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严肃学术性一级理论期刊《文史博览》06年2期发表郑光路《近代中国少有的“射德会”》 !

作者: -上传日期:2006/4/10
严肃学术性一级理论期刊《文史博览》06年2期发表郑光路《近代中国少有的“射德会”》 


近代中国少有的“射德会” 


民国时期的四川“射德会”和青羊宫“打擂”,不仅延续了华夏传统体育文明,而且极具巴蜀地方文化特色。但这段重要史实随岁月流逝,却已少有人知其详了。本文作者自幼习武且早年专任体育记者,结识巴蜀武术家甚多,写成此文介绍“射德会”,足可补正史之阙。


骆成骧创射德会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位四川人夹杂在乙未会试的进士中,肃然走进北京紫禁城中参加殿试。 他叫骆成骧(1865~1926年),字公辅,四川资中县舒家桥人。他自幼熟读诗书,对兵书韬略也十分精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丧权辱国,光绪皇帝痛感清室旦夕危亡,殿试时亲撰策题:“兵者所以威天下,亦所以安天下。昔日兵少何其强?今日兵多何其弱?……其各直言毋隐,朕将亲览焉!”
骆成骧长篇对策中针砭时弊,提出整军练兵、惩治贪官、厉行节俭、尚武强民……对策中还有“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之句。把个倒霉透顶的光绪皇帝看得几乎垂泪,当下钦点为头名状元。
骆成骧是清朝四川唯一状元,被川人视为莫大光荣。中华民国后他历任四川省临时省议会议长、国史馆纂修,1912~1916年任四川高等学校(今四川大学前身)校长。四川军政人物如尹昌衡、刘存厚、刘文辉、刘湘、杨森等对他都很恭敬,有的还自称“门生”。骆成骧不求高官厚禄,后辞去省议会议长、四川筹赈局督办等职,一心兴办教育。他一生清廉,有“穷状元”之称,蜇居成都文庙西街侧骆状元巷,日久被人音讹说成“落酱园巷”。(1)
令世人难解的是这位文状元居然酷好“讲武”。他常翘起胡子对人振振有词说:“孔夫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安能以小道末技视武艺者乎?孔夫子为儒家师祖,而精‘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其勇力能‘以一手捉城门关、显而举之’。今国贫民弱,倘不思尚武自强以求‘强国强种’,则华夏危殆甚也!”       
在中国历史上,士大夫视武术为江湖末技,以彬彬弱质为高雅、筋骨强壮为粗俗。骆状元一代名儒,能认识到武术这一民族体育运动的健身、国防价值,实非迂腐文人可比拟。
状元公身体力行,花很多气力苦练南、北两派武术,虽说不上是“武林高手”,也足以傲视手无缚鸡之力的酸秀才了。袁世凯建帝制,劝骆成骧出仕。骆拍案痛骂,拟讨袁电稿三篇。袁一命呜呼后,骆成骧题《咏剑诗》:“聊凭掣电飞三剑,斩取长鲸海不波”,(2) 很有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武豪之风。
他尤喜射箭,在自家后院房廊下设置了一段箭道,竖起红心箭靶。他每天清晨活动拳脚后,操起雕弓全神贯注“嗖嗖嗖”地练射。他曾慨然说:“孔夫子云‘射以观德’。射之道,岂止于御敌强身哉!” 意思是说:射箭等武木国粹,除强身抗暴,还能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决单是争勇斗狠之术。骆状元提倡“武德”,将家中箭道房廊题名为“德华馆”。后来任省长的邓锡侯曾书 “射以观德” 匾额相赠。
1925年,骆成骧为推动四川武术活动出面奔走,凭借自己的声望筹集资金。他得到四川军政要人赞助,在少城公园半边桥旁修建“四川省武士馆”,成立四川武士总会。武术界公推骆状元为正馆长,刘崇俊为副馆长。蜀中文魁成了武林领袖,一时传为佳话。
这年,他又亲自筹建全川“射德会”,为第一任会长。1925年最初“雕弓较射”这一天,古意盎然。鼓乐齐鸣中,赛手们行规蹈矩;各色人士观者如堵,如同庙会……长衫马褂的骆状元喜孜孜地先射出一箭,此谓“开靶”(以后每年“较射”,也先由邓锡候等会长或往届高手“开靶”)。
骆状元以后常在“射德会”集会时宣称:“国术乃中华文化之组成部分,绝非野蛮打斗之术,应使之符合礼、义,如古圣贤所云‘以此观德行’。”骆状元提倡良好体育竞技道德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当时武术打擂比赛中,擂台上必欲置对方于死地,擂台下门派之争互相诋毁的现象屡屡皆是。
骆状元倡导“强国强种”,为发展传统武术而奔走。连他为别人撰写碑文得到的“润金”,也都捐给“武士会”。  1926年夏,骆成骧在成都文庙西街住所病逝,灵柩送回资中县故乡骆姓祖茔安葬。出殡当天,成都百姓自发组织沿街护送,连道路都堵塞了。灵柩清晨从文庙西街出发,傍晚才到牛市口……当时著名文人陈能芬曾写挽联颂道:“望帝魂飞关塞黑,竟相传,雕弓较射,竹杖寻幽,说与旁人浑不解; 伤时泪洒杏花红,再休想,玉尺量才,金銮载笔,事如春梦了无痕。”  联中赞扬骆状元以一介文士而提倡“尚武”,这使许多迂腐之人感到不理解;同时赞美他文才绝伦、伤时爱国,广受川人爱戴。(2)


“雕弓较射”雅趣


骆死后,射德会人士深感惋叹,都说:“恨天公不佑贤良,状元公早早仙逝…….射德会—定要发展壮大,以慰他在天之灵!”
射箭这一民族体育活动在成都、四川日益活跃。1928年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成立“四川射德总会”。此后四川军阀要人邓锡侯、刘文辉、田颂尧、刘湘、孙震等都前后任会长或副会长,早期入会者多为各界名流。   
据说加入射德会还有两项“特权”:凡交纳—元会费后,可领到一枚铜质棱形证章,上有“四川射德总会”字样和三位会长大名,第—可不被拉伕,二是打官司时,可以免跪。于是后来很快吸引大批小市民、店员、学生、农民等普通民众参加射德会。(3)
我想这不过聊备—说而已,这块体育证章焉能有如此大的威力?我15岁拜师习武,师傅王长明老先生早年曾入该会,收藏有此类证章。我见过射德会圆形纪念章,上面写有“四川省督办骠威将军陆军上将、射德会会长邓(作者注:即邓锡候)赠”。可能有时它会起点吓小鬼纸符的作用。
射德会从1925年后开展“定期较射”,是充满传统文化性、竞技性、趣味性的射箭比赛。靶子是长约6尺,宽2.4尺的条形靶;靶上绘有三个红色圆心,谓之三元:即天元、地元、人元。
赛手先较射蓝章,这相当于三等奖章。每位射手须射5箭,其名称为“生、老、病、死、苦”,这大概有佛家“苦谛”意思,也含有射箭能驱病强身长寿之意…….3支中靶就可得奖章。中蓝章后方有资格参加银章较射。银章射10箭,6箭中靶可得奖。最后射金章,共射15箭,中12箭以上得奖。每次比赛大致奖蓝章30名,银章20名,金章3名。(3)
这种比赛同闻名国省的“青羊宫打擂”—样,一般每年农历二月“花会”后举行。“较射”地点在少城公园“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旁边的“箭道”。选手来自川中各地,通常有百人以上。
据安维胜先生说,在第4届比赛时,又添了“特章”,即特别金章。比赛分为四级。第五届后有了女子参赛。金章最初是银子打成外面包金,在第3届时改用名副其实的金章,重量为3钱。特别金章重3钱3,银章用银子铸成。比赛还设有银盾、银杯、马褂、衣料、帽子、奖旗等奖品……(3)
参加射箭运动后强身壮体很见效,据说有个绵阳姓杨的女子多年不孕,入会后竟结珠胎,令许多妇女也踊跃入会。不少人入会后,病况大减。于是入会者汉、满、蒙、藏、回等各族人士均有,至1937年后在川中已建分会30多处,成员数千人,影响甚大。
邓锡候在骆状元死后对射德会颇有建树。邓锡候,字晋康,四川省营山县人,1924年5月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四川省省长,后为川军第28军军长。1949年12月9日起义,解放后历任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等职。
民国中后期,射德会每年在少城公园较射比赛也日益正规,设有“总裁”。很多人不知道,外号“水晶猴子”的邓锡侯还是个射箭高手,加之位尊权重,多次任射德会会长和总裁。射德会中还有副总裁、裁判、主考、监察等人,以示“射以观德”的公正性。比赛时,邓锡候叫来军乐队助威,凡中一箭,就当当、咚咚地敲锣击鼓;颁奖时,如中奖,军长大人邓锡侯手一挥,立刻军乐阵阵、热闹非凡…….....

略....


很耐人寻味。
比赛时既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翁,也有风华正茂的中学生少年,还有巾帼英雄,真是“少长咸集,群贤皆至”。还屡有父子、母女、姐妹、兄弟同场较射场面。
中学生李鹏曾夺得金章;9岁的兰久成曾夺银章,他后来参加青羊宫打擂,还得过金章。女学生中张志清也在打擂台中得过金章、射箭中得银章;女学生唐饶珍曾获1938年射箭金章……得“特章”(特别金章)的共有4人:李金山(木匠),吴振州,王某(名佚,武秀才)武树森(“长新弓铺”店主)。可见这项民间传统体育雅俗共赏、男女老幼皆宜,比如今什么“老年迪斯科”、“少儿蹦蹦操”似更优雅。



射德会和弓箭业的衰亡



弓箭是冷兵器时代中最具威力的武器,也是武举考试中最重要内容。四川首府成都,历朝历代射技高超、弓箭制造业发达,至今遗留下许多与之有关的街名。如提督街,清朝时街面宽阔,设有马道、箭道,是专为清军练习骑马射箭的场所。当时成都东门、北门、南门外都各有马道两条,以后相继形成街道叫马道街;乡试时各县武生到省城赶考,在这里骑马、射箭、习武,平时则为兵卒及四城民间武人练功之地……
到晚清引进洋枪炮,弓马骑射已失去往昔风采。正是这种情况下,骆成骧才创射德会,更多的是恢复和传承古人“射礼”、陶冶性情的体育形式,使之不致湮灭。
除北京外,成都是在中国最著名的制弓名城。其中以西大街武氏“长新弓铺”最有名,与北京“聚元号”齐名,创始人是清朝道光年间的武正福。(4)各弓箭作坊在光绪末年武举停考而骤然衰落。1925年成立射德会后,“长新弓铺”在成都西大街复业,年造弓百张,每张弓大洋10元。此外还有老皇城西边金家坝街的“旷复兴弓铺”。
1986年,时已90余岁的武树森老人回忆:他爷爷、父亲都是造弓能手,他本人还参加了射德会的比舞,并获得二枚金章及一枚特章。其女武泳华也参加过比赛。武树森当年还常与骆状元等人在周日到邓锡侯的庆云庵公馆去射箭。
武树森老人还讲:比赛射距男子为28弓(即28个弓身之长,一个弓身长为3尺7寸);女子为24弓,射特章为32弓。弓多用楠竹、核桃木和牛角制成。箭为桦木制成,重一两或一两二钱的用来射远;重一两六钱者,用以射准。其长度分别为3尺、2.8尺、2.6尺、2.4尺。弓采用传统制造法,要经374道工序历时三年才能完成,弓分为8力、10力、12力和14力等级别,一个力合9.4斤。
我查阅史料,20世纪30年代,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的学者,曾对东北、西南、台湾等地的民间艺术、手工业进行调查研究。学者谭旦冏.........

下略
(6)  射德会因资金缺乏又遭乱世,临解放前几年即停止每年比赛,但月课照常。少城公园内仍有射箭摊,供游人参加。
建国后,射德会活动渐少,但会中高手曾加入四川射箭队。如武树森曾任教练,其女武泳华在1957年全国锦标赛中获女子第3名。1957年“反右”运动恶潮陡起,很有“旧色彩”的射德会从此解散。原因据说是当时西藏少数叛乱分子用弓箭杀伤解放军,于是射德会中有人说:战士们恨弓箭,为避免误会,解散算了……(3)
岁月如水,1990年后日本等国外人士,专程来成都寻觅中华射箭、制箭根源。1999年,“亚洲传统弓箭射艺研究网络”的主持人、时任香港知识产权署署长的英国人stephenselby(中文名谢素方)慕名到“长兴弓铺”武氏后人家专访,参观了一张珍藏已140年的宝弓。此弓长约一米、重约500克,弓身用牛骨、桦树皮、竹皮、蛇皮等好几种材料粘合而成……外国友人深为成都曾有如此精湛制弓工艺而叹服,希望出价2万元将这张老弓买下带回英国收藏。“长兴弓铺”的第4代传人武泳华说:“你出再高的价我也不卖。它不仅是武家的传家宝,更是中国南弓的盖世宝,我们要把它留在中国!”(4)
武氏传人仍仍珍藏宝弓,但“雕弓较射”古意盎然的“射德会”,如今确已“事如春梦了无痕”了……

   
注释  
......
图片说明:

图1. 骆成骧像
图2. 射德会纪念章
图3.清朝时军士开弓射箭情景


                浏览次数:1763--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四川作家流沙河先生的一篇精彩演讲!!
----下篇文章方舟子《魏于全:破译癌症“死亡密码”》.发生在四川的学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