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成都——雕版印刷的发祥地
成都——雕版印刷的发祥地
孙用刚
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和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发展史起过重要作用。马克思把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称为“最伟大的发明”、“科学复兴的手段”和“创造精神发展必要前提的最伟大的推动力。”(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地点,我国学界的认识比较一致,都认为成都是我国雕版印刷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印刷史上具有开创之功。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我国学界曾有过多种看法,具体有汉代发明说、东晋发明说、北齐发明说、隋代发明说、唐代发明说,五代发明说和宋代发明说七种。前四种因证据不足或误读历史文献,令人难以置信,而后两者已为事实所推翻,现在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代,而成都则是雕版印刷的发祥地之一。这已为唐代雕版印刷品的屡屡发现和唐代文献的多处记载所证明。
从现存出土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实物来看,出自唐代并在成都的印品有:
1、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的历书,虽然已经残破不全,但十分难得的是保留了“剑南西川成都府樊赏家历”和“中和二年具注历”字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本历书。
2、国内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1944年在四川大学校园内一座唐墓中出土的《陀罗尼经咒》,长34厘米,宽31厘米,上刻梵文经咒,四周及中央印有众多小佛像。左边上可见有“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一行汉字,雕镂精细,墨色浓厚。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蜀郡为成都府,分设剑南东西两川。此印件当在此时之后。
3、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日本僧人宗睿从长安回日本,携有在成都雕印的《唐韵》一部五卷,《玉篇》一部二十卷。
除这两件实物外,现在的某些文献虽为手写本,但却是自印本抄写的。如现存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敦煌遗书“有”字第九号《金刚经》残页,抄本末记有“西川过家真印本”七字和“丁卯年三月十二日八十四老人手写流传”的题记。丁卯年是唐哀宗天祐四年(907年),印本应在此前。
记载唐时成都有雕版印刷的文献有:
1、《旧唐书·文宗本记》〉载:大和九年(835年)“丁丑,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版”。这里所记之事,是当时的中央政权下令禁止民间私自刻印历书的事。从《册府元龟》卷一百六十帝王部革弊第二可知,这是当时唐文宗批复东川节度使冯宿的奏请,冯在奏文中称:“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以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唐时设剑南东西两川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由此可知,在757年到635年之间,成都已有作为商品销售的雕版印刷的历书。
2、唐人柳玭曾随唐僖宗逃入成都,他在其《家训·序》中写道:“中和三年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西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刷,浸染不可尽晓。”还说:“尝在蜀时,书肆中阅印板小学书。”这两段记载不仅说明唐后期成都已有雕版印书。而且说明了印本书品种繁多,更说明当时印书已经商业化,成都已有相当数量的经营书籍刻印和销售的坊肆。
3、宋人王谠在《唐语林》中说:“僖宗入蜀,太史历本不及江东,而市有印卖者,每差互朔晦。货者名争节侯,因争执,里人拘而送公。执政曰:‘乐非争月之大小尽乎?同行经纪,一日半日,殊是小道。’遂叱去。”可见在唐后期成都及江东一带已有不少人在印售历书出售了。
4、宋人朱翌在《猗觉寮杂记》卷下中说:“,雕版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
5、宋人王应麟在《困学记闻·经学篇》中引《国史艺文志》说:“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多术数书、小学”。
这些现存的实物和相关文献的记载,说明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定在唐代是正确的。但要更确切地表明是在唐什么时期则是困难的了,我们只能将其定在一个范围,因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不可能是在某一个时候出现的,而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是社会要有这方面的需求;其次是具备必须的原料;再次是技术上的突破。而唐代正好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条件。
唐代经过贞观之治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佛、儒、道三教都有很大发展,对图书特别是佛教经书有很大工业要求,而抄书作为复制的一种手段,不仅费时费力,在短时间内无法复制出大量的复本,而且容易出现错漏。这就迫切需要有一种省时省力的复制方法。二是唐代的制纸和制墨技术都有很大提高,纸墨足以用作印刷。三是在此之前有捶拓与石碑拓本技术,有印章与模印技术,这些技术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的技术条件。在社会有强烈需要同时又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后,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
那末为什么成都又为成为雕版印刷术的发祥地之一呢?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4500年前,蜀人就曾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繁衍、生息,培育出灿烂的古蜀文化。至隋唐,成都更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读书成风,是唐代另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而成都平原盛产竹木,为造纸和制版提供了有利条件,《旧唐书》记载:唐玄宗时期,蜀郡每年进贡的麻纸就有五千番之多,同时产自成都的松烟墨又为印刷提供了上好的着色原料,所以雕版印刷术发祥于成都是有其必然原因的。而经过五代至宋时,更成为我国雕版印刷中心。
[关闭窗口]
|
|
|
浏览次数:447--
 |
----上篇文章: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
----下篇文章:成都绝好形象代言诗 ——品杜甫的《绝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