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近代多家文学作家及作品介绍

作者: -上传日期:2007/6/20

近代文学作家及作品 

 
"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声 明 
 
        欲转载本网文章,不得篡改内容,和文章来源:"中国独特文学网"国际一级域名:http://www.tstcwx.com.cn,及 http://zgl.tougao.com,并务注明原文作者(或原发网站)。  
        已申明不许转载的文章,不许转载,侵权必究。
        本网欢迎相互链接,可先来信联系。为简便计:有意者也可先链接本网:"中国独特文学网",
         图标地址为::/ewebeditor/UploadFile/200761891541142.gif     
     文字地址为:http://www.tstcwx.com.cn 
         然后来信,本网将在一天内迅速链接贵网!
      本网欢迎网友来稿来信。对特色来稿将设专栏隆重推出!本网内容极其丰富,请注意点击首页每栏目“more”翻页,有更多精彩文章等你鉴赏。
        来信来稿请寄:ZGL706@vip.sina.com,ZGL706@263.net,网管丁志民先生收
        中国国家版权保护中心为本网站长郑光路签约实行著作权保护
 

本文转载自“杨柳岸 晓风残月”

近代文学作家及作品 



近代诗人
【张维屏】(1780-1859) 近代诗人。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至江西南康知府。道光十六年(1836)辞官归里。晚年在广州任学海堂学长。前期诗歌多唱酬赠答之作,少数篇章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鸦片战争期间,目睹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发了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系列歌颂反帝斗争的爱国诗篇,如《三元里》、《三将军歌》等。《三元里》讴歌人民的英勇斗争,激昂悲愤,笔力雄健,是这一时期诗坛少见的佳品,有《松心诗集》、《文集》等。辑有《国朝诗人徵略》。

【林则徐】(1785-1850) 近代政治家、诗人。早期诗作主要是政余抒情和官场酬唱之作,但诗中仍然渗透着济时拯民精神。鸦片战争爆发后的诗作,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沉忧思和对投降派的指责和愤慨,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一些描写西北关山形势的诗,气象雄伟,工力深厚。文章多为奏疏等政事文章,切中时弊,活脱自如,书函则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主要著作有《云左山房诗钞》、《文钞》和《林文忠公政书》等。

【龚自珍】(1792-1841)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目睹清朝腐朽统治,要求进行社会改革;主张加强战备,抵御外侮,支持林则徐禁烟。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认"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提倡联系时政,冲破旧思想的束缚。所作诗文着眼于社会现实,针砭时弊,发抒感慨,力图打破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诗作今存600余首,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是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有的深刻揭露了清王朝现实政治的腐朽,反映出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有的表现对天下形势的担忧,寄托着诗人清醒的志士孤愤,洋溢着爱国热情。诗风气势磅礴,瑰丽奇伟,融政论、抒情于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自成一派。著名的《己亥杂诗》为其代表作。散文体裁不拘一格,除学术论文外,有不同形式的政论文,或汪洋恣肆而又立论严谨,或条分缕析而又构思奇特,如《己丙之际著议》、《尊隐》、《明良论》、《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等;有讽刺性的寓言小品,写得短小精悍,形象生动,锋芒逼人,如《捕蜮》、《病梅馆记》等。还有多采多姿的记叙文。亦擅词,多为发抒感慨怀抱之作,内容比较单薄。著作有《定庵文集》等,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祁嶲藻】(1793-1866) 近代诗人。字叔颖,又字实甫,号春圃,晚号观斋。山西寿阳人。谥文端。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曾任光禄寺卿,兵部、户部、吏部侍郎。1840年,受命视察福建海防及禁烟事宜,旋升兵部尚书。次年授军机大臣,官至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论学主张汉、宋兼采,训诂与义理不可偏废。论诗主张要有"学识"和"性情",遵循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他的诗学杜甫、韩愈、苏轼,多是形式、语言的模拟,很少触及现实社会内容。是近代宋诗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亭集》、《勤学斋笔记》等。

【魏源】(1794-1857) 近代文学家、思想家、史学家。青年时代,受今文学派影响,提倡经世致用。1823年,编辑《皇朝经世文编》。鸦片战争以后,受林则徐委托,编成近代史上有启蒙价值的国外地理学著作《海国图志》。在文学上,提"贯经术、政事、文章于一"的主张。同龚自珍一起,开创古文创作"以经术作政论"的风气。主要创作有诗歌、散文。诗歌可分为咏怀诗、讽喻诗和山水诗三类。内容多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歌颂民族英雄,揭露弊政,表达自己爱国情怀,发出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呼声。艺术上,熔自然、历史、哲理于一体,以"史"入诗,感情激越,爱憎分明。散文创作大多是政论文,有些篇章写得激昂慷慨,气势磅礴,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著作除《海国图志序》外,另有《圣武纪》、《古微堂集》、《元史新编》、《老子本义》、《诗古微》、《书古微》及其他诗文集数十种。 

【张际亮】(1799-1843) 近代诗人。字亨甫,号华胥大夫。福建建宁人。早年为举人,后屡次会试不中,终身不得志,敢于讽刺权贵,被讥为狂士。曾遍游名山大川,自言写诗万余首。今存3000余首,前期诗作多抒发身世之感,亦有揭露清王朝弊政的诗篇。他尖锐批评当时诗坛远离风雅之旨,对树立近代进步诗风有一定意义。鸦片战争期间,目睹帝国主义的侵略,亲历战乱之苦,写下不少歌颂浙东人民抗英斗争的反帝爱国诗篇。有《张亨甫全集》。

【何绍基】(1799-1873) 近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编修,任国史馆总纂。曾任四川学政。后主讲山东、湖南各书院达10余年。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通经史、小学,对说文考订尤为精细。诗宗李、杜、韩、苏诸大家,多是书画题跋、山水景物和官场应酬之作。为晚清宋诗派重要诗人。工书法,尤擅草书,为一代之冠。著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钞》、《东洲草堂文钞》等。 

【林昌彝】(1803-?) 近代学者、诗人、诗评家。字惠常,号乡谿。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后多次会试不中,曾两度为学官,约卒于同治末年。与魏源、林则徐为挚友。关心时事,鸦片战争时期积极献计献策反对英军侵略,著有《平夷十六策》、《奇逆志》等。存诗近800首,大多痛斥官吏贪鄙,同情人民疾苦,或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忧愤,表达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主要成就在诗篇,所撰《射鹰楼诗话》"意专主射鹰(隐射射英)",其次为"有关风化者"(《射鹰楼诗话》卷二十二)。前两卷集中采录反映鸦片战争的诗篇,通过对作者及作品的肯定和赞扬,弘扬爱国精神,鲜明地表现出反对外族入侵的爱国主义思想。提倡"裨益经济,关系运会",强调反映现实。注重"命意"、"寄托",诗作应"处处皆有作诗之人"(《诗话》卷二十一),学问和性灵相结合。对嘉庆、道光间诗人诗作收集较全面。另有诗文集《衣讔山房诗集》、《小石渠阁文集》、《海天琴思录》等。

【姚燮】(1805-1864) 近代文学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后多次会试不第,清苦困顿,为生计长时间奔走于苏、杭等地,晚居鄞县,与诸少年结为诗社,著录弟子至数百人。学识宽广,多才多艺,戏曲及诗词、骈文均负盛名。论诗主张自寄性情,反对摹拟唐宋名家韵律的诗坛风气,创作了大量反映鸦片战争前后人民生活和侵略斗争的诗篇,多悲愤激昂之作。平生作诗12000首,自存3400多首。艺术上追求独创"因其独到心,著为独道辞"(《读书观海卫回龙庵览景兴怀》)。骈文得汉魏六朝风骨气韵,句法错落,挥洒自如,于整饬流丽中见真情实感,为当时名家。词承常州词派之风,多感世寄怀之作。善绘画,通戏曲,有杂剧《褪红衫传奇》、《梅沁雪传奇》、《苦梅航》等。《褪红衫传奇》名噪一时,轰动京师,名伶争习演之。著有《复庄诗问》34卷,《疏影楼词》5卷,《骈丽文榷》及其二编共16卷,编撰有戏曲重要论著和资料《今乐考证》和《今乐府选》。

【郑珍】(1806-1864) 近代诗人。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官荔波县训导。论诗主张诗中有我,反对一味摹拟古人。诗宗韩愈,晚年转向学杜,但不为杜、韩所囿,能自成一家。诗作内容广泛,有一些触及社会现实的诗篇,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江边老叟诗》、《南乡哀》等。但多数是写生活琐事、旅途行役、山水景物或个人穷困生活,题材狭小。诗风平易近人,明白晓畅,也有的奇奥艰涩。是晚清宋诗派重要诗人。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和《巢经巢集》等。

【贝青乔】(1810-1863) 近代诗人。字子木,号无咎,又号木居士。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入扬威将军奕经军幕,随军至浙江,参加抗英斗争。在军中接触广泛,所见所闻,每有感愤,即发之为诗。写成100多首绝句,题为《咄咄吟》,对当政的昏庸、军吏的腐败进行揭露,秉笔直书,不为饰讳。后游食四方,写下大量诗篇,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了较为广泛的反映。晚年就直隶总督刘长佑之聘,卒于北上途中。著作除《咄咄吟》外,还有《半行庵诗存》、《苗俗记》等。 

【莫友芝】(1811-1871) 近代学者、诗人。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贵州独山人。道光十一年乡试举人。咸丰八年选知县,未赴任。后内外大臣曾国藩、李鸿章等多次荐于朝,诏征皆力辞不就。晚年入曾国藩幕府,往来于大江南北。性喜藏书,博学多通,精于小学及版本目录之学,又工各体书法。诗学黄庭坚、陈师道,与郑珍齐名,时称"郑莫",同为宋诗派重要诗人。善以考据为诗,笔力峭拔而内容贫乏,呆板。诗作多为敌视太平天国、阿谀曾国藩之作。著有《郘亭诗钞》6卷、《郘亭遗诗》8卷,又辑明代黔人诗歌为《黔诗纪略》32卷,另有《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韵学源流》等著述。

【曾国藩】(1811-1872) 晚清政治家、文学家。能诗文。初学桐城派古文,推崇姚鼐。后期身居高位,招揽很多知名文士,利用桐城"私立门户",创立湘乡古文派。对桐城派古文有继承,有发展。论学主张义理、考据、词章并重,并以"经济"来充实,讲求经世济时之道,对于纠正桐城派古文脱离实际为文空疏的文风有一定作用。"平生好雄奇瑰玮之文",重视字句声色的修辞技巧,主张以一定骈体的"华丽文采"来矫正桐城派古文语弱的弊病。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文学史上有称他为桐城派"中兴明主"的说法。论诗受宋诗派影响,推崇杜甫,标榜黄庭坚,又不拘囿于宋诗派,对后来"同光体"诗派的产生影响较大。各种著述较多,有诗文集16卷,编选有《十八家诗钞》28卷,《经史百家杂钞》26卷,并日记、奏议、家信、家训数卷,统其名为《曾文正公全集》行世。 

【蒋春霖】(1818-1868) 近代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幼随其父尊典在荆门知州任所读书。父死后家业中落,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咸丰时官两淮盐大使。早年工诗,其《东淘杂诗》20首尤其著名。中年后专力于词,负有盛名,与纳兰性德、项鸿祚称三鼎足。论词不依门傍户,主张与诗同源,皆以乐府为依归。词作多抒写穷困潦倒的身世之感,抑郁悲凉。其咏时事之作,在对太平天国革命的态度上,流露出封建正统观念。著有《水云楼词》。后人刻遗诗,题为《水云楼剩稿》。

【谭献】(1828-1901) 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后屡赴进士试不第。曾任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知县,后去官归隐,锐意著述。晚年受张之洞邀请,主讲经心书院。潜心经学,倾向今文经学派。工骈体文,尤致力于词学的研究。文宗汉魏,诗也柔婉动人。词宗张惠言、周济,委婉含蓄,隐寓怀才不遇之情。著有《复堂类集》21卷,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词》等。并辑选清人词为《箧中词》6卷,续4卷,为后人研究清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词论,由门人徐珂辑为《复堂词话》。

【李慈铭】(1830-1894) 近代学者、诗人。初名模,后改今名。字伯,号莼客。浙江会稽(今绍兴)人。41岁时中举人,光绪六年(1880)始中进士。光绪十六年(1890)补山西道监察御史,4年后死去。不避权贵,喜上书言事,终生郁闷不得意。承乾嘉汉学余风,通经、史、百家,博览群书而时有所评,为文沉博艳丽。诗尊唐音,不废两宋,不名一派,自称"大家"。骈体、词、曲也很擅长。以读书札记《越缦堂日记》62册最为著名,涉及对经史百家和文学、时事的评论,其中不乏创见,但观点多保守。还著有《湖塘林馆骈体文钞》2卷、《越缦堂文集》12卷、《越缦堂词录》以及传奇《蓬莱驿》、《星秋梦》等。

【王闿运】(1832-1916) 近代学者、诗人。字壬秋,一字壬父,晚号湘绮,时称湘绮老人。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早年曾为曾国藩幕宾,因议政不合,走依四川总督丁宝桢,主讲成都尊经书院,继赴江西主办南昌高等学堂。辞归后历主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等。又辞归,设馆教徒于湘绮楼中。光绪三十四年(1908)特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参议院参政,后辞职归乡。治经学持今文经学观点,主张经世致用,所著《经子笺注》,对晚清今文经学派及有影响。诗以摹拟汉魏六朝为主,崇尚庚信、鲍照,为晚清拟古派所推崇。有《湘绮楼诗集》传世。亦擅长于文,有《湘绮楼文集》、《湘绮楼日记》等。除经学、史学著作外,编选的《八代诗选》甚为有名。门人集其著作为《湘绮楼全集》。

【张之洞】(1837-1909) 近代政治家、诗人。清末洋务派重要领袖人物之一。撰《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极力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反对戊戌变法。晚年兼管学部,对发展近代教育有一定贡献。能诗。今存诗近500首,宏肆典雅,重厚宽博,别开生面。著有《广雅堂诗集》、《骈文》、《散文》等。后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蒋智由】(1866-1929) 近代诗人。字观云,号因明子。浙江诸暨人。早年留学日本,曾参加《新民丛报》的编辑工作。1907年和梁启超发起组织政闻社,鼓吹君主立宪。戊戌政变后的诗作,歌颂新学,要求变革,发抒企望祖国富强的理想和怀抱,梁启超把他与黄遵宪、夏曾佑并称"诗界三杰"。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渐趋保守。著有《居东集》、《蒋观云先生遗诗》等。

【樊增祥】(1846-1931) 近代诗人。字嘉父,号云门、樊山。湖北恩施人。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初任陕西渭南知县,后升任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袁世凯执政时,曾为参政院参政。工诗。一生作诗3万余首,为近代晚唐诗派代表诗人。"论诗以清新博丽为主,工于隶事,巧于裁对"(陈衍《石遗室诗话》)。古风叙事委曲尽情,近体颇清婉。又好作艳体。兼擅词及骈文。有《樊山全集》。

【王鹏运】(1848-1904) 近代词人。字幼遐,号半塘,晚号鹜翁,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官至礼科掌印给事中,晚年寓扬州,主讲仪董学堂,并执教于上海南公学。在当时词坛声望很高,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并称"晚清四大家"。词宗苏轼、辛弃疾,多为伤时感事之作,风格苍凉,语言工丽。大力倡导词学,精于词籍校勘,对近代词学发展有较大贡献。著有《半塘定稿》等。所辑《四印斋所刻词》、《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以校勘精审见称。

【黄遵宪】(1848-1905) 近代诗人。在提倡政治变法的同时,与谭嗣同、夏曾佑等人倡导"诗界革命",被认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论诗主张"我手写我口";认为"今之世界异于古",今人作诗"何必与古人同";诗歌应表"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诗歌形式应熔铸古今,变化多样,力求创新。一生诗歌创作达千余首,内容广阔,记录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变,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的严重危机和主要矛盾,批判落后事物,表现爱国精神。诗歌多宏奇巨制,采用散文手法,不避新名词和"流俗语",努力使旧格调与新内容相和谐,语言通俗,气势流畅。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

【陈三立】(1852-1937) 近代诗人。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曾作吏部主事。戊戌变法期间,协助其父湖南巡抚陈宝箴创行新政,提倡新学,与谭嗣同"两公子"之称。变法失败,被革职回乡,专心致力于诗文创作。辛亥革命后,迁居上海,以清室遗老自居。曾与沈增植、朱孝臧等人组织超社、逸社。临终前坚拒汉奸和日本人的拉拢,不为民族敌人做事。作诗早年学韩愈,后专学黄庭坚,避熟避俗,讲求生涩奇崛,好用奇字深典,喜造僻词拗句。被称为同光体诗人中"生涩奥衍"一派的首领,与后来沦为汉奸的郑孝胥齐名。著有《散原精舍诗集》上、下卷,《续集》上、中、下卷,《别集》1卷,《散原精舍文集》17卷。

【文廷式】(1856-1904) 近代词人。字道希,号云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江西萍乡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编修之职。光绪二十年大考,光绪帝亲拔为一等第一名,升翰林院侍读学士。曾赞助维新变法,与康有为、梁戚超组织过强学会。后因涉及宫廷斗争,被人陷害,革职回乡。戊戌变法失败,逃亡日本二年,深受日本学者推崇。归国后潦倒不堪,以佛学自遣,同时从事著述。工骈体文,尤长于填词,词风雄健豪放,多忧时伤政之作。能于浙西、常州两词派之外,独树一帜。论诗不专主唐、宋,时有新意。著有《云起轩词钞》、《文道希先生遗诗》、《云起轩文录》、《纯常子枝语》、《闻尘偶记》等。

【郑文焯】(1856-1918) 近代词人。字俊臣,号小品、叔问、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光绪元年(1875)举人,曾官内阁中书。后长期寓居苏州。精于词学,与王鹏运、况周颐、朱孝臧并称"晚清四大家"。词风取法宋人周邦彦、姜夔,清丽绮婉,浑成精工。深通音律,兼长金石、书画、医学。有《大鹤山房全集》。

【陈衍】(1856-1937) 近代诗人。字叔伊,号石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绪八年(1882)举人。戊戌政变后,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任官报局部总编纂。1906年,应清政府学部召请,赴北京,任学部主事。后历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等职。晚年寓居苏州,与章炳麟等创办国学会,是近代"同光体"诗派诗论家和重要诗人。论诗主张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而为一,反对唐宋门户之见。其诗早年学黄庭坚,晚年推重杨万里,多为游览诗,诗风枯淡迂缓。著有《石遗室诗话》、《石遗室诗集》、《文集》等。另辑有《近代诗钞》、《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等。

【朱孝臧】(1857-1931) 近代词人。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早年工诗,40岁以后专力于词。其词委婉致密,音律和谐,风格近于吴文英。晚年学苏轼、辛弃疾,词风趋于开朗,但多怀恋清室之作。与王鹏运、况周颐、郑文焯并"晚清四大家"。又致力于词籍辑校工作,刻唐、宋、金、元人词为《彊村丛书》,是研究词学的重要资料。著有《彊村语业》等。

【易顺鼎】(1858-1920) 近代诗人。字实甫,又字中硕,号眉伽,自署忏绮斋,晚号哭庵。湖南龙阳(今汉寿)人。幼有神童之名,长负才子之称。光绪元年(1875)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甲午中日战争时,两赴台湾助徐永福。曾官至广东钦廉道。袁世凯称帝,被任为代理印铸局长。帝制失败,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词及骈文。早年诗学元、白、皮、陆等人,无所不似;晚年则学温庭筠、李商隐,重视全诗意境,强调以属对为工,但虚言无实,矫情造作,多浮艳靡靡之音。一生诗作近万首,与樊增祥同为中晚唐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琴志楼全书》、《眉心室悔存稿》、《岭南诗录》、《蔼园诗事》等。

【康有为】(1858-1927) 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诗歌方面。散文创作以长篇奏折、较短杂文和长篇游记居多。以《上清帝第五书》、《第六书》为代表的奏折,表现作者改革政治的主张,抨击政治的腐败,论点明确,论据有力,敢于直言,毫无顾忌。一些短文,往往散体中杂以排偶,善于用形象笔墨刻画人物、事态及抽象的事物。诗作深受杜甫影响,忧时伤国。题材广泛,境界恢弘,想象神奇,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前期诗歌富于理想,具有变革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充满爱国热情。后期诗歌格调低沉,内容趋于复杂、保守。编辑有《延香老屋诗集》、《明夷阁诗集》、《南兰堂诗集》等12本诗集。著有《新学伪经考》、《大同书》、《康有为诗文选》、《康南海文集》等。 

【况周颐】(1859-1926) 近代词人。原名周仪,字夔笙,别号玉梅词人,晚号惠风词隐。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光绪五年举人,官内阁中书、会典馆纂修,后南归入张之洞、端方幕府,为之校定碑板文字。晚年寓居上海,卖文为生。一生钻研词学,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早期词作"好为侧艳语",后受王鹏运、朱孝臧影响,守律极严,于词益工,绵密细腻,词情较沉郁。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于外敌入侵,写了一些伤时感事、声情激越的篇章。还有一些词作表达了对清室衰微的感伤。尤精于词篇,继承和发展了常州词派的理论。论词贵"真",提出"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的见解,提倡用真情实感去描写生活,情融于景,景见出情,认为"写景而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对王鹏运论词"重、大、拙"说有所补充发展,认为"重"即"沉着之谓。在品格,不在字句",重在表现思想;"大"即"体大","拙"指作词不宜失之尖新,表达方法要自然,不造作。还主张"词境以深静为主","词以和雅温文为主旨",体现出追求闲适淡远的情趣。认为"词贵有寄托",但亦认为不假寄托而直接抒情,也有好作品。著有词9种,合刊为《第一生修梅花馆词》,后又删定为《惠风词》2卷。论词专著有《惠风词话》和《香海棠馆词话》等,泛论历代词人,品评名篇名句,论学词、读词之法等皆剖析入微,发前人所未发,有较大影响。

【夏曾佑】(1865-1924) 近代诗人。字遂卿,一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曾任泗州知州、两江总督署文案。参加过戊戌变法运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变法失败后,仍固守改良立场,思想渐趋保守,后竟成为"孔教公会"的发起人之一。著有《中国历史教科书》,有一定影响。文学上,积极探索小说理论,是"小说革命"和"诗界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早年所作诗歌主要表现改良派忧虑时局的心怀和救亡图存的理想,颇富哲理,风格清新。梁启超誉其为"近世诗家三杰"之一。

【丘逢甲】(1864-1912) 近代诗人。字仙根,号沧海,又号蛰庵,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台湾苗栗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工部主事,后回台主讲衡文、罗山、崇文等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后,积极倡仪建立台湾民主国,反对清政府割让台湾。曾组织义军抗击日寇,兵败内渡,寄寓广东。1908年任广东省谘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参议院议员。作诗近万首,表达对清王朝腐朽无能、割地辱国的愤慨和不忘收复国土、报仇雪耻的信心,反映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论诗宗杜甫,略有散文化倾向,诗风悲壮苍凉,强悍有力。与黄遵宪齐名,是当时"诗界革"中的重要诗人,梁启超称他为"诗界革命之巨子"(《饮冰室诗话》)。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谭嗣同】(1865-1898) 近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文学方面主要成就在诗歌。留下近200首诗,大部分为30岁以前的创作。诗歌以纪游和咏怀相结合,在游历山川名胜时,抒发感时伤己的忧愤和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如《潼关》、《崆峒》、《晨登衡岳祝融峰》,境界恢弘,志趣豪迈,笔力遒劲。另有一类诗直接反映社会问题,如《六盘山转饷诗》对运粮民工深表同情,对东粮西运表示忧虑。散文创作提倡"报章文体",向往龚自珍、魏源,反对桐城派。主要有抒情、记叙和议论三类散文,分别以《远遗堂集外文初编自叙》、《刘云母传》、《仁学》为代表。骈散杂糅,有意打破骈文同古文在形式上的区别,自成一格。著有《石菊隐庐笔识》、《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等,后人合刊为《谭嗣同全集》。 

【宁调元】(1873-1913) 近代诗人。字仙霞,又字太一。湖南醴陵人。早年在长沙明德学堂学习,倾向革命。1905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在湖南从事革命活动,主编《洞庭波》等革命刊物。1906年冬,因参加萍、浏、醴起义,被囚三年。狱中以书信联系,致力南社筹建。辛亥革命后,任广东三佛铁路总办,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1913年在武昌被捕入狱,不久遇害。他的诗大部分是在狱中所作。诗宗杜甫,多慷慨悲愤之辞,表现了一个忠贞革命者献身祖国、效力革命的精神世界。为南社主要诗人之一。著有《太一遗书》。

【陈去病】(1874-1933) 近代诗人。原名庆林,字巢南,一字佩忍,号垂虹亭长。江苏吴江人。早年在家乡组织雪耻学会,响应维新运动。1903年赴日本,参加拒俄义勇队。1906年加入同盟会。曾在上海任《警钟日报》主笔,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编辑《国粹学报》等。1907年,在苏州与柳亚子、高旭一起创办南社。又曾远到岭南,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等职。提倡戏剧改革。诗歌推"唐音",支持柳亚子对宋诗派的批判。诗作多为歌颂宋明民族英雄、革命烈士和游侠剑客,借以抒发革命怀抱,感慨生平。他的诗去华反朴,弃绝雕琢,苍健有力。还以传记文学形式表彰古今爱国志士。著有《浩歌堂诗钞》、《巢南文选》等。

【秋瑾】(1875-1907) 近代民主革命家、诗人、文学家。现存诗约200首,词约40首。早年学通经史,喜爱诗词创作,多以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咏物怀古、抒写个人幽怨。1903年以后,诗的内容和风格发生变化,诗作充满救国救民的激情,号召人民奋起战斗,为拯救国家和民族而献身。"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诗句即是突出表现。后期诗歌另一重要内容是大力宣传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权,表现妇女的觉醒。诗作不尚雕饰而自然雄健。为唤起民众,写过白话散文,主要有《中国女报发刊词》、《普告同胞檄稿》、《光复军起义檄稿》等。创作过弹词《精卫石》,目录20回,现存6回,描写黄鞠瑞等妇女冲破家庭束缚,赴日留学,参加革命党,终于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事迹。著有《秋瑾女侠遗集》、《秋瑾集》等。

【高旭】(1877-1925) 近代诗人。字天梅,号剑公,别号钝剑。江苏金山(今属上海)人。1904年留学日本。两年后归国,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及钦明女学,鼓吹革命,提倡女权。并为中国同盟会江苏支部部长。1907年与陈去病、柳亚子一起创立南社。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对传统文化主张"拾其精英,弃其糟粕"(《学术沿革之概论》)。诗歌创作反对"伪韩伪杜"、剽窃模拟及"吟花弄鸟",主张有新意境、新感情。受"诗界革命"的影响,创作了不少鼓吹革命的通俗诗歌,直抒怀抱,热情奔放,富于爱国激情。以乐府歌行和七律见长。假托太平天国石达开作诗20首,号召反清,影响较大。后期创作缠绵悲凄,渐趋颓唐。著有《天梅遗集》。 

【马君武】(1881-1940) 近代诗人。名和,字贵公,一字君武,广西桂林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1906年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加入南社。后为避清廷缉捕,流亡德国,学习冶金。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职。1926年任广西大学校长。南社著名诗人。诗以鼓吹新学思潮和爱国主义为特色,格律自由,强调独创,诗风热情奔放,洋溢着乐观、光明的基调,并致力于诗歌译著,用旧体歌行翻译拜伦、歌德、席勒等人的诗篇。也是达尔文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著有《马君武诗稿》。

【苏曼殊】(1884-1918) 近代文学家。名戬,字子谷,后更名玄瑛,出家后法号曼殊。广东香山人。1902年在日本求学时加入革命团体青年会,1903年回国,住杭州灵隐寺。曾为《民国日日报》撰稿,并发表《惨世界》14回(译自雨果《悲惨世界》),后削发为僧,浪迹各地。1904年赴暹罗、锡兰等地学习梵文,研究佛学。后参加南社,成为南社重要诗人。1913年发表《讨袁宣言》,并在陈独秀办的《青年杂志》上发表论文。从1912年起苏曼殊陆续发表了《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6种文言小说,以浅近的文言描述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又曾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亦善绘画。有《苏曼殊全集》(柳亚子编,上海北新书局1928年出版)。 

【吴梅】(1884-1939) 近代文学家。字瞿安,一字灵鳷,号霜厓。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生专工词曲,穷研南北曲,能制谱、填词,又工声律。早年曾撰《血花飞传奇》,歌颂戊戌六君子。秋瑾被害后,又撰《轩秋亭》杂剧吐露满腔悲愤。是南社致力戏曲革命的重要成员之一。先后在东吴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教授20余年,培育了许多戏曲理论及创作人才。抗日战争时流离于湖南、广西间,后病死在云南大姚。有"曲家泰斗"之称。主要著作有《顾曲尘谈》、《中国戏曲概论》、《南北九宫简谱》、《霜厓诗录》、《霜厓词录》等。著有杂剧、传奇11种。又辑校明、清杂剧、传奇为《奢摩他室曲丛》1、2两集。

【周实】(1885-1911) 近代诗人。原名桂生,一名实丹,字剑灵,号无尽。江苏淮安人。早年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学习,1909年参加南社,后又自组淮南社,以诗词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淮安组织学生军,宣布光复,被当地县令设计杀害。论诗以因时立言为宗旨,反"守宗派,谋格律,重声调,日役役于揣摩盗窃之中"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所作诗语言自然明丽,形式题材变化多样,充满爱国激情。诗风沉郁雄劲,奔放有力,表现了坚强的革命信念和乐观主义态度,成为南社杰出的诗人之一。著作多散佚。牺牲后,由周伟合所遗诗文、诗话、词曲、《尊情录》辑为《无尽庵遗集》。柳亚子辑有《周实丹烈士遗集》。

【柳亚子】(1887-1958) 近代诗人。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又改名弃疾,字亚子。江苏吴江人。出身大地主家庭。早年倾向革命。1902年加入中国教育会。1903年,加入中国上海爱国学社,同章太炎、邹容一起宣传反清革命。1906年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光复会。1909年,与陈去病、高天梅等共同组织文学团体南社,历任南社书记员、编辑员、社长等职。辛亥革命后,任上海《天铎》等报刊主笔和文艺编辑。1923年宣布接受马克思的学说,并与邵力子等人创办新南社。1924年加入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左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平生喜爱夏完淳、顾炎武、龚自珍等人的诗歌,主"国恨家仇,耿耿胸臆间,吐之不能,茹之不忍,于是发为文章,噌吰镗鞳,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天潮阁集序》)。诗作富有激情,以政治抒情诗为多,揭示国家和民族的危急形势,呼唤革命救国,希望"有人呼起大风潮","拨开阴霾见太阳"。在真挚浓郁的感情中寓一股激昂奔放的气势,具有政治性、现实性和浓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精神。毛泽东称柳亚子的诗"慨当以慷,卑视陈亮、陆游,读之使人感发兴起"。还写有大量词和散文。著有《磨剑室诗集》、《磨剑室词集》、《磨剑室文集》等。

散文家
【方东树】(1772-1851) 近代文学家、学者。字植之。安徽桐城人。诸生。幼承家学,博览经史。早年师事姚鼐,讲求桐城义法,与梅曾亮、管同、姚莹同为姚门四弟子。以反对汉学为旗帜,维护程朱理学。散文简洁骏快,明白畅达,自成特色。晚年致力佛学。历主安徽庐州、亳州、宿松、祁门及广东廉州、韶州等处书院讲席。亦能诗。著有《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书林扬觯》、《汉学商兑》等。

【包世臣】(1775-1855) 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以工词章闻名,继好兵书,又善书法。为文取法先秦诸子,主张文章与经世相结合,关切时务政事。诗风与陆游为近。著有《小倦游阁文集》等。参见第三卷及本"书法"中的"包世臣"。

【姚莹】(1785-1853) 近代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因以十幸名斋,又自号幸翁。安徽桐城人。姚鼐侄孙。为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鸦片战争期间任台湾道,率军抗击侵台英军。《南京条约》签订后,赴四川任知州。一度入西藏处理民族宗教争端。后历任广西、湖南按察使等职。学承从祖姚鼐,论学以义理为宗,主张为文"关世道而不害人心"(《复陆次山论文书》)。作文守桐城派义法,以议论见长。所作论辨、序跋、书信、记传等,指陈时事利病,慷慨深切。能诗,以盛唐为宗。著有《东溟文集》、《后湘诗集》等。后辑为《中复堂全集》。 
【梅曾亮】(1786-1856) 近代散文家。字伯言,一字柏岘。江苏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户部郎中。居京师20余年,嗜学笃古,以善为古文辞闻名。晚年辞官南归,主讲扬州书院,从事著述。早年喜作品文,后从姚鼐学习,专力桐城派古文,成为桐城派的后期之秀。与管同、方东树、姚莹并称姚门四弟子。为文清淡简朴,但多数作品穧缺乏现实内容。少数写景小品,如《小盘谷记》等,曲折多变,有一定的文学意味。偶亦为诗,多悲欢之慨,成就不高。著有《柏枧山房文集》、《柏枧山房诗集》、《骈体文钞》等。另编有《古文词略》等。

【洪仁】(1822-1864) 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之一,诗人、文论家。洪秀全族弟。多才多艺,有较高的古典文化修养,又深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作诗文多是他投身革命的实录,雄浑豪放,颇有气势。在其所著《资政新篇》及《戒浮文巧言谕》等著作中,反对僵化的桐城古文和腐朽的科举时文,主张切实明透,通俗浅近,为太平天国革命服务,代表了太平天国的文学主张。另有《军次实录》等著作。诗文主要有《回港舟中诗》、《英杰归真》、《诛妖檄》等。 

【吴敏树】(1805-1873) 近代散文家。字本深,号南屏,湖南巴陵(今岳阳)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官浏阳县教谕。以不能行其志,自免归。40岁应试入都,曾与梅曾亮、朱琦等交游。骈文接近桐城派,但又不依傍桐城派。长于叙事,文笔洗练,写人记游,常有寄托。亦能诗,受黄庭坚影响较大。著有《柈湖文集》、《柈湖诗集》。

【冯桂芬】(1809-1874) 近代散文家。博学,经学、史学、文学、文字训诂、天文数学、地理等多所涉足。论学主张奇除门户,汉宋兼采。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论文反对桐城义法,注重内容,主张直抒胸臆;开近代新体政论散文风气之先,文笔通俗流畅,有两汉遗风。著有《校庐抗议》、《显志堂集》等。

【张裕钊】(1823-1894) 近代散文家、书法家。字廉卿。湖北武昌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官内阁中书。历主南京、湖北、河北、陕西各书院讲席。曾师事曾国藩,为曾所赏识,称为"可期有成者"。与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并称曾门四弟子。论文墨守曾家成法,力救桐城派古文气弱之失,强调文气雄峻,思力精深。推崇韩、欧诸家并上尊秦汉,文章渊雅,训辞深厚,但内容陈旧充斥腐辞。亦能诗,多牢骚抑郁语,偶有忧愤国事之作。其书法亦名重一时。著有《濂亭文集》、《濂亭遗诗》等。 

【王韬】(1828-1897) 近代政论家、文学家。1874年起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发表政论,直陈时弊,提倡向西方学习。先后游于欧洲、日本,作《扶桑游记》。1884年到上海主持格致书院,于城西筑弢园,以著述终老。反对"桐城派"古文,主张报章用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日用散文,开近代新体政论散文之先。在促进文章社会化方面有较大影响,也写有大量诗词和笔记体散文,文笔犀利,平易畅达。文言短篇小说集《遁窟谰言》、《淞隐漫录》、《淞滨琐话》各12卷,是他作为近代史上一位著名文学家的代表作。另著有《弢园文录外编》、《眉珠庵词钞》、《蘅花馆诗录》、《弢园尺牍》、《瓮牖馀谈》、《弢园笔乘》、《三恨录》、《花国剧谈》等。

【刘师培】(1884-1919) 近代学者、作家。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光绪举人。1903年在上海晤见章炳麟,赞成"充复",改名光汉,撰《攘书》排诋专制。后任《警钟日报》、《国粹学报》撰述。1907年赴日本,入同盟会,任《民报》编辑。后又创办了《天义》报、《衡报》,宣传无政府主义。1909年回国为清两江总督端方收买,入其幕。辛亥革命后,加入筹安会,助袁世凯行帝制,任署理参政院参政。1917年受任北京大学教授。幼承家学,擅长文字训诂。在文学史、文学理论研究方面亦有成就。善骈文,论文以骈体为正宗,极力推崇。著述较多,近人辑有《刘申叔先生遗书》凡74种。

【黄爵滋】(1793-1853) 近代诗文作家。清末江西宜黄人,字德成,号树斋。道光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至鸿胪寺卿、刑部右侍郎。1838年(道光十八年)上《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力陈鸦片输入之祸,主张严禁。1840年两次赴福建视察海防,具言战守方略,并进《海防图表》。鸦片战争失利后被罢免。黄爵滋与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著名改革家和诗文家有交往,其诗文多反映时事。著有《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诗录》、《仙屏书屋文录》。 

【林旭】(1875-1898) 清末维新派。诗人。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绪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甲午战争后,反对割让辽东和台湾给日本,上书请拒和议,旋任内阁中书。1898年3月倡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各学会相呼应,开展维新运动。9月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戊戌政变时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其诗学宋人,以生涩见长。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林旭诗说:"林暾谷烈士旭,少好为诗。诗孤涩似杨诚斋,却能戛戛独造,无崇拜古人意,盖肖为人也。"著有《晚翠轩诗集》。

【刘光第】(1859-1898) 清末维新派。诗人。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任刑部主事。1898年参加保国会,投身于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时提升为四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湖南守旧派曾廉上疏请杀康有为,他和谭嗣同拟旨详加驳斥。戊戌政变时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其诗以五、七言古诗与律绝见长,崇尚真情实感,多感时抚事之作。著有《介白堂诗集》、《衷圣斋文集》。

【吴汝纶】(1840-1903) 近代文学家、教育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冀州知州。光绪末,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赴日本考察学制。论文宗法桐城派,但主张"有所变而后大"。文章典雅雄厚,是后期桐城派的重要作家。研究《史记》尤力,对司马迁立言微旨,能深于发掘,文风亦深受其影响。因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等师事曾国藩,被称为"曾门四弟子"。主张研习西学,开发民智,经世致用。亦能诗,多应酬赠答之作。著作有《桐城吴先生文集》、《桐城吴先生诗集》、《深州风土记》、《东游丛录》等。后人辑为《桐城吴先生全书》。 

【林纾】(1852-1924)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原名群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幼时家境贫寒,读书刻苦,于古文尤其着力。光绪八年(1882)中举,光绪二十五(1899),与友人王寿昌合译《茶花女遗事》,出版后,风行海内,从此开始文学翻译生涯。1901年就征赴京,主讲金台书院,又受授为五城学堂总教习。1903年,任职于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与曾宗巩、魏易二人合作,每日译五六千言。1906年任京师大学堂讲习,为预科及师范馆讲授伦理学。戊戌变法前,已接受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誓为清室遗老,思想趋于保守。1912年《平报》创刊,开辟"铁笛亭琐记"、"践卓翁短篇小说"、"讽喻白话诗"等专栏,并任编纂,从此自著小说。新文化运动爆发,著文反对,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妖梦》两篇,对新文化运动有影射、攻击之意。译著除《茶花女遗事》,还有《黑奴吁天录》、《迦茵小传》、《撒克逊劫后英雄略》、《块肉余生述》、《不如归》、《离恨天》等共180多种。自著小说,长篇有《剑腥录》、《金陵秋》、《劫外昙花》、《冤海灵光》、《官场新现形记》5种,短篇《畏庐漫录》4卷,传奇有《天妃庙传奇》、《蜀鹃啼传奇》,诗歌有《闽中新乐府》、《畏庐诗存》,遗著有《畏庐文集》、《续集》、《三集》,并著有《春觉斋论文》、《韩柳文研究法》等专论。

【严复】(1854-1921) 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有影响的政论文。1897年同夏曾佑创办《国闻报》、《国闻汇编》,并合撰发表《本馆附印说部缘起》,被认为是近代肯定小说社会作用的第一篇论文。1902年任北京编译局总办。1895-1908年,先后翻译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亚丹斯密的《原富》、穆勒约翰的《自繇论》和《名学》、耶芳斯的《名学浅说》、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甄克思的《社会通铨》、法国人孟德斯鸠的《法意》,后人称为"严译八大名著"。译文典雅,态度严谨,有较高文学价值。总结中外翻译经验,创立了"信、达、雅"三原则,认为"修辞立诚"、"辞达而已"、"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除翻译而外,创作有诗歌、政论文章。诗歌倾向唯美主义,认为诗歌是"至无用之物"。曾有感时抒愤的诗作,沉郁顿挫,语言朴实。政论文章,具有启蒙价值,揭露现实及科举制弊害,比较中学、西学,提倡民主和科学。写法上骈散杂糅,常用对比手法。风格独特,风靡一时。译著编为《严译名著丛刊》。自著有《严几道诗文钞》、《严侯官全集》等。

【章炳麟】(1869-1936) 近代政治家、学者、散文家。早期宗法秦汉以至唐代韩愈文风。求学其间,写有许多札记一类短文,文风既有乾、嘉学派考订文字与解释音义的周密性,又有秦汉以至唐宋文的典雅性。后期写有大量政论、时期文章,以广博深厚的学识为基础,内容翔实,词锋锐利,风格瑰丽。主要有《訄书》、《正仇满论》、《序〈革命军〉》、《讨满洲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排满众议》、《中华民国解》、《徐锡麟传》等。诗作多为五言。一些古体诗取法汉魏乐府而文辞古奥。《狱中赠邹容》、《狱中闻沈禹希见杀》等小诗,语言平易,影响较大。诗作除收入《太炎文录》的以外,散见于当时报刊。著有《章氏丛书》、《太炎文录》、《太炎文录续编》等。

【梁启超】(1873-1929) 近代政治家、学者、文学家。1902年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和《新小说》杂志,开辟"诗界潮音集"、"饮冰室诗话"和"杂歌谣"专栏,刊载、介绍、评论诗歌作品。倡导"诗界革命",主张诗歌应"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诗歌的内容、意境和语言要抛弃传统,取法欧洲;诗歌要能够成为铸造国民的得力工具;诗应与音乐相结合。并身体力行写有许多诗歌作品。诗作忧虑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抒发变法失败的愤慨。在《夏威夷游记》(1899)和《原富》(1902)两骈文章中提出"文界革命",主张散文应该"播文明思想于国民"(《原富》);题材内容要吸取欧洲及日本的新思想、新知识;风格要"雄放隽快"(《夏威夷游记》);语言要流行畅达,通俗易懂。创作大量新体散文(又称"新民体"散文),代表作《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新民说》、《论自由》、《论进步》、《谭嗣同传》等,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宣传进取、自由、尚武等精神。行文平易畅达,条理清晰,感情充沛,富有形象性、鼓动性。1902年,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强调小说的社会作用,倡言"欲改良群众,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推尊"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一生著述创作甚丰,大部分收入193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饮冰室合集》。

【陈天华】(1875-1905) 近代作家、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号思黄。湖南新化人。1903年留学日本,与黄兴等倡议革命,以推翻清朝统治。1904年初回国,与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准备在长沙起义,事泄流亡日本。1905年参与发起同盟会,任《民报》编辑。同年12月在东京参与反对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留下绝命书,投海自杀,以激励同志,誓死救国。所著《猛回头》是利用民间说唱形式写成的唱本,《警世钟》是带有说唱气息的白话散文,《狮子吼》是未完成的章回小说。作品充满革命激情,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在当时影响很大。遗著编为《陈天华集》。 

【邹容】(1885-1905) 近代作家、革命家。原名绍陶,又名桂文,字蔚丹(一作威丹)。四川巴县人。1902年留学日本,参加留学生的革命活动。次年回上海,参加爱国学社,与章炳麟发起成立中国学生同盟会。著《革命军》,揭露清王朝的残酷统治和卖国行径,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革命军》一书思想尖锐,感情奔放,语言明晰流畅,是当时宣传革命思想的新体散文代表作。《苏报》主笔章士钊撰文推荐,评为全国人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同年6月,章炳麟被捕,他忿然自投捕房,被判刑2年。1905年4月死于狱中。1912年2月,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

小说家
【俞万春】(1794-1849) 清代小说家。字仲华,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年曾多次随父镇压农民起义,对农民起义军有刻骨仇恨。后受父亲嘱托,用22年时间,写成长篇小说《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企图诋毁《水浒传》的影响。但未及修饰即病逝,后由其子代为润色。咸丰三年(1853)刊行于世。他也因此而成名。还著有《骑射论》、《释医学辩证》、《净土事相》等。

【刘鹗】(1857-1909) 近代小说家。字铁云,别署洪都百炼生,原名孟鹏。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出身官僚家庭。幼时聪颖,青年时以风流旷达自命。1880年从太谷教派李光炘问学。1888年赴河南投效河工,黄河决口不久即合龙,推功于兄孟能。1889年写成《历代黄河变迁图考》。1891年任黄河下游提调职,与罗振玉订交,过往甚密。1897年,由山东巡抚福润推荐,得知府任用。因遭人嫉忌,所志不获,消极颓唐。后应外商聘请,主办山西矿务。1900年侨寓上海。1901年迁居北京,与友人办"东文学社",并学习日文。1902年,收得大批殷墟甲骨,后几年,在北京收购大量鼎彝、碑帖、字画及善本书籍。1903年开始创作小说《老残游记》。1906年两次赴日本游历。1907年,续写《老残游记》续集。1908年被清政府明令革职,流放新疆。《老残游记》写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在他的游历途中的见闻和活动,着重抨击那些所谓的清官,揭露其酷吏行径。小说的艺术技巧较高,写景自然、逼真,对人物心理刻画也有特色。除小说《老残游记》外,著有天算著作《勾股天元草》、《孤三角术》,金石著作《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诗集《铁云诗存》等。

【吴沃尧】(1866-1910) 近代小说家。又名宝震,字小允,号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佛山镇人,故自称我佛山人。出身奇落地主家庭。18岁赴上海谋生,在江南制造机械局任编译。1897年办《消闲报》,接着又办《采风报》、《寓言报》等。1903年开始为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新小说》创刊号写小说,先后发表《九命奇冤》、《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后为《月月小说》主编,写有《劫余灰》、《发财秘诀》等。在不到10年时间内,创作内容涉及讲史、公案、言情、家庭、社会、历史等多个方面,成就突出,"小说巨子"之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家之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代表作,有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版本。小说从主人公"九死一生"奔父丧开始,到其经商失败止,通过人物20年来的见闻和遭遇,广泛揭露晚清社会种种黑暗丑恶的现象,具有反帝反封建倾向。反映的生活面较广,除官场之外,还涉及商场、洋场、医卜星相、三教九流,包罗了当时的政治、道德、世态人情。表现了作家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愤慨,表达了改良社会的愿望。有关生平和创作可详见今人魏绍昌所编《吴趼人研究资料》(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李宝嘉】(1867-1906) 晚清小说家。字伯元,又名宝凯,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出身封建官僚家庭。年轻时擅长八股及诗赋,曾以第一名考取秀才,后屡试不第,终身未入仕途。康梁变法兴起,到上海,先后主办《指南报》、《游戏报》、《世界繁华报》等,开晚清"消闲"小报纷起之风。1903年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有《文明小史》、《官场现形记》、《活地狱》、《中国现在记》和《海天鸿雪记》等,多能直斥时弊,具有改良思想。后期不赞成激进变革,主张君主立宪。《官场现形记》是其代表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集中暴露了晚清官场污浊、吏治腐败。涉及官僚从不入流的杂佐到州府长官、方面大员,从小京官到军机大臣,大大小小的官吏无不蝇营狗苟,为升官发财而极尽卑污之能事。小说多少触及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结构上仿《儒林外史》,一人演述完毕即转入下一人,如此蝉连而下。讽刺描绘及为生动,但艺术上往往粗糙,夸饰过度。今人魏绍昌编有《李伯元研究资料》(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曾 】(1872-1935) 近代小说家。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自幼笃好文学。光绪十AE?年(1891)中举,曾任内阁中书。1895年受甲午战败刺激,入同文馆学法文,萌生维新思想。1897年到上海,结识深谙法国文学的陈季同,在陈指导下,较系统地接触了法国文学、哲学名著和英、德等国名作译本。与维新派谭嗣同、林旭、唐才常、杨深秀等常相过从,慷慨议政,赞同维新。1899年在家乡与徐念慈等扩办新式学堂中西学社,1902年赴沪经营丝业。1904年与徐念慈等创办小说林社,任总理,提倡译、著小说,并与人合编《女子世界》。同时接过金松岑已写6回的《孽海花》,重新构思、续作。1907年创办《小说林》杂志。曾参加过拒借英款筑沪杭甬铁路及驱逐残杀秋瑾之浙抚张曾敭等运动。1909年小说林社因资金困难歇业,转入政界,先在两江总督端方幕中作财政文案,后任宁波清理绿营官地局会办。辛亥革命后,先后出任江苏官产处处长、江苏财政厅长、政务厅长等职。1927年与长子曾虚白在上海开设真美善书店,创办《真美善》杂志,继续进行小说创作和翻译。1931年《真美善》停刊后,回家休养。著有长篇小说《孽海花》、自传体小说《鲁男子》第一部《恋》、诗集《未理集》、文集《推十合一室文集》等。《孽海花》为其代表作。译作有雨果的《九十三年》、左拉的《南丹与奈侬夫人》、莫里哀的《夫人学堂》等。

流 派
【谴责小说】晚清小说的一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大量出现于戊戌维新变法失败以后,以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为中心内容的小说称作"谴责小说"。它的题材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官场、商界、女界、华工、战争等,是近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具有一定认识价值。但是作品大都表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要求和对封建最高统治者寄托着幻想,并流露了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所以随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彻底失败,它在辛亥革命后便衰退了。谴责小说多以故事联缀成奇,缺乏中心,更无典型创造,艺术成就不高。代表作家与作品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 《孽海花》等。这四部小说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狭邪小说】近代小说流派。以妓女与嫖客、小姐与名士的生活为题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这类小说为"狭邪小说"。著名的作品有陈森的《品花宝鉴》,俞达的《青楼梦》,魏秀仁的《花月痕》,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孙家振的《海上繁华梦》,张春帆的《九尾龟》等。

【黑幕小说】近代小说流派。以揭露社会各方面的黑幕为内容。1916年10月,上海《时事新报》开辟"上海黑幕"专栏后,这类小说开始风行。1918年路滨生编的《中国黑幕大观》出版,标志这类小说发展的高潮。该书汇集描写政界、军界、学界、商界等各界"黑幕"消息的作品,计有作者近200人,作品732篇,约80万字。这类小说虽以揭露社会各个方面的黑暗为宗旨,实际是不加批判地记录各种犯罪作恶的材料。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其"丑诋私敌,等于谤书"。五四以后,受到新文学作家和学术界的批判,很快走向没落。

【侠义公案小说】近代小说的一种。是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的合流。侠义小说早在唐传奇《昆仑奴》、《聂隐娘》等作品中,已见雏形。宋代的《江淮异人录》、明代的《剑侠传》,以及宋元话本中的 "杆棒"类,均属侠义小说。公案小说则从唐宋话本中"公案"类话本演变而来。如宋元话本中的《简帖和尚》,明代的《龙图公案》等都是公案小说。到了近代才大量出现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形成为有固定格式的长篇小说,即侠义公案小说,如《三侠五义》(又名《七侠五义》)、《小五义》和《施公案》、《彭公案》等。内容多带有公案类话本色彩,写 "杆棒","发迹变泰"等,一般以"侠客"、"义士"如何协助名臣大吏或"清官"奇案为主线,形成跌宕起伏的情节,构成完整的整体。这类小说对封建时代社会政治的黑暗腐朽有所反映,但又把剪恶除奸的希望寄托在"清官"、"侠士"身上,宣传封建统治阶级的威力,歌颂"清官",提倡"忠君思想"和"奴才"哲学,鼓励变节行为,有的(如《荡寇志》)则直接歌颂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势力。 

作 品
【施公案】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原名《施公案奇闻》,又名《百断奇观》。97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小说主要描写康熙年间江都知县施仕伦审案的故事,也穿插了一些绿林好汉的侠义活动。其中,"改邪归正"的绿林好汉黄天霸,是公案小说中最早出现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形象,对以后这类小说的创作影响较大。作品明显地表现了维护忠孝节义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倾向;情节比明代的公案小说稍加曲折,但语言粗俗,文多不通。《施公案》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的合流。现有1982年北京宝文堂新排印本(402回)。 

【儿女英雄传】近代长篇小说。即《儿女英雄传评话》,初名《金玉缘》。文康著。原书53回,今存40回。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品花宝鉴》刊行之后。作者自称小说写的是康熙末年、雍正初年"京都一桩公案"。为官廉洁公正,素有"安青天"之称的安学海在外做官,被上司陷害入狱。消息传至家乡,其子安公子心急如焚,携巨资千里救父,夜宿能仁寺遇强贼。危急关头,侠女十三妹(何玉凤)挺身相救。同时被救的还有民女张金凤,由十三妹撮合,安、张二人结成姻缘。后来,何玉凤也嫁给了安公子,至孝至诚,善理家财,热衷于功名。安公子在科场连连得意,官运亨通,位极人臣,家室显赫,享尽荣华富贵。作品描绘了一个五伦齐备的理想封建家庭,借以宣扬封建道德。书中把"英雄事业"、"儿女真情"、"忠孝节义"揉在一起,充斥着封建说教。但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清代官场的黑暗,在文学史上仍有一定影响。现存最早刊本为清光绪四年(1878)北京聚珍堂活字本。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重新印行。

【品花宝鉴】近代长篇小说。一名《怡情佚史》,又名《群花宝鉴》。清人陈森作。全书60回。主要叙写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伎杜琴言神交钟情的同性恋爱故事,并以此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戒之意。书中人物大抵实有,提供了一些生活资料,同时也反映了晚清剥削阶级精神空虚,玩弄优伶的邪恶行为和艺人的悲惨生活。《菽园赘谈》称此书"满纸丑态、龌龊无聊"。开了近代描写文人与妓女或优伶交游的狭邪小说的先河。有1913年石印本,改题《燕京姻花录》。

【荡寇志】近代长篇小说,又名《结水浒传》。作者俞万春。创作于道光丙戌年(1826)至道光丁未年(1847)间。咸丰元年(1851)刊行问世。全书共70回,结子1回。接续金圣叹70回本《水浒传》之后,叙述退职军官陈希真与女儿陈丽卿受到高俅父子迫害,不得已而到猿臂寨"落草"。他们本着"尊王荡寇"的宗旨,联络官军和地主武装,专与梁山义军作对,后被朝廷录用,随张叔夜"荡寇"梁山,消灭了梁山义军。在作者看来,《水浒传》只是"邪说淫辞"、"妄造伪言"、"抹杀真事",他认为"想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擒方腊的话,只有被张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话"。为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晓然于盗贼之终无不败"的道理(《荡寇志引言》),遂作此小说。小说反映了作者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但在艺术上有可取之处,文字精练流畅,某些情节具有真情实感,行文布局、造语设景,独具匠心。

【花月痕】近代长篇小说。又题《花月痕全书》、《花月姻缘》、《花月痕全传》。清人魏秀仁作。共52回。叙写韦痴珠、刘秋痕与韩荷生、杜采秋两对才子、妓女穷达升沉迥然不同的经历。韦痴珠风流文雅而怀才不遇,终身潦倒,困顿而亡,刘秋痕也以身殉情;韩荷生伟才硕学,得达官贵人赏识而飞黄腾达、立功封侯,所狎妓女杜采秋亦从归而封一品夫人。鲜明的对比中,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之感和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与追求。作品为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内容虽属"狭邪",但表现手法不脱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充满着庸俗颓唐的情调。最初刊行于光绪十四年(1888)。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整理本。

【三侠五义】近代长篇小说。原名《忠烈侠义传》,120回。首刊于光绪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最初为唱本形式,后有人在此基础上,删去唱词,改为长篇小说,题《龙图耳录》。光绪年间,问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润色,更名为《忠烈侠义传》,又名《三侠五义》。晚清俞樾将《三侠五义》作了修订,删去了第一回"狸猫换太子"事,重新改写第一回。书中原有南侠、北侠及丁氏双侠,再加小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诸葛沈仲元三侠,共为七侠,书中原写的五鼠仍为五义士,故更名为《七侠五义》,于光绪十五年(1889)作序刊行。作品主要叙述南宋时期,开封府尹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断案如神、平反冤狱及侠客义士帮助官府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反映了社会的黑暗。艺术上,写人状物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语言通俗流畅,故事情节曲折,刻画人物也相当生动。但作品有浓厚的忠君正统思想,书中所写的武艺高强、神出鬼没、无所不能的侠客义士,多具有十足的奴性。作品还宣扬了封建道德和因果报应等迷信思想,封建糟粕充斥全书。《三侠五义》的出现表明近代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完全合流,是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影响十分广泛。5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等都出版了铅印本。 

【青楼梦】近代长篇小说。又名《绮红外史》。成书于光绪四年(1878)。清人俞达作。共60回,属狭邪小说。以狎妓为题材,叙写吴中风流才子金挹香与36美人(妓女)朝夕往来,感情缠绵缱绻,又不忘"努力诗书",成就功名。乡试中举人后,为养亲而捐官仕于余杭,迁知府,最后期官修道,又归家,皆白日升天。36美人乃仙女谪降,一一了却宿缘,同结风流案。全书都讲妓女,写所"风流才子"的生活向往,认为只有妓女才是才子的知己。摹绘柔情,敷陈艳迹,但内容并非写实,反映了封建文人怀才不遇、充满幻想、寄情青楼的颓废思想。有上海申报排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新整理本。

【彭公案】近代长篇小说。原题贪梦道人作,真实姓名不详。100回。光绪十八年(1892)刊行。为继《施公案》、《三侠五义》之后又一部侠义公案小说。叙写康熙时三河县知县出身的彭朋,微服出巡各地查办案件,得到众多侠士相助奇案的故事,竭力宣扬为封建统治阶级卖力的奴才哲学。侠客之堕落为统治阶级的鹰犬,较之《施公案》表现得更为明显,侠义内容更加薄弱,渐次形成这类小"贤臣微行,豪杰盗宝"的俗套,标志着近代侠义公案小说的日趋没落。后又有《续彭公案》、《再续彭公案》等畅行于世。

【孽海花】近代长篇小说。曾 著。共30回,其中前6回为金天翮作。1903年在《江苏》月刊第八期上发表第一、二回,后将原稿寄给曾所办的小说林书社,并由曾修改和续写。成书于1930年,1931年以后才有30回的单行本。1949年后据以重印。作品以状元金雯青与名妓傅彩云(影射清末洪钧和赛金花)的婚姻故事为线索,串连了一大批高级士子,通过他们的一些琐闻轶事,描写了从同治初年起到甲午战败止的30年"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的变动"。从中可以看到中法战争、中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的爆发,帝党、后党的激烈斗争以及顽固派、洋务派、改良派、革命派等政治势力的消长演变。小说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封建士大夫的昏庸堕落,表达出识洋务、进西学、谋富强的政治主张。对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表示同情,对官僚名士的腐朽生活讽刺尖锐。作品虽有些低级庸俗的描写,但"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中国小说史略》),反映生活面广,描写人物也相当出色,是近代小说中思想和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部,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文明小史】近代长篇谴责小说。晚清李宝嘉作。共60回,作于1903-1905年间。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搞立宪骗局时的社会风貌。重点揭穿官场上一些所谓"维新"人物的招摇撞骗、谋取功名的丑行,也写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表现了当时社会新旧思想的冲突及社会各方面的动态。但作者批判的矛头只指向他所认定的假"维新派",把改良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出国考察的理想化的维新派人物其中丞身上,表现出作者的改良主义立场。此外,书中诋毁革命党人、咒骂义和团运动,亦反映了作者思想观点的反动。今通行有通俗文艺出版社本和上海文艺出版社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近代长篇小说。吴趼人著。1903年开始在《新小说》上连载,1906年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至1910年出8册,共108回。作品描写的是1884年中法之战到1904年前后20年间,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全书以自号"九死一生"的"我"作线索,把20年来的所见所闻贯穿起来,展示了一幅清王朝崩溃前夕的社会画卷,并从侧面描绘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侵略。作品的"怪现状"主要指的是:官场的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官僚的卑鄙龌龊、道貌岸然、畏敌如虎、卖国投敌等,重点在于揭露官场的腐败。对宗教家庭的骨肉相残、亲朋同事间的尔虞我诈,也做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作品表现了改良社会、希图富强的愿望。全书虽由许多短篇联缀而成,但众多的人物都"九死一生"贯穿起来,能够首尾相应,比较完整。作品描写生动,揭露尖刻,但过于夸张,"言违真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1949年后,上海文化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都曾出版此书。

【老残游记】长篇小说。刘鹗著。创作于1903-1907年。1903年,初编发表在《绣像小说》半月刊上;二编发表于30年代。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共20回。塑造了老残形象。老残"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浮云富贵,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同情人民疾苦。作品通过老残游历中的所见所闻,反映晚清社会残败景象,揭露过去文学作品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称"历来小说皆揭赃官之恶,有揭清官之恶者,自《老残游记》始","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第十六回原篇》)。因此,作品重点描写了"才能功绩卓著"的曹州府长官玉贤的残暴;"清廉得格登登的"县令刚弼的主观武断、刚愎自用,造成魏家的冤案;抚台大人治河,采用错误理论方法,以至造成广大沿河居民蒙受黄河淹没的惨祸。客观上反映出当时山东部分地区人民,在官吏残暴统治下,生活悲苦,冤狱累累的景象。艺术上以洁净的语言对自然景物作品素的摹写,在朴素描写中表现事物的具体形象,鲁迅称之为"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中国小说史略》)。采用比喻、烘托、白描、心理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畅达、生动形象,富有个性化。

【官场现形记】近代长篇小说。李宝嘉著。创作于光绪二十八年(1903)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最初连载于《世界繁华报》,并分5编(每编12回)出版单行本。1906年出版60回本。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品以官场为描写对象,通过官场中大大小小的趣闻轶事,描绘官僚群像,集中暴露晚清官场的昏暗秽行,吏治的败坏,统治集团的腐朽。这些官僚形象,一是视钱如命,贪赃枉法。第四回至第五回写江西何藩台,趁着暂时代理布政使的机会,加紧卖缺,派人四处兜揽生意,1000两银子,可委个中等差事,好缺1万两银子,如果没有现钱,先出张凭证,到任后捞了钱再交。第二十五至二十六回写了军机处大学士华中堂卖官鬻爵的种种行径。二是作威作福,欺压人民。第十四回写胡统领身为武官却不敢带兵剿"匪",剿"匪"路上花天酒地,纵情享乐,拖延时间。一旦得知严州无"匪"竟又耀武扬威,到四镇八方,捉来百姓,说是"土匪",以便邀功请赏。三是恐洋媚外,腐朽无能。第五十三回写文制台官气十足,吃饭时从不见客。一次下属巡捕在他吃饭时报告有客,被他打耳光又踢一脚,当听说是洋人来访,文制台官顿时期馁半截,又打巡捕骂道:"洋人来了为什么不早回?"作者用夸张手法揭露人物丑恶面貌,颇为生动。结构上,同《儒林外史》相似,没有中心人物,没有中心线索,仅用许多独立的小故事缀合而成。

【海上花列传】长篇狭邪小说。64回。署"云间花也怜侬著",实为清末韩邦庆作。邦庆字子云,号太仙、太一山人,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小说写赵二宝被生活所迫,当了妓女,走向堕落,后受到史三公子欺侮,又遭流氓毒打。小说反映了妓女的悲惨命运,对当时地主买办富商流氓横行的罪恶社会有所谴责。对话全用苏州方言,为吴语文学的杰作。文笔平淡而近自然。 

【苦社会】晚清白话章回小说。48回,另"楔子"1回。作者姓名不详。小说演述晚清苏州人阮通甫、李心纯、鲁吉园三人出国谋生的苦难经历。三人因迫于生活,各以300元被外国人贩子买去。阮、鲁二人赴秘鲁。途中阮通甫遭洋人毒打,死于船上;鲁吉园被一中国水手所救,留船效力。李心纯赴美,经15年辛苦经营,稍有资产,却受"排华运动"的迫害,不得不贱价出售财产回国。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出国谋生华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阿英《晚清小说史》评此书为"一部很实际的华工血泪生活史"。光绪三十一年(1905)上海申报馆初版。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重印。198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印了《苦社会》与《黄金世界》合订本。

近代文学理论批评
【刘熙载】(1813-1881) 清代文艺理论家、文学家。字伯简,一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授庶吉士,入值上书房、迁左中允。官至广东提学史。晚年于上海龙门书院讲学。学问渊博,工诗词,注重古典文论探索。所作《艺概》,涉及文、诗、赋、词曲、书法等领域,有不少精辟的论断。尤其在艺术风格、创作手法、作品意境和作家修养等方面,总结出众多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诸如真实与玄诞、"一"与"不一"、似花还似非花、阳刚与阴柔、用古与变古、人品与诗品等,有许多独特的辩证认识和总结,可谓中国古代艺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著作除《艺概》外,有诗词《昨非集》、音韵学专著《四音定切》、《说文双声》等。

【王国维】(1877-1927) 近代学者、文学家。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宁海人。清末秀才,任学部图书局编辑。民国时,曾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早年入罗振玉"东文学社",学习日文,并从日本人学习西洋哲学、文学、美术,而于叔本华、尼采之说,钻研尤深。一生博学多识,在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均有建树。曾致力于戏曲史和词曲研究,撰成《曲录》、《宋元戏曲考》、《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等。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源流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总结性的论述,对于元曲的艺术特色,例如结构、叙事、抒情、意境等,有许多精辟的分析。他反对把艺术作为道德政治的手段,主张保持艺术的纯粹性、独立性和超功利性。表现了他的唯心主义的文艺观。在《人间词话》中,发展了古代艺术"意境"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提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造境"与"写境"的区分等,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理论上的新贡献。一生著述多达60余种,辑为《王静安先生遗书》刊行。

【郑孝胥】(1860-1938) 字苏戡,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清光绪举人。曾任中国驻日使馆书记等职。回国后,担任过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居,积极为清室复辟出谋献策。九一八事变后,唆使溥仪赴东北任日本帝主义扶植的伪满州国皇帝,自己担任伪满州国国务总理兼文教部总长,同日本签订了出卖中国东北主权的"日满议定书"。1935年下台。曾于清末与陈衍等人标榜"同光体"诗,为"同光体"代表作家之一。著有《海藏楼诗》。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oaedy.bokee.com/tb.b?diaryId=14811099 

                浏览次数:723--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2008!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荟萃!本栏重点板块,随时更新!注意点击这条!
----下篇文章任建树 著 陈独秀传 ——从秀才到总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