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这个夏天为什么天天骂北大? 北京大学,被讥为“二流”.....

作者: -上传日期:2006/8/22


(原文链接:http://www.morning.sc.cn/2006/08/20/200608208084444499119.htm)                    

这个夏天为什么天天骂北大 
(2006.08.20) 

        北京大学的这个夏天格外寒冷在招生竞争中被讥为“二流”之后“引才造假门”又成轩然大波
  加上中间的“禁游令”、“彩票硕士”还有本周被曝光的“天价作文班”7月的北大几乎天天被骂
  是北大做错了什么?
  还是我们骂错了对象?
  骂声
  “北大沦为二流”
  这个夏天,是北大的多事之秋,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北大也前所未有地陷入了信誉危机。
  被北大录取的北京文理科状元何旋和杨惠心,最终都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
  进入高考季节之后,香港8所知名高校开始大规模地抢夺内地尖子生源,为招徕内地优秀高考生,香港高校采取加大奖学金力度的“银弹”政策。据港大一位负责人透露,今年该校为内地新生提供了5000万港元的奖学金,为历年来最高。伴随着香港高校扫荡般的“掐尖”风潮,学者和媒体纷纷惊呼,“北大、清华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搜索“北大二流”的关键词,找到相关网页约414,000篇。
  北大中文系79级学生、旅美学者薛涌甚至在博客上撰文呼吁内地考生弃北大选香港。他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水准,早已不是北大、
  清华可比的。这些学校的硬件比
  内地的一流大学领先一个时代不
  说,教授也是面向全世界广招英
  才。许多在美国名校毕业的中国
  学生,只有在香港找不到位置的
  情况下才会回国。看看香港这些
  大学的师资,内地大学早已不能望其项背。所以,我一再鼓励内地的学生,能去香港就不要去北大。在国内读大学,教授水准低不说,而且毫无信誉。我问那些国内的研究生:谁会相信你们导师的推荐信?这么读出来能有多大出路?还是去香港为妙。”
  在香港冲击波的强大攻势下,北大招生办似乎有点坐不住了。北大招生办主任刘明利认为,目前许多优秀学生乃至状元被香港高校揽走,是由于两地招生制度不同所致,“从招生上说,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沦为二流’纯属无稽之谈!”
  “北大烂透了”
  1980年代毕业于北大的一对夫妻,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才说服儿子不上北大。
  “我儿子有北大情结,我们有条件送他出国读书,他犟得很,一门心思要上北大。你不知道我们做了多少动员工作,才让他打消这个念头。”李女士说,正因为目睹了北大在一步步走向沉沦,她和丈夫坚决反对自己的孩子考他们的母校。
  “北大早就堕落成名利场了。烂透了。北大躺在百年老店的招牌上,看看现在这些学者,这些领导都在做什么?有几个在正正经经地教书和搞研究?有几个真正为北大做出了贡献?他们在吃北大,吃北大的牌子,换取个人利益。北大的人事斗争之激烈,人事关系之复杂,是外人不能想象的。所有的精力都耗费在争权夺利的人事斗争上,北大像一个大泥潭,要是陷进去,你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我看这些人吃老本还能吃几年,吃完了北大也就完蛋了。”李女士说,“我虽然是北大的,但北大走到今天,我不感到痛心,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1990年代的北大毕业生王先生对北大的态度是冷漠和嘲讽,“北大的话题多无聊啊,干吗搭理北大啊,对北大,我只有转过身去,一言不发。晾着北大吧。”
  “北大引进人才造假”
  就在北大为“一流”还是“二流”头疼时,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炮轰北大引进人才造假。以丘老的名望,这简直是一记重磅炸弹,舆论于是哗然,北大深陷“造假门”而不可自拔。北大官方苍白无力的回应反而激起了新一轮的群殴、批评甚至谩骂。
  7月11日,丘成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引进一个人可以拿几千万的资金到学校来,学校拿了几千万,给你(指引进的教授)一两百万有什么关系?反正不是它的钱,是国家的钱。”沉默了20天后,北大新闻发言人赵为民声明,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赵为民表示,从1998年以来引进的海归学者专家是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力军,他们在很多学科都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批评是无所谓的,但批评要有依据。”
  哲学系1955级的老北大人陈闻桐教授说,丘成桐指出的引进人才造假是整个高校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北大所特有的,北大可能还算是轻的。
  还是骂声
  凭什么不让国人参观?
  新浪网友“vivian7724”:北大号称拥有全球精华MBA,却管不好几万名游客,怨声载道花草死。自家庭园都管不好,还要教人管厂治天下,恬!
  天涯网友“河边居士”:北大又没有什么军事机密,花着全国纳税人的钱,凭什么不让国人参观?
  谧雨兰舟的博客:大学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精神圣地,以其博大的人文精神昭示天下。有人来瞻仰,至少说明北大还剩点大师们的遗产。至于现在要关起门来,说明北大也心虚了,因为现在实在没什么值得给外人敬仰的东西了。
  心浮气躁如何竞争?
  天涯网友“牛二先生”:近几年,北大出现了卖猪肉的毕业生、卖糖葫芦的毕业生;而去年北大应届毕业生中,有88人争聘北京郊区的村长助理,其中还有多名博士生和20多名硕士生。与此同时,香港大学毕业生平均月薪1.4万多港元,最高月薪达7.4万多港元。如果说毕业生是学校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话,一面是供不应求的高档商品;另一面则是滞销甚至积压的商品。那么,生产产品的工厂的优劣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天涯网友“老_处”:原来在国人眼里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北大,骨子里竟然是如此心浮气躁。不就是几个高考状元远走香港吗,这充其量只能证明现如今的中国学子,对先进的教学环境以及与国际化接轨的渴望是多么的迫切,而内地的高校显然在这方面还有差距。如此而已,没想到北大居然对这点差距都承受不住,其骨子里的心浮气躁实在是裸露无遗。这样的北大,还是国人心中引以为豪的北大吗?
  □访谈
  北大为何成了
  “公共沙包”
  记者:近来,北大越来越多作为“公共沙包”成了人们抨击的对象。它背后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不能说北大被舆论关注的就特别多。如果平均统计,我想北大也不是受舆论批评最多的高校吧。
  况且,香港高校招生和丘成桐批评的也不是一回事。前者体现了两种教育体制的碰撞,需要反思的不是北大一家;而丘成桐批评则的是一个具体的事情,北大有责任出面解决。
  如果一定要问,北大或者说高等教育为什么越来越成为众矢之的?应该说是因为高等教育越来越多进入社会生活的中心。对于国家来说,高等教育的兴衰越来越和国家的兴衰相连;对于普通公众来说,高等教育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一种谋生手段。
  记者:可是我们也发现,这些年对北大的批评不少,却没有促进多少改革,因为没有改进,又引发了更多批评,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杨东平:不是恶性循环,而是一个单向的反应。公众的批评再多,对北大基本是起不到效果的。
  记者:为什么说公众批评无效呢?
  杨东平:因为我们的北大,我们的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对上负责的,我们的高校是一个没有行为能力为自己负责的官僚机构。就好像你指责一个政府部门办事不力,不能找一个科员来批评。
  北大和其他高等学校这些年饱受批评,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很多公共事件,暴露出高等教育体制落后的现状。这十几年来,中国一直没有把教育体制改革提到教育改革中心位置的高度,教育成为整个社会最落后、发展最滞后的一个领域。教育体制改革累积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的不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摘自《南都周刊》)
  □北大的7月
  7月1日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指出:“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
  7月中旬香港高校在内地开始本年度的招生工作。一些原本报考北大、清华的考生,纷纷选择前往香港深造。北大、清华被讥为二流高校。
  7月23日北大发布“限客令”,称为“维护北京大学的正常秩序”,校园不再对小学生和成人团体旅游开放。
  7月29日北大新闻发言人回应“海归造假说”,称丘成桐歪曲事实,严重侵害北大声誉。
  7月31日北大10名博导办天价写作班“青春写作旅”开营,学费为8天4900元,计划100人只招到28人。

 
(原文链接:http://www.morning.sc.cn/2006/08/20/200608208084444499119.htm)  

                浏览次数:865--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转载各地网友:纪念文革四十年专题帖
----下篇文章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物《党的建设》06年4期发表郑光路文史文章《百年春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