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成都武侯祠史话》

作者: -上传日期:2006/3/30




                  成都武侯祠史话

                  来源:《少城文史资料》1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上面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武侯祠凭吊瞻仰后而写下的题名为《蜀相》的著名律诗.这首诗,一方面对诸葛亮匡时济世的献身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对他宿志未酬寄与了深切的同情,另一在方面也表明在唐朝时,成都武侯祠已是一处著名的胜迹了。但是,我们今天去成都南郊瞻仰武侯祠,大门上高悬的金字横匾写的却是“汉昭烈庙”,显然又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祀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境内),临终时留下遗命,嘱葬汉中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境内).褚葛亮死后,世人由寸:对他一生忠贞的感佩,蜀国治下的许多地方便纷纷上书请求为他建立祀庙,但刘禅政权却“以礼秩不听,闲而“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 
                   
                  (习凿齿《壤阳记》).有鉴于此,蜀汉统治集团中就有人提出干脆在成都为诸葛亮建立祀庙.可是,平时不过问政事的刘禅,因成都有刘备之陵庙,在这件有关他祖宗祭祀的“大事”上,却是满认真的,不予允许.这样拖着,直到蜀汉政权面临内忱外患,眼看快要走向灭亡的时候,无论是统治集团巾头脑比较开通的人士,或是身处水深火热中的广大劳苦百姓,无不思念诸葛丞相在世时的功德,因而更加追怀起诸葛承相来了。在当时蜀国上下缅怀诸葛亮,感愤困事的气氛中,为他建立祠庙的事又再次提了出来。公元263年,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允筹人上表给刘掸脱:“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辈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于私门,庙像噘而莫二旋百姓巷缎,戎夷野疾,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凄而无典,建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唯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阳,使其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丈欲奉祠者,皆限至庙,以崇正礼”(见诸葛亮集•附录).这篇表文况得既委婉又入情理,提川在汉中靠近诸葛亮墓处修建祀庙,刘禅只好同意厂.这之春,刘禅下诏为诸葛亮“立庙于沔阳”,秋天即完成.蜀国也在这个时候被魏将钟会攻克.
                      蜀亡之后,诸葛亮的名声反而更大,身价反而更高.对于刘禅不尊重诸葛亮同刘备在世时和衷共济的鱼水之情,  
                  不允许在成都为诸葛亮建祀庙的作法,后人深为反感.你不允许吗?我偏要建,而且还偏偏要在刘禅父亲刘备的墓葬旁边建武侯柯.据宋代视穆《方舆胜览》记载:公元四世纪初李雄称王成都时,“始为庙于少城”;公元347年,东晋桓温平蜀, 
                   
                  “夷少城,独存孔明庙”.可知蜀亡仅四十余年,成都就已有诸葛武侯的祀庙了。自桓温在少城留下孔明庙之后,成都不少地方都先后为诸葛亮建过祀庙.这些祀庙名称不一,或名武侯祠、武侯庙,或称诸葛庙、丞相柯,等等.后来,由于建在南郊的武侯祠特别好,又靠近刘备坟茔,来此瞻仰者日益增多,因而名声远噪,其他那些祀庙也就逐渐消失或归于统一了。杜甫瞻仰的,正是这样建立的武侯祠因为他在《古柏行》中曾写过:“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祠同闷宫”,所谓“同阎宫”,即同在一处,相隔很近。表明唐代时的成都南郊,既有武侯柯,又有刘备庙,相隔很近,但又不是在一个祀庙内。
                      
                  成都南郊武侯祠的兴起,吸引了大量的瞻仰者,其中小三高人、韵工,如裴度、李商隐、段文昌、陆游等人,因而留下了关于成都武侯祠的大量诗篇和文章。从他们留下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唐末时期,成都南郊武侯祠已“第宇雄观”,是一座极其宏作壮丽的古柏祠堂;这座古柏祠堂是在惠陵(即刘备墓)及昭烈庙的西边.
                      
                  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和祭祀刘备的昭烈庙在成都南郊并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明初。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来到成都当蜀献王.他目睹刘备坟茔“孤冢累然”,冷落凄凉,而旁边并立的武侯祠却“丹碧岿然”,宏丽壮观.作为帝王家子的朱椿,触景生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很动了一番脑筋后,玩弄了一次偷梁换柱的把戏、他在为刘备整修陵庙时,提出武侯祠逼近“惠陵”,于祀制不合,并以“君臣宜一体”为理由,把诸葛亮请进昭烈祠,置于刘备殿东,关羽、张飞置于殿西.自此,杜甫等人所瞻仰过的,在昭烈庙“西偏稍南”的武侯祠遂度。
                      
                  朱椿的作法,并不能抹去诸葛亮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就是在明朝中期,在四川的统治者内部也有人指出:“侯之功能大矣,不专何崇,不崇何称”.认为还是应该为诸葛武侯建专祠才合适,否则实在和他在历史上的功德不相称。于是又在草堂东南濒临浣花溪处另建了一座武侯祠.可惜这座专祠在明代末年焚于兵火。
                      
                  对朱椿的作法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南郊武侯祠自明初废后,而称谓犹存。长期以来,虽然大门上高悬的是"汉昭烈庙”,人们却习惯地把这座君臣合庙笼称之为武侯祠,而且对不少人来说,只知有武侯祠而不知有昭烈庙.对此,民国时侯曾有人写过一首诗来咏叹这件事,诗曰:“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功烈,丞相功高百代思。”这首诗既直率地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的仰慕胜于刘备的心情,也表明了历史人物的功绩和人民对他的态度,不是由名位的高低来决定的。
                      
                  但是,人们现在所瞻仰的成都武侯祠,已既非唐宋旧观,亦非明代庙貌,乃是在清朝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明末毁于战火的旧庙基址上划地五十六亩重新建成的.清初四川按察使宋可发主持重建武侯祠时,又提出以诸葛亮附祀昭烈庙巾,与历代“专祀之义”不合,乃于刘备殿后建诸葛亮专殿祭相.这才大体奠定了今天成都武侯柯的规模。
                      
                  解放后于一九六一年,经国务院公布成都武侯祠为全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成都园林局专责管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旅游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武侯祠通过整体规划,增修于不少房屋亭阁,布局典雅,景色宜人.新辟的“听鹂馆”、“静香径”、以及“武侯祠博物陈列室”“惠陵”、“琴亭”、“三绝碑”(唐碑,裴度撰文,柳公绰书,鲁建刻石)均修茸一新,吸引着大批中外来客。
                      
                  武侯祠内藏有不少古今名人翰墨.最有名的是岳飞书写的《出师表》(木刻).草书流畅,龙蛇竞走,为书家所折祟.再如清人赵藩撰书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洽蜀要深思.”给古今治理川政的大员提供了可贵的箴诫,发人深省.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在此留下大量墨宝,如董必武书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李先念书“武侯祠”横匾.郭沫若书“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张爱萍书“香叶轩”横匾.朱学范书“静香径”横匾.杨超书对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还有民国初年但懋辛书“静远堂”横匾,书法家刘咸荣书于诸葛亮殿对联“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徐悲鸿书横额 
                  “万古云霄一羽毛”,冯灌父书对联“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肖曹”,今人黄稚荃补书对联(刘咸荣撰)“惟此弟兄真性情,血泪洒山河,志在五伦存正轨;纵极王侯非富贵,英灵照天地,身经百战为斯民”.刘东父书对联(刘咸荣撰) 
                   “生不视强寇西来,天意茫茫,伤心恸洒河山泪,死好见先皇地下,英姿凛凛,放眼早空南北人。”特别是刘备墓前,山清
                  人完颜崇实撰今人刘孟伉补书的一副对联,颇能令人遐想.其联云:“一杯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家;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作为蜀汉名相诸葛亮及蜀汉一代皇帝的刘备,千百年来在这里受到人们的瞻仰、怀念,礼拜他们的遗德风范,并非是以成败论英雄,武侯桐的兴建,给子孙后代的教益真是不小啊.
                浏览次数:786--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成都历代政区建制沿革》
----下篇文章《华西坝建筑群与成都城市的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