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中国作家何时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 -上传日期:2006/12/11
中国作家何时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www.XINHUANET.com  2004年12月10日 08:31:41  来源: 参考消息特刊  

 
 


   有人说,马悦然是中国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推力,因为他是瑞典文学院18个院士评委中唯一懂中文的人。在今年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前夕,记者在瑞典文学院对这位80岁的汉学家进行了专访。后来获知,我们可能是近20年来第一个在瑞典采访他的中国大陆记者。 

    被认为是汉学权威 

    20世纪40年代,马悦然追随欧洲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学习中国古典音韵学、先秦文学、《诗经》、《左传》及《庄子》等,随后赴中国四川考察方言。在那里认识了后来对他影响很大的妻子程宁祖。“瑞典东亚博物馆早些时候订了很多中文期刊。一般都是宁祖看了后推荐给我看!当然,她也爱好文学,而且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东西。”马悦然在采访中对我们说。 

    因为妻子程宁祖的关系,马悦然至今在中国菜中偏爱川菜,说话间更是会经常蹦出几句四川话,令人忍俊不已。 

    50年代,马悦然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获中国语言学博士学位,此后至90年代,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地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工作。60年代,马悦然任“斯堪的纳维亚亚洲研究学会董事会”主席;70年代任瑞典皇家文学、历史、博古学院副主席;80年代两度出任“欧洲中国研究协会”主席。马悦然翻译过大量的中文文学作品,在海外被公认为是汉学权威。 

    “我刚去了山西” 

    听说近来马悦然每每见到中国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刚去了山西……”于是,记者的采访就从他的山西之行开始。今年8月,马悦然去了阔别11年之久的中国。到了北京、山西和四川。 

    “北京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以前住的史家胡同都拆了一半了!”马悦然说。 

    和北京相比,马悦然显然更愿意谈山西。“我很早就想去山西。想去看看李锐笔下的吕梁山农村到底是什么样。”马悦然说,他去了山西作家李锐当年插队的村子,住了3天。“我请全村人打了牙祭!”马悦然笑道。他很有兴致地向记者描述村里人“烹羊宰牛”的情景。“我原以为那里很穷,结果发现大家过得挺好的。窑洞特别漂亮!” 

    中国文学缺少好翻译 

    “中国人为什么至今没有拿到诺贝尔文学奖,难道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真落后于世界么?”一个也许被全中国人关心的问题,自然而然在采访中被记者提出。 

    “中国的好作家好作品多得是,但好的翻译太少了!”马悦然说。 

    马悦然很认真地说,近百年来中国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小说家、诗人,很多人完全有资格拿诺贝尔奖。但或多或少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而未能被西方接受。 

    马悦然举例说,巴金的《家·春·秋》的英译本,对话部分翻得还可以,但很多叙事部分因为译者觉得烦琐竟被大量删除。“很多译者本身对文学或翻译作品并不感兴趣,把翻译书简单地当成一个‘活’,自然容易偷工减料。”他说,他自己在翻译中文作品时一般要看三遍,才动笔。“等到你感觉到作者通过书在和你交流,你能感觉到作者的呼吸,四川话就是‘拍子’,这时我才开始翻译。” 

    “我是学古代汉语和方言出身的,翻译是业余。我1946年开始学习中文,第二年开始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翻译成瑞典语。60年代,我开始翻译现当代作品,至今已有40多部。”马悦然说,他认为应该让更多地喜欢中国文学的“非专业翻译”的外国人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他们的母语。这样,中国文学才能走向世界。他说,外文出版社应该在这方面再多下点工夫。 

    “沈从文最接近诺贝尔奖” 

    马悦然否认了中国传言甚广的鲁迅拒绝接受诺贝尔奖的传闻。他说,中国的早期文学巨豪鲁迅和诗人闻一多,如果当年能有好的翻译作品,是不难得到诺贝尔奖的。“如果上个世纪20年代有人能够翻译《彷徨》、《呐喊》,鲁迅早就得奖了。”马悦然说,“但鲁迅的作品只到30年代末才有人译成捷克文,等外文出版社推出杨宪益的英译本,已经是70年代了,鲁迅已不在人世。而诺贝尔奖是不颁给已去世的人的。” 

    马悦然说,他曾在瑞典驻华使馆当过文化专员,和老舍、巴金都有交往。老舍的作品他看过多部,“《二马》非常有幽默感!”,“巴金来过我家,我招待他和鲁迅的儿子喝我自酿的绍兴酒!”马悦然谈起中国文学的这些大家显然如数家珍。“中国文坛还有很多美女,”马悦然说,“比如冰心,她年轻时很漂亮啊!杨绛也很美,东西写得真好!她老公钱钟书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但在那么多中国作家中,其实沈从文是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如果他能再晚几年去世,一定会成为中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谈到沈从文,马悦然显得有些惆怅。他说,美国人很早就翻译了沈从文的《边城》,但翻译得不全。后来自己翻译了沈从文大量的作品,瑞典文学院的同事们都比较喜欢。沈从文1987年和1988年两次被提名。“1988年我突然听到有人告诉我说,沈从文去世了!我打电话证实这一消息后,遗憾了很久。从当年同事们的评论来说,他是很有希望得奖的。” 

 

    作家要写出自己特色 

    当记者问到,在未来一二十年里,中国是否会有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时,马悦然停顿了片刻,没有直接回答问题。随后则说:“在当代作家中,我特别喜欢山西作家李锐。因为李锐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写法,他的语言是中国其他作家中没有的。”他解释说,李锐在吕梁山插队期间,学会了大量当地的方言,并成功地把这些最有生活原汁原味的语言运用到了小说中。 

    在当代作家中,除李锐外,马悦然翻译过王安忆、莫言、韩少功等人的作品。他说,莫言的作品其实非常不错,“要是简洁一点,就完美了。” 

    “您是否看过李敖的作品?”记者突然问道。 

    马悦然再次停顿沉思。一会儿用手比划了一下说:“他寄给我那么多书!但我一本都没看过。因为要看的太多,顾不过来。另外,我看书习惯自己挑。” 

    谈到中国文学的未来,马悦然说,中国现在宽松的环境与气候非常有利于作家的成长。他说,他希望中国喜欢文学的年轻人要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写真话”;要勇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绝不要故意去学某个大家!”当记者问到他对中国大陆最近出现的“美女作家”和“身体写作”现象的看法时,他坦言说自己没有看过。“不过,最重要的不是风格和流派,只要它是好的作品,有文学价值,这就行了。” 

    “那您认为中国人究竟应该怎么看待诺贝尔文学奖呢?” 

    “不要太看重!”马悦然直截了当地说。( 记者 王洁明 ) 
 
                浏览次数:760--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四川乡土小说的现状与缺失”研讨会综述
----下篇文章中国的文学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