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申在望/文:外国元首成都行..瑞典国王游青城山..
申在望/文 外国元首成都行 稿件来源:成都日报 2006-4-17 4:00:39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申在望/文
1981年9月,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希尔维亚访问中国,计划行程中就有成都。这是成都有史以来第一次接待欧洲的国王伉俪。 1985年10月,美国副总统布什也访问了成都。 瑞典国王游青城山 国王抵临之前,其宫廷主管专程来成都打前站。按外交部计划,四川准备了数个参观点,请宫廷主管先看一遍,再商定国王的参观路线。可是宫廷主管一下飞机便宣布,其他地方不用看了,国王指名要去青城山。 那时的青城山名气远没有如今这样大,就像一位藏在深山的闺秀,几乎不为外人所知。索道尚未修建,游人登山,全靠足力。我陪宫廷主管来到乡风甚浓的青城山,但见沿途有不少茅屋农舍和庄稼地,叫卖土产的小商小贩甚多,还有抬滑竿的。我问宫廷主管,国王要不要坐滑竿上山,他皱眉摇头连说:“No!”。 时值八月,我们头顶烈日,拾级而上,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几个钟头过去,终于看完天师洞和上清宫。下山时我问宫廷主管,既然爬山这么累,是不是请国王换个地方参观。他惊讶地说:“那怎么行?这可是国王多年的夙愿呢!” 原来瑞典国王一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非常喜爱,也颇有研究。国王祖父收藏了许多中国文物,国王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汉学老师——马悦然,如今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他在20世纪40年代末曾来四川游学两年,考查方言,娶了一位19岁的成都姑娘陈宁祖回斯德哥尔摩。马悦然的汉学造诣颇深,曾经翻译过《诗经》、《楚辞》,对青城山的道教文化也颇有研究,受其影响,国王和王后对成都的青城山慕名已久,既来了,焉有不看之理? 国王和王后比我想象的年轻,尤其是王后,不仅美丽优雅,而且和蔼可亲。她本是德国一位职业外交官,国王访问德国时,由她担任翻译,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王后聪明博学,待人友善,在瑞典深受民众爱戴。我所接触的瑞典人,说到王后无不交口称赞。 国王伉俪来成都后,由四川省长鲁大东陪同。上青城山那天,天空晴朗,国王兴致甚高,健步如飞,不一会儿就把王后和鲁省长远远抛在后面。到了天师洞,他先把这座充满神秘意象的道观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儿,两千岁的银杏树,张天师隐修的崖洞,神剑劈开的巨石,无不令他惊讶。院落里石栏杆上的一组雕塑,他看得格外仔细。也许马悦然事先提起过,这组难得一见的雕塑,表现了中国古代道家对阴阳之学的诠释。 国王和王后在道观内坐下,细细品饮了青城山茶,还尝了一点道家乳酒,沐浴着徐徐山风,聆听马悦然以“摆龙门阵”的方式,介绍青城山的故事传说,国王和王后对于道教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观点,颇有好感。 马悦然说到龙门阵,那可是原汁原味的四川腔。这位瑞典人到四川游学,不仅对四川方言有独到的研究,对中国的古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自己的随笔集《另一种乡愁》里写到:“中国伟大的诗人好像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书房里藏的诗集特别多。虽然空间和时间的距离不允许我随时去找他们,但是我可以请他们到我家里来:我愿意跟李白摆龙门阵,或者跟稼轩居士干一杯酒,我可以到书房去找他们。”倘若说中国传统的文化需要身临其境才能意会,青城山所蕴含的诗意,无疑更深深打动了外国友人的心。 其实马悦然还向国王谈到过峨眉山,只是因时间所限,国王不能一一游历。于是,我们安排晚间放映一部“四川奇趣录”,让国王和王后更多地了解四川。这部电影是香港长城影业公司和成都峨眉电影制片厂合拍的,没有英文字幕,事前由我把中文译成英文,影片放映时通过麦克风配上英语解说。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中文里一个成语,变成英文就是一句,加上这部片子的解说词文辞考究,典故甚多,还很幽默,很难通过英语表达其神韵,国王来访前,我花了差不多一周时间翻译台本。放映电影的小礼堂没有专门的翻译工作间,我只能通过手电筒的微弱亮光看稿,一个半小时的传译,我紧张得满头大汗,总算没有出差错。看完电影,国王和王后带头鼓掌,非常满意。宫廷主管高兴地对我说:“解说和画面结合得很好,简直妙极了。” 当天晚上,成都画家张采芹来到金牛宾馆平房,向国王和王后赠送了一幅花鸟画。王后欣赏了国画之后,提出要到街上去买画。当时成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画廊或者艺术品市场,再说到大街上去买画,很可能会引来围观。于是我们建议,把四川著名画家的作品调集一批到金牛宾馆让王后挑选。这批画在平房的北厅挂出来,有苏葆祯的葡萄、吕林的熊猫、芩学恭的三峡、赵蕴玉的仕女等。王后满怀兴致,一一欣赏,她本来中意其中几幅画,可是请国王过目之后,他都不太满意,没有购买。尽管如此,王后对我们一再表示谢意,说这个小小的展览是一个绮丽的艺术世界,让她目不暇接,大开眼界。由此可见,王后对国王的意见是非常尊重的,在国际场合,这十分重要,也很得体。 国王离开成都前,吩咐宫廷主管向参与接待的中方人员赠送礼品,我收到的是一套包装精美的瑞典火柴。这套火柴共有十几盒,招贴画全是瑞典王宫珍藏的中国古董。瑞典火柴闻名世界,这套火柴又是王宫特制,令人倍感亲切。按照国家的规定,我第二天就把礼品交公了。回想起来,还是有点遗憾,因为我自小就收集火花,没想到有一天得到来自瑞典王宫的火柴,却只有一夜的缘分。 2002年,我有机会到瑞典访问,步入金碧辉煌的王宫,感受皇家的高贵与豪华,王宫里的中国古董,更让人眼睛一亮。在礼品部,我意外地发现王宫特制的瑞典火柴,画面是国王和王后的合影照,价格不菲,一小盒相当于人民币上百元。我联想到20多年前国王和王后赠送的礼物,心中漾起不胜惋惜的涟漪。 老布什在成都的九小时 1985年10月,美国副总统布什访问成都,那时他还不是总统,人们也不叫他老布什。 虽然是副总统,一切却要按总统的规格来接待。美国人对礼仪规格讲究得要命,要求既多又高。我处在接待工作第一线,深感担子重。几个月前,美国方面就派人来打前站,要求在双流机场停机坪建立卫星通讯接收站,使用美国带来的总统防弹车等等。 副总统出行果然很威风,专机飞来两架,警卫个个牛气十足。布什在成都行色匆匆。早上专机抵达,上午主持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开馆仪式,中午省政府宴请,下午到四川大学演讲,之后便离开去桂林。尽管如此,成都的国宾馆金牛宾馆还是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因为布什要来赴宴,午宴之后还要午休。 为了接待布什,金牛宾馆条件最好的“平房”,布置了中西两种风格的套房,供美方挑选。西式套房是西哈努克、金日成、蒙博托、瑞典国王等外国元首曾经下榻的房间,采用西式家具和陈设。中式套房则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采用传统的中式家具和摆设。这些家具都是清代年间的,有些来自宫廷,每一件都是文物古董,采用名贵木材,由能工巧匠精雕细刻打造而成,不仅造型典雅大气,具有皇家气派,而且保存完好,漆色亮丽。我一见这套家具,就暗想老美肯定喜欢。果不其然,那些挑剔的官员和随从们,个个不吭声了,竟纷纷在房间里拍起照来。 仔细观看这座床,确实结构宏大,气势不凡,远看就像一座小的房子。床的四周有雕花的窗户,床前的门楣和立柱上有龙凤呈祥的浮雕。类似造型的古董床我也见过不少,像这么宽敞高大的床实属罕见。据金牛宾馆介绍,这些清代家具总共有上百件,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民间渠道得到的,当时观念保守,家具长期封存在库房。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对外交往多了,又到北京参观了钓鱼台国宾馆的贵宾楼,才意识到中国家具是无价之宝,用来接待外宾,反响特别好。布什夫妇一进中式套房。就对房中的家具赞不绝口,说是一个意外惊喜,没想到在成都,会享受到紫禁城的待遇。布什70年代曾在北京常住,是美国联络处第一任主任。那时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城转悠,对东方文明充满了新鲜感。 中午的宴会由常务副省长顾金池主持,在金牛宾馆东楼的大宴会厅举行。我在主桌入座,右边是外交部美大司的副司长朱启桢,左边是美国政府一位官员。布什入座以后,环顾四周,抬头仰望,忽然问顾金池,大厅里那幅巨大的国画,画的是什么地方,画家是谁。顾金池一愣,他没注意到大厅里挂出来这么大一幅画,事前也没问过是谁画的。我刚好坐在他们的对面,顾金池给我递眼色,我就用英语直接回答说,画的是四川的山水名胜,四川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地方,峨眉山,剑门关,长江三峡,说到这里,布什笑了,对顾金池讲:“我去过三峡,印象非常深刻。” 过了一会,上来一道热菜,布什又提问了:这道菜叫什么名字?那时候,餐厅的服务还没有规范化,服务员上菜不报菜名,我们也没有在桌上摆放菜单。顾金池又递给我一个眼色,我赶紧回答说:这是气锅鸡,最早是从云南传过来的,陶罐里的鸡肉是靠水蒸汽蒸熟的,所以味道很鲜美。布什听后点点头,说这道菜以前没见过,烹调方法很特别,味道一定不错。我听说,布什夫妇特别喜欢中国菜,在首都华盛顿他们的住所附近,有一家中国餐馆,布什一家人经常光顾,最喜欢的菜是北京烤鸭。 布什在四川大学演讲,是应美方要求安排的,演讲会在川大礼堂举行。布什在演讲中,按他们的老习惯把美国人的价值观大大宣扬了一番,当然也赞扬了中国的历史久远,引用几句东方古代格言,以示风雅。 讲演结束后,大队人马直奔机场,我坐在一号警车,最早抵达。虽然只是几小时访问,我们却辛辛苦苦准备了几个月,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大概布什也知道这些,在他离开机场贵宾厅、走下阶梯之前,特意走到中方工作人员面前,挥手致谢。尽管只是短短几秒钟,还是令人感动,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来自一位副总统,不容易。
首页 要 闻 国内要闻 国际要闻 城市报道 区县报道 社会新闻 体育报道 财经报道 证券报道 文艺报道 副 刊 专 刊 Chengdu Weekly
本网站信息由四川新闻网维护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 2005成都日报版权所有
|
|
|
浏览次数:919--
 |
----上篇文章:《中国科学思想史》 (英)李约瑟世界文化
----下篇文章:[幽默]淫歌一首!.很有意思!.说话、写文章要讲究,否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