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老中医“亮剑”中医保卫战.中医大师留下遗书:捍卫中医..

作者: -上传日期:2006/12/7

中医“亮剑”中医保卫战(图)

2006-11-08 华商网 - 华商报

  关于中医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2006年10月7日,湖南长沙张功耀教授领衔发起的《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签名的公告》引起轩然大波,浙江等地的中医则提出要“打响中医保卫战”;张功耀所在地的湖南中医界的反响更为强烈,湖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荣新奇向张功耀下“战书”,并在咨询了律师和法院之后,决定起诉张功耀诽谤。陕西中医药研究院,陕西中医医院的谢远明、武长春等一批老中医,也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加入了这场论战———

  事实

  用实例说话

  ■中国人真幸福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苏礼:我要讲讲我的美国病人DAVIV的故事。

    认识DAVIV是3年前,当时他被美国的医生诊断为肝硬化,如果不做肝移植只能活半年,而做肝移植只有50%%的存活希望。非常信任中医的DAVIV来到了中国并认识了我。我当时给他开了几服药,DAVIV回美国前,整整装了两大箱子中药。两年后,DAVIV又一次来到了中国,为了了解他身体的状况,我让他去医院做了检查,老实说,各项指标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我当时很有压力,可是DAVIV说了两句话,让我非常感动,第一句话是:我很满意,因为我还活着!第二句话是,中国人很幸福,因为中国人生病后有两种选择。

    世界卫生组织在与190多个会员国进行广泛磋商的基础上,首次制定了全球《传统医学战略》,指出“传统医学是重要的卫生保健资源”,目前已经有60多个国家认可了中医,可是我们自己现在却要“告别中医”。

  ■号脉不是骗人的

    陕西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武长春:认为中医是伪科学的人,提出的一个理由是,摸脉纯粹是无稽之谈。如果说什么病都能通过号脉就诊断清楚是不科学的,但是脉象为诊断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据,我说两个病例:

    一个是朋友的孩子身体不适后,两年多来朋友带孩子去各大医院看病,被怀疑类风湿、结核、肿瘤的都有,可是住院治疗后孩子的病却越来越重。后来找到我。我在帮孩子号脉时发现一只手有脉,一只手无脉,这在中医上是“脉闭”,结果确实如此。只用了10分钟时间,就确诊了孩子的病,现在这个孩子上了大学,身体恢复得很好。另一个病人当时被诊断出“雷诺氏症”,我号了脉后,发现双手无脉,否认了医院的诊断,认为是红斑狼疮,进一步检查后证明我是正确的。

  ■能够驾驭毒药 是中医的伟大之处

    武长春:是药三分毒,但是首先要对毒性有个正确的理解。拿盐来说,少量的盐用于做饭,是调味品,而盐水注射液就是药,如果你一天吃上50克,那就会中毒,中药也是一样,关键在于量。

    苏礼: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把中药称为毒药,早就认识到了中药的毒副作用,大家都知道砒霜有毒,但是现在却可以治疗白血病,能够驾驭毒药,正是中医的伟大之处。

  ■中医讲的就是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

    武长春:反对中医的人还有一个理由,认为“中医疗效不可重复”。从征候的角度讲,中医是可以重复的,但是中医讲的就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从每个病人个体来说,中医重视个体差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药物会有差异,但这种合乎人性和常理的做法却被认为“不可重复”,因此“无效”。

  ■中国草药对医学有着巨大的贡献

    《陕西中医》编辑部陈选平:中医是古老的医学,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大概只有欧氏几何可以和它相比。中医千年不衰,自有道理。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一部临床诊断学。而我们祖先千百年的治疗经验,更是现代医学的宝贵指南。中药(本草、方剂等)在传统医学中深具潜力,西方很多现代药品源自草药。针灸近年来备受瞩目,它的许多临床效果被证实,且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中医药不仅是国粹,更是国本。

  反思

  中医发展有瓶颈

  为什么这样荒谬的主张能在当今社会大行其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一下其原因:

    ■从教育上看

  中医院校的西医思维

    武长春认为,中医院校的教学模式是西医的教育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中医是用西医的思维方式来从事中医工作。《黄帝内经》等四大经典也不研读,西医课程超过50%%,中医理论训练严重缺乏,在技能培养上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学生毕业后,普遍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

    ■从管理上看

  中医医院不姓“中”

    苏礼表示,目前,全国有等级的中医院2800多家,但没有一家真正的传统中医院,多数中医院已经不具真正中医临床基地的性质了。中医医院并不姓“中”,中医只占一半,甚至更少。

    ■科研评判

  用西医标准评判中医

    苏礼认为,在现行医疗法规与制度下,中医的诊病、治病与验收,新中药的开发、评审与推广,基本采用西医标准判定。结果,中医药现代化演变成了模仿西医,导致中药研究日益脱离自身理论基础和特有的临床体系特点,走向西医化。

    ■从技术上

  后继乏人限制中医

    全国名老中医谢远介绍,我国中医医生1949年有27.6万人,西医医生有8.7万人,到2002年中医医生还是27万余人,西医医生增长到157万人。现在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其中中医工作人员不足1/10。西医院有1.68万个,而中医院只有0.28万个,后继乏人限制了中医发展。

  发展

  科学为标准

  陈选平认为,医学原为一体,不应分中西,科学是惟一的标准。传统医学现代化应建立在“科学化、实证化”的信念上,振兴中国传统医学绝对不能以“复兴中华文化”的精神为之,而是要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来处理。中医还有更多极具价值而尚待挖掘的宝藏。不过,无论是研究针灸或者其他,都应以科学为根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武长春则认为,要切实解决中医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临床上看,中医确实存在两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过敏症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二是中药毒性

    问题应该正视。应该对二三百种常用中药的毒性进行深入地研究,总结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保证中药在临床上的安全性。

    中医学作为传统的科学,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而带有直观性、模糊性和主观性等缺陷和不足,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来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是中医发展的必由只路。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霍炬 采写

中医大师留下遗书:捍卫中医,保卫中医

2006-11-02 19:01:57 来源: 天府早报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   “我9岁就开始学中医,治好了数不清的人。想不到行将入土时,竟然听到取消中医的怪论!我如果不站出来说个清楚,以后怎么安心入土!”

昨天(11月1日)下午6:00左右,成都名医馆,患者已走尽,整个名医馆显得格外清静。国医大师王静安工作室站了十几个人,他们是国医大师的弟子和徒孙们,他们是被老人从四面八方紧急召集回来的。站在老师跟前他们面面相觑:“老师这么急把我们召集来做什么?”

84岁的国医大师端坐在古色古香的木制太师椅上,老人的左边脸颊青紫,那是几天前他不慎摔伤留下的。老人脸上不见往日慈祥的笑容,也没有像往日那样逗小徒孙们玩笑。今天的老人,特意换上了一身庄重的黑色西装,头上戴着一顶灰色的格子礼帽,大弟子省市名中医刁本恕、专程从宜宾赶来的弟子冯韧一左一右站在老人身边,师徒三人神态肃穆。

老人环视一周,在两个弟子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站了起来,看看周围的徒子、徒孙,老人的目光稍稍柔和一点,清清嗓子,老人庄严的声音响起:“今天,我这么紧急把你们召集到一起,是要你们代表在全国的数百名师兄弟和师姐妹接下我的遗书:捍卫中医,保卫中医!”

没等大家回过神来,老人又说:“2006年10月,将是我们永远铭记的日子,有那么些人居然提出要取消中医。你们要尽其所能,发扬光大中医,用你们的行动进行回击!”

言罢,甩开两名弟子的搀扶,老人一步步走到桌前,早有弟子把墨磨好,老人提起毛笔,纸上留下8个大字:“捍卫中医,保卫中医!”弟子们神情肃穆,大弟子刁本恕上前一步,代表大家从老人手里接过厚厚的遗书和字幅,也接过老人沉甸甸的希望。

遗书共6页,3500多字,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王静安面对“取消中医”之论而生的担忧心情。

反思中医

记住,用中医的疗效说话!

“世上之事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拿中医说事儿,还闹得如此有模有样,不能说明其它,只能证明一点:中医并非完美,它还无法用数据去驳斥那些歪理,它还需要发展。”审视中医发展现实,王静安口气平和,心情却激荡不已。

病根: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医现在正在萎缩。”王静安翻出一组数据: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在全国等级医院方面,以西医占绝对优势的综合和专科医院与中医院之比约为6:1,且中医院规模远远小于西医院。

叹了一口气,王静安说:“现在我们对中医的培养、研究、管理都是用西医的方法,中医院校学生的课程是中医、西医三七开,中医只占三成,考试的时候,只考英语,不考医古文。不考医古文,怎么看得懂黄帝内经?搞中医科研,用西医的科研方法来研究中医,根本不符合中医规律,用老鼠来做实验,老鼠的脚那么细那么小,一层皮,哪个有本事在老鼠身上找得到穴位?老鼠的穴位和人一样吗?老鼠的体质、生理功能与人相同吗?用老鼠实验抗风湿,那老鼠天天呆在地底下,它本身就抗风湿,你咋个实验嘛?去中医医院,没有中医的望闻问切,进去就是输液,开一大堆检查单子。”

处方:制定中医自己的标准

“中医是中庸医学,西医则是对抗医学,而且中药在5000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因为耐药性而被淘汰的。甚至中西医对毒性的认识都是不同的,中医历来说‘是药三分毒’、‘聚毒药以供医事’。也就是说,并非有毒就不能使用,但这在西医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王静安认为,自从医药进入国际领域后,国际药品管理的标准差异就成为中医一道很难跨越的门槛。“中医讲求的是辩证思维和阴阳五行,而西医却要求给一味药拿出各种标准。而这些问题,传统中医无法拿出数字来明确说清楚。”

不停顿地讲了一长串话,王静安深深吸上一口气:“咱们中医药想要发展,就得赶快制订自己的标准……外国人不了解中医,他们订的标准只能针对西医,而无法适用于中医。只有拥有自己的标准,让别人认可我们,中医药才能壮大,才有活路!”

老人说:“我这一辈子行医,从来没有开过一次针药,全是用中药解决疾病。”回头望望弟子:“记住,你们以后也要这样,用中医的疗效说话!”


遗书摘录

我不站出来,以后入土难安!

……

我9岁就开始学中医,治好了数不清的人。想不到行将入土时,竟然听到取消中医的怪论!我如果不站出来说个清楚,以后怎么安心入土!

……

攻击“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由来已久。最近中南大学的张功耀教授又拿这来说事,还发动了一个“取消中医”的运动,大有置中医于死地而后快的架势……中医和西医不同的是对人的生命活动、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方法不同、对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不同。中医是在自然、社会中观察活人的生命活动、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生命和生命现象。它观察的对象是自然、社会中活生生的人……西医主要是在实验室中观察生命活动、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用解剖学、生理学等方法从局部和微观的角度来观察。它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尸体、器官、细胞、基因等。

……

张教授说经过100多年的科学证明,人参其实既没有药用价值,也没有营养价值(张功耀答某周刊记者问时如此回答———记者注)。真不知道张教授是从哪儿道听途说的,现代科学证明人参有增强心功、增强免疫、抗疲劳、抗衰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从植物人参中已分离并确定了的皂苷成分40余种……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国立肿瘤研究中心用基因芯片的方法研究证明人参有抗肿瘤的作用,而不是像张教授所说“人参还不如萝卜干条”。

……


“王小儿”逸事

“娃娃生病了,莫怕、莫怕,去找王爷爷摸一下,娃娃的病就好了。”这是成都老辈子都知道、小辈子知道一点儿的一句街巷“打油诗”。

“王爷爷”就是王静安,但很多时候,大伙儿都喜欢叫他“王爷爷”或亲昵打趣儿地称他做“王小儿”,倒把他的本名淡忘许多。他是四川省惟一一位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医大师”称号的人;几天前,他又被四川省政府授予“首届四川十大名中医”称号。

苦 篾片打屁股

王静安9岁那年,通过别人介绍,投师蜀中名医廖里癸,开始了从医生涯。投师之后的前3年,他跟其他师兄弟一样,从干杂活开始,每天扫地、倒痰盂、洗衣服、买菜、做饭,还要背汤头、四书五经,背不下来,老师就不许吃晚饭,罚跪香,“趴在两尺多长的凳子上,脱了裤子,老师就用巴掌宽的篾片打屁股。”

“老师都很严厉,师母却护着我们,正好我所有的老师都怕老婆。每次受罚的时候,我们就盼望着师母回来。”一次,他和7个师兄弟被老师罚在门口跪香,师母回来看见了,厉声喝问谁让跪的,老师唯唯诺诺不敢吭气,师母大手一挥,就让大家起来,见他们还害怕迟疑,师母恨声说:“哪个敢不让你们起来,我让他跪!”这个时候,徒弟们就偷笑起来;有时候,看见老师打他们打得狠了,师母也会挺身出来护着:“不是你生的,你就下这样的狠手啊!”拿起顺手的东西就给老师扔过去……

痛 儿女不幸早逝

为了自己的中医情结,王静安失去了一儿一女。1948年,王静安结婚,妻子贤淑勤劳,那时,他和妻子的工作都很繁忙,儿子和8个月大的女儿就委托别人帮着带。“医生的时间是没有定时的,那时我几乎天天都呆在医院,很少回家。”突然有一天,一个邻居跑来说,儿子和女儿突发急病死了。“我救了无数个娃娃,自己的娃娃却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说起两个早逝的儿女,大师眼眶一红。

怕 继承怕老婆传统

上世纪80年代初,大师的夫人去世,后来,经人介绍,他和小他10岁的现任妻子结了婚。说起自己现在的夫人,王大师笑称她是“董事长”,还戏谑地说,自己不仅继承了老师们的医技,“就连老师怕老婆的传统我也一点不少继承下来了。怕老婆没啥子不好,有饭吃有衣穿。”

严 撕处方单事件

李小嘉是成都市名医馆的女医师,也是王静安的学生。说起老师的严厉,李小嘉不禁吓得缩一缩脖子:“严格哦!只要你不做错事,咋和他开玩笑,老师都不得说啥子。要是开错处方,那脾气发起来……”

李小嘉深深记得,一次,一群学生跟着王老把脉。把脉之后,王老叫学生先开副处方来看看。结果,一位刚跟师不久的学生不知是紧张,还是根底太差,竟然少开了一味主要的药。“王老挨个看了我们的处方,看到那张时,脸色一下就被气得通红,当着病人的面,就把那张开错的处方给撕了。”撕处方事件后,王静安把徒弟们叫到一起,再次叮嘱:“我们当医生,就是治病救人。你们开处方单的手里,可是攥着人命哪!”

早报记者 杨丹 郑其 摄影 向宇罗马

                浏览次数:735--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中国法院网》称方舟子等“反伪”人士为“邪教”
----下篇文章青城武术文化研究会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