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声 明
已申明不许转载的文章,不许转载,侵权必究。
本网欢迎相互链接。为简便计:有意者请先链接本网:"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注意:"中国独特文学网"国际一级域名地址:http://www.tstcwx.com.cn 然后来信,本网将在一天内迅速链接贵网! 本网欢迎网友来稿来信。对特色来稿本网将设专栏隆重推出!本网内容极其丰富,请注意点击首页每栏目“more”翻页,有更多精彩文章等你鉴赏。 来信来稿请寄:ZGL706@vip.sina.com,ZGL706@263.net,网管丁志民先生收
任乃强和“解放军进藏路线图”
转载自http://blog.daqi.com/article/23981.html
1,1951年,四路兵发西藏,主力直入川藏线 http://blog.daqi.com/article/23981.html 2,贺龙求贤若渴察访藏情,任乃强阵前献策亲绘地图 1949年11月,邓小平、刘伯承率领的第二野战军囤兵四川,一面由二野四兵团及四野一部策应进军云南,一面认真准备解决统一西藏地区的问题。邓小平对贺龙说:“你是军区司令员,就由你来具体筹划准备进军吧!大政方针由西南局根据中央精神来决定。” 邓小平交下任务以后,贺龙立即在成都展开了工作。在组织剿匪反霸、改造起义部队的同时,他派人到在蓉高等院校借来了大量有关西藏的图书资料,腾出时间,埋头苦读;还亲自请来不少了解西藏情况的人进行深入交谈,为解放西藏出谋划策。关于这件事,他向中共西南局报告说:“我曾找一些人谈了一下,其中有道士、和尚、博士、留洋学生,男的女的都有,搜集到一些情况,有些情况很有用。”他向中共中央报告说:“在成都已找到几个研究康藏问题的人,著名的有李安宅注1、于式玉注2夫妇、法尊和尚谢安。他们对宗教方面有深刻的研究。”他请求中共中央说:“现在北京有研究康藏问题的人,已知的有:黄明信、于道民(在北大)或者其他地方尚有此种人才,请设法将他们介绍到西南局集中研究。现在这些人,已组织进行对康藏情况的研究。”
经过这个小组一番认真深入的研究,1950年1月10日,贺龙向毛泽东、中央军委以及邓小平、刘伯承写了一份《康藏情况报告》,为进军西藏制定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提供依据。这份报告对进藏路线的选择、康藏军队的情况、康藏的气候特征以及宗教情况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报告。
关于进军路线,贺龙指出有三条线路可供选择:一、由打箭炉经甘孜、德昌、昌都、嘉黎至拉萨;二、由甘孜至玉树北行,经类五齐、德庆、萨尔松多、索克中至黑河,再向拉萨;三、由甘孜至玉树西行,至唐古拉、黑河,向拉萨。他还指出了这三条路线各自的难易,最后说:“路线的选定,还需进一步研究,但无论走哪一条,均需以甘孜为补给线。甘孜至打箭炉有旧公路基,可以修复通车。我们已着手编成三个工兵团,稍加训练准备后,即可开去修路。”这是中共西南局关于进藏问题送给中共中央的最早一个报告。它提出的一系列有关西藏各种情况的信息和关于进藏的若干问题的建议,对于进军西藏有关各项问题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军西藏,离不开地图,而那时我国还没有一份完整的二十万分之一的西藏地图,贺龙正为此发愁呢。正在这时,被贺龙邀来研究康藏问题的华西大学边疆研究所的李安宅教授告诉他,他们的研究所里的藏学家及地图学的学者任乃强正在绘制一幅二十万分之一的西藏地图。这消息使贺龙喜出望外。他马上派人把任乃强请到一野总部。 2005 年8月出版的《西藏文史资料》第22辑上刊登了任乃强先生1981年撰写的一篇回忆,详细叙述了向贺龙献进藏之策和提供进藏地图的过程。 任乃强,字筱庄,四川南充人1915年考入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本科(今北京农业大学)。1920年毕业,旋返川,协助张澜先生创办南充中学,任教务主任兼史地教员。1928年出版了近代第一部系统阐述巴蜀历史、地理沿革的专著《四川史地》。1929年,首次赴西康考察,步行千里,周历城乡,获得大量资料,撰成《西康十一县考察报告》等。这次考察中,与藏族女子罗哲青措结婚。在她的帮助下,自1932年起陆续撰成《西康图经》〈境域篇〉、〈地文篇〉、〈民俗篇〉三卷。此书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系近代藏学研究的经典著作之一。1936年西康建省后,被推荐为建省委员,再次入康。继续完成了对西康各县之考察。也收集了不少西藏历史地图和外国人绘制的西藏地图,并对此有了充分的研究,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正在绘制中国第一张二十万分之一的西藏地图。 任乃强回忆说:1950 年元旦,解放军李夫克同志来向我征求有关西藏问题论著。农经系同事们已经把《西康图经》三册,从图书室提供给他了;他又同我回藩署街家里,取去了《康藏史地大纲》、《康导月刊》、《康藏研究月刊》各一份和已经绘好的五十万分之一康藏地图。他说:“人民政府有令,解放四川后,即进军解放西藏。”一野总部访得我是研究西藏问题的人,故来“征求资料,准备着手研究。”我欢喜地尽量提供了一切。李夫克去了不久,又回来说:“贺老总看了地图,很喜欢,派他自己的车子,来请你去面谈。”任觉得当时衣服破旧,想换了衣服再走,李不允,两人上车即走。可见当时贺龙访求之迫切。
任乃强到了二野总部,贺老总们还在开会,旋及,贺同总部一大群干部都到会客大厅来了。李夫克引任介绍了贺老总,那天在座的有李井泉、廖志高、李大章和胡耀邦等。任与这些高级将领们足足谈了两个多钟头。(30年后,胡耀邦主政中共中央,对西藏政策进行调整,迄今仍为人赞扬或者诟病。其实胡对西藏问题的理解要上溯到建国初期。) 席间,任乃强就藏区的地理条件做了介绍,指出“清雍正、乾隆时人藏部队,与清末赵尔丰的边军,和解放前陈遐龄、刘文辉等经边部队,绝大多数不是死于战斗而是死于‘晕山’,所谓晕山,就是因为负重的人,不懂海拔高空气稀薄了的道理。”关于藏区民情及语言障碍,任乃强献计说,“现在金沙江以东的四川有20万平方公里的藏民住区,都是早已脱离了西藏统治,拥护解放军政权的。他们之中多有能兼通汉藏语,至少有一千人可以征募拢来,协助进军。其中有些人是旧官府的‘通司’,染有藉官磕索,鱼肉人民的积习,所以征募到时,必须集中加强教育,使他们的脑筋转变。待遇宜优厚,管理宜严。”在介绍历史上经略西藏的几条进兵路线,并对比其优劣善后以后,任还对进军路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征引历史上中央政府入藏后处理宗教问题的不同政策的后果,任表示“希望解放军进人藏族住区以后,要保护寺庙,尊重高僧,宽容土司头人,争取他们对解放军的信赖。这样表示军人尊重民族本俗的鲜明态度,对于解放西藏的军事,才会顺利收功。” 任乃强的意见引起了贺龙的高度注意,具体问到了几个渡口及其藏军部署的情况。尔后,贺龙直接提到了地图的问题。 贺总问任正在绘制的地图的可靠性。 任乃强表示:“五十万分之一康藏全图,是用印度测量局绘制的十万分之一喜马拉雅山区与西藏部分地图作蓝本,按经纬度定点,用圆锥投影法,分幅绘制的。参对过斯文赫定、罗克西尔、荣赫鹏、高伯克、柯尔斯、台克满等人的实地考查路线图,全都是符合的。更还有赵尔丰作四川总督时,调派四川陆军测量局人员实测的从巴塘至昌都、硕板多、拉里、工布江达,到拉萨,再由曲水渡雅鲁藏布江到江孜、日喀则一路的十万分一缩尺路线图,和刘文辉请四川陆地测量局实测的西康部分地图,与谭锡畴注3、李春煜注4测定的二十万分之一川边地质图,及我自己考察绘制的各县地图纂合制成的。所有地名部位完全可靠。也收集有很多处测绘高点,绘有等高线,表示地形;那不是完全绝对可靠,只有些重要地点部分是绝对可靠的。全图依经纬度分割为二十几幅,现只有两幅还来绘成。” 贺总是率红军通过巴塘、甘孜到达陕北的将领,此前已经看到了李克夫拿去的部分地图,听任说到还有全套的一比二十万地图时,非常兴奋。贺龙说道:“我接收了胡宗南的测量队和四川测量局的人员,正无用他之处。从今晚起,就全部拨给你使用,赶快把全图绘完。愈快愈好。” 任乃强对贺龙礼贤下士十分感动,表示一定尽力。贺龙又特地给他批拨了一部分经费。 贺总宣布散会后,仍嘱李克夫送任回家,并立即安排绘图工作。两个测量队共四十多人,任一人供稿,实在无法应付。所以只留了6个人在任乃强的家里绘制五十万分之一康藏图的未完部分,其余的人留在皇城旧测量局内翻绘旧图。经过大约20个昼夜的辛劳,先把清末测绘的,自巴塘到拉萨、日喀则的十万分之一路线图,缩绘为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由任分幅加以说明,交上去。贺总立即付印,分发给部队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五十万分之一的康藏全图绘成后,贺龙不在成都,二野参谋处准备付印分发。任因为那批地图本有任乃强与上海大中国地图公司董事长顾颉刚订的契约,由顾出钱资绘制的,按契约出版权应属于顾。当时任乃强请求先行商得顾的许可再印。但此时李夫克已离开成都,由于解放军干部不承认版权问题,曾经发生误会。后来任把原签的合同,与顾颉刚的来信,请部队干部拿去交给上级领导参谋长看了,才准许不印,并在使用后交还任,再给顾颉刚寄去。 关于顾颉刚的制图,后面我还要说到。这批二十万分之一的地图正式后来解放军进藏所主要依托的地图,并且成为后面修测的底图。证据就是今天我手里的这套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司令部印制”的《康藏路线调查图·昌都至拉萨》图集。
上图:博主收藏有上世纪30年代顾颉刚主持编绘的西藏区域地图多幅, 这是其中的《昌都》幅,制图1933年4月,比例尺1:200万。编纂顾颉刚、郑德坤,校订侯仁之。 注1----李安宅 (1900―1985) 人类学、民族学家。河北迁安人。汉族。早年就读于齐鲁大学、燕京大学。1934年至1936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人类学研究院学习。曾任燕京大学助教、讲师。1938年赴甘肃科学教育馆工作,并在拉卜楞藏族聚居区进行调查研究。1941年起,先后在华西大学、美国耶鲁大学、西南民族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校任教授、客座教授,兼任华西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西南民族学院副教务长及民 族政策研究室主任、四川师范学院副教务长等职。长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理论研究 ,他在藏族宗教实地研究方面卓有成果。主要著作有《藏族宗教之实地研究》、《祖尼:母系社会研究》、《仪礼与礼祀之社会学的研 究》、《美学》等,译著有《两性社会学》、《巫术宗教科学与神话》、《知识社会学》等。 注2----于式玉(李安宅之妻)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燕京大学任教,1938年随丈夫李安宅赴甘肃藏区工作,学会了藏语,开始藏学研究生涯。1943年又深入四川黑水藏区实地研究,介绍藏区宗教、社会风俗、民族文学等,并从女性学者的角度对藏区妇女问题进行了研究。 注3----谭锡畴,地质学家、区域地质学家、矿业学家、地质教育家。是我国第一批地质学家之一。在我国许多省区从事过最早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尤其是山东白垩纪地层古生物调查(最早发现我国的恐龙化石)、四川西康地质矿产调查具有开创性意义。主编我国最早的3幅1:100万地质图中的北京—济南幅、南京—开封幅。对资兴煤矿、易门铁矿等的开发经营有重大贡献。在北京大学、北洋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等校任教,培养了大批人才。笔者收藏有他主持的1920年由地质调查所作为《地质专报》甲种第1号出版的《北京西山地质志》。 注4-----李春煜,地质学家.河南卫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