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五四时期四川新文化的传播者-陈岳安

作者: -上传日期:2006/7/16
巴蜀论坛-中华民国-[原创]

五四时期四川新文化的传播者-陈岳安

                        李永强/魏明生/文

                
            四川的图书业早在唐宋时代就很发达,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每况愈下,到清光绪年间,只有一些“书庄”采取“走广商”的办法,用木刻版图书到江浙换取洋版书回四川销售。二十世纪初年,具有强烈救国意识的成都商会会长傅樵村开办了“成都图书局”,接着又在商业场旁边的昌福馆内开设“华洋书报报流通处”,突出外埠书报特点,从而使成都图书业开始有了一点现代气息。但是“华洋书报流通处”从内容到形式发展成为一个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现代书店,还是在陈岳安独立经营之后。

                
            陈岳安本名登弼,岳安为其字,1889年生于四川省江安县。陈岳安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学佛,精通佛经。十三岁赴省城求学,就读于成都高等学堂附设中学。中学毕业后,陈岳安留在成都,代佛家流通经书,奔走于街巷村舍和寺庙之间,成为僧侣与民间沟通的桥梁。辛亥革命的狂风雨,使陈岳安的人生哲学受到猛烈冲击,开始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萌发了救国图强的雄心壮志。陈岳安才华出众,跻身成都报界,当过主笔,《国民公报》曾由他主办过一段时间。他在成都报界以岳安字闻名,很少有人知其本名。陈岳安由佛经的流通,联想到进步书报的发行:佛家经书能养成众多信徒,进步书刊不是也可起到唤醒民众的作用吗?于是,他投靠到傅樵村门下,成为“华洋书报流通处”的实际经办人。1917年秋天,傅樵村去世,这个流通处即由陈岳安独立经营。

                陈岳安经营“华洋书报流通处”之际,正值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为了使“流通处”赶

            上时代潮流,他不辞长途跋涉,前往上海及苏州、杭州等地考察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情况,订购了数十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报纸、杂志和科学书籍,其中包括陈独秀等人主办的《甲寅》和《青年杂志》。随后,他又接受了进步青年学生的意见,将“华洋书报流通处”的“洋”字改为“阳”,成为“华阳书报流通处”。一字之差,蕴含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深刻含义。

                
            华阳书报流通处经销的图书,从表面上看,貌似兼容并包,无所不有,但是,考其自1915年至大革命时期购进的外埠书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各种进步书刊,占压倒优势。最具代表性的是由《青年杂志》改名的《新青年》,从创刊号到终刊为止,每一期都成为“流通处”的抢手货。据《吴虞日记》记载,1917年4月初,《新青年》第2卷第6号共30份,不到一星期,即销售一空。此外还有《每周评论》、《星期评论》、《湘江评论》等全国著名刊物在华阳书报流通处的发行量也很大。

                陈岳安经营“华阳书报流通处”,购销进步书报杂志,为消息闭塞的成都打开一个窥测

            外部世界的窗口,也为成都报界和知识界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新的信息。在成都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陈毅等青年学生从《新青年》上读到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为了进行深入探讨,成立了“社会主义读书会”,经常从流通处购买进步书刊,组织学习讨论。陈岳安通过发行《新青年》牵线搭桥,使四川的反孔斗士吴虞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结为至交,接连在《新青年》发表反对封建礼教的重要文章,在成都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1921年6月,吴虞又在陈独秀的支持下,出版了《吴虞文录》,陈岳安理所当然的是这本书的发行人,书一上柜,十分畅销。对于陈岳安传播新文化的功绩,著名教育家舒新城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华阳书报流通处,虽然只在商业场占上一楼一底那样大的地盘,但是“商务”、“中华”以外的各种出版物都全靠他的贩运;虽然他每年的营业有时还不够糊口,然而四川的所谓新文化几乎全恃他的努力。”

                流通处在大量经销外埠报刊的同时,对发行四川和成都当地的书报、杂志,也十分热心

            。五四运动前后,四川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报刊如雨后春笋,篷勃发展,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的机关报《星期日》周报。《星期日》旗帜鲜明地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公开声称“社会主义是人类的福星”,曾全文转载毛泽东发表在《湘江评论》上的《论民众的大联合》和陈独秀的《男系制与遗产制》等文章,是当时成都和四川最著名的新文化刊物,被恽代英列为全国“六大刊物”之一。陈岳安是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成员,担任着《星期日》的总发行任务。《星期日》成为华阳书报流通处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刊物,对推动四川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岳安发行进步书刊,出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怕风险,不怕艰难曲折。他经营华阳

            书报流通处所表现出来的进步倾向,早已引起了反动统治者的注意。他们把陈岳安当做眼中盯,必欲除之而后快。1920年3月,四川督军熊克武下令将陈岳安逮捕入狱。陈岳安在狱中吃尽了苦头,后经多方营救,才得以恢复自由。陈岳安出狱之后,对发行进步书刊一如既往,毫不懈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上海出版《响导》和《中国青年》作为党、团机关刊物。陈岳安通过在上海的友人订购了这两种革命刊物,在流通处销售,受到进步青年学生的欢迎。周尚明、沙丁等青年学生采取“分买共读”的办法,在流通处购买到《响导》和《中国青年》,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惨遭杀害,进步书刊被封闭,

            陈岳安和他的华阳书报流通处举步维艰。反动当局为了加强对图书业的控制,成立了“图书业公会”。陈岳安不愿受其约束,拒绝加入。但由于图书业公会的垄断,华阳书报流通处日渐萧条。为了摆脱困境,陈岳安于1927年冬天毅然东下,在出省途中,他所乘坐的木船不幸翻沉,这位四川新文化书店的开创者,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浏览次数:853--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李尧臣:《末代镖师回忆镖局和走镖生涯》.郑光路推荐:这是真实的旧武林!
----下篇文章俄狄小丰(彝族):很有民族特色的长篇小说故事《黑披毡,白披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