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世界罕见的文化现象一一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文斗”现象奇观》简介.由美国海马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郑光路 -上传日期:2003/7/8
下列书稿2003年由美国《海马出版公司》出版



全面披露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几亿民众群争互斗严酷现实生活
以客观公正态度研究世界文化史上罕见一页




一、作者简况及写作文革系列书稿的情况


郑光路先生长期致力于文革史研究近30年。因其在文史方面的成绩,香港《明报》、香港《商报》、《澳门日报》、澳门《华侨报》、《珠海特区报》、《四川日报》、《四川政协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多家刊报多次报道过事迹、并评介其作品。先后在国内及海外各刊、报、网络上发表2百万字以上的文章,并出版有数本长篇专著。
郑光路先生擅长研究中国当代热点问题。其长篇作品《气卷神州──中国当代气功大热潮面面观》、《中国武术气功探秘──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二书出版后反响极好,不但得到国内专家学者好评,在国内专业学会上交流。中国国家863计划图书馆等也将其收为馆藏作品。
    郑光路先生三十年来致力于文革史研究,曾在国内《炎黄春秋》、《蜀报》、《商务早报》、《天府早报》、《成都晚报》、香港《世纪中国》及海外刊报等发表大量研究文革史和巴蜀文化史的文章。很多是首次和较系统披露某方面内容,《文化大革命高潮中的四川》一书,全面、系统、多层次详实而生动地记述了文革中真实情况,如:《天府浩劫》、《中国最后的红卫兵公墓》、《天府广场修建纪实》、《文革中杜灵师长遇难事件》……等等,受到众多读者及多家报章好评。
郑光路积三十年心血完成三部书稿:
1.《世界罕见的文化现象一一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文斗”现象奇观》;
2.《特殊的战争——中国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武斗》。
3.《中国文革重灾区—文化大革命高潮中的中国四川》。

曾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大革命高潮时期(1966年底至1970年左右),中国各省市地方政权机构完全瘫痪,官方报刊基本停刊,或照抄当时《人民日报》的虚假新闻……所以要披露、研究当时真实情况,只用当时官方留下的档案资料,那只能是为人唾弃的“伪史”。
现在中国国内及世界各国研究文革的书藉,—般都是讲当时中共上层争斗史;但因为中国机宻档案至今仍严密封锁,这些已出版的文革书藉披露的资料可能和真实史实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也有—些文革书藉,是零零碎碎的个人见闻。
至今,还很少有从文革期间广大民众生活及社会现实现象、文化现象作系统、全面写的。
郑光路先生以上著作,则以中国文革时期最主要内容——“文斗”、“武斗”为主要脉络,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客观公正态度、以极详实丰富的史料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再现了当时几亿中国民众群争互斗、混乱不堪的严酷现实。而这类的书,目前是空白,尚无先例。
这几本书,将成为了解、研究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力作,成为后代人了解中国文革的必备参考书。
文革中中国人口最多的四川省动荡混乱、天下之冠;尤其是文革武斗,连毛泽东夫人江青也承认是“全国出名”……本书作者作为当年生活在四川的红卫兵活跃分子,亲身经历了一系列文革中重大事件、参与了种种“文斗”、“武斗”事件,当时记录下很多日记、材料,还办过“小报”。又由于作者自幼爱好文史、从文革中就开始收集文革时期的传单、大字报、小报、刊物等民间及文革临时权力机构的各种材料,文革结束后又长期花巨金收藏文革时期各种关于文革的印刷品,所掌握的私家材料甚丰。所以本书作者以上著作有血有肉,史料性极强。
本书作者以上著作,主要写四川省、兼顾全国;越有地方性,就越有代表性。可以这样讲:四川是中国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缩影,了解了四川的文革风貌,也就基本了解了中国的文革运动。以上著作详尽论述了1966年至1970年中国文革高潮四川的各方面情况,有专门章节叙述文革中的“红卫兵运动”、“破四旧”、“大串联”、“大夺权”、“二月逆流”、血腥“武斗”直至红卫兵消亡的前因后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者以上书稿不是空洞的理论阐述,而主要以提供本书作者曾亲历、所见、所闻第一手极其丰富、详实的资料,全面、系统、多层次、生动而客观地再现了中国文革高潮期间那一段特殊的历史。郑光路先生部分文章曾在国内《炎黄春秋》等著名刊、报发表,受到众多读者及报章好评,尤其是1998年8月后在《蜀报》连载数月的《文革高潮中的四川》,被认为是在国内首次公开发表、系统、完整披露四川文革史,受到读者极大欢迎。

国内外研究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文章不少,多以事件、人物为重心。《世界罕见的文化现象一一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文斗”现象奇观》—书,作者首次以文革时期极特殊的文化现象——“文斗”作为视角和切入点,以独家资料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独特现象:中国文革时期“文斗”。
本书是作者30多年来费尽心血搜集、掌握了大量至今已十分罕见的文革资料后的研究成果。本书30多万字,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中国文革时期文化现象的。读者不仅从中可真实了解中国文革时期方方面面的情况,而且因涉及面甚宽:文学、雕塑、建筑、文革史、报刊书藉出版史、歌舞、文艺、民俗、民众精神风貌……等等。作者披露了大量极为珍贵后的独家所藏史料,都提出独特观点。毫无疑问,这不仅仅填补了中国“文革史”研究的某些空缺,各界、各行业的读者也可从中真实了解中国文革和得到相应资料。
  通常著书立说,总有利可图。而本书作者多年来为写此书不仅耗费极大心血,而且花费不少金钱。为写此书,作者已是收藏颇丰的文革资料“藏家”,为购买传世日少的各种文革传单、小报等以作研究,耗资不菲……作者研究文革史,纯系抱着为后人留一部可信历史的严肃态度,恪守史家“扬善不溢其美,彰恶不添其丑”的精神,不妄发议论,以可信史料说话。
作者是中国多家报刊特约作者,但他经常放下稿酬丰厚的媚俗文章,来写吃力不讨好的研究文革的书。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下笔很难、文章完成甚慢,这两本书从资料积累到逐步成书,费时已30年,相信经得住各方面推敲及历史检验。也相信能得各界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二、前言

      

1.乱世喧嚣竟成浪漫美好回忆


1966年酷热夏天中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国陷入空前大动乱中。
“文斗”和“武斗”,是文革动乱年代两大斗争方式。文斗,是由毛泽东提出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发展到传单、广播、小报、印刷品、歌舞演出、宣传队、美术、雕塑……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文斗”,是中国文革期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文斗现象,构成那个年代极特殊的文化现象,充满狂躁强暴、造谣攻击、无理专横、血腥残忍…….
时光如流水,“文斗”中种种曾令过来人魂飞魄散的整人、害人、愚弄人的招数,已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忘却。而在—些中外人士心中,却变得十分可爱,成了令人珍惜的中国“国粹”。正如鲁迅所言:“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国粹所在,妙不可言。”(《热风.随感录三十九》)  中国一代人的灾难和血泪,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是不可信的传说而已。
当国内红卫兵早已成为历史名词的1988年,著名作家韩少功到美国访问发现:美国居然始终有红卫兵的后继者在公开活动!韩少功将离开旧金山,夜已经很深,在冷清清的电影院大门口碰到一位姑娘正在发传单,传单印着毛泽东头像、《白毛女》剧照和黑体大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二十周年纪念委员会”,传单上鼓吹说:“今年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二十周年纪念。从1966到1976,中国亿万人民投入了彻底改造社会的斗争…创造了很多新生事物:赤脚医生,造反学生……”
韩少功对这个叫弗兰姬的姑娘说:“文化大革命,在中国成千上万的人被迫害死了,包括我的朋友、我的父亲。红卫兵也被欺骗了……”但这大搞“文斗”发传单的洋少女哪肯听!
“文革”幽魂未死,国内外至今为“文革”高唱颂歌、挽歌和翻案的人,不在少数。到现在还有甚嚣尘上的趋势。
1999年,新加坡—家以湖南菜招徕食客的“毛家餐馆”开业。一位叫周宪的教授到新加坡,走进“毛家餐厅”,着实吃惊,疑是回到了二十多年前:这里一派文革红彤彤的热闹景象!巨幅毛主席像高挂墙上,红旗和条幅从天棚上铺天盖地落下,闪烁的霓虹灯全是文革口号,四壁满是红卫兵、毛泽东或“造反有理”的宣传画,而电视里正播着惊心动魄的文革场面:从大串连到聚会天安门、从文攻武卫到上山下乡……. 餐厅“红色海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里与其说是“餐厅”、还不如说是“文革饭店”。“不爱红妆爱武装”,一身红卫兵装束的女招待热情待客:袖子高高挽起,红袖章赫然眼前,严肃中又有几分戏谑的味道。令人费解的她们是一律短裤加绑腿,这在文革中似乎并不多见,也许是新加坡特色?女招待们殷勤备至,看上去却像是在戏中。她们递上的菜单,夺目而来的是毛泽东的“最高指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餐厅卖弄领袖谆谆教导,令人滑稽:服务号称“全心全意”,赚钱恐也不会手软!
菜谱的落款是“新加坡毛家餐厅饮食革命领导小组”。牙签盒上醒目地印着一句英文“吃饭不是革命”,令人想到毛泽东当年鼓动造反的“最高指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饮料单上各种鸡尾酒的名字更是怪异,什么“白猫黑猫”、“红太阳”、“亲爱同志”、“大跃进”、“造反”等等。还有一个酒名更古怪,叫“四人帮”,实为琴酒、伏特加、兰姆酒和龙舌兰酒的调和…..
在亿万中国人惨痛记忆中的文革年代,轻轻松松地随着岁月流逝,演变成供人观赏的可爱“文物”了。红卫兵,领袖亲切画像,大标语,文革音乐,像章,口号,绿军装,红袖章……一切近在咫尺,变得那么浪漫美好!中国文革年代的痛苦、血腥,已化成太平盛世般的莺歌燕舞。高朋满座的餐厅里,穿着入时的新加坡青年人和一副休闲打扮的老外们,与穿梭其间的“红卫兵”亲密无间地融合。食客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朗朗大笑,他们是酒酣耳热中体验“造反有理”的幸福快感!
收款台前,见一徐娘半老的收银员被“文物”所围,柜台里满是文革书籍、报刊和毛主席像章。酒足饭饱,有人提议在酒吧台前留影、以志纪念。“红卫兵”招待大大咧咧地走过来,挽起手臂,煞有介事地亮出红袖章,并示意顾客们也这么做。她们装模作样仿佛在模仿早年的时髦明星风彩,中国文革岁月在她们心中光辉灿烂!
国外如此,难怪国内银川市2000年12月19日也开张的一家名为“人民公社大食堂”餐厅,也以怀念“文革”的方式招揽生意。餐厅门口贴着“回味逝去的岁月”的条幅,餐厅内摆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最高指示》、《红旗》杂志等书刊,雅座几乎全以“前进大队”、“向阳大队”命名,电视里正在播放革命样板戏…….整个餐厅营造出“轰轰烈烈”的“文革”气氛。
四川成都市—家报纸2001年11月7日报道:《“文革风”席卷蓉城百卉路上,一家取名“红光公社”的迪吧》:迪吧内到处贴满了文革标语,数十名身穿绿军装、臂戴红袖章、肩背黄军包、头扎羊角辫、手握红樱枪的“红卫兵” ,在“毛泽东思想汇报表演”横幅下的舞池中,大跳文革时期“忠字舞”之类。四周墙面上贴满“做红卫兵光荣”等数百张“文革”标语,火辣辣的文革气氛几乎让人感到时光倒转30多年…….这些假“红卫兵”们十分卖力,跳得不亦乐乎。亲身经历过文革的过来人惊诧地说:“那段历史给中国造成无穷灾难,是这样欢天喜地吗?”
国内前几年也早流行悬挂毛泽东像,把他当为镇邪钟馗;《红太阳》、《语录歌》、《样板戏》唱遍大江南北,有人认为这是珍贵文革文化。中国市场出售的—些流行音乐碟片,赫然以穿红卫兵服跳“忠字舞”的外国人图片作包装(见图)。

尤其应引起重视的是:近年来赞美中国“文革”时期的中外人士越来越多。许多人还因为如今中国存在有“腐败现象”,就企图为“文化大革命”翻案,认为文革时期中国人享有极大的“民主权力”、可以运用各种“文斗”手段发表“政见”。还有人认为毛泽东发动文革就是为了反对官吏腐败。他们由此得出结论:“文革时期可以‘造反有理’,比现今中国‘民主’得多!”“文革时期的社会现象、社会秩序乃至民众道德,比现今中国要好得多!”这种论调互联网上非常多见,不但成为许多反共人士攻击现今中国的重要口实,甚至中共党内—些人士也以“极左面貌”以此攻击现今中国领导人,来反对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试图让中国回到文革前的状况……
抛开其它问题不谈,从本书作者书中披露的史实来说,认为文革时期中国人享有“民主权力”的说法纯粹是不懂那段历史。
巴金20年前关于“文革博物馆”的提议,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成为—句空话。于是,许多文革整人、害人招数被有意或无意地淡化、遗忘、扭曲、美化。出现上述把乱世喧嚣当成浪漫回忆也就并不奇怪了。“文革”幽灵不死,甚至有许多人还希望再搞一次文革运动。
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对“文化大革命”作了彻底否定,指出:“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1999年3月12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全会闭幕会强调指出:“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所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地、全面地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乐亦鉴之,哀亦鉴之,全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也指出:“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
真实地将文革乱世中种种荒唐、杂乱甚至血腥的“文斗”现象再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本书最大价值所在。


3. 《世界罕见的文化现象──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文斗”现象奇观》
内容简介


 “文斗”和“武斗”,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最主要的社会现象和两大斗争方式。文斗,是由毛泽东提出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发展到传单、广播、小报、印刷品、歌舞演出、宣传队、美术、雕塑……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文斗”,构成那个年代中国极特殊的文化现象,充满狂躁强暴、造谣攻击、无理专横、血腥残忍…….这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极其独特的—页。
本书30多万字,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中国文革时期文化现象的。读者不仅从中可真实了解中国文革时期方方面面的情况,而且因涉及面甚宽:文学、雕塑、建筑、文革史、报刊书藉出版史、歌舞、文艺、民俗、民众精神风貌……..等等。作者披露了大量极为珍贵独家所藏史料,都提出独特观点。毫无疑问,这不仅仅填补了中国“文革史”研究的某些空缺,各界、各行业的读者也可从中了解相应资料和情况。
 
本书第一章,主要让读者了解“什么是文斗现象”。
作者十分精辟地指明:“文斗”的涵义和“四大”、“大批判”、“文化革命”相同,但更常用。当时,这几个词常混用、通用。文斗和武斗,是中国这场空前“大内乱”的两大斗争方式。

本书第二章, 以详实可信的资料探讨了“大字报”的历史渊源(古代的檄文、揭帖、告示),“反右运动”直到文革初起的大字报的由来,介绍了毛泽东从青少年直至文革中写“大字报”的史实。作者还介绍靠“大字报”起家的各级文革“领袖”人物如王洪文、聂元梓、毛远新、李纳等……作者掌握大量文革史料,论述了许多最先写“大字报”的人,后来大都成为各省红卫兵或工人、干部、农民等群众组织的“领袖”人物、风云—时的“发迹经过”。作者还以四川为例,介绍大字报事件导致红卫兵等群众组织的成立,极其生动地再现乱世中“大字报”泛滥成灾的种种社会现象……

本书第三章,作者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文化大革命中的“大辨论”怪状。
书中介绍当年一个个“大辩论”故事:“献忠心中争论毛泽东画像究竟像不像”、“‘鬼见愁’对联在全国引起大辩论混乱”、“群众组织之间几天几夜的大辩论”……等等。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文革高潮时期几乎天天有“大辩论”引发的“事件”发生。但这些“文革”旗号下貌似“庄严、神圣”的“事件”,不过是一场场或滑稽、或血腥的闹剧而已。在文革当局鼓动下,闹昏头的中国人弄舌斗嘴“大辩论”,引起一场场无聊内乱,当时却人人参与,都自称在“为毛主席而战”……大内乱年代中无数中国人唾液横飞、吵嚷不休的罕见乱世奇观,真令后人惊讶!

本书第四章,详尽介绍了“文斗”中的传单、大标语和广播。
传单是“文斗”轻武器。作者以过来人身份,生动地描述刻传单和撒传单时的情景。传单又常是武斗“捷报”,反映了残酷的文革武斗。本书作者介绍所收藏的“反坦克战”的传单,这张有作战经过、有坦克战车照片,确可算是文革传单中的“珍品”。
而刷“大标语”则是另一番情景:城市乡村、大街小巷,一队队人马挺胸昂头行进。有的腋下夹着大卷大卷白纸,有的双手提着破铁桶,里面装着稀汤汤的是浆糊、黑油油的是墨汁,走一路、刷一路、写一路,遇上白墙壁就写黑墨水,遇上有色墙壁就写石灰水,真是左右逢源。写的字体,既有仿宋、隶书、魏碑……更多的是龙飞凤舞的“自由体”,流汤滴水地写罢,必然是墨汁淋漓、墙上地上黑迹斑斑……围观者如果是同派系,则必然拍巴掌叫好;如果是敌对派系,如忍不住发两声抗议,那怕只发出两声咳嗽怪声,往往引起武斗。文革十年中,中国各地墙壁上,总是花哩胡哨的,从未见清白过。
广播,因其实用性、快速性、简单性,在文革中成为所有群众组织最常用的“文斗”武器。当时全国各地,无论城乡,处处可见高挂电线杆子上、树上、高搂大厦上的高音喇叭。从早到晚,轰闹声不绝于耳。更有一道奇特风景:大卡车、吉普车改装成宣传车,车上布满高音喇叭,每天行驶在大街小巷、城镇马路上,疯吼乱闹。血腥武斗后,常见—辆又一辆的宣传车“抬尸游行”,武斗队员们站在血肉模糊的死尸旁,咬牙切齿,举枪“砰砰砰”乱打,高音喇叭里则狂呼:“誓为死难战友报仇雪恨!”那场面真让人惊心动魄……
作者书中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传单撒遍全国、广播闹翻全中国、大标语刷遍全中国的“文斗”情景……

本书第五章、第六章“千奇百怪的文革‘小报’和出版物”,是作者极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是民间各种群众组织出版名目繁多、数量甚巨的“小报”和各种各样的出版物。这是最具文革特色的“文斗”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报刊、书藉出版史中最值得一说的—段历史,但迄今似还无人全面、系统地论及。本书作者当年办过“小报”,30年来收藏又极为丰富,详细论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在本章中披露了不少独家史料……
本书作者从什么是文革小报、最早的文革小报始于何时、群众组织对官方电台报纸的疯狂“夺权”、文革小报存在的时间及种类、文革小报中的特殊类报型、北京文革小报、文革小报是哪些人办的、文革小报的编辑和发行、文革民间刊物和专辑专刊、毛泽东和文革小报、小报参与者的悲剧结局、小报的收藏等13个专题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论述。
作者书中介绍的奇奇怪怪的文革小报和出版物为世界各国所罕见。作者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填补世界报刊、书藉出版史上那段空白……

本书第七章 “‘文斗’中产生的‘文革文学(文艺)’”,也是作者极有创建性的研究成果。
文革十年,虽然短暂,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是影响巨大、空前绝后的时代。文革十年,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黑暗的时代。
在许多人眼里,确实认为文革时期没有文学,只“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作者却提出鲜明观点:上述结论是不妥的。因为,越是在这种中国文化被大破坏的疯狂年代中产生的“变态”文学、文艺,越会引起后世重视,越值得研究。作者认为:整个中国文革时期的文学、文艺,应将其命名为“文革文学(文艺)”。“文斗”中形成的文革文学,有着独特的癫狂、杂乱风格,这是中国以往任何时代文学决不具有的。
本书主要论述了文革高潮时期(1966年至1970年)的“文革群众组织文学(文艺)”,这应该说还从未有人详细论述过、却又是“文革文学(文艺”)中最不容易说清楚的“重头戏”!
本书详尽论述了“文革文学”中的“新闻”、“诗歌”、“小说”、“纪实文学、特写、报告文学”、“杂文、散文”、“政论文”、“电影文学剧本和戏剧、曲艺”……等各种文学样式,内容丰富多彩,史料价值极强,立论也公允精辟。
如仅在“新闻文学”,作者披露的大量独家珍贵资料,就会让后人读罢瞠目结舌:有红卫兵等群众组织中的武斗狂徒抢劫、活枪毙、活埋人、毒刑整人等种种新闻。尤其是那篇“活剐人皮”的新闻报道,这一令人不忍卒读的暴行中,居然还有两个十多岁的女学生(红卫兵)亲自动手,喝了人血酒,还说“味道鲜得很”!剐人皮者,还无耻地嫁祸于人,将被剐者说成是对立一派组织干的,被剐者竟然成了本派“烈士”…… 文化大革命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许多原是良民百姓的人(包括许多学生红卫兵),在个这血腥年代中成为武斗狂徒,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书中小说、“纪实文学、特写、报告文学”……所批露的独家史料都珍贵异常。作者这一章近5万多字的研究成果,无疑极大地丰富了对中国当代文学史、文革史的研究,将引起各界读者和专家学者的重视。

本书第八章“文革中群众组织的文艺演出”,对文革高潮时期非官方的音乐歌曲、舞蹈、文艺演出等进行了生动、全面的介绍。从毛主席“语录歌”、花样百出的“造反歌”、“战歌”、“牛鬼蛇神歌”、“文斗歌”、“忠字台”、“忠字田”、“忠字旗匾”、“忠字猪”、“忠字舞”到各群众组织的“文艺宣传队”、“史诗般”的“大型歌舞”…….作者以极其丰富的史料,阐述了它们起源、发生、发展、消亡的种种情况。
书中披露当年中国大地上以文艺歌舞形式进行“文斗”,“跳跳跳、唱唱唱,全国人民一个样,是癫是疯更是狂”的种种怪状奇观。
书中还披露怪状种种的“文艺演出”:蓬头垢面的叫化子们,也打起皱巴巴破红布“战斗旗帜”,拖起“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草台班子,阴阳怪气连蹦带跳地唱念《毛泽东语录》,同时,他们乒乒乓乓敲起烂盆破碗作乐队伴奏。破碗也没有的,两只脏手胡乱拍打肉身,很有伴奏效果……成都一个“造反全家”拖儿带女上街乱敲烂饭锅、洗脸盆,“宣传毛泽东思想”…….“算命瞎子”被评为学习毛著积极分子,表演唱读《语录》,能唱通本……
另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当年红卫兵《路线万岁》等各种大型歌舞剧“史诗”。以上为认识、研究当代文艺,无疑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 
                         
本书第九章“文斗中的绘画和雕塑”,论述了当年风靡全国的“文斗美术” ,包括油画、中国画、漫画、年画、连环画、木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种类。
作者介绍当年把绘画、雕塑等作为“文斗”工具的种种情况。文革中,毛泽东主席像被称为“宝像”,主要是塑像、画像和像章。
污损“宝像”,就犯下弥天大罪,有因之判处徒刑的、有跳楼自杀的……那年月,因不小心用有“宝像”的报纸包东西、垫坐、剪鞋样、随意写划…….造成的冤狱遍及天下。  
作者还重点介绍引起毛泽东震怒的“文斗”漫画,及一些漫画家文革遭遇。
书中还披露了四川天府广场中毛主席塑像和“万岁馆”在两大派炮火枪声中“争献忠心”的修建过程。“万岁馆”政治色彩浓厚,整体布局更充满“文革”狂热特色、煞费苦心:从高处俯瞰,是一个“忠”字。“万岁馆”主体建筑构成“中”字,当中一竖,是“东方红展厅”,检阅台和周边走道及旁边建筑仿佛“心”字,检阅台正中的毛主席像,就是“心”字正中一点...这就是当年天天挂在嘴上的“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这堪称古今建筑史之奇观!
这些不仅让读者眼界大开,了解文革中“文斗”无孔不入,也为研究中国雕塑史、建筑史提供了独特史料…… 

本书第十章“文革中介入‘文斗’的文化人”,涉及到十分严肃、使人极感兴趣的话题。作者从中国著名作家老舍之死和“余秋雨问题”谈起。
作者以详实资料,重点以四川为例子,介绍了当年大量“文斗”刊物与介入“文斗”的文化人及文化界群众组织山头林立的情况。
这一章中,详细介绍了中国最著名的革命小说《红岩》作者罗广斌1967年惨死之谜。
披露了罗广斌从被批判到“造反”的详细过程。
罗广斌是参与文革的“造反派”风云人物,最后也成为两派激烈冲突的牺牲品。在作者所保存的文革资料中,有张罗广斌死后所摄照片。罗右侧半边脑袋摔得稀烂,面部有一矢状裂口,大约2 7.5厘米(由颈部后缘至面部鼻尖),残剩的一只左眼,瞪得挺圆,其状十分惨烈恐怖。 
本书关于罗广斌之死的较详细材料,揭开了这个历史谜案;这不但对于研究“文革”中“文斗”现象和当代文学史,都很有意义,也是千百万看过《红岩》小说、影视的人感兴趣的“谜团”,将使读者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真实的—面…..
本章还披露了文化人中许多小人物,当年癫狂般投入运动的—幕幕“喜剧”、“闹剧”。全国这样的“疯子”很多。仅在成都,像“牛疯子”这样的小文人就不少:“诗人”张佳,经常在闹市张贴几十篇长大字报般的“长诗”,故作伟人状,口气惊人、强作浪漫;金华山则爱学姚文元风格写宏篇巨论的“大批判”文章,摸仿其吞天大口气,扬扬洒洒写出《论邓小平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还有个齐洪天,则以漫画称雄—时……以上这些小文人,本身境况可悲,却偏偏绷出马克思嫡传、毛泽东忠臣之状。这些人的本意,无非拉大旗作虎皮,或想借文革之机捞点好处,或以此自保。但跳来蹦去,他们没捞半点好处,在人们眼中不过“跳梁小丑”罢了。他们文革结束后大多入狱……作者披露的文革中这些社会现象,非常令人回味、沉思。

本书第十一章“围绕‘造反派大英雄’刘张夫妻的‘文斗’奇观”,形象地介绍了四川“造反派”代表人物刘结挺夫妇, 应用大字报、演讲等种种“文斗”招数,从政治破落户一跃成为中共中央委员、四川省最高官员之一,全国闻名。
此后,四川两大派群众组织围绕刘张问题,利用小报、书刊、大字报、广播、宣传队等各种“文斗”工具大搞“文斗”,成为中国文革高潮时期的一幕重头戏…从刘张夫妻飞黄腾达史中,可生动地了解文革时期的各种“文斗”情况……
刘张夫妇其同伙及追随者们炮制了大量为他们树碑立传的“文斗作品”,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全国罕见。各种“文艺作品”纷纷出笼,从话剧、川剧、歌舞剧、电影、章回小说、散文集、报告文学到诗歌、连环画、曲艺、摄影艺术,无所不包。此外还有很多以歌唱中央《红十条》为名,实为歌颂刘张的数不清的歌舞、演唱小节目等。他们几乎调动了一切文艺形式来吹捧刘张;印成了各种版本大量散发,有的一版再版,遍及全川全国。刘张一伙人还控制了峨嵋电影制片厂。当时搞了三十几部记录电影里,有一部<<四川很有希望>>。片头一现,马上就是刘结挺的画面,好象是刘张给四川带来“希望”.....
文革中,谩骂、揭短是文革中“文斗”常用伎俩。“红成”派在政治上想把刘张弄成“叛徒”;在私生活上也大肆攻击张西挺,大揭“秽史”。两大派群众组织都破口大骂对方在搞“流氓文学”。这构成当年四川“文斗”焦点和高潮,甚至引起了“最高统帅”毛泽东的兴趣和重视……
读者从这一章中可了解到文革中红卫兵等各色人群,一方面高吼“革命”动人词句,一方面骂娘揭短。这种“革命性”和市井流氓性的结合,就是文革(文斗)真实画面。两大派把枯燥的革命教条、领袖语录、泼妇骂街般无聊漫骂揉合起来,运用种种方式,内斗不止,形成中国文革时期“文斗”之奇观。当文化大革命运动到了枪炮横飞和瞪眼骂娘的地步,这场“革命”的荒唐可怕也就可想而知了!

本书第十二章“文革中层出不穷的‘反革命宣传’案件”,是非常重要的结束章节。
文革后统计:文革中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的有10402人,加上其他案件,共判处死刑23921人,冤杀错杀情况十分严重。这很可能是个远远缩小的数字。因为当时华国锋仍在台上,“左”倾流毒未消,实际应平反昭雪的应远远不止此数!
      十年乱世喧嚣的“文斗”沉寂了,中国进入—个新的历史阶段。




4.    乱世喧嚣——“文化大革命”时期“文斗”现象奇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怪异、喧嚣的“文斗”现象
第二章    五花八门的“大字报”
      1.大字报之历史渊源(檄文、揭帖、告示)
          2.从“反右运动”到文革初起的大字报
(—)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毛泽东大夸大字报
(二)一张大字报的遭遇和红卫兵的诞生
3.中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4.毛泽东写出《炮打司令部——我的-张大字报》
(—)工作组镇压“造反学生
(二)毛泽东写大字报
5.大字报造就王洪文等无数“文革领袖”
(—)带头写大字报的王洪文当上了中共中央副主席
(二)毛泽东之女李讷写大字报“夺权”
(三)毛泽东侄儿毛远新写大字报
6.大字报事件与红卫兵等群众组织的成立
(一)中学生红卫兵的典型一—成都16中学“东方红公社”的成立
(二)四川大学“东方红8.26战斗团”的成立 
                  (三) 大字报事件和重大 “8.15战斗团”的成立
7.大字报内容变化及发展阶段
(—)大字报的发展阶段
(二)大字报的内容变化。
(三) 1980年宪法废除写大字报的“四大权利”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大辨论”怪状
          1.“献忠心”中的“大辩论”
(—)   人民电影院“毛主席画像事件”
(二) 报纸“ 谋杀毛泽东”与报纸“两面看”
    2.  举国上下关于“红五类”、“黑五类”的“大辩论”
    (—)“鬼见愁”对联出笼
(二)谭力夫的“大辩论”风彩
4.“鬼见愁”对联在全国引起“大辩论”混乱
(—)“大辩论”中“黑五类”遭劫难
(二)北京“联动”和四川“土联动”在大辩论中虚张声势的恫吓
5.“大辩论”引起的“事件”天天发生
(—)四川“8.26大辩论事件”
(二)“大辩论的”怪状
第四章   “文斗”中的传单、大标语和广播
          1.  “文斗”轻武器——传单
(—)花花绿绿的传单撒遍全国 
(一) 传单是突发事件后的“文斗”利器
(二) 一张反映文革武斗“坦克战”的珍贵传单
2. 墨汁流淌的“大标语”
3.  闹响全国的“广播”
(—)“战斗性”最强、最快捷的广播站
(二)广播站是群众组织抢夺的“肥肉”
(三)广播站是互相“攻心”的“桥头堡”
(四)广播站为血腥武斗“擂响战鼓”
(五) 被文革当局取缔的高科技“广播电台”
第五章   千奇百怪的文革“小报”及出版物(上)
 1. 中外文革研究者的重要资料来源
2.  什么是文革小报
3.   最早的文革小报始于何时?
4.  对官方电台报纸的疯狂“夺权”
5.  文革小报存在的时间有多久?
6. 文革小报的种类有多少?
7.  文革小报中的特殊类报型
8.  对全国影响重大的北京文革小报
第六章   千奇百怪的文革“小报”及出版物(下)
9. 文革小报是哪些人办的?
10. 文革小报的编辑和发行
11.  文革中群众组织自办的刊物、专辑专刊、书藉等出版物
12.  毛泽东和文革小报
        13.  一些文革小报参与者的悲剧结局
14.  简短结语
第七章   “文斗”中产生的“文革文学(文艺)”
1.  “文革文学”命名的提出
2.   群众组织报刊中的“新闻”文学
       3.   文革文学中的“诗歌”
(—)“歌功颂德”和“大批判”的诗歌  
(二)“古典诗词”样式的诗歌
(三)反映现实的“文斗”诗歌  
4.  “文革文学”中的小说
(—)“批判”、“打倒”的小说
(二)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小说
(三)群众组织之间互相攻击的小说
5.  纪实文学、特写、报告文学
(—)打倒“走资派”的纪实文章
(二)群众组织之间互相攻击的纪实文章
(三)各群众组织写的长篇纪实文章
6.  文革文学中的杂文、散文
(—)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杂文、散文
(二)两篇“奇文”欣赏
7.  群众组织报刊中的“政论文”
(—)红卫兵报刊中的“政论文”上了官方大报
(二)四川红卫兵丰富多彩的“政论文”
(三)引起毛泽东注意的《大局已定,“8.15”必胜-一评四川时局》
        8.  电影文学剧本和戏剧、曲艺等
(—)电影文学剧本和造反派拍摄的武斗影片
(二)戏剧剧本 a. 批判传统戏剧是为了打倒各级“走资派”b. “造反派”创作的川剧剧本
(三)曲艺形式
第八章 “文革”中群众组织的文艺演出
1.  “文斗”歌曲杀气腾腾
(一)毛主席“语录歌”、“诗词歌”唱遍神州
(二)花样百出的“造反歌”、“战歌”、“牛鬼蛇神歌”……..
2.  奇形怪状“忠字舞”
(一)“忠字台”、“忠字田”、“忠字旗匾”、“忠字猪”…….
(二)“忠字舞”旋风席卷神州
3.   杀气腾腾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一)“宣传队”演出怪状
(二)最常见的“破旧立新”群口词
(三)“宣传队”的主要演出内容
4.   北京红卫兵演出影响全国
5.   红卫兵成都部队的大型歌舞剧《路线万岁》
(一)“红成”派“总部宣传队”迅速排演《路线万岁》
                  (二)《路线万岁》剧情简介
a.“以我为核心” b. 剧中的重场戏《打倒刘张》c.“二月镇反”
6.    川大“8.26派”大型歌舞剧《四川很有希望》
 (一)《四川很有希望》场次目录
(二)主要剧情表演
7.   两大派“希望”都破灭了
(一) 著名电影名星刘晓庆曾是武斗队员
(二) 红卫兵退出了文革历史舞台
第九章  “文斗”中的绘画和雕塑
1.  “文斗美术”风靡全国
(—)“文斗美术”学习“样板戏”
(二) 文革高潮中的漫画
a.  漫画“战斗力最强”   b.  漫画家成了“文斗漫画”中的丑角     
c.  丑化“走资派”的《百丑图》令毛泽东震怒
(三)烟盒、生活用品等美术设计充满“文斗”色彩
2. 为献“忠心”敬“宝像”
(一)毛泽东塑像和画像遍布中国
(二)污损毛泽东塑像和画像就是“反革命”

3. 《收租院》、《红卫兵赞》、《空军战士家史》等大型雕塑
 (一)文革当局将《收租院》作为“文斗”工具
(二)《红卫兵赞》、《空军战士家史》
(三)沈阳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群雕 
4.  文革雕塑和建筑的典型:成都毛主席塑像和“万岁馆”
(一)各派群众组织为夺权争“表忠心”
(三) 政治高压下工程震动了省内外
(四) “万岁馆”的变化
 第十章   文革中介入“文斗”的文化人
1.   老舍之死和“余秋雨问题”
2.  “文斗”刊物与介入“文斗”的文化人
(一)四川文化界群众组织山头林立
(二)引起重大“文斗”影响的文化人
3.  中国最著名革命小说《红岩》作者罗广斌文革中惨死之谜
(一)  《红岩》作者罗广斌“参加革命”的由来
(二)   建国后影响最大的“革命小说”《红岩》的完成 
(三)   罗广斌文革中的“造反”经过 
(四)   罗广斌被绑架关押突然跳楼惨死
(五)   围绕“自杀”、“谋杀”的大辩论惊动全国
(六)   对罗广斌的政治审查和江青的胡言乱语
  4.   乱世奇观“牛疯子”
(—)   受压抑有小人物开始造反
(二)   近似疯癫的革命壮举
(三)  “牛疯子”的苦恼
(四)  全国这样的“疯子”不少
第十—章    围绕“造反派大英雄”刘张夫妻的“文斗”奇观
1.   四川文革运动的“突破口”宜宾历史旧案
2.   文革开始后艰难的翻案之路   
(—)  在北京两军对垒大字报“开战”
(二)  提供“文斗炮弹”见到了周恩来
                    (三)  同中央文革小组挂上钩
            3.   刘张利用报告、报刊、电台为自己树碑立传
_                   (一)  外国人也来听刘张的“控诉”报告
(二) 对报刊、电台等的控制
   (三)   控制“8.26”派的小报
4.   大吹刘张的“文艺宣传”和电影为全国之最
  5.  “红成”派大揭刘张老底的“文斗” 
(一)  同刘张“报告”唱对台戏
(二) “红成”笔下刘张倒霉时的“野史”
            6.  毛泽东关注“三个简玉霞”的 “叛徒”疑案
 (一)  “打叛徒”是文革中惯用“文斗”手法
(二) “三个简玉霞”谁是张西挺
7.  “红成”派披露张西挺的“风流史”

第十二章   “文革”中层出不穷的“反革命宣传”案件
    1.   抵制“文革”的复杂社会现象
2.   抵制文革运动的“正面典型”案例
(—)  国内各地—些“正面典型”案例
a.张志新案b. 史云峰案c. 丁祖晓案  .d. 鲁志立等“共产主义自修大学”案

(二)  四川省发生的一些“正面典型案例”
a. 王正志案件: b.  方运孚案件c.  屠德雍案件d. 白智清案件
2. 以“犯罪”形式发泄对文革不满的案例
a. 现行反革命武装集团 “李向阳部队”案:b. 现行反革命集团“中国人民清政军西南军团二五精锐部队”案:g. 现行反革命集团“三教”(即老君教,黎山教,王禅老祖教)案……


结语

附录
老照片:      有代表性、珍奇稀少的文革小报.刊物.大字报.传单.绘画等图片
文革中宣传队及其它配文图片                          



                浏览次数:3210-- 发表评论,已评论1次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下篇文章《郑光路诗词》.虽是旧诗歌,但从中可见历史深深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