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文化视点】百年巴金 文坛奇迹 时代良心 .由日本人珠海买春案谈新闻发言人制度
【文化视点】百年巴金 文坛奇迹 时代良心 凤凰卫视十一月二十五日消息 据澳门日报报道,今日是著名作家巴金的百岁寿辰,我们同所有热爱巴金的人一样,给缠绵病榻的巴老寄去我们诚挚的祝福和问候,赞颂这位文化巨匠的成就和他对中国社会进步事业所作的继往开来的贡献。
活了一个世纪的巴金,是一位作家与翻译家,笔耕逾一个花甲,写就的作品数以千万字,分布于不同时期,有长、中、短篇小说,也有随笔、散文、通讯集、自传和译著。
他早期的作品,如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早已脍炙人口;《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人间三部曲》的《寒夜》(长篇)、《憩园》(中篇)和《第四病室》(中篇),也为许多读者所熟悉,这些作品大都完成于解放前。新中国成立初期,巴金的主要著作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等,是他两次赴朝鲜前线写成的散文通讯集。而巴金晚期最重要的著述,则是散文《随想录》(即《真话集》)共五集。
巴金用他的作品铸就了文学的丰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一个奇迹,他作品数量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同期作家中所罕见的,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巴金得过多项著名的国际文学奖,二00一年曾被人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只是他拒绝了对此名衔的角逐。
苦难的旧中国、五四时期的民主进步思想,孕育了巴金这位伟大的人民作家和爱国者,封建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使巴金在三十岁时就写出像《家》那样的不朽名著。这些作品一经出版,风行数十年,更被一再搬上舞台与银幕。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影响了几代人。
在早期的作品中,渗透着巴金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自由、人道、人权的思想,荟萃了中西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不仅至今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而且将长久地以其光芒塑造着国民的高尚的灵魂。
鲁迅称赞巴金是「一个有热情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这一评价点出了巴金及其作品的地位与价值。说巴金是鲁迅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相信不会有人反对。
如果说,前期的作品是巴金第一个创作的高峰,那第二个高峰便是晚年的散文集《随想录》,这是巴金抓紧尚余的有限岁月写成的「封笔之作」,创作于一九七八年底至一九八六年八月,是他在罹患重病、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下、用颤抖?的笔触逐个字「画」出来的书。《随想录》写的是他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是对十年浩劫的思考。
他通过对自己的深刻解剖与无情袒露,冷静地审视中国知识分子为何在一个历史关键时刻迷失了方向,甚至丧失了人性,继而警醒人们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不可让文化浩劫的历史重演。
在《随想录》中,巴金提出了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建议和希望,巴金说,「『不让历史重演』,不应当只是一句空话,要使大家看得明明白白,记得清清楚楚,最好是建立一座『文革』博物馆,用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用惊心动魄的真实情景,说明二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究竟发生了甚么事情?!」他还说,「建立『文革』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牢记十年惨痛教训。」「唯有不忘『过去』,才能做『未来』的主人。」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认为,「《随想录》是一部否定自己,反省自己,责备自己的忏悔录。《随想录》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无价宝,它的贡献比巴金早期、中期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大。」从政治意义上说,的确是这样。
巴金在追求理想,追求进步,他「爱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他早就把「救人救世」与「救自己」看成一体,他热情颂扬真善美,无情鞭挞假丑恶。这是他的作品强大生命力的基本要素。
讲真话,不说假话,是巴金自己的做人要求,是他写作的准则,是令他的作品引人入胜的原因,也是他的伟大人格的魅力所在。巴金在谈文学创作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一直要求自己说真话,要求自己对读者负责,至今我觉得自己过去有的做得不好」,又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文学和人的一致,就是说要言行一致,作家在生活中做的和在作品中写的要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己的内心。」
巴金不隐瞒自己在「文革」中曾相信过林彪和四人帮,并曾因此而否定过自己和作品。他说,当他后来发现这是场大骗局,别人愚弄了他时,感到空虚,感到幻灭,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只因爱妻萧珊感情的牵系,才使他不甘心「自行消亡」。
在病魔百般折磨之下,巴金一次又一次的向家人、向医生,甚至向记者提出希望「安乐死」,让家人向中央领导人提出「安乐死」的申请。他叫医生不要再用药,说出「长寿是一种惩罚」这种真确的内心感受。他不会理会人们是否会因这句真话而说他「软弱」,这就是巴金的真诚。有时,说真话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美德。
几乎走过整整一个二十世纪的巴金,是这个世纪作家中的仅存硕果,他的思想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有着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种种优点与缺点。但瑕不掩瑜,他的作品、人格、思想闪耀着不灭的光辉。阅读巴金,可使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纯净。人们说巴金是知识分子的良心、民族的良心和时代的良心,是十分恰当的。
回到目录
民主法治】由日本人珠海买春案谈新闻发言人制度 ●闵良臣(中国经济时报 20031125)
日本人珠海"买春"事件转眼过去两个月了。由于事情的性质,这件事在全国引起公愤,并被众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尤其是近日据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说是有消息人士透露,"9月中旬在珠海发生的日本旅行团集体买春案,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在本周末或下周初开审",当然,后面都跟着一句"有关部门未予确认"。
应该说既然是"消息人士透露",都不会是空穴来风。正因此,在11月16日,也就是消息人士透露的"本周末",全国就有30余家媒体齐聚珠海,等待开庭。然而16日一天过去了,没有开庭的迹象;17日(也就是消息人士透露的"下周初")一天又过去了,何时开庭仍像是一个猜不透的谜。到了18日,我们才在一家媒体上看到说是有一位风尘仆仆从外地赶往珠海的媒体记者,无奈地听着一位当地法院负责人的解释:"有关开庭时间的传言都是某些境外媒体不确凿也不负责任的报道,其实从外地来的记者可以先回去,因为据我估计,开庭时间不会在这几天。"(见11月18日《新闻晨报》)这算什么?既然不是正式"新闻发言"只是"估计",那么就是"小道消息",至多也只算是内部人士"透露信息"。而据我所知,作为一位法院负责人,是不应该传播这种"小道消息"的,而只能通过正规渠道向公众发布信息。我尤其不能理解的是,如果这位当地法院负责人的"估计"不错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由珠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出面正式"发言"一下呢?要知道,这样"估计"来"估计"去,让那些不远千里跑到珠海的传媒记者等得心焦自不用说,就是广大受众也是眼巴巴地张望着--连珠海一位出租车司机也对搭乘他的出租车的外地去珠海等待开庭的记者说:珠海每一个有良知的市民,都在期待这一天来临。
全国的媒体在期待,全国媒体的受众在期待,珠海的市民更在期待,并且还是在我国紧锣密鼓地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件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新闻事件,作为大家都想要知道的这个新闻事件的处理结果,珠海有关部门既不开庭也不出来正式"发言"加以说明,这让人感觉到,仿佛在珠海不需要建立新闻人发言制度,不需要让公众知情似的。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无疑是一种进步。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加强新闻发布工作,是国内期待、国外关注的大事。今年无论是对一些地方的新闻发言人的培训还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公众知情权,有利于做好政府的工作。特别是通过非典事件,让我们更加感觉到让老百姓有知情权,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是何等重要。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在确保公民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并没有有效的法律支撑。对于政府来说,公开信息还只是一种单方面的"善意",并非法定义务。信息公开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公开什么,公开多少,公开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公开,对什么人公开等,一切都由政府说了算。因此,有些新闻发言人对"敏感问题"顾左右而言他,或干脆就"无可奉告"。这次日本人在珠海"买春"一案,实际上就是这种情形。两个月来,珠海政府没有就此事向全国新闻界向广大公众作"新闻发言",让公众难以知情。即使到了要开庭的时辰,也仍然是神神秘秘,让人们猜来猜去。我们虽然在最新的新闻报道中知道说是当地如果开庭,会提前三天贴出公告。果真如此,那些新闻媒体又何苦早早地跑去呢?可见,众媒体这样做,也只能说明在此之前,我们有些地方政府说的话,哪怕是将这话作"公告"的形式出现,往往也还是不能兑现。
当然,珠海中级法院不能按"消息人士透露"的时间开庭,也许有些不为外人道的"苦衷"。即便如此,也应该有当地权威部门出来说话,告知聚集珠海的众多媒体,同时也是向广大的媒体受众有一个交待。我们的社会正在向着透明、民主的大道上走去,而像珠海有关部门这样做,无疑是与时代的大潮逆向而动。
回到目录
|
|
|
浏览次数:1494--
 |
----上篇文章:11月23日.《知音》杂志编辑部主任何军先生专程到成都组稿,与郑光路先生等欢聚一堂
----下篇文章:【国家兴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探求兴衰定律 .颇具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