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文章作者:叶坦 国是“锁”不住的——中国早期的欧美游记

作者: -上传日期:2006/11/18


--------------------------------------------------------------------------------
文章作者:叶坦  

 国是“锁”不住的——中国早期的欧美游记    

  

    说到游记,一定想到马可波罗;而“天朝上国”的华夏子民中,能像徐霞客那样走走祖国山河大地
的也不会很多,更不要说走出“闭关锁国”到世界去逛逛了。但是,“国”总是“锁”不住的,“睁眼
看世界”总是历史大潮,因此走出国门甚至到欧美各地的人还是不断的,只是相对留下的记录不够多。
这么一来,早期记载外部世界的游记也就很难得了,非“因公出差”的民间旅游所见所闻更是珍贵。

    清人樊守义(1682─1753年)的《身见录》(约1720年)被认为是最早的欧美游记, 其实不然。 
至少1688年张鹏翮的《奉使俄罗斯日记》和钱良择的《出塞纪略》,就是中国人旅欧的更早日记,可惜
两者都没有留下对俄罗斯的详细记录。大概要到后来才补上这样的遗憾。比如1712年图理琛(1667—
1740年)抚慰蒙古土尔扈特部,途径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等地,行程四万余里,历时三年。归国后受
康熙帝嘉奖,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异域录》,记载俄国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等等见闻。后被译成法
、德、英、俄四国文字。曹廷杰(1850 ─1916年)的《西伯利东偏纪要》,是他1885年奉使游俄历时四
月余,把游历见闻收入《游俄日记》,精选出一部分上呈朝廷而成,对国人认识俄罗斯有用,可比前边
那两本日记为时已晚近二百年了。

    无疑篇幅不长的《身见录》对了解当时世界有较大价值。作者樊守义(后来叫Louis  Fan)是山西
的一个青年教徒,有研究认为是在1707年他25岁那一年,跟随法国人艾若瑟去了罗马的(顾农:《最早
的欧美游记》,载《出版广角》1998—3)不过,据意大利马西尼(F.Masini )教授《现代汉语语汇的
形成》一书的考证,他是跟随意大利耶稣会士Francesco  Provana(1682─1720年)去了欧洲。他们
1709年1月14 日离开澳门,途径南美洲,次年到达欧洲。1709年12月15日,樊在罗马当了见习修士。十
年之后,他与F.Provana 一起回中国。1720年7 月12日他们到达广州,10月12日樊守义荣幸地拜见了康
熙皇帝,禀报了他的旅行情况。 

    《身见录》是为王公大臣们了解西洋而写的,在《自序》中,作者说是“耳闻而目有未睹者,我姑
弗道;……余始以十余年之浪迹,一一追思,恍如昨见。”所以文献价值很高,,马西尼称它“可能是
中国人最早用汉文写的关于南美洲和西欧的游记之一。”这本游记记述了巴西、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地的
风情见闻,尤其描绘了罗马圣彼德大教堂以及那不勒斯的一些“圣迹”。其中还有一些精彩场面的记录
,比如葡萄牙国王的寿诞,樊守义还亲去祝贺,看到群臣只是向国王三鞠躬,然后走到跟前吻国王的手
,或者应答一下或者退席,这比起中国皇宫的盛大排场要简单多了,而且百姓可以接近国王不像中国皇
帝那么威严敬惧。再如,记述巴西的坚船利炮、丰富物产和大量藏书,远非当时“天朝”君臣以为的“
蛮夷之邦”。书中提到了许多地名以及事物名称等等,全是用音译词,这对研究语言学也很有意义。此
书当时没有付梓,手稿今存罗马国立图书馆,本世纪30年代有中国学者拍照片回国才被注意。后来,被
方豪先生发现,收入其《中西交通史》中(台北1983年版;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收入“旧籍新刊”重排
本,第855—862页)。

    再一本值得提及的是海员谢清高(1765-—1821年)口述、杨炳南整理的《海录》。谢18岁(1783 
年)起就跟随外轮出洋,在各地漂泊了14年,到过许多国家、岛屿等,耳闻目睹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回
国后,他居澳门以翻译为生。为了使见闻流传于世,逐条述记其所言并整理编著成书。全书分为三类:
一是大陆沿海各国,从越南到印度西北岸;二是南海诸岛;三是欧、美、非三洲诸地方。此书用广东语
译西洋土话,问题不少,但是近代较早的欧美游记,特别是把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机构设置等等外语
单词用汉语音译来记录,如葡萄牙国王被称为“哩”(rei),王储为“黎番爹”(I"infante)等等,
对于研究语言学有参考价值。 现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和《丛书集成》等本子,其他游记也有收入其
中的。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古国还是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的,无论百姓还是朝廷。应当看到自
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设法了解外国的努力,一部“二十四史”中许多都设《外国传》之类的撰述。至于
游记,早在东晋就有释法显著《佛国记》(约416年),记述他从长安西行到过34国(主要是亚洲,如古
印度、 尼泊尔等)的海外闻见录。元代汪大渊(约1311—?)在不迟于1349年写了《岛夷志略》,记其
所到阿拉伯和东非、南海诸岛及印度洋各国的情况。在古代历史、地理、民族、交通等等门类的文献中
,也可以找出许多珍藏的材料,汉代以来的许多关系西域的书可能会涉及到欧洲。另外“郑和七下西洋
”等等,无论动机目的何在,客观上是有利于中国了解世界的,其足迹已逾出洲界。明人巩珍的《西洋
番国志》(1434年)就是他随郑和下西洋历时三年的海外见闻录。他负责通事转译,记录各国风土民俗
,归国后撰成此书,与《瀛涯胜览》、《星槎胜览》等并为“下西洋”的最初史料,但还未到欧美。这
些是“官差”游历,有强大的政府作为后盾。入清以后,朝廷的“对外窗口”被迫也好主动也罢,时不
时得打开,而且还得开得更远些。像志刚的《初使泰西记》,是他1867年12月奉使赴英、美、德、法、
俄、意、丹麦、瑞典、荷兰等国之记录,有“记”和“纪要”两种本子流行。郭嵩焘(1818—1891年)
1876年10月至12月出使西班牙、葡萄牙、英、法等十余国,回来写了《使西纪程》。曾纪泽(1839—
1890年)是1878年7月至1886年9月出使英、法、俄等国,写了《使西日记》记录见闻、谈判及考求西方
政事、风俗之心得等。还有戴鸿慈的《出使九国日记》、薛福成的《出使四国日记》等等。再是张德彝
(1847─1918年)1866年随赫德等出使游历欧洲,1868年随蒲安臣使团赴欧美,至光绪1902年任出使英
国大臣,共8次出国广泛接触西方社会文化,写了许多介绍外国的书, 如《随使法国记》等对认识近代
世界很有帮助。再如1887年傅云龙奉命出使日本、美国、秘鲁、巴西、加拿大等      国,写了好几本
《游历图经》,现在《纂喜庐丛书》中有存。总之,文献中哪本算记录欧美最早的游记,恐怕还得再考
证。
 
 

 

                浏览次数:77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作者:赵达明 阿拉伯帝国与中华文明的交流
----下篇文章作者:陈强 《史记》与中国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