床上有诊断必治疗的重要价值。
        人皮面具
        传说中的一种易容工具,将之套在头上可以变换面目,乔装他人。武林中许多高手皆擅此道,在江湖上行走时广泛使用。在古龙《武林外史》中,王怜花便是制作人皮面具的高手。唯此面具制作工艺均未详述,因难知究竟。
        八仙迎客
        亦称“八仙郊迎三百里”,是江湖上一种迎接宾客最隆重的礼节。主家多数是一帮之主或德高望重的人物。而负责出迎的八人或是本帮内武艺高强之人,也可能是客人身份,为表示对主人和所迎贵宾的尊敬而甘愿充当主家的知客。八人分四对去远道迎宾,所迎接的贵宾声望、身份须在主人之上。(见梁羽生《广陵剑》)
        三象归元
        武学术语。三象归元之说,在于研究神、气、脉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人主张“神与脉合”,有的则侧重“神与气合”,有的主张舍气从脉,有的主张“气脉精神,天人合一”,不同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练功心法,不同武学流派由此而生。(见梁羽生《联剑风云录》
        三刀六洞
        帮会规矩。如果做了无可挽回的错事,请求对方恕罪,就得用利刃在自己的身体上对穿三个窟窿,此之谓“三刀六洞”。这是一种仅次于自尽的自我刑罚。黄河大帮会副盟主楚大鹏等在宫锦云面前曾以此法赔罪,乞求其父黑风岛主援手救治帮中兄弟的化血刀之伤。(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三清弟子
        指道教弟子。三清,系道教所尊的三位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道书说此三神居天外仙境,称三清境,即玉清、上清、太清。一般将道家人称为三清弟子。诸葛宽以此称呼席大千。(见诸葛青云《武林三凤》)
        大内
        指皇帝宫殿。《旧唐书·德宗纪上》:“天宝元年四月癸巳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另一意义专指汉代京城内的仓库名。《史记·景宗本纪》:“置左右内官,属大内。”武侠作品中的大内高手,即指皇宫内负责警卫的武功高强之人。
        大吹法螺
        法螺是一种海中的软体动物,壳为螺旋状。大者于螺头穿孔吹之,发声可传远,吹之呜呜作声,自古为佛事和军用的乐器。“大吹法螺”被后人引申为吹牛之意。段誉对南海鳄神胡乱吹牛哄得他信以为真,心下自嘲自己“大吹法螺”。(见金庸《天龙八部》)
        万里行尸
        尸体被赶尸人赶着行走,江湖上称之为“万里行尸”。据说湘西一带,有专以赶尸为业的人,如“僵尸门”即属此类。经赶尸人作法,死尸便听从指挥,要走便走,要停便停,纵然是三伏天,行尸十天半月,也不会腐臭。这一行有很多禁忌,神秘诡异之至。路人若是碰到万里行尸,便得远远避开,切忌和赶尸人讲话。(见梁羽生《联剑风云录》)这种现象并无科学依据,乃小说家之杜撰,不足为凭。
        门规
        又称戒条,是某门派自掌门人而起都须凛遵的行为规则,大致为不得欺师灭祖、奸淫好色、色结妖邪一类内容。有些门派清规戒律甚为繁复,如华山派有七戒,恒山派有五大戒律。(见金庸《笑傲江湖》)
        马眼子
        江湖行话。即专门四下探访名马的人。凭着一双饱具经验的眼睛,再加上一张油滑善辩的嘴,无往而不利。“马眼子”周江曾企图说服寇英杰将宝马墨水仙卖给玉观音邬彩菱,却碰了一鼻子灰。(见萧逸《马鸣风萧萧》)
        开口笑
        武林帮派之长乐帮中酷刑之一。以一根木棍撑入人口之中,自咽喉起码塞至胃,一时不得便死,苦楚难当。(见金庸《侠客行》)
        天龙八部
        佛教名词。佛经说拥护佛教的有诸天及龙神等八部,经常参与听佛说法。《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即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即“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以“天”及“龙”为首,故名。八部者,一天,指天神;二龙,指龙神;三夜叉,食鬼之神;四乾闼婆,只食香气的乐神;五阿修罗,执拗而善妒之神;六迦楼罗,食龙之大鸟;七紧那罗,头上生角的乐神;八摩睺罗迦,大蟒神。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的个性和神通。金庸将“天龙八部”作为他一部小说的名字,小说写的是北宋时武林中的故事,其中并无神道精怪,借用此名是象征书中那些性情各异的尘世人物。
        夫妻脸
        一对夫妻生活久了,两个人的相貌会变得相似,名之“夫妻脸”。与之相类似,又有“朋友脸”。妙手李天回见到大风堂的赵简和上官刃时,大感惊讶,认为是极难见到的“朋友脸”,于是以高超的手术将二人面貌互换,赵简的身份成了上官刃,上官刃成了赵简。后来,变成上官刃的赵简利用易容后形象,打入四川唐门老巢唐家堡,甚至连自己的儿子赵无忌都认不出来而险些酿弑父悲剧(见古龙《白玉雕龙》)。现代科学已经注意到所谓“夫妻脸”的现象。
        五行
        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之一,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五个元素的性质相生与相克,因而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相生”意味着相互资生、助长,如,木生火、之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说”在古代运用广泛,统治者视为治理山川国家的法则,兵家以五行述胜负因素的相互关系,医家用来观察人病理变化,辩证施治,拳家以五行结合拳式和人体,用以解说拳理和锻炼法则。如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某些基本拳式配组为五行系统,作为构成拳式、拳招等的基本动作。五行中“木”可以弯曲、伸直,那么形意拳中直线出来的崩拳就属木;劈拳如斧头下劈,而金属属“金”,那么形意拳中的劈拳便属金。此外,五行各自的分布方向是南方火、北方水、东方木、金方金、中央土,所以太极拳中将步法中“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作为五行。
        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解释拳理,攻防依此而设计,便产生了五行拳。形意拳谱说:“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性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这样,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劈拳能生钻拳”,也就是能由劈拳动作转接为钻拳动作,依此类推。这种理论,使五行拳的动作规范化、程式化,如果用于实战,则将大大拘泥了。此外,在武侠小说中还多处出现以五行原理而设置的各种花木阵、土石阵或者刀剑阵等。根据相生相克的关系,组织起程序化的阵式是可能的,但如果说一踏入所谓阵中,顿时令人心智迷失,树木土石皆“活”了起来,则属无稽之谈。
        丹田
        人体部位之一。丹田共有三处: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为上丹田,两乳之间的膻中穴为中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为下丹田。丹田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人体生命动力之源泉。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活因此得以保持,生命亦赖以相继。故丹田有“性命之祖”之称,也称之“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又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故此又称为气海。古代医家十分重视丹田的作用,“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不绝,则生气一线未亡。武术家认为:“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精是本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丹田内气的强弱,是决定人的盛衰存亡的关键。一旦内功练成,内气可收可发,收时内气坚凝于腹脐之间,发则气随意转,力从气均无所不至。用之于技击之中,随意运行发放至身体所需要的部位,其威力甚大。在武侠小说中,形容武功大成者每每气海(即丹田)涌动,力量忽如排山倒海般而出,系夸张之语。
        内家1
        刚隐于内的武术风格,或以内功为主的武术家,或“以静制动”的拳术。一般将武术两大流派之一的武当拳称为内家。从明代起武术界始有内外家之说,而以清初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中始记载内外家之分。他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至清时,有人将太极、形意、八卦划为内家,少林等多种拳术划为外家。《国技论略》载:“南派------其中以太极为主,又有八卦、形意两门,与太极拳为一派。北派门类甚多,其尤著者为弹腿、查拳、八番、长拳、迷踪、二郎短打、地趟、八极、批卦等。”内家拳历史上被认为起于明代道士张三丰。今之所谓内家拳的代表拳术是太极拳,由清康熙时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据戚继光《拳经》创编而成,后衍传有陈式、杨式(杨露禅传)、武式(武禹襄传)、孙式(孙禄堂传)、吴式(吴鉴泉传)等家。后代一些造诣高深的武术家,一般都是内外双修,既长于内功,也精于搏击。武侠小说中,有些过于夸大内容的“内功”,可于无形中发也飞沙走石、摧花折树之力,属于妄谈。参见“外家”条。
        内家2
        俗称方外人为外家,俗家人为内家。也有称方外人为内家,俗家人为外家。
        内家3
        俗称习武之中在家修炼的为内家,行走江湖的为外家。
        打尖
        江湖唇典。意指旅人中途吃饭。如小说《紫拐乌弓》中,少侠吴湘到泰安城高升店,店小二迎上来问:“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打坐
        习武的种入门方法,即闭着眼睛盘足而坐。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打坐的基本内容有三:不动心,数息,破生死关。这些也是学习正宗武术的三个基本条件,否则,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禅。
        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为臣足。君有乾纲独断之明,臣民则效指挥如意之势。儒家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便是这个意思。有些人练习技击,平时一切本极从容,一旦仓猝应变,立感受气息上浮,手忙脚乱,虽技击工深,终难收效于顷刻。此即心动气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为动,技击自达神化之境。
        数息本是道家修养法,佛门亦然。初学技击者,必先使气脉沉静,直达气海,抛却万念,静听气息之出入,默记其数,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记数太多,以免神昏心乱。比数息进一步的是听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气自肩腋而来,直贯掌缘五指之尖,静心听之,臂弯指掌间似有膨胀伸张之意。数息和听息练到一定火候,则无论如何跳跃,气亦不致辞喘促,下实则上轻。
        生死之关,为众生之大关键。武功经绝是与克敌制胜联系在一起的,质而言之,即曰“杀人之术”。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关,则临敌时毫无畏怯,即使敌人筋力胜过自已,也能静以待之,乘虚而入,如操胜券。
        东厂
        官署名。明成祖于永乐18年(1420年)在京师东安门北设立东厂,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事,采用特务手段监视官员,镇压人民。用宦官提督,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察院之第二、第三人充任;设帖刑官二人,由锦衣卫千户、百户充当;隶役、缉事等官校亦由锦衣卫拨给。诸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权在锦衣卫之上。东厂内有不少武林强人,常于半夜三更潜入文武百官私第窥探,内阁大员闻之色变。明朝成化年间,东厂曾和锦衣卫一同奉旨查抄吏部尚书唐国瑞府第。
        白马非马
        古时公孙龙学派的名辩命题。他们认为“白”是命“色”的,“马”是命“形”的,“形”“色”各不相干,“白马”就是“白马”,不能说“白马是马”。只能说“白马非马”段誉娴于此学,颇有论辩之才。曾以此诘难南海鳄鱼,使这个文墨不通的南海鳄神如坠五里雾中(见金庸《天龙八部》)
        外功
        所谓外功者,乃专练刚劲,如铁臂膊等。这种功夫制人有余,自卫则不足了。内功是专练柔劲,行气入膜,以充全身,虽不足以制人,可是练到炉火纯青的时候,不但拳脚不能伤其毫发,就用刀劈剑刺亦难使其毫发,就用刀劈剑刺亦难使其受损。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乃内外功之总括。如以《易筋经》论,“揉”为内功,“打”为外功;就太极拳而言,太极之“形”为外功,太极之“功”为内功。内功只有积精累气一条正路,气在丹田任督间流行者为内功,亦称道功;由丹田积累而运达四肢全身筋骨皮者为正宗外功,此外还有一些不知运气的乡下土把式以及旁门左道的外功。内功为武术之体,外功为武术之用。
        人们常认为内功优于外功。涵灵禅师说:“习外功者,劈、击、点、刺,念念皆在制人,是重于攻。攻者非但能够杀人,亦能够自杀,所以称为死机。习内功者,运气充体,如筑壁垒,念念在于自保,任他来攻,纵有硬功和兵器,亦不能毁其得逞,终必知难而退,所以称为生机。”
        外家
        刚显于外的武术风格,或以外功为主的武术家,或以少林拳法为代表的武术。属于外家的拳术种类甚多,有少林拳、少林十二式、少林七十二艺、大小洪拳、炮拳、长拳等约五十多种。相传外家武术的创始人为北魏时中国佛教禅宗祖师达摩,经今人考证,达摩创立少林武术之记载不确。一般认为内家尚柔,以静制动;外家刚健,以劲力见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家重于内功,而外家偏于外劲。内外二家之分,是就两大流派的技术风格而言,二者之差别在术不在气。武术的内功与外功是各流派都具备的,均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内外双修。代表外家拳的少林武术,在内功方面亦有极高要求,如“拳打十分力,力从气中出。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缓急神其术,尽在一呼吸”等。外家武术的著名内功有易筋经、混元一气功、十八罗汉手等。参见“内家”条。
        驭剑四妙
        即轻、灵、疾、固四字。指轻快、灵巧、疾威以及盘心固掌内力深湛。铁海棠以此教训郭彩菱,认为她最后的“固”字功夫不到家。(见萧逸《马鸣风萧萧》)
        西厂
        官署名。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13年(1477年)在东厂以外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提督,其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西厂搜罗武艺高强之人,为其所用。绿林大盗郑四海就托庇于西厂,任锦衣校尉,曾奉汪直之命潜入大学士商辂家行刺。后来,西厂因遭到反对而被迫撤销。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又一度恢复西厂,刘瑾被杀后废除。东厂、西厂、锦衣卫三个特务组织狼狈为奸,时人并称为“厂卫”。
        自封血脉
        又作“自闭经脉”,术语。以上乘内功封闭经脉、血脉,停止经络中物质和血液流动。中医认为,人体循环系统除血管外,还有经络系统,并认为其中亦有一定物质在流动、运行。经脉和血脉封闭的时间过长,人体会僵化不动。云海和尚被白蜡针射中后,深恐白蜡虫汁随着血脉、经络流遍全身,遂立即自封血脉。(见萧逸《天龙地虎》)
        自残肢体比武
        茅山花女珍薇在秦淮花会上选夫比武,拳掌、兵刃难分上下,于是她提出了这种自残肢体比武方式。比武双方各持一柄利剑,她在先,自行斩掉左手小指,对方随后;再削去五指,再削手臂、左、右腿,挖目取心,直到分出胜负为止。自残肢体比武,残忍乖戾,自不足取,因而秦淮花会主持人取消了这种方式。(见卧龙生《七绝魔剑》)
        闭关
        武学术语,又称“坐关”,语出自佛教。“闭关”在佛教中指个人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数人结伴,闭门专心结期修禅或学经、忏悔、写作等,断绝一切事务与人事交往。结期的时间,最短者为三天、七天,中等者为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三个月,长者可达一年乃至三年。闭关一般是独居一室或一座小院,藏传佛教的瑜伽行者则多独居山洞。有专人照料其生活起居称为“护关”,在武侠小说中则称为闭关者“护法”。入关之后,洞口或门户须封闭,仅留一送食物的小窗口,待修炼期满,才能打破关口出关。结期闭关专门修禅,对于一般散乱多的人来说,显然易闯过散乱关,使修行功夫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乃至深入各种禅定。
        小说家笔下的武学大师闭关修炼,多是为了突破练功中的难点或潜心修炼某种新奇武功。据说此种闭关必须经过“风、喘、气、息”四个大关。闭关之初,幻觉较多,静坐人会突有“万窍洒洒生清风”的感觉,是为“风”关;在这一阶段,最易走火入魔。到了第二阶段,真气充满四肢百骸,练功者自然会发生深长而急促的呼吸,是为“喘”关;到第三阶段因喘急而发奇声,是为“气”关;在通了气息之后,转为宁静和平,便是过了“息”关。四关过后,大功告成,闭关人恢复正常。闭关期间,人体处于非常状态,不但毫无拒敌之力,而且极忌干扰,否则后果不可设想。闭关练功在许多武侠小说中无多有述及,皆以其小说家言,未可轻信。
        守宫砂
        守宫,虫名,蜥蜴的一种,又名壁虎。因它经常守伏在屋壁宫墙,捕食虫蛾,故得名,据晋朝张华撰《博物志》载:“蜥蜴------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属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本不灭,有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这便是守宫砂的由来。峨眉派女弟子拜师之时,均由师父在臂上点下守宫砂,逢到祖师郭襄诞辰时,均要检视,凡婚嫁或失身者,守宫砂消失,便不能传授本门最高深的功夫。(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并肩子
        江湖黑话,即朋友之意。
        江湖四忌
        指僧、道、妇、孺。因这类人物,虽貌不惊人,却常常身情绝技,深不可测。江湖大派宇内十二令的总提调鹰千里陡遇成玉霜,脑海里便记起这个告诫,再不敢造次。(见萧逸《马鸣风箫箫》)
        阴阳
        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历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古代思想家认为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来表示之,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如西周末年伯阳父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上》)《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进一步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把阴阳交替看做宇宙根本规律。在中国文化中,武术受中国哲学,文学艺术和宗教的影响最深,因此在武术的原理和招法上都体现了“阴阳”的内容。太极拳中“动与静、曲与伸、柔与刚、合与开、弛与张、抑与扬”等拳理,就是对阴阳对立统一的具体表述。此外,中国武术的共同精神讲究以静制动,以虚御实,以巧胜拙等,也无一不贯穿着哲学上阴阳的基本意义。
        红货
        江湖唇典。指走镖过押护的银钱类货物。
        走镖
        旧时武林术语,即镖师保护钱财物等上路,有时也有保护人的,称肉镖。江湖上把携重要物品行路分为轻重二种走法,轻走指秘密上路,重走便是请保镖护持上路。走镖方式有三,一是威武镖,二是仁义镖,三是偷镖。威武镖是在行李上长插一杆大纛旗,旗上写明镖师的名字。旗子都是活动的,上面安了轱辘。走镖时将镖旗拉至顶上,叫做拉贯顶旗,锣声打起长槌:“哐!哐!”镖手们或亮起噪门喊号子,或者喊出本镖局江湖名号,这叫亮镖威。走仁义镖,那就下半旗,打十三太保长槌锣、五星锣或七星锣。如果某个关卡厉害,不让队伍经过,又斗不赢他,那就只有悄悄不做声,马摘铃,车轱辘打油,旗子收起,偷偷摸摸过去,这便是偷镖。
        走火入魔
        武学术语。练功方法有误,导致气血逆行而产生的现象。武侠小说中的武林中人最怕的是练功时“走火入魔”。走火入魔或者气血逆行,穴道貌岸然封闭,导致瘫痪或残废,或者如癫如狂,痛苦不堪,重者当场狂喷鲜血,气逆而亡。
        走火入魔是道教内丹的说法,但其中的“入魔”则来自佛教所说“魔事”。魔,为梵语“魔罗(Mara)”的略译,佛教指能破坏、障碍、扰乱学佛之人,从而令修行者丧失“慧命”而入于歧途者。佛书中一般说有四魔:一烦恼魔,指自内心生起的贪嗔痴等烦恼;二阴魔,指“五阴”,即身心;三死魔,指死亡;四天魔,指一种专门妨害修学佛道者的六欲天“魔王”。一般所说坐禅中可能出现的“魔事”,指禅定中的各种幻觉及身心的各种病态变化,主要是心理上的各种不自觉的变态、失调等现象。
        武侠小说中“走火入魔”的原因之是练功不得法,或练功的紧要关头忽被扰乱心神。公孙奇抢来桑家毒功秘决自行修炼,桑青虹又故意引导他走上错误的练功途径,结果他走火入魔而死。(见梁羽生《狂侠天骄魔女》)
        两仪
        中国古代哲学名词。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天地或阴阳。一些武术家借用此词来引申到拳法中,如武术家孙禄堂就将动为阳、静为阴,合称动静为两仪。他说:“身体一动一静之式,两仪是也。”孙氏还把左右变转为阴阳转换,把八卦掌的左、右绕圆走转也合称为两仪。他说:“两仪者,是一气伸缩之理。左旋之则为阳仪,右转之则为阴仪也。”另外,孙禄堂还依“近取诸身”说,比附人体“两肾为两仪”。动静、阴阳、刚柔等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形神特点,所以武术中多有以“两仪”名辞引入之处。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之妻宁中则善合两仪剑法,并将之传给令狐冲和岳灵珊。
        兵解
        魔教仪规。教主临死前必须由部下割下头颅,才能够脱体飞升,是为“兵解”。若是经由雷火天劫,就会形神俱灭了。(见古龙《圆月弯刀》)
        扯乎
        江湖黑话,逃跑之意。金庸《鸳鸯剑》中:“盖一鸣叫道:‘好家伙,大镖头要扯乎!’”
        招子
        指眼睛。古代指招贴、告白。《永乐大典》中:“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孩子出来,商量明日杂剧。”大抵眼睛为一个人的招牌,故引申而称“招子”。武林中,下手歹毒者常直取对方双目,意欲废掉对手的招子。
        松人
        江湖黑话。赶快逃走之意。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那少妇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
        奇经八脉
        人体上的八条经脉,分别为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和阳维脉等。因其不拘于十二经脉,无表里配属五行干支,所以称为奇经。在作用上虽然每经各有所异,但是总的来说,有溢蓄正经脉气的调节作用。假使以自然界的物象来作比喻的话,则十二经脉犹如江河的干道,而奇经八脉则是调节流量的湖泊。所以李时珍说:“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沟渠溢满,流于湖泽。”奇经八脉的分布纵横于全身,皆以其循行的部位和作用而命名。其中冲脉、任脉、督脉皆起于胞中,而出于会阴之间,任脉由会阴而行于腹,督脉由会阴而行于背,相接于齿缝中龈交穴,分之则为任督二脉,合之则为一体,以象征地理上子午南北现象;冲脉由会阴出气街,并足少阴绕络口唇;此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都为带脉所经束;
        由于奇经之中除了任、督二脉有自己的腧穴外,其它各经都没有自己的穴位,而附于它经,以它经的腧穴作本经的穴位,所以奇者也有“寄”的含义。新派武侠小说中,多有“打通”任督二脉的说法,认为这样即可令人功力大进,甚至力量用之不竭,此系小说家言,不足信。
        拆招
        招,拳术、剑术等武功中的动作,如:“使了一招儿。”拆招,即指对打,也指对练。
        金盆洗手
        武林中人退隐时举行的一种仪式。洗手人双手插入盛满清水的金盆,宣誓从今以后再也不出拳动剑,决不过问武林中的是非恩怨。仪式常邀武林同道观摩作证。洗手人有的是因为一生杀人如麻,晚年放下屠刀,忏悔罪愆;有的是看破武林中的种种纷争丑恶,矢志退出漩涡,洁身自好,以求全躯。衡山派高手刘正风厌于正教与魔教之争,曾想金盆洗手,谁知却招来灭门之祸。(见金庸《笑傲江湖》)
        空门
        武学术语,防御不到之处称空门。
        性命双修
        气功修炼功法之一,属高境界、高层次功夫,在儒、释、道三家传统气功修行法门中各有不同派别。就道家而言,性命双修指相对于外丹功的内丹功。道家功夫自古有内修和外养两种。外养以药补疗法和饮食疗法来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由此发展为外丹学派,开始将铅、汞等矿物质与其它药物来炼丹。随着服丹者的中毒死亡,外丹术逐渐衰落。从五代、北宋开始,道家修炼的重点开始转向内丹术。内丹的炼制过程即性命双修的过程,较为复杂。一般武侠小说作品中,于道家或儒释二家的内功修炼均笼统言之,所叙过程甚不严密。
        驻颜术
        保持青春的功夫。据说练成后可延留青春容貌数十乃至上百年。在多种野史笔记和武侠小说中虽多有提及,却未见详述其功法的修炼步骤及要诀。一般男性有以“采阴补阳”为驻颜之道,女性多需独居某处,潜修多年方能练成驻颜术。女性驻颜术有成后,一般有所禁忌,或不能结婚,或不可生育。在古龙《名剑风流》中,本领高强的销魂宫主朱媚就练成了驻颜之术,更以精通床笫媚术令天下风流侠少趋之若鹜。但她所练的功夫禁忌生育。后朱媚为情所累,不顾一切地为东方美玉生了个女儿,之后不到半年,一个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便鸡皮鹤发,看上去老了几十年。在别家的武侠作品中,也有叙述某驻颜有术的女子,一旦死去,立即容颜大变,由少妇而作老妪,如同《西游记》中的白骨精一般。此均系小说家言,不足为信。在历史上,对于延长寿命、永生不死最为孜孜追求的,是道家。道家早期以炼丹、服药为主,探研长生不老的途径,后来逐渐转向注意人体自身内部的修炼,以气功在身体之中“炼丹”,通过“性命双修”的境界达到养生长寿,乃至得道成仙飞升的目的。
        枯禅
        佛教徒称静坐参禅为枯禅。因其长坐不卧,呆若枯木,故又称枯木禅。武侠小说中认为坐枯禅亦可增加内力。少林寺渡厄、渡劫、渡难三老僧坐枯禅经年,佛学与武学均有极高造诣。(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面壁
        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望静修。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面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后一些武术门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门戒条,掌门人便罚其在山洞、悬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过一段时间。华山派弟子令狐冲曾被掌门人岳不群罚在思过崖面壁一年。(见金庸《笑傲江湖》)
        挑筋抽肌
        一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用小刀割开肌肉,剔出筋用钩钩住并徐徐拉长,或者钩住某条肌肉的腱部,往外撕拉。刑后,人即使不死,也会永远残废。刀过无情想用挑筋抽肌法逼问姜步虚,但姜步虚的双手突然间好似无骨的软肉滑出了捆绳,脚镣扣胫的铁箍铆钉也突然变形松脱绷飞,从而摆脱了镣铐捆绳。(见卧龙生《蛟索缚龙》)
        顺风子
        江湖黑话,指耳朵。
        易容
        改变人的形貌。江湖风清险恶,行走其中不得不或男扮女装,或少作老相。易容最常用的手段是戴面具,面具有铁制、木制等,一般丑陋无比。人皮面具最为精致,据说能以假乱真。还有药物易容,需花费较多的时日。最为彻底的是手术易容,可以完全改变人的形貌,其水平甚至超过当代医学整容术。江湖上有名的大风堂堂主赵简与助手上官刃以手术互相交换形貌,连他的儿子赵无忌亦无法识别得出。(见古龙《白玉雕龙》)
        剑招用老
        指某个剑术动作使完、做足。类似的说法还有“拳招用老”等。
        说卦
        《易传》中解释八卦性质和象征的篇名。即《十翼》之一。孔颖达疏:“说卦者陈说八卦之德业变化,及法象所为也。”篇中提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以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命题。论证了“圣人作易”的宗旨在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后来理学家高谈道德性命的理论基础。段誉认为他的师父孟述圣精通此学,显然性情仁厚的段誉受说卦的影响也很大。(见金庸《天龙八部》)
        递门坎
        江湖唇典,动手过招前自报师从门派之意。
        结梁子
        江湖唇典,指结仇。
        结安答
        安答,蒙古语,意为义兄、义弟。结安答即结拜兄弟。蒙古人习俗,结安答时要互增礼物。成吉思汗少时与札木合曾结为安答,共同起事,横行天下,但他做了大汗之后,为权势之争,却亲手诛除札木合,郭靖与成吉思汗之子拖雷幼时亦结安答,及长却成了领兵交战的敌对双方主帅。(见金庸《射雕英雄传》)
        唇典
        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上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亦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在三教九流的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食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愿和意图。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通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唇典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一是由禁忌、避讳而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以其它字语代替。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香港黑社会以“四八九”称“大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唇典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如人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杠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湖社会中,一般武林中人常常使用一些唇典,这些唇典多沿用明、清小说中已有的用法。在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家中,以姚民哀、郑证因对江湖唇典最为稔熟,作品中这类语言也最为丰富。新派武侠小说家大多相沿习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埋桩做案
        武林中人办案,习惯于以自己成名的兵器之类的东西放在显要之处,以警告局外人,以免无意介入,引火烧身。称为“埋桩做案”。(见梁羽生《风雷震九州》)
        真人
        1)草药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为“真人”。《庄子·天子》:“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真人”之称即始于此。一些道家人士曾被帝王赐赠“真人”之号,如唐玄宗称庄子为南华真人,元太祖封丘处机为为长春真人。宋代道士则均被尊称为“真人”,如道士张伯端号紫阳,后世称为“紫阳真人”。小说中号称“紫府真人”的席大千即为道士。(见诸葛青云《武林三凤》)
        2)武林中亦称性情率真、不事虚饰的人为“真人”。
        铁剑遗训
        江湖门派交接领袖的方式之一。多以信物伴随着遗言等。泰山派创始祖师东灵道人遗下铁铸短剑一柄,是后世掌门人的信物。东灵道人遗言:“见此铁剑,如见东灵”,弟子都须听从铁剑持有者的号令。泰山派玉玑子从掌门人天门道人手中取过铁剑,便声称自己是新掌门。(见金庸《笑傲江湖》)
        缺点子
        江湖黑话。无人之意。
        借力打力
        太极拳技击技法的重要原则。太极拳理认为人体为一太极,包括阴、阳两方面,“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圆方都是阴阳的具体表现,太极拳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矛盾给予统一,达到阴阳相济合一,使自身成为真正的太极体。在技击上,太极拳理把对立双方看做是两个独立的太极体,要求在意识上做到“彼此之力不混合”,“你是你,我是我”。对方之力打来,我只是在保持自身太极体完整的前提下迎接对方,也就是意在阻止对方改变我太极体状态或对我太极体进行损害的企图。其情形如同我太极体是运动的,对方的力如同打在飞转的车轮上,那么打来的力越大,对方自受危害也越大。所以借力打力并不含有主动出击的意思,而只是以反作用力使进攻者受挫。真正的太极拳永远不打人。
        这样,借力打力不同于一般武术中化力打力的概念。后者有一化二打两个过程,采用勾、挂、格、挡等手法化解对方招式,然后再打击对方。借力打力也不同于一般所谓“四两驳千斤”之说。武侠小说中的描写重于技击格斗,将借力打力同化力打力混为一谈,或者创造出“乾坤大挪移”、“以彼之道,还施其身”、“吸星大法”等武功,多属夸张变形之谈。
        豹房
        明武宗于宫禁中建造的淫乐场所。《明会要·方域二》:“正德二年,帝为群阐蛊惑,乃于西华门别构院筑,筑宫殿,而造密室于两厢。句连栉列,谓之豹房。”《明史·钱宁传》:“引乐工臧贤、回回人于永及诸番僧以秘戏进,请于禁内建豹房新寺,恣声伎为乐。”古龙笔下的陆小凤曾利用豹房获得过破案线索。
        鸳鸯擂
        擂台的一种形式。摆擂者如有女待嫁,又属意于习武上乘之人,便可设擂择婿,遍邀四方高手上台抖露武学,择优而取。摆擂时需事先定下条件,如年龄限制、连胜几场方可,等等。两淮大侠周维城为爱女周月娥摆下鸳鸯擂,要求连胜十场者便可娶亲。由于红旗帮的扰乱,擂台未能正常进行,但周月娥也因此觅得了心上人谢云岳。(见武林樵子《十年孤剑沧海盟》)
        海底
        江湖行话,原指组织中的门规、礼仪,如近代天地会的海底俗称条子,上载天地会的见面切口、联络暗号等。后应用逐渐广泛,统称海底为对方的来历,如“盘海底”,即为询查对门的来历背景。
        雪隐
        即隐所,也就是厕所的意思。这本是方外人用的名词,它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雪”指的是雪窦山的明觉禅师,“隐”指的是杭州灵隐寺,因为明觉禅师曾经在灵隐寺司厕职,所以寺刹即以雪隐称厕。
        因为福州的神僧峰义存,是在打扫隐所中获得大悟的,故有此名。
        幽灵山庄的主人老刀把子为了操纵武当派,阴谋暴乱武当山,在宣布其计划时曾告晓手下届时到武当的“雪隐”去寻找自己合手的兵器。秦岭双猿之一娄老太太不知何物为“雪隐”,老刀把子遂解释一番。(见古龙《陆小凤》)
        蛇儿
        江湖俚语,把兵器比做叫化子手上的蛇。
        密宗
        佛教教派之一,源出古代印度的密教。唐开元年间(716720)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人先后来华翻译传播,形成宗派。密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据,把大乘佛教的烦琐理论运用在简化通俗的诵咒祈祷上,认为口诵真言(意密)、手结契印(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同时相应,便可即身成佛。公元804年日僧空海来唐学法,密宗传入日本,成立了真言宗。公元八世纪至十一世纪间,印度密教传入中国西藏地区,建立了西藏密教传统。密宗的著名武功为大手印。
        散水
        江湖黑话,撤退之意。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那少妇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
        锁关
        高手比武时容易发生的一种险象。当两人功力相等、抵死相拼时,由于气过玄关,一时锁住六根十脉,动弹不得,是为“锁关”。花明和石秀郎过招时就发生“锁关”。“锁关”后十二个时辰可自行化解。(见萧逸《天龙地虎》)
        暗青子
        江湖唇典,即暗器。
        楞伽经
        佛教经名。少林寺僧觉远掌管藏经阁,内有一部达摩手书的《楞伽经》,其间却夹杂写有绝顶武学“九阳真经”的经文,拘泥不化的觉远将两种经文视为一体,不知不觉间竟然神功已成。(见金庸《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相传释伽牟尼在楞迦山讲说此经。现存有三种汉文译本,通行《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本,四卷。经文主旨,在以名、相、妄想(分别)、正智、如如等五法和徧计、依他、圆成等三性,说明宇宙万有皆是虚假不实,唯是自心所现,而导归于不生不灭之涅槃。又于八识中建立如来藏为第八含藏识,它含着善不善因,是认识世界一切的本源。菩提达摩以此经为禅宗“印心”的根据,唯识宗和早期禅宗亦以此作为主要典籍。金庸将之写入小说情节中。
        罩门
        练金钟罩、铁布衫一类外功的人,身上总会有一两处功夫练不到的地方,这就是罩门。金钟罩等功练成,全身可以刀枪不入;但只有罩门例外,罩门如果被人发现,用重手法一戳,武功即废。羊牧劳的弟子在长安街头调戏少女,段克邪看见后隔空点穴,点中其罩门的尾闾穴,废了其金钟罩功夫。(见梁羽生《龙凤宝钗缘》)
        锦衣卫
        官署名,即锦衣亲军指挥使司。明洪武15年(1382年)设置,原为皇宫禁卫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至成祖夺取皇位,欲以威慑诸臣,特命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兼管巡察缉捕,为皇帝心腹,权力渐重。指挥使是锦衣卫最高长官,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设同知、佥事、镇抚司镇抚等官;其下有官校,专司侦察。锦衣卫所属之镇抚司分南北两部,北镇抚司专理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惨酷。锦衣卫中有不少武林高手、江湖异士。历史上著名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等就被小说家写入笔下,他为保护明朝建文太子含辛茹苦出了大力,同继任锦衣卫指挥使陆谳殊死相争。(见独孤红《玉龙美豪客》)
        歃血为盟
        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公孙璞曾代表蓬莱魔女与黄河五大帮会共饮血酒,结为抗击外族入侵的同盟军。(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歃血,口含血,一说以指蘸血涂于口旁。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纵)。’”定纵,定合纵之约。
        裸葬
        明教中埋葬死者的规矩。入葬前须将死者的衣衫除得一丝不挂,以示每人出世时赤条条地来,离世时也当赤条条地去。常遇春在汉水之畔便以裸葬之礼安葬了明教弥勒宗大弟子周子旺的儿子。(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踩盘子
        江湖唇典,指事先侦察要劫的对象。
        趟子手
        镖局中人,走镖时喝道开路的伙计。如洛阳虎威镖局的趟子手在路途中扬起镖旗吆喝:“虎啸中州!虎啸中州!请江湖朋友借道!”(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镖局
        受人钱财,凭藉武功,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又称镖行。旧时交通不便,客旅艰辛不安全,保镖行业应运而生,镖局随之成立。镖局有镖旗、镖号。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广泛,不但将一般私家财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缴的饷银亦靠镖局运送。由于镖局同各地都有联系或设有分号,一些汇款业务也由镖局承当。后来,看家护院、保护银行等也来找镖局派人。当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的家宅,就是由北京八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会友是北京当时最大的一家镖局,其他有永兴、志成、正兴、义友、光兴等镖局。
        镖局保镖主要有水路和陆路。镖师上路,不但要会成功,还必须懂得江湖上的唇典,即行话,以便同劫镖的绿林人物打交道。走镖时,如果发现路间摆着荆棘条子,就知道前面有事了。这叫“恶虎拦路”,这些荆棘条子不能自己挑开,必须作好准备和劫路人见面。如果攀上交情渊源,彼此认同一家,便可顺利通过。否则只好凭武艺高低。
        镖局不但赖于江湖上有强盗才能生存,而且同江湖上关系密切。一些受官府注意的江湖人,进城后若住在镖局,官府是不能缉拿的。一来因为镖局势力大,二来镖局往往都有靠山,如北京会友镖局的后台便是李鸿章。社会发展后,随着火车、汽车、轮船的开通,镖局逐渐难以为继,北京八大镖局先后关闭。有三百余年历史的会友镖局,是在1921年关闭的。
        镖局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在一般的武侠小说中,往往将镖局划为江湖武林一脉,其实镖局既同绿林有来往,又同官府有关系,其得益决定了它的性质。在官和民之中,镖局往往表现出矛盾的两难状态。
        各行各业都有自已的行规和切语,用以标明归属。打拳头、跑解总曰“爪子”突出手艺二字。其源实始于古人本能“爪子牙之利”或“爪牙之臣”的说法,或藉用“手搏”、手臂等说。故对专门卖拳艺的人称为“边爪子”;这是指二人以上说的。至于一人卖艺则称“扁利”。由此可见,行会名分之细。
        清代镖行兴起,为武术事业的发展起了宣传和普及作用,但也产生了不少副作用,特别是在思想领域的不良影响,但从镖局的业务上说有它积极的一面,补偿了当时交通运输、保险安全的不足,可是它服务的对象只是官僚、地主、富商世贾,保的多是不义之财。后来,保镖又扩展为护院、私人卫士,妓院,武人充当打手的面目就更昭然若揭了,这些都是暴露出与武德背道的实际,由镖局培养出来的新接班人,也必然充满了江湖上的没落思想和风习。原北京八大镖局中,规模最大的为会友镖局,它的后台是李鸿章,在南京、上海、西安、天津等地均设有分号,知名的拳师和工作人员有千余人。他们所以能通行南北,一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撑,二是各水陆码头的帮会组织,沿途绿林好汉,豪门缙绅,武林高手均给开放绿灯。唯一的威胁是那些吃手米饭的强贼,他们六亲不认,志在夺取财宝。这就只能由镖师以武艺应战了。
        镖局上通官府,下结绿林,形成三位一体有的有机组织,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如绿林好汉、江洋大盗,一旦因事进都市,住在镖局里,若非国家命令捉拿的要犯,侦缉人员就会闭上一只眼睛,放弃监视任务。离开时镖局还要将其护送到安全地界,并赠厚礼。所以在镖行的师徒制中除传武艺外,还要兼教江湖上的行规、唇典。现在拳谱中还载有常用的交际礼节。
        绿灯讯号即旧时所说的:“三寸舌胜过千万者。”因为镖局的旗号、喊号规、听讯号,而“唇典”则非江湖道上的信条,视为礼俗、义气的根本,绝不外传。
        唇典的始源
        春点、寸点、唇点皆江湖的隐语,俗称黑话,是通过语言讯号作为江湖上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它与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食具的摆设;茶具、食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恣态相到辅用,都表示着主、客两方的心愿的意图,但最终还是要通过隐语为钥匙打开双方的心扉。旧话杂乱,故以唇典正名。唇与春、寸音近,故统一为唇;行话既全国一致,或大体相同,并且为同道所信守不移,则易点典更加贴切,故称之为唇典。
        人有乳名、学名、字和别号;物也有器名、神名、隐名。这些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使用的时间、地区和范围也不相同。但从中可以看出器物名称的演变是出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和人的心理因素。《太公兵法》为兵器冠以神名,是为了教战,而王建军中隐语则是别有用心。他在少年时,原为乡里的无赖,里人称之为贼王八。但他对社会下层的情况了若指掌,为求生存多行谋诈,及欲建大业,故又能善待士。王在任永平军节度使时,就潜有篡逆的预谋,故在军中多用隐语,以掩人耳目,而达到自已扩军备战的目的。即帝位后,则隐语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从唇典的史源说,王建的隐语似乎是早期唇典的开端,而它的源始应视为《太公兵法》。
        唇典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名称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等,应有尽有,几乎成为第二种专业语言系统。
        人体器官名称
        头为瓢耙(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杆子,肚为南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
        职业
        (1)保镖的称挑竿,为响卦。
        (2)江湖卖艺为生的为躺、撂竿或模杆,为变卦。
        (3)教场子的称戳竿,或枝竿,为外卦。
        (4)为人护院的称蹲竿,为内卦。
        (5)卖膏药、打弹子者曰弹弓图。
        (6)做戏法、鸣锣聚众、吞吃对包李子。
        (7)卖膏药用铁捶自打者日边汉。
        (8)画符而用火烧铁条者曰三光鞭。
        (9)卖武场日圈子,卖武艺日扁利子,卖拳人日边爪子。庄稼拳日地崩子。漂托是亮拳,属于表演性质。嗔托是比较武艺高托是打架,赃托是打他,听托是不如他。构子是指手快,马快的指脚步快。
        (10)人称:父曰日宫,母曰月宫;兄曰上牌,弟曰才子头;师曰本,徒弟曰利,兵为令生,兵勇为柳叶生,武秀才为西魁生。对别尊称,曰老元良或老夫子;表示谦逊,曰无有元良,就是不敢不敢经先生自居,仅说骗饭而已。
        (11)行规:住在栈内的同行道人,早晨一律不搭话,惟恐开大快,即“大忌”的意思,若有人“犯”了,就要赔偿一天的用费。黄昏回寓后,就可以纵谈天下之事,不受行规的约束了。又如出门时包袱口向外归家或在人家久住,包袱口则向内。住店时饭无钱,就把筷子放在菜碗上,内行店家一望便知,而后再经过问答,进一步证实以后会得到资助。
        生活
        1、衣:长衫、棉袍曰大蓬子;帽曰功子,鞋曰铁头子或提壳……。
        2、食:饭曰汉;煮饭曰熏汉,吃曰闵汉。挂面为千条散……。
        3、住:屋曰窑子;住曰杜;归屋曰蓑衣窑子……。
        4、行:出门曰出客;走曰攻;路曰线子;飞墙曰越马;扯活罢,是因风贤紧而逃走,或曰亮工。
        礼仪
        江湖上无论知与不知,在待人接物上,都是以礼为先。作礼的目的,一是表示个人心胸坦荡,谦虚谨慎;二是侦察和发出联络讯号。如走镖途中,进街时,刀把朝前;进店后,则朝后。出店时刀把朝前,出街则朝后。有朋友要看刀时,则用大拇指将刀挑起,刀刃朝外,这是警惕非常,具有防御性的礼节,使对方拨刀后不能做势,与古代呈献刀、剑之礼有别。以武会友。在交手前,为了首先摸清是否一家,先站开成马步,随即将左拳横置右掌虎口中,掌心向外与胸齐高,先退后三步,再进半步,而后道声“请”字若对方以同样礼节相还,就是一家人,不必再交手了。其它拳派礼节,则为左掌,拱手齐眉。痛禅师则以两手作虎爪式,以手背相靠,平与胸齐眉。痛禅师则以两手作虎爪式,以手背相靠,平与胸齐,用示反背胡族,心在中国。以上诸种名为礼节,实则藉举手之机,先封住自已门户。一旦遭意外袭击,就可立刻变势应敌,这是习武者必备的戒心。镖师在押镖途中,如见到路面被破坏,或撒有蒺藜及其它障碍物时,就会意识到有敌人伏击,立刻即会告诉其他人将镖车圈在一起,亮出刀枪,守住镖车四周。不解的是他个人为什么要放下武器,徒手走向敌人谈话。谈话内容大意是,拦路抢劫者问:“吃的谁家的饭?”镖客答:“吃的朋友的饭。”再问:“穿的谁家的衣?”答:“穿的朋友的衣”之类的话,可以这样解释:没有盗贼,就不会有保镖的,故曰吃的朋友的饭。但这似乎也没有说明这两个对立面的微妙莫测的关系。现抄录《三皇炮捶拳谱》中有关的两段原文,供读者参考。
        其一镖客与强人对话
        先道辛苦,贼石油闪路,贼不说那里打钱(尖),那里住宿;请朋友哪里搬山押(呷)俱是兄弟我的。见了佛教的,称他呆同保四提大把。路遇拦路之言,朋友不必拦线。远不截客近不差良。抄必差柴。
        这一段记载,虽不详实,但可见到龙的道尾了。镖客虽然有些惶悚,但并非卑躬屈膝,一味乞怜,而是有见地的想方设法打开僵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宁可出点买路钱,也不愿诉于武力,伤害了江湖义气。
        其二房上贼与护院对话:
        贼要在房上。咱说云棚里马撒,又说是朋友请下池来,搬山押各(呷渴)。贼要在头来、或是里,咱说片马。要在房上,咱称他天上登云的朋友。贼说:看见了,腰里页(掖)着个脑袋。房上有天窗,贼在上边为天被上朋友,远彩高卦勉(免)战,各顾其路。我管马里,不管马外总是荣笔;我花马里,你花马外,俱是一家。要是朋友摇摆乔肖,越马风肖,要还不肖,有意落他(地),即班山喝酒,呷渴茶,呷崩吃饭各密。山居凑肯(啃)草过黄。响卦走高,俱是一家;合家朋友,吃遍天下,脚踮之地,让与兄弟吃。是朋友知升点作,如要飞叶子、飞冷子,别说朋友不留面。崩星子,片腰子、圆条子,如要受敌,勉(免)取后悔……。
        这段软硬兼施的谈话,似乎比较近乎江湖情谊,但非正义。既称其为贼,就应该拿归案,方见英雄本色。武人不尚侠义,岂不是真的成为“侠以武犯禁”了吗?
        唇曲可能是先有口语,而后汇集成书,由于口传心授和传抄中的错误,难免有鲁鱼亥豕之变,再加上隐语非外人所能理解,故词语涵义多不能解。目前,民间仍留着一些比较完整的唇典资料,若能广为收集整理成册,对研究武术史和社会民族风习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
        ‘仙人跳‘是一句江湖黑话,指那些不挂牌的妓女,俗称“住家野鸡”骗钱的伎俩。
        ----------------------------------------------------------------
        如果你读过曲波写的小说《林海雪原》,描写杨子荣上威虎山的那一章《杨子荣献礼》,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蘑菇,溜哪路?什么价?”半途中,5个匪徒遇见杨子荣,用这句黑话来盘问。
        杨子荣为了能够假装胡彪,打入虎穴,曾经“学习”过土匪的黑话。他一听,便明白这句黑话的意思是:“什么人?到哪里去?”
        “嘿!想啥来啥,想吃奶,就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小孩他舅舅就来啦!”杨子荣很流利地用了黑话答复道。这黑话的意思就是:“找同行。”
        接着,杨子荣向土匪施礼说:“紧三天,慢三天,怎么看不见天王山?”
        意思说:“我走了九天,也没有找到哇?”
        土匪答道:“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
        意思说:“因为你不是正牌的。”
        一路上,杨子荣用黑话跟土匪一问一答,滴水不漏。土匪见此状,以为是同伙,带他上山,引见座山雕。
        一见座山雕。劈头便是一句黑话:“天王益地虎。”意思说:“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祖宗。”
        杨子荣立即答道:“宝塔填河妖。”意即:“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脸红什么?”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啦?”
        “防冷涂的蜡!”
        -----------------------------------------------------------------
        黑话,在语言学上叫做“隐语”。
        在中国,隐语自古就有,《汉书》中的《东方朔传》里,便提到了隐语。古代的隐语,指的是“隐其本事而假他辞出之”,也就是把真正的意思“隐”起来,借别的辞说出来。
        土匪、流氓集团、盗窃集团、特务、间谍,常用隐语,为的是遮掩他们的地下活动,不使暴露。
        其实,有些隐语,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比如,有的隐语,近乎拆字谜。苏州隐语把“一”说成“旦成”,因为“旦”字的底是“一”;把“二”说成“挖工”,因为“工”字挖去一竖就是“二”;同样道理,“三”叫“横川”;“四”叫“侧目”;“五”叫“缺丑”;“六”叫“断大”;“七”叫“皂底”;“八”叫“分头”;“九”叫“末丸”;“十”叫“田心”;“男”叫“田力头”;“女”叫“安脱帽”……。
        过去,在交易所里,用这些隐语表示钱数:“一分”指一元;“一根”指十元;“一笼”指一百元;“一汀”指一千元;“一条牛”指一万元等等。
        在国外,黑社会里同样流行着黑话。日本、美国有人专门研究隐语,出版《隐语辞典》。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了雪漠著《江湖内幕黑话考》一书,是近年来研究中国黑话的一本专著。这本书,对“武林黑话”、“青红帮黑话”、“东北土匪黑话”、“袍哥黑话”、“港澳黑社会黑话”、“小偷、乞丐、混混儿黑话”等等,进行了研究。
        书中例举了种种江湖黑话:酒叫“山”,喝酒叫“抿山”,喝醉叫“串山”,拉屎叫“抛山”,刀叫“青子”,笔叫“戳子”,偷叫“荣”,起誓叫“劈雷子”,赌钱叫“控蛮”,吃饭叫“安根”,喝茶叫“啃个牙淋”,钱叫“杵头儿”,天叫“顶”,地叫“躺”,理发的叫“扫苗子”。姓名叫“万儿”,姓刘叫“顺水万”,姓王叫“虎头万”,姓李叫“一脚门万”,姓杨叫“咪咪万”……。
        据云,算卦者也常用黑话。譬如,算卦者在街上给某人算卦,旁边有知情者用黑话向他透底:“火点,空子,念攒子,老戗是海翅子,杵头海,海挖。”
        这段黑话的意思是:“这是有钱人,是个外行,没啥心眼,父亲当着大官,钱多,狠狠地敲诈。”
        由于有黑话提示,算势者心中有数。而问卜者不懂黑话,也就不知内中的奥秘,上了当……。
        ---------------------------------------------------------------------
        过《批行话》吗?建议你把帖子名字改一改,让大家凑凑,来个行话大合集。
        底下的只看音,字不知对不对?都是批行话里的。
        老合——同行
        合字的——同行
        把哈把哈——看看
        念嘬——丑
        长夯——提高声音
        念疃——别说话
        抛闪——解手
        摆柳——解手
        撇山——解手
        查蓬——阴天
        生点——打雷
        摆金——下雨
        决摆——下小雨
        摆咳——下大雨
        翘——跑
        脚行——跑
        嗓子(指表演的本钱)——夯头儿
        嗓子好——夯头儿尖
        嗓子不好——夯头儿念嘬
        女人——果
        老太太——苍果
        内行——现份儿
        外行——空码儿
        朝翅子——打官司
        官——翅子
        挨打——蛇鞭
        衣服——撒托
        大褂——嗨撒
        帽子——顶天儿
        心——攒
        明白——亮
        没心眼,傻——念攒子
        心里明白——攒子亮
        钱——储——储门子——托储
        踢土——鞋
        撇苏——哭
        瓤了——饿了
        夹磨——训练,教导
        鼓——问题
        瓢把子跟翅子——头头脑脑
        杵头子--钱
        安根--吃饭
        瓤了——饿了
        翘呗--跑哇
        念着--忍着
        蹬空(裤子)
        腥的(假货)
        踢土(鞋)
        尖的(真的)
        色堂货(外国货)
        撇苏了(哭了)
        瓤了(饿了)
        撬了(走了)
        念储(没钱)
        满春满典(精通行话)
        12345(溜月汪摘中)
        吃饭(上啃)
        喝酒(搬山)
        老何(伙计)
        把合(瞧瞧)
        念唑(寒碜)
        -------------------------------------------------
        曲艺行话术语(部分)
        疃春——说相声。
        春口——说相声。
        单春——单口相声。
        对春——对口相声。
        疃柴——说评书。
        使短家伙的——说评书。
        柳海轰儿的——唱大鼓的。
        使长家伙的——唱大鼓的。
        怯的——京韵大鼓。
        清的——梅花大鼓。
        正的——铁板儿大鼓。
        片子——双簧。
        显快——联珠快书。
        □上的——莲花落。
        使扁家伙的——唱竹板书的。
        串花——《济公传》(评书书目)。
        丘山——《精忠传》(评书书目)。
        浑水子——《于公案》(评书书目)。
        丑官儿——《施公案》(评书书目)。
        神册子——《封神榜》(评书书目)。
        大黑脸——《包公案》(评书书目)。
        小黑脸——《小五义》(评书书目)。
        黄脸儿——《隋唐》(评书书目)。
        钻天儿——《西游记》(评书书目)。
        大瓦刀——《永庆升平》(评书书目)。
        黄杨儿——《三侠剑》(评书书目)。
        明册子——《明英烈》(评书书目)。
        汉册子——《东汉》、《西汉》(评书书目)。
        汪册子——《三国》(评书书目)。
        彭册子——《彭公案》(评书书目)。
        老劈儿——《劈牌》(折唱八角鼓曲目)。
        嘴子——《射雁》(折唱八角鼓曲目)。
        丘子——《小上坟儿》(拆唱八角鼓曲目)。
        怯念儿——《怯算命》(拆唱八角鼓曲目)。
        挪营儿——《拉骆驼》(拆唱八角鼓曲目)。
        真子——《真逛西顶》(拆唱八角鼓曲目)。
        钻黑——《胡迪骂阎》(联珠快书曲目)。
        锔子——《锔大缸》(莲花落曲目)。
        腿子——《赶脚》(莲花落曲目)。
        墙子——《小化缘》(莲花落曲目)。
        摘挑儿——《四大卖》(莲花落曲目)。
        张扇儿——《八扇屏》(相声曲目)。
        楼腿子——《黄鹤楼》(相声曲目)。
        罗口——《大上寿》(相声曲目)。
        爬坡儿——《拴娃娃》(相声曲目)。
        晃梁子——《地理图》(相声曲目)。
        菜单子——《报菜名》(相声曲目)。
        垫话儿——相声即兴的开场白。
        瓢把儿——相声转入正文过渡性的引子。
        正活——相声的正文。
        底——相声中掀起高潮的结尾。
        活——节目。曲目。书目。
        点活——点节目。
        戳活——点节目。
        使活——演节目。
        逗哏的——相声表演中的甲。
        捧哏的——相声表演中的乙。
        量活的——相声表演中的乙。
        调(diào)侃儿——说行话。
        疃——说。
        倒口——说方言。
        怯口——方言。
        挛丝儿——弹弦儿。
        拐着——拉四胡。
        皮儿薄——容易使观众明白、发笑。
        皮儿厚——不容易明白、发笑。
        包袱儿——笑料。
        圆黏儿——招徕观众。
        下挂——重新编排整理。
        相儿——面部表情。
        包袱点——爱笑的观众。
        火啦——演出效果极佳。
        泥啦——演出效果不好。
        闷啦——抖出“包袱儿”后没人笑。
        夯头——嗓子。
        格念——别说了,别动了。
        马前——快些说唱。
        马后——慢些说唱。
        醒攒儿——明白了。
        出蛊儿——发生问题。
        铆地——禁止演出。
        顶瓜——心里紧张。
        叩瓢儿——磕头。
        咧瓢儿——笑啦。
        联穴——搭班演出。
        劈穴——拆班分演。
        攒儿亮——心里明白。
        响蔓儿——名声大者。
        纲口——说话。
        滚纲——说书人将书中人名说错。
        混纲——乱说。
        黑板了——唱得没板了。
        鬼搭墙——唱词来回反复。
        稀溜纲——逗趣的话。
        杵头——钱。
        托杵——收钱。
        杵门子——能够赚钱的说词。
        连环杵——唱几句或说一段科诨即敛一次钱,间隔很短。
        疙疸杵——观众格外多给的钱。
        硬买卖——能挣钱的艺术或节目。
        空码儿——外行。
        对托——异口同声。
        滚噘官儿——记错了。
        越词——唱段重复。
        越——在一台演出中唱前边人唱过的曲目,犯规之举。
        折腰——指节目演出中间,因演员失误而使观众情绪涣散。
        黏箔——开书馆的人。
        询家——听书的人。
        提搂把子——书馆伙计。
        择毛儿——观众为说书人指正。
        钻锅——现学现演。
        过口白——鼓曲演唱中夹入的说白。
        碟子——口白。
        浑碟子——外省人用乡音说书。
        海(hāi)——大、多。
        蹶(jüě)——小、少。
        拢蔓儿——票房组织的名称。
        把儿头——组织票房的负责人。
        拢子——装道具及乐器的圆盒子。
        掌班的——艺人班社组织的领头人。
        班底——演出组织中相对稳定的骨干演员。
        卖单胳膊的——对班底演员的称呼。
        单档儿——不在班底之列的临时搭班演员。
        大蔓儿——名演员。
        黄调——走调。
        串邪钵——到妓院演出。
        念家——盲艺人。
        亮家——明眼艺人。
        把点开活——根据观众的情况决定所演的节目。
        火——节目效果热烈。
        瘟——节目效果平淡。
        抽签儿——演出中,陆续走掉一些观众。
        起堂——演出中,一大批观众离去。
        相不错赚——有名气的演员必有其长处。
        梁子——评书及鼓书故事的梗概。
        柁子——评书及鼓书故事中的大关节和高潮处。
        扣子——评书及鼓书故事中的悬念。
        书道儿——评书或鼓书的内容大纲。
        长(zhǎng)夯儿——提高嗓音。
        落(lào)夯儿——压低声音。
        杂正儿——演出服装的统称。
        蔓子活——长篇大书。
        拧蔓儿——说完一部书又换另一部书。
        蹚蔓儿——按提纲口头加工编说新书。
        蔓子海(hāi)——书越说越长。
        纂弄蔓子——艺人自己编书。
        鞭轰儿——打鼓。
        撅柳儿——小曲儿。
        掐柳儿——点唱(后台语)。
        群活儿——多人节目。
        上量活——上堂会。
        一块活——一个节目。
        老合——江湖行内人。
        戳朵儿——写字。
        彩棒子——拆活。
        丑棒——拆唱。
        打里的——拆活中的正角。
        打外的——拆活的丑角。
        挂甲的——《双锁山》中的高君保。
        张家轰儿——八角鼓。
        大□——莲花落的大板儿。
        客儿——大鼓板。
        团丝——三弦。
        忙子——三弦。
        册(chǎi)子——记录曲词、书词的本子。
        坎子——把守戏园门的人。
        驳了口儿——说评书散了,书不说了。
        钻朵——认识字。
        不钻朵儿——不认识字。
        人式压点——演员相貌好,表演时能压住场。
        人式不正——长相一般,言不压众。
        贴身靠儿——说书艺人与观众套交情。
        挖点——说书艺人设法骗听书人的钱。
        蔓儿正——艺人名誉好。
        蔓儿念——艺人名誉不好。
        幌幌——海报。
        鼓了夯儿——嗓子坏了。
        章年不正——运气不好。
        海青腿儿——没拜过师的艺人。
        墨刻儿——书局出售的话本。
        道儿活——按所继承的前辈艺人的说书提纲敷衍而成的评书。
        鸳鸯档子——男女二人唱对口大鼓。
        火穴大转——挣钱很多。
        喷口好——字音清楚。
        黏子不酥——指观众不散。
        臭包袱——内容不健康的笑料。
        越道——散场。
        八大棍儿——中篇评书或中篇单口相声的俗称。
        片子活——短篇评书。
        驳口——说书中小段落截止处。通常用几句话打住。
        开脸儿——对书中人物的外形描绘。
        诗赋赞——说书中写人、状物、绘景、形声的韵文。
        贯口——演员快速连续歌唱或数说一连串事物。
        书外书——在评书正书外插入讲述的故事。
        现挂——演员离开脚本的现场即兴发挥。
        摘挂——说书中摘取其他书目的内容。
        扦关儿——说书中的接榫处。
        笔法——说书中结构故事的方法。
        拉典——说书中引入典故讲述。
        使挂子——说书中用扇子等模拟开打动作。
        放汤——说书中使扣子失当,未能使听众入扣。
        空子——外行。
        相家——内行。
        一头沉——对口相声中主要由逗哏的叙述的说表形式。
        子母哏——对口相声中甲乙互相争辩的说表形式。
        腻缝的——指群口相声表演中的演员丙。
        三翻四抖——相声表演中制造笑料。
        迟疾顿挫——相声演员掌握节奏的技巧。
        瞪谝踹卖——相声捧哏的常用表演技巧。
        说学逗唱——相声表演的基本功夫。
        春点——江湖行话。
        花辙——谓指曲艺曲本(多为唱词)中多次转换韵脚。
        袍带书——讲史和英雄传奇类书目。
        短打书——武侠、公案类书目。
        书胆——评书中主人公。
        书筋——评书中正面诙谐人物。
        杵头子海了--钱多了
        -----------------------------------
        上海的骂人话
        king发表时间:2001-12-2013:33
        贱骨头
        俗语,指懒散性贱,非抽打和施加压力不肯服从的人。
        雌老虎
        俗语。悍妇。凶悍的,蛮横的女人。因为雌性老虎在育子期间非常凶猛,故借指脾气暴躁的女人,通常指中年妇女。
        阿木林
        俗语。骂人行动呆滞,笨头笨脑。1917年出版姚公鹤著《上海闲话》:“阿木林、阿土生等称谓,一系外国名词,一系乡孩乳名,不过取认侮辱生客耳。”认为“阿木林”系外国笨者之名,但不知据出何处。另一说认为,沪语以“木”喻笨,如木头木脑,木而觉知等。“林”音谐“人”,“阿木林”即“阿是一个木头人”之省。似以后一说为确。
        瘪三
        洋泾浜英语。近代以后,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有租界,在中国历次的国内战争中均有不少难民进入上海避难,并形成了为数相当的以乞讨为生的城市游民。在英语中乞讨讲作begfor,而在洋经浜英语中多讲做begsay。这些乞丐白天沿街乞讨,夜间或宿车站码头,或露宿街头,形象猥琐,骨瘦如柴。汉语中把长势不好而干枯的稻麦称之瘪,于是begsay被汉译作瘪三。年幼者常被叫做“小瘪三”。解放后,城市流民数量减少或消失,于是瘪三一词也被用作这称不上品或缺乏公共道德的坏胚子。
        巴子
        青帮切口。原做“靶子”,即挑衅、抢掠、敲诈、殴打的对象,犹如射击中的靶子。后又引申而指帮内或帮外能力较差、容易被人欺侮的笨蛋。上海俗语,指不懂上海市面或行情、容易被骗的人。该词初出现于80年代初。
        偎灶猫
        俗语,指人委靡不振,有时也可指人胆怯而不敢有所作为。猫是夜间活动的动物,白天,怕冷的猫习惯依偎在炉灶边上,显得精神委靡不振而懒于活动,故有是语。
        三脚猫
        俗语:早期多用以喻武艺不精的江湖艺人,后也泛指对某种技艺略知一二,但又不精通者。词义来源有多种释法,一说认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谐音藏尾语。“庐”音谐“驴”。故有是语。还有一说认为,清代中后期,上海已发展成为一个港口城市,据说有一武林高手经常在十六浦江边卖艺,他最后一招即提举起江边的铁锚当中做武器表演。艺人走后,许多人即上前试提铁锚,但均败下阵来。铁锚有三只脚,于是人们把武艺不精者讲作“三角锚”,后讹为“三角猫”。还有一说认为,上海沿街卖艺者很多,他们表演完功夫后即开始推销他们的跌打丸、狗屁膏药等伤药,猫是鼠的天敌,但断了一足的三脚猫,虽也能捕鼠,但捕鼠的本领不会高;猫的叫声为“妙”,于是人们以“三脚猫”喻江湖艺人,尽管他们有点武艺,口中不断吆喝“妙妙”,但其本领不会很大,其所推销的伤药也“妙”不到什么程度。后一说比较可靠。
        下作
        方言。下贱、下流。如“侬奈能介下作啦,看到人家小姑娘就动手动脚。”下作者也被讲做“下作胚”。
        刮皮
        俗语。气量小而又抠。如“他这个人刮皮来兮”。俗语出典于江南人的一种习惯动作。江南人把厚颜无耻者讲做“老面皮”,人们常用双手或单手食指刮对方或自己的脸皮的方式对对方的行为和举动加以羞辱,叫做“刮老面皮”。经常被人“刮老面皮”的人就被称做“刮皮”“老刮皮”或“刮皮鬼(发音同“举”)”。
        十三点
        俗语。词义等同于痴头怪脑,愚昧无知。是沪语中使用率最高的词之一。俗语出典释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英语hysteria(歇斯底里,即癔病)的“洋泾浜语”,但癔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疯狂急躁,语言含糊不清,与其有很大差别,所以大多数人否认这个来源。据1922年般《上海指南,沪苏方言纪要》中释痴字共十三画,故沪人以“十三点”隐指痴显然这一解释比较符合。沪语“十三点”主要用于指女性的痴头怪脑,愚昧无知,如痴情、痴心、痴呆等,而该词也多出自妇女之口,男子较少使用该词。由于“十三点”来自“痴”的十三笔,以后又派生出许多与“十三点”完全同义的词,如“B拆开”、“电话听筒”(旧电话听筒中设13个小孔)等。
        寿头
        俗语。痴呆,不开窍的人。也省作“寿”。词义出典无定说。一说认为即“寿星头”之省。福、禄、寿三星君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神道,其中寿星的形象是根据道教鼻祖老子而设计的。据《史记.争议》中讲:“老子长耳、大目、广额、方口、厚唇,额由三五达理纹。”“广额”即额头高耸宽广,即相书中讲的“天庭饱满”,是智慧的象征;“三五达理纹”即额上的皱纹,上海人称之谓“电车路”。古人认为额上的皱纹是智慧和高寿的象征,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发现先天性痴呆症患者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额股特大而耸,额骨上布满皱纹,与画或塑像中的“寿星头”极像,于是人们以“寿头”喻痴呆者。另一说认为“寿头”即“猪头”。1917年出版的《上海闲话》记:“唯‘寿头’二字,究作何解?昨闻之叶润之君(叶原籍洞庭山,自其祖即迁居沪南,而润之又究心沪事),据称,‘寿头’者,猪头也。猪头形颇肖一‘寿’字,故以‘寿头’二字骂人。”相近的词有“寿头寿脑”、“寿头码子”等。
        蜡烛
        俗语。不知好歹或不知好歹的人。蜡烛需点燃后才能燃烧发光,所以沪语中有“蜡烛--不点不亮”来比喻不给点厉害就不知好歹之说。有时也讲作“蜡烛胚”或“蜡烛胚子”。是上海常用的词语。
        小八腊子
        江湖切口。指帮内或黑道团伙中地位底下、随人差遣的小人物。俗语。没有地位的小人物。俗语。小孩。词义来源未见于著录。据民国《清门考源.各项切口》中记,切口中有“巴子”一词,可能是“靶子”的俗写,指在道中无地位的小人物,今訾语“妈了个巴子”即源于切口;旧上海警察拦路抄身及工厂的抄身工制也被讲作“抄靶子”或“抄巴子”。今沪语把初来上海,不懂上海市面而容易上当受骗者叫做“巴子”,其词同出于江湖切口。汉语有反切注音的方法,即取第一字的声母和第二字的韵母即声调为第三字注音。在沪语中,以反切组词的形势是相当多的。据此,“八腊”是“巴”的反切组词,“小八腊子”即“小巴子”之义。(大
         (快捷键:←)上一页 书目录书页面 下一页(快捷键:→) 


            标书签 | 举报/报错 | 本书首页 | 投票支持 | 阅读目录 | 全文阅读 | 书评区 | 

       
      本站统计 | 今日IP[3674] | 今日PV[23913] | 昨日IP[6645] | 昨日PV[47790] | 当前在线[202] 

                浏览次数:1180--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李钧:义和团与文化大革命切片研究
----下篇文章《青年作家》2006年04期新批评文章:“文化鳄霸”权欲之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