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四川第一座公园--少城公园沧桑录》,清宣统元年一位满洲将军翻秦岭、过剑门风尘仆仆入川而来…….
未经允许,本文不准上网、转载。
四川第一座公园--少城公园沧桑录 郑光路
成都人民公园前身叫少城公园,近百年来,一直是蓉城百姓品茶观景、流连忘返之处。“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少城公园,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识之士早已提议:人民公园应恢复原名,建立明清风格民居建筑物和历史博物馆,这将成为成都一个独特的品牌,树立起成都作为中国及世界旅游休闲之都的形象与地位。关于少城公园,有太多太多的龙门阵,但现在知道它的修建始末、沧桑变化的人,恐已不多了。
玉昆将军倡建少城公园
清宣统元年(1909年),一位叫玉昆、号石轩的满洲将军从凉州副都统调升为成都将军,翻秦岭、过剑门,马蹄声声、风尘仆仆入川而来……. 自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川巡抚年羹尧上奏后,在成都在大城垣内新筑一城,专驻八旗官兵及眷属,以免与汉人杂处滋生事端。此“城中之城”称作“满城”,又叫“少城”,后设成都将军管辖,四川总督无权过问“少城”,而成都将军却可监约总督。“少城”形似蜈蚣:将军衙门处像蜈蚣脑袋,城内一条宽街(长顺街)像蜈蚣身子,宽街两侧许多小胡同就像蜈蚣百脚……“少城”有四座城门:南名“安阜”,北名“延康”,东边两门一叫“迎详”一叫“受福”。“受福”门在今祠堂街与西御街之间,清末时城楼上内有“少城旧治”、外有“既丽且崇”的巨匾,好不巍峨壮观! 玉昆将军面临清庭大厦将倾、蜀中动荡不安的危局。一天玉昆同幕僚商议说:“现朝廷筹备立宪,已废除旗米供给制度,成都旗民生计日窘,奈何?”当时孙中山等“会党”、川中“哥老会”都在图谋反清,成都满、汉两族矛盾日益尖锐,且驻防成都的旗籍人口猛增,清制又规定旗民不得务农经商等等,旗民生活已朝不保夕。 一位幕僚献计说:“现今仿效西法,上海等通都大邑都已学西洋各国,建公园供百姓游憩……”玉昆听到这里,欣然说:“我已明白你的意思。如今,满汉之争不能不加以缓和,旗民生计不能不代谋出路,而堂堂‘天府之国’岂能无百姓共游玩之地,遗外人之讥?建造公园当有一举三得之效!” 公园占地在清代为少城中的永顺、永清、永济等胡同,原为驻防旗兵的箭厅、马厩、柴薪库。原来,清时八旗官兵柴粮都由城内金水河运入半边桥水栅内贮藏于此,后来这里又开辟有稻田、菜畦。小桥流水、稻香菜碧,一派闹市中村野风光,在此建公园确实慧眼高见……. 玉昆将军一翻筹划,把衙门东边荷花池的一角(在今祠堂街南面)、东抵今半边桥、南邻今小南街统划作公园范围,命人在空坝旷野处创建园亭、杂植花木。公园设楼亭卖茶卖酒饭,且开放少城,不限民族任人游观,令旗民执事其中以谋生计,汉人也可入园经商。长期隔绝的满汉两族,得此往来交融甚至通婚,渐相互理解、友情日增。 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已略具规模,市民约定俗成渐称之为少城公园。当日公园大门在今天人民公园大门的西侧,斜对永兴街口(此街现已拆)。成都虽原有丁公祠、武侯祠、望江楼、草堂寺等古迹园林,但大都是祠堂庙宇。少城公园名副其实是四川历史上第一个“公园”(注:笔者查阅大量史料,未见川内有早于此者,重庆最早的中央公园始建于1929年,解放后也改称为人民公园。可见“人民公园”全国比比皆是,根本不具有地方特色)。 1911年(宣统三年)风云突变,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素有“屠户”之称的川督赵尔丰将首事人蒲殿俊、罗纶、张澜、颜楷等人拘禁,要砍这些人的脑壳。玉昆亲往劝阻说:“蒲、罗诸人均正绅,争路事非叛逆,何能随意处死!”赵不听,要将杀人之事上奏清廷,请玉昆会衔(清制:重大事件上奏,同省的将军、督抚须共同署名)……玉昆拒不署名拂袖而去,赵杀人之谋才未遂。后川西各县保路同志会义军围攻成都,少城内八旗兵中立作“壁上观”。 武昌起义后,1911年12月22日赵尔丰被四川军政府所杀,旗汉民众都惊惶万分,双方剑拔弩张,拼死血战一触即发。玉昆以成都将军身份,一面与大汉四川军政府官员会商优待旗兵条款,一面号召旗兵缴枪械,终于使成都和平易帜,避免了一场民族间流血冲突。当时各方都称颂玉昆将军深明大义。这位成都将军,可说是成都近代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位大功臣!
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功能”园林
1912年(民国元年)10月20日四川图书馆在少城公园西侧成立,名士林思进(字山腴)自请任馆长。图书馆拓址建楼,种松八十株,别号“八十松馆”,1928年更名为成都市图书馆。1914年后,成都市民又欣喜地发现:公园内修建起一重巨碑,气势巍峨直指蓝天白云。当时《蜀报》等川中各报称:“(孙)中山先生云:‘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四川父老其功也伟哉!此碑特为纪念辛亥秋天保路运动死难烈士而造,拨川汉铁路公司路款修建,由留日归国的‘双流大铁路公司’股东代表王楠等人设计、胡炳森监工。此碑成当传之不朽矣!” 碑高31.68米,分碑台、碑座、碑身、碑帽4部分,为方型砖石结构。碑座四壁是火车机车和路轨浮雕。碑身四方形,四面均嵌有“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的阴刻碑文,字径大近一米,由清翰林赵熙及川中名流颜楷、吴之英、张夔阶分别以真、隶、篆等不同字体书写,堪称碑中一绝。纪念碑风格中西合璧、典雅宏伟、时代色彩浓烈,毫无疑问地成为成都近代标志性建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二年(1913年)后拆除少城。1914年后又扩建公园,拆除公园南面永济仓房等,又自通顺桥下引金水河水弯弯曲曲流经园内,向东由半边桥流出。凿渠之土堆成至今尤存的大片假山,遍栽林木。 斗转星移,1924年后少城公园迎来它“黄金发展时期”。民国时期四川大小军阀中,川军20军军长杨森以推行“新政”著名,四处网罗人才。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当时声名远播,杨森独霸泸州时就曾“三顾茅庐”般才使卢作孚当了永宁道尹公署教育科长。1924年,杨森当上了四川军务督理兼摄全省民政,他急电卢作孚去成都任教育厅长。 卢作孚很快就把设于少城公园内的成都“通俗教育馆”(后改为“民众教育馆”)办得红红火火,修建起各种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音乐演奏室、游艺场、动物园等文化娱乐场所,一时少长咸集、群贤毕至,集中了成都各行各业专家。前来学习、观赏者一度每天万人以上……当时少城公园堪称成都政治、科学、文化艺术和游览的中心。 卢作孚正搞得红火,万万没料到“风流将军”杨森1925年后雄心勃勃发动统一四川大战,却败得个落花流水…….杨森出逃前夕,秘密拜访卢作孚,两人黯然而别。卢作孚后来离蓉而去创办实业,成为中外闻名的民生公司“船王”。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我国四个不能忘记的实业家之一,中共中央赞许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卢作孚虽郁郁然走了,但少城公园“多功能园林”规模已具,其后不断增饰。 纪念碑东为体育场,碑西侧空地有茶舍,舍前为有名较射场,前清状元骆成骧、军阀邓锡侯、刘文辉、田颂尧等人前后是“射德会”会长,常在此古意盎然地“雕弓较射”。 体育场之南,假山之西凿荷花池。池中有座慈眉善目的观音大士持瓶雕像,瓶内每天喷“甘露”,珠玉飞溅般洒于池中荷叶之上。绕池植柳,树荫下有石桌凳售茶。池与假山之间为动物园,养有熊、豹、猴等奇禽异兽。池侧为通俗教育馆陈列室,里面有刀枪戈戟、明清铁大炮等绣迹斑驳的各种旧兵器。有赵尔丰斩首后之照片。有汉画砖、古石碑,一座“七杀碑”上刻字最令人惊骇吐舌:“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许多中外游客来此必指指点点观看——据说:这是“大西皇帝”张献忠1644年在成都登基后留下的,后来四川人几乎杀光,弄得“湖广填四川”。 园之东部为餐馆茶舍区,有静宁餐馆、桃花源等饭馆。静宁餐馆的"肝糕汤"、"鸡皮冬笋"等远近闻名,尤其是"豆腐鱼"用木炭炉子猛火、以醪糟浮子煨烧煨辣味豆腐鲫鱼,其味无穷,过来人称至今已无缘再识! 园内有浓荫、绿天阁、永聚、鹤鸣、枕流、同春、射德会、文化、荷花池等茶舍。竹椅子、盖碗茶,湖光山色、鸟语花香,龙门阵大家摆,茶各吃各。三教九流把这里当做结交聚会的好去处。笔者在众多史料中还居然查阅到共产党地下人员常在此接头的资料….枕流又附设澡堂,名曰“龙园”,因是引入金水河清波,令人浴后舒坦无比。 各茶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各行各业大都在某一个茶园内聚会。如“射德会”茶园是社址所在地,茶客多是国术、体育界人士。成都“围棋社”就设在绿荫阁茶铺搂上。绿荫阁、浓荫的茶客多是文化人。当年,各中小学教师职业无保障,每年阴历六月、腊月假期中,被人称为“叫咕咕”的教师们人头攒动,在茶舍拉关系、托人情、送包袱,等候聘书。各校名为“优礼延聘”,实则廉价选人。这里竞争激烈,成都市民戏称为“六腊之战”。茶园中,接了聘书者“拈伙食”有望了,自然喜气洋洋。盖碗茶喝得淡如白水仍无人问津者,只好强装笑脸茶桌间乱窜乱拱去“毛遂自荐”。始终无人聘用者,“苦瓜脸”一张傻坐发呆…….一位教育界老前辈对笔者说:有年一个穷教师走投无路,喃喃乱念着“‘六腊之战’胜战场,欲哭无泪想跳江。天苍苍,地茫茫,咋个回家见婆娘啊!”自此莫知所终、生死不知,只苦了家中伸长颈项苦盼的婆娘娃娃了……此外,本市各私立中学校长,每周在公园桃花源喝茶、聚餐,叽叽喳喳互通办学情况。目的是为对付公办学校,免得被弄垮。 在假山东边有省国术馆,馆门两侧刻有“仁者必有勇、君子无所争”的对联,这里有时同青羊宫一样要摆擂台比武。馆内不时传出“强国必先强种,强身必先习武”的雄壮吼声……从这里出公园后门即半边桥。 据满族老先生刘国源回忆,园内树荫浓蔽,荷池上有“聚丰园”船形餐厅横卧湖面,两面玻窗,夏日就餐开窗,荷香扑鼻。还有戏园“万春茶园”,著名川戏班“三庆会”常在此上演,锣鼓阵阵、名伶荟萃(这里也演电影)。市民悠哉游哉,真是其乐也融融、其乐也陶陶…… 宗教界也视少城公园为人间乐土。曾任云南讲武堂任教官、川军团长兼川北清乡司令的龚缉熙先生,大彻大悟后信仰佛法。1914年他与刘洙源、谢子厚诸居士,在公园楠木林南边发起创设了成都佛经流通处及少城佛学社,常延请法师、居士在此讲经说法,香火缭绕颂经悠扬。龚缉熙,即后来誉满全国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能海法师。 少城公园每年秋季举行菊花会,展出名菊奇花。还设板架,供文人骚客挥毫题咏张贴其上。 少城公园也是处具有“革命传统”的公众场所。1924年5月1日,中国Y·C团(即吴玉章等人组织的中国青年共产团)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少城公园联合举行盛大的纪念“五·一”并追悼列宁的群众大会。会场中高昂地吼出:“向国际资本帝国主义进攻,为继承列宁未竟之志而奋斗!”这年冬天,团员张子玉在少城公园创办成都以小学和初中学生为主的第一个团的外围组织——成都少年俱乐部。1925年4月,成都团组织召开追悼孙中山逝世大会。6月18日,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成都。21日,成都国民外交后援会在此召开轰轰烈烈的声援大会。1928年夏天,在少城公园举行了因中共川西特委宣传部长袁诗荛、特委学委书记龚堪慎等14人被枪杀的“二·一六惨案”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抗日战争时期,少城公园更是成都各进步团体“海燕社”、“成都学生救亡联合会”等讲演、聚会、募捐的首选之处。进步人士的《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民主万岁》等抗日歌曲和戏剧演出,令蜀中父老热血沸腾…… 川军第41军前敌总指挥、代军长王铭章中将,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少城公园内铸塑了王将军的骑姿铜像一座,更令川人自豪仰慕。 1940年9月27日午后2时,日本敌机21 架再次轰炸成都,投弹100枚,轰炸区域以少城公园为中心,炸死32人,炸伤26人,损毁房屋897间。公园内市国立民众教育馆及甫澄纪念医院、王铭章将军的铜像基石被炸。1941 年7月27日,日本飞机再次大肆轰炸成都,少城公园破坏惨重,遍地弹痕尸横累累,死伤者约有千人,紧接公共体育场东侧一座大光明电影院也炸成平地,连保路纪念碑顶也受损坏。义愤填膺的成都民众在这里举行声讨倭寇的万人大会…….
成都市最早最大的公众体育场所
玉昆将军开建公园后,在如今楠木林地点建运动场,当时人称体操场,设有日本式的平台、木马、天桥、浪桥秋千、木墙,单杠等,另外建有一个木球房。后来又建有简易足球场。公园里的操场成了宝贝,还曾为抢占场地发生轰动全国的大事件。 1920年11月27日,成都储才中学与资属中学的学生比赛足球,突有军阀刘存厚的一队士兵跑步闯入场内训练。比赛学生说:“等20分钟比赛结束就让场地!”正争论间,有个学生踢来一球落入军队行列间,于是军人大怒。据1920年12月21日上海《时报》中《四川省学军冲突之经过》载:军人“始则詈骂,继以毒打。不分学生与普通人民,当之皆受伤害,并追入公园及祠堂街搜寻,气势汹汹,除受重伤学生十余名,其余轻伤人员及普通人民之被害者,尤难枚举。学生被打之后,该兵队犹复拘捕数人,押赴总府街某营部……” 成都各学校群情愤激,四川省学生联合会召开会议,决定全城学校一律罢课,上街游行,并通电全国揭露军阀的横暴逞凶。刘存厚在强大压力下,只好将肇事军人处以有期徒刑,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1924年卢作孚把公园、图书馆、体育场融为一体。卢把原体育场地,改建为今楠木林,另新辟体育场,地点在纪念碑东侧,竖有“公共体育场”木牌一面。又在“民众教育馆”下增设体育部(健康部)。聘请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主任陆佩萱为体育部主任。陆修建一个三百公尺的跑圈和一个足球场。又在今儿童乐园地点修建两个网球场,一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在纪念碑西侧建有平台、木马、浪桥、单杠等,还设有室内乒乓台两张。每到周末和星期天,来场运动、比赛者,络绎不绝。四川参加各届全国运动会的国术、篮球、足球、网球等选拔赛,都曾在公园内举行。除了少城公园,当时成都没有别的正式公共体育场所(学校除外)。 1928年后公共体育场主任是国立成都大学体育系毕业的周家泽,1934年后主任是日本东京高师体育科毕业的向志均。当时酷爱网球运动的川军师长、外号“范哈儿”的范绍增,私人捐资大洋1200元,委托向志均修建了一个比较正规的网球场,还修建木质看台一座,约有七八层,可容观众约两千人……1938年至1941年,公园内成都市公共体育场是上海东亚体专毕业的黄体强负责。 光阴荏苒,一晃到了1949年。12月30日,成都解放。第二天早晨约七时许,天寒地冻。少城公园楠木林中,一个膀粗腰圆的精壮汉子脱去了棉衣,亮出了赤膊,开始一天的晨练。这汉子叫景树堂,是成都国术界高手,他每天都要“劈劈叭叭”赤着臂膀撞打树子,以“铁臂”享誉武林……这时走来了三个气宇轩昂的人,后面还跟着两个雄赳赳、腰挂盒子炮的贴身警卫。为首长着浓浓小胡子的人向景树堂走来,声音洪亮地问:“你在练功夫?是武士会的会员吗?” 景树堂转身一抹汗水说:“过去叫武士会,以后改成国术馆。国术馆举办每年武术擂台比赛时,打完擂台花会结束后,人也就散了,平时国术馆只有勤杂工二人。” 小胡子朗声说:“我们共产党,是要大大提倡武术的,你去向国术馆的负责人说,叫他们去军管会登记,以后好开展武术活动。我们还要开展所有体育活动!”他还用手抚摸景树堂硬梆梆的手膀子,夸赞说:“很棒!” 这个解放成都第二天就跑到少城公园了解情况的小胡子,就是大名鼎鼎、后来任全国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另一个是王维舟。还有一个是贺炳炎,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四川省体委主任。 少城公园的历史结束了,新时代的“人民公园”将出现在蓉城……
(声明:未经允许,本文不准上网、转载)
字数:6105
|
|
|
浏览次数:2640--
 |
----上篇文章:《53年前解放成都“入城式”纪实》,历史上盛况空前的“入城式”,一幕珍贵的历史画面
----下篇文章:《四川足球百年风云录》,足球什么时候传入四川?又是如何在四川传播开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