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府河南河:从二江并流到二江抱城

作者: -上传日期:2008/1/2

 
府河南河:从二江并流到二江抱城
 

陈渭忠

 

战国中期,中原地区七雄并起。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为实现其并吞六国一统天下之宏愿,秦惠王二十一年(前316)年,秦国大夫张仪、大将司马错率兵越过秦岭,一举消灭巴蜀。秦灭蜀后,张仪、张若筑成都城,以大城(又称龟城)为蜀郡治,少城为成都县治。秦把蜀地作为支撑其统一六国的大后方,在战争的要求和刺激下,兴修水利,发展水运,秦昭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守李冰主持了都江堰的兴建。

史书是这样记载都江堰的,西汉司马迁《史记·河渠书》:“于蜀,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捡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此外,东汉应劭《风俗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也都有类似记述。

这些记载,都把“成都二江”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都江堰是一项系统工程,渠首枢纽与“成都二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渠首枢纽,都江堰如何化害为利;没有“成都二江”,都江堰怎能滋润天府。都江堰的早期工程主要是凿离堆,开二江,把成都平原上散乱的区间河流整治成两条骨干水道,并注入岷江丰富的水源。东汉崔寔《政论》:“蜀郡李冰凿离堆,通二江,益部至今赖之”。

“成都二江”是指哪两条江?司马迁没有点明,常璩则明确指出是郫江和捡江。捡江又称流江,南北朝任豫《益州记》:“二江者,郫江流江也”。“成都二江”又是现在的哪两条河呢?学术界尚存争议,见仁见智。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捡江(流江)即流经成都的南河,其上游河段为走马河;郫江即流经成都的府河,其上游河段,一说为柏条河,一说为走马河的分支油子河。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成都二江”即当今之府南二河。

“二江”又是怎样流经成都的?历史上系二江并流,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均记为“双过郡下”。此外,还有不少文人的诗赋为证,西汉杨雄《蜀都赋》:“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西晋左思《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唐李白《登锦城散花楼》:“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唐岑参《登张仪楼》:“楼南两江水,千古长不改”。

“二江”位居成都城南,西向东流,双过郡下。大城、少城位居江北,是政治、文化中心;“两江珥其市”,商市就沿江发展起来,“市张列肆,万商之渊”,“货贿山积,罗肆巨千”,由此可见其盛况。这种格局,使城池与江河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既有舟楫之利,又少洪水之患。成都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二江位于城南,位居低处,且离城池较远,纵使发生洪水,也不易形成灾害。成都,自秦代建城,至唐代中叶,大约一千年间少有大水灾记载,诗圣杜甫在《石犀行》中赞曰:“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在张仪、张若筑成都城约60年后,成都变成了一座滨江城市,从而改变了其地理位置封闭的劣势。“二江”为成都营造出一水通天下的黄金水道,经长江,东通楚湘而江淮;过灵渠,南达岭南而番禺。都江堰建堰初期,航运功能置于首位,这条黄金水道对于秦浮江代楚统一六国,对于汉东定三秦伐灭项羽,乃至抗日战争时期运送给养支援前方,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云帆龙舸下扬州”,“门泊东吴万里船”、“蜀麻吴盐自古通”、“浪里争迎三蜀货”,这些诗句生动地记录了古代成都与沿海商贸往来之盛。

“二江”灌溉三郡,使成都平原“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粳稻莫莫”,成为“沃野千里”的“陆海”,“水旱从人”的“天府”,在西蜀大地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二江”沟通了西部与东部的联系,使成都经济繁荣,文化鼎盛,地位提升,成为“扬一益二”的“喧然大都会”,在古蜀之都创造了同样辉煌的城市文明。

唐咸通十年~十一年(869-870年),南诏军两次进犯成都,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西川之民,闻蛮冠将至,争走入成都。时成都但有子城,亦无濠。人所占地,各不过一席许。雨则戴箕盎以自庇,又乏水,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乾符二年(875年)高骈任剑南西川节度使,鉴于成都城区狭隘,城防能力较差,决定扩大城区,修筑罗城。罗城者,意指将原有之城包罗于内。与此同时,于郫江修建縻枣堰,使郫江改由罗城之北绕城东而流,其行径与当今之府河基本一致,于城东南隅合江亭处与流江(今之南河)相汇。罗城之西则复开西濠(今之西郊河、饮马河)自西阊门流至甘亭庙,汇入流江,形成环绕罗城的护城河。高骈扩城池、筑城墙、堰縻枣,改郫江之事迹,在前蜀杜光庭《神仙感应传》以及宋代的《舆地广记》、《后溪记》中均有记述。该项工程于乾符三年(876年)实施,“自八月癸丑筑之,至十一月戊子毕功”。共105日,日上劳力约10万夫,计投工960万工日,耗资150万贯。

至此,历1130年,成都城河二江并流的旧格局宣告结束;二江抱城的新格局形成,一直延续至今,又经历了1130年。罗城的城墙与绕城的河流共同为成都城池构筑了一条坚固的城防线;二江,宛如一条流光溢彩的翡翠项链,为成都增添了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

在唐代中期完成完善的城市水利工程还有解玉溪、金水河、摩诃池,这些工程相互沟通,形成完整的河湖水系,具有供水、排水、蓄水、滞洪、游乐等多种功能,成都的城市景观和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提升。郊外,沃野千里,沟渠纵横,竹林茅舍,水木清华;城内,画桥涟漪,街衢通幽,风和日丽,水绿天青;二江环抱城垣,舟楫如梭,南来北往,仕女如画,濯锦浣纱;摩诃池静卧城中,品茗饮酒,谈诗论文,泛舟垂钓,任人逍遥。这种境界,在唐代至五代达到极致,为流寓此地的文人墨客留下太多的题材,催生出咏颂成都的无数美妙诗词歌赋及艳丽宫词。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中吟到“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如画图”,就是最精典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人口的增长,东郊工业区的崛起以及都江堰灌区的扩大,迫使府南二河水量锐减。在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的三重压力下,府南二河的水质急剧变坏。枯萎的水量,那能托起联通东吴的万里航船,直下扬州的云帆龙舸,在公路、铁路、航空日益发达的背景下,水运功能只好拱手相让;污浊的河水,生命如何延续?府南二河,鱼虾绝迹,水产功能消失了;优美的水环境荡然无存,两河污水怎能留住游人,娱乐功能黯然失色;河道退化,河岸垮塌,又削弱了防洪功能,上世纪就有两场特大洪水泛溢两河,一次发生在1947年,一次发生在1981年,“泛溢不近张仪楼”早已成为千古绝唱。“蜀人”还能“矜夸一千载”吗?

面对强烈的历史反差,面对两河的满目疮痍,成都人感悟到水利文明的失落。严竣的现实,激励起成都人重振城市水利的雄心。1993年,府河南河综合治理工程拉开序幕,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全市人民举城攻坚,历时五载大功告成,府河南河旧貌换新颜。府南二河的成功治理,为万民所称颂,为国内外所瞩目,并三度荣获联合国的奖项。

府河南河又名锦江,李白曾为之高歌:“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杜甫曾为之赞叹:“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今,“锦江春色”正重回天地,濯锦清江将长流永远!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40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李劼人故居“菱窠”
----下篇文章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