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方舟子新语丝资料:《我经历的考研及研究生教育》.《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

作者: -上传日期:2007/8/14

                        

 方舟子新语丝资料:

《我经历的考研及研究生教育》.《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 

 

07.08.13, 北京日报:方舟子质疑某语文课本渲染神秘 

07.08.13, 跳跳熊《谈谈科学论文署名上的腐败》
07.08.13, 材科小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似乎成了“杰出”中年基金》
07.08.13, 闲人《我经历的考研及研究生教育》
07.08.13, xiqing《中医一大可乐》

07.08.13, 乱砍一刀《署名单位——吃人的制度使人变成鬼》
07.08.13, 金拓《关于专利权》

07.08.13, 陈林森《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

◇◇新语丝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方舟子质疑某语文课本渲染神秘

2007年08月13日北京日报 

    昨天在王府井新华书店,方舟子带着他的科普著作《方舟子破解世界之谜》
与读者见面。方舟子说,对于那些“看书只看书名,看文章只看标题的人,不适
合看这本书。”他写这本书主要是为了那些对神秘现象保持有好奇心的,而且书
也读得下去的青少年。

    方舟子认为,“我们这些搞教育的、做科普的,还有媒体,有必要去正确地
引导青少年的种种幻想,告诉他们什么样是真正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提高他
们的识别能力。”但是很遗憾,他说,时至今日个别正儿八经的教科书居然有意
无意地在宣扬神秘现象,他指出,某一版小学第六册语文课本里面有一篇课文就
叫《月亮上有飞碟吗?》,题目看似是在质疑,但实际上却是把这个当成一个事
实在讲,说是美国宇航员在登月的时候,看到月球上排列有很多很多的飞碟,而
且那些飞碟还在起飞,宇航员还拍了20多张照片。“其实这些都不是事实,美国
宇航局早就澄清过了,但是我们的课本却还把它当成事实来讲,而且教学大纲里
面还要求学生们从这么一篇课文里面去掌握科学的方法,看到神秘的东西要记得
去拍照片,似乎很有一些科学严谨的态度,可惜编这个课文的人本身就不严谨。”
(郑媛)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谈谈科学论文署名上的腐败

  作者:跳跳熊

  现在造假和剽窃已被公认为学术界的两种腐败现象,这么多年来新语丝上也
披露了不少,而另一种学术腐败现象却难以被大家所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拿它
没办法--这就是科技论文作者署名上的腐败。

  PNAS的主编(Editor-in-Chief)Nicholas R. Cozzarelli曾撰文(PNAS 
101(29):10495 (2004))指出:1975年的时候 ,每篇论文的平均
作者数目是3人;而2004年时,这个数目已达到7人。所以,Cozzarelli对
每篇文章所列作者是否真的具有作者资格(authorship)产生了置疑。目前PNAS已
规定:每篇文章必须列出作者们的具体贡献是什么(designed research, 
performed research, analyzed data, wrote the paper),其目的就是要消除
“挂名作者”的现象(“Our goal is both to inform readers and to 
eliminate gift authorship”)。据我所知,PNAS是目前唯一要求写明作者具
体贡献的科技期刊。我认为这是个好的措施,但是其效力却不一定很高。

  众所周知,每篇论文署谁的名字是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说了
算,说白了就是“老板”说了算。对于一篇由一个课题组完成的文章(即:非跨
组(单位)合作项目),通常第一,第二作者是实验的具体操作者,其群体基本
上是由学生和博士后构成。到底哪些人真的具有文章的署名权,其实他们心里应
该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但是,一旦老板把别人的名字也加了进来,就算他们没有
贡献,或者所做贡献达不到被列为作者的要求(见上述PNAS的文章),学生和博
士后也拿它没办法。这是以为自己毕竟是“弱势群体”,你和老板去理论,把人
家惹恼了,你还想不想毕业了?!所以只能是敢怒不敢言(而且还不能让老板知
道),这种现象中国有,美国乃至世界各国都存在。

  对于象PNAS那样要写明具体贡献的要求,如果老板真的加入了“挂名作者”,
在contribution中随便列几点(管他是不是这样的呢)还是轻而一举的事情。除
非有人去揭发,否则根本就无从查起 -- 丘小庆Nature Biotechnology论文上
的co-corresponding author,George Wu,不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吗?

  记得以前读《吴健雄传》时,里面曾提到过一个小故事:吴当研究生时曾在
导师外出讲学期间完成一个著名实验,并写好了文章,准备投Physics Review
(物理学界的顶极杂志之一),作者是吴和导师两人。当导师回来把文章修改好
后,却把自己的名字去掉了,原因是:导师认为这项研究,从设计到操作,以及
论文写作,自己并未做出能够被列为author的贡献。能够做出如此诚实举动的导
师,现在肯定也有,但很少很少,我敢说:在一千个人里,你都不一定能找出一
个来!相反,我却听说过导师把学生设计的做的实验,并写好的文章直接拿过来
把自己数在第一作者的真实事例。

  科技论文作者署名上的腐败与行贿/受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与造假和剽窃
不通,对于这种腐败,除了论文作者或知道其内幕的人知道外,被发现的可能性
是微乎其微的,这也无形中助长了它的存在和发展。减少它的办法只能是依靠科
技工作者(主要是导师和老板)自身的良知与诚实。

(XYS2007081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似乎成了“杰出”中年基金

  作者:材科小生

  我们都知道,人的创新能力最强的年龄阶段主要是30-38岁之间。可是在我
国,该年龄阶段的人一没有经费。二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和队伍,有的人甚至还没
有带博士研究生的资格,完全一个给“老板”打工的科研“打工崽”。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顾名思义,既然是青年基金,就应该主要支持40岁以下的
青年科学工作者。可是每年杰出青年基金的结果现实很让人失望:绝大部分年纪
都在40 岁以上,很多人都44-45岁,平均年龄也在42-42岁,35岁以下的人是
凤毛麟角。这样的结果说明这个所谓的杰出青年基金真的该改成中年基金了。

  记得中小学参加运动会,参加人员是要分年龄阶段的。这样体现了公正、公
平。所以我建议国家分分年龄阶段设立杰出人才基金。该思想也可以推广到其他
诸如863,973等项目申请。例如:

  1)50岁以上,杰出老年基金;
  2)40-50岁,杰出中年基金;
  3)40岁以下,杰出青年基金。

  国家不缺钱,每年可以花10多人民币亿支持5000名学生公费出国留学(真正
优秀的学生自己会申请全奖自己出去,出去了的也不见得会回国,这样的投入我
觉得不划算),应该也可以多拿出几个亿支持更多的杰出优秀年轻人,中年人,
老年人在国内搞研究????

(XYS200708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我经历的考研及研究生教育

  作者:闲人

  我今年7月刚从西安一所大学硕士毕业,想把这两年的经历和想法跟大家分
享一下,通过我的经历让大家了解一下目前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真实的情况及存
在的问题。

  我04年报考的是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因为西交大管理学院在教育部的排
名中连续几年排名第一。确立报考目标后,我开始打听一些导师的情况并搜集历
年的考试资料。

  往年学院都开设有考研的专业课辅导班,可是从我报考的那年学校就不办考
研辅导班了。后来有几个研友了解到有一个校外培训公司举办专业课辅导班,我
们便一起去报名了。当时好像学费是300元左右,但是好像只讲4个小时吧,在西
安对于学生来说这个费用还是比较贵的。我上的是第二期,请的老师是交大管院
的相里六续。后来了解到学校是禁止老师在外面开设这类辅导班的。那一期的学
生总共有好几百人,反正教室坐的很满。老师讲课也就just so so,对于考试收
益不大。

  考试后经过漫长的等待,分数终于下来了,老天保佑,我的分数上了交大的
复试线。交大管院的规则是初试分数占总成绩的60%,复试占40%。面试的成绩没
有现场公布,过了两天才公布总成绩,同时命运也就已经决定。这个环节我觉得
做的不透明、不公开,里面活动的余地很大,很多人都在那两天找人。不幸的事
情终于发生,我没有被录取。

  04年的时候西交大刚新成立了一个公共管理学院,这些管理学院没有录取的
同学可以有一次调剂公共管理学院的机会,但是公共管理学院同样需要再面试一
次。公共管理学院的面试组织的很不好,面试时间已经到了但面试老师还没有来。
按照规则,面试中每个人有10分钟时间,但是有一个湖南来的同学不到3分钟就
被打发出来了,另外一个本校的漂亮女生面试时间好像有将近20分钟,出来后我
们问她问什么了,居然说有一个老师问她什么什么歌会不会唱,然后还让唱两句。

  第二天,公管学院的榜单也下来了,遗憾的是还是没有我。我自我感觉还可
以,有点想不通,便去问院长朱正威。朱告诉我面试得分不能告诉我,只能告诉
我我离录取还差了几名。真的很气愤,但是没有办法,考生处于一个很劣势的位
置,没有时间、金钱、精力去找出真相。

  既然交大不行,那就只能是往其他学校去调剂。在西安各高校研招办奔波了
几周,看尽了脸色,经历和很多潜规则,终于调剂到今年毕业的学校。

  但是在这个学校上了几个月后我就想退学了。原因有下面几点:第一,学院
的导师基本都没有课题,研二、研三的同学都自己在干自己的事情;第二,老师
极为不专业。研一都是在上课,但我们的老师经常都是打个电话下午有事就不来,
大家自己看书、讨论,最夸张的老师一学期的课只上过三、四次;第三,老师水
平真的不怎么样,虽然有几个老师包括我老师为人很和善;第四,学校研究生处
之类的后勤机构老师嘴脸非常之可恶,跟同学说话就像和小学生说话一样,经常
带着训斥的意味。

  可是没有办法,交到学校的钱是不可能再退回来的,退一半的可能性都没有。
因此我只能逃课去其它学校听课听讲座,自己在外面公司自己找机会实践、锻炼,
还好导师基本也不干涉。

  学校规定研究生阶段必须要发表一篇论文才允许毕业,因此我周围的同学都
很早就留意如何发表论文,后来知道学校校报每年的一期增刊比较好发,大家便
都投给校报增刊,当然大家基本都是拼凑的论文。后来拿到发表后的增刊一看,
太壮观了,很厚一本,好几百篇文章,当然作者之间基本都认识。

  毕业论文可以想像是怎么出来的,因为大家都没有课题可做。多亏现在有
cnki,有万方,大家的论文都有救了。至于调查问卷、论文里的数据大家也可以
想像一下是怎么来的。导师这个时候也是不会说话的,要说最多就是你多看看别
人的文章之类的。有问题找导师,导师一般会打太极又推给你,因为他也不知道。

  毕业答辩的时候,每个学生要给答辩老师报酬,我们组每个答辩同学给每个
评审组老师100元,外加答辩通过聚餐费100元。我们组8个学生,总共6个评审老
师,所以每个学生的支出费用是100×6+100=700元。论文阐述后的提问简直就像
开玩笑,什么问题都有,我怀疑评审老师究竟看过论文没有。关于这个评审费的
问题我电话问过研究生处,他们的答复是校内老师25,校外40,我说我们被要求
给每个老师100,人家回答那你们自己爱多给的,我们不管。我周围的学生绝对
没有一个愿意多给的,自费上学,又没有什么收入,一个上午的评审就要花700
元,抢钱啊,但这是评审老师要的价码,不给又怕答辩刁难。

  终于毕业了,终于离开这个浪费三年青春的地方。

  我自己感觉千不该万不该,这些没有资质的学校不该招研究生。

(XYS200708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中医一大可乐

  作者:xiqing

  最近在网上查资料,无意中发现了个推销中药的网站,捎带手查了SFDA,还
是真的,不是假冒的,看完了它们用来宣传药效的东西,我快笑昏过去:中医扇
子们攻击西医的一条“罪状”就是说中医的经验和理论来自于人体,而西医的东
西是用老鼠做出来的,用在人身上不行......显然,说这话的人不知道现代药物
的毒理是在老鼠身上做,有效性安全性要过三期临床,在人身上做的。

  而现在,通过了SFDA注册认证的中药,居然拿不出临床二期三期的数据来证
明在人身上的有效性,只能用鸡鸭猪狗的数据;再查查其他中药的药效试验,也
基本上都是在老鼠身上做的。难道,这就是SFDA验证中药有效性的标准??当然,
比如关木通、灵芝、小柴胡注射液的肝肾毒性,倒的的确确是在人身上做出来的,
前者的试验规模还不小,灵芝和小柴胡在台湾和日本已有报道,而中国大陆可能
还没有意识到,毕竟信众们口中还在念叨:天然无毒,天然无毒。

  现代医学认识到了生物的共性,尊重人的价值,珍惜人的生命,所以用老鼠
来做毒理试验;但也认识到了人的特性,所以要充分认识毒性的风险之后,再在
人的身上验证药效。

  不知道我们SFDA的官员们和中医的从业者们,是否以为自己是禽兽畜牲的同
类,不是人,是人形的猪狗畜牲,所以,要用人来验证中药的毒副作用,而用禽
兽来证明中药的有效性。

  如果还认为自己是人,除了人的形体外,还长着人的脑子,就远离中药吧!!

  附:
  六味五灵片主要药效测试方法与结果 

  http://www.sbjd.com.cn/show.asp?nclassid=136&unid=1285

(XYS200708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关于专利权

  金拓

  新语丝上有人对我的关于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一文中专利权的问题提出讨论,
为此我再解释一下,希望能把问题说清。

  专利权可分为发表权(Publicity right)和所有权(ownership right); 
与之相关的人又可分为发明人和所有人。所有权中又可分为转让权(licensing 
riht)和利益分享权(shop right)。 

  专利权中最重要的是转让权,这是排他性的,只能一个人(或一个法人)说
了算。利益分享权可以是多方。Duckegg所说的学校给发明人的25%便是利益分享
权。另外,按照美国专利法,只有发明人才有资格提出专利申请(不像中国有发
明人、申请人之分)。所以专利申请人一定是专利发明人。那么,发明人的雇主
单位是怎样得到专利所有权(而不是发明权)的呢?这就是根据发明人和雇主单
位之间的雇佣协议,发明人须同意与雇主之间再签署一个专利受让协议
(Assignment)。这时雇主单位成为了专利受让人(Assignee)。

  至于说到排名,专利不同于文章的地方除了对创造性的贡献外,就是专利还
有知识产权所带来的物质利益的所有权问题。在专利所有权上,发明人(如果有
所有权的话)不存在排名先后。但是涉及到发表(publicity),排名顺位的意
义还是存在的,这和文章差不多。Duckegg引用的那段美国专利局的文字通篇讲
的是ownership。

  说道专利所有权和发表权的区别,再延伸一步。企业和大学签署委托研发合
同(sponsored research agreement)时,企业出资,大学进行研发并赚取管理
费(overhead)。一般企业要求独家拥有未来研究成果的所有权(一般以专利所
有权的形式),但是懂得专利权的大学会要求研究成果的发表权。专利的所有权
和发表权是有区别的。

  我上一篇文章中谈到了博士三年毕业的年限也引起了一些质疑,在此解释一
下。我提到北美是作为参考,主要论点是学习期限根据研究进度进行调整时正常
的。事实上,中国的博士生集中上半年课,集中做两年研究,写文章和找工作大
约半年。这样短的时间里要做出有一定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是很不容易的。提到
英国的三年,其中不包括上课,研究时间长了半年。比较两年的研究和两年半的
研究,凡是做过博士研究的人大都应该知道多数研究数据是在实验工作的后期的
得到的。对于两年和两年半来说,半年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XYS20070813)


  

孔庆东《正说鲁迅》中300处病误

作者:陈林森

景迅先生在《中华读书报》6月6日发表《孔庆东的硬伤》一文,指出:“在百家
讲坛讲鲁迅的孔庆东,最近将讲座成书《正说鲁迅》,其中难免即兴发挥以至信
口开河之处,而出版时又缺乏认真的整理与校勘,编校粗疏,致使书中存在引证
错误,史料不实,语意不明,语法不通,错字连篇等诸多问题。”本文根据所购
《正说鲁迅》一书(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年2月),查出该书各类差错297条(实
际上有的一条不只一处毛病,重复的差错也没有累积计算,如“怒气不争”就出
现了好几次,所以其差错应不少于300处,而且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还会有
未能查找出来的,特别是涉及文史知识的讹误)。全书203页,平均每页差错
1.47处。实际上是几乎每页都有。由于数量太多,称“硬伤”有点于心不忍,故
称之为“病误”,“病”主要指语言文字方面的毛病(错字、语病、用词不当、
标点误用等),“误”主要指引证错误,史料不实,以及行文上的逻辑问题。原
则上不涉及作者的政治和学术观点,但如果有明显的逻辑问题,则也放在这里评
说。正如景迅所说,编校是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错误不能全怪作者,
出版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作为孔先生自己的著作,也应该认真对待才
是,出书和即兴演讲不一样,为了对读者负责,总得花点工夫才是。首先你得对
得起你的“粉丝”。未必孔先生每天晚上都要出差吧?应当说有一些毛病是小儿
科的,是低级错误。本资料吸收了景迅先生的部分成果,但多数例子是笔者寻觅
和认定的。所作评论(指正)力求简洁,故或有语焉不详之弊。限于各方面水平,
可能有误判或评论不准确的问题,也难免有文字、表述上的技术性差错。欢迎读
者和网友提出批评。有的问题孤立地可能看不出来,得参看全书才能得出结论。
没有买到该书的网友,可以查阅该书电子版“新浪读书频道”
(http://book.sina.com.cn/nzt/history/his/zhengshuoluxun/)。

1. 4页:我们今天太过于轻描淡写作弊这个事情了。【指正】“轻描淡写”是形
容词性短语,此句应改为:我们今天对作弊这个事情太轻描淡写了。
2. 4页:鲁迅的祖父因为科举考试行贿,就被判了死刑,我知道有很多青少年朋
友不会理解,真有这么夸张吗?【指正】这里开头讲的是一件事实,而不是一种
说法、一种描写,故“夸张”应改为“严重”。
3. 5页:面对父亲的病重、母亲忧愁、弟弟年幼的这样的生活重担【指正】“母
亲忧愁”不属于“生活重担”。
4. 7页:当然了,我们不能因为要成就自己就故意搞得家破人亡,那是不行的,
我们也没有那个条件,现在不是那个时代【指正】此言于理不妥。如果说是要
“故意”搞得家破人亡,可以不需要什么社会条件的,和时代无关。
5. 7页:当时中国有很多家庭都家道中落了,当然原因不同,不见得都是像他家
是因为祖父的原因【指正】两个“是”字重复,应删去一个。
6. 8页:我想启发他说都是爸爸挣来的,但他说:“我知道,都是从厨房端来
的”。【指正】句号应移入引号。
7. 13页:比如后来成为著名武侠小说家的白羽,年轻的时候仰慕周作人,写信
要求拜见,有一天到府上拜见周作人【指正】“府上”是敬词,称对方的家,这
里可说“周府”或“周家”。
8. 11页:鲁迅跟朱安夫人婚姻是保持了,但徒有夫妻之名,但无夫妻之实【指
正】“徒有夫妻之名”与“无夫妻之实”之间并无转折关系,后一个“但”可改
为“而”或“并”。(两个“但”字连用也不像话,即使需要连续转折也不宜用
同一个转折连词。)
9. 14页:羽太信子夫人每天的生活是非常高消费的生活方式【指正】“生活
是……生活方式”搭配不当,此句可说:羽太信子夫人每天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高
消费的(或非常奢侈的)。
10. 16页:曾经是手足情深的兄弟两人,最终成了陌路人,这确实令人瞠目结舌,
众说纷纭,【指正】“令人……众说纷纭”不通。
11. 21页:鲁迅在日本学医期间就萌生了济世救国的思想,试图从思想上唤醒沉
痛的国人,这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原由?【指正】既与“唤醒”搭配,“沉痛”
应为“沉睡”。
12. 21页:鲁迅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才开始写《狂人日记》为代表的小
说,结集成《呐喊》这本小说。【指正】孤立地也可以把《呐喊》称为“一本小
说”,但前面既有“(以)《狂人日记》为代表的小说”,则第二个“小说”应
改为“小说集”。
13. 22 页:……他就想我如果学好了医,就可以救治平时被病耽误的病人。
【指正】“被病耽误的病人”近于废话,按《自序》所说,“我还记得先前的医
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
的或无意的骗子”,“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
病人的疾苦”。这里应说“救治平时被庸医耽误的病人”。这是鲁迅当时的认识,
也是鲁迅研究界的共识。
14. 22页:中国人看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外国人砍头,表情都是麻木的。
【指正】到底是谁看谁啊?应是“中国人看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外国人
砍头”。
15. 22页:鲁迅说:“……病死多少也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第一要务,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指正】鲁迅《自序》的相关原文是:“……病死多少
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
16. 25 页:所以鲁迅写他那段时间,夏天的晚上坐在院子里,一个人,呆呆地
望着天上的星星,槐树的毛毛虫掉到他的脖子里,冰凉的,【指正】《自序》:
“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
头颈上。”鲁迅所说的“槐蚕”是槐树上的一种大型的青虫,类似于豆虫,无毛,
不蛰人。而“毛毛虫”一般都有毒毛,蛰人。这种东西掉到脖子里,那还了得!
17. 23页:我们为什么老打败仗?第一不是我们身体差,第二不是我们这个国家
没有钱,你看我们国家战争赔款多少,西方很多国家都是靠我们殖民地给他们的
赔款才完成了他们的现代化,通过把我们的钱抢去给他们家里搞了装修,这是事
实的本来面目,他为什么打我们?不就因为我们家比他们家过得好吗,不就是因
为我们家富吗【指正】历史早就作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孔先生竟说是因为我
们中国比西方列强还要富,所以引来了侵略,而其论据是我们给了西方国家很多
战争赔款,还声称这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中国古代文明曾长期领先于世界,
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朽、封闭等,导致生产力发展十分迟缓。而
在历史同一时期,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却乘工业革命的东风,迅速发展起来,中国
被甩在了后面。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的
军费开支,竭力进行搜刮,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以至于引发了农民起/义。
而决不是中国富得流油,富得钱用不完,比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有钱,才导致了西
方国家的侵略。
18. 24页:像鲁迅这样的一个人,不会因为受到挫折一蹶不振,有机会他还是想
尝试改革的,有多大光就发多少热。【指正】“有多大光就发多少热”不合汉语
习惯,人们一般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即使是鲁迅的原文也是说:“有一分
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19. 25页:鲁迅就喜欢这种鬼气森森的地方,鲁迅是不怕鬼的,什么地方越恐怖
就越住在哪里,所以他不害怕。【指正】此说根据不足。作者同页引述了周作人
《知堂回忆录》中一段话,来证实这句话。文章涉及的地方叫补树书屋,院子里
有一棵槐树,“据说吊死过一个女人”,但这只是“据说”,而且是几十年以前
的事,当时的特点是“比较整齐清净”,鲁迅在这里读书做学问可以“避喧”,
因此周作人说这“对于鲁迅亦不无好处”,而且周作人说如果鲁迅没搬去,“怕
是早已有人抢先住了去了”,这说明并不只是鲁迅喜欢这个地方,当然不能证明
鲁迅喜欢恐怖的地方。
20. 26-27页:这(指《新青年》)是中国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刊物,这个刊物
所发挥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指正】什么时候评选过“中国20世纪以来最重要
的刊物”,这么大的帽子可以随便戴吗?“无以伦比”应为“无与伦比”。
21. 27页:这些热情的小伙子大多热情有余【指正】两个“热情”重复,前一个
“热情”应删去。
22. 27页:这种运动还需要有一位深刻的、睿智的、成熟的、革命高手来帮助它、
指导它,【指正】要么在“革命”后加“的”,要么去掉“革命”前的顿号。
23. 27页:但是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赋予重任的一场运
动,这种运动还需要有一位深刻的、睿智的、成熟的、革命高手来帮助它、指导
它,成为它的中坚力量,这些先觉者,这些奋斗者,他们也在寻找着这样的人。
【指正】文中“这些先觉者”指代不明。
24. 28页:鲁迅在一篇文章中有一句话:“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指正】此系鲁迅七律《自嘲》中的名句,后一句应为“管他冬夏与春秋”。
25. 28页:他看周大哥在家里抄一些古碑,字写得很好,很古雅,炉火纯青的感
觉,【指正】“炉火纯青”前面缺动词,应加“有”。
26. 31页:比喻是一种文学手法,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比喻就是关于铁屋子的比
喻。【指正】鲁迅在《自序》所作的这个比喻当然是重要的比喻,但能轻易地说
成是“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比喻”吗?为了强调自己所讲的某样东西,就随便封
之以“最”,这不是严谨的文风。
27. 31 页:我们知道,有时候一个高手去劝说另一个高手是劝不动的,还不如
派一个幼稚的孩子去劝他,钱玄同没有想通鲁迅的逻辑,他就说:……【指正】
按钱玄同的经历:19岁留学日本,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从章太炎治“小学”。
1913年始,先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大学教授。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杂
感,力主“文学革命”,成为“随感录”的重要作者,并已经是《新青年》编辑。
他被评价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这时的钱玄同可以比作“一个幼
稚的孩子”吗?为了抬高鲁迅,不惜以贬低与鲁迅有关的其他历史人物,这是严
谨的治学态度吗?(32页写道:“鲁迅终于没有经得起钱玄同所代表的‘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的软磨硬泡”,对钱玄同的评价两相矛盾,一个幼稚的孩子
可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吗?)
28. 31页:(引文)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许多熟睡的
人们,不久都要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
【指正】《自序》原文为: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
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现在你大嚷起来……
29. 31页:他就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
望。”【指正】按《自序》原文,“绝没有”应为“决没有”。
30. 32页:鲁迅想:“希望是怎么样的?因为希望是在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
的证明,来折合了他之所谓可有……”【指正】按鲁迅《呐喊自序》中的原文是:
“……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
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31. 32页:就这样,鲁迅磨磨蹭蹭写了一篇小说,叫《狂人日记》。【指正】根
据有关资料:1918年4月,鲁迅应钱玄同邀请,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杂志的
编辑工作,当月,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第四卷第
五号上。这怎么能说是“磨磨蹭蹭”呢?
32. 33-34页:他不是在台上一站,传/单一洒,领着大家游/行去,鲁迅干不了
这个事。【指正】“传/单一洒”应为“传/单一撒”。《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
释“撒”:“动撒布”,举例有:撒传/单。)
33. 34页:同时鲁迅用的词是“慰藉”,慰藉那这些在寂寞中奔跑的一代人。
【指正】“那”是多余的。
34. 34页:不但表达了他自己的真性情,真思想,也发现自己的悲哀,同时也是
为他人、为这个时代,为这个国家带来光明和力量。【指正】什么叫“发现自己
的悲哀”?悲哀是用来“发现”的吗?
35. 35页: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文坛巨匠【指正】此说不确。鲁迅属于现代
文学史上的巨匠,他在属于近代的日本留学时期在文学上虽然也有重要建树,但
他的正式文学生涯是在现代。
36. 35页:他是一个贫困潦倒的教书先生?还是一个收入很高的有钱人?【指正】
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
37. 35页:文学家不是写长篇小说吗?鲁迅没写过长篇小说呀?【指正】后一个
问号应为句号(或感叹号)。
38. 36页:鲁迅给我们的主要形象是……不知疲倦、不知休息、不尽人情,写呀
写【指正】“不尽人情”应为“不近人情”。
39. 36页:鲁迅的确是夜以继日的、年复一年地战斗着【指正】两个状语后面都
应使用“地”。
40. 37 页:一听说单位发工资了,赶快跑去领。……所以鲁迅跑着去领工资。
这个时候鲁迅跑的是比较快的,他很关注这个事情【指正】为了说明鲁迅“非常
看重钱”,甚至“有一点点贪婪”,不惜编造鲁迅善跑的故事。景迅说孔庆东讲
鲁迅是“信口开河,胡侃神聊,……名曰‘正说’,实为戏说,态度很不严肃,
论述很不严密”,良有以也。“跑的”应为“跑得”,因为后面是补语。
41. 37页:在舆论、在媒体看来,教授索薪是可能被警察殴打的,即使教授索薪
被警察把门牙打掉了,也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事情。所以当一个好玩的事情报道出
来,可见当时的社会是很混乱的。【指正】既说教授索薪被警察打掉门牙是“比
较正常的事情”,又说是“一个好玩的事情”,不是自相矛盾吗?而媒体有炒作
之嫌,怎么就能说明社会混乱呢?这种推理不是过于简单化了吗?
42. 38页:鲁迅曾经在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便充分表达了他的金
钱观。【指正】“便”是多余的虚词,应删。
43. 39页:鲁迅在与萧军、萧红的书信中,曾经说自己的经济状况不能说穷,但
也没有窘迫过,可见鲁迅当时的经济状况。【指正】经济状况“不能说穷”和
“没有窘迫过”是一种意思,何来转折?
44. 39 页:在这个薪水之外,鲁迅还到处兼课,鲁迅最多的时候曾经在八所学
校兼课,一个礼拜他跑八个学校兼课,当钟点教师。【指正】根据作者自己提供
的资料:在北京期间,鲁迅先后任教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北师大)、世界语学校、女子师范学校、中国大学、黎明高中、大中公学、集
成国际语学校。既是先后任教,就不是同时在八所学校任教,也就不会出现“一
个礼拜跑八个学校兼课”的现象了。(作者反反复复地说鲁迅对钱“贪婪”,到
处“走穴”,当“钟点教师”,大概是为自己到处兼课辩护吧?)
45. 40页:鲁迅威望太大了,政府为了表示自己能够笼络大知识分子,表示政府
很民主,即使像鲁迅这样的人天天骂我们,但还是要每月白送给他300大洋。
【指正】前面用“政府”,是第三人称,后面又用“我们”变成了第一人称,造
成人称混乱。另外,“表示”应用“显示”,因为送鲁迅大洋是一种行为。
46. 40页:鲁迅的这个作风,实际上是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这样学做过了。【指
正】作风只能养成,什么叫“学做过了”,好像小学生写的作文一样的用词,真
是令人大跌眼镜。
47. 42页:做在这后面,还有一个思想,就是鲁迅他决不肯作无谓的牺牲。【指
正】什么叫“做在这后面”?这不是规范的现代汉语的措辞。
48. 42 页:一方面鲁迅支持这些青年学生的革命行动,但是鲁迅又不同意他们
反复地、激烈地,去向反动政府请/愿,鲁迅是反对和平请/愿的。【指正】如果
鲁迅的态度是“不同意他们反复地、激烈地,去向反动政府请/愿”,那他就不
是反对一切请/愿,他就应当赞成“非激烈的请/愿”,但是接着又说“鲁迅是反
对和平请/愿的”,这就前后矛盾。
49. 43页:鲁迅是战士,但是他说战士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鲁迅还说过革命不是
让死人,而是让人生。【指正】“让死人”应是“让人死”。
50. 43页:特别是有些人,自己不愿意牺牲,却煽动、鼓动别人去牺牲。恶毒的
敌人就希望你赤膊上阵,有种的你站出来,你好好地跟我打一架。”【指正】这
里孤立地出现一个后引号,没有前引号与之呼应。
51. 45页:鲁迅说那不行啊,如果我用我的真名,又点指名道姓地骂蒋介石,那
我在中国就无法生存了。【指正】“点”字是多余的。
52. 45 页:左/倾的那个领导企图把鲁迅就这样一次性地消费了,他没有意识到
鲁迅的巨大的文化价值,他只一时冲动,说我们跟敌人真刀真枪地干多好啊,鲁
迅骂蒋介石挑唆起来多棒啊!【指正】“鲁迅骂蒋介石挑唆起来多棒啊”这句话
不通,可能是想说“挑唆起鲁迅骂蒋介石多棒啊”。而作者所说的那个左/倾领
导(实指李立三)指示鲁迅公开发表文章骂蒋介石,即使在策略上是不正确的,
也不能说是“挑唆”。
53. 46页:为了保存革命实力,鲁迅用他那犀利的文笔和敌人展开斗争【指正】
这二者不是因果关系,恰恰相反,如果只是为了保存实力,那鲁迅最好不要和敌
人展开斗争,更不能用“犀利的文笔”。
54. 53 页:不变换笔名就发表不了,甚至变换笔名都很难发表,因为敌人有一
套严密的网络制度,很多人没事就看报就怀疑,看哪篇文章是不是鲁迅写的【指
正】“网络制度”是个新名词,是指用互联网的手段进行管理的制度。如:“我
区将建立企事业单位物价员工作网络制度,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有关工作的
联系,维护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和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这里应当说“严密
的新闻出版审/查/制度”。
55. 54页:幸亏那个时候警察制度不那么严密,那个时候警察也不太聪明,也没
有高科技手段,也不太那么认真地抓他,如果高科技手段略发达一些,鲁迅是真
的没有写的地方了。【指正】完全是信口开河的话,无稽之谈。
56. 55页:“左联”的金称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指正】“金称”应为“全
称”。
57. 56页:创造社说鲁迅是双重的反/革/命【指正】这是杜荃(郭沫若)的话,
不能笼统地说成是“创造社”说的。
58. 56 页:他是一位不得志的法西斯子弟【指正】“法西斯子弟”是生造的名
词。按杜荃的原话说“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斯谛)!”“法西斯谛”,
《现代汉语词典》作“法西斯蒂”,释为“指法西斯主义的组织或成员”,也就
是说杜荃把鲁迅污蔑为“法西斯分子”,而不是孔庆东所理解的“法西斯子弟”。
59. 56页:但由于创造社的批判,逼迫鲁迅去找了一些马列主义书来读,结果发
现自己才是真正懂马列主义的人【指正】读了一些马列主义的书就发现自己才是
真正“懂马列主义的人”,那还要努力攻读马列主义的书做什么?那不就是说鲁
迅天生就是马列主义者?
60. 57页:鲁迅说这话是很沉痛的,他说有时手持皮鞭乱打苦工的后背,自以为
在革命的大人物,我深恶之,他其实起了工头的立场而已。【指正】“起……立
场”搭配不当,应说“起……作用”。
61. 58页:你要不去那你就是三民/主义的判徒。【指正】“判徒”应为“叛
徒”。
62. 当革命势力一大的时候,假的革命者往往会窃据革命的高位变成真的革命者,
而像鲁迅这样的真正的革命者,反而遭到了压迫。【指正】“真的革命者”中
“革命者”三字应加引号。
63. 59页:鲁迅说这个事情刺激他再也不能学医学下去了,所以他决定不能再学
医【指正】前面已经有“鲁迅说……不能学医学下去了”,后面说“他决定”,
“能”字就再也没有必要了。
64. 59页:这是和他深刻的感觉到来自群众的麻木这个是有关系的。【指正】语
意不明。“这个”是不必要的口头禅,大概是太经典的讲话,连口头禅一道记录
下来了。
65. 62页:比如说他小说《祝福》里面写祥林嫂,祥林嫂遇到我,遇到一个知识
分子的我,……这个我呢就不知道怎么回答……【指正】这里一连用了好几个
“我”,都应加引号,因为他既不是鲁迅本人,更不是孔庆东。
66. 62页:所以鲁迅才含含糊糊,对待这种情况,他说大约有的吧,……【指正】
众所周知,《祝福》里的“我”,并不等于鲁迅自己,不能径直用鲁迅的名字来
称呼小说中的“我”。
67. 63页:那么对身边一些的同志、亲人、文化上的战友,他多是谦让忍让【指
正】“同志”前的“的”是多余的。
68. 63页:这个情况很像鲁迅在孤独者中写到的那个“狼”【指正】“孤独者”
是小说的标题,应加书名号。
69. 64 页:但是在战略上他又是藐视的,……他在战术上是重视的,对于那些
支持反动政府屠/杀爱国学生的人(段祺瑞政府开枪射击请/愿的爱国学生,很多
文人写文章来支持说那些学生该死,因为他们认为给政府捣乱)他们是毫不留情
的,对这些人是毫无心肝的。【指正】文中“他”指鲁迅,前面用的是“他”,
下文又用“他们”,人称混乱。另外,说鲁迅对敌人“毫不留情”是对的,但接
着又说他“毫无心肝”就不合适了,褒贬不分,用词太随意了。
70. 65页:但是因为说革命胜利了,革命胜利了应该宽容,所以王金发放就把坏
蛋掉了,【指正】“放就把坏蛋掉了”应为“就把坏蛋放掉了”。
71. 67页:而鲁迅去世前在悼文词中也说过“我一个也不宽恕”的话【指正】引
文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死》,应为:我也一个都不宽恕。(这段引文就
在本书同页右侧,也不对照一下。)
72. 67页:写情书还要等待、揣摩对方的心思【指正】“等待……心思”搭配不
当。(应拆成两句话来说。)
73. 68 页:你到公共汽车站去看一看,你在马路天桥上往下看一看,你看看大
多数人的表情,你就知道人生是苦的。【指正】公共汽车站和马路天桥是公共场
所,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他们的表情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在某一个时段看到的
表情都是喜悦的,那个结论又是什么呢?孔先生难道一天到晚都是哭丧着脸的吗?
74. 68页:比较一下你就可以看到鲁迅虽有那么深的痛苦,但他都很乐观,活得
很好,惟一的缺陷是活得不够长,活得那么潇洒。【指正】“活得那么潇洒”中
少一“不”字,应为“活得不那么潇洒”,或“活得不够潇洒”。
75. 71页:狂人就是疯子,说的很文雅就是狂人,狂人就是疯子嘛!【指正】
“说的”应为“说得”。“狂人就是疯子”也没有必要重复两遍。
76. 73页:这句话我们今天都知道了,但是在当时是像电闪雷霹一样的一句话
【指正】“电闪雷霹”应为“电闪雷劈”或“电闪雷鸣”。
77. 74-75页:人只要不自/由就是一个吃人的状态,你或者吃别人,或者被别人
吃,这是鲁迅的一大发明。【指正】“发明”用词不当,应为“发现”。
78. 75页:人必须有罪恶感,才能自信,没有罪恶感,你怎么自信?【指正】
“罪恶感”怎么会成为“自信”的必要条件?这是哪家的逻辑?自信是相信自己,
一个人充满着罪恶感,只会丧失自信,而不是更有自信心。
79. 78页:但是任何一套体制它都有消耗怠尽的时候,【指正】“消耗怠尽”应
为“消耗殆尽”。
80. 79页:他的生活都没有人关心,只有一个人关心他?是酒店的老板关心他
【指正】这个问号用得莫名其妙。
81. 79页:好久没来了,所以大家判断孔乙己是死了,要不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
不知道他确实死了没有。【指正】如果是口语记录可能保存了这些不规范不精粹
的话语,但是整理成书不该弄成这样子的重复罗嗦、表意不清的形式,应当有所
加工、润色。
82. 80页:《狂人日记》是一个抽象的总体上的吃人的总论,《孔乙己》则是具
体地讲是怎么样吃人?【指正】问号应改为句号。(这个句子是陈述句,不是疑
问句。)(当然,“总体上的总论”也不是什么好句子。)
83. 80 页:小说《孔乙己》用种种诙谐的语调讲述了一个沉重而酸的故事,但
同样是以幽默、讽刺的方式创出了《阿Q正传》这样耐人寻味的故事。【指正】
好像孔先生太忙了,每天晚上都要出差,写作老是掉字,不知生活中是不是也丢
三落四?“酸”估计是想说“辛酸”,“创”肯定是想说“创作”。
84. 80页:但社会的沉重压迫与剥削,使他时时处于生存的危机,【指正】按正
常的表述习惯,“危机”后要加一方位词“中”(或“之中”)。
85. 81页:但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并且勾结官府把他拉上了法场相逼,而阿Q
对自己的悲剧至死不悟。【指正】“相逼”用词不当,不符合小说的描写,小说
中就是要拉阿Q去杀头的。
86. 81页:当时有一个报纸上面有一个开心话专栏,请鲁迅写一点滑稽的作品
【指正】“开心话”应加引号或书名号。
87. 81页:跟张恨水、金庸的作品差不多的,本来目的上是要逗人们开心。【指
正】“目的上”之“上”没有必要,应删。
88. 82页: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那么下劣,还没有下做到用小说来攻击自己的
私敌【指正】“下做”应为“下作”。
89. 82页:可心理医生是干什么的呢?就是给那些精神胜利法不太强大的人工作
的,告诉他们没事……【指正】“工作”应当是“做工作”。
90. 82页:总是像阿Q说”总算被儿子打了”一样【指正】前引号打成了后引号。
91. 82页:自己被明明人家欺负了【指正】应是“自己明明被人家欺负了”。
92. 83页:阿Q不是被人打了嘛,【指正】“嘛”一般用在肯定陈述句末尾,这
里应用“吗”。
93. 83页:只有革命才能改变阿Q的命运,包括他的精神状态、他的麻木、他的
自悲。 【指正】“自悲”应为“自卑”。
94. 83页:那段写非常好笑【指正】“写”后面少了一个“得”字。
95. 85页:他把他平常见到的女人挨个想了一遍……假洋鬼子的老婆怎么怎么样?
谁家的女儿怎么怎么样?最后都否定了,他的心还挺高,都看不上【指正】两个
“怎么怎么样”都是陈述句,不宜用问号。
96. 87页:……手上是破芭蕉扇、铁索、算盘,……(——鲁迅《无常》)【指
正】书上是作为引文,“芭蕉扇”、“铁索”后面,原文都是逗号。
97. 91页:那么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精神的精神摧残【指正】两个“精神”当删去
一个。
98. 91页:鲁四老爷似乎对她很不好,过年的时候,不让她参加过年的活动【指
正】第二个“过年”应改为“祭祀”,不但更准确,也避免了两个“过年”的重
复。
99. 92 页:我们不能要求鲁四老爷就一定要看得起祥林嫂,能跟她谈一谈《呐
喊》和《彷徨》【指正】鲁四老爷跟祥林嫂谈一谈《呐喊》和《彷徨》完全是无
稽之谈,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艺术虚构的角度都是不可能的,无论鲁四老爷什么
立场和思想感情,也不存在跟祥林嫂谈鲁迅小说,何况当时鲁迅的两部小说还没
有问世。
100. 92页:婆婆为了给自己的小儿子娶媳妇,便和祥林嫂的堂哥串通,打算以
80吊钱把祥林嫂卖掉【指正】从船上跳下来合伙劫走祥林嫂的两个男人,小说对
他们的身份未作交代,但依理不可能是祥林嫂的堂哥,而应当是婆家的族人,或
卫家山的人。
101. 92页:如果不是婆婆绑架拐卖祥林嫂,并强行把她卖给整天喝酒的贺老六
当媳妇,祥林嫂也不会再次守寡【指正】贺老六整天喝酒,原文(鲁迅小说《祝
福》)无据,纯属无中生有。
102. 93页:后来,到了鲁四老爷打工【指正】应为“到了鲁四老爷家打工”。
103. 93页:所以祥林嫂遇到了生活中一个偶然的打击,迫不得已又回到了鲁镇,
还是到鲁四老爷当仆人,这一次不像先前那么勤快了,但是应该说还能过下去的,
还不错。【指正】“这一次不像先前那么勤快了”与小说不符,应说“不像先前
那么灵活了”才是。
104. 94页: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展现出来的,我
是世界的见证人。【指正】“我是世界的见证人”,“世界”应系“事件”之误。
105. 95页:“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确切地说,一个人
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指正】“确切”应为“切切”。
106. 96 页:“我”很吃惊,支唔着,“地狱论理也应该就有,然而也未必,谁
来管这种事”,【指正】原文是:“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
必,……谁来管这种事……”作者引用人物对话时略有变化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事,但其语气应当保留,要符合“支唔”的特点。
107. 96页:所以说鲁迅的勇敢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这里。【指正】“鲁迅的勇
敢表现在哪里”是设问句,应用问号。
108. 96页:忍受中国社会的饥苦【指正】“饥苦”是生造的词。
109. 96页:而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我”,面对这一切却无能为力,最后
只有妥协、逃避。【指正】《祝福》中的“我”,一般认为属于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孔庆东喜欢在书上划阶级标签,有时不免划错。
110. 97页:当祥林嫂在生死的道路上处于迷茫之时,她向祥林嫂提出地狱说法
【指正】“说法”前应加“的”字。
111. 97页:鲁迅清楚他自己不会像很多一般作家那样写地主怎么欺负劳动人民,
干活不给饭吃,把他吊起来打,把他害死,把他抓壮丁。【指正】“抓壮丁”并
非地主的行为。
112. 98 页:我们知道过去的《共产党宣言》,很多马列主义书前面印的前言,
全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指正】说“马列主义书”不够准确,应为“马
列主义经典著作”。“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句话也不构成“前言”,它只
是印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或国/际/共/运/重要领导人的传记等书的扉页上的标志
性的一句话。
113. 98页:鲁迅在那个时候还不是共/产/党,他却深刻地懂得这个道理【指正】
“鲁迅在那个时候还不是共/产/党”,不是这句话本身有错,而是它的隐含意思
有问题。“在那个时候”应当删去。
114. 98页:可以看出他们对待祥林嫂在精神以及灵魂的态度。【指正】这句话
有语病并且费解,可以说:可以看出他们对待祥林嫂的精神和灵魂的态度。
115. 99页:所以说到祥林嫂之死,找不到一个具体地可以负责任的人【指正】
“找不到一个具体地可以负责任的人”应说“找不到一个可以负具体责任的人”
或“找不到一个可以具体地负责任的人”。
116. 99页:这正是祝福的一个深刻之处。【指正】“祝福”指的是小说,应当
加书名号。
117. 101 页:我们长期的革命教育,使我们觉得‘彷徨’好像是坏人的态度,
这人怎么这么革命意志不坚定,其实彷徨不是要叛变了吗?很多人对彷徨都不理
解。“好像是坏人的态度”这句话也是很不好理解的。【指正】一般的读者对鲁
迅在《彷徨》中的态度可能不一定很理解,但也不至于认为鲁迅是要“叛变”,
我们长期的“革命教育”更不是这样教育学生的。
118. 102页:自己也常这样挤着去听水泻不通的讲座【指正】“水泻不通”应为
“水泄不通”。
119. 102页:西安不仅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而且学术上也是高深莫测。【指正】
一个城市的“学术”怎么评价呀?你用什么标准判断西安“学术上也是高深莫测”
的?是不是这个城市里的市民都是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抑或都是专家学者?
120. 102 页:到高等学校讲话,好像是班门弄斧,但班门弄斧是个很快活的事
情,有时候还非要班门弄斧不可。比如非要到班门去弄斧,到兰亭去写字,这种
事情是很庄严的。【指正】这里有点语无伦次。前面既说“班门弄斧是个很快活
的事情”,后面又说“这种事情是很庄严的”,这不是对同一件事,作者想怎么
说就怎么说吗?从逻辑上说,观点与例证重复,或者用观点证明观点,不能说是
严谨的论证手段吧?作者的观点是“非要班门弄斧不可”,然后证据也是非要到
班门去弄斧,作者既把 “班门弄斧”当作概括性的观点,又把它当作一个具体
事例,这就违背了形式逻辑上的同一律。
121. 102-103页:什么是现代文学呢?不是中文系的可能不了解。现代文学指的
是1919年后、1949年以前的文学,也就是说我管的是旧社会的事,解放以后的事
我就不管了。【指正】如果说现代文学中的复杂知识,不是中文系的可能不了解,
还说得过去,但是对于现代文学的基本定义,时间起止,则中学生也应当是了解
的。
122. 103页:鲁迅在中国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是各个领域都要来争夺的话
题。【指正】这恰恰说反了,鲁迅在中国一直都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就连“四
/人/帮”最猖獗的时期,谈论鲁迅也是主流媒体不禁止的甚至是提倡的,今天有
很多敏感话题,但没听说过鲁迅是一个敏感话题。
123. 103页:其实改革开放的一开始就是思想界、文化界重新解释鲁迅——中国
的很多转折点是从重新解释一位前人开始的。【指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思想
界、文化界重新解释鲁迅开始的,这好像是说瞎话吧?
124. 104页:当然了,播出的这6集是已经被审了很多遍的,凡是“成人不宜”
的都已经被剪掉啦。【指正】“成人不宜”疑为“未成年人不宜”。
125. 104页:开始对一切已有的认识进行一系列的巅覆,包括对待鲁迅。【指正】
“巅覆”应为“颠覆”。
126. 104页:他们只研究鲁迅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不是淳朴的学者,他的朋
友关系如何等等?【指正】这句话整个是个陈述句,不宜用问号。“他的朋友关
系”有歧义,应为“他和朋友的关系”或“他的社会关系”。
127. 105 页:就在这个世纪之交,中国几大媒体曾经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中
国20世纪“十大文化人”或者“十大杰出作家”,《中国日报》、新浪网、《光
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联合搞了几次调查,但是调查结果惊人相似【指正】
几家媒体调查结果相似并不令人惊讶,而这几家调查的结果如果大相径庭,反倒
会让人惊奇。这里的“但是”应去掉。
128. 106页:他们不喜欢的原因是我们中学语文里那一套讲解鲁迅的话语与中学
生所处的中国现实严重脱节,不但鲁迅脱节,就是整个语文课里边的现代文学部
分都严重地与时代发展脱离【指正】“不但鲁迅脱节”中“脱节”二字应省去。
129. 107 页:所以我从毛/选里提前把中国的近现代史都学过了,所以我很早的
时候就知道怎么打仗,因为毛/泽/东写的注解把每次战役的时间、地点都说了
【指正】知道历史上战役的时间、地点就知道怎么打仗,这真是天方夜谭!《毛
/泽//东选集》里的注解也不是毛/泽/东本人写的,这也应当是常识吧。
130. 108页:鲁迅说的是上世纪20、30年代的事,但又仿佛说得就是昨天、就是
今天。【指正】“仿佛说得就是昨天、就是今天”,句中“得”应为“的”(如
上一句);顿号也以用逗号为宜。
131. 109 页:那时的鲁迅也是匿名的,他是现实的迫不得已,鲁迅如果不匿名,
那些不喜欢他、骂他的人反倒安全,所以他常常遭来巨大围攻【指正】这段话整
个逻辑混乱, “现实的迫不得已”组句不合常规,应为“在现实生活中迫不得
已”;为什么说“鲁迅如果不匿名,那些不喜欢他、骂他的人反倒安全”,那岂
不是说,鲁迅遭到围攻是因为鲁迅匿名的原故,那么他不匿名岂不是对鲁迅本人
来说应当更安全了,那又为什么鲁迅匿名是“迫不得已”呢?
132. 109页:曾经有一个作家苏雪玲,她就天天骂鲁迅变态【指正】苏雪玲应为
“苏雪林”。
133. 109 页:我讲鲁迅课的时候,总是说假如我们有一天真的不需要鲁迅了,
比如学生们一读鲁迅,就能感觉他说的是废话,大家早就明白了,那中国才到了
长征真正胜利的时候。【指正】作者所说的“长征胜利”是什么时候呢?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成,还是共产主义实现的一天?难道到那个时候,中国人的智商
就特别发达,以至于拿到一本书,还没开始读就“明白”了,到目前为止还没听
说共产主义社会还有这样一种功效。你那个老祖宗孔夫子的书,至今天人们还要
读,没觉得是“废话”,那可是社会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134. 110页:我们的好多报刊媒体,跟着英美的声音走,生怕自己被落下,常常
不假思索、不分青红皂白,把某些别国的民族英雄一律叫成恐/怖/分/子。按照
他们的逻辑,凡是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生命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就叫恐/怖/分/子,
那黄继光、董存瑞是不是也是恐/怖/分/子?我们还讲不讲战争的正义心。【指
正】这段话充分暴露了孔庆东对待国际反恐斗争的态度和立场,笔者在此不想展
开讨论。但是“正义性” 错写成“正义心”则是不争的事实。
135. 112页:第一是增加国民经济,第二是传播民/主。【指正】“增加”与
“国民经济”搭配不当,应为“发展国民经济”。
136. 112页:“剖物质而张灵明”【指正】按鲁迅《文化偏至论》原文,“剖”
系“掊”之误。(113页有同样的错误。)
137. 113页:其实古代的专/制是理论上的专/制,人们常说皇权达不到县以下,
只有皇帝一个人管事,而一般人又很难被找得到,所以很民/主。【指正】无论
说封建王朝只有皇帝一个人管事,还是说古代其实是很民主的,都是不合事实的
胡扯。
138. 114 页:在大部分人的智力、知识、能力等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一切取决
于民/主是好的,但当人们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差别比较大的时候,民/主不见
得就是好事。【指正】这当然代表了孔庆东对待民/主的观点。但这句话本身的
逻辑就站不住脚,因为按作者的观点,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实行民
/主,因为在一个国家永远不可能达到“大部分人的智力、知识、能力等水平相
当”的情况,社会永远是分层次的,在财富方面是这样,在智力、知识、能力方
面也是这样。
139. 119页:但我更倾向于将生命与学问打成一体的。【指正】“打在一体”系
生造,或说“打成一片”,或说“融为一体”。
140. 121页:可是我还没来得及很好思考这个问题【指正】“很好”后应加
“地”。
141. 122页:其实鲁迅那个时候的思想高度我们直到很久都可能赶不上【指正】
“直到很久”说不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直到”:“一直到(某个时
间)”。这里可以说“直到现在”或“直到今天”。
142. 123页:回来后我发现语文改革的呼声取得了胜利【指正】什么叫“呼声取
得胜利”?到底语文改革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143. 123页:他们以为这样的观点是先进的、现代的、是反对“文//革”的、是
反专治的,……【指正】后两个顿号应为逗号;“专治”应为“专/制”。
144. 124 页:儒释道组成的礼教,到了民国后就退化了,礼教本来是好一个东
西,但好东西会耗散……【指正】作者在讲《狂人日记》时说过“鲁迅写《狂人
日记》就是要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端和迫害”,怎么这里又说礼教是个好东
西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礼教”:“礼仪教化,特指旧传统中束缚人的思
想行动的礼节和道德。”
145. 125页:他写得非常切题,而且没有他做不了的题目,古今中外正反左/右,
真是纵横叱咤,鲁迅是中国第一作文高手啊【指正】鲁迅是不是“中国第一作文
高手”,有没有这么一个排行榜,暂且存疑。这里“纵横叱咤”就不妥,“叱咤”
是指发怒吆喝,在写作上用得着发怒吆喝,声势威力很大吗?难道鲁迅是一个
“文霸”?
146. 126页:鲁迅使用文字往往是使用最基本的含义,即使用那个字的本意。
【指正】我只想说,鲁迅地下有知,一定会从坟墓里爬起来,给孔庆东这个孔子
的后代以一记响亮的耳光:谁说我使用文字只用那个字的本意?我的小说书名
“呐喊”二字就不是用的本意!
147. 126页:孔乙己给我们留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指正】“留下”后
要加一“的”字。
148. 126页:鲁迅就能本能把握这种东西。【指正】“本能”二字可能是多余的。
(即使要这两个字也要在其后加“地”。)
149. 126 页:这个人给大家带来欢笑,但大家心里根本没有他的灵魂,没有人
关心他,活着死了都没有人关心他【指正】“但”后三句话都是说的“没有人关
心他”的意思,可是作者一不小心说出来“大家心里根本没有他的灵魂”,这有
点像中学生造出来的句子,一种学生腔般的句子,居然在北大教授口中说出来了,
谁的心中会有别人的灵魂呀?敢情是又想这样说,又想那样说:大家心里根本没
有他;大家内心深处根本没有他这个人;大家灵魂深处根本没有孔乙己这个人。
结果就“杂糅”出这样的一个句子。
150. 127页:如果是领悟力非常强的人,即使没有后面那一句,《故乡》也足以
达到思考的效果,使人思考“希望”是怎么一回事【指正】“达到思考的效果”
不好理解,按下文当说“达到启发思考的效果”。
151. 127-128页:到底是我们知识分子的这个“希望”更可靠?还是闺土拿的那
个神像更可靠?【指正】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闺土”应为“闰土”。另外,
闰土拿去的是香炉和烛台,而不是神像,此处可改为“闰土的那个偶像”。
152. 128页:每天写一篇文章,而且评论的要好,这是很难很难做到的。【指正】
“评论”后的“的”应为“得”。
153. 128页:可鲁迅他一辈子都没有远离生活,他虽自己过的很好,住三层小楼,
过着当时最奢侈的生活【指正】“过的很好”应为“过得很好”。说鲁迅三十年
代“过着当时最奢侈的生活”,大概只有孔庆东一个人相信。
154. 129页:他对警察说:“这是我的学生,交给我,回去我们校内处理”。
【指正】句号应移入引号。
155. 130页:总得说来,如果能把鲁迅这一关拿下来【指正】“总得说来”应为
“总的说来”。
156. 130页:带动整个语文教学能整体的前进【指正】“整体的”应为“整体
地”。
157. 132页:比如现在有很多人攻击鲁迅,说鲁迅前期好,后期就坠落了。他们
为什么认为后期坠落了呢?【指正】“坠落”应为“堕落”。
158. 132 页:他们的逻辑是:中国不好是因为革/命,革命不好是因为“五四”,
“五四”不好是因为传统文化,最后只要是中国的就不好,这个逻辑既简单又危
险。【指正】作者说的是“他们的逻辑”,但至少也要是一个“逻辑”,表面上
应该是“符合”逻辑的。三个“因为”组成连锁推理,前两个可以理解,因为一
般的认为“五四”开了民/主革命的先河,但是第三个“因为”不好理解了,因
为“五四”是批判传统文化的,按前面的逻辑应该是:“五四”不好是因为批判
传统文化。因此是第三个“因为”的角度造成了混乱。
159. 132页:虽然是冷战时代,我们却比对方还是要宽容的,我们毕竟还讲了一
些资产阶级作家,讲了胡适,承认了胡适在新文学革命中的作用,讲了沈从文、
张爱玲等等。【指正】事实上,在八十年代以前,沈从文、张爱玲长期在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缺席,即使是主修现代文学史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两位作家。
160. 133页:假如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他可能作为一个寂寞的思想家,只
有寂寞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了。【指正】“寂寞地度过了”的“了”字应删去。
161. 133 -134页:鲁迅是中国第一流的文字大师,他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生,
鲁迅怎么会有语病呢?【指正】这个推理是非常荒唐的,老师好学生就一定好?
说某人的作品没有错别字,或没有语病,只能根据统计和研究才能得出结论。你
孔庆东是钱理群的学生,你的作品怎么有这么多硬伤呢?那是不是反过来证明你
的老师钱理群先生也是文理不通的人呢?而且鲁迅的作品也确实是有语病的,这
并不奇怪,也不会影响鲁迅的光辉形象。
162. 134页:现代人把汉字越减越少,把说话的方式越减越少,所以才不能理解
鲁迅的方式。【指正】如果说“现代人把汉字越减越少”还说得过去,说现代人
“把说话的方式越减越少”恐怕就是主观臆断,从理论上说,现代文学和现代汉
语,它们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越来越丰富才是,比如网络文学,就是古代和近代所
没有的,影视文学当然也是古代和近代所没有的。
163. 135页:鲁迅《野草》里的《复仇》,写一个老的妓女,她用自己的妓女生
涯养活大了儿女【指正】要么说“养活”,要么说“养大”。
164. 136页:在这种思潮情况下,很多人认为鲁迅是没有学问的【指正】“思潮
情况”是个生造的词组,要么说“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要么说“在这种情况
下”。
165. 137页: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指正】“拥护”、
“爱戴”之后在原文中均为逗号。
166. 138页:在这一过程的进行中,我们会愈来愈清晰地看到【指正】“的进行”
三字是多余的,可删。
167. 138页:他一方面能够宽容那些伤害过他的种种青年、文人。另一方面却又
坚持着“执滞在几件小事情上”,没有一丝一毫的“费厄泼赖”。【指正】前一
个句号应为逗号。
168. 139页:他既担心与“害马”的爱情会影响了战斗,却又没能像《野草》中
的“过客”那样拒绝了小女孩的布……【指正】根据《野草》中的描写,“布”
应为“布施”。
169. 140页:既明了佛门弟子的普渡众生【指正】“普渡众生”应为“普度众
生”。
170. 141页:卖给洋鬼子【指正】原文无“洋”字。
171. 141页:这种民族性的辨证思维能够轻易地吞噬掉单一的外来文化侵袭。
【指正】“辨证思维”应为“辩证思维”。
172. 141页:而当它受到四面八方扑来的与它相矛盾、而且自己之间也相互矛盾
的文化大围攻时,便表现出时左时右,进退不定的矛盾状态【指正】“自己之间”
不好理解,因为自己只有一方面,可说“自身内部”;“时/左/时右”后的逗号
应为顿号。
173. 142页:所以中国人应该了解这些既是个体的也是的集体的痛苦。【指正】
第二个“的”是多余的,应删。
174. 142页:包办婚姻——使他的家庭生活和情感生活蒙上了重大的阴影。【指
正】“阴影”不宜用“重大”来修饰,最好改成“巨大的阴影”。
175. 143页:对敌人,鲁迅则更多是轻蔑。【指正】“更多”后应加一“的”字。
176. 144页:但我们的痛苦,一般比不上鲁迅这么深,这么广。【指正】这里表
示彼此的比较,“这么”当为“那么”。
177. 145页:另外的两匹自执公允地继续向正前跑【指正】“自执公允”应为
“自恃公允”;“正前”应为“正前方”(或“正前面”)。
178. 145页:了解了这番道理,我们才能进一步深刻理解“五四”时为什么从全
盘到局部都带给后人一种“全盘否定”的误解。【指正】“从局部带给后人一种
‘全盘否定’的误解”不好理解。
179. 146页:我也没有过多地结论,我只把我的思考说一下【指正】“结论”前
应用“的”,因为“结论”是名词。
180. 147页:鲁迅到底是个什么人,我们两眼一摸黑【指正】“一摸黑”应为
“一抹黑”。
181. 148页:但“文//革”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就认为那是一个代表大多数人的社
会【指正】两个“就”应删去一个。
182. 148页:你必须能够组合分辨群众的目光才行【指正】什么是“组合群众的
目光”?
183. 148-149页:你看,虽然大家都活在大众社会,又却都想要生活在别处。
【指正】“又却”应说“却又”。
184. 149页:但是他最为人们熟知的对待大众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气不争”。
【指正】“气”系“其”之误。(这个错误下文重复了好几次。)
185. 149页:看看他写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里咸亨酒店里面的那些人,
《药》里面茶馆里坐的那些人,鲁迅是怎么描写这一群人?!那个笔法有多刻薄
尖利!【指正】“鲁迅是怎么描写这一群人”这句话连用问号和感叹号没有道理。
186. 150页: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讲的是我们
将来新中国的文化是什么样?是“科学的,是民族的,是大众的”。【指正】问
号应为逗号(这不是疑问句);引号里面的两个“是”字应删去。
187. 150-151页:我有时候会想,毛/泽/东这样一个贯通古今的哲人,他也未必
会简单地把人民群众抽象得那么高大、那么了不起?【指正】问号没有道理,应
为句号。
188. 151页:现代西方学者对大众文化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比我们中国学者要
深入得多。是法兰克福学派也一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观点……【指正】“法兰
克福学派”前的“是”字是多余的,应删。
189. 151页:这个在中国很容易被知识分子易接受的。【指正】“易接受”之
“易”应删。
190. 151页:一会儿让你评选感动中国的几大人物【指正】“感动中国”应加引
号。
191. 152页:但这些文章本来不是这样形式【指正】应为“这样的形式”。
192. 152页:而且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始研究毛/泽/东/思
想,并从中汲取了很多,最近《国外理论动态》上有美国一个著名学者菲斯科一
篇文章……【指正】“最近”前的逗号应为句号。(后面是另起话题。)
193. 153页:孔老师把他的想法系统得给大家做了介绍【指正】“系统得”应为
“系统地”。
194. 154页:现在的现代文学研究界有一个很不好的风潮,就是用沈从文、胡适
他们来反鲁迅【指正】“风潮”应为“思潮”。
195. 154 页: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很差的,有些作品还是中学生作文水平,因为
他没有受过正式教育,很多句子都是病句,错别字连篇。【指正】作者这里是评
价沈从文,其观点这里不加评论,但作者的逻辑推理是成问题的,“没有受过正
式教育”的作家,作品的水平就一定很差吗?不但外国有高尔基,中国除了沈从
文,也有其他的自学成才的作家,不见得水平都很差吧?至于把沈从文的作品水
平“差”归结到病句和错别字多,那孔先生又怎么评论自己的这部作品呀?
196. 154页:你能勇敢说出你的感觉【指正】“勇敢”后要加一个“地”。
197. 157 页:我们还是具体来说语言问题,胡适有什么好的语言吗?胡适的哪
句话你印象深刻呢?哪句话有特点?哪句话说得特别好呢?【指正】胡适不是文
学家,为什么要求胡适有鲁迅一样漂亮的语言?一个人的价值难道仅仅看他有没
有说漂亮话吗?再说胡适也并不是没有让人记住的话,比如“多研究些问题,少
谈些主义”,“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些话不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
象吗?
198. 157-158页:但我个人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说,没有胡适这个人,历史便也
这么过。胡适的作用就相当于咸亨酒店里的孔乙己,“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
可是没有他,大家便也这么过。”五四运动可以没有胡适,但是不能没有陈独秀,
不能没有蔡元培,不能没有鲁迅,不能没有周作人。【指正】历史没有谁都会这
么过,谁都不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北大,没有孔庆东,照样还是北大。五四运动
不仅可以没有胡适,甚至可以没有五四运动,没有五四运动历史就不是历史了?
如果稍微客观一点,我们倒是觉得胡适的贡献比鲁迅的要大。不过我觉得不能单
说 “五四运动”,应该说“五四新文化运动”,单说“五四运动”容易使人联
想到政治运动。胡适在文化上的贡献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甚至蔡元培等。孔
先生既是学现代文学“出身”的,就不当闭着眼睛说瞎话。还有钱玄同等人就那
么可有可无?他们就是凑阵势的小喽罗?我看不能这样说。任何一场运动都不可
能是几个精英的事。想想当年如果不是钱玄同和刘半农上演双篁,新文化运动能
够那么蓬勃?而这样的双篁是要有点匪气的人才能演的,蔡元培和陈独秀们能演?
历史是许多个体共同推进的,说少了哪个人不可太夸张,但每个人的重要性也不
容忽略。
199. 158页:鲁迅那代人在他们那个年代开始使用双音词,双音词都是从日本来
的,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绝大多数双音词都是日本人的功劳,比如说科学、干部、
社会,这些词都是日本人发明的【指正】实际上,古代汉语中就有相当数量的双
音词,我们中国人也绝不是从鲁迅那代人才“开始使用双音词”的。至于双音词
的来源,除来自古汉语的一部分之外,大都产生于现代汉语。而还有一部分双音
词在古代就从中国传入日本,近代又通过翻译再从日本回到中国,只有少数双音
词如作者所举“绍介、科学、干部、社会”等才是纯粹来自日语的。
200. 159页: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这套标注的汉语,主要是朱自清、叶圣陶、冰心
他们这套体系下来的【指正】“标注”当系“标准”之误。
201. 159 页:鲁迅是现代中国第一语言大师,有鲁迅不认识的字吗?他是国学
泰斗章太炎的学生啊,他早期写的文章中很多字我都不认识,我得查着字典去读
鲁迅的文章。【指正】鲁迅是不是“第一语言大师”,我拿不准,如果是我,就
说“第一流”好了。孔先生喜欢说绝对的、过头的话。至于有没有鲁迅不认识的
字,有待考证,孔庆东不见得作了考证。中国字那么多,谁都会有不认识的字。
一个人伟不伟大,也不是拿他的老师来说事,对孔庆东的评价,人们并不是拿他
是钱理群的学生来作依据。而一个人的文章水平高不高,更不是拿他的文章中有
多少别人不认识的字来衡量;反过来说,一个人的文章中的字大众都认识,也不
能说明他就没有水平。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一共20个字,识字的人
都认识,也不用查字典,你能说这首诗写得不好吗?
202. 160页:就是类似于鲁迅平常的话,比如“这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
也成了路”这种,胡适都很难拿的出来。【指正】鲁迅的原话是:“其实地上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另外,“拿的出来”应为“拿得出来”。
203. 160页:胡适是政治上是常年屈服于专制政府,赞成国民党政府对自由进步
人士的屠杀【指正】对胡适的评价这里不谈,这里第一句,第一个“是”字应为
“在”。
204. 160 页:他不过是一个很聪明、比较博学、又适逢其时、命运很好的学者,
在很多方面起了开风气的作用,而且不“揣”自己的水平低下,勇于尝试。【指
正】“学者” 前的四个修饰语分两个层次,故“博学”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再说,对胡适创作白话诗的努力进行讽刺挖苦,也显得孔先生没有气度。
205. 162页:鲁迅对妇女问思考恰恰是从这里开始,在胡适认为问题解决的地方,
在鲁迅那里问题才刚刚开始。【指正】“妇女问”应为“妇女问题”。
206. 162页:可走出去了怎么办,鲁迅说只有三条路,第一条是回来,外边没你
地,你还得回来,不回来怎么办,还有第二条路,是饿死,你有志气你饿死,没
志气怎么样呢,还有第三条路——堕落。【指正】“外边没你地”是何意思?恐
怕只有问孔庆东本人才知道。
207. 163页:鲁迅在《我和的始终》一文中所说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
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挤”【指正】“排挤”系“排
击”之误。
208. 163页:而气度和风骨很直接的体现的这不同的几个时代的强盛与否。【指
正】“很直接的”应为“很直接地”;“体现的”应为“体现出”。
209. 163页:他看到:“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谓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
收”,“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指正】“无谓”系“无畏”之误。
210. 163页:在鲁迅文字的俏皮和强烈的历史感背后,更有力量的则正是这种直
指当下的问题意识。【指正】这句话没有表达错误,但从修辞上却不可取,“文
字的俏皮和强烈的历史感”应调整为“俏皮的文字和强烈的历史感”。
211. 163页:本篇最初发表于1919年11月的《新青年》月刊第6卷的第6号【指正】
两个“的”都没有使用的必要,应删。
212. 164页:《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矛头所指的正是“旧道德”中神圣不可侵
犯的“父权”。【指正】“所╳(╳为动词)”这种结构的意思就是“╳的”,
故“所指的”之“的”可省。
213. 164页:那便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
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指正】句号应置于后引号外
面。
214. 164页:那种启蒙者所期盼的“解放”是否进行的足够的充分呢?【指正】
“是否进行的足够的充分呢”应为“是否进行得足够地充分呢”。
215. 164 页:如果我们反思,我想鲁迅先生这篇文章的意义就超越了时代,超
越了对具体的“父权”的批判,而体现出的则是追求“人的解放”的巨大动力。
【指正】“动力”用词不当,“体现……动力”也搭配不当,可改为“体现出的
则是……巨大力量”或“体现出的则是对‘人的解放’的孜孜追求”,也可以说
“体现出的则是……巨大意义”。
216. 164页:而“治世”却也无非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指正】“无
非”与“只是”功能相同,可删去一个。
217. 164 页:大凡从前讲史的演义体小说,开篇必有一番所谓“一治一乱”的
感慨,也可以算作是古人的一种历史观吧。鲁迅同意这个看法,不过赋予了新的
内涵,就是说 “乱世”固不过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而“治世”却也
无非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无论如何,总脱不开“奴隶”二字罢了。
这是鲁迅先生在对历史的重叙中所批判的国人的“奴性”。【指正】这段话犯了
“转移话题”的逻辑错误。它的开头的话题是“历史观”,后面转移到“奴性”,
为了保持话题的统一,最后一句话要改成:“这是鲁迅先生在对历史的重叙中对
国人‘奴性’的批判。”
218. 165页:于后者而言,则是“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宴席,毁坏这厨房”。
彻底地建设一个不同于既往的新的文明。【指正】“宴席”应为“筵席”;第一
个句号应为逗号。
219. 165页:那么鲁迅《影的告别》中的“影”则是与躯体对立,包含着丰富痛
苦与忧郁的灵魂。【指正】“丰富”后要加一“的”字。
220. 165页:躯体往往追求现实的满足,指向的天堂、地狱抑或黄金世界。【指
正】“指向的天堂”之“的”应删。整个句子有点不知所云。
221. 165页:而灵魂习惯远离尘嚣,隐没在触摸不到的距离。【指正】按行文习
惯,“习惯”后加一“于”为好。“隐没在……距离”不通,因为“距离”不是
一个具体的方位或处所,应将“距离”说成“距离之外”。
222. 165页:“我不过是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指正】“我
不过是个影”依鲁迅原文(《影的告别》)是“我不过一个影”。
223. 165—166页:“只有我被黑暗沉没,世界全属于我自己。”【指正】原文
中,“世界”之前有一“那”字。
224. 166页:这是精神探索者四处流浪永远漂泊的宿命,他们只属于黑暗与绝望
的。【指正】句末“的”应删去。
225. 166页:他一路踉跄的走来【指正】“踉跄的”应为“踉跄地”。
226. 166页:“你不要这么感激,这对你没有好处。”【指正】“对”原文为
“于”。
227. 166页:生命与激情的诞生向来是一致,否则,生命就是一潭死水。【指正】
“一致”后应加一“的”字。
228. 167页:因为没有力量能承担起生的负累。只有勇者才能拾起它。【指正】
句号应为逗号。
229. 167页:“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舰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火焰。”
【指正】“火焰”原文为“烈焰”。
230. 167页:这注定作者一生与激情孤独抗争为伴。【指正】“激情”“孤独”
“抗争”之间应加顿号。
231. 167页:带戏剧性的展示了三种人格类型的现实遭遇。【指正】第一个“的”
应为“地”。
232. 167页:聪明人……慷慨大方的给予自己廉价的同情与理解【指正】第一个
“的”应为“地”。
233. 167页:“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指正】“旨归”系“指归”之误。
234. 167页:当他给那间象征现存社会秩序的那间破屋打开一个窗洞时,反而最
先被奴才出卖。【指正】两个“那间”重复,应删去一个。
235. 167页:这是革命者的悲哀:不是死于血与火的战场,而首先谋杀于奴才的
柴房。【指正】“而首先谋杀于奴才的柴房”应为“而首先被谋杀于奴才的柴
房”。
236. 168页:聪明人和奴才是可鄙的,否则傻子是必须的。【指正】“否则”应
改为“而”。
237. 168页:傻子固然很难有建设的魄力,不妨循破坏的轨迹,让聪明人奴才连
同他的主人,连房子也没有住的安稳的可能。【指正】“住的安稳”应为“住得
安稳”。
238. 168页:“绝望之为虚妄,正如希望同。”【指正】鲁迅的原文是:“绝望
之于希望,正与希望相同。”
239. 168页:不存在着希望和绝望,战士要做的是……【指正】“着”应删去。
240. 169页:展现的是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与人类生存的基本命题“爱”和
“死”的童年体验的追忆与成年的思考。【指正】“对与”应为“对于”。
241. 170页:《有无相通》是鲁迅早期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系列“杂感录”之
六十四,后收入杂文集《热风》【指正】“杂感录”应为“随感录”。
242. 170页:而它的实质不过追求一种私人的兽性的欲望满足【指正】“不过”
后应加一“是”字。另外,什么是“私人的兽性”?
243. 170页:北方人把“太极拳”“谭腿”之类的旧形式交给南方人【指正】
“交”疑为“教”。
244. 171页:譬如《导师》这一篇,就是为的当时社会上许多青年想要找导师,
而许多人也以导师自居,要“引导”青年而做的。【指正】“而做的”三个字不
好理解,似乎是多余的。
245. 171页:这便不免得要使旁人觉得他乖僻不通情理【指正】“得”“要”二
字都可删去。
246. 172 页:本篇是应北京大学学生会邀请,为纪念北大成立27周年而作。这
是1925年年末,攻击鲁迅先生的人,给他扣上一个帽子,称他是”北大派”。
【指正】 “这是1925年年末”之“这”指代不明,是指这篇文章(鲁迅的《我
观北大》一文),还是指时间。“北大派”前面的后引号应为前引号。
247. 172页:这样,“北大派”其实并非单是北大一个学校的派别,而是整个中
国民/主精神,科学精神,革命精神的代表。【指正】三个“精神”之间应用顿
号。
248. 173页:他将铁铮铮,血淋淋的事实掷出来【指正】逗号应为顿号。
249. 174页:能够更有效的战斗【指正】“的”应为“地”。
250. 176 页:但是鲁迅先生一生中,却常常故意把这样的梦给打破,因为这样
的梦,美则美矣,却是自欺欺人的成分大:他看出就算是古典故事中的“侠士”
们,其实也是在逐渐地变质的:在“侠士”的头上,罩着一张“人生”的网……
【指正】行文时应避免两个冒号连用,第一个冒号可改为句号。
251. 177页:“左联作家”……2月7日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杀害龙华。【指正】
第二个“杀害”是多余的。
252. 177页:鲁迅主持了出版了“左联”秘密刊物《前哨》(纪念死者专号)
【指正】第一个“了”是多余的。
253. 177页:左联烈士的鲜血庄严宣告了“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
天之交发生,在污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黑暗里,用我们同志的鲜血写了第
一篇文章”。【指正】依原文,“黑暗”前缺“最”字,“我们”后缺“的”字。
254. 177页:而此时血案和青年的鲜血比春天的龙华的桃花还要鲜艳【指正】
“血案”如何鲜艳?
255. 178页:只不过了为了像人一样的活着【指正】第一个“了”字应删去。
256. 181页:《从幽默到到正经》【指正】多了一个“到”字。
257. 181页:《申报?自由谈》【指正】问号应为间隔号:《申报·自由谈》
258. 182页:“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堂视之”。【指正】“同堂”系
“同怀”之误。
259. 182页:依胡适的看法,认为危害中国的是五大仇敌,即“贫穷”“疾病”
“愚昧”“贪污”“扰乱”,在加上当时国人对日本的“仇恨”【指正】“在加
上”应为“再加上”。
260. 182页:《伪自由书·前言》【指正】“前言”应为“前记”。
261. 182页:“论时事不留面子,贬锢蔽常取类型”【指正】“贬”系“砭”之
误。
262. 183页:小品文是自古就有的文字【指正】“文字”应改为“文体”。
263. 183页:鲁迅先生是并不否认,在那个时期,小品文的功绩的。【指正】
“在那个时期”后面的逗号是多余的。
264. 184页:侵略者探入中国的刀已响【指正】是说侵略战争已经打响吗?含意
不明,不知所云。
265. 184 页:“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
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
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指正】“小摆设”在引号内,应用单引号。
266. 185页:“文章的形式虽然比较的整齐起来,但战斗的精神却较前有退无
进。”【指正】此处引文结束处的句号应放到后引号外面。
267. 187页:但他所谈的,其实不仅仅是连环图画有何用的问题,却更是文学本
身有何用的问题。【指正】关联词搭配不当,后一句应为“而且是……”。(至
少要把“却”去掉。)
268. 188页:他们到底只是只会“扯淡”的奴才而已。【指正】两个“只”只需
要一个。
269. 189页:但是是因为什么而困难呢?【指正】两个“是”也应删去一个。
270. 190页:喜笑怒骂,妙手天成【指正】“喜笑怒骂”应为“嬉笑怒骂”。
271. 191页:大概修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
辕”的地步时,他在心目中就磊落和明亮起来。【指正】“他在心目中”应为
“他在人们(的)心目中”。
272. 191页:又据说他在北京大学时曾说过“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的课。
【指正】后一个“课”字应为“话”。
273. 191页:又据说他才曾向北新预支了一大笔版税【指正】“才”与“曾”都
可作时间副词,但它们所表达的时间概念是不同的,这里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
中之一。
274. 191页:并在序言中说这位五位作家够的上他的匠人的墨线【指正】“够的
上”应为“够得上”。
275. 191页:“愧则有之,悔却是从来没有的”【指正】原文为“……悔却从来
没有过”。
276. 191页:“……但自有天真存在。”【指正】此处的句号也应放在后引号外
面。
277. 192页:你要是爱谁,便没命地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地
去自己死掉。【指正】两句中的“地”原文均作“的”。
278. 192页:据《鲁迅日记》1932年1月26日:“为画师望月玉成君书一笺
云:……”【指正】据《鲁迅日记》,这则内容在1933年1月26日。
279. 193页:“破破烂烂地掩映于湖光山色之中”【指正】原文作“破破烂烂的
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
280. 193页:“……现在的文艺,连自己也烧在里面……”【指正】依原文,
“里”前缺“这”字。
281. 193页: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
变成他们的奴隶了。/我觉得……【指正】“变成他们的奴隶了”一句以下不是
连续引用,应以省略号隔开。
282. 193页:《文艺家?政治家》【指正】问号应为间隔号。
283. 196页:当眉间尺退出城外,在夜里第二次遇见实之敖者时【指正】“实之
敖者”应为“宴之敖者”(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284. 196页:待到近来时,那人的衣服却是青的,须、眉、头发都黑;瘦得颧骨、
眼圈骨、眉棱骨都高高地突出来。(引用《铸剑》中的文字——陈按)【指正】
原文“须”、“眉”之后无顿号,“颧骨”、“眼圈骨”之后为逗号。
285. 196页:黑色又是美术上色彩学中红、黄、蓝三原色汇聚的混合作【指正】
“混合作”应为“混合色”。
286. 197页:就全篇采看【指正】应是“就全篇来看”。
287. 198页:他一一面在那些自命为“不幸的青年”或是“零余者”的来客中寻
觅着共鸣和慰藉。另一面对孩子们“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指正】“一
面”前多了一个“一”字。“另一面”前的句号应为逗号。
288. 198页:他“躬行”自己“先前所憎恶、所反对为一切”,“拒斥”自己
“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指正】引文出自鲁迅小说《孤独者》,原文两
个顿号俱为逗号,“反对”后面的“为”应改为“的”。
289. 199页:既写出了大干世界无边寒冷【指正】“大干世界”应为“大千世
界”。
290. 199页:后者的形象黑得无以复加,简直从他身上可以找到黑色的全部含义,
前面已经说过。他犹如一个引力巨大、不可抗拒的黑洞……【指正】第二个逗号
应为句号,“说过”后的句号应为逗号。
291. 199页:吸引了王宫上下一人欲睹他那“解烦释闷,天下太平”的把戏【指
正】“一人”应为“的人”。
292. 200页:如果说《孤独者》中的黑色透出阴冷。寂闷,那么《铸剑》则更多
显示出这冷中包含着巨大的热。【指正】“阴冷”后的句号应为顿号。
293. 200页:吻那献身者的热唇,说明他有一颗滚热的心。但同时又冷冷地笑,
说明他不是一般的豪侠义士。【指正】前一个句号用分号更合适。
294. 200页:但同时就听得水沸声,炭火也正旺,映着那黑色的人变成红黑,如
铁的烧到微红。【指正】这是引用鲁迅小说《铸剑》中的文字,原文的第一个逗
号为分号。
295. 201页:鲁迅还有许多诸如……“只研朱墨作春山”这类这字上有意的红、
黑对照。【指正】“这类这字”应为“这类文字”。
296. 202页:这已不再是《孤独者》那凄论悲婉的安魂曲【指正】“凄论”当系
“凄怆”之误。
297. 203页:……它们像两座黑色的墓碣,将永远醒目地标志在现代文学的艺术
长廊中。”【指正】全文结束处的后引号是多余的。

(XYS200708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浏览次数:487--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链接中国古典诗词大全之二!
----下篇文章中国度量衡的历史综述!历史上度量衡器的标准变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