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山水有神韵—王士祯的山水诗(上):游历与山水

作者: -上传日期:2007/4/24

    
山水有神韵—王士祯的山水诗(上):游历与山水


黄雅歆


摘 要
清初诗人王士祯山水诗数量众多,於《渔洋山人精华录》中所见即有六百多首,十分可观.身为当朝进士的王士祯,山水诗中去除了遗民诗人「国破山河在」的荒凉与悲壮,使山水诗之内容更加开阔.除此之外,并配合其「神韵说」之诗歌审美主张,以诗作体现诗论,对清初山水诗的发展深具影响.
本题之论述以王士祯几个游历阶段为基础,分论其山水诗之内容与特色.内容包括:一,扬州宦游—冲淡清丽的「神韵」山水.二,蜀地纪行——雄奇豪放的神韵「别调」.三,南海风光——岭南山水新视野.四,其他游历经验与山水诗.
关键词:王士祯,山水诗,清诗
山水有神韵—王士祯的山水诗(上):游历与山水
黄雅歆
壹,前言
清王朝经过顺治时期的初创,终於在康熙时期消除台湾的明郑势力之后,确立了版图,无论是在政治或文化上也渐趋於稳定的局面.此时诗人,如宋琬(1614-1673),查慎行(1650-1727),王士祯(1634-1711),施闰章(1619-1683)等人,虽生於明朝,但在清代成长,受教育,考试,走入仕途,身上没有丧乱的阴影,没有政治立场的困惑,更无侍奉二朝的压力.他们既非遗民,不会成为「贰臣」,在王朝的认同上也没有问题,所为诗歌与诗论正可代表清初气象.
其中引领康熙诗坛的王士祯,汇聚有清以来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主张,加以反省与开创,提出「神韵」之说,成为清初以来最重要也最具影响力的诗论.王士祯「神韵说」中,以唐代王,孟,韦,柳自然诗之淡远闲适作为楷模,提供了一种诗歌审美的标准,并以诗作体现诗论,留下大量山水诗,对清初山水诗的发展深具影响.
王士祯山水诗数量众多,几乎过诗作之半,多集中於《过江集》,《入吴集》,《蜀道集》,《南海集》等.今於《渔洋山人精华录》中所见即有六百多首,十分可观.这些丰富的山水诗当然来自於丰富的游历经验.王士祯为清顺治年间进士,历任扬州推官,礼部员外郎,国子监祭酒,后累官至刑部尚书;并曾奉命典试四川,祭告南海,官运可谓亨通.最后则因宛平县民薛应元申冤案被免职,返回新城故居.顾炎武,屈大均等遗民诗人为反清事业纵游南北,王士祯则因宦游而遍历名山胜水,虽然所经之地多有相同之处,面对山水之咏叹心情却大为不同.身为当朝进士的王士祯,山水诗中去除了遗民诗人「国破山河在」的荒凉与悲壮,而使山水诗之内容更加开阔.
以下依据《王士祯年谱》将王士祯重要的游历经验系年如下:
顺治十三年(23岁)
春与徐东痴同游长白山.
四月,省伯兄於东莱.观海於蠡勺亭.
顺治十四年(24岁)
八月,游历下,集诸名士於明湖.
顺治十六年(26岁)
谒选得江南扬州推官.
顺治十七年(27岁)
三月,赴扬州到官.
冬至常州.登京口三山.
顺治十八年(28岁)
在扬州.
春至苏州,过无锡,登惠山,归复有事於江宁.
三月,有事金陵.居秦淮邀笛步.
冬赴淮安甓社湖.
康熙元年(29岁)
在扬州.
是岁有事江阴,登君山.归过丹阳,登观音山,临曲阿后湖.
康熙四年(32岁)
春有事如睾,修褉冒辟疆水绘园.
有事於江宁,访月见律师於花山.
离开扬州,至礼部,任提督两馆.
康熙五年(33岁)
暂返里.
过青州,冬如京师
康熙十一年(39岁)
在户部.正月游西山.
六月,奉命典西川乡试(得诗三百五十篇,为《蜀道集》)
康熙十二年(40岁)
居庐.
康熙二十三年(51岁)
十一月,奉命祭告南海(有诗三百篇,为《南海集》).
康熙二十四年(52岁)
元旦,谒五祖山.
二月,抵广州,入南海神庙.
四月,过肇庆,登七星岩,游庐山.
康熙二十五年(53岁)
居庐.
康熙二十七年(55岁)
赴京师.(有《北征日记》)
康熙三十五年(63岁)
奉命祭告长白山,五岳,四渎及历代帝王陵寝,孔子阙里.
据上表整理所见,可知王士祯除了未出仕前於家乡山东的游历外,有四次重要的宦游经验,其一为身为扬州推官的五年时光,其次为奉命典试四川,再者为奉命祭告南海,以及奉命祭告西岳四渎等地.任扬州推官时,王士祯游历了江宁,常州,苏州(即今日江,浙一带)等地;入蜀时则亲身走过蜀道,拜访前朝诗人故地,游历朝天峡,龙门阁,五丁峡,华山等天下绝险;奉命祭告南海时更趁机走览了闽,粤山水,如七星岩,大庾岭,羚羊峡,粤秀山等.江南风光的柔美,蜀道的艰险,以及岭南地形的特出隽秀,王士祯都实在的经历过了,这使他较诸其他诗人有更充分的条件来写山水诗,而山水诗也正好是神韵说诗论的最好体现.
关於王士祯的「神韵说」,历来研究清初诗论者多有所论,或探析其诗歌审美内容,或论其诗画合一,或言其尊盛唐之风及与明前后七子之关系,各有所见.「神韵说」的探究可成一家言,非本论文重点所在,唯王士祯言:「夫诗之为物,恒与山泽近,与朝市远.观六季,三唐作者篇什之美,大约得江山之助,写田园之趣者什居六七.」(〈东渚诗集序〉),由「与山泽近」,「得江山之助」之语,可知其神韵说所论诗歌,殆即山水田园诗.据此,亦可明白王士祯诗作中多为山水诗之故.所以,要讨论王士祯的山水诗,势必与神韵说之诗歌理论合观,始能掌握诗人看待山水景物的审美角度与内涵.
本题之完整论述有二:其一以王士祯几个游历阶段为基础,分论其山水诗之内容与特色;其二以其「神韵说」之体现为重点,述其山水诗之风格展现.唯因篇幅所限,此处先呈现第一部分之论述.
又,本文所用王士祯诗作,皆引自齐鲁书社出版之《渔洋精华录集注》,文内不再标示出处.
贰,扬州宦游—冲淡清丽的「神韵」山水
顺治十六年,王士祯二十六岁,谒选得江南扬州推官,因此来到了扬州,一直到三十二岁,康熙四年才离开扬州,至礼部任职.在这五年时间,王士祯利用地利之便,宦游了江南各地,特别是金陵旧城以及江,浙等三国时吴地之所在,几乎历遍了所有的山水名胜.此期山水诗无论怀古,记游,写景,寄赠或送别,都有著清丽淡远的风格.形式则以五,七言近体为多,亦有少数古体诗.
一,山水史景
扬州一带除景色优美之外,自三国,南朝以来多存历史遗迹,因此诗人身历此景多有怀古,咏史之作,即使是以展现山水之姿为主体的山水诗亦不例外.南京曾为明朝故都,因此清初之明遗民诗人所写南京山水诗多半寄慨遥深,山水亦同染悲愤之情.然而,若说遗民诗人的精神是活在前代的,王士祯就是活在当下,「现代」的诗人,所以他虽在此处留下许多怀古之作,但看待历史的态度,只是一种后人对前代历史的追思和感怀,以及过去种种「到此总结」的心情.所以,没有「改朝换代」的切身之痛与触景伤情,甚且流露出新朝代的盛世气象.
以顾炎武等人登过的燕子矶为例,不同於遗民诗人念及故都的情感包袱,王士祯用晋室南迁之史事沧桑做为山水的背景,写来云淡风轻,如〈晓雨复登燕子矶绝顶〉:
岷涛万里望中收,振策危矶最上头.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
永嘉南渡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洒酒重悲天堑险,浴凫飞鹭满汀洲.
燕子矶为南京附近的名胜,自古即为人们登高揽胜之所.此诗首二句一方面写攀登过程中俯望万里江涛尽收眼底的壮阔,一方面则写扶策前进,仰望绝顶的高险.一下一上,诗中视野随之开展.三,四二句未直接刻画吴地景物之细貌,而营造幽远的意境,正是雨天渲染朦胧之况,无怪乎王士祯自言此句得「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者」.此诗后半嵌入晋室南迁的历史.永嘉以后,晋室南迁,定都於建业.诗人在此称南京为「建业」,运用旧名引出此地曾有的历史,虽不明言,但寓人文内涵於景物之中,意态已明.同样的,末二句诗人所悲「天堑之险」,一方面扣住当地地形特色,一方面亦遥指天堑地形之险在朝代更替之际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将「无情」的地理形势与「有情」的人文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所以历此自然山水就不只是走览观光的心情而已.就整首诗来看,虽然王士祯说「洒酒重悲天堑险」,此悲或可指称为明朝灭亡而感叹,但随后则以「浴凫飞鹭满汀洲」做结,此句化用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之句,彷佛将历史的沧桑归於历史,眼前天地最终仍归於平静悠然.王士祯运用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变迁,做为燕子矶的背景,使山水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的涉入则点到为止,故清淡而不浓烈.
这样的山水怀古诗在王士祯山水诗中为数众多,而扬州时期更特别有著云淡风轻的风格,殆因王士祯此时初踏入仕途,堪称一帆风顺,既无前朝包袱又正值青少,人生历练并不丰富,加上神韵说主张清丽冲淡,意在言外的诗歌理念,使得此期怀古山水诗多著意在景物意境的点染,对於历史人事似乎缺少了真切的体认.
此类作品除上举诗之外,诸如〈雨后观音门渡江〉,〈登金山二首〉,〈毗林归舟〉,〈润州怀古二首〉,〈五人墓〉,〈登光福塔望穹窿灵岩诸山怀古〉,〈登观音阁眺望〉,〈江阴何明府邀登君山〉,〈润州晓度用皇甫冉万岁楼韵〉,〈秦邮杂诗六首〉,〈渡江中流作〉等皆是.兹再举〈雨后观音门渡江〉为例: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
名士尚传挥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此首仍是王士祯以史写景的山水诗典型,前半段写雨景的迷蒙及江岸灯火,后半则引出晋顾荣以白羽扇退敌之史事,衬出又名石头城的南京城地形之险固,再用「南朝无限伤心史」增添了山水景物的人文历史色彩.然而就如同〈晓雨复登燕子矶绝顶〉一样,诗人虽然说是「伤心史」,但随即又化为眼前的一片「惆怅玉笛声」,历史的沧桑让人心生涟漪轻荡般的淡淡哀愁,留给后人一种「旁观者」式的欷嘘.综观全诗,或可发现后半段的怀古不管是「怨」或是「伤心」,「惆怅」,与其说是诗人对改朝换代的悲痛,不如说是为了配合前半部「落潮」,「楚火」,「吴山带雨」等迷茫感伤的雨天情境,使人文历史与客观景物气氛得以相映.也可以说,王士祯其实是在利用人文历史做为营造山水美的助手.又如同〈毗陵归舟〉一首,几乎句句嵌入史事人物,但却只是嵌入,并无意发之感叹,反而藉此营造了山川水境的人文气质.
除了以上以史写景(题目无「怀古」之名)的山水怀古之作外,王士祯在一些以怀古为题的山水诗中(如题目即标明怀古的〈润州怀古二首〉,诗中明白言及「怀古仍登海岳楼」的〈登金山二首〉等),多有一种「今人笑谈前古事」的豪爽,兹举〈登金山二首〉之一如下:
振衣直上江天阁,怀古仍登海岳楼.三楚风涛杯底合,九江云物坐中收.
石簰落照翻孤影,玉带山门访旧游.我醉吟诗最高顶,蛟龙惊起暮潮秋.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吴国旧地,以及南京等历史遗迹,都在「三楚」之地;秦并天下,拥有扬州之地,则为「九江」;诗人登高临望,景物连同史事一并收入眼底,於是杯中尽有「三楚风涛」,怀中尽览「九江云物」,山川澎湃,万千豪情.「石簰」与「玉带」二句,用郭璞与苏轼之事典(晋游仙诗人郭璞墓位於金山之前,即石簰;苏轼则在赴杭州过江苏润州时有一段与禅师对话的韵事),王士祯藉此写景,点染了超然物外的山水情趣.最后他在高顶吟诗醉饮,胸怀洒落.
另如〈润州怀古二首〉之一:
楚云直下大江流,铁瓮城高落木秋.宋帝南徐犹作镇,萧公北顾更名楼.
江山胜迹留三国,海道烽烟动五州.见说孙卢西犯日,青燐白浪使人愁.
写秋天的润州,楚天平阔,大江纵流,落木萧萧.诗以润州的历史沿革,带入南朝宋,梁二帝之事,以及三国吴之遗迹,配合秋天景致,形成苍茫气氛,成为全诗的主体.最后则用晋时孙恩的造反暗指郑成功自海上攻陷镇江一事,并表达自己对此事的忧心.
由此可见王士祯「抚今思古」的感触和遗民诗人的心意刚好相反,遗民诗人以感叹或缅怀故国江山来砥砺自己推翻清朝,王士祯则以「当朝」眼光,将明郑余支类同为历史的叛将,忧虑患之不除.足见一方之所欲存者,恰好是一方之所欲去之者.这种「清初当朝诗人」的特质,并显露於山水诗中的「盛世」之音.如〈京江夜雪〉:
扬子津边扬片席,暮角声传京口驿.北风一夜江上寒,鸿鹤山头雪几尺.
去年曾上春秋楼,芦花枫叶当清秋.何当踏雪三山顶,第一江山万里流.
京江即扬子江,此诗写扬子江冬夜落雪之景,暮角声声,配合著寒夜气息,分外凄冷,然江上夜风与山顶白雪在沈默的寒夜里相呼应,则呈现雪夜的美感.「去年」二句写去年秋天才到此处的情景,秋景和冬夜一样动人,诗人於是想起应当登上三山,亲身体验被梁武帝称为「天下第一江山」的京口胜景.这第一江山虽是梁武帝先书,但诗人以「第一江山万里流」作为结语,作为一名「盛世」诗人的气势与朝廷的荣景已不言而喻了.除此之外,如〈海门歌〉的「我愿此山障江海,七闽百粤为堤防.作歌大醉卧岩石,起看江月流清光.」之句,亦有相同的气势.
二,山水寄赠
王士祯扬州山水诗酬酢之作不多,以寄赠送别而言,对象多为方外佛道高士,亲人兄长,以及少数官场的朋友,而无论是送别,思念,或以山水寄情等,同样都有著清淡幽远的风格.试举〈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如下: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之一)
枫叶萧萧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之二)
东塘在枫桥之东,寒山寺则在枫桥旁,此处因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之作而知名.王士祯同样夜泊至此,并题壁寒山寺,其中过程可由惠栋注诗引《陈检讨集》中窥知:「舟泊枫桥,过寒山寺.因忆昔年阮亭先生入吴,夜已曛黑,风雨杂遝,阮亭摄衣著屐,列炬登岸,径上寺门,题诗二绝而去,一时以为狂.」从这段后人的追述中,可知为风流雅事一桩.在夜间冒著风雨攀登,只为题诗便扬长而去,十足疏狂姿态,无怪乎人评此诗曰:「全是林下人风气,不似宦游人.」而纵览此诗,第一首著重於气氛的营造,只用「孤蓬」点出自己的孤单,并用「日暮」「雨潇潇」等情境,更加上夜半钟声的忽隐忽现,唤出心中的思念愁绪.第二首便将分离惆怅的心情托出,「枫叶萧萧」呼应著前首「雨潇潇」,「独听」钟声呼应著前首「孤蓬」夜泊,以景衬情,幽思横生.
至於寄赠方外之士的山水诗,就更加展现了清逸之风.如〈寄竹林寺诸道人〉一首:
潇洒城南寺,亭亭千竹林.涧流残雪积,春气远江阴.
石壁窗中直,梅花腊后深.戴公山下路,扶病忆登临.
惠栋引《国雅》注评曰:「上句工,下句远.」观览此诗前半,十分细致的写出竹林寺的景貌,尤其是「涧流」二句颇工,将冬春交接之际,虽有春水,寒气仍盛,涧水夹杂残雪而出的景象妥贴写出.后半则由景寄情,拖著病体,从窗外望见腊月冬梅,不禁忆起竹林寺的种种,以及往日登临的时光,而寄诗予寺中诸位道人,情意深远.
京口附近有招隐山,当中有招隐寺,为晋处士戴顒故宅,竹林寺则在招隐寺附近.王士祯《居易录》曾描述自己在招隐山一带游历的经过:「顺治庚子冬在扬州,病起,以公事渡江往毗陵,与京口别驾程昆仑,同游金,焦,北固及鹤林,招隐,竹林寺,海岳庵等名胜.有《过江集》.」这期间留下不少山水诗,如〈招隐寺〉,〈自招隐寺登夹山入竹林寺〉,〈竹林寺〉,〈林皋和尚塔院观林公泉〉,〈焦山晓送昆仑还京口〉等皆是.而也许是因所游山川寺院之特质,使这些山水诗多充满著隐逸之风,更与神韵说之清远特质相得益彰.此再举〈竹林寺〉一首为例:
迢迢夹山道,幽幽竹林寺.林公辟山处,泉涧饶古意.
钟磬闻诸天,花药覆平地.森梢万竿竹,烟景满空翠.
慈鸟识禅心,清猿起愁思.平生江海情,萧然但高寄.
回首礼白云,何时谢尘累 
林公即林皋禅师.明崇祯年间曾在竹林寺构筑草蓬独居二年,期间凿挖泉水,建辟山林,留有林公泉,祖师塔等名胜.
此诗前八句写竹林寺清景,首先点出竹林寺与林公的渊源,接著写景.「钟磬」以下四句用禅钟萦耳,花药铺地,森森竿竹,以及山色空翠如烟,从声音,视觉与气氛上让整个自然空间有著闲逸清灵之气,令人心灵空净而平和,以便接续著「慈鸟」以下的禅机领悟,反省自俗世招惹的愁思,进而生起旷然高远的隐逸情怀.诗人透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替代禅机的描述,使自然山川透过与人心的互动,发挥了洗涤的功效.
三,山水记游
王士祯在扬州宦游的时光中,以记游为主题,展现山水之美的作品不少,其中最知名的当属〈真州绝句五首〉.王士祯厉行神韵说主张,追求清丽,自然,含蓄,意在言外的诗歌境界,而〈真州绝句五首〉便是被后世学者认为最能展现此神韵说风格的山水诗作之一.录诗如下:
扬州西去是真州,河水清清江水流.斜日估帆相次泊,笛声遥起暮江楼.(之一)
白沙江头春日时,江花江草望参差.行人记得曾游地,长板桥南旧酒旗.(之二)
晓上江楼最上层,去帆婀娜意难胜.白沙亭下潮千尺,直送离心到秣陵.(之三)
江岸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之四)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之五)
真州在扬州西南(今江苏省仪徵县),位於长江北岸.此组诗第一首点出真州地理位置以及诗人来到此地的时间,并概述眼前景致;第二首写江边花草与商家;第三首写登高所见之江中景色;第四首写傍晚江边之渔市风光;第五首写清明时节,於柳永墓前之凭吊心情.五首风格皆明丽清远,有笔下实际之景,亦有笔外想像之情,虚实相合,而得神韵之旨,尤其是第四首,特别为人所称颂.首句写出此处人文特质:为渔人聚居之处,做为后文的呼应;第二句则写江岸景致,柳陌,菱塘疏落有致的分布著;第三句说出当地最美好的时刻就在风停息之后的傍晚;末句以当地的名产:鲈鱼,衬著江边一片红色树林上市的意象做结.
纵览此诗,分明是一幅色彩鲜明,人文意涵丰富的江南图象,有动(渔民生活与渔市之动),有静(柳陌菱塘,日斜风定),有虚(想像渔家之捕鱼,鱼市的热闹),有实(两岸风光与日暮红霞),有浓(夕阳红光),有淡(初春的柳陌疏淡),特别是诗末二句,因为「日斜」黄昏,故当有红霞满天,所以有之后的「半江红树」,而「风定」之后,江水无波,当能如镜般映出两岸柳色与霞影红树,二句所写,景色情调俱美,故江南常有人依此作画.
再看第三首.前二句写诗人登上高楼最高层俯望长江,看见离真州而去的帆影点点,姿态婀娜,但离情难堪.后二句写白沙亭下千尺潮水,源源不绝,正如离人之思一路随著江水抵达秣陵.字面所见为登高俯望真州江岸之种种景致,字面之外则蕴离人愁思於江水景物之间,用笔清淡柔美,情意却深浓无限.
除〈真州绝句五首〉之外,〈青山〉,〈再过露筋祠〉,〈即目〉,〈冶春绝句十二首〉等,都是扬州时期王士祯山水名篇.兹再举〈青山〉一首:
晨雨过青山,漠漠寒烟织.不见秣陵城,坐爱秋江色.
此诗写於王士桢二十七岁到扬州任官的期间.他自己对这首短短小诗颇为自得,说此诗是「一时伫兴之言,知味外味者,当自得之」.诗中之「青山」位於扬州仪徵县西南,由於南临长江,山色长青,故名之.诗写诗人在秋晨雨后过青山,只见带著水气的山色烟翠雾横,交织如幕,无法望见秣陵古城,便坐下来赏玩秋江颜色.诗人对青山的描写从大处落笔,不写近景,没有特写,色彩清淡,省净而单纯;在情感上,虽不能望见秣陵城,却能悠然平和,转而静赏秋江之美,独坐而安详,使整首山水呈现闲适悠然的情调,也反映了王士祯「性爱山水」的个性.王士祯所谓的「味外味」,应该就在於这超妙的神趣,与含蓄幽长的韵味,虽然只是首小诗,亦为其诗论之体现,故为王士祯所重视.
又看〈即目〉:
萧条秋雨夕,苍茫楚江晦.时见一舟行,蒙蒙水云外.
首二句写出景物与气候变化的交互相应,因为是下雨的秋天傍晚,气氛显得萧条,所以使长江弥漫一片苍茫晦暗,形成凄冷的意象.后二句写诗人即目所见江上之景,一叶孤舟渐行渐远,消失在水云交接迷茫的远方.整首诗的意境彷佛诗中所写气候一般,含蓄而令人充满遐想.王英志评此诗曾说:「读者的思绪彷佛追随著小船远去,在遐想品味中去体悟诗的"味外味″即其神韵之所在,从而得到一种审美享受.」这首「一时伫兴之言」的小诗,确能代表王士祯神韵说之精神,彷佛不经意,不说破,山川带点距离,充满意象,言有尽而想像空间无穷.
除此之外,另有组诗〈冶春绝句十二首〉.王士祯於诗前小序中说道:「同茂林之前辈,杜于皇,孙豹人,张祖望,程穆倩,孙无言,许力臣师六,修褉红桥,酒间赋冶春诗.」在康熙四年春天,王士祯曾至如皋县,修褉冒辟疆水绘园,留诗有〈上巳辟疆招同邵潜夫陈其年修褉水绘园八首〉,〈再泛水绘园看月作二首〉等,〈冶春绝句十二首〉亦当作於此时.
王士祯写水绘园春景,包括东风,春雨,桃花,海棠,翠岭,红桥柳树,画船衣香,历史遗迹,仙人神话等等,将景物人文融於清丽笔端,故使「一时名士皆属和」.可见此诗之引人瞩目,兹录其中二首如下:
今年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遣春来.江梅一夜落红雪,便有夭桃无数开.(其一)
当年铁炮压城开,折戟沉沙长野苔.梅花岭畔青青草,闲送游人骑马回.(其十)
其一写初春时节气候的不定,忽晴忽雨,乍暖还寒.特别是后二句以梅花落如红雪,换上了枝头桃花展艳,彷佛大地一瞬间转换了新衣,不论意象与色彩的安排都十分精彩.第十首则以历史遗迹作背景,展现自然山水在参与了惨烈战事之后,经时光淘洗与沈淀,在今日呈现出安和闲适的面貌.梅花岭原是史可法力抗清兵不成后的衣冠冢所在,然王士祯并不为此段史事哀叹,而有走过历史般的悠闲情绪.
参,蜀地纪行——雄奇豪放的「别调」
康熙十一年六月,王士祯三十九岁,奉命典四川乡试,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蜀地,行经秦楚栈道,同行者共有四十二人.康熙三十五年,王士祯六十三岁,奉命祭告五岳,四渎,又经过栈道来到汉中之地.在这二次蜀地漫游里,王士祯沿途留下许多诗文日记,如前所述包括《蜀道驿程记》,《秦蜀驿程后记》,《陇蜀余闻》等,以及近五百首诗作,数量甚多.值得注意的是,王士祯此二次的漫游经历不同於在扬州的宦游,由於游历大半江山,所见山川之壮美,景物之奇绝,使之眼界大开,虽有神韵说清淡幽远的风格要求,王士祯此期山水诗仍有雄奇豪放的表现,因此有学者将之称为「别调」:「王士祯山水诗的主体或曰"正声″,乃是根据神韵说审美要求而创作的神韵山水诗,即以典雅修饰的语言,冲淡清远的风格,含蓄空灵的意境,描写自然山水的画境或禅境,抒发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悟,或借山水叹逝忧生,怀亲思友,或寄托闲适之情,禅悦之趣.……但是整体考察王士祯山水诗,亦不尽是冲淡清远一路.……特别是王士祯早年以及"入蜀后诗,多苍健沈郁″(张维屏《国朝诗人徵略》) …完全可划入阳刚壮美的审美范畴,与神韵山水诗之"正声″相比,此乃王士祯山水诗之"别调″,二者适成鲜明的对照.」姑不论「别调」之说是否适当,王士祯蜀地所作山水诗确有别於讲求神韵之山水诗意境柔缓,缺乏气势的表现.由此或可见自然山川冲击人心的原始力量是无法被任何一种创作理论所局限的.
王士祯蜀地山水诗中有许多长篇纪行之作,写所经之岭,关,峡,江水等山川样貌,风格近於杜甫,包括了〈凤岭〉,〈柴关岭〉,〈马鞍岭〉,〈观音碥〉,〈七盘岭〉,〈五丁峡〉,〈夜至黄坝驿短歌〉,〈龙门阁〉,〈朝天峡〉,〈桔伯江〉,〈天柱山〉,〈登高望山绝顶望峨眉三江作歌〉,〈登虾蟆碚〉等皆是.这些篇章描写所历山川险峻奇绝之貌,记录真实,气势雄伟,彷佛以摄影镜头纪行,成为珍贵的地理资料.看〈朝天峡〉一首:
朝登嘉陵舟,日出羌水赤.履险倦鞍马,即次亦称适.
黕黮双峡来,突见巨灵跖.崭岩无寸肤,青冥厉双翮.
阴 积龙蜕,跳波畏鲸掷.往往压人顶,骇此欲崩石.
洞穴峡半开,兵气尚狼籍.蛇豕据成都,置戍当险阨.
至今三十年,白骨满梓益.流民近稍归,天意厌兵革.
会见宾卢人,烧畲开确 .慷慨一扣舷,浩歌感今昔.
风便黎州城,茫茫波涛白.
朝天峡在四川省广元县,路径十分险绝,王士祯从甘肃羌水乘舟进入四川,写下嘉陵江两岸奇景,他在《蜀道驿程记》说:「船过朝天峡,两峡各高数十丈,削立如关门.石壁上有巨洞,云是献贼(张献忠)所凿,可容万夫.壁下近水多石孔,昔人悬崖架栈於此.」与此诗合观,更可想见当地地形实况.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朝天峡的神奇面貌.从首句开始到「骇此欲崩石」止,彷佛峡中巨石,水波,山壁出其不意的当面袭来,令人无法喘息.「洞穴」以下则带入张献忠据蜀自立之事,以烽火战事写此地险恶.
同样在四川广元县的龙门阁,地势更为惊险.石壁平滑陡峭,毫无立足之处,只能勉强凿洞架木,悬空行走其上,想像其画面便足惊心动魄了.看王士祯在〈龙门阁〉中所述:
众山如连鳌,突兀上龙背.鳞鬣中怒张,风雨昼晦昧.
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乱水趋嘉陵,波涛势交汇.
万壑争一门,雷霆走其内.直跨背上行,四顾气什倍.
夕阳下岷峨,天彭光破碎.咫尺剑门关,益州此绝塞.
………
诗人显然是被此雄峻山川震慑住了,故或虚拟或夸饰或想像的运笔,描绘大自然令人叹为观止的险峻与神妙.先用神话「龙伯国人一钓六鳌」的典故,谓山势连绵不绝;又以神龙在山,写气候之变幻莫测;充满想像,以显神奇之处.接著写嘉陵江的湍急,水势汹涌,奔腾入峡,互不相让,声如雷霆,气势万钧.连夕阳霞光到了龙门阁也不得不支离破碎,点点散在山谷之间.
王士祯写蜀道山川,气魄宏伟,苍劲有力,除以上二首之外,如〈柴关岭〉写怪石嶙峋:「斜径中槎牙,幽篁四森布.大石立当关,势如猛虎踞.世无飞将军,磨牙尔何怒.蛟龙喜昵近,气夺生忧惧.怪鸟时一啼,闻声不知处.黑江远澒洞,万瀑齐奔赴.」〈夜至黄坝驿短歌〉则写夜景之诡谲怪奇:「氐道森沉十日雨,石林冥冥断行旅.洪涛殷地四山动,百折盘涡噤难语.前有蝮蛇后豺虎,红鹤哀号奋毛羽.」又写〈登虾蟆碚〉的惊险:「江风吹笠冷毛发,峡云挟雨鸣船舷.大索瓶盎贮飞雪,旋去屐齿穷危巅.」诸如此类,皆十分精彩,后人亦能从诗人的笔下得到丰富的想像,从而有身历其境之感.
除了这些长篇纪行诗之外,王士祯此期留下最多的仍是五,七言律诗,当中虽仍以讲求神韵之清丽风格为主,但是配合著自然景观的改变,雄奇苍茫者亦不在少数.如果说神韵山水诗承继唐王,孟,韦,柳的精神,入蜀后而有的苍健沈郁则兼取杜甫,苏轼之风.《蜀道集》中如〈晚登夔府东城楼望八阵图〉,〈登白帝城〉,〈虎跳驿〉,〈涂山绝顶眺望〉等皆为其代表作.兹举〈登白帝城〉如下:
赤甲白盐相向生,丹青绝壁斗峥嵘.千江一线虎须口,万里孤帆鱼复城.
跃马雄图余垒迹,卧龙遗庙枕潮声.飞楼直上闻哀角,落日涛头气不平.
白帝城就是鱼复城,位在四川白帝山上,面临长江.诗人站在白帝城上,眺望赤甲,白盐两山对峙,又见虎须滩口江水激湍,而一叶孤帆正飞驰过城,地势显要,历历如绘.如此壮阔山水勾起诗人怀古幽情,一方面思及公孙述在此「跃马而称帝」(左思〈蜀都赋〉),而今只剩一些遗迹,一方面则思及孔明高枕卧龙山上,俯听潮声,评断历史人物的高下不言而明.诗人接著直上飞楼,正好遇见落日狂涛,想像夕阳红霞渲染江上波涛的景象,在豪宕之气外亦有无限「神韵」盎然.
杨际昌《国朝诗话》中曾列举不少王士祯《蜀道集》中「有魄力」的佳句,起句有如:「浮云收渭北,初日照终南.」(〈遇仙桥即事〉),「险绝古陈仓,停车落日黄.」(〈宝鸡县〉),「十月云阳县,千崖石气青.」(〈云阳县〉),「扁舟天上落,回首望滩高.」(〈抵彝陵州〉)等;联句有如:「远天吴岳影,斜日渭川流.」(〈宝鸡道中〉),「千峰围邸阁,一线望中原.」(〈凤县〉),「蛮江吹积雨,急峡束盘涡.」(〈苍溪县〉),「秋风吹剑外,客鬓老巴西.」(〈阆中感兴〉)等;结句有如:「凤云今寂寞,江汉自波澜.」(〈汉台〉),「大荒飞鸟外,眼底尽姚州.」(〈天柱山绝顶望见岷山作〉),「岷江流不尽,西望一沾襟.」(〈隆中〉)等;苍茫雄浑,确实有著杜甫夔州诗风.唯王士祯因为奉命典试而来到四川,非因战乱,贬抑,或不得志,故应无身世之痛,因此,山水诗中的苍茫沈郁当完全来自於原始山水与历史陈迹所造成诗人心灵的震撼与感应,提供了一种山水审美的内涵,而与杜甫来自於身世之痛的沈郁不同.
虽然如此,诗人只身在外,历经荒茫险峻之地,不免生出思乡的孤凉心情,而与景物相互投射.兹看〈昭化夜泊〉:
淅淅风欺枕,明明月入船.三巴空有泪,独夜不成眠.
流宕鱼凫国,凄其鸿雁天.故国梅信早,归去逼残年.
三巴所指为永宁,固陵,巴郡,俱为蜀地,诗人夜泊此处,夜风袭来,明月静好,牵动著离乡游子的心,因而无法成眠.接著又借用古诗〈艳歌行〉「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之典,加上鱼凫王成仙的神话,强化了下句「凄其鸿雁天」的意象.王士祯亲自来到原为南蛮的蜀地,接受险恶山川的震撼,在困苦的行路中,分外能体会千古以来流宕此地者心情的悲苦与思怀,看〈苍溪县〉一首:
万里行难到,三秋雁不过.蛮江吹积雨,急峡束盘涡.
绵谷青山远,宾人白弩多.泛舟思杜老,漂泊意如何.
王士祯先写行路之难,不仅地处荒凉,「三秋雁不过」,而且气候恶劣,峡急多水涡,根本是他从而未有的经历,又加上恶虎猛兽的威胁,人若流宕至此难免有「自弃」的心态,那麼曾流寓夔州的杜甫该会是如何的心情,於是他问杜甫,也是在问自己:「漂泊意如何」呢 再看〈合江县〉:
鰼部蛮荒水,东南裂地来.江临巴子阔,山倚少岷开.
故国音书绝,天涯老鬓催.渝歌声太苦,中夜起徘徊.
此诗同样是以客途的辛苦,模拟了流宕此地旅人的心酸.「故国音书绝」,「天涯老鬓催」指的应该不是自己,而是曾身处蛮荒的前人,故国音讯遥远,彷佛就要终老此生,对於心怀耿忠如杜甫等人,又是情何以堪 王士祯感同身受,所以「渝歌」听来充满苦味,中夜徘徊无法成眠.
以内容来说,描述行路艰险的纪行之作是蜀地山水诗的独特内容,然以怀古,寄赠为主题之山水诗也仍然存在著.同样的,这些具阳刚壮美风格的山水诗虽是王士祯山水诗中较为特殊的部份,值得注意(故为笔者所强调),但并不表示这就是王士祯蜀地山水诗的唯一「主流」,就数量来说,具冲淡,清灵,含蓄风格的神韵山水诗为数仍多.如〈叙州锁江亭晚眺〉:
望望朱提路,夕阳千万山.落霞明极浦,飞鸟近南蛮.
城角旌竿直,江亭铁锁闲.郁姑台咫尺,烟霭画图间.
朱提山在叙州府城西五十里,锁江亦位於叙州,两岸大石屹立,昔人因置铁緪,横截其处.郁姑台则在叙州北二里,相传为宋杨仙遇仙子郁姑之处.王士祯《蜀道驿程记》记载:「登锁江亭,遥望落霞,孤骛,城堞,历历在苍山暮霭间.」王士祯此诗从一开始便塑造了一幅画境,遥望远方浴於夕阳红晖中的山路,水鸟飞掠映著霞光的水面,闲静安详.接著加入人文景观,城角的旌旗向上直立,锁岩的铁鍊在下闲置,这些都是眺望所得之远景,而近在咫尺的郁姑台,亦因烟霭围绕,充满了朦胧的画境.诗中不写景物细貌,而用远景,烟霭形成了一种距离美,充满臆想的空间.又如〈晨起渡江登五峰过北岩寺〉:
江郭晓烟合,携琴来五峰.水容青滑笏,山态碧玲珑.
云树孤城外,风帆小市东.香林回望好,下界一空蒙.
王士祯《蜀道驿程记》载:「初六日,晨起,与两生登五峰.泛小舟,由海观渡资江.舟中四眺,晨曦晻霭,烟云卷舒;远近诸山,浓淡出没;江楼水市,渔浦风帆,历历可数.……至山麓,舆而上,两生骑从.」又云:「小市居人百余家,负山映江,蔬畦竹围,苍翠弥望.昔盛时,为商舶辐辏之所.」对照此诗,闲适悠然之境尽生.浴著早晨的烟岚,携琴登峰,意态风雅.「水容」,「山态」二句则皆以美玉比山翠,一说水质青绿滑润,如拂过玉笏一般,又说山色巧妙,如碧玉玲珑;充分显示晨晓的光彩.「云树」,「风帆」二句一静一动,写眺望所见之景,末句言「下界一空蒙」,言有尽而意无穷.
除此之外,另有些山水诗如〈汉嘉竹枝五首〉,〈西陵竹枝四首〉等用白描手法,明丽自然,少用典故,画面亦美.兹举二首为例如下:
龙游城郭碧玻璃,西望三峨晓黛滋.分取三江作明镜,镜中各自照峨眉.(〈汉嘉竹枝五首〉之一)
峡江三月橹声齐,扣拍哀歌高复低.十二碚边初起汕,日斜还过下牢溪.(〈西陵竹枝四首〉之二)
「龙游」诗以碧玉般的玻璃形容水色平静清碧,又以娥眉黛绿来形容山色,这些都是极其普通而生活化的比喻,然其后二句写出峨眉三峰隔有三江,各取倒影的奇特景象,则显出一种自然的趣味.
「峡江」诗写过江时所见当地特殊风情.由於荆门十二碚十分险恶,船只无法行走,必须「结木如巢,承之以箦,沉之水中,以浮识其处,方舟载两轮,挽而出之,渔人谓之车浮」,这就是「汕」.而在当地风俗中,十二碚以上,下牢溪以下,是於每年三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起汕,船夫必须相率扣拍而歌,声音悲怆慷慨,就能多猎渔获.这景况若非亲身经历是无从知晓的.王士祯身历此境,深有所感,故留下此诗.短短四句以白描手法写出时间,地理位置,以及哀歌齐发的景况,并以夕阳西下为衬映,提供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美丽画面.
肆,南海风光——岭南山水新视野
康熙二十三年,王士祯五十一岁,奉命祭告南海,於康熙二十三年来到广州,入南海神庙,并谒五祖山,游历广东名胜山水,包括弹子矶,观音岩,白云山,越秀山,羚羊峡,七星岩,浈阳峡,大庾岭.这段时期他留诗三百篇,是为《南海集》,并有《南来志》,《广州游览小志》等,记录了南海游历的过程.
清初诗人中,由於屈大均为广东人,对家乡景物自然十分熟悉,然因其一生大半时光都在游历南北,结交志士,约仅少年与晚年时期长居故乡,因此留下的广东山水诗於其山水诗中比例不算多,又,在内容上虽描述了广东山水,但所涉之处殆只家乡周围,情感上亦较浓烈而主观.王士祯则不同,他因为奉旨祭告南海,浩浩荡荡的南下广州,继蜀地之行后又再度的扩展了视野,在心情则为客观游历的态度,因此就山水诗而言,王士祯所留广东山水诗无论写景或述怀,内容都较屈大均全面而丰富,其中又以描写广东奇特山水风貌者占大多数,如〈韶石〉,〈弹子矶〉,〈观音岩〉,〈峡山飞来寺〉,〈半山亭〉,〈南海神祠〉,〈羚羊峡〉,〈七星岩〉,〈重游飞来寺〉,〈大庙峡〉,〈雨入浈阳峡〉,〈浈阳峡〉,〈归度大庾岭〉等.由於两广地形与中原地区大不相同,以今日地质分类观之,绝大多数属石灰岩地形,就景观来看,有石灰岩洞穴,石钟乳,石柱等特殊美景.王士祯来到此地,不仅有不同於蜀地的视觉惊奇,也丰富了山水诗中的审美经验.在风格上,浪漫神妙者有之,清丽优雅者有之,如蜀地雄奇阳刚之长篇山水古诗者亦有之.兹举〈南海神祠〉一首:
茫茫百粤间,众水归扶胥.下汇波罗江,日夜相灌输.
嵯峨两虎门,卫此阳侯居.神宫压沧溟,潮汐在阶除.
我驾万斛舟,乘风但斯须.飞廉送旌麾,龙伯为前驱.
百灵何蜿蜒,穹龟与长鱼.将命肃牲醴,来格神所愉.
振衣浴日亭,遥见三足乌.咫尺蹑樊桐,览彼天帝都.
此诗为王士祯祭告南海神所写,配合著祭告的任务以及神祠特有的属性,运用神话典故写景观之妙.南海祠庙在广东东南,面对波罗江,波罗江由众水汇集而成,水势汹涌,浩浩汤汤.此诗从「茫茫」句到「潮汐」八句,先写祠庙所在之地理位置,在百粤众水间,波涛日夜灌输,又有大小虎山海中相望,形成虎头门之险,捍卫著海神所居之处,八句写来气势恢宏.「飞廉」以下四句则以神物飞廉,龙伯国,以及众仙人,海神所统之众鱼龟等,描述海上狂风,烟雾迷茫,众鱼踊跃的壮观场面.飞廉即风伯,能「驾乘龙云,假疾风之力」;龙伯国则传说位於昆仑山北方,国人高三十丈,可活至一万八千岁;至於百灵,就是众仙;王士祯此处以神话景物的簇拥衬托出海神的神威.虽无正面写南海神庙之具体景观,然神韵已出.「将命」以下二句写祭告南海神之敬肃态度,「振衣」句至最后则写诗人立足神庙眺望所见之景:右方的浴日亭,为观日佳处,而樊桐仙山彷佛近在咫尺,让人能登高一览天帝之都.诗人於此处将视野拉开,把南海神庙置入全景中,又以昆仑仙境做结,不仅呼应神庙属性,又营造了浪漫遐想之境.
而如〈观音岩〉,〈七星严〉等诗则针对广州石灰岩特殊山水面貌而出,由於石灰岩洞穴所造就的奇景原本即令人叹为观止(直至今日仍为人们所称叹),来自中原的王士祯自亦惊奇不已,他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极力向世人传递当地的绝景.看〈观音岩〉:
粤山无寸肤,斯岩益厜 .其下蟠水府,其上排云霓.
洞穴豁天半,十丈临江涯.骑危蹑虚空,险绝缘钩梯.
白日忽昼晦,疑逢魍与魑.金兽佩腰间,火铃前后随.
蝙蝠如白鸦,钟乳皆倒垂.羃 掩洞门,狡狯神所为.
暗瀑响阴壑,寻丈安可知!洒落深潭中,如弩齐发机.
佛座云雾生,蒙蒙沾人衣.远江上明月,阑干拂参旗.
归舟意倘怳,绝景谁能追!
由於同属南方的台湾在野柳,垦丁一带亦属石灰岩地形,因此笔者读此诗所写之境感受分外真实.首句「粤山」至「险绝」八句,明确写出了石灰岩地形的表徵.由於地质疏松无法储水,表面无法附生植物,因此所有石灰岩山壁都是光秃秃的,加上易於风化侵蚀,山形更显巉刻陡峭,故王士祯言「无寸肤」,又言「益厜 」,是巧妙的比喻亦为真实状况.因为土质蓄水力不良,水份往下渗透,形成洞穴,以及钟乳石等碳酸钙结晶,造成美丽的地底世界.石灰岩洞有大有小,小可容身,大可如宫殿,洞底石柱饱含水气,若有光线照射则显出晶莹辉煌的效果.然不论石灰岩山壁或洞穴全属自然生成,陡峭诘曲,人们若要爬岩或入洞都十分险困.因此王士祯要「骑危蹑虚空,险绝缘钩梯」.
「白日」至「蒙蒙」句则写入洞情景.观音岩洞规模颇大,属已开发的石灰岩洞,内有阶梯,又设佛座,王士祯在《南来志》中曾清楚的交代这次的游程:「登观音岩,峭壁俯江,拾级可五丈余,有洞呀然开豁,中祠观音大士,危栏架壑,左右石壁,束炬前导,三折至绝顶,下临无地,岩巅钟乳倒垂,下幕洞口.岩根复有一洞,深窈黝黑,水出其中,注江不绝.归舟见新月,泊东江.」此段记载可与此诗合观.「白日」二句写初入洞时日光骤然暗去,潮湿阴森如有鬼魅出没,所以要腰配金兽,手持火铃等符物驱邪.由於石灰岩洞身处地底,人迹罕至,原本即蝙蝠虫蛇栖息之处,除非如现代已经过人为开发成为观光地点,否则进入洞穴观赏美景之余,必会遭遇这些生物.所以王士祯续言蝙蝠大如白鸦,还有钟乳石悬挂,十分的写实.除此之外,洞门烟雾成网,足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著更深处又见另一洞,黑暗中只闻瀑声淙淙,如万箭齐发,声势惊人,不知深几许!洞中观音安然沈坐,丝毫不受干扰,然水气蒙蒙围绕著佛座,观者亦沾衣.
以上写观音岩之地形地貌,描写自然景观的神妙奇景,彷佛夸饰却又写实,深具审美价值.然「远江」句以下至最后四句则写出洞后登船归去时的感受.出洞时已入夜,「远江」「明月」立刻将方才的幽邃诘曲区隔开来,进入了广阔而静谧的境地.彷佛经过千军万马的洗礼后忽然的澄静下来,留给人们无限沈思的空间.王士祯自己也为刚才的奇景失神不已,只能叹「奇景谁能追」!
王士祯描述广东石灰岩美景除了〈观音岩〉之外,另有如〈七星岩〉:「岩窦鸣鼓钟,石乳乱茅戟.往往鸟兽形,奇谲荡惊魄.其旁两洞天,谽 几年辟.水声暗澎湃,时有蜿蜒迹.」写石灰岩之奇石异状十分传神.七星岩「各自独立」,「岩洞口出绝壁下,中有甬道相属,左右有钟鼓二石,渐入穹窿,如十间屋,天光穿漏,石级斜上,曰璇玑台,其上钟乳倒垂,曰双峰」.如果曾去过台湾野柳,垦丁等地,见过「女王头」,「烛台石」等石灰岩石,就更能体会王士祯笔下所谓「乱茅戟」,「鸟兽形」等石灰岩风光了.由於景观独有,王士祯一方面运用巧妙比喻写景,一方面则运用想像夸饰的浪漫手法驰骋他对於此间山水的心灵激荡,达到审美的境界.他续写七星岩:「云此龙所宫,终古云雾积.沉沉抱珠睡,五岭悭雨泽.吾欲割其耳,雨工起鞭策.坐使沥湖盈,乘流挂帆席.」利用龙宫的神话,乖龙割耳,牧羊雨工的故事,铺衍的气候变化,最后画面则停留在诗人乘船在水量充足的沥湖上,顺流而下的情境上,显得轻盈而快意.
这些南海特殊景观的书写成为王士祯此期山水诗较值得注意的部份,除此之外,登临怀古或随著拜访山林寺院而得禅修妙境之作,以及南海风光的闲适清幽等,亦占有份量.略举〈乙丑元旦雪中谒五祖山二首〉之二如下:
宝界琉璃净,名香笃耨熏.堂开数峰雪,目尽九江云.
优 花时现,频伽鸟竟闻.踌躇下山路,枫叶正纷纷.
五祖山在广东黄梅县,为禅宗五祖大满禅师道场所在.由於亲临佛家圣地,王士祯写此山水深富禅意.宝界,琉璃,优昙钵花,频伽鸟等都出自佛经用语.诗前半写出五祖山的清净,并以空气中满溢松脂笃耨香的嗅觉感受,道出「松万株」的情景,而堂门开启便是远处覆雪山峰迎面扑来,视线极处则是九江风云,山川水意尽入五祖山,令人想见言外之景,余意无穷.诗之后半以优 花出现,频伽鸟啼鸣比喻自己忽悟佛理,当他踌躇著走下山时,两旁枫叶正缤纷落下.诗人最后留下一幅充满禅机的清澄美景,平和而引人思量.
王士祯登五祖,四祖山所留山水诗除此之外尚有〈下五祖山〉,〈早发黄梅过东禅寺〉,〈濯港〉等,诸如「野梅香破半溪水,翠羽一双相背飞」(〈下五祖山〉),「水边孤寺半烟篠,郭外树峰空雪云」(〈早发黄梅过东禅寺〉)之句,山水景物都沾染著淡然空灵的气息.
伍,其他游历经验与山水诗
王士祯未仕前在故乡山东的游历,以及从广东经江西,湖南,安徽,山东,河北北归时,还有六十三岁奉命祭告长白山,五岳,四渎之际都留下不少山水诗,其中数量较多的要属庐山诗.庐山为江西名胜,常为清初诗人行止所在(如屈大均,顾炎武等人都留有庐山诗).康熙十二年,王士祯典试四川后居庐山二年,康熙二十四年祭告南海神后游庐山,直到二十七年才离开赴京,由此可见王士祯对庐山的钟爱,所留下的庐山山水诗亦有十余首之多,包括〈望庐山〉,〈入庐山口号四绝句〉,〈自锦绣峰下至东林寺〉,〈虎溪桥回望西林寺〉,〈万杉寺〉,〈与孙豹人周星公往白鹿洞次回流山〉,〈初入五老峰谒白鹿洞呈汤佐平先生〉,〈自白鹿洞至三峡涧〉,〈三峡桥〉,〈玉渊潭〉,〈栖贤寺〉,〈开先瀑布〉,〈招隐桥〉,〈万竹寺〉,〈佛印松〉,〈南唐元宗读书台〉,〈青玉峡〉,〈寄题三叠泉〉等,几乎涵括了庐山的名景寺院.其中〈望庐山〉一首写出庐山的全貌:
看山宜雪后,五老况相要.绝顶霾云雾,诸峰出泬寥.
阴阳殊向背,吕楚接风潮.急瀑来三峡,名僧问六朝.
客程兼水石,行色借渔樵.磨衲堪终老,彭城枉赐貂.
题名「望」庐山,一方面介绍并诠释庐山的美,一方面告诉人们该如何游览庐山最好.诗之前半说游山时间要选在下雪之后最佳,可看见绵延的五老峰,峰顶云雾缥缈,自山间穿梭,而山阴山阳景色不同.后半则指出三峡涧,六朝僧,释惠睿等庐山自然与人文景观,并藉此表现诗人对庐山美景的体会.此诗为诗人对庐山的总览,可作为庐山诗的开端.之后诗作有写庐山泉瀑激湍胜景,或写山境清幽闲雅者.前者如〈三峡桥〉:「石激水斯怒,水横石逾壮.水石终古争,怪奇纷万状.日射金井潭,溅沫出桥上.日光散清红,雨丝乱飘扬.」写桥下三峡涧水石相激之状,怪石嶙峋,甚为奇特.而日光照射在金井潭上,水沫将浴著日光飞溅桥上,雨丝亦在光影中纷飞,想像人站在桥上,置身此金光水色中,画面何等精彩丰富.又如写〈开先瀑布〉:「神龙擘空冥,飒沓双峡开.青天露鳞甲,白昼行风雷.峡逼不能逞,掉尾扬其颏.」将瀑布比成龙,形容其神出鬼没之状,彷佛有神迹.
写庐山清景者以绝句居多,在短短篇幅中,不重山水形貌,而以意境的表现为主,如〈南唐元宗读书台〉:「犹存读书台,不见升元阁.寂寂青桂花,岩间自开落.」写南唐后主李煜读书台旧址,今日人去事异,空留此台,末二句颇有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味道,十分空宁.再举〈佛印松〉为例:「印公手植松,挺若舟千斛.山空孤月明,传声乱飞瀑.」佛印松指的是开先寺前的夹道松,为佛印了元禅师住持开先寺时,手植之松,大有十围,苍翠郁然.王士祯写松,也写整个山景.顺应著佛印松的背景,营造了月夜的空寂宁和,特别是「山空」二句,以静态的月明柔光,对应著夜里飞瀑传响,更增添了空谷回音之感.
王士祯在江西除庐山诗之外,尚有不少山水佳作,其中绝句〈江上〉(吴头楚尾路如何)一首,更是王士祯山水诗之代表作:
吴头楚尾路如何 烟雨秋深暗白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吴头楚尾指今江西省北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交接之地,故称「吴头楚尾」.王士祯由此渡江,面对眼前景而有所感,故发而为诗.此诗首句使用反诘语气,并且点出地点所在.诗人渡江之前不知前路如何,是写眼前事,也感叹人生路.但是他并未明说内心的感叹,而藉由下句之「烟雨秋深」一片朦胧,江水黯淡,影射了自己的心境.后二句则写渡江所见景致,亦婉约道出渡江感受,用语精炼而含蓄.时序深秋,已有寒意,然又於夜间渡江,亦遇上涨潮,已令人感受到阵阵寒意;而对岸却又是满林黄叶与雁声鸣啼,更添萧索气象.诗人并未明言心意所在,然山水自可言语.王士祯用意不在介绍吴头楚尾的客观景物,而是不断的透过自己对山水景物的感受:烟雨,暗波,寒潮,黄叶,雁声等,加起来就是一幅凄清的山水画面,这画面其实就是诗人内心图像的投射.至於王士祯内心的感伤因何而起并未明说,但或许也不重要,只在山水诗中留下足以令人体味无穷的余韵,就是「神韵说」的要旨.以眼前景兴会寄情,使此诗成为王士祯山水的佳作.
除江西之外,王士祯书写故乡山东的山水诗为数亦不少.游历故乡山水,心情多半平和闲逸,在情感上亦多依恋,譬如〈杨家硿〉,〈石梁〉,〈柳庵〉,〈柳庵西方丈夜坐〉,〈女郎山〉,〈啸园杂题八首〉,〈故关〉,〈春城堆〉等诗,都有故乡山水的清明静好.其中〈杨家硿〉一首更可明显看出他对故乡的心意:
诘曲皆红泉,纵横半白石.石映月明时,泉喧风雨夕.
爱此故乡山,临流布瑶席.
王士祯《北归志》言:「六月十四日过杨家硿,群峰犬牙,一溪屡渡,溪中白石如玉,溅沫飞流,众山皆响.」由此可略知杨家硿之自然形貌.而诗中「石映」,「泉喧」二句应即根据当地实景所写,扣住「白石如玉」的特质,在视觉上以白石与月光相辉映,听觉上用泉水喧哗作为底衬,诗人将自己的审美心得化为文句,形成了另一个山水审美的空间.在此诗最后王士祯更不避讳的说出自己主观的偏爱「故乡山」,足以显示人们心中有关山水的美感经验,其实是充满主观成份的.再如〈峰山即事〉:
雨足烟村事不闲,家家驱犊出柴关.枣花香遍浓阴合,水碧沙明望峰山.
峰山位於山东省,王士祯在雨后路过峰山下,因时因景,即事出之,写山居风光,清新自然,有田园诗的味道,深富乡土生活气息.首二句写雨后村事不闲,居民们都忙著驱著小牛出柴门.这场山间雨彷佛下出了生机蓬勃,因为下了雨,滋润了大地,对农民而言是个喜讯,所以迫不及待的在雨停之后纷纷活动起来,短短二句刻画了一幅动态而鲜活的图象:忙碌而俐落的身影,活蹦乱跳的小牛,正是一幅农家乐!后二句笔锋一转,不写居民驱犊而出后的结果,直接将动态转为静态,带领读者以嗅觉与视觉感受四周的气氛:空气中有枣花飘香,四处是绿树浓荫,又「水碧沙明」,青山绿水尽入眼帘.诗人就在这样的情境下抬头「望」峰山,并以此作结,表现了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心志与情怀.全诗不用典,用笔自然不夸饰,使用白描手法,与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有动有静,声色相错,远近,明暗参差,可谓句句入画,情志寄托婉约,余韵无穷,实为佳作.
王士祯故乡山水诗中的写景佳句颇多,诸如「一夜前山雨,千回石濑深.空花春漠漠,仙梵午沉沉」(〈柳庵〉),「木犀春半发,鼻观定中闻.举首见明月,西峰归片云」(〈柳庵西方丈夜坐〉)等,其中山水都散发著心情安稳,无事相扰的情调,令人阅之亦随诗中山水进入祥和的境地.
陆,结语
依照游历经验的不同,可得王士祯山水诗的几个阶段性特色:
(一)扬州宦游期间所留下的山水诗数量颇多,在内容上包含了大量的山水怀古,寄赠,以及最能体现神韵诗论的山水记游,即目等山水诗.在风格上,则以云淡风轻,清丽幽远贯穿其作.
(二)两次蜀地游历,成为王士祯人生之特殊经历,不仅使他眼界大开,更於险恶山水别有体悟.显现在山水诗上最重要的就是风格的变化,在神韵说的清丽空灵之外能有雄情苍茫,充满力度的表现.无论是长篇纪行或是五,七言近体,皆雄浑壮美,都是讨论王士祯山水诗时不可忽略的.除此之外,孤凉的思归情怀,蜀地山水闲适幽静的一面,在王士祯笔下亦一一呈现,更有以白描手法所写民歌如竹枝词等,展现了蜀地山水诗的独特与丰富.
(三)岭南地区山水诗承继著蜀地纪行写景时的奇绝风格,将广东独有的山水景观真实而富想像的传递出来,较值得注意的是为描述石灰岩洞穴以及特殊岩石,水流瀑布所造就的绝景,因为自然地形的差异,南海山水诗并无蜀地纪行的惊骇艰险,而以精巧神妙替换了壮美风格.
由於王士祯一生顺遂,生活的不如意甚少,心情上也没有遗民诗人般的汹涌澎湃与矛盾冲突.他的游历经验来自於任官期间的游山玩水(如二十六岁任扬州推官五年间,游遍了江苏名胜;后奉命典试四川,祭告南海,祭告西岳时,皆藉机游览山川),不同於家国变故的沉痛,或民间疾苦的观察,王士祯面对自然景物所呈现的是一种山水美的享受,以及自我人生境界的思索.如果说这太过耽溺於个人世界,是「小我」的情操,不符合诗言志的精神,或亦难以反驳,但从另一方面看,这却为王士祯提供了一个山水审美的纯粹环境,因为内心的平静淡然,更能毫无旁碍的去发掘自然美的内涵,特别能对山水景物观察入微,将稍纵即逝的片刻景观,激发成深刻的心灵感受;配合著神韵说的体现(如前言所述,此处因篇幅受限而舍去,本论文将於第二部分续论),可使我们正视除了「言志」之外的诗歌艺术价值,不论是在山水诗,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发展上,都深具意义.
参考文献
王士祯著/惠栋,金荣注(民81).渔洋精华录集注.山东:齐鲁出版社.
王夫之等(民52).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钟翰点校(民77).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
王士祯撰,孙言诚点校(民81).王士祯年谱.北京:中华书局.
王士祯(民63).香祖笔记.(笔记小说大观续编第九册).台北:新兴书局.
王士祯(民49).居易录.(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五编第八册).台北:新兴书局.
王士祯(民84).蜀道驿程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出版社.
王士祯(民84).北归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出版社.
王英志(民85).王士祯山水诗之「别调」.古典文学知识,5,25-78.
余冠英主编(民78).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
李延寿(民54).南史.台湾:中华书局据武英殿本校刊.
沈约(民54).宋书.台湾:中华书局据武英殿本校刊.
佚名(民3).异闻集.上海:商务印书馆.
周懋昌(民86).著手成春,尽得风流王士祯《真州绝句》其四评赏.古典文学知识(南京),1,42-43.
周焦编著(民84).焦氏说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出版社.
金启华,臧维熙编注(民69).古代山水诗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阿弥陀(民84).四合经.台北:佛经教育基金会.
屈原著/洪兴祖补注(民72).楚辞补注.台北:汉京出版社
范晔(民54).后汉书.台湾:中华书局据武英殿本校刊.
唐太宗(民54).晋书.台湾:中华书局据武英殿本校刊.
祝穆编/祝洙补订(民80).方舆胜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常璩撰/任乃强校注(76).华阳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孙光宪(民72).北梦琐言.台北:源流出版社.
张湛注(民74).列子.北京:中华书局.
张莱(民84).京口三山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台南:庄严文化出版社.
雷应元纂修(民81).扬州府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十三册).北京:中国书店.
都穆(民88).游名山记.(丛书集成三编第九十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陆游著/陈文新译注(民76).日记四种.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杨陆荣(民88).三藩纪事本末.(丛书集成三编九十九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
苏辙著/曾枣庄,马德富点校(民76).栾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The Landscape Poem of Wang Shyn-chen
Ya-hsin Huang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I try to analyse the features of Wang shyh-chen’s landscape poems in accordance with his tours to Yangchow, Si-Chuan, Nan-hai and the others in several phrases.
Key words: Wang shyh-chen, landscape poems, the Qing Dynasty
黄雅歆: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语文教育学系副教授
投稿收件日:93年3月29日;修正日:93年6月10日;接受日:93年6月15日
黄雅歆: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语文教育学系副教授
见《清史列传》卷九.(王钟翰点校,中华书局出版,页657)
《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引自《王士祯年谱》,王士祯撰,孙言诚点校,中华书局出版,北京新华书店发行.
《渔洋诗话》:「律句有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者,如高季迪"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曹能始"春光白下无多日,夜月黄河第几湾″;李太虚"节过白露犹余熟,秋到黄州始解凉″;程孟阳"瓜步江空微有树,秣陵天远不宜秋″是也.余昔登燕子矶,有句云"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或亦庶几耳.」(《清诗话》上,上海古籍出版社,页186)
《三藩纪事本末》:「顺治二年五月八日,大兵抵江浒.九日昧爽,烟雾蔽江,乃缚刍置木筏上,顺流而下,以绐京口兵;而大兵潜从龙潭竹哨渡.十日,马士英犹有"长江天堑″之对;十一日,都城陷.」(《丛书集成三编.九十九册》,页944,新文丰出版社)
见前注所引《三藩纪事本末》所载明末史事.页933-985.
见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诗.
录诗如下:「泊船西蠡河,解缆东城路.凉月淡孤舟,遥村隐红树.杳杳暮归人,悠悠渡江去.」(《渔洋精华录集注》,齐鲁书社出版,页119)
《晋书.文苑传》:「伏滔《正淮篇》:淮南者,三代扬州之分,秦并天下,建立郡县,是为九江.」(《四部备要.史部》,中华书局据武英殿本校刊)
《焦氏说楛.卷三》:「苏长公赴杭过润,佛印正挂牌与弟子入室,公便入方丈,见之.师云:"内翰何来 此间无坐处.″公戏曰:"暂借和尚四大用作禅床.″师曰:"山僧有一转语,内翰言下即答,当从所请.如稍拟议,所系玉带,愿留以镇山门.″公许之,便解置几上.师曰:"山僧四大本无,五蕴非有,内翰欲於何处坐 公未即答.师急呼侍者云:"收此玉带,永镇山门.″遂取衲裙相报.公有一绝云:"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片事风流,辉映千古.」(《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庄严文化出版社,页50)
《宋书.州郡志》:「文帝元嘉八年,更以江北为南兖州,江南为南徐州,治京口.」吴大帝原本都穆陵,以京口为重镇,宋文帝因之.(《四部备要.史部.宋书》卷三五,页7,中华书局据武英殿本校刊)
《南史.梁武帝纪》:「大同十年,帝幸京口城北固楼,因改名北顾.」(《四部备要.史部.南史》卷七,页7,中华书局据武英殿本校刊)
《晋书.列传第七十》:「孙恩,琅琊人.父泰,为王道子所诛.恩逃於海,聚合亡命,自海攻上虞.因袭会稽,字号征东将军.诛杀异己,戮及婴孩.恩死,众复推恩妹夫卢循为主.」(《四部备要.史部》卷三五,页14,15,中华书局据武英殿本校刊)郑成功於顺治十六年六月攻陷镇江府.
明.张莱《京口三山志》:「北固楼在山南绝顶,梁天监中,武帝御书"天下第一江山″六字,揭於楣.今门榜六字,宋淮东路总管延陵吴琚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地理类》,庄严文化出版社,页110)
王士祯本不耐於酬唱应和.《渔洋诗话》:「萧子显云:"登高极目,临水送归;早雁初莺,花开花落.有来斯应,每不能已;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王士源序孟浩然诗云;"每有创作,伫兴而就.″余生平服膺此言,故未尝为人强作,亦不耐为和韵诗也.」(《清诗话》上,上海古籍出版社,页183)
《渔洋精华录集注》,齐鲁书社,页146.
见惠栋注引《国雅》评.(《渔洋精华录集注》,齐鲁书社,页147)
《渔洋精华录集注》,齐鲁书社,页200.
都穆《游名山记.卷四.招隐山》:「离黄鹤山西南行三里,抵招隐山,以晋处士戴顒所居得名.」(《丛书集成三编.九十册》,新文丰出版社,页315)
见《笔记小说大观》十五编,八册,新兴书局出版,页4740.
余冠英主编《中国古代山水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页1023.金启华,臧维熙编注《古代山水诗一百首》,周懋昌〈著手成春,尽得风流—王士祯《真州绝句》(其四)评赏〉一文等,皆有相同的意见.
此据雍正本「红豆斋」刻惠栋《渔洋山人精华训纂》题作〈即目〉,王士祯《香祖笔记》则作〈江上〉.
王士祯《香祖笔记》:「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与净名默然,达磨得随同一关捩.观王,裴《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予少时在扬州亦有数作,如:"微雨过青山,漠漠寒烟织.不见秣陵城,坐爱秋江色.(〈青山〉)"萧条秋雨夕,苍茫楚江晦.时见一舟行,蒙蒙水云外.″(〈江上〉)"雨后明月来,照见下山路.人语隔溪烟,借问停舟处.″(〈惠山下邹流漪过访〉)"山堂振法鼓,江月挂寒树.遥送江南人,鸡鸣峭帆去.″(〈焦山晓起送昆仑还京口〉)又在京师有诗云:"凌晨出西郭,招提过微雨.日出不逢人,满院风铃雨.″(〈早至天宁寺〉)皆一时伫兴之言,知味外味者,当自得之.」(见《笔记小说大观续编.第九册.香祖笔记卷二》,新兴书局,页5378)
见《扬州府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十三册.扬州府志.卷一》中国书店出版,页44).又李少雍在《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页1021)评注言:青山即现今南京市东南的青龙山.而秣陵城故址也是在今南京市内.
见《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页1025.余冠英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
王士祯《居易录》:「予首唱〈冶春〉诗,一时名士皆属和.」(见《笔记小说大观》十五编,八册,新兴书局出版,页4738)
见王英志〈王士祯山水诗之"别调″〉一文,《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5月.
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传记类.128册》,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页317.
《列子.汤问》:「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
《方舆胜览》:「卧龙山在奉节县.有诸葛武侯祠及寺观,有泉极清冷.」(宋本《方舆胜览》,祝穆编,祝洙补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页499)
以上借用王英志〈王士祯山水诗之"别调″〉一文中所引,《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5月.
《华阳国志》:「鱼凫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於湔.」(《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晋常璩撰,任乃强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页118)
《后汉书.南蛮传》:「秦昭王时,白虎为害,募国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镒.时有巴郡夷人,能作白竹弩,登楼射杀白虎.」
王士祯因奉旨典试四川故来到蜀地,经合江县,夜泊后随即离开,并留有〈合江早发〉一首:「放溜残更里,熹微霁色闲.鸦飞符县北,日出少岷山.众水当渝会,扁舟下濑还.客心争岁暮,犹自滞乌蛮.」充满了闲逸的气氛.(《渔洋精华录集注》,齐鲁出版社,页700)
同注26,页325.
同注26,页326.
陆游《入蜀记》:「荆门十二碚,皆高崖绝壁,崭岩突兀,则峡中之险可知.」(见陈文新译注《日记四种.入蜀记》,湖北辞书出版社,页141)
见苏辙《栾城集.车浮诗叙》(曾枣庄,马德富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页312).
《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氾滥兮.」王逸注曰:「阳侯,大波之神.」(洪兴祖《楚辞补注》,汉京出版社,页134)此诗所指即为南海神.
《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曰:「飞廉,风伯也.……或曰:驾乘龙云,必假疾风之力,使奔属於后.」(同前书,页28)
《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武山之所,……至扶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见注26,页360.
见王士祯《北归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28册》,庄严文化出版社,页364)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世言乖龙苦於行雨,而多窜匿,为雷神捕之,或在古木及楹柱之内,若旷野之间,无处逃匿,及入牛角而牧童之身,往往为此物所累而震死也.」(源流出版社,页169)
冯贽《云仙散录》:「《琴庄美事》云:"识者曰:天罚乖龙,必割其耳.″」
《异闻集.柳毅》:「(柳毅)因复问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 神只岂宰杀乎 ″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 ″曰:"雷霆之类也.″数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齕甚异.」(见《旧小说.乙集》商务印书馆出版,页672)
惠栋注引《法华经》:「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渔洋精华录集注》齐鲁出版社,页1277)
《阿弥陀经》:「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王士祯《北归志》:「(开先寺)西即青玉硖,瀑布出双剑峰,经黄岩,如白龙奋迅,怒不可遏.劈峡三折而下注於龙池,砰訇殷辚,崖谷飞动.文与可谓开先瀑布不可量其高远,信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128册》,庄严文化出版社,页368)
王士祯《北归志》:「由西阳桥折而西二里许,至开先寺,夹道松大皆数围,曰佛印松.」.(同前书,页368)
此处引用《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页1026)
同注41,页373.
Ya-hsin Hua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ducation,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第十七卷第二期
山水有神韵—王士祯的山水诗(上):游历与山水 

Journal of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Vol.17, No.2

Journal of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Vol.17, No.2(Sep. 2004)35~64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第十七卷第二期(九十三年九月)35~64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第十七卷第二期(九十三年九月)35~64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

                浏览次数:1606--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马强 :《蜀道文化述论》,数千年蜀道上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下篇文章方舟子与成都“民间科学家”辩论(五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