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绵竹年画》,曾载《南方周末》

作者: -上传日期:2006/7/30
 
转载务注明作者岱峻,和文章来源:"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国际一级域名地址:http://www.tstcwx.com 或   http://zgl.tougao.com
 
 
                                       绵竹年画
 
                       南方周末    2002-02-11 08:35:14 
 
                                    □岱峻(成都)
 
  故乡童年,是现代人共同的乡愁。鲁迅先生的《祝福》中,有这样一句
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既是“
最像年底”的一部分,也是找回童年、缓解乡愁的一剂良方。
  就像川戏和川菜,绵竹年画也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构成,它吸收了早已亡
佚的四川各地年画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影响遍及西南,远播越南、
柬埔寨、泰国等国。 
 
纸变
  绵竹年画曾得竹纸之利。当时绵竹造纸,作坊集中在绵竹的遵道乡。沿
一条小河,溯流而上,是远近闻名的纸厂沟,兴旺时,有大小上百家作坊。
造纸要经过水浸、石灰腌制、堆码发酵、蒸煮、摊晒、洗料、碾料、打浆、
抄纸、焙干、整理等60多道工序。绵纸以莹白、吸水性强、韧性好而远销
省内外。
  绵竹年画现在用的是一种“粉笺纸”,原来的“绵纸”已改为夹江纸。
纸先蒸过,刷上一种产自茂县的“白泥”。泥晒干,粉碎,水泡,滗去浊水
,澄清,再晒干,再粉碎,加胶矾和糯米浆。这种纸莹白细腻,载色丰厚,
不落甲,不浸水,不起泡。年画迎春是要贴个对年的,只有这种纸经得起日
晒雨淋而色彩如新。
  粉笺纸制作成本很高。不知原有的“绵竹土纸”为何消失,也不知绵竹
土纸与传统年画有多大的依赖关系。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它的消失是绵竹年
画“式微”的一个信号。
  上个世纪80年代,一批台湾画家曾去遵道乡参观过,当时还有几家作
坊在生产,现已不存,只是沿造纸沟两岸还剩下密密匝匝的坑。据说画工李
方福年轻时造过这种土纸,而今这手艺已是“屠龙之技”。
  比绵纸更早佚失的,是绵竹。绵竹,本该是绵竹市历史的活化石。前些
年,林业部门试图从外地引进“绵竹”重新栽种。但多已枯死。我在绵竹市
年画博物馆天井里见到此物,竹影摇绿,竹节遒劲,竹叶婆娑。陪同我的馆
长胡光葵却面有赧色,低声说:“这是假的。”
 
艺绝
  年画在绵竹,按制作方法可分为“捶墨”、“落墨”和“填色”三大类
  画工直接临摹翻刻名人字画,拓印原作,于是绵竹年画中就有了“捶墨
”这一特殊品类。这类拓版,绵竹年画博物馆收藏有近百张。它当不当属绵
竹年画,艺术界有分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有刻工的再创作。
  绵竹斯文久远,才人辈出。出身绵竹望族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杨锐家
,即藏有丰富的名人字画;曾主持过岳麓书院的南宋理学家张拭,书法鲜存
,他的墨迹赖故乡绵竹年画的“捶墨”以传。
  “落墨”以水墨为主,近似国画中的小写,内容多是神像和戏曲故事。
  代表绵竹年画主流的是填色,也称“红货”。
  杨柳青、潍坊、桃花坞等地年画多是套版彩印,画版繁多,程序复杂,
线条细腻,颜色讲究,几十上百张版才能合成一副画。但一种艺术,若过分
地对技术依赖,其后果,也容易被新的技术淘汰。如在印刷机、柯林影印术
、电脑刻绘等的冲击下,传统的木版年画就很难生存。
  “年画几千几万张,均用手工彩绘出。”绵竹年画的线条也是雕版印刷
,但通常只有一张版,只起轮廓作用。同一张画版印好轮廓线后,局部着色
用笔填画,不同的画工有不同的画风,脸形、神情和服饰的色彩都各有不同
。制作工艺不如其他年画,是绵竹年画的不足,也是独到的优势。
  绵竹年画,色彩鲜艳,多是天然颜料,靠画工自己调配,用苏木、红花
制成红色,用烟墨制黑色,取蓝淀提蓝色,捣槐花籽做成黄色。这些颜色因
制作方法不同,色彩个性张扬。黄丹、佛青、桃红、品绿等五颜六色被称为
绵竹年画的“大色”。根据年画内容的变化,也有以水墨为主的素色。着色
的方法既有精巧的“明展明挂”,也有粗犷的“填水脚”。
  填水脚是绵竹年画的绝活,也叫“赶水货”、“行门神”(喻其快)。
它的产生,亦如陶瓷精品出于“窑变”和“胎裂”,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不
经意中创造的奇迹。以前,临近年关,画工为赶活计,不免手忙脚乱。趁收
拾画案的片刻工夫,挑捡残余纸张,用揩洗碗内剩脚颜料的水色(方言“水
脚”),仓促填色。
  画填水脚的,是技术娴熟的艺人。作品小幅居多,画面多为武将、文官
、金童玉女,急就之作,一气呵成,看似寥寥数笔,实则挥洒自如,墨气酣
畅,气势雄浑。然而,填水脚门神,画工通常得赶夜市,摆地摊,卖给穷人
。也有混在大桩货中的“残次品”,被年画商误收,连年积压,无人问津。
  “填水脚”,长期以来,明珠暗投。发现艺术美,也需要艺术的眼睛。
1960年,四川省组织专业画家发掘后,“填水脚”大放异彩,被誉为“
举世无双的大写意彩绘”,受到中外艺术家的交口赞誉。1982年,“中
国四川绵竹年画”赴香港办展,当地媒体惊叹“填水脚”神妙,“绵竹门神
特色独具”。
 
画遗 
  俗语说,“世上有,戏上有,戏上有,画上有”,道理只说了一半,反
推过去,“画上有,戏上有,戏上有,世上有”。一批古画和清代年画旧版
再现了绵竹的历史;而这些险些毁之一炬……
  《游春图》现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了绵竹年画的扛鼎之作,镇山
之宝,而曾几何时,它差点就成了绵竹永远的追悔———
  这幅画的作者叫黄瑞鹄,绵竹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擅长人物画,受
年画影响,布局喜对称,造型好夸张,设色多明艳,为士子文人所不屑,讥
为“画匠”。年画商却争相竞聘,无论是起画稿,刻线版,还是徒手着画,
黄瑞鹄样样在行。清末,绵竹年画作坊有300多家,带动了造纸、制笔及
染料加工等产业。县城中有一销售染料的大户,人称“黄膏子”(染料旧称
膏子),喜风雅、好书画,收藏颇丰。当年,黄膏子把黄瑞鹄延聘至家,好
菜好酒侍候,长年为他画年画。《游春图》就是黄瑞鹄劳作经年的一幅年画
精品。
  临近解放军入川,黄膏子为保平安,闻风而动,遣散店员,耗散家产。
他嘱帮工,凡看得起的,但拿无妨。管账周先生便从他书房秘箧中取走了这
幅《游春图》。
  改天换地,传统年画价值贬损。周先生把这图传给儿子周文星。周文星
将其束之高阁,并不十分在意。直到1979年,拨乱反正,开始陆续清退
红卫兵破四旧查抄的东西时,周文星这才想起有这么一件旧物。
  打开画卷,虽已泛黄,但笔触细腻,色彩艳丽,或许可找个买主。周文
星在县医药公司上班,手头拮据,将画寄给四川美院,请他们酌价收购。
  美院的经办人却以为年画俗气无价值,不着一字,原物退回。正在美院
进修的绵竹县文化馆馆长、县年画社社长侯世武逢巧目睹,悲喜交加。他赶
回绵竹,找到县医药公司经理杨继锐,请杨一起给周文星做工作,捐献给县
文化馆。周文星应允了。文化馆付了80元酬谢费,县政府颁发了一张奖状
,从此《游春图》成了绵竹人骄傲的资本。
  1960年,四川拨专款抢救绵竹年画遗产。省上派群众艺术馆和美协
的画家到绵竹,在文化馆的配合下,组织年画艺人走乡串里,搜集发掘了一
批珍贵的实物资料,有门神年画手稿20多套,木刻版近200套。
  当年4月,搜集工作即将结束,突然喜从天降。一位居民急匆匆找到在
街上散步的画家史维安、傅文淑,你们不是要收年画?废品收购站正有人卖
  两位画家赶到收购站,一批废纸刚过完秤,有200多斤,全是旧年画
。原来是一家倒闭的老纸铺以前的存货,门神年画神像什么都有。这家后人
清扫阁楼,当成废纸一起卖了。
  版画家史维安先生事后感慨:“幸好抢救及时,过几年就是四清和文化
革命,这批东西想保也保不下来了。”
  从此绵竹年画的历史,便有两种走向:这批纸本年画由省上的画家带回
成都,交省群众艺术馆保存;再就是木刻老版,由县文化馆(后来交绵竹年
画社)收藏。
  1966年5月16日以后,文化革命的第一波,“破四旧,立四新”
。新任文化馆长侯世武和“靠边”的老馆长黄宗厚等,惦着这批老版,未雨
绸缪,急中生智,将它们藏进文化馆厢房的夹墙中,封实钉牢,并相互嘱咐
:严守秘密,注意动静。在红卫兵掘地三尺的疯狂里,几车古书和一批文物
被抄走,而这批年画老版总算虎口余生。
  转眼又到了1968年。西南电力安装大队在绵竹安装高压线路。县革
委生产委员会把这些工人安排在文化馆吃住。一天晚上,几个工人打扑克,
天冷取暖,砸开了木板墙,发现了这个秘密。第二天起,炊事员刘某就抽取
年画版劈碎煮饭。黄宗厚、侯世武闻讯后,立即报告了县生产委员会,县人
民武装部陈才高当即带领黄宗厚、侯世武等人前往文化馆,制止了这一火焚
年画刻版事件。可惜的是,原有200多块画版,竟被烧去70多块。
  30多年后,已卸任的年画博物馆老馆长侯世武讲起这批画版,又是欣
慰,又是痛心。笔者打探这批画版的下落,侯老师说,现已申请了一笔钱,
做了几十个大柜子,全部珍藏在年画博物馆的保管室,或许以后会陈列展出
  侯世武还介绍了内中一块画版的价值。这块刻版,版子上有斋号,刻的
是“大清中国一统地图”,时间是清嘉庆年间,共有四个版块,每块两面,
拼起来就是2米高4米宽的八张单屏,等于两张大床的面积。地图上标识着
清嘉庆年全国的山川形势、桥渡、城镇、塔寺和较大的村落,显示了当时的
行政建制,还包括了多个藩邦。这幅地图采用的是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象
画法,“详于水穷于山”,讲求意境,具观赏性,也有实用价值。这组古版
地图的文物价值,至今尚未鉴定。自收藏后,便藏之秘箧,鲜以示人。只在
1983年中国地图出版社闻讯赶来,经有关方面特许买走了一套拓本。
 
传人
  据说,绵竹年画分南北两派。北派擅画大门神,双脚站立,壁上作画,
一手端颜色,一手拿画笔,屏息静气,从容涂抹,作品以潇洒大气见长。李
方福是北派硕果仅存的掌门人,可惜后人不继。而83岁的陈新财,老树绽
春光,儿孙簇拥着他,绵延着绵竹年画南路画脉。
  何青山也是绵竹年画的民间大师,曾经风光占尽。好景不长,经济涨潮
,文化滑坡,年画也一蹶不振。在何青山手上就开始卖画版,他去世后,儿
孙纷纷歇业改行。当年,何青山靠年画致富,拆了草房盖瓦房。而今,他的
儿子卖烧腊,开饭馆,发了财,又把瓦房改成楼房。
  民间年画,当初在绵竹算是一个较大的产业。而今只有少许几户。漩涡
中的绵竹年画博物馆和夹缝中的年画艺术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嬗变……
  昔日挑着推着沿街叫卖的小吃、零嘴,被圈进一座庞大的小吃城;走江
湖、跑码头,近距离与观众交流的戏曲,进了大剧场,甚至搬上荧屏;赶花
会庙会,摆地摊的民间工艺品,走进文物市场的高楼广厦……无疑是历史的
进步,但有一种东西在悄悄溜走。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也是绵竹年画发
展的黄金时期。侯世武、金平定、刘竹梅等人创作的新年画,有20多件在
省以上美展中获奖,有10余件精品成为国内外馆藏珍品;文物出版社出版
了《绵竹年画》、《杨柳青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桃花坞年画》
,标志着美术出版界对“四大年画”的确认;绵竹年画还先后走出国门,赴
美国、法国、日本、马里、智利和港台澳地区展出并引起轰动。
  在优秀的新年画创作和众多奖项中,有一个被不断复写的名字:刘竹梅
。她上过中央美院,现在把根扎在绵竹,日复一日地坚守。她的画,是具有
强烈民间风的前卫艺术;或者说她又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的民间画家。于是
,两不搭界。她的画很难以既定的框框去套,也说不清属于哪个画种,自然
也就难入时眼。
  刘竹梅曾师从过一位民间老画师————邱婆婆,她画了一辈子年画,
尤其善于画彩绘仕女。饱经坎坷,96岁去世。邱婆婆是个小脚妇女,没上
过一天学,她和姚春云、何青山、李方福、陈新财等民间艺人一样,画年画
纯粹是为讨生计;他们又是和土地一样淳朴的劳动者,在他们手上,创造了
绵竹年画厚重的历史。
  刘竹梅和侯世武、金平定、胡光葵等绵竹年画博物馆的同行们,是新一
代的艺术家,有知识、有文化,有开阔的眼界、宽广的心胸,将延续昨天的
光荣,开启绵竹年画新的未来。
  年俗,是庆丰收,祈来年,与土地有关的民俗;年画也将与土地一样,
有着恒久的魅力。
 
  绵竹年画新派画家刘竹梅 
  绵竹年画北派画师李方福 
 
  绵竹年画南派画师陈新才 
 
转载务注明作者岱峻,和文章来源:"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国际一级域名地址:http://www.tstcwx.com 或   http://zgl.tougao.com
 
                         
 
                           
                浏览次数:1489--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好心情风和日丽》,平和的养生之道
----下篇文章《诗 僧 丈 雪》,破山大弟子, 圣水一诗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