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四川邮政开办史话》
四川邮政开办史话
1840年,当英国侵略者的军舰打到中国时,鸦片战争爆发,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投降,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从此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在英法联军的隆隆炮声中,清政府再次投降,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外国势力从沿海各省扩大到内地,如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租界”,协定关税权、海关行政权、沿海贸易权、内地通商权、领事裁判权等等。在邮政方面,《天津条约》第四款中规定:“大英钦差大臣并各随员等,皆可任便往来。收发文件、行装囊相,不得有人擅行启拆。由沿海无论何处皆可送文,转差同大清驿站差使一律保安照料……”。
以此为起点,清政府承担了保护各国驻华使领馆、信差自由来往于中国沿海各地的责任。
1861年,根据《北京条约》,英、法、俄、美等国在北京设立了驻华使馆。为了方便,各国驻华使馆来往于中国沿海各地的文件改交清政府总理衙门代寄,这些文件主要来往于北京、上海之间。当时适值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起义军活跃于中国南北许多省份地区,北京、镇江之间不断发生战事,总理衙门对此深感不安,于是打算把递送各国使领馆文件的工作交给中国海关代理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办理。1866年双方签订协定,将这项邮递任务移交海关兼办。从此近代邮政就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曲折的发展起来。
1878年,根据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建议,赫德受清政府委托指派德国人德璀琳(Detring)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今营口)、上海五处海关仿照欧洲办法试办邮政,正式开始了国家办理公众邮件。至1896年初在全国24处设有海关的地方,基本上都开办了海关邮局。
经过30年的酝酿,从海关兼办邮递到海关试办邮政,中国近代邮政才得到政府的批准,以大清邮政的名义(实由海关管理),在全国兴办起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为总邮政司,专主其事。1906年设立邮传部。1910年,清政府以邮局设置渐广,交通也逐渐发达,指定在海关税收项下划拨经费,并指定总税务司赫德调派一批海关现职洋员为主干和一批海关华员为助手,在北京成立大清邮政总局,由邮传部直接管理,自此邮政始脱离海关。 随着大清邮政总局的设立,重庆海关附设的寄信局也改为邮政局,成为四川最先开办的邮局。
四川邮政是由华人杨少荃一手创办的。1901年,服务于汉口邮局的杨少荃遵照北京总税务司邮政总办赫德的命令,赴四川开办邮政,同行的还有他的同事彭辅钧及宜昌邮局的钱芝祥和杨文榜。四人抵达重庆后,彭辅均被派往叙府(今宜宾),杨少荃被派往成都,杨文榜被派往嘉定,并奉命回滇、黔边界发展,钱芝祥进驻北部遂宁,并直达陕西省会西安。当时全川只有重庆和万县两个地方设有邮局。
当年9月,杨少荃携妻带子抵达成都,暂住一旅店内,其间,他四处打听,欲寻找一所房子作为邮局营业之地。 杨少荃初到成都,举目无亲,要找到一个适合开办邮局的地方,并非易事。后来经外地朋友信函介绍,他认识了四圣祠教会学校的Kilborn博士,博士又介绍陈竹庵和赖又生两人帮助租房,他们寻遍了文庙前后街、小红土地庙、义方巷等地,才寻得一屋,屋主名叫赵玉波,由于局方不愿付押金而告吹。后抱着巨大希望,求助于县长,终归无效。又闻总府街有一家商店连家居出顶,但仍因押金缘故,未能如愿。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终于在小什字街租得一所小公馆,杨少荃、陈竹庵与房主签订了合同,除月租外,另预付了3个月的押金利息,共计8000文。由于邮局租约内载有“只准客辞主,不准主辞客”的规定,给顺利签约带来了很大麻烦,幸好陈竹庵以后子门商店老板的名誉担保,才租下了这所公馆。这就是成都初设的邮政分局。
当时,全局只有100两现银和价值100元的邮票,售卖邮票非常困难,有时一天仅售出一枚一分的邮票。劝人投身邮政更难,经多方劝说,才招得朱蒲生和信差曾福同杨少荃三人组成邮局的邮政职工,组织极为简单。1902年春,英国人纽满(Newman)调到成都担任第一任局长,邮政营业在署袜北街一小房子里开始。当时,人们对于邮政不太了解,不敢信任,所以交邮的信件及包裹都不多,他们仍然相信“麻乡约”,愿意把信件和物品交它寄递。
因而在四川省内地开办邮局初期,曾闹过一些笑话。杨少荃奉成都邮局局长纽满之命前往潼川、绵州、中坝等地相继开设邮局,在中坝时,由于事前没做好宣传工作,当地群众反应强烈,他们大多不了解邮局是什么单位,经营什么业务,竟把耳听的“邮局”误认为是国家贩卖清油的“油局”。当地油行竟召集本行全体同业开会议决,一律不许把清油卖给邮(油)局,以示抵制。杨少荃虽在城内招贴告示,但仍不能租到房子,求租告示一贴出即被扯去,一月之后才租得一间屋子,开办了邮局。继中坝之后,杨少荃又在江油、彰明开办了业务。
1902年秋,杨在返成都途中又在德阳、汉州、罗江、新都开设邮局。之后,又同廖崇一同赴雅州,相继在双流、新津、邛州、名山等地开设邮局。由于当时待遇低下,一月仅一元钱,杨等人到处访问邀请,也难觅得一邮政经办人,杨少荃深感此工作艰苦。1903年春,杨少荃又在灌县、郫县、文川、威州、茂州、松潘设立邮局,秋天,于绵州、新繁、彭县、什邡、安县等地开设分局。其后不久,杨少荃被提升为省视察员,成为第一位获得这样高职务的华员。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但中国邮政仍是换汤不换药地只把大清邮政的招牌改为中华邮政。那时,四川的邮政基础业已基本建立起来,信用逐渐提高,业务日渐发展,并已先后陆续增办汇兑、保价信函及代收货价等业务,成都邮局也随之扩大改组为总局,继又改称为四川邮务管理局(当时重庆和万县改设一等邮局),由英国人李齐继纽满之后接任四川邮务长,管理四川全省邮政业务。
至1923年,四川邮政业务迅速发展,全年收寄普通、挂号、快递邮件的总数大幅上升,而邮政局、所、信柜、邮站、邮路等又已大量增加,管理邮局的洋人认为四川全省区幅员辽阔,鞭长莫及,为了便于有效管理和继续发展,把四川全省划分为东川邮区和西川邮区。东川邮政管理局设立于重庆,负责管理合州、隆昌、及泸州以东邮局和邮政代办所,管理东川邮区内82处邮局(不包括东川邮政管理局),295个邮政代办所,71处城市信柜,111处村镇信柜,40处村镇邮站和30044里邮路;西川邮政管理局设立于成都,负责管理遂宁、椑木镇及南溪以西各邮局和邮政代办所,管理西川邮区99处邮局(不包括西川邮政管理局),427个邮政代办所,56处城市信柜,153处村镇信柜,36处村镇邮站和36287里邮路。
自四川邮政分为东川、西川两邮区之后,邮政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业务部门不断增多,范围扩大,人事制度得到改革,交通困难已逐步解决。邮政创办初期,只办理信函、印刷品、货样、新闻纸、包裹、汇兑及代收货价、保价信函等业务,后来又另增设了邮政储金汇业局于各大城市。1935年,邮件运输也由人力挑运、骡马驮运、及木船水运发展为邮局自办汽车运输,其速度比过去加快很多。
邮政是国家专门办理邮件传递业务的部门,是为群众服务的机构。它在中国从开始产生发展到后来日臻完善,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受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环境、民众关系的制约、影响。但它的产生不仅进一步打开了川人对外开放的窗口,也为时代进步播下了火种,为日后的中国现代邮政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
|
浏览次数:967--
 |
----上篇文章:《追根溯源话四川》
----下篇文章:《四川傩戏简述》古之巫觋和“驱傩”的产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