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郑蕴侠《洪门、袍哥及青帮探源》

作者: -上传日期:2006/4/9
【转帖】洪门、袍哥及青帮探源 


洪门、袍哥及青帮探源 

郑蕴侠 

  甲申(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之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政权被颠复。延平郡王郑成功据守福建,抗清复明,接着渡海光复台湾,继续抗清;并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台湾创立“金台山”、“明远堂”,“汉馨香”、“挽澜水”,与大臣将帅结义为异姓兄弟,部卒也同时宣誓,这是洪门开山立堂之始。洪门的秘密口号是“明大复兴一”,寓“一心复大明”之意。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为记,并以“洪英”为洪门开山祖师,暗寓“洪武门下英雄辈出”。郑成功创立洪门有两个意义:一是大明复兴;二是尊王攘清,富有民族意识,因此,洪门从开山立堂之始,就被清朝视为大逆不道,一被查出就要“抄家灭族”。洪门在城市难于立足活动,只能占据山头,建立山寨,招兵买马,伺机起事。洪门组织以弟兄相称,讲求平等。帮中职位分内八堂、外八堂,下设各种名目,等级森严。开山立堂或集会,要依职位在堂上排夹道,仪式隆重。 

  洪门对叛徒和清廷的探子的惩罚是极严的,光死刑就有好几种。 

  洪门成员的对象是九流:一流举子(知识分子),二流医(内外科大夫),三流地理(阴阳勘舆),四流推(算命卜课),五流丹青(书画家),六流相(麻衣柳庄相师),七流僧,八流道,九流琴棋(清客音乐师)。崇三教,三教是儒、释、道。 

  郑成功在台湾开山立堂后,非常重视以沿海各省作为桥梁,达到进攻清廷恢复明朝的目的。他派盟弟蔡德英等五人及其军师陈近南偷偷潜入清军占领区,谨慎地发展灭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共分为两路,蔡德英在东南几省发展,称洪门;陈近南在西北几省发展,后经顾炎武、王船山二人演变成为汉留,称哥老(袍哥)。洪门和汉留组织大致相同。 

  先谈洪门。 


  洪门 

  却说蔡德英潜至福建莆田县九连山少林寺(称下院,河南登封县少林寺称上院),投方丈智通大师,寺内有僧徒一百二十八人,都是武艺精湛、富有民族气节的人。蔡德英在寺内落发为僧,精练武艺。寺僧中有个叫马福仪的,艺精剽悍,在僧众中位居第七,也被结为同盟,待机起义。恰在这时,郑成功又派来侄儿郑君达和妻子郭秀英、妹郑玉兰前来练武,加强反清复明力量,那马福仪奸恶成性,强奸郭秀英及郑玉兰未遂,被僧众斥逐下山。马福仪含恨叛盟,向清朝抚台告密,引清兵三千夜间围攻,放火烧毁少林寺,僧众百余人全部殉难,只蔡等十余人突围。他们用袖箭射死马福仪,逃至惠州宝珠寺,与在那里的洪门弟兄吴天成、洪太岁、姚必达会合。清兵追至,蔡等又逃往乌龙山,投史可法部将吴烈、吴延贲父子、合力杀死清将陈文耀,清兵败走,蔡等就在右寻镇高溪庙剌臂歃血为盟,重新组织规划复明,尊洪英为始祖,郑成功为武宗,史可法为文宗,这是洪门在清统治区结社之始,并定社名“天 洪”,以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兄弟,月为姊妹,称为天地会:组织义军称“三合军”,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起兵抗清,震动七省,他们以明总兵周遇吉的侄儿周豪与史可法的儿子史鉴明为正、副统军,以侠女关玉英为女兵统领,率军由襄阳进入四川。川督王春美派心腹符四、田七诈降,周豪不察,竟加信任。迨义军抵达重庆,与清兵接战,符、田二人便为内应,以致义军大败。关玉英在途中与田七遭遇,擒田七,剖心祭阵亡将士;复擒符四,以一百零八刀鱼鳞剐死,惩治了仇人。因此,洪门永忌四、七两排。 

  洪门组织发展很快,影响极大,各省纷起秘密结社,先后出现了三点会,三合会、匕首会、双刀会,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等抗清复明组织。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陈正成在新加坡创立三合会,并派分支到厦门,是为洪门在海外组织之始。嗣陈正成在厦门被清兵杀害,黄威继领其众。咸丰年间,刘丽川创立洪门支派小刀会于青浦,响应太平天国,攻占上海,清廷勾结美、英、法帝国主义血腥镇压,终遭失败。 

  光绪初年,孙中山与郑士良在檀香山立“致公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孙中山先生以“洪门大哥”的身份去到美国波士顿进行革命活动,得到当地洪门人士黄三德、唐琼昌的迎接和协助,又得到司徒美堂作他的义务保护人员。有了洪门弟兄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孙中山先生便在纽约组织“安良总堂”,接着又先后成立了“安良支堂”或分堂。推动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 

  陶成章在浙江策动九龙山洪门弟兄加入兴中会,又有加入“光复会”的。民国成立后,哥老、洪门、青帮的反清目的已达,逐渐转化为社会团体,以后又形成江湖流派。再谈汉留袍哥。 


汉留 

  陈近南到西北组织洪门的时候,正逢顾炎武在陕西华阴县云台书院讲学,常以民族大义激励学生,同时受到洪门影响,率众结社反清复明。大家推顾炎武为首领,仿洪门组织称为“汉留”,取“汉族遗留”之意;亦称“袍哥”,取“岂日无衣与子同袍”之意。“汉留”鉴于“洪门”受清朝严密防范,便以创立礼门戒烟、戒酒、戒赌、戒嫖为掩护,这是清朝允许的。同时又在道教中发展反清扶明的秘密组织,创立“白门”,以后发展演变成白莲教、红灯照、红枪会等组织,其政治目的都是反清复明。 

  “汉留”成员的发展对象不限于“洪门”的九流人物,还吸收江湖上的惊(看相算命)、培(四平摊子内外科医生)、飘(写诗条子、一字破)、猜(赌博单双红宝)、风(见风使舵取人钱财)、火(炼丹提汞)、爵(以显宦骗人钱财)、耀(伪充官职骗财)、僧、道、吏、卒、戏(梨园人物)、解(卖武技杂耍)、幻(变戏法)、听(说评书、相声)等江湖人物。因为这些人常在江湖上跑四方,正好藉以搞联络通讯。特别是官府中的吏卒,有了他们便可随时掌握官府的动向。“汉留”组织发展很快,遍及全国各省城镇乡村、山林水泽,甚至鸡毛幺花店都有公口组织。 

  清代康、乾年间。北道上的响马镖客都是“洪门”、“汉留”的成员。河间府的窦尔敦,就是一个“汉留”支派首领。黄三泰、黄天霸父子指镖借银、李家店比武,使用丢头一字暗器打伤窦尔敦,后来当了清朝武职,专门与江湖绿林弟兄作对,成为支派的叛徒。 

  由于“汉留”组织发展迅速,各省山头林立。这些开山者,都与清兵发生过多次壮烈血战。 

  清王朝倒台后,“袍哥”,“洪门”的政治目的已达,“汉留”转化为社会团体,在全国各地正式公开开山立堂,设立公口。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各省“洪门”、“汉留”除在沦陷区内秘密活动外,大部集中在川、黔、湘、陕、甘、青、宁等省公开活动,国民党党政军警特人员都大量参加。最后谈谈青帮。 


青帮 

  郑成功组成洪门以后,曾派翁××,潘××二人到北京坐控清朝消息。翁被清廷查获,叛降清廷。潘××坚持继续组织“安清帮”,以“安清”二字迷惑清廷,并为清廷担负运河的运粮任务。为了掩人耳目,改弟兄叙义为师徒相传,并定辈份为:“清静道德,文成佛法,仁论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二十个字。徐锡麟、秋瑾二人参加后,由他二人续添上“大通悟学”,凑成二十四个字辈。清亡后,又兴第二个二十四代。再后又兴第三个二十四代。 

  “青帮”以替清廷在运河运粮为掩护,因此受到清廷笼络,在沿运河的江淮各集镇分立码头,并以六品官职为码头官,以码头官收徒,老年时择一得意门生传衣钵,召集徒子徒孙开大会,称为“关山门”,传师位于继承人。传师位之后,老师就不能再收徒弟了。太平天国时,“青帮”曾大量供给太平军有关清兵的情报。清末发展海运,粮食由轮船直运天津,运河失去作用,“青帮”组织离开江淮流域,转移到其他地方继续活动。民国建立后,“青帮”已是很强大的社会组织了。特别是在江浙和河北省很盛行,上海更是一个中心点,驰名的老头子有叶澄衷、虞洽卿、黄金荣、朱坤山、杜月笙、杨阿毛(自耀)等人。此中,有的成为国民党幕后人物;有的成为黑社会的首领。 
                浏览次数:1082--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2006年3月22日,郑光路就武侠文化问题,接受深圳卫视专题采访!
----下篇文章新浪首页:《青年作家》,向平淡的文坛注入的一股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