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接点击下文
中国共产党核心期刊《党史文苑》2008年6期发表郑光路《中华武术首次赴奥运会全纪录》
2.
(本书作者郑光路注:本文曾发表于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体育核心期刊《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 鉴于一些武术史学者或武术系研究生,撰写论文时常引用本文甚至大段剽窃,这里作部分删节,并申明:本文拒绝一切形式的转载,侵权必究。
峨眉黄林派“火龙拳”宗师
钟润生、钟方汉父子
郑光路
 左图:本文作者郑光路(右)和四川著名武术家李孟常摄于1983年
右图:本文作者郑光路(左)和四川著名武术家钟方汉摄于1985年
峨眉派武术与少林、武当武术同闻名于海内外。峨眉武术中的按地区、特点有人将它分为黄林、点易、青城、铁佛、青牛等五大派类。黄林派传说甚多:有人说以前峨眉山万年寺旁一道长,在深山长期观察群猴互斗及蛇兽相搏,将猴之迅捷和蛇、兽的柔猛融入拳中。至清代,后人根据万年寺楹联而命名为“黄林派”…..又有人说清雍正皇帝欲杀灭天下豪侠,许多武侠避匿四川彭县九峰山,切磋拳技后融成一派,此山遍植银杏树,叶落遍地金黄,故名“黄林”…..还有人说此拳种同川西坝子古镇黄龙溪等地“舞火龙”风俗有关,黄林派中就有著名的“火龙滚”等套路。 传说总属虚幻,近代此派武林名师却实实在在。清光绪年间,隆昌人刘松云擅长黄林派拳术,民国初年,刘传拳技于成都的宋鹞山、钟润生、张海门、钟敬芝等,黄林派拳术遂在成都等地广为流传。 钟润生,生于清光绪.........四川温江人,后定居于成都西郊马......本文作者郑光路20世纪80年代与之有较多交往。
其弟叫钟.....比他小十来岁。钟家为武术世家,钟润生父亲武功甚好,曾任清代达县、峨眉县等地武官。钟润生兄弟自幼习武刻苦,父亲亡故后,先后向十来个师傅学习,将父亲遗留家产耗用殆尽。辛亥革命后,“四川武士会”成立,曾任清军十营总教头、人称“无影腿”的马....为会长。
钟润生又拜马为师学习数年。关于他从刘松云学黄林派武术的事有段传闻:有一天,钟润生与师兄宋鹞山及师弟余老幺在茶馆饮茶,其间免不了谈论武术,又比又划。邻座一个四十岁左右的汉子,身高五尺,黄瘦脸皮高颧骨,两目炯炯,身著粗布短衫,但眉宇间却有一种坚毅豪爽之气。这汉子听他们高谈阔论,微微哂笑似有不屑之意。宋鹞山心中诧异,离座向那人抱拳道:“你哥子一定是‘打打行’的’内盘’,何不赐教?”那时武林中讲究以武会友,汉子慨然应允,当即走到茶馆外的空坝中,对三人拱拱手说;“今天要向诸位请教,你们一起上吧!”宋鹞山、钟润生、余老幺已是武林高手,听这话大怒,就咬牙一窝蜂窜上去,拳来腿飞,纷纷进招。那人身法敏捷异常,左右盘旋穿梭,三人的拳腿交加,分明已落在他身上了,却只见他双手或盘、或撩,或提、或格…不慌不忙,将众人凌厉攻势纷纷化解,那种防守“脱化”之法独特,还守中寓攻,用又狠又重的凤眼拳四面还击,三人未占丝毫便宜……猛然间那汉子向钟润生虚晃一招,倏地急转身扭腰向宋鹞山猛扑。宋大惊,连退数步,慌忙间将房檐下茶桌上的铁水壶撞落在地。那汉子眼明手快,眨眼间左拳直点宋鹞山面门,右手却几乎同时将水壶拾起放回桌上,仍严守门户,毫无破绽。只这一招,充分显示出技艺的高超…..钟润生三人大为叹服,当即拜他为师。 宋鹞山在成都开了一家大染房,家资较富,不久后即将师傅供养家中朝夕请教。这汉子,就是民国后在四川武林中很有些神秘色彩的人物刘松云。刘是四川....人。钟润生等人后来听他道及黄林派武术的渊源:清嘉庆年间荣昌县“黄林寺”黄林老道将此派武术传给刘松云祖父刘....刘松云所以神秘,是因为他虽技艺卓绝,却并不以武艺谋生。他清末即与同盟会有关系,曾为反清奔走,民国后又与熊克武等四川反袁世凯的军政要人过从甚密,行踪奇诡,私下在进行倒袁活动….. 宋鹞山、钟润生等向刘松云学了“蹲桩拳”、“ 四平拳” 、“火龙滚” 等套路;还有“火龙对扣”(对练)等拳技, 双方都站在一只长条凳上进行,这对桩功及灵活要求极高(两人要在几寸宽的长凳上边打边侧身相让、调换位置)。这种练法是火龙拳特色之一,本文作者郑光路曾与钟润生之子钟方汉拳师81岁时进行这种练习……
火龙拳风格独特:凤眼锤(食指关节突起如螺尖)专点人....法上左右盘旋闪摆,吞、吐、闪、钻若蛇龙之灵巧难测….. 宋鹞山、钟润生....等人随刘松云学艺数年。在蔡锷组织的反袁战争前夕,刘即随熊克武等人悄然东渡日本,不久后得“绞肠痧”(可能是阑尾炎),后死于山东,仅四十余岁。据钟方汉老师讲,在刘松云的诸多弟子之中,以大师兄宋鹞山学艺最精。宋一生好武,为习武遂终将家当卖尽,后居灌县...场,授徒众多。钟方汉除随父钟润生学武外,还曾得宋之教授,受益不少。 钟润生的武功亦很精湛,他并不魁伟,但力量却不小,鹰爪功尤强。他每天要练插沙桶(左右手猛扎沙桶,一插到底,再翻掌旋臂挖沙而出),数十年来作为“常功”来练,致十指又粗又硬象鼓槌形状,指甲皆嵌入肉里了,是武林中出名的“硬手”。后来他曾任川军田颂尧部“屯子军”司令部(司令长官为抗日名将王铭章)中主任武术教官。抗日战争后,王铭章部出川抗战,钟润生留居...“钟家火龙拳”遂闻名于成都附近州县。钟润生死于......年,无病而终,享年.....年。 钟俊之为钟润生幺弟,建国前后积极传授火龙拳。他武功精熟,拳架舒展自然,颇受时人好评。钟俊之于1976年去世。 钟方汉生于.......为钟润生独子,自幼习武。后曾在川军中任职教授武术,曾随王铭章出川参加抗战。他谙熟多种武艺,如火龙拳、九滚十八跌、北方拳种等。抗战胜利后他归川,在马家寺一带授徒甚多。解放后流放新疆,70年代后回家乡。 20世纪80年代,作者(郑光路)曾拜钟方汉为师,多次前往双流县通江镇,在其住居竹林茅舍下,河畔野径中,与钟方汉老师演练拳法、摆谈武林掌故。他酒量甚豪,酒酣耳热之际,听他东拉西扯摆谈武林旧事,真乃快事。我给他照了许多习武照片及评介文章,作为老拳师珍贵资料,发表于《成都体院学报》等专业刊报….不久后这位黄林派老拳师寂然谢世了。
(本书作者注:本文曾发表于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体育核心期刊《体育文化导刊》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