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文/罗学蓬 :闯进中国西部的第一位洋人                

作者: -上传日期:2006/6/3

      标题:闯进中国西部的第一位洋人      
            ——记英国冒险家立德乐夫妇               

            文/罗学蓬 
               
            除了赚中国人的钱,夫妇俩似乎也想为中国人做点事    

            今人游三峡,船行峡中,犹如置身于一幅巨大无比的水墨丹青之中,自是惬意万分。两岸高峨雄奇错落起伏的峰岭,也会给人灌注一缕博大高远的情怀。 
               
            但,读者朋友或许不知,是谁,第一个驾轮船通过了三峡?    
            这冒险家并非炎黄子孙,而是碧眼金发的英国人立德乐和他的妻子阿绮波德?立德乐。    
            立德乐虽然出生在英伦三岛,但实际上,他的一生??从1859年到1908年??几乎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在英国的近代史上,这个名字有着非同一般的份量。立德乐以第一个驾轮船入川江,率先打开大西南市场,叠次引起风波而名噪一时。各国列强对其推崇备至,《大不列颠名人录》(剑桥大学出版)上,至今仍称赞他是“开发中国西部的第一人”、“很少有人像立德乐一样熟悉中国”、“他的许多蓍作,是了解中国的标准书。” 
               
            1859年,生于曼彻斯特的19岁的立德乐也像许多英国人一样,前来中国“淘金”。他先在香港的德国人开的禅臣洋行当一名茶叶检验员。但是,这位具有极为强烈的冒险精神的年轻人却决不甘心于干这种碌碌无为的事情。次年,1860年,正当太平军围攻上海甚急,许多外国商人都携家带口从上海逃往香港避难时,立德乐却把这当做是上帝赐予他改变人生际遇的最好机会,毅然只身跑到上海,参加了保卫上海的战争,随后在1861年又加入了华尔在上海租界组织的“洋枪队”,与清军配合,参与了屠杀太平天国战士的战斗。立德乐还装扮成商人,先后到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等省活动,剌探太平军的军事与经济情报,历经九死一生,在安徽,被太平军捉住,差一点被砍了脑壳。在湖北汉口街头,“被绑缚吊打得不省人事”;在江西景德镇,“险些被瓷工打死”。正因为如此,当太平天国被血腥镇压下去后,清王朝认为立德乐有功,大加奖赏,甚至授予游击官衔。按清朝官制,游击为从三品,顶戴是蓝宝石,蟒袍是九蟒五爪,官帽后面拖的是一根单眼花翎。 
               
            此时巳算是功成名就的立德乐,便娶了上海工部局英国官员欧根纳的女儿阿绮波德为妻,定居上海,开设了立德乐洋行,经营投机商业。因享有中外特权并得到了岳丈的帮助,很快,他便成为上海有名的富商之一。 
               
            而立德夫乐人,则是一位极积的社会活动家。    
            丈夫在上海滩上生意兴隆,立德乐夫人则带着她的小狗和英国小马,游遍了北京、天津、烟台、青岛、宁波和安庆、芜湖等地。秀丽的山川和金碧辉煌的宫殿、庙宇,甚至明代修建的道路,桥梁都令她惊喜,更不必说各种精细的工艺品了。她还喜欢宽松的中国服装,她觉得杭州妇女的衣服要比英国妇女的服装好看。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和对文明成果的践踏,使她痛心甚至愤怒。他对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妇女则充满了同情。 
               
            立德乐夫人在中国最有影响的贡献是发起成立天足会,并担任会长。    
            “戊戌变法”前后,她带着四名经她动员后放足的中国妇女作为“样板”,到中国南方各地宣传放脚。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招商局为她提供了免费周游全国进行放足宣传的条件。 
               
            到达武汉后,她首先拜会了湖广总督张之洞,将自己的主张大加游说,得到了张之洞的支持。随后在汉口维多利亚剧院,武汉商会会长亲自安排座位,让政府官员都来听立德乐夫人讲演。她的听众穿着官服,带着随从,端着很大的架子。他们感到由一个女人来和他们讨论一个中国人敏感的话题??女人的脚,是不可思议的。官员们的威慑力吓得她的中国翻译“ 
            临阵脱逃”,幸好在场的一位中文讲得极好的传教士毛遂自荐,挺身救场,才使她的讲演得以进行下去。立德乐夫人还深谙中国特色,善于借助领导权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安排人将张之洞反对缠足的语录用红纸写了在会场里四处张贴,真的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她在她的著作中认为张之洞是中国最有学问的高官。在汉阳,她在宣传**上让放了足的妇女们站起来,当立德乐夫人看到台下的中国妇女望着在台上面带微笑大步走来走去的中国妇女惊讶而羡慕的目光时,立德乐夫人便感到她的武汉之行完全成功了。 
               
            在广东,她通过关系,在倾盆大雨中坐着漏雨的轿子,在一位著名的美国女医生的陪同下走进有着重重大门的李鸿章的府弟。事前,她曾给这位总督写信,希望他支持废除裹足陋习的运动。李鸿章见到她时谈笑风生,但对放足却不像张之洞那样态度鲜明。他说他老了,不能像张之洞那样写文章。聪明的立德乐夫人却请老总督在自己的扇子上题词。年迈的李大人在仆人的搀扶下站起身来,在这位欧洲女士的扇子上留下了墨宝。以后立德乐夫人每到一地举行讲演,都将李鸿章的题词拿出来展示。她记得,他最后对她说的话意味深长:“你知道,如果你让妇女都不裹脚,她们会变得很强壮,男人都巳经很强壮了,女人再强壮起来,他们会推翻朝庭的。” 
               
            当然,年事巳高的李鸿章不会以为中国人真的很强壮,他只是借此说出了他的预感:大清朝廷大势巳去,被推翻巳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这真是惊人的坦率。立德乐夫人感到李鸿章在这样的年纪上思维还如此敏锐,在任何一个民族中都应算是很有政治预见性的人。    
            立德乐夫人几乎走遍了中国南方,去了武昌、汉阳,广东和香港,又去了澳门、汕头、厦门、福州、杭州和苏州。这对于一个外国妇女来说,的确需要极大的勇气。她说:“如果你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踏进冰冷的海水时的感觉,那么你就能体会到我现在动身去中国南方宣传反对裹足时的心情。对那里我十分陌生,而裹足是中国最古老、最根深蒂固的风俗之一。”但是她还是一脚踏进了这冰冷的海水中。缠足这种折磨中国妇女一生的野蛮习俗给她很深的剌激。她得到了回报,许多男人和女人当场捐款参加天足会,表示自己不再缠足,或是支持妻子和女儿不再缠足。在广州、厦门的**上,都有不少妇女当场扔掉了裹脚布。 
               
            福州是最早的“条约口岸”,所以在中国也算得风气最先开化的城市,官员们都赞成放足,但却不好表态。因为这时“六君子”巳在北京菜市口被砍掉了脑袋,具有变法维新思想者人人自危,谁也不敢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公开说一句赞成改革的话。张之洞反对缠足的文章因为提到他的朋友梁启操,也不好公开张贴了。但是福州道台却说立德乐夫人是“观世音菩萨”。作为一名深谙中国文化的欧洲妇女,立德乐夫人知道观世音菩萨便是“救苦救难” 
            的同义语。她认为这是对她最高的评价。    
            但是,与传统的陋习相比,立德乐夫人的天足会的力量和影响还是太小太小。20多年后,女子北伐军大张旗鼓宣传放足,老太太们还摇摆着“三寸金莲”拉着女兵们看:“当真没缠脚呀!你们都没有婆家吗?都不想出嫁吗?” 
               
            阿绮波德?立德乐在她的一本关于中国人的蓍作《穿蓝色长衫的国度》中写到:“肢体不全,愚昧,多病的母亲生育和抚养的儿子会与他们的母亲一样……” 
               
            一百年过去了,立德乐夫人这些话穿过漫长的时间隧道在今天的中国与救助女童上学的 “春蕾工程”相遇,令人不得不有沉痛的思索。    
            2、出师不利    

            立德乐并不满足于在上海滩上日进斗金,锦衣玉食的生活。他的眼睛,早巳瞄准了中国的西南部,尤其是四川。四川素称天府之国,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自然是任何一个外国商人梦寐以求的最好的原料产地与洋货销售的市场。英国另一位率先进入中国“淘金”的肯德就曾公开在《泰晤士报》上撰文宣称:“中国四川省的财富和资源是世界上任何地方也无法和它比拟的。” 
               
            正当立德乐力求展布而又苦于没有机会的时候,上帝又一次对他开恩了。1876年,英国政府借口英人马嘉里在中缅边境被杀事件,强迫清王朝签订了《烟台条约》。这个条约规定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商埠。条约中特别规定:“四川重庆府可由英国派员旅居,查看川省英商事宜。轮船未抵重庆之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俟轮船上驶后再行议办。” 
               
            立德乐立即意识到:是否能驾轮驶抵重庆,巳经成为打开重庆,进入西南的关键之所在。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倘若成功,他赢得的绝非仅仅是金钱。    

            敢想更敢干的立德乐立即将他的想法变成了具体的行动。    
            由于立德乐的这一行动,外国人对他交口称赞,他本人巳算是青史留名。而新中国编撰的所有近代史书中则称他是“侵略中国西部的急先锋”、“劫夺四川资源的野心家”,将他的一切商业行为都提升为政治活动,认定为侵略。但无论怎样,立德乐也算得上一位勇敢而有才干的冒险家。 
               
            1883年2月,他将孩子留在上海,和热衷于中国的社会活动的妻子阿绮波德一起捷足先登,搭轮船先到汉口,因枯水季节汉口到宜昌的轮船停驶,遂改乘木船而上,经过约40天的艰苦航行,方抵达重庆。沿途所经之地,立德乐无不仔细观察,滩急水险之处,他甚至赤脚涉水与纤夫一起拉纤。如是,立德乐遂著成《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一书,在西方世界引上轰动。 
               
            经过这次勘察旅行,立德乐认为控制四川资源,将洋货销往四川是完全可能的。他在给英国驻北京代办欧格纳的信中说:“只要操纵灵便,吃水不超过现行帆船而马力强大的轮船,便能开进川江。”又说,“川江如无轮船行驶,重庆开埠亦毫无意义。” 
               
            此时的立德乐巳经下定决心,要成为第一个驾轮船通过三峡,进入川江的冒险家。    
            他先在宜昌开设立德乐洋行,经营进口货物和报关业务。并于1884年购置“彝陵”号轮船,载运客货,行驶宜昌-汉口航线,以便积累资金和行船经验。他把宜昌作为轮船入川的据点,在那里购买地皮,修筑码头、房栈,并在1887年筹集资本一万英镑组成川江轮船公司,在英国特制了一艘比“彝陵”号更大马力更强的“固陵”号轮船,积极准备驾轮入川。 
               
            立德乐的这一行动自然得到了英国朝野的大力支持。《泰晤士报》说:“假使立德乐成功,则七千万人口(指四川)的贸易就送上门来了。兰开夏、密德兰、约克夏的制造品就能从伦敦、利物浦经过一次简单的转运,缴付5%的进口税,直运到深入一千五百哩的亚洲心脏地带。”立德乐的家乡曼彻斯特商会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来支持立德乐的行动。英国政府更是竭力为立德乐打气撑腰,驻北京的代办欧格纳就公开鼓励立德乐:“对待落后愚昧闭关自守的中国,提抽象的问题是没有用的,你只管把船造好,然后开到重庆就行了,外交上保管没有问题。” 
               
            “固陵”号在上海装配好后,便开到宜昌待发。    
            1887年7月20日,英国驻华公使华尔森照会清总理衙门,称立德乐此行对开发中国西南部经济有其重要意义,要求发给立德乐行轮执照,并提出“转饬沿途地方官弹压保护。”清廷即晓谕百姓,不必惊疑“,并命“水陆各营妥为保护”。 
               
            不料消息传开,川江两岸群情激愤,民众以“维护国家主权”为号召,强烈要求政府禁阻。因舆论将此事上升到“爱国与卖国”的高度,宜昌的中国引水与工程人员也纷纷表示不为立德乐服务。广大沿江船民,深知川江一旦通行轮船,必将打破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影响他们的生计,故而反对最为踊跃,纷纷集议,“英轮若将上驶,必聚万众决死堵截”。 
               
            川督刘秉璋紧急电奏总理衙门:“轮船入川,民情惶急,万不可行。若勉强试行,秉璋不敢保其无事,前年‘重庆教案’,何尝不是凭空而起,以致酿成大乱!”总理衙门审时度势后也认为:“川江行轮,易激众怒。”民众的强硬态度,迫使清政府不得不通知英国政府与立德乐暂时停轮上驶,并要求举行谈判。这场交涉开始于1888年,地点在宜昌。立德乐和英国驻宜昌领事充当英方代表。清方代表是巴县知县杭国璋(阿坦),实际上起决定作用的幕后决策人乃是当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 
               
            经过谈判,双方共同制定出一个“行轮免碰章程”,一经公布,招来民间更为强烈之反映。沿江袍哥公口,更是奔走呼号,广发:“公片宝札”,威胁必将上驶英轮击沉在川江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双方进一步的讨价还价,终于接受了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司长的英人赫德的建议,于1889年初达成协议,英轮十年内不入驶川江,清政府以白银十二万两收买立德乐的“固陵”轮和在宜昌的码头、房栈,并开重庆为通商口岸。这个协议清政府是十分满意的。李鸿章曾说;“情愿吃亏,勉凑十二万买其船、栈,明知立德乐赚钱不少,实属万分周旋,姑求川江十年无事。”清总理衙门对于重庆通商的解释则是:“行轮患在坏民船,激众怒,通商患在夺商利、损厘金。然既行轮,必通商,则兼两害,仅通商,不行轮,则止一害。两害取其轻,当是中策。” 
               
            “固陵”轮卖出,立德乐从中赚到了很大一笔钱,但由于既定目的没有达到,他仍然梗梗于怀,甚而抱怨英国政府:“由于英国政府迁就中国闭关自守主义的最坏方面,至使我试图开办川江轮船公司的计划遭到重大挫折。” 
               

            3、“入侵者”并非仅仅是攥取    

            经此挫折后,立德乐并不死心。为预作准备,他花重金聘请英人蒲南田率测量队,深入川江宜昌到重庆的水道,绘制航线图,并在沿江安设标杆、浮标,炸毁江中险滩暗礁(蒲南田据此写下的《川江水道》一书,迄今仍是重庆航运学校的教材)。英国政府也给予立德乐大力支持,不仅资助他三千英磅的经费,还派遣重庆海关职员英人泰勒率领工程人员,前往云阳县境去治理险段新滩。 
               
            果然,不久以后,机会又一次到来了。日本在甲午海战中大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规定日本轮船可以“从湖北宜昌溯游长江,以至四川重庆府。”其余列强根据“最惠国待遇”的逻辑,亦攫得了与日本同样的权利。《马关条约》的这顶规定,使清政府“姑求川江十年无事”的想法彻底破灭了。 
               
            立德乐闻风而动,在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的大力支持下,先在上海订造了一艘专门试航川江用的轮船,取名“利川”。资金不够,立德乐夫人甚至卖掉了贵重首饰与上海的房产,倾全力相助。故而当时上海报纸上称“利川”轮为“夫人”轮。 
               
            1898年,立德乐巳是58岁,他的妻子绮波德巳是53岁。2月,立德乐把“利川”轮从上海开到宜昌,要求中国政府发给行轮川江执照。是时,川江船户和码头工人听说英国人又要将轮船上驶,极其愤怒,要求政府禁阻。官府既乐意英商开发西南资源,以此增加税收,然民情炽烈如火,又不能不加以考虑,被置于两难境地。故采取妥协方式,提出英轮如欲上驶入川,务必先订行轮免碰章程。立德乐鉴于“固陵”入川失败的教训,惟恐拟订章程的交涉拖延日久,导致再度失败,断然拒绝了宜昌官府的要求,并在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的支持下,威胁说:“无论你们同意与否,本轮巳决定最迟2月25日启航,决不因任何方面之阻拦终止。 
            ”宜昌官府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同意“利川”上驶,并立即昭告沿江州县加意保护。还特派炮船一艘,救生红船一只,精壮兵丁12人,水手6名护送“利川”。重庆官府也颁发布告,不许群众接近“利川”。 
               
            经过中国政府周密按排之后,2月14日,立德乐自任船长、大车,驾驶“利川”离开了宜昌,立德乐夫人则负责船上一应人员的生活安排。由于马力不足,在滩险水急地段如新滩、滚子洞、曳滩等处,立德乐只得花高价雇请船工拖拉,才得过滩。在过兴隆滩时,雇用的纤工竟多达三百余人。 
              2月19日“利川”进入四川境内巫山县,继行至万县剪刀峡,忽碰暗礁,船底洞大如桶,满船一片惊慌,不少人叫嚷着要弃船而逃。惟立德乐临危不乱,组织人员堵塞漏洞,使“利川”幸免沉于江中,然后顺流到水势平缓处,再设法施行修补。 
               
            川江水道险恶如此,但夫妇俩非常清楚,他们此行面对的不仅仅是凶险神秘的川江水道,还有川江两岸人民的决死阻截。在巫山大峡一带,川东船户向江面上抛置大量稻草捆、杂物,绞住了“利川”轮的车叶子,使“利川”在巫峡中僵卧了整整4天。在曳滩,“利川”深夜遭到火矢袭击,团团火球像蝗虫般飞到船上。幸亏扑救及时,尚未酿成大难。在乌龟沱, 
            “利川”被船户包围,仗着船体坚固,马力强大,在撞沉渔船两只,致死六人后,终于冲出重围。船户、渔民奔走相告,在上游郭家沱邀集数千人执篙持桨,欲与“利川”死拼。云阳官府闻讯立即派出兵丁,强行将群众驱散。 
               
            船过万县,险滩较少,为免犯众怒,再遭袭击,凡经大码头、大城镇。立德乐便穿上中国游击的官服,带上同是盛装的夫人,郑重其事地登岸拜会地方官员。此举取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论级别沿江各县官史大不过七品,而立德乐则是朝庭钦封的从三品,以从三品将军之身份拜会小小七品芝麻官,当地官员受宠若惊,敢不高接远迎?立德乐不仅对地方官员俯尊以待,还与沿途各袍哥堂口的龙头大爷笼络关系,利用他们的势力为自己扫清障碍。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航行,“利川”轮终于抵达重庆下游10里处的唐家沱。3月9日清晨,起锚驶向重庆。在渝的英、美、日领事组织的中外人士,以及商会同仁上百名,乘数条木船前往迎接。重庆地方政府则派遣众船列队江中,张灯结彩等候。“利川”轮驶抵朝天门码头时,江中,岸边的迎候者一齐向它鸣锣放鞭炮,欢迎立德乐夫妇的到来。重庆百姓也万人空巷地拥到江边,来看这艘他们从未见过的船——轮船。 
               
            立德乐与夫人在轮船上做完感恩节礼拜后才下船。    
            他们巳经在陕西路买下了房子,赓即开办立德乐商行,他从天津请来了技术人员,开办了重庆第一家猪鬃行,经营猪鬃、山货等进出口贸易。    
            随着立德乐首航川江成功,大批外国商人也纷纷涌至重庆,开办各种公司。太古、怡和等外商也争相在川江上办起了轮船公司。随着轮船在川江上下奔驶,不仅快捷,收费也比过去的船帮便宜了许多,沿江船帮因此饱受冲击,生意从此一撅不振。由于洋纱大量涌入,并深得老百姓喜欢,传统的土纱价格大跌。但,在外商的纷纷收购下,四川的猪鬃和各种土货,却价格大涨。“利川”轮驶抵重庆一年后,仅猪鬃的价格便陡涨了27%…… 
               
            “利川”轮试航重庆虽然目的是为了获取大西南的资源,扩大英国产品的市场??作为商人,这样的目的无可厚非??但它在客观上也有力地推动了四川的商业贸易,同时也宣告了川江轮船航行时代的到来。因此,1898年3月9日,既记下了英帝国主义对重庆的入侵,又为重庆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学会了用两只眼睛看待历史的当代中国人,对立德乐夫妇这样的“经济侵略者”,似乎并不能仅仅停留于传统的憎恨和仇视……    

            
                浏览次数:942--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下篇文章竹添光鴻《棧雲峽雨日記》.清末日本人的中国三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