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岷江历史痕迹与汪洋蜀国相遇

作者: -上传日期:2006/11/24

华西副刊   
      
        

            岷江历史痕迹与汪洋蜀国相遇 
            2006-9-5 星期二(Tuesday) 晴


             川西平原的生命河岷江,今年第一次出现断流,水量早已减少一半,岷江成都段最大支流金马河断流200天,问题已忧患了多年……
             成都缺水问题也讨论了多年……
             
            刚刚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的大熊猫,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其栖息地岷江和大渡河流域……6月,国家把岷江、金沙江流域作为首个重点保护水土流失流域;
             
            7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我国环保的主战场和首要任务是保障饮水安全。我们将探索西部地区环境与生态协调发展模式,从五个方面加大对四川环保的支持力度;
             8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的国务院令《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对四川在内的11个省市的用水进行分配;
             
            8月,《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亮相:将着力于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社会体系、能力支撑体系建设,力争通过15年努力建成西部生态强省;
             
      8月,我省嘉陵江流域、沱江流域、岷江流域以及长江干流流域等十二个县(区、市)获大额国外借款:7.98亿用于生态建设,在四川尚属首次。
             2006年夏,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旱尚未缓减的时期,河流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 
            河流对人类发展的意义,远远大于想象。因为,河流是生命,河流是血液,它直接维系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生命、健康。纵深观史,从尼罗河上诞生埃及,印度祭祀圣水恒河,黄河诞生中原文明和长江流域诞生蜀楚文明……河流与人类共同生生不息。
             
            我们身边的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源于岷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松潘、茂县、汶川、都江堰,穿越成都平原,经乐山、犍为入大渡河、马边河,在宜宾注入长江。她千百年来孕育了整个成都平原,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等古蜀文明,是“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
             
            在此,我们将在本报《家园版》推访她的前世今生,试图从她的历史变迁、民族迁徙、河流生态文化思考等几个方面进行专家访问与采访,为读者梳理一个较为全面的关于河流文化的脉络。
            
            河流文化思考系列一
            
            本本(四川河流研究会志愿者)
            
            春秋蜀国一片汪洋
             
            公元前的蜀国,一片汪洋,川西坝子上,水至则泽国一片,苍莽遍野;水退则一片沼泽之国,蛙鸣水泽,荒草丛生,水生荒草和芦苇荡中,鸟群飞翔,鱼虫潜游,水鸭子呱呱成群飞舞,古蜀国的人,于是自命自己的部族图腾为“鱼凫”。《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在高高的草丛中,古蜀人在山上放养畜牧,正如《华阳国志》所载:“江、潜、绵、洛为池泽,汶山为畜牧。”
             
            春秋的蜀国,从政治经济至帝王的更替、国都的选择,所有的行动,都是由水决定的。那个时候,岷江洪水出路共有三条:即成都西南的新津河谷,东南面的华阳河谷和东面的金堂峡。当时岷江主排洪道还不是今天的金马河,而是偏西面的黑石河或羊马河。主流大江在今青城大桥下游进入内江流域,通过灌县导江铺,沿走马河路线过成都城南面:大江在郫县上游又分一支去金堂峡约在今天的徐堰河和毗河一线。
             
            于是,春秋时期的蜀王杜宇,就把都城建在成都扇形冲积平原的中脊线、地势比成都、金堂、新津等都要高的郫邑(郫县一带),因为宝瓶口未开凿以前,岷江既可分洪减灾,岷、沱二流域又可沟通,交换物资,郫邑满足了建都的必要条件。
             
            岷江以灌县为顶点,以若干条辐射状河流,以分泄洪水。但由于泥沙冲淤,这些自然河道并不稳定,还是会有水患,于是丞相开明,决玉垒山(今金堂峡)以除水害(《华阳国志》),郦道元的《水经注》也载:“江水又东别为沱,开明之所凿也。” 
            分泄大江洪水去沱江,大大地减轻郫邑以下成都平原地区的洪灾。
             
            因为这个功劳,蜀王杜宇把王位禅位给了这位治水有功的丞相开明,建立了开明王朝,这个王朝持续了12世,直到秦把它毁灭。开明王把都城从郫邑,迁到了新都。开明王朝建国200年时,国力雄厚,治水重点转到大江洪水的第二个出口——华阳河谷。国都由新都迁至广都(今双流县境内),至开明九世时又迁徙至成都。在航运和水的丰沛上,成都则比新都、广都的条件更为优越。蜀国国都,经过三次迁徙,选定成都,成为最后沿用至今的蜀国都城。
            中古大河云帆高举 
            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除了李白这首汪洋倾泻的诗,杜甫也有《清江》诗:“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高骈《锦江写望》诗:“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不会人家多少锦,看来尽挂树梢头。”写的都是成都的水,成都的河流。
             
            成都的河流有多大?湖泊池塘有多宽?泽国被治理后的水乡景色如何?《史记·河渠书》载:“于蜀,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享其利。” 

             《蜀  杌》载,前蜀主王衍出游浣花溪,龙舟彩舫,十里绵亘。《岁华纪丽谱》载:宋代在南门万里桥一带有数十艘彩船嬉游其中,叫做“小游江”;在浣花溪一带游船更多,叫做“大游江”。唐宣宗时(公元847-860年),刘侃在《重开金水河记》中说:“金河之漪洋然纩贯圜(匮),蜀人奔走聚观。……由是釜者汲,垢者沐,道渴者饮,纩者拼,园者灌,濯锦之官、浣花之姝杂沓而至,欢声万喙,莫不鼓舞。”金河和御河在1974年已填埋后改作人防工程。
             
            公元128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成都,他在《马可·波罗行记》中记载:有许多河流环绕在成都城的四周,并由各个方向贯流城中,有些河宽达半英里(约800米),真的不知道他说的是哪条江了。总之,江中航运甚盛。迄至建国初期,每年漂运木材还能达到50万立方米;成都至乐山可通行载重10吨的木船。
             
            成都城内及郊区原来有很多池塘。《华阳国志》说:城北有万岁池、龙坝池,城东有千秋池,城西有柳池,冬夏不竭,其园囿因之。有些池塘水面很大,《宋史·王刚中传》载:“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桩。”城区也星罗棋布地分散着许多池塘,后被占为住宅地,现今只能从街道名称上见其概况。如王家塘,白家塘,墨池,方池,洗马池,上、中、下莲池等。 
            花蕊夫人咏摩诃池诗:“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牵丝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毗船往来碧波中。”摩诃池在明代蜀藩修皇城时被填。上世纪70年代,原位于市中区的御河、金水河、洗墨池、庆云塘等市内水网均被填埋、覆盖成陆地。市中心遂成无流水河渠、无湖泊的净陆地。
            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四川大学水利学专家熊达成研究文章)
            华西副刊 发表于 2006-09-05 15:14 | 分类:家园 | 评论: 0 | 浏览:4 

            
         
            巴金郭沫若魏时珍李颉人的老师廖学章  


            2006-8-21 星期一(Monday) 晴


            梁厚果
            
             
            我外爷廖学章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在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及其附属中学校教书,继之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书,后任四川省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这些学校合并为国立成都大学后,我外爷又被张澜聘任为英文系主任。国立成都大学以后正式更名为国立四川大学。他见证了四川大学的历史脉络和四川高等教育的变迁。
             
            抗战胜利后,廖学章以社会无党派人士身份被选为国民参政员,1946年还到南京出席了国民参政会议。1947年后,廖学章对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彻底失去希望,不再出来工作。周太玄公子周仲璧先生告诉我,外爷经常到周太玄家去,了解时局的变化情况和共产党的一些政策。因为他知道周太玄是留法勤工俭学博士,与共产党一些高级领导人都是朋友,知道一些最新时局变化情况。
             
            1951年外爷在成华大学(今西南财大)教书。时任川大校长的周太玄,派人每月送给我外爷20元营养费,并邀请他仍回四川大学教书。廖学章为了教英语发音准确,他一次就把满口的牙齿都拔光了,准备全口镶成假牙;再加上感冒,诱发胃大出血,于1953年去世,享年73岁。
            学生郭沫若的两次相邀
             
            郭沫若是1910年廖学章在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分设中学校教英语时的学生。郭沫若这样写道:王光祈(润舆)、魏嗣銮(时珍)、李吉力人(家祥)、周太玄诸人都是我当时的同学,前三位是丙班的同学(转引自《周太玄诗词选集》第9页)。郭沫若在抗战时期就参加了革命,解放后一直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直到去世。外爷曾对我家人讲,郭沫若思想特别活跃,不是读死书的人。外爷第二次到日本去时,恰好也遇上郭沫若正在日本留学,而且住得很近;郭沫若连交女朋友、谈恋爱的事,他都要给外爷说。外爷表示,婚姻的事还得自己做主,跟郭沫若的思想很合得来。
             
            1951年暑假的一天,我上高中二年级,到舅舅家去看外爷。外爷刚洗完澡,正坐在椅子上摇扇子,看见我去了非常高兴。他让我记录:大概是在1940年前后,他收到郭沫若的来信,第一次邀请他到香港去,主办《大公报》的英文版,宣传抗日战争。外爷因为一个人生活不方便,就婉言谢绝了;第二次是1950年初,成都刚解放时,他收到郭沫若又一次来信,邀请他到北京去工作。此时外爷的确年事已高,所以再次婉言谢绝了。我外爷说,他两次错失了“参加革命的机会”。
            巴金小说中的外专校长
             
            巴金是我外爷1919年任四川外国语专门学校校长时期的学生,外爷当时是外专的校长。《四川大学史稿》一书第47页所载:“外专校长……继之是廖学章,著名的英语教员,思想比较开朗。1919年仍长外专,支持新文化运动。”88页:“著名作家巴金,于1919年秋,用李尧堂的名字考入地处西马棚街的外国语专门学校,……直到1923年春离开成都去上海。”巴金在小说《家》中提到外专校长,“教育经费都挪去充作军费用掉了,但我们学校情况不同……据说校长跟督军有点关系,所以拿钱方便点。”我猜督军指的是邓锡侯,因为他和外爷有点私人关系。
             
            我还在读小学时,外爷为了鼓励我们好好念书,曾给我讲到巴金读书时的一些往事。外爷曾说,巴金原来姓李,也是大家出身,当时大家子女大多是坐轿子上学,就没有看见过巴金坐轿子,总是走路上学;而且天晴下雨总是爱夹着一把布伞。巴金读书很用功,成绩很好,思想也活跃,课外时间还要和同学办小报,那时我们就看出这个学生以后会很有出息。
            爱因斯坦的学生魏时珍
             
            魏时珍也是1910年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校的学生,与郭沫若、李吉力人和周太玄都是同学,也是外爷那时的学生。魏时珍1913年中学毕业后,就赴德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最值得一提的是,魏时珍的博士导师就是世界大名鼎鼎的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魏时珍回国后,就一直在成都大学和后更名的四川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数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是很有影响的人物。听妈妈说,魏时珍原来是青年党,他曾亲口告诉我妈,多亏周恩来总理解放初说了一句话:“魏时珍是爱因斯坦的学生”,这才保住了他解放后一直在川大任教的饭碗。
             
            魏时珍和我外爷及家人的关系都很好。我妈和姐妹们小学毕业后在家上数学和物理课,就是魏时珍教的,他叫我妈“四妹”;我妈也知道他爱吃烤土司,夹奶油或果酱。我姨妈和姨爹结婚虽然是自由恋爱,但介绍人还是当时任成大理学院院长的魏时珍,他与我姨爹都是蓬安人。
             
            1980年,我儿子在读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专业二年级时,受系主任和教授们影响,崇拜爱因斯坦,就叫他奶奶去找魏时珍,要爱因斯坦的原版照片和亲笔书信,我妈买了两斤土司面包,到魏时珍家去找他要。没想到魏时珍告诉我妈,这两件曾经珍藏的东西,在文革中,怕被说成是里通外国,破四旧都烧了。翻印的照片,在川大档案馆等处有收藏。魏时珍一直在四川大学工作,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在成都七医院善终。
            周太玄与廖家的友谊
             
            《周太玄诗词选集》第9页记:“太玄在诸人中最年轻,他低我们一班(指郭沫若等)。”我外爷廖学章这时就正在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中学教英语;周太玄、郭沫若、李吉力人、魏时珍等人此时正就读于该分设中学,都是廖学章教过的学生。
             
            周太玄一直思想进步,早年大学毕业时就组织和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李大钊任编辑,后来毛泽东、张闻天、邓中夏等人都参加了这个学会(参看《周太玄诗词选集》中周太玄传略)。1920年周太玄赴法勤工俭学,专攻无脊椎动物,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周太玄回国后,先后在国立成都大学和后更名为国立四川大学任生物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四川特有的腔肠动物桃花水母就是周太玄最先命名的。
             
            廖学章与周太玄的关系很好,周太玄解放前在四川大学任教时,夫人去世了,他除忙于教学工作外,一个人又当爸又当妈,真太不容易了。我妈说,周太玄在川大教书的每月工资并不低,但没有人管家,没计划,子女又多,有时开支周转不过来,只好叫他大女儿到我家借点钱周转。
             
            1956年我大学毕业后回成都,我妈曾告诉我,周太玄是成都刚解放后四川大学的首任校长,每月都派人给我外爷送去20元的营养费(相当于现在的300元);1953年你外爷去世时,周太玄又亲自去悼念,还送了200元大礼。当时我家最困难,我妈每月30元要供养我们弟妹5人,所以我妈用这个钱,给我们各做了一套罩衣,分两次寄给我作为我上大学的学习费用。我上大学得到了川大校长周太玄的间接资助,我对周太玄雪中送炭的恩情永远不忘。
             
            舅舅在北京学习期间,常到周太玄家去耍,那时周太玄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委员,他曾送给舅舅国庆大检阅的观礼台请帖。2004年周太玄的公子周仲璧先生送给我一本新出版的《周太玄诗词选集》,那时才知周太玄不仅是著名的生物学家,还是文学功底很深的诗人和词作家。
            (未完待续)
            华西副刊 发表于 2006-08-21 11:58 | 分类:家园 | 评论: 0 | 浏览:9 

                       一个未能成行的“老队员” 


            2006-8-14 星期一(Monday) 晴


            
            长漂,弹指二十年,二十年呀,为什么总是挥之不去。轻轻的一拨还是会痛。那里有我的怯懦愧疚和深深的怀念,我,一个当年未能成行的“老队员”,那是已故漂流者王建军对我的称呼。
             我依然记得唤起激情的那篇文章题目:《敢驭狂涛弄大江》。 
            看第一遍时就感到有声音在召唤,再看第二遍,血脉膨胀,热血在奔涌……在那个崇拜英雄的年代里,我们是那么单纯,是那么热情,那么奋进,那么真诚地爱国。 

             
            当即我根据文章里提到的重庆某橡胶厂,再辗转和一个叫戴善奎记者联系,最终和长漂队的王建军联系上了。我不断表示我的决心,我的爱国热情,以及我强壮的身体和高超的游泳本领。与此同时,我努力寻找、收集所有能够收集到有关长江的资料,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多地认识长江。我所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要长漂队接纳我。
             
            王建军终于被我打动了,同意我加入。他来信告诉我,让我去攀枝花参加一个会议。然而当我欣喜若狂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却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唯一的理由就是太危险!一个女孩子不要显得和大家格格不入。而我则坚决斗争,我的几个好同学兴奋而又好奇地鼓励我,夸我勇敢。我的反抗甚至获得了同学妈妈的理解和支持。她不仅借给我200元路费,还帮我把行李悄悄从家里拿出来藏在她们家里,做好了偷偷逃跑的准备。因为那时的交通不便,每天从我们那里只有一趟班车在早晨6点出发开往乐山,我应从乐山的夹江乘火车去攀枝花,车票很难买到,我的同学通过朋友才为我买到一张票,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出发。
             
            行前的那个晚上我睡在母亲的脚头,兴奋和紧张让我不能入睡。忽然听见母亲含糊带有哭腔地叫着我的名字,她连续叫着,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梦见我被淹死了。我的信心一点点的没有了。在车站等着为我送行的同学,在发车时间已过还不见我的踪影出现。有一个女同学还坚持不让车开走,最后无奈放弃。
             
            我的家在金沙江边一个叫新市的小镇上。当长漂队要到来的消息传来时,整个小镇的人几乎全部涌向江边,男女老幼密密麻麻围满金沙江的两岸。人们都在翘首望着。我躲在人群里泪流满面,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
             
            当晚长漂队夜宿新市镇。小镇沸腾了,人们潮水般来到长漂队休息的镇政府,人们抢着和长漂队员们合影签名。完全不亚于今天的追逐歌星、影星的疯狂。
             
            夜很深的时候我才见到王建军,在他面前我无地自容,始终不敢抬头看他,因为自己是在信誓旦旦的时候背弃誓言的,可是他很宽容,甚至冷静。笑着叫我“老队员”并调侃:“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们交谈很久,合了影,王建军还给我签了名,在他的几次催促下我才离开。
             不久噩耗传来,王建军等几人遇难,短短的会面便成了永绝。
             
            那一年的春节我独自去成都,找到了成都地质大学。在一位老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了王建军的家门前。紧闭的房门被一圈小白花围着,我在他的门前伫立很久以示祭奠。(请本文作者与本报联系)
            华西副刊 发表于 2006-08-14 09:53 | 分类:家园 | 评论: 0 | 浏览:7

            昭君幸 
            2006-8-14 星期一(Monday) 晴


            奉友湘
            
            中国的琵琶古曲中,有一首著名的《昭君怨》。此曲如泣如诉,尽写当年昭君出塞之凄凉,悲切,哀怨,惆怅,大有“风萧萧兮胡马鸣,美人一去兮不复回”的悲怆。在我收藏的民乐保留曲目中,还有一首广东扬琴,亦名《昭君怨》,写的是昭君和亲之后,时时思念故土亲人之愁绪。听来让人愁肠百结,不由潸然泪下。
             
            然而,7月中下旬,笔者首访内蒙古,游历青城呼和浩特,拜谒仰慕以久的昭君青冢,才发现我过去那种深深同情昭君含恨出塞的心理,竟然是大错而特错。昭君今天在这昔日的匈奴辖地,实在是风光无限,足以羡煞历代美人。我若是作曲家,一定得作一曲《昭君幸》,说不定会与《昭君怨》比翼齐飞,流传千古呢!
             
            说到昭君,不能不让人想到她当年出嫁和亲的故事。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即今天的湖北省兴山县人氏。王昭君在17岁时选入汉元帝后宫。按当时汉宫里的规矩,宫女要先经宫廷画师描摹成画像,呈给皇帝御览。皇帝只能根据画像召幸宫女。当时宫中有一位画师,名叫毛延寿。此人画技高超,画人惟妙惟肖。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酷爱银子,居然向被描画的宫女公开索贿。那些巴不得被宠幸的宫女纷纷奉上大把银子,于是那毛延寿就笔下生花,把本不甚漂亮的宫女画得美如天仙,倾城倾国,很快就被元帝召幸。而王昭君天生丽质,生性耿直,就是有钱也不愿失节送贿,去填毛延寿那肮脏的欲壑。这毛延寿拿不到贿银,居然大逆不道,笔下欺君。他给王昭君草草画了几笔,弄得千古美女无颜色。因此,绝色昭君在后宫呆了数年,犹如明珠暗投,竟无被宠幸的半点机会。
             
            转眼到了竟宁元年春天,因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奇兵袭斩匈奴郅支单于,那呼韩邪单于才得以收复失地,北归单于庭。于是呼韩邪且喜且惧,第三次朝汉,一方面谢恩,一方面请求作汉家女婿,为汉保边塞平安。汉元帝也正想笼络呼韩邪,于是慨然应允。他暗想,以前和亲,都是选择宗室女子,充作公主,出嫁单于。这个呼韩邪乃是败军之将,投降之人,用不着那么高的规格,就在未曾召幸过的宫女中随便选一人嫁他了事。元帝命人取过宫女图,提起御笔,任点一人,竟然就是闭月羞花的王昭君,赐于呼韩邪作为阏氏。待吉日已到,王昭君到御前辞行。汉元帝龙目一瞧,不由大呼可惜:原来竟是一位绝代佳丽!元帝欲悔,又恐失信于单于,令人耻笑。罢罢罢!元帝忍着怒气,眼巴巴看着呼韩邪拥着美人离去。回到后宫,元帝立马追查,后来以欺君之罪将画师毛延寿判了死刑。从此元帝思念昭君,愁绪无聊,恹恹成病,不久而逝,年仅42岁。
             
            却说呼韩邪得了美人,欢喜异常,辞谢出塞,封昭君为宁胡阏氏。年余生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可好景不长,呼韩邪得到昭君仅两年有余,便因病而逝。呼韩邪长子雕陶莫皋继位当了复株累若鞮单于。按照匈奴习俗,养子可娶后母为妻。于是,昭君又成了复株累若鞮单于的阏氏,并又先后生了两个女儿,最终逝于匈奴之地。据记载,昭君和亲之后的近60年里,汉与匈奴和平共处,百姓安居乐业。今天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畔,平地矗立起高达33米的昭君之墓。昭君墓被覆芳草,秋后亦碧绿如茵,不似它处黄草,故被称为青冢。“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 
            王昭君被当今的人们誉为和平使者,民族友好的象征。但许多古人却为昭君不平。“怜其远嫁”差不多是最主流的思想。有人因她红粉飘零,远入匈奴,特为谱入乐府,名为昭君怨。也有人说她跨马出塞,马上自弹琵琶,创成此调,如泣如诉。大诗人李白曾有诗云:“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就连杜甫老先生也叹道:“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怜惜之情尽写诗中。
             
            然而,我则认为,昭君实在是幸运的。倘若她不被选中和亲,恐怕永远得不到皇帝召幸,终会红颜枯萎,老死宫中,湮没无闻。哪有两位单于之宠,两任阏氏之尊,为人母亲之乐?哪有后人的同情,怜惜,感叹,尊崇,赞誉,热爱?
             
            不仅如此,我还要认为,昭君实在是大幸。在今天的呼和浩特,昭君的名字可谓光耀全城,随处可见:有名为昭君的街道、产品、供电所、邮政局,也有叫昭君的企业集团,饭店酒楼。昭君国际文化节今年7月举办到了第七届,已成为内蒙古展示民族文化成果和招商引资的盛大节日。昭君博物院也在今年的节期开门迎宾,北方新报还组织了重走昭君出塞路的采访活动。昭君,不仅是构建和平使者,民族友好象征,更成为内蒙文化名片,人民致富品牌。想我中华历史悠悠5000年,有哪位美女得享如此尊荣,这般盛誉?恐怕只有昭君独占鳌头了。正是:千古青冢留青史,万载犹唱昭君幸!
            华西副刊 发表于 2006-08-14 09:52 | 分类:家园 | 评论: 0 | 浏览:8

            重建我们现时的英雄情结 
            2006-8-7 星期一(Monday) 晴


             
            今年,长江,再次蜿蜒汹涌,在人们心中掀起热潮。前夜,《再说长江》电视专题片开播晚会,在央视重播。在《长江之歌》的回肠荡气中,在今天重回长江航拍下来的那种俯瞰天宽地阔的大地逡巡中,看着这条母亲河沉默而浩大地流向东海,习惯了富裕忙碌、娱乐琐屑甚至恶搞文化,习惯家常里短,声色金钱喧嚣的人们,突然沉浸到一种无以言明的情感中。泪隐隐含在眼中,这样的感觉已经许久没有,是什么东西,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 
            20年变迁中,我们积聚了财富与五彩充实的现实生活的花冠,但那些朴素而简陋的当年影像,让我们再次领略了长江母亲河那种阔大、充满历史厚重的英雄史诗般的感觉。
             
            恰好,同一时间,我们的“纪念长漂20周年大型征文活动”,一组记录20年长漂绵延影响的报道,也接近最后压轴。在无数的来稿中,在一些媒体整版的反思中,我们也曾有过怀疑:一种理想的观念、一种探险的价值,真的比人生命的价值更高吗?最后我们采访当年的长漂队队长王岩,从他平和谦逊的话中,我们悚然一惊——怀疑被终止了。
             
            他说:“当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愿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被迫的。都是自己的选择。确实,当年参加的人,都有自己的动机,也曾有过胆怯,过程中也暴露过问题,包括人性的两面,但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在任何地方都有的。特别是,你不能脱离当年的历史背景,当年的条件和环境,用20年后的观点,去评判当年的选择。你能说,小米加步枪的时候,你就不该去打这个仗吗?就是去送死,就是蛮干,就是不该去做这事吗?‘长漂’渗透进了参加者的血液中,并带到了以后生命的所有进程中。我们总是想,要对得起那些死去的兄弟。就如我,碰到过很多新的陌生的问题,但当年的经历给了我莫大的启示。”
             
            为什么富裕中我们有隐隐的失落?为什么《让世界充满爱》,《话说长江》、《可可西里》这样的歌声和影片,会让我们潸然泪下?格式塔心理启示:当我们满足了所有低层面的愿望,一些生活中显得不合时宜、却更高远的愿望,会不可遏止地出现。比如理想主义,比如英雄情结,比如普天之爱以及良善的愿望,为了这些价值,人甚至会放弃很多东西,并本真地回归简朴。
             
            在20年后,我们重温长漂简陋的、需要更有科学精神的英雄主义,不是为了否定,而是为了重建,重建我们今天比日常更多一点、让时代更少一点失落的——英雄情结。何炜
            华西副刊 发表于 2006-08-07 18:10 | 分类:家园 | 评论: 0 | 浏览:11

            “长漂”注入了我的血液和人生 
            2006-8-7 星期一(Monday) 晴


            王岩(长漂队长)
            
            长漂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找不到在“平地”的感觉。起初,为了解决“两地分 
            居”,我调到北京,放弃了所学的航海专业,离开了熟悉的海上生活环境。在人山人海的北京体会着沧海一粟,在陌生的人际和工作环境中感受着无奈和困惑。尽管我尽力去做每一件事,尽心去对待每一个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时间堆积起来的不是我的适应,而是越来越深的迷惘。我试图改变生存方式,用了许多办法想找回自我,但都失败了。那几年的人生经历,如果用长漂中的故事去浓缩,就如同叶巴遇险。
             
            1986年的7月27日,我们在金沙江的叶巴险滩翻船,队友孔志毅被巨浪从我们身边夺去。我和颜柯、杨斌从金沙江死里逃生后,在西藏的崇山峻岭里开始了4天4夜的跋涉,每人身上只穿着一条游泳裤,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高原的夜寒冷刺骨,我们赤着脚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在绝望与希望交替取代中不停地攀爬,因为如果停下来就意味着彻底放弃。第四天在终于见到一户藏民人家时,我已出现幻觉,那是纯生理的幻觉。摆脱了金沙江的险滩巨浪,超越了人的生理极限,我们重又回到了长漂队伍。
             
            经历了长漂的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可以遭遇挫折、经历失败,但不会也绝不应该轻言放弃!我最终在一个完全陌生同样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房地产开发中找到了自我。
             
            我仿佛又回到了长漂筹备时期,从头学起,认真学起,因为那一点一滴事关队友的安危、长漂的成败。搞房地产开发,从头学起,认真学起,因为那一点一滴事关企业的安危、项目的成败。
             
            房地产开发主要有如下几个环节:市场调研、土地拍卖、规划设计、建筑施工、营销策划、资本运作……我从一开始介入这个风险性和挑战性极大的领域,就开始了新的长漂。每一次进行土地拍卖前,我都事先找与房地产开发有关行业的朋友帮我一起进行市场调研和论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尽量规避风险,或者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风险降到最小。就像长漂时我负责漂流船掌舵,艄公的职责是尽量让橡皮筏选择风险程度最低的水路。为了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在房地产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中我都投入了全部精力,只要是通过自身努力能做到的,就尽量把它做得最好。比如房屋的户型设计,这个环节是唯一可以由开发者掌控的,其他环节客观性比较强,如土地位置、规划要求……对这些环节我们能做的是心中有数,少出偏差。而户型设计可以不受周围环境、客观因素制约。加入到房地产开发行业后,我到设计院向专业设计人员学习,到房地产展销会搜集大量资料,到好的楼盘实地考察户型……同时尽可能地多征求老百姓对户型的实际需求。
             
            尽管我的楼盘的地理位置不在繁华的大都市,但我的楼盘不乏大都市里的好户型。同样价格的房屋,如果户型好,就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而且是不用投资就可做到的。到目前为止,我开发的所有项目,户型是卖点、是品牌。
             
            20年前,当长漂队在大渡河训练时,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最终当长漂的队旗在长江口飘扬的时候,所有长漂人都会由衷慨叹:终于走过来了!有艰难有困苦、有激流有险滩、有坎坷有挫折、有流血有牺牲……关键在于决不回头、永不放弃,一步一步向前的坚韧:在于亲近自然、驾驭自然、挑战自我的勇气。20年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又开始了新的“长漂”。
            (本文作者为当年长漂队队长)
            华西副刊 发表于 2006-08-07 18:10 | 分类:家园 | 评论: 0 | 浏览:8

            我希望批评者公开亮相 
            2006-7-29 星期六(Saturday) 晴


            
            易中天( http://blog.sina.com.cn/m/yizhongtian)
            
             
            自从我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在《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尤其是今年开讲《品三国》以后,受到了很多观众朋友们的支持,也遭遇了一些批评。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其实我一直渴望着批评,尤其是有分份量、能够击中要害、让我深思的公开的批评。人是要有支持的,也是要有批评的。支持让人振奋,批评使人进步,它们对于每个人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借此机会,我向所有支持和批评我的观众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 
            但是,我也要做一点说明。第一,我没有义务,也没有可能回应所有的批评。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所有的批评都必须回应,那就太难为人了。第二,我希望批评批判者能够公开亮相,使用真名实姓或者常用笔名,这样比较公平,也显得光明磊落。起码,你不能明枪暗箭一起来,打一枪换一个名字,那就变成骚扰了。第三,我希望这种批评是与人为善、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至少也是负责任的。当然,一个电视节目播出之后,就变成了公共产品,观众也就有权来批评,来讨论,来品头论足说三道四。这是他们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你不能要求所有的批评都有道理,也不能要求所有的批评都负责任。而且,当他们的这个权利受到损害时,我们还应该出来帮助他。这就是西哲所谓“我坚决反对你的意见,但我宁愿牺牲生命也要捍卫你说出这意见的权利。”。
             不过,作为个人,作为公民,权利都是对等的。你有说(包括说和不说)的权利,我也有听(包括听和不听)的权利。
            我不能要求你说的都对,都有道理,都负责任,你也不能要求我都听,都同意,都接受,甚至不能要求我都回应。
             
            就说那家媒体,发表了一篇批评我的文章,署名“老牛”。老牛先生认为,我的《品三国》不像是“平民立场,现代视角”,毋宁说是“曹操立场,古代视角”。但这位先生提出来另一个问题,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应该回答的,就不行使沉默权了。就是我说了曹操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这句话,老牛先生不同意。他说,这个常常流行于礼崩乐坏、道德失范时代的判断。,其实未必。伪君子至少还对某些社会规范怀有畏惧之心,廉耻之心尚存,所以行事多少还有些顾忌或底线。真小人呢,那就无所顾忌地的胡来了。
             
            这话说得好,很有分量,而且不容回避。的确,如果“真小人”确实比“伪君子”更坏,那么,我的说法就不仅“误人子弟”,而且近乎“祸国殃民”。这可是不能不讲清楚的。如何努力向善而防止作恶?。这是我们不能不想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认为老牛先生对我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他说,“伪君子”至少还对某些社会规范怀有畏惧之心,廉耻之心尚存,而行事多少还有些顾忌和底线。在这里,他提出了三个问题,三个概念,三个关键词。一个是顾忌,一个是底线,还有一个是社会规范。也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好人,不做坏人,我们要行善不作恶,靠什么呢?靠社会规范,另外每个人都要有底线和顾忌。这个意见我觉得非常正确。
            虽然他是批评我的,我还是认认为为他他的的意意见见很很有有道道理理。
             
            但问题是,我们不能抽象地讲要有顾忌、底线和社会规范。我们还要问:什么底线?什么顾忌?什么社会规范?也就是说,你的底线指的是什么?你的顾忌指的是什么?那个社会规范又是什么?这正是我和许多批评我的人意见分歧所在,也正是我要和老牛先生、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华西副刊 发表于 2006-07-29 17:56 | 分类:家园 | 评论: 0 | 浏览:9

            长漂20周年征文·长漂女儿20年传奇 
            2006-7-29 星期六(Saturday) 晴


            吉胡·阿莎
             
             
长江漂流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见证,它他使我产生一颗敬畏的心,从此我更珍惜生命,不轻易放弃梦想,在成功的路上有一颗坚韧的心,有永恒的盼望。
             
            1986年,我20岁,自愿加入长江探险漂流队,成为首次全程漂流长江的探险队中唯一的女主漂队员。漂流成功后,我进入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1989年前往法国留学,在巴黎索邦大学学法语、法国文学;3年后在法国CALMANN-LEVY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以长漂为背景的的纪实小说《扬子江的女儿》(法文、韩文版),然后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定居,在英国剑桥BORNE 
            RURAL飞行学校学过飞行,在剑桥BELL语言学校和伦敦KINGSWAY学院学英国文学、英国法律……在国外的18年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过长篇报告文学《漂长江的彝家阿妹》, 
            诗集《漂流的歌》, 《扬子江的女儿》,在 《巴黎龙报》、《欧洲时报》、《欧洲日报》等发表诗歌、散文、游记。这是我宝贵的财富。
             如今,我成了西昌邛海边橄榄山200亩果园园主,每天在天全然美丽的湖光山色中辛勤耕耘,并完成了自传体纪实小说《阿莎的故事》。
             
            如鹰一般飞翔
            
             
            在剑桥学习语言时,剑桥有一个著名的飞行俱乐部,我的朋友ANGEN有一架私人飞机。有一次ANGEN带着我和凯文在空中飞了一圈,自此我也有了学开飞机的念头。我报名参加了BORNE 
            RURAL飞行学校,学了大概三十多个课时,已经能够熟练地升降起落了。
             
            飞翔是我童年的另一个梦想。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山坡上玩耍时,一旦有飞机出现,我们都会高兴得欢呼起来,对着天空不停地跳啊叫啊,还更喜欢看鹰在空中翱翔。后来我知道鹰是我们彝族的图腾,彝族人自称是雄鹰的后代。鹰像古老的彝族一样,孤独、坚忍,、顽强。我终于能自己飞上蓝天了,那种“高高在上”的惊喜,那种接近展翅翱翔的洒脱,让我在情感上更贴近我从小就很崇尚和向往的雄鹰。我相信鹰是一种最高贵的动物,离上帝最近,而它的身上,也有神赋予的品质。
             
            飞行训练因我怀孕被迫中止,此时,我被邀请去剑桥大学东方语言学院做一场关于长漂和探险的演讲。漂完长江后,我曾经在老老家家凉山做了近150场报告,影响了当时很多的年轻人。我并不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人越多,我的思路越活跃,灵感也越多。现在的问题是,我必须要用英文演讲,还是面对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学生。
             
            这是我第一次用英语演讲。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准备讲稿,还请了一位老师来帮助我提高英文的演讲技巧,增加语言的机智和幽默、选择图片资料、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听众提问等等。正式演讲非常顺利,我挑了长漂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虎跳峡、老君滩和穿越无人区的几段故事,用幻灯片来配合。通过我的演讲,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了解到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富有冒险精神的人,了解到中国人性格的另一面。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很多人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了和美国人争第一,为什么可以不惜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当时我回答说:“因为我们爱我们的国家”,尽管这个答案并不能让他们和我自己满意。以后的日子,我也常常想起这个问题,难道真有比人的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
            
            半路出家的制片人
            
             
            在剑桥,我除了照顾孩子、做房地产生意、到学校读书,还涉足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电视制作。第一次是作为一个电视片的女主角,大连电视台制作的《走过英格兰》,把焦点对准在英国居住的中国人,与我相关的片子大概有30分钟。我对电视制作有了极大的兴趣。2001年,我和朋友在欧洲注册了一家电视制作公司——英国公爵夫人电视有限公司。
             
            2001年8月,我又和大连电视台联合拍摄系列节目《彝人回家》的第一集《彝族——东方的印第安人》。那段时间,我和凯文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与其在纷争中纠缠,我选择离开伦敦,回到国内,努力把我的电视人梦想变成现实。从脑海中蹦出这个创意,回到到回北京、找工作伙伴,去凉山实地拍摄火把节,前后只用了15天。我学会了电视制作,还做出了比较满意的作品,在全国多家电视台播出。
             
            《彝人回家》拍摄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小插曲。比如我们要到一座海拔1500多米的山上拍外景,大连来的王导演和摄像小隋不走不惯泥泞的山路,最后是我光着脚丫,把摄像机扛到了山顶;我顺路去探访了一个受我资助的学生,想暗自调查一下我在西昌民族中学资助的彝语-英语双语班项目是否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那个贫困的家庭让我们很震惊。家里没有任何家具,床是一堆干草,晚上为了取暖,牛羊和人睡在一起。主人见我们到来,到地里掰了几个玉米,和土豆煮在一起作为招待我们的午餐。这个贫穷、朴实、对孩子充满慈爱的父亲感激地告诉我,以前他的孩子常常因为上不起学而哭,为了上学,他们会每天很早起床,上山采索玛(山茶)花到山下卖,一大把只能卖几块钱,根本凑不足学费。如果没有我的帮助,他的孩子只能待在家里干活。
             
            在如诗如画的风景中,我们彝族不少人还过着艰难的生活,这种反差让我难过。家乡的这些人牵动着我的心,我常想: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实在的事情?做电视节目不光是为了满足我自己,它给我提供了一种方式,让我更真实地认识自己,认识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 
             这20年的全球“漂流”,我深深为我的经历和感触而祷告:
             请让我忘记我过去的得胜和失败; 
            过去的荣耀和羞辱;过去的得意和失意;让我记住那些深刻的教训,感恩我所拥有的。给我智慧和聪明,帮我清理我背包里那些无用的垃圾,只有这样我才能轻松上路。也不要让明天的忧虑来触摸着我。因为昨天已不可更改,明天我无法把握,只有今天我正在经历。;
             
            让我把每一个压力和苦难都当作动力和鞭策。记住成就一个伟人不是他过去达到的丰功伟业,而是获得成功之前他熬过的挫败,一颗坚毅的心和他必胜的信念。不要没来由地屈于他人之下,遭人践踏;也不应自视甚高,因为你可能会遭人羞辱;做你自己,就会有欣赏你的人。;
             
            让我记住,与不如自己的人相比是平庸之辈,与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人相比是墨守成规;与较自己优秀的人相比是有抱负者;但与出类拔萃的人相比却是拥有领袖的心志。让我学习,乐于承担责任,因为勇士会征服峰顶,懦夫却在努力回避险阻时丢了性命;
             
            让我记住“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因为他们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干。”让我远离恶,远离一切消极负面的心思意念。;
             
            让我每天学习你爱的箴言,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不要忘了,尽量奉献自己来造就别人的人,便已为成功铺路,也更容易获至成功。;
             最后,愿爱来滋润我,像夏天的云那样来到我的身边,从天空撒下你的阵雨。以永恒生命的前程似锦,以葱翠的欢乐激励我的心吧!
            华西副刊 发表于 2006-07-29 17:47 | 分类:家园 | 评论: 0 | 浏览:9

            长漂20年征文·护卫长漂的“橄榄绿” 
            2006-7-29 星期六(Saturday) 晴


             余成
            
             
            1986年初,四川省政府和中科院成都分院担负了长漂的总组织与领导。长漂总指挥侯焕仁在巴塘金沙江段踏勘时从马背上摔下受伤,第一线指挥科考与漂流具体任务,落在了长漂副总指挥、武警四川省总队副参谋长朱剑章身上。武警甘孜支队抽调了一个加强班作为安全保卫人员加入长漂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
             
            漂流队6月16日在沱沱河下水,6月28日到达青海省曲麻莱县后,朱副参谋长因患高山肺水肿,全权委托我指挥全队8船23人漂出通天河(约320公里)。可万没有想到我们离开曲麻莱县渡口的第二天,就在通天河下游的巴务大峡谷,遭遇了第一次翻船落水和不明身份人的袭击,队伍被困峡谷,第二天,召集潘树军、汉布、何平、杨欣、戴善奎等,制定了并船冲滩方案,七条小舟转眼变成一艘“航空母舰”,提高了船队的抗浪性。
            
            开路先锋
             
            广阔无垠的可可西里地区,气候恶劣,极尽荒凉,人迹罕至。国家有关部门只在1976年和1978年组织过两次覆盖范围有限的科学考察,缺少详实的地理水文资料,只有我带了一套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
             
            为了寻找最佳进山路线,我率汉布、孔志毅(后在金沙江段牺牲)、杨勇、徐心制(现已病故)、秦军等6人从青藏公路100道班处进入荒原。我拿着地形图和指北针一边行进,一边判定方位修正路线。严重的高山缺氧,强烈的紫外线,跨过无数冰河、沼泽、河滩、流沙,在荒原中艰难跋涉数十公里,终于在傍晚看到了横卧在天际边金字塔般的格拉丹冬雪山。当晚我们宿营荒野,四周绿眼闪烁,狼嚎声声,大家紧握手中枪熬过了艰辛的一夜。
             
            6月17日,全队漂至“雅西措”迷路(是一个约30多平方公里的湖泊,进入和流出的河汊很多,先期达到的“中国青年号”船在此被困两天),在蜘蛛网般的河道上,我携地形图和指北针与队员杨欣、记者徐心制向南搜寻,经两个多小时的徒步勘察终于找到了出口,为全队续漂顺利开辟了通路。每天,我都要把用塑料袋防水包装好的地图打开,根据附近的地形及河流走向进行判读和判定,以后的各类报刊和书籍中出现的诸如“烟瘴挂”、“巴务大峡”、“叶巴大滩”、“莫丁大峡”等,都来源于那一套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
             
            7月25日,我率武警排长杨帆和战士汉布、拥忠以及《四川日报》记者赵坚共5人,从巴塘县昌波河口下水,对四川巴塘至云南奔子栏200多公里的金沙江段进行预漂和勘察。我们在鸡里、苏洼龙、王大龙等15处险滩前的岩石上用红、白油漆书写警告符号和导航标志。通过中心绒险滩时,战士汉布不慎落水,幸被赵坚死死拉住其身上救生衣才未被大浪卷走,逃过一劫。28日,我们抵达得荣县境内的莫丁大峡谷时,发现险滩密布,浊浪滔天,航道十分险恶。当设置完警告和导航标志时,江水猛涨,前后险滩堵道,两岸悬崖绝壁,我们已没有退路,大家决定冒险闯滩。下午1时左右,我们的船像箭一般飞入急流,下漂约300米就冲入一个大跌水,第一个倒卷浪过来,船头即被打偏,小小的橡皮船尤如一片树叶被巨浪打入江中一三角形礁石内翻覆卡住,五人全部落水。礁石下漏斗形的暗流不断将我们往下吸扯,大家不顾一切死死抓住破损未沉的船体,一次又一次拼命爬上礁石,又无数次被滔天巨浪掀下来,苦苦挣扎了一个多小时,才爬上左侧一块约45度礁石得以脱险。大家累得瘫倒在地。
            
            安全卫士
             
            最难忘在通天河上游海拔4812米的“仲扎”山峰,东北侧一个叫“烟瘴挂”的峡谷里,三头棕熊发现了在江中缓缓漂行的橡皮舟,异常兴奋,立刻冲下山岗,沿江边与漂流船队平行奔跑。其中一头健壮的棕熊下到江中,直扑四川电视台记者姚遥驾驭的摄像船,危急关头,相邻几条船上的武警官兵抽出各型长短枪支,快速鸣枪示警,并朝已接近摄像船的棕熊周围水域猛烈扫射,棕熊的攻击受到阻碍和惊吓,才急速游上对岸仓皇逃去。
             
            最艰险的是7月2日那天,漂流队在通天河下游的巴务大滩遇险。我乘坐的第一艘前卫船勉强通过大跌水后,立即同队员杨斌跳上岸拼命向滩口跑去,我一边大声呼叫一边掏出手枪鸣枪示警,大部分队员听到枪声和呼叫,急拨船头向右,及时避开了礁石与恶浪。唯有刘辉(后在与犯罪分子的搏斗中壮烈牺牲)、胡冰等人驾驶的船只未听到报警,一头扎进数米高的跌水,当场打翻落水并被卷走,如不迅速施救,冲到下游几个大滩时将死无葬身之地。说时迟那时快,杨帆等三名武警官兵快速追击,在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将落水者成功救起。在全长6300公里的漂流探险中,武警执勤小分队成为漂流队的“保护神”。
            
            无名勇士
             
            1986年11月25日,长漂队的几艘橡皮船从上海宝钢码头启航漂至横沙岛以东长江口第263号航标江海交汇处,举行了祭江及施放漂流瓶仪式,至此,长江全程漂流活动圆满结束。18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14名武警官兵担负了组织计划、安全保卫、航道勘察、漂流探险、滩前救护、陆上接应、后勤保障等工作,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任务。
             
            轰轰烈烈的长江漂流探险结束后,曾一段时间到处是鲜花和美酒,庆功会报告会演讲会此起彼伏,报刊杂志书籍宣传纷至沓来。漂流队员有的把探险变成了终身职业,有的成了民间环保专家,有的借助长漂调整了工作并改变了人生命运。而参加长漂的武警官兵除少数受到部队奖励外,大多默默无闻地回到了熟悉的军营,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站岗放哨、巡逻执勤,甚至,没人知道他们有长漂经历。随着岁月的流逝,20年后的今天,他们大多已退休、转业、退伍和复员,除几个干部转业地方工作外,许多武警战士一走就没了音讯。也许在家乡耕地劳作?或许在某个城市打工?没人知道。他们不在漂流队员的英雄名册上,可他们不争功,不诿过,埋头苦干、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久久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名字是:朱剑章、杨 
            帆、田晋姝(女)、徐则树、木 呷(藏族)、潘树军、汉布(藏族)、李剑北、泽郎(藏族)、拥忠(藏族)、何景树、三朗(藏族)、罗德华。
             (余成,武警四川省总队司令部参谋,现为武警成都指挥学院院长。)
            华西副刊 发表于 2006-07-29 17:37 | 分类:家园 | 评论: 0 | 浏览:6 



       

      本站域名:http://hxfk111.tianya.cn/



                浏览次数:1446--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郑光路小议“样板戏” ,附多图链接!
----下篇文章作者:郭杨波 浅谈城市经济的繁荣与蜀词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