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读毛泽东诗词解史》.

作者: -上传日期:2004/1/25
浴火凤凰新闻网 >> 文章 >> 人物专栏 >> 毛泽东 >> [专题]文章列表 >> 正文 2004年1月25日 星期日  
                   
 读毛泽东诗词解史            

             作者:钱文军    

                  本人很欣赏毛泽东的诗词,称之为中国旧诗词的绝唱。毛以后尚未有堪与比类者。
                  而毛诗词创作的高峰期应该算1935年十月。这个月内他创作了四首诗词,按《毛泽东年谱》排列的顺序为:《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是他一生中写诗作词的最高潮。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我们的老祖宗是把词也说成“歌”的,因为词是为古曲所配,为唱而作。因此,把诗词作为文人内心世界的抒发、表露,往往不错。
                  这个月毛所作第一首《长征》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是毛诗中的精品。那种苦尽甜来、云开日出的喜悦心情跃然诗中。中国的诗界,普遍认为这首诗描述了长征这个伟大壮举。例如周振甫评论道:“像这样空前伟大的历史事件,具有这样伟大而深刻意义的长征,作者却能用56个字来写它,这是多么高度概括的艺术手腕。”其实这只是雾里看花。毛在此诗中写的只是红一方面军的长征,更重要的是写他在党内斗争特别是与张国焘斗争的首次胜利。
                  查历史记录,贺龙、肖克领导的红二方面军长征的路途更遥远,战斗与胜利并不亚于一方面军。只是他们只不过偏师而已,并不值得歌颂。其实,长征的各支队伍中,损失最惨重的就是红一方面军。
                  再查历史,我们发现,从中央苏区出发的红一方面军,派出潘汉年、何长工于1934年9-10月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的代表杨幻敏、黄质文秘密谈判达成五项协议。其中就有解除封锁、互通情报、互相借道等内容。陈命令他的少将以上军官:“敌不向我袭击不准出击,敌不向我射击不准开枪。”并撤退四十华里。于是蒋介石的三道封锁线均开了口,第五次围剿变成驱赶。
                  还没完。李宗仁、白崇禧派到天津通过吉鸿昌与**代表接头的刘少南被抓捕吉鸿昌的军统特务击毙,而陈济棠放走的红军已经兵临广西边界。11月21日夜,白崇禧下令桂系第15军撤离湘江防线,第7军也集结到恭城县。22日开始撤军。于是从全州到兴安60公里湘江无兵防守。**广西桂林地委党史办后来经三年查证:李、白确实让出走廊给红军过境,并严守红军进入广西腹地的必经之地龙虎关。李、白防中央军进广西是真,只要红军不进来,中央军也进不来罢了。
                  只是因为没有接上头,红军并不知道已经让出走廊,所以南攻江华县,失去三天宝贵时间。23日湘军得知湘江无兵防守,何健急报老蒋,得蒋命令后调刘建绪部四个师下全州,企图堵住湘江防线的缺口。而红军也于25日获悉走廊情况,27日改变部署挺进湘江抢占两个渡口。但湘军也抢占了全州,于是只剩下几个小渡口摆渡红军全军,
                  湘江一战,红军惨败,八万余人只剩三万,只得转向贵州。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也破产了。非但如此,蒋介石震怒之下于28日强令桂系与湘军夹击红军。李、白继续阳奉阴违,下令:“打尾不打头”,只追红军不与湘军配合夹击。甚至缴了进入广西的中央军万耀煌、周浑元各一部的械。杨成武于1989年回忆道:“要是我们从江西出发不带那么多辎重家当、坛坛罐罐的话,是能抓住白崇禧的桂军南撤的有利时机,顺利抢渡湘江的。”在与湘军作战中身负重伤的杨成武笑道:“我这把骨头差点也埋在湘江边上了。”
                  到了遵义会议,毛进了常委,“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陈云传达手稿。)。后来“在行军途上,又组织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三同志组成的军事领导小组”(《聂荣臻回忆录》,上。)毛成了实际上的总指挥,因为当时整个中央,除了打仗,没有别的事情。但这毕竟只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实权,而非合法的**领导人。即使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掌握了军事领导权,红一方面军也继续损失惨重,三万人打成七千人,损失比例超过以前,乃至于发生林彪写信要求毛下台让彭德怀指挥的事情。
                  6月12日,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李先念部在懋功会师。此时一方面军连同中央机关只剩不到八千人,而四方面军则拥兵八万!25日在懋功两河口召开会师庆祝大会,毛、张争夺领导权也正式开始。此时中革军委主席兼红军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总政委周恩来。党的领袖是张闻天,毛只是前敌指挥部政委。29日政治局会议,补选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军委委员。但拥兵自重的张国焘并不满意。7月18日政治局在芦花开会,张国焘取代周恩来任红军总政委,并成为五人组成的军委常委的“主要负责者”。毛也只好同意。当日中革军委发出通知:“奉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委统率指挥。仍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兼总司令,并任张国焘同志任总政治委员。特电全体知照。”(参见:《毛泽东年谱》,第463页;《周恩来年谱》,第285页。)
                  此外,改组总司令部,刘伯承仍担任总参谋长,四方面军的王宏坤任副参谋长;成立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该前敌总指挥部乃红军史上第一次建立,命令明确指出由四方面军指挥部兼任,张国焘权力扩充。
                  8月4-6日沙窝政治局会议改组了原本运作良好、机构健全的总政治部。陈昌浩取代博古任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取代李富春任副主任。周随即以四方面军人员改组总政治部。同时决定恢复一方面军称谓,周恩来兼司令、政委。接着,改组总供给部、总卫生部,四方面军人员担任政委。重建红军大学,刘伯承任校长,四方面军何畏任政委、李特任教育长。最高指挥权与各总部实际已被张国焘掌握。如果一、四两个方面军继续合在一起,老毛连“名不正、言不顺”也保不住。
                  8月初红军总部决定兵分两路,朱德、张国焘率左路军经阿坝北上,徐向前、陈昌浩率右路军经班佑北上。中央机关随右路军行动。
                  摆脱张国焘之后,8月19日毛泽东马上召开中央常委会议,分工“毛泽东负责军事”,“王稼祥负责政治部工作”。毛起草《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批评张国焘的西进方针“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针”,主张北上打通蒙古通道,靠近苏联求得生存。此次会议毛改变了7月18日决定张为军委总负责的决定,但张仍是红军总政委、军委副主席、常委。
                  毛用“党指挥枪”的办法来治张,这次常委会参加者为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王稼祥。这个常委会已经闲置了许久,恰如毛所说:常委会,在遵义会议时已批评到未发生作用,鲁班场战后至现在仍未发生作用。每周开一次会,要预告准备议事日程。张国焘显然忘记了这个闲置许久的机构,他没把党中央常委抓在自己身边,只一门心思抓住红军总部、中革军委。于是把“党指挥枪”这把利剑或长缨拱手让给老毛了。
                  8月28日右路军抵若尔盖县的巴西,毛以党中央名义电令张北上陕甘,张不从。张认为总司令、总政委负责全部军队的指挥,这是芦花会议决定的。9月9日张电令右路军南下马尔康。现在的说法是张要谋害毛,叶剑英获悉后急报毛,于是毛召集张闻天、博古、周恩来、王稼祥开紧急会议,秘密决定红一、三军团和中央机关连夜北上,脱离险区。但张国焘、徐向前均不承认有“谋害”一事,也无文字资料证实。个中秘密只能去问毛、叶了。
                  不过至少是历史事实的是:毛率领红一、三军团及中央机关纵队9月10日凌晨秘密出发,这是明显违背政治局芦花会议“一切军队均由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总政委统率指挥。”决定的。这支部队“走六十里到拉界,与四方面军分离。9月11日走八十里到俄界。”〔韦国清、黎林著:《长征经过路线(时间、宿营地、行军里程、气候、要记)》〕注意,这个行程正是跨越“岷山千里雪”的行程,也是甩开徐向前、陈昌浩的右路军的行程。而这支“北上先遣队”至17日才突破腊子口。
                  于是我们应该认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指的是老毛脱离张国焘的控制那种喜悦心情。过了岷山,七千人的“三军”也就不受远在岷山以南的八万军制约了。“三军”更应该指的红一、三军加上中央机关纵队。而党中央在手,不怕张国焘掌握的红军总司令部、政治部,连同总参谋长刘伯承了。何况红军总部率领的八万红军主力,并没有过岷山。更何况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方面军还远在云南,以三军指全体红军是没有道理的。
                  9月12日,毛在岷山北麓的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此前一天,还在赶路的毛就以政治局名义致电徐向前、陈昌浩,解除张国焘的指挥权,“特直接指令前敌指挥员及政委并责成实现之”,“以后右路军统归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指挥之”。(《毛泽东年谱》,第473页;《周恩来年谱》,第292页。)此次会议还改编红一、三军团为“陕甘支队”,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另成立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为军事五人团,领导军事工作。此事其实已经推翻了芦花会议的决定,张国焘另立中央的事情尚未发生,毛已经先向张动手了。
                  即使从现在官方的资料中也能看出来,在毛、张之争中,毛是主动进攻的。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是非,拉走七千部队显然是毛泽东的必须。如果继续同张国焘的四方面军混在一起,他绝对会失去一切。所以兵分两路并使中央机关脱离张国焘,恰是他求之不得的方针,并非无奈之举。后来毛夸赞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指的就是这个事件。至于那份“密电”是否真有,恐怕只能让当事人在九泉之下去争论了。
                  既然已经摆脱了张国焘的八万大军之巨大压力,他当然可以发动进攻了。于是又作《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是啊,你这个张国焘,把握着八万军马,搅得整个红军不得安宁。你犯的那些错误和罪过,没人敢说。今天轮到我来收拾你,凭着本人把住党中央这个法宝,总要把你的势力给分解了。该去哪就去哪,广大指战员还是会留在我们的革命队伍里的。14日毛再次致电张国焘,要求他“服从中央电令”。15日张以红军总政治部名义发出《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作为答复。以后20日毛召开中央常委会,当然只会对付张国焘。
                  另外一边,18日,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率领下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组成红十五军团。9月22日,毛泽东获悉有红十五军团在陕北活动。在这一天以前,毛泽东根本不知道要把红军带到哪里去,但他很清楚,必须把中央机关带走,摆脱张国焘。
                  27日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奔陕北与十五军团会师。纵观整个一方面军长征史,基本上就是老毛的夺权史。此时中央总领袖人物是张闻天,于是我们又看见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精彩演出,使我们想起8月4日沙窝会议上,毛自己说的:“有人说我是曹操,中央成了汉献帝。”
                  张国焘显然不是对手,尽管他已经担任着比毛泽东多得多的职务,尽管他拥兵十倍于毛泽东,仅凭着“党指挥枪”这四个字,他就处于下风。等他明白过来,10月5日,他自立中央,自任主席,并宣布开除毛、周、张闻天、博古的党籍,下令通缉;还下令将叶剑英、杨尚昆免职查办。终因其身边的中央委员太少而非法。
                  10月7日,毛翻越六盘山,作为对张国焘自立中央的回答,他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说,苍龙指蒋介石。其实这时候毛恐怕连做梦也不会梦见老蒋,这时的苍龙更像是张国焘,中央机关便是毛的长缨。那之前,蒋介石亲自坐镇成都,一方面插手川军地盘;另一方面全力进剿红四方面军。而毛领导的陕甘支队,自9月17日突破腊子口便无战事,只需击破地方杂牌军小部队即可。张国焘在其回忆录中切齿道:毛采取金蝉脱壳之法,让他承受敌主力大军围剿,自己则溜之乎也。
                  恰好同一天,10月7日,老蒋也发现共党首脑机关不在川西,而是去了陕北。加上顺势控制四川的部署已经完成,于是从成都飞西安,一面布置剿匪,另一面插手西北张学良、杨虎城地盘,甚至想连带上阎锡山。
                  但毛也并非没有忧虑,张国焘拒绝北上实乃幸事。其实他哪里希望张北上?拥兵八万的大灰狼过来,每日里都必须“与狼共舞”绝非好事。但毛偏偏连连致电要求、命令,把张激怒,这叫“欲纵故擒”。张在那里还确实可以牵制老蒋,使自己一路平安,更好。其实分歧并不很大,无论毛还是张,目标都是“打通国际通道”,靠拢苏联,以求援助。不同之处毛说从外蒙古,张说从新疆。甚至不怀疑,如果张说去陕甘,毛一定会说去新疆的。
                  10月19日,周恩来率军开进吴起镇,这里是陕北苏区的地盘。一方面军长征结束。21日,彭德怀在吴起镇附近歼敌一个团。这比腊子口歼灭那不足一连的地方武装要辉煌的多!毛于是作诗以贺:“山高路险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确实,此时毛身边无大将,只有彭德怀具备大将风采。林彪无论资历、威信都不到大将的地步,更何况不久前还要求老毛让位,虽然提到军事五人团,但要服众尚待时日。其他,朱德、刘伯承、徐向前、董振堂、罗炳辉都在张国焘那边,而且贺龙、肖克的二方面军也远在云南、四川西一带,显然会与张国焘会师于前。没有几个镇得住的局面大将,迟早会出乱子。但目前他身边堪称为大将的,确实“唯我彭大将军”一个了,如果再失去这员德高望重的大将,“党指挥枪”未必指挥得动。
                  却不料老彭并不喜欢拍马屁,改“唯我彭大将军”为“唯我英勇红军”后,原物退回。不要小看这一改一退,其含义是说红军是一家,不论哪一部分的红军都是自己人。强调的是全局而非帮派,同徐向前那个“哪有红军打红军的”是一个道理。老毛恼火但不露声色,等到延安整风,毛成立“特别小组”,专门对彭的百团大战进行批判,老彭为百团大战反复检讨。康生组织人就是不放过,就连康生的部属师哲也看不过去,直接向老毛为彭说情。谁知毛认为彭的态度“十分勉强!”并下断语:“此人刚愎自用、目空一切。”驳回师哲的说情。待到1947年8月,老彭沙家店大捷,毛又书写本诗以褒奖,唯一的细节是,仍旧是“唯我彭大将军!”老彭,尔奈我何?!
                  10月22日毛又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并决定派出贾拓夫、李维汉为先遣,寻找一个月前才从报纸上发现的红十五军团,扩大队伍。11月2日周恩来、彭德怀会见程子华等陕北领导,正式收编红十五军团。3日又开政治局常委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彭德怀任红一方面军司令,毛兼任政委;林彪任一军团长,徐海东任十五军团长,队伍扩大到一万人。别无他事,扩红与筹粮饷。19日,部署直罗镇一战,至24日,全歼东北军106师,击毙师长牛元峰。军事天才也算惊人,但他虽然亲自察看地形,却无心做诗了。
                  我们回头望望,1934年12月18日,贵州黎平与次年1月1日猴场政治局会议,毛打败博古、李德之后,心情舒畅便作《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如果把“天”解为中央领导权,这豪情也就昭然若揭。不过无论如何,到此时“名正言顺”还是没有落实的事情,无诗兴也不奇怪。
                  11月中旬,林毓英(张浩)从莫斯科到达陕北,传达共产国际指示,指示**必须以抗日统一战线为中心工作。毛接受了,并于28日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不管什么人,“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者,我们不但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的作战协定,而且愿意更进一步地同他们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这个宣言有两个作用:一是向共产国际表明服从的态度;二是表明“西北军委”就是中央军委。
                  12月5日张国焘致电毛,自称中央;责令老毛为“北方局”。次日毛即赶去瓦窑堡,13日会见林毓英。商量过程已不得而知,16日林毓英致电张国焘:“请转电四方面军国焘同志: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我已会着毛泽东同志,询问一、四方面军通电甚(少),国际甚望与一、三军团建立直接的关系,我已带有密码与国际通电,兄如有电交国际弟可代转,再者我经过世界七次大会对中国问题有详细新的意见,准备将我所知道的向兄传达。林毓英 
                  16日9时”毛、张都清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的**,是必须服从国际的指示的。
                  张国焘也许到死也没明白这个电报全部是谎言,却实实在在致他大势已去。在他的回忆录中,张依旧信以为真地称:“他们既与共产国际联络上了,我们也就不必旧事重提,斤斤于谁是谁非,大家团结要紧。”
                  其实, 
                  林毓英当时只是共产国际下属的工会理事会成员,压根儿无权代表共产国际。而且,林于8月中旬离开莫斯科,彼时“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尚未发生,林只是奉王明派遣,回国传达国际七大精神与“八一宣言”的,连这些也是背诵下来的,手头没带片纸只字,更别说什么“我已带有密码与国际通电”了。自长征开始直至1936年6月刘长胜带来密码,**与国际失去联系几乎两年,恢复联系是1936年七月初的事情。林自己也无法与莫斯科联系,何来“共产国际派我”之说?
                  毛利用林毓英的工作有了成效,于是1月22日召开政治局会议,做出决议:“命令张国焘同志立刻取消他的一切‘中央’,放弃一切反党的倾向”。林毓英继续假戏真做,代表共产国际承认毛代表**中央,要求张国焘取消第二“中央”。24日林毓英致电朱德、张国焘:“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于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中央红军的万里长征是胜利了”,“兄处可即成立西南局直属代表团等,对中央的原则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这样,张国焘的失败只是迟早的问题了。因为当时任何国家共产党的中央委员会,必须共产国际批准才算数。即使张国焘不服输,他也将被手下抛弃。
                  已经有史家评论,无论弄倒张国焘的林毓英(张浩),还是弄倒王明的王稼祥,所谓共产国际的承认都是编造的。特别是王稼祥,知情人道:所谓季米特洛夫说“王明就不要争了”的话,根本就没有。管它有没有,生米煮成熟饭了,能填饱肚子就行。
                  毛泽东第一次名正言顺地成为**领袖,当然心旷神怡。于是下令东征。1月26日离开瓦窑堡,28日到延长,31日主持召开名为“西北军委”而实际是中央军委的会议。原中革军委主席朱德便自动免职了,只挂着“红军总司令”的空衔,无妨也保留张国焘“红军总政委”的空衔,“党指挥枪”是绝对必要的!
                  他拍板决定亲自挂帅东征。2月中旬,毛泽东在清涧县袁家沟的黄河边,诗兴来了!于是吟唱出《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驱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此词堪称豪放派的千古名篇。如果我们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看成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等,再把成吉思汗比作张国焘,这篇词的豪气何来就不难理解。至于老毛自己作注曰:“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也是不错的。他们都是资产阶级机会主义头子,只有自己才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这一点,到文革便挑明了。至于“反封建主义”,那正是地道谎话,言不由衷的。由此开始,真正实施了高水平的封建主义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马克思是目标,秦始皇是手段,在目标完全实现以前,手段是第一位的。
                  只可惜,应了骄兵必败的古训,75天的东征失败,还损了大将刘志丹。5月2日毛又渡河西返,13日召开第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除了自己没错之外,严厉批评了所有干部,包括林彪:“红军是共产党的军队,不是你林彪个人的队伍么!”
                  没错!党又是谁的呢? 
                  
                浏览次数:141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血洗“联司” 》作者:叶永烈
----下篇文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出台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