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人民公社时的婚姻生活

作者: -上传日期:2006/10/24
人民公社时的婚姻生活

  从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到1984年人民公社解体,中国农村在人民
公社制度下度过了整整26年。在这一时期中,中国农村的发展或停滞,
中国农民的希望或苦难,都与公社制度直接相关。所以,公社是一个
时代的象征。

  人民公社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但在中国
农村仍不时可见其忽隐忽现的踪影。那么,它究竟是怎样一种制度呢?
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张乐天
著)一书对此作出了解答,下文是书中的节选。


  1978年某日,病入膏肓的顾君祥对守候在病榻边的妻子说:“我
不行了,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为儿子成亲……”1980年某日,
气息奄奄的虞阿芬对大儿子说:“你们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现在只剩
下一个妹妹,你们可要好好待她,让她体体面面地嫁出去。”——婚
姻,作为家庭绵延的一个关节点,是全部家庭生活围绕着运转的一个
轴心;作为家际竞争的一个热点,是村落生活的一个颇有特征的方面。
在上述二重意义上,婚姻都超出了单纯的两性结合的范围,成为透视
公社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视角。

  人民公社承认家庭的合法性,并以稳定的家庭结构作为其制度基
础。农民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是他们安身立命之地,更是他们的希望
之所托,生命意义之所系。人生有限,家系长存,有限的生命一旦溶
入长存的家系之中,也就有了永恒的价值。所以,村里的农民总是早
早地为子女考虑。他们终年辛苦劳累,勤俭节约,只求为儿子讨个好
老婆。没有儿子的家庭更要创造较优越的条件,以便为女儿招个女婿。
他们有时会对子女说:“爸爸妈妈辛辛苦苦为了啥?全为了给你们成
个家。”

  家长未雨绸缪的努力在生产队中却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
的甚至是“残酷的”家际竞争。村里人家,都有子孙后代;每个家长
都想为自己的儿子找一个姑娘,最好是找一个好姑娘。要姑娘愿意
“上门”,就要“创造条件”,首先是住房,然后是家具。70年代,
陈家场及附近地区出现了一次平房翻造运动,其内在动因主要在于,
50年代“光荣妈妈”时期出生的婴儿到70年代都先后进入了婚姻期。

  村落文化崇尚“随大流”的行为。建房的“大流”使得合“大流”
的住房成为婚姻的重要条件,这种文化压力迫使有的家庭举债建房,
迫使有的农民为建房“苦一辈子”,更迫使有的农民在婚姻竞争中处
于劣势。陈家场顾月明三兄弟个个都是全劳力,但因为家底薄,房子
少,第二个兄弟到30岁还没有找到对象。幸亏他1976年到广东去放蜜
蜂时从山沟沟里带了个女人来,否则,弄不好真要打一辈子光棍了。”
顾君祥夫妇生了六个孩子,第一、第二个都是男孩子,第一个个子太
小,且不去说,第二个可是农业劳动的一把好手,但他家七八口人挤
在几间小屋里,愿意进他家的门?顾托了不少人说亲,仍找不到一个
姑娘,最后,只得让阿二做了上门女婿。陈康康家原来有几间旧房子,
在刮“共产风”时被他给卖了,全家借宿在属于国家的一间半旧房子
里。70年代,他大儿子已在会龙桥的豆腐店中工作,本人有良好的条
件。但哪一个姑娘肯嫁给一个无住房的青年呢,他大儿子在近30岁时
被招到联农大队做了别人的女婿。

  当然,住房和家庭经济情况并非是影响婚姻选择的唯一原因,其
他一些因素也十分重要,如人品的好坏、聪明抑或愚笨、健康情况、
劳动力的强弱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里,
那些出身于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家庭的青年在婚姻问题
上遇到了极大的麻烦。他们中也有一些很不错的年轻人,但很多人不
敢与他们联姻,有的怕影响自己的政治前程,有的怕降低自己的家庭
在社区中的地位,有的怕殃及子孙后代。一名女青年说:“如果嫁到
地主家里去,阿公阿婆遭批斗,我的脸往哪里搁?今后自己的子女也
戴上一顶‘出身不好,的帽子,处处遭白眼,日子怎么过?”

  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青年的基本形象。在生产队里,
即使条件最差的女青年也能嫁出去,有的女青年还嫁到了城镇中,但
极少数男人却只得打光棍。一般而言,年轻人都有机会组成家庭,俗
话说:“蟑螂配灶鸡,也会是一对好夫妻”,这就是说,两个条件极
差的人结合在一起,也可能过上美满的家庭生活。问题在于人们如何
选择“对象”。

  公社时期生产队内部“找对象”的比例很低,这一结论同时意味
着,公社时期年轻人自由恋爱的比例很低。公社构筑出一个个生产队,
使它们成为年轻人唯一的自由交往、广泛接触的空间。队外的交往是
少量的、偶然的、多半带着政治色彩的,如群众大会、政治夜校等等,
从来没有什么年轻人自由参与的娱乐活动,在这样一种人的活动自由
受到限制的制度环境中,自由恋爱是不可能成为广泛的现实的。

  公社时期的年轻人缺乏自由恋爱的机会和外部环境,他们依靠
“介绍人”(俗称“媒人”)的“牵线搭桥”相互结合。对于年轻人
来说,谁最终成为自己的媒人纯属偶然;对于媒人来说,做介绍能否
成功,也很难“吃得准”。“做媒做媒,做过去看”。“做媒在人,
成功靠缘分”。村落文化鼓励人们去说媒,据说一对年轻人通过别人
的介绍结为夫妻以后,就欠了债,他们还债的方式是为更年轻的人做
介绍。另一方面,在生产队里,嘻笑打闹“弄假成真”的实例也并不
罕见。但是,我们觉得有两种情况引人注目。

  其一,我们在某一地区总可以找到特别热衷于为别人做媒的中年
妇女,用80年代的话来说,她们可被称为“做媒专业户”。陈家场北
面就有一个“专业的”媒人。她的头脑里装着方圆数里内的少男少女
的信息,不管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北风凛冽的严冬,她都在忙着走
村串户为别人做媒。像村里的普通农民一样,她做媒也是“不计成本”
的。她可能为同一个男青年介绍十几个女人,也可能把一张女青年的
照片送到十几个男青年的面前。她会为同一件婚事在男方与女方之间
来回奔忙,也会为澄清某些事情唠唠叨叨地说上数个小时。人们都知
道“她的嘴不准”,但是,村里的多数人还是欢迎她的来临,——在
缺乏选择的年代里,她至少为村里的少男少女们提供了较多的选择的
机会。人们都知道“她做媒人的成功比例不高”,但是,她每年都有
数百元的“媒人钱”,——在经济收入低下的生产队里,这是一笔可
观的收入。况且,一家老小都可以沾她做媒人的光,在结婚“旺季”
(春节前后),“全家人整天整天泡在酒缸里”。

  其二,一个自然村有各种各样的村际联系,其中姻亲联系有特殊
的意义。一个姑娘嫁到某个自然村以后,她就沟通了这个自然村与她
的“娘家所在的”那个自然村甚至那一地区的数个自然村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具有特别的亲密性和可信赖性。如果她是一个热心的人,由
于她的活动,这个自然村与她“娘家所在的”地区可能缔结较多的姻
亲关系。村民称这种情况为“找对象的方向性”。实证资料证明了这
种方向性。

  媒人介绍的模式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首先,媒人在开始
介绍对象时总说得“花好、月好、样样都好”,这种情况大多是媒人
角色之所然,如一个媒人所说,“我觉得这个姑娘好才介绍给你,否
则的话,我才不会瞎起劲呢!”但这种情况导致当事人选择的困难。
其二,媒人的介绍和“正式接触”前的“暗中察访”或“打听”会给
人提供一些外部情况(如住房、经济条件、家庭成分、“长相”等等)
和男女双方的一般情况,男女双方只能根据这些情况决定“谈”或者
“不谈”。其三,媒人模式中的婚姻选择缺乏感情基础,而只是实用
主义的考虑,在选择中,家长的意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男女双方决定“谈谈看”(用现代的话来说,叫做确定恋爱关
系)以后,双方的接触仍是有限的,并且缺少感情方面的交流。公社
时期的婚姻或者取了一种“先结婚,后恋爱”的模式,或者干脆是结
婚、生育但没有感情。公社中的年轻人忙于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即使
在恋爱关系确定以后,双方大多也只在传统节日中或“有事”的时候
“走动”。公社时期缺少花前月下的气氛;更进一步说,公社意识形
态和村落文化都对婚前过分密切的交往持排斥态度,这妨碍了年轻人
的恋爱生活。在公社里,年轻人从确立恋爱关系到结婚的过程,与其
说是男女双方感情的自然发展过程,莫如说是一种与实用主义考虑或
者与传统文化设计相关的过程。传统文化设定了一套提亲、相亲、订
亲和结婚的程序,公社里的每一个年轻人无一例外地按照这套程序去
完成自己的婚姻大事。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浏览次数:807--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一九四九年以来的若干重大冤假错案
----下篇文章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由来..八宝山的等级..八宝山火化工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