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环球网>>揭秘 >>正文 时间:2006-12-11
赵丹生命垂危前的肺腑之言:文革中把文艺管死了 !
星岛环球网

赵丹
《人民日报》1980年10月8日发表了一篇根据赵丹去世前的口述整理而成的文章,这篇被称作“赵丹遗言”的文章在当时引起了纷争。《炎黄春秋》第十期刊载《人民日报》编辑袁鹰对此事的回忆,现摘编如下。
在1979年10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代大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词,热情评价了几年来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邓小平在会上还说:“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 1980年9月17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发表了北京两位文艺人士题为《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把文艺事业搞活》的来信。这封读者来信认为:我们的文艺领导体制,已到了不改革就不能前进的地步。发表这封读者来信时加了“编者按”,欢迎文艺工作者和广大读者,联系当前工作的实际参加这次讨论。
之后,《人民日报》文艺部在9月23日邀请几位艺术界人士座谈,又请他们根据座谈会发言整理成文章,在10月1日版面上发表了黄宗江的《文艺领域不能容忍官僚主义》等七篇文章。报纸的呼吁,几位有影响的艺术家的《武训传》里戏梦人生 赵丹的文革梦魇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赵丹(1915—1980)原名赵凤翱,原籍山东肥城人,1915年生于江苏南通,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学时代,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组织“小小剧社”;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专攻山水。其间参加了美专剧团、新地剧社和拓声剧社,积极参与“左翼剧联”的活动,始改名“赵丹”。 1932年在无声片《琵琶春怨》中开始电影生涯。三、四十年代先后参加拍摄了《清明时节》、《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众多电影,逐渐奠定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大师的基础。
建国后,历任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和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同年加入中共。 1950年主演的电影《武训传》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禁片,次年成了《人民日报》批判的对象,十多年后更成为文革开始的信号。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残酷迫害,被囚禁5年之久。1979年完成了《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等著作。他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大量书画作品受到中国书画界的珍视,《赵丹书画选》相继问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
1980年7月,赵丹死于癌症,终年65岁。
毛泽东钦批《武训传》
赵丹在《武训传》中的演出。这部电影是中国最早的禁片
1951年2月,赵丹主演的电影《武训传》在全国地上映。这部电影筹划了三年,是中共地下党1948年为抵制国民党要拍摄反共影片而采取的相应措施。《武训传》上映在当时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报纸和刊物,连续发表赞扬与评价的文章。中国文化界和文艺界的许多知名人士也纷纷撰文,祝贺电影《武训传》的成功,并称赞赵丹在银幕上精彩的表演。
看到自己的艺术创作得到了这么多的肯定和赞扬,赵丹在《大众电影》上发表了连载文章《我怎样演“武训”》,以作为回应。但三个月后,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应当重视“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对电影《武训传》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毛在文中开门见山地说:“‘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像武训那様的人,处在满淸未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统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宜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对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
他同时在社论中严厉指责一些赞扬过《武训传》的人:“他们学得了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但是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
党报的观点基本上为《武训传》的价值定了基调,一时间批评的声浪风生水起,无论中央抑或地方,党内还是党外,莫不对《武训传》进行了否定。
强大的政治压力之下,赞扬过电影《武训传》都感到不安。报刊开始公开检讨过去的观点,一些肯定过《武训传》的知名人士如郭沫若、田汉等人,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自我检讨。
6月5日,《人民日报》再次刊登了一篇文章《赵丹与武训》,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赵丹。赵丹的妻子黄宗英看到文章之后匆忙从昆仑影业公司赶回家来,告诉赵丹说:“那社论,是毛主席写的。”
“武训传”事件过去后,赵丹去了朝鲜前线。此后的1954年到1960年的近7年时间里,赵丹拍摄了《林则徐》、《李时珍》、《聂耳》等6部电影。
196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邀请赵丹拍摄电影《烈火中永生》。赵丹在《烈火中永生》里扮演许云峰,江姐则由于蓝主演。电影在全国上映后,影片中江姐和许云峰等共产党人的形象得到观众的认可。但江青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看了《烈火中永生》之后,大加否定,表示《烈火中永生》是在“宣传城市领导农村”,又说,“许云峰人物原型是叛徒”,“赵丹发疯了”,“于蓝像个少奶奶”……
江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她把矛头指向了夏衍、赵丹、水华、于蓝等一批艺术家,也指向了周恩来总理。因为周恩来审看过影片,还建议加了一场江姐和许云峰就义的戏。
长夜里的139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作为一个艺术家,赵丹对政治并不敏感,暴风骤雨将至,而他却毫无察觉。1966年5月16日,电影系统也进入乱揪乱斗的时期,赵丹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赵丹与黄宗英
1967年12月初,一辆吉普车把赵丹抓走,其时黄宗英正在电影厂的“牛棚”里。回忆这一天的情形,黄宗英有撕心裂肺之痛,“1967年,是天天都不愿意醒过来的年头。起北风了。我正在上海东方红电影厂的集体‘日托牛棚’里,为值夜班的工人絮棉大衣,两个造反派闯进来:‘黄宗英出来!你回家去!’家里出了什么事?阿丹……他不会……昨天大清老早,我刚代他向‘红旗电影厂造反兵团’送去了病假条——前天,一个造反派戴着藏暗器的手套,狠狠地朝他的脸上、眼睛上捶打,吼着:‘叫你还演戏!叫你还放毒!!’血直流下来……当阿丹去徐汇区的联合诊所就诊后,那位在解放前就给我们免费治过病的周医生,低着头,手抖抖地给开了病假单:‘左瞳孔破裂。’此刻,他应该治疗,不然他…… ”
赵丹被带走之后,造反派要黄宗英回家给赵丹收拾东西,他们对她说:“黄宗英,你放明白点!赵丹罪恶滔天,我们已经对他进一步采取革命措施啦!公检法把他铐走啦!现在你给他收拾铺盖!”。黄宗英终于见到了赵丹,他被捕了,眼睛已经被打坏了。
发言,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纷纷向编辑部表示支持,希望将这个讨论进行下去。
那个时候,赵丹正在北京医院治病,而且病情很重。近两年他虽然远离影坛,但他一直未能忘情文艺界的事。他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建议要提。
10月初,他的病情已临近弥留时刻,但他要爱妻黄宗英向他的主管的官员提出,能不能来听一听一个病危人的意见,他怕匆忙间说不清,要宗英先将意见整理好。那位官员应邀来到医院探视,赵丹躺在病床上,强打起精神,听黄宗英代他陈述他考虑很久的意见,时不时地插几句话补充。官员临别时还紧握赵丹的手,安慰他安心治疗养病,要宗英代他将这些意见写成文章发表。黄宗英打电话告诉袁鹰,说已经整理好一篇文章,袁鹰当即去北京医院取回立即发排,个别地方同宗英商量后作了些改动,在10月8日以《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为题全文发表。
文章中写道:“我认为:加强或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是指党对文艺政策的掌握和落实,具体地说,就是党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至于对具体文艺创作,党究竟要不要领导?党到底怎么领导?党领导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党领导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的贯彻执行;但是,党大可不必领导怎么种田、怎么做板凳、怎么裁裤子、怎么炒菜,大可不必领导作家怎么写文章、演员怎么演戏。文艺,是文艺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有希望,就完蛋了。‘四人帮’管文艺最具体,连演员身上一根腰带、一个补钉都管,管得八亿人民只剩下八个戏,难道还不能从反面激发我们警觉吗?!”
文章见报后的第三天即10月10日,赵丹就撒手西行了。
人们几乎是同时读到赵丹的文章和他逝世噩耗的。文艺界人士多数衷心赞赏,赵丹替他们说出了心中积压多年而未能或不敢说出口的话。也有少数人士则摇头表示不同意,认为有些关于中共对作家艺术家如何领导的话说得有点出格,有的意见有悖于多年来已经形成传统的主流意识。一时间议论纷纷,沸沸扬扬,那时同行相遇,都会提到“赵丹遗言”。
不久,便传来高层领导同志的严厉批评。袁鹰在惊愕之余,有点惶惑不解的,是那位亲耳听赵丹面陈意见并且一再赞许的官员,为何竟不发一言,三缄其口。报社领导人自然受到点压力,就要文艺部设法缓和一下气氛。正好袁鹰去看望夏衍,向老人请教。夏公也听到了批评,这类事他经历得多了,只说:“找人写篇文章转个弯就行了。”他还想到一个合适人选:金山。
于是袁鹰找金山约稿,金山很快寄来了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引导着他的艺术道路》的文章。文章在肯定赵丹意见的基础上,转了一下:“当然,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不管如何保证‘个人的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文艺只能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因此维护党对文艺事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在方向、路线和政策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领导,乃是十分必要的。”
金山这篇文章与作家李准的《领导要改善,体制要改革》一文在10月29日同天见报,李准最后说:“我们国家的各条战线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已经出现,作为文化艺术,她应该是这个时代潮流的潮头。如何把文艺工作搞‘活’,我想只有认真的改革。”这几句,实际上成了这次讨论的简要结论。
“赵丹遗言”沸沸扬扬了一阵,终于渐渐沉寂。袁鹰曾写过一篇《送赵丹远行》,其中提到“遗言”时,有这么几句:“他用最后的心血,向党向人民陈述自己的意见,呼喊出多么真挚的心声!他的意见可能有不确切、不周到、甚至有偏颇处,人们尽可以这样那样地提出严格的要求。但要知道,这是他生命垂危前的肺腑之言啊!”
赵丹(1915-1980),演员,原名赵风翱,祖籍山东,出生于江苏南通市。赵丹,因主演《C夫人的肖像》一剧曾获得1932年舞台最佳演员称号,因此加入明星电影公司改名赵丹。从影后先后主演了《上海二十四小时》、《时代的儿女》等二十多部影片及《娜拉》、《大雷雨》等话剧。1937年主演《十字街头》和《马路天使》两部电影史上的两部经典之作,四十年代的代表作有《丽人行》和《乌鸦与麻雀》。中共建政后,赵丹主演了《武训传》、《林则徐》、《聂耳》、《海魂》、《烈火中永生》等一系列名片。赵丹的表演风格充满火热的激情,深邃感人,个性特征十分明显。
赵丹与江青有一段渊源。在30年代曾有一场婚礼轰动一时,这场婚礼的主角是当时电影戏剧界的著名人士:赵丹与叶露茜,蓝苹与唐纳,顾而已与杜小鹃,这场婚礼由德高望重的爱国大律师沈钧儒证婚,大明星郑君里主持仪式。
文化大革命时期,赵丹没有逃脱“四人帮”的迫害,当时是上海市委书记的张春桥奉江青之命对君里、赵丹家先来一次特级搜查,所有的照片和图片、有字迹的纸张,足足装了两大麻袋,然后连人一起带走。赵丹在监狱关了五年,后来又转去农村干校接受五年再教育,直到文革结束才获得人身自由。
www.singtao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