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和死人打交道的企业家!《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淘金"》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供著作权保护,如使用务必通知作者。 侵权必究。 转载本文,务请先来信联系,并注明来源为: "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网址:http://www.tstcwx.com 如纸型媒体欲转载此文,务请联系:ZGL706@vip.sina.com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淘金"》
图片说明: 1. 吴弥和著名影星张国立合影 2. 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 3. 原四川省委书记天宝和吴弥
本文特点: 1.题材独特新奇、引人注目 2.故事性强、贴近生活 3.主题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淘金"
郑光路
他中年才开始创业,冲破世俗偏见,毅然选择了三百六十五个行业中最为特殊的那一行-- 殡葬业,以至爱妻同他离婚。但他从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背死人的打工仔,成为中国第一家殡葬业民营企业家,一年要为1000多个逝者提供殡葬服务,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万元。中国著名诗人流沙河送给他一个雅致的称号:"天堂之门的侍者"……吴弥打工创业的故事耐人寻味,将给无数家庭和打工族十分有益的启迪。
他选择了打工中的"冷门"
不久前,在成都风景如画的百花潭河中,发现一个20来岁的打工妹被砍成11块。碎尸被送到成都"安抚园",经"安抚园"负责人吴弥精心缝合、处理,公安机关由此迅速逮捕了杀人凶手……在笔者请求下,不大愿接受采访的吴弥,终于接受笔者的独家采访,详细讲述了他独特的打工创业历程。 吴弥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他少年时,终日操劳的养母忧郁成疾而疯癫。他永远难忘养母病故后出殡的情景:父亲无钱买棺材,在家中撬了几块木地板做了一个"火匣子",把养母装殓了。北风呼号中悲苦的他端着纸糊的灵牌,5岁的小妹牵着他的衣服,和父亲去草草埋葬了养母… 家里实在太穷,吴弥从10来岁小小年纪就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涯。他向加工蚊烟小作坊的石老板苦苦哀求,石老板怜悯他,才让他推销蚊烟。小吴弥每天课余时间,走大街、穿小巷叫卖:"买蚊烟哟,买蚊烟!" 他刚成年,由于贫穷和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他初恋的女朋友黄莉生下了一个女婴后,竟然被人犯子卖到河南去了……吴弥万念俱灰,绝望至极。 而这时,他有家难归,因为他父亲不甘寂寞,又找了个老伴,这个家哪里容得下一个毫无收入的小伙子在家吃闲饭!天无绝人之路,吴弥经人介绍,认识了拉蜂窝煤的梁大爷,才干起了运煤挣钱糊口的营生,整天汗流浃背满脸污黑……此后,为了生存,他四面八方打工,跟随一个赵师傅沿街去揽淘井、挖泥、打杂,又学做沙发、修绷子床的技术。总之,为了活人,只要能挣钱的活他都干,管它再苦、再累,再脏、再臭…他相信一个既朴实又简单的道理:埋头干,不饿饭! 这时,吴弥经人介绍,认识了新都县龙桥公社的姑娘刁永菊,他那颗伤痕累累的心才从爱情阴影笼罩下挣扎出来。婚后,没有工作的刁永菊走上街头,做起了卖凉水、生抄手的小生意。 但很快添了个儿子,经济窘迫,两口子经常愁眉苦脸。困境中的吴弥绞尽脑汁,朝思暮想能有一条致富之路……有天一个极偶然的遭遇,成为他人生历程突变的转折点。 那天,一位老人暴尸成都闹市街头,哭得死去活来的女儿向路人求助。但来来往往的行人怕沾了晦气,都掩着鼻子纷纷绕着道走……吴弥默默地帮那女子包裹起冰冷的尸体,带着她一起料理完丧事……当一切结束,老人的女儿长跪不起,在吴弥面前哭嚎着谢恩,把他当成了救苦救难的菩萨! 刹那间,吴弥脑海中如闪电雷霹,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他从童年起就被人歧视,至今仍生活在生活的最底层,天天为了最起码的生存在打工、叫卖……一个奇异的念头撞入吴弥的脑海:这难道不是一个常人难以发现的"冷门"机遇?人生自古谁无死?难道自己不能在逝者"通往天堂"的路上"淘金"吗? 他把奇想变成行动,向成都三十多家医院寄去令人惊骇的求职信:"我有健康的身体,热爱这个职业,敬望领导考虑能够接纳我参加贵院尸体的搜集、守护和管理工作……" 一封封求职信是吴弥背着妻子刁永菊悄悄寄出的。终于有一天,成都铁二局中心医院回信了,欢迎他去管理医院的太平间! 吴弥高兴极了,刁永菊却惊得发呆,责问丈夫:"你已在成都一家橡胶厂打工,为啥要丢掉体面工作,去干那种低贱肮脏的活路和死人打交道?你是不是中了邪啊?" 不管老婆的又哭又闹,吴弥很快和医院签订了承包太平间的协议。在改革开放大潮、千百万打工人流中,许多人承包工厂、农场、商店……有谁听说去承包装死人的太平间?吴弥成为中国第一个殡葬业的个体户!
勇敢战胜世俗偏见
万事开头难,最初一个月只有3个死者。吴弥开始发愁:"靠抬死者的简单服务,能收多少钱?咋养家糊口?"不久,铁二局一名女职工病逝,其夫悲痛欲绝,委托吴弥办理丧事。吴弥动起脑筋,将太平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设置灵台放置鲜花和精致小花圈,使告别仪式既简朴又庄重……死者家属对此大为感谢。 吴弥茅塞顿开,悟出一个道理:殡仪工作哪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啊?它需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吴弥确定了新的服务理念:"君含笑九泉,我告慰苍生。"他为改善服务,扩大影响,四处求告借来几千元资金整,把简陋太平间改造成面貌涣然一新的殡仪室。 吴弥"背死人"的打工生涯跃上一个新台阶。不仅在铁二局中心医院病逝的死者家属乐于请昊弥料理后事,其他单位、街道的丧家也纷纷慕名而至,"生意"越来越兴隆。后来竟有人酸酸地说:"救命的不如送葬的","医活人的不如抬死人的"!吴弥听了说:"干殡葬的人从古至今被认为肮脏下贱而被人瞧不起。这些话虽然有些妒嫉,但也是转变了传统观念、对殡葬工作的一种肯定啊!" 干上这一行后,吴弥才知道事情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个令常人畏怕的职业,需要超常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吴弥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要他马上将一具不明身份的女尸拉走。他也是凡人,也难免有恐怖之心。雷雨闪电中,路又不好走,他拉尸的三轮车颠簸得厉害。他感觉到那具女尸幽灵般左右摇晃,不停抬头;在下坡时,那女尸突然弹坐起来,像要从身后向他扑来……吴弥吓得头缩在雨衣中,心咚咚狂跳不敢回头! 吴弥读到《中国葬俗》书中很有哲理的话:"人生在世有着许多平凡或伟大的超越,然而,人们都无法超越生命的神秘终点--死亡。"他想通了:"凡人都要死,与死人打交道有什么可怕的?从事殡葬行业更不足为奇!"他终于战胜了恐惧心理,对各种死尸视之如从此远别的亲友…… 吴弥能战胜自己,却对世俗偏见无可奈何,这也对他打工创业中造成巨大障碍。 自他在"死人领地"打工有了名声后,比他预想更严重的情况出现了:亲朋好友个个躲瘟神一样远远躲避他。偶然路上相见,对方不是装做没看见,就是丢下一句"我正忙得很!"匆匆扬长而去。有好几次,吴弥主动伸手想与好朋友握手言欢,对方的手却直往后缩,他伸出的手半天收不回,尴尬极了。有天,他备上礼金,兴冲冲赶往豪华酒店出席一个好友的生日宴会。当他走进酒店,欢歌笑语立即停止,所有异样的目光利箭般射来。客人们交头接耳,对做寿的朋友说:"你过生日,图个长命百岁的好兆头,咋个把吃死人钱的'吴死人'也叫来了?晦气!" 吴弥走到"寿星"朋友身边,正要祝福生日快乐。令他惊兀的一幕出现了!"寿星"被人逃难一样拉跑了,同时传来声声斥责:"你跑来凑啥热闹?你配吗?" 吴弥欲哭无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是他终身不忘的耻辱! 不久,他儿子向他哭诉:"爸,同学都说我是给死人打工的'吴死人'的娃儿,都不愿和我 一起玩……" 很快又发生一件事:有天,一个家境极穷的小伙子跑来哭诉:相依为命的母亲被病魔夺命,自己无工作,不能为母亲尽孝……吴弥非常同情,亲自动手为其母整容化妆,又帮付了火化费。火葬时,小伙子呼天抢地号啕大哭:"妈呀,丢下我一个人,没有工作,我怎么活呀!"吴弥也不禁伤心落泪,好心好意说:"你留下来在我这里打工吧!"谁知小伙子从地上蹦起来,大吼一声:"你要霉我?我饿死也不会干你这一行!"说完怒气冲冲跑了…… 世俗偏竟这样根深蒂固、无处不在,他家庭也很快破裂! 他妻子刁永菊能干贤惠,多年来与他相依为命。但女人对死人特别敏感,她也怕晦气啊!吴弥每天回家,刁永菊规定他必须身上衣、裤、鞋、袜统统换完,洗了澡才准进屋。吴弥觉得老婆这些规矩没错,老实遵守。 但流言飞语却让刁永菊无法忍受了,每当她走在街上,总有人在指指戳戳地议论:"那个女的倒了八辈子霉,找个男人在天天给给死人打工!""她男人白天抱死人,晚上抱活人--她咋个睡得着觉啊!""她戴的金戒子,说不定还是他男人从哪个死人手上抹下来的呢!"…… 刁永菊先是忍耐,但闲言闲语越发铺天盖地而来,她的同学同事、亲朋好友也躲瘟神一样见她就跑……刁永菊多次劝吴弥改行,但吴弥不为所动。刁永菊绝望了,上法院递交了离婚申请书! 离婚之后,吴弥成了"孤家寡人",在床上躺卧了两天两夜,思前想后:三百六十五行当中,这一行真地不能干吗?不,只要这世界上要死人,就总得有人给死人打工!我既然喜欢这一行,又干得好好的,又能挣钱谋生--我为啥要改行!
从"打工仔"向"企业家"飞跃
吴弥从绝望痛苦中振作起来,对自己说:"不但要干这一行,还要干得更好!" 著名诗人流沙河参加友人的吊唁活动,对吴弥在中国第一个私人承包殡仪室的事大加赞赏,称他是"天堂之门的侍者",并欣然挥毫题写"安抚园"三个墨汁酣畅的题字。吴弥心领神会诗人的用意:他要打造出响亮的私营殡仪服务品牌! 吴弥决定要让自己从"打工仔"向企业家飞跃。工作再忙,他为克服文化低的弱点,不怕吃 苦,系统学习了《中国葬俗》等大部头书。他结合工作实践,钻研殡葬礼仪学问,被称为技术权威…… 吴弥成功之处,还在于他把单纯"打工挣钱"的低级追求,上升到有利社会、服务大众的公益意识。有次一位英籍新加坡人来蓉旅游不幸暴病身亡。吴弥除认真护理死者,还不厌其烦地去省防疫站代丧家办理骨灰检验、打封等手续。有人猜测,吴弥碰上老外大款,会狠狠赚一把!但他没多收分文,死者家属对这不乘人之危的周到服务感动得热泪盈眶…… 1998年底,成都青羊区西安路派出所刑警队长刘辉壮烈牺牲后,他捐赠上千元以表达对英雄的敬重。《信息汇报》记者廖维成在采访过程中被歹徒杀害,吴弥不仅免费办理记者后事,还自己掏钱给记者买衣服、皮鞋、领带和骨灰盒。他还曾免费处理过数百具不幸死去又无人认领的盲流人员、打工人员、孤寡老人…………在1998年的长江流域抗洪抢险中,他花费7500元购买食品慰问灾区人民。此外,他已向先后为希望工程、残疾人企业、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资近10万元人民币。 吴弥这个"为死人打工"的普通人成功了!他驾驶40多万豪华"丰田"轿车、居住的是近百万的住宅。更重要的是,世俗偏见的眼光终于淡去,妻子刁永菊也同他复婚了!吴弥得到人们理解、社会承认。他现在是四川省"民革"成员、成都市民族宗教委员会常务理事。2003年,安抚园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慈善爱心企业"称号。 采访快结束,笔者请他为其他打工者介绍一下他的成功经验。他沉思很久,说:"首先,工作无高低贵贱,首先要冲破阻力去做,普通人越不愿做的工作,你越要从干冷门的'打工仔'干起,这样就成功了一半!其次,一定要多想着怎样为社会、为百姓尽可能做些好事,这样自己得到的回报可能更多一些。" 话虽简单,对打工创业者而言,确是金玉良言!
字数:4100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供著作权保护,如使用务必通知作者。 侵权必究。 转载本文,务请先来信联系,并注明来源为: "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网址:http://www.tstcwx.com 如纸型媒体欲转载此文,务请联系:ZGL706@vip.sina.com
|
|
|
浏览次数:2537--
 |
----上篇文章:打工仔创业的“九阴白骨爪”:《"散打擦鞋匠"擦亮快乐人生》
----下篇文章:流传中外的奇闻:《八旬奇人王维明的跨国黄昏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