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作者: 陆游 入蜀记(节选)

作者: -上传日期:2007/5/9


作者: 陆游  入蜀记(节选)  


历史时期: 宋代 
国家: 中国 
主题关键词: 游记 
文献出处: 中国古代游记选 

[宋] 陆游 

八月一日[1],过烽火矶[2]。南朝自武昌至京口[3],列置烽燧[4],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5],嵌岩窦穴[6],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他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7],高百余尺,丹藤翠蔓[8],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9],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10]。 

过澎浪矶、小孤山[11],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12],有戍兵[13]。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14],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15],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16]。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17],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18],额曰“惠济”[19],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20],张魏公自湖湘还[21],尝加营葺[22],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23],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24],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25],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26],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27]。方立庙门,有俊鹘搏水禽[28],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29]:“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揽。俄复开霁[30],遂行。泛彭蠡口[31],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32]。始见庐山及大孤[33]。大孤状类西梁[34],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35]。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36],不相乱。 

晚抵江州[37],州治德化县[38],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39]。南唐为奉化军节度[40],今为定江军[41]。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42]。泊湓浦[43],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44],首尾才六日[45],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46]。 

【注释】 

[1]八月一日:宋孝宗乾元六年(1170)八月一日。 

[2]矶:突出江边的小石山。烽火矶:即下文所谓“列置烽燧”的江边小山,在安徽安庆西长江边。 

[3]武昌:治所在今湖北鄂城。京口:今江苏镇江。 

[4]烽燧(suì):古时报警的烟火。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5]“抛江”句:是说船驶离江中航道,靠近烽火矶下运行。 

[6]嵌(qiàn)岩窦穴:在矶石岩壁上镶嵌着许多小洞。“窦”,小洞。 

[7]杰然:特异的样子。 

[8]“丹藤”三句:意谓红红绿绿的藤蔓攀附在山石之上,如同宝石装点的一座屏风。 

[9]潦:雨水、积水。这里特指夏天雨水多而上涨的江水。 

[10]杜老:唐代诗人杜甫。所引的诗句见其所作《次空灵岸》,诗意谓幸亏船行得慢,才得详观沿途的美妙风光。 

[11]澎浪矶:在江西彭泽西北长江南岸,隔江与小孤山相对。小孤山:在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屹立不倚,故曰孤山,为与大孤山相区别,故称小孤山。又“澎浪”谐音“彭郎”“小孤”谐音“小姑”,加以二山相对,因此在民间产生了小姑嫁彭郎的传说。下面陆游所引苏轼的诗句及相关考订,都是针对这个传说而发的。 

[12]舒州宿松县:今属安徽。“舒州”,是北宋地名,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县。南宋时更名为安府路。 

[13]戍(shù)兵:防守的士兵。 

[14]金山:在江苏镇江,原突出江中,现因沙涨已与江岸相连。焦山:与金山相峙。落星:山名,在江苏南京市。以上三山,均为长江沿岸的名山。 

[15]巉(chán)然:高耸险峻的样子。 

[16]信:确实。造化:某种创造化育万物的神秘力量。尤物:最突出的东西。 

[17]发挥:在这里是映衬的意思。 

[18]麓(lù):山脚下。 

[19]“额曰”二句:谓庙前匾额上写的是“惠济”,庙中供奉的神为“安济夫人”。 

[20]绍兴:宋高宗的年号,共三十二年(1131—1162)。 

[21]张魏公:即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张浚,封魏国公,故称。 

[22]营葺(qì):建造修补。 

[23]江州彭泽县:今江西彭泽。 

[24]“昔人”句:这是苏轼的诗句,意谓船上的商人不要放肆轻狂,小姑已于前年嫁给了彭郎。“估客”,外出经商的人。“漫狂”,放肆轻狂。苏诗是警告行船的人不要亵渎神灵,否则会受到惩罚。 

[25]泊:停船靠岸。沙夹:地名。 

[26]都昌:今江西都昌。 

[27]徙(xì)倚:漫步徘徊。 

[28]俊:英俊。鹘(hú):一种鹰类猛禽。搏:攫取。 

[29]庙祝:神庙中管理香火的人。 

[30]俄:一会儿。霁(jì):雨过天晴。 

[31]彭蠡(lǐ)口:彭蠡湖水注入长江的地方。在今江西湖口。彭蠡湖是鄱阳湖的古称,在江西省北部。 

[32]太白:唐代诗人李白的字。所引诗句见《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33]庐山:一名匡山,在江西省北部,耸立鄱阳湖、长江之滨。大孤:山名,在鄱阳湖出口处,横扼湖口,孤峰独耸。 

[34]西梁:山名,在安徽和县境内,临长江北岸。与南岸东梁山隔江对峙。 

[35]江西路:宋代江南西路的简称,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辖境相当今江西鄱阳湖、鹰厦铁路以西全部及湖北阳新、大冶等县。 

[36]引绳:拉直一条绳子,比喻界限分明。 

[37]江州:州治在今江西九江市。 

[38]德化县:宋置县名,今废,其地当今九江市。 

[39]柴桑:在今九江市西南。栗里:在今九江市西南陶村西。东晋诗人陶渊明家乡是柴桑,曾移居栗里。其地:属于德化县地。 

[40]奉化军:南唐军镇名。节度:唐代节度使为朝廷委任持节调度一地区军事的使臣,这里用作动词,意谓管辖。这句谓德化在军事上,南唐时归奉化节度使管辖。 

[41]今:指宋朝。军:宋代地方行政单位。一说定江军在江西西北部修水以南一百五十里处,北宋设置。这句意谓如今归定江节度使管辖。 

[42]东坡先生:称苏轼。赪(chēng):红色。 

[43]湓浦:即湓水,又称湓江,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至九江市西,北入长江。 

[44]是:指这一天。 

[45]首尾:等于说“前后”,总共的意思。 

[46]溯:逆流而行。 


八日[1],五鼓尽[2],解船,过下牢关[3]。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4],有独拔者[5],有崩欲压者[6],有危欲坠者[7],有横裂者,有直坼者[8],有凸者[9],有洼者,有罅者[10],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11],西望重山如阙[12],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13]。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14]:“入峡山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系船与诸子及证师登三游洞[15]。蹑石磴二里[16],其险处不可着脚。洞大如三间屋,有一穴通人过[17],然阴黑峻险[18],尤可畏。缭山腹[19],伛偻自岩下[20],至洞前,差可行[21]。然下临溪潭,石壁十余丈,水声恐人[22]。又一穴,后有壁,可居。钟乳岁久[23],垂地若柱[24],正当穴门。上有刻云:“黄大临[25],弟庭坚,同辛紘、子大方,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来游[26]。”旁石壁上刻云:“景佑四年七月十日夷陵欧阳永叔”[27],下缺一字。又云: “判官丁”[28],下又缺数字。丁者,宝臣也,字元珍。今“丁”字下二字,亦仿佛可见,殊不类“元珍”字[29]。又永叔但曰夷陵[30],不称“令”。洞外溪上,又有一崩石偃仆[31],刻云:“黄庭坚,弟叔向[32],子相、侄〓,同道人唐履来游,观辛亥旧题,如梦中事也。建中靖国元年二月庚寅[33]。”按鲁直初谪黔南[34],以绍圣二年过此,岁在乙亥,今云辛亥者误也[35]。泊石牌峡[36],石穴中有石如老翁持鱼竿状,略无少异[37]。 

【注释】 

[1]八日: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十月初八。下几段年月皆同。 

[2]五鼓:即五更,天明时分。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所以“更”又称“鼓”。 

[3]下牢关:在今湖北宜昌西面的黄牛山附近。 

[4]竞起者:争相突起的。 

[5]独拔者:独立挺拔的。 

[6]崩欲压者:崩裂像是要倾倒下来的。 

[7]危欲坠者:高耸像要坠落的。“危”,高而险峻的样子。 

[8]直坼(zhè)者:笔直劈开的。 

[9]凸者:突出来的。 

[10]罅(xià)者:张开裂缝的。 

[11]青苍:深绿色。凋:凋谢。 

[12]重山如阙:层层重叠的山峦像宫阙一样。“阙”,皇宫前的望楼,两两相对。 

[13]溪:一作“溪”,通“溪”。 

[14]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谥号文忠。 

[15]系船:把船拴住。证师:了证和尚,他是八月二十九日来搭陆游船的(见《入蜀记》卷五)。三游洞,在今湖北宜昌西北二十里的长江北岸。见本书白居易《三游洞序》。 

[16]蹑(niè)石磴(dèng):踏着石头砌的台阶。 

[17]通人过:人们可以走过去。 

[18]峻险:高峻危险。 

[19]缭山腹:绕过山腰。 

[20]伛偻(yǔlǚ):腰背弯曲。 

[21]差可行:勉强可以走过。 

[22]恐人:吓人。 

[23]钟乳:即钟乳石。 

[24]垂地若柱:垂下接近地面像一根柱子。 

[25]黄大临:字元明,号寅庵,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曾任萍乡知县。庭坚:黄大临的弟弟,字鲁直,别号山谷道人、涪翁,北宋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首领。辛紘(hóng):黄氏兄弟的同游,生平不详。 

[26]绍圣:宋哲宗的年号。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辛亥:即三月一日。 

[27]景佑:宋仁宗的年号。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永叔:欧阳修的字。 

[28]判官:唐宋时节度使、观察等下面的僚属,掌握文书事务。丁:即丁宝臣,字元珍,其时任峡州(今湖北宜昌)革事通判,是欧阳修的朋友,有诗相唱和。 

[29]“殊不类”句:很不像是“元珍”这两个字的样子。 

[30]“但曰”二句:“令”,县令。欧阳修当时任夷陵县令。其治地在今湖北宜昌,所以他和丁宝臣一同游三游洞。古人在名字前题地名,一般为其籍贯。欧阳修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而刻石上题“夷陵欧阳永叔”,题的是官所,容易误会。所以陆游特为指出欧阳修不加上“令”,这种落款比较特别。 

[31]崩石偃仆:崩塌的石头躺卧在地。 

[32]叔向:黄庭坚的弟弟。下句“相”、“〓”,也是指黄庭坚的儿子、侄子。“道人”,即僧人。“唐履”,其人不详。 

[33]建中靖国:宋徽宗的年号。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二月庚寅: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这年二月无“庚寅”,当是农历一月二十九日。 

[34]初谪(zhé)黔南:第一次被贬往黔南。黔南:指黔州,今重庆市彭水。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贬官涪州(今重庆市涪陵),住在黔州。 

[35]“岁在”二句:意谓绍圣二年是乙亥岁,而黄庭坚题辞中说“观辛亥旧题”,这“辛亥”是记错了。 

[36]石牌峡:在湖北宜昌西北。 

[37]略无少异: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九日,微云,过扇子峡。重山相掩[1],政如屏风扇[2],疑以此得名。登虾蟆碚[3],《水品》所载第四泉是也[4]。虾蟆在山麓,临江,头鼻吻颔绝类[5],而背脊疱处尤逼真[6],造物之巧有如此者[7]。自背上深入,得一洞穴,石色绿润。泉泠泠有声[8],自洞出,垂虾蟆口鼻间,成水帘入江。是日极寒,岩岭有积雪,而洞中温然如春[9]。碚洞相对。稍西有一峰,孤起侵云[10],名天柱峰。自此山势稍平,然江岩皆大石堆积弥望[11],正如浚渠积土状[12]。 

晚次黄牛庙[13],山复高峻。村人来卖茶菜者甚众。其中有妇人,皆以青斑布帕首[14],然颇白皙[15],语音亦颇正[16]。茶则皆如柴枝草叶,苦不可入口,庙曰“灵感”[17],神封嘉应保安侯[18],皆绍兴以来制书也[19]。其下即无义滩,乱石塞中流,望之可畏,然舟过乃不甚觉,盖操舟之妙也[20]。传云[21]:神佐夏禹治水有功[22],故食于此。门左右各一石马,颇卑小,以小屋覆之。其右马无左耳,盖欧阳公所见也[23]。庙后丛木,似冬青而非[24],莫能名者。落叶有黑文[25],类符篆[26] ,叶叶不同,儿辈亦求得数叶。欧诗刻石庙中。又有张文忠一赞[27],其词曰:“壮哉黄牛,有大神力,辇聚巨石[28],百千万亿。剑戟齿牙[29] ,磥硊江侧[30],壅激波涛[31],险不可测。威胁舟人,骇怖失色[32],刲羊酾酒[33],千载庙食[34]。”张公之意,似谓神聚石壅流以胁人[35],求祭飨。使神之用心果如此,岂能巍然庙食千载乎[36]?盖过论也[37] 。夜,舟人来告,请无击更鼓,云:“庙后山中多虎,闻鼓则出。” 

【注释】 

[1] 扇子峡:在湖北宜昌的西面。 

[2] 政:通“正”。 

[3] 虾蟆碚(bèi):在湖北宜昌西北石鼻山下。 

[4] 《水品》:书名,品评各地水味高下的书,今不传。 

[5] “头鼻”句:谓头、鼻、嘴、下巴颏都十分像癞虾蟆。“颔(hàn)”,下巴颏。“绝类”,极其相像。 

[6] 疱(pào):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 

[7]造物:古人观念中创造万物的神秘力量。 

[8]泠泠(líng):形容声音的清越。 

[9]温然如春:温暖得像春天一样。 

[10]侵云:接近天上的白云。 

[11]弥望:满眼。 

[12]浚(jùn)渠:疏通水渠。 

[13]次:停留。黄牛庙:在湖北宜昌西北二十里的黄牛山上。 

[14]青斑布:黑色的底子带有白花的布。帕首:裹头。 

[15]白皙(xī):白净。 

[16]正:纯正。 

[17]庙曰灵感:庙名为灵感。前云黄牛庙,当是因山得名。 

[18]“神封”句:庙内供奉的神被封为嘉应保安侯。 

[19]绍兴:南宋高宗的年号,共三十一年(113l—1161)。制书:古代皇帝为确定某人某事所应享有等级、规格所颁布的文书。 

[20]“盖操舟”句:是由于撑船技术的高妙。 

[21]传云:传说。 

[22]“神佐”二句:谓庙中的神辅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在这里享受祭祀。“食”,受食,指受人供奉、祭祀。 

[23]欧修公:即欧阳修。 

[24]冬青:长绿乔木,叶为长椭圆形,开白色小花,果实为球状,红色。种子、树皮可入药。 

[25]黑文:黑色纹理。 

[26]符篆:即符箓(lù)。道士在纸上画上各种图形和线条,迷信的人认为它具有很大的魔力,可以驱邪招福。因为它的图形和线条,笔画曲折,很像书写的篆字,所以称为符篆。 

[27]张文忠:张商英,宋徽宗时曾任尚书右仆射,谥号文忠。赞:古代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称颂。 

[28]辇(niǎn):用作动词,搬运。 

[29]剑戟齿牙:形容江边岩石的尖锐锋利。 

[30]磥硊(léi wēi):重叠高耸。 

[31]壅激波涛:因受阻塞而激起波涛。 

[32]骇怖失色:因惊惧恐怖而面色发白。 

[33]刲(kuī):宰。酾(shī)酒:滤酒,使酒变纯净。 

[34]庙食:建立庙堂,接受祭祀。 

[35]“似谓”二句:好像是说神以聚集石头来阻塞江水的流通来威胁人,以求得人们对它的祭祀。“祭飨(xiǎng)”,以酒食来祭祀。 

[36]“岂能”句:怎么能够高坐庙堂之上,享受千年以来的祭祀呢? 

[37]过论:不符事实的评论。 


十一日,过达洞滩[1]。滩恶[2],与骨肉皆乘轿陆行过滩[3]。滩际多奇石,五色粲然可爱[4],亦或有文成物象及符书者[5]。犹见黄牛峡庙后山。太白诗云[6]:“三朝上黄牛[7],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欧阳公云[8]:“朝朝暮暮见黄牛,徒使行人过此愁。山高更远望犹见,不是黄牛滞客舟。”盖谚谓“朝见黄牛,暮见黄牛。一朝一暮,黄牛如故。”[9]故二公皆及之[10]。欧阳公自荆渚赴夷陵,而有《下牢》、《三游》及《虾蟆碚》、《黄牛庙》诗者[11],盖在官时来游也。故《忆夷陵山》诗云:“忆尝祗吏役[12],巨细悉经觏。”其后又云“荒烟下牢戍[13],百仞塞溪漱[14]。虾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15]。亦尝到黄牛,泊舟听猿狖”也[16]。晚泊马肝峡口[17]。两山对立,修耸摩天[18],略如庐山。江岸多石,百丈萦绊[19],极难过。夜小雨。 

【注释】 

[1]达洞滩:在湖北秭归东南崆岭峡附近。 

[2]恶:险恶。 

[3]骨肉:谓嫡系亲属。 

[4]粲然:色泽鲜明的样子。 

[5]“亦或”句:其中也有的石头花纹形成为物体形象或像符箓的样子。“文”,纹理。“符书”,即符箓。 

[6]太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字。引诗是《上三峡》。 

[7]“三朝上黄牛”四句:这是《上三峡》最后四句。“黄牛”,即前文中的黄牛山。黄牛山下有滩叫黄牛滩,据《水经注·江水注》说“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迂回,虽途经信宿,犹望见此物。”正是因为旅途的艰难,李白才说使人愁得鬓发都白如蚕丝了。 

[8]欧阳公:即欧阳修。引诗为《黄牛峡祠》。 

[9]盖谚谓:这就是谚语中所说的。下引谚语,见注7引《水经注·江水注》。“一朝一暮”《水经注》引作“三朝三暮”。 

[10]二公:指李白、欧阳修。皆及之:都写到了它。 

[11]荆渚:指荆州,今湖北江陵。 

[12]“忆尝”二句:谓回忆过去曾经尽心地对待公务,大小事情都亲自办理。祗(zhī),恭敬,此谓执行。“吏役”,官差、公务。“经觏(gòu)”,经办料理。 

[13]下牢戍:即下牢关,“戍”,指兵士驻防的城堡。 

[14]仞:古代七尺为一仞(一说八尺)。漱:水势激荡。 

[15]甘液:甜美的泉水。酎(zhòu):醇酒。 

[16]狖(yòu):长尾黑猴。 

[17]马肝峡:在湖北秭归东南。 

[18]修耸摩天:高高挺立,上接于天。 

[19]百丈:旧时船逆行时,纤夫在陆上拉船用的篾缆。萦(yíng)绊:纠缠妨碍行走。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1],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2]。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3],邑中才百余户[4],自令廨而下[5],皆茅茨[6],了无片瓦[7]。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8]、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9],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10],登秋风亭[11],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飘[12],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13]。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14]。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15],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16],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予自吴入楚[17],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18],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19]。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20],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21],无肯补者,何哉? 

【注释】 

[1]石门关:在湖北秭归西面长江边。 

[2]巴东县:今湖北巴东县。 

[3]井邑:城镇街市。极于萧条:十分冷落。 

[4]邑中:城里。 

[5]令廨(xiè):县令办公的地方。 

[6]茅茨(cí):用茅草盖成的房屋。 

[7]了无片瓦:谓没有一座瓦房。 

[8]权县事:暂时代理县令主管全县的工作。尉:即县尉,负责全县的治安工作。右迪功郎:官职名。 

[9]主簿:县令的属吏,负责管理文书等工作。 

[10]谒(yè):敬语,拜见。寇莱公:寇准,字平仲,北宋时政治家,曾任巴东县令,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莱国公。 

[11]秋风亭:寇准所建,在巴东县城的西面。 

[12]飂(liáo)飘:高风回旋,这里有风势迅猛不定的意思。 

[13]双柏堂、白云亭:均在寇莱公祠堂附近。 

[14]槁(gǎo)死:枯死。 

[15]环拥:环绕拥抱。 

[16]跳珠溅玉:形容泻下的瀑布如同流动的宝珠和飞溅的玉屑。 

[17]吴:指今江浙一带。楚:指今湖北一带。 

[18]榭(xiè):建筑在高台上的屋子。 

[19]“而止在”句:而且是在县衙大厅的后面。止:同“址”。止在:坐落在。听事:会客、办事公务的大厅。 

[20]“为令者”句:谓县令完全可以在这个亭子里睡觉、吃饭。 

[21]“阙令”三句:意谓缺少县令的时间经常是二三年之久,也没有人愿意来接任,这是为什么呢?“阙”,同“缺”。“动辄”,往往,经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1],谒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3]。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4],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5],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6],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7],宜为仙真所托[8]。祝史云[9]:“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10],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11]。”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12],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13],四顾无纤翳[14],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15],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16],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17]“群乌幸胙余”矣[18]。近乾道元年[19],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暗[20],水流其中,鲜能入者。岁旱祈雨,颇应。权知巫山县左文林郎冉徽之[21],尉右迪功郎文庶几来。 

【注释】 

[1]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由于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并列在这段江边。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2]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 

[3]巫山神女:据晋人习凿齿撰《襄阳耆旧传》说:“赤帝(古代传说的五天帝之一)女曰瑶姬,未行(未出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据《文选·高唐赋》李善注引) 

[4]“峰峦”二句:写巫山峰峦的高危峭直。“霄汉”,云霄和天河,指天空。 

[15]议者:议论的人。太华: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境内。衡:即南岳衡山,在湖南衡山境内。庐:即江西庐山。 

[6]十二峰:即巫山十二峰,据《方舆胜览》载,它们的名称是: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都在长江北岸。不可悉见:谓从江上远望,不能把十二峰全部看到。苏辙《巫山赋》说:“峰连属以十二,其九可见而三不知。” 

[7]神女峰:即望霞峰。纤丽奇峭: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 

[8]“宜为”句:谓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仙真,指巫山神女。托,转身,化身。 

[9]祝史:祠中主持祭祀者。 

[10]丝竹之音:指优美动听的管弦音乐。 

[11]达旦:直到天明。 

[12]“夏禹”二句:这是关于巫山神女的另一个传说。据《禹穴纪异》、《墉城集仙录》所记,神女从东海游玩回来,路过巫山。当时夏禹正为治水而驻扎在巫山下,于是神女命令侍女把“玉篆之书”(即本文所说的“符书”)送给夏禹,并派她的一些部下,帮助夏禹。 

[13]天宇晴霁:天空晴朗。 

[14]无纤翳(yì):没有丝毫云烟。 

[15]鸾:旧时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16]乌:乌鸦。 

[17]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刺史:唐代以来州的行政长官。 

[18]群乌幸胙(zuò)余:群乌以啄食祭祀剩余的食品为幸。“胙”,祭祀用的肉。此连上句,意谓从唐代夔州刺史李贻诗来看,群乌在神女祠下已有很长的历史了。 

[19]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乾道”,南宋孝宗的年号。 

[20]黮(tǎn)暗:深黑不明。 

[21]权:代理。知巫山县:执掌巫山县令职务。左文林郎:低级文职官名。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1],入瞿唐峡[2]。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3]。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4]。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唐关[5],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6]。杜诗云[7]:“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8]。关西门正对滟滪堆[9]。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肩舆入关[10],谒白帝庙[11],气象甚古,松柏皆数百年物,有数碑,皆孟蜀时所立[12]。庭中石笋,有黄鲁直建中靖国元年题字[13]。又有越公堂[14],隋杨素所创。少陵为赋诗者[15],已毁。今堂,近岁所筑,亦甚宏壮。自关而东,即东屯[16],少陵故居也。 

【注释】 

[1]大溪口: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西。 

[2]瞿唐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夔峡,西起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长八公里,为三峡中最短的峡。 

[3]如匹练然:像是一匹白绢似的。“练”,白绢。 

[4]盎(àng):古代的一种口小腹大的盆。平如油盎:喻江水平静而光亮。 

[5]瞿唐关:在奉节瞿唐峡口附近。 

[6]白帝城:在奉节东白帝山上。 

[7]杜:即杜甫。引诗是《夔州十绝句》第二首的首句。 

[8]“盖言”句:陆游认为杜诗之所以强调两个地方有区别,正是因为它们难于分辨。 

[9]滟滪(yàn yú)堆:瞿唐峡口的一块巨石,为便利航运,1958年已被炸除。 

[lO]肩舆:轿子,此谓坐轿子。 

[11]白帝庙:祭祀公孙述的庙宇。公孙述于东汉建武元年(25)在四川称帝,他依据五行相代的说法,认为自己在西方称帝,以白色代黄色,自号白帝。建武十二年(36),失败身亡。 

[12]孟蜀:五代十国之一。孟知祥于后唐应顺元年(934)据四川称帝,凡二世、二主,共四十一年,后为宋所灭,史称“后蜀”。 

[13]黄鲁直:黄庭坚,字鲁直;已见前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宋徽宗的年号。 

[14]越公:杨素,隋代开国功臣,封越国公。创,建造。 

[15]少陵:指杜甫。他曾在少陵的西边居住过,自称“少陵野老”,后人也称他为“杜少陵”。引诗是《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 

[16]东屯:地名,在四川奉节县。公孙述所开垦,田近万亩,宋时认为这里所产稻米为四川第一 。杜甫于公元766年,全家移居夔州,曾住在东屯。 

【作者及题解】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别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时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著名文学家。他一生力主恢复中原,因此在政治上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理想,始终不渝,并把这种思想感情贯注于诗词文的写作,使得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成就。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入蜀记》六卷。乾道五年(1170)十二月,陆游为当时的四川夔州(其地今属重庆市)通判,于次年闰五月十八日由山阴启行,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夔州。《入蜀记》逐日记叙了赴任途中的所见所闻。其中有对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描绘,也有对前代和同代有关诗文、名物、传闻的考订和评论。行文挥洒自如,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活泼,在朴实的叙述中流露着作者情怀。 

这里选录了《入蜀记》中的七个片断,除了记小孤山、大孤山的一段外,其余的都是写今湖北宜昌地区至今重庆市万县地区(旧属四川)一段长江三峡的。由郦道元《水经注》的影响,自此以后,人们对三峡有了较多的注意,唐宋两代更有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都因种种原因,到过三峡,写过不少的诗歌,以三峡的奇险、秀美,抒发自己的感情,但散文作品并不多见,特别是较全面记叙三峡整个风貌的。因此,《入蜀记》的这些记述颇可一读。
号 

                浏览次数:120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杜甫蜀中詩選》.已知出郭少塵事....
----下篇文章杜甫寓蜀飲食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