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文化视点】三官方学者联名在《光明日报》批判《走向共和》,转载报道中国网站

作者: -上传日期:2003/8/20
【文化视点】三官方学者联名在《光明日报》批判《走向共和》
 
  中国有官方背景的历史学者最近在中共党报上发表文章,批评因大胆讴歌民主共和制度、重塑历史人物形象而被当局封杀的59集电视剧《走向共和》,强调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毕竟有限”,而中共1949年建立的共和国才是真正的“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学会会长金冲及、副会长龚书铎、李文海上周在《光明日报》上联名发表了题为《中国是怎样走向共和的》长篇文章,抨击《走向共和》对李鸿章等人的描写“完全背离历史真实”,指出慈禧、袁世凯等晚清政治人物虽然也做过一点在历史上起积极作用的事情,但他们“代表中国社会中的腐朽力量,是民族罪人”。


  这也是今年6月《走向共和》遭封杀后,官方学者首次在党报上发表文章批评它所犯的错误。在《走向共和》剧中,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传统意义上的“反面人物”被塑造成有血有肉并且忧国忧民的政治家。


  据有关人士介绍,由于《走向共和》对民主的呼吁和对专制的批判“过于露骨”,“越播越有借古讽今之嫌”,中央电视台遭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只好边播边改,并在勉强播完后不再按照原计划重播。中国各地电视台也奉令不再播放这部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


  《走向共和》被封杀后,官方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组织力量进行批判,也没有公开说明《走向共和》到底犯了哪些禁忌。有消息说,最先向官方举报《走向共和》有“严重问题”的是某些在中国史学界担任领导的学者。


  这些学者担心《走向共和》为李鸿章、袁世凯翻案,完全背离了他们长期坚持的历史观点,就呼吁官方制止这种歪曲历史的行为,以免学术研究和历史教育“偏离正确的方向”。


  金冲及等人在文章指出,“把李鸿章描写成忍辱负重、有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高尚情操的‘悲剧英雄’,是完全背离历史真实的。”即使中国当时十分贫弱,李鸿章也不应该对列强种种侵略要求“俯首帖耳,逆来顺受”,“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在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激励下,团结抗争,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事例屡见不鲜。”


  文章质问,如果把追求共和的革命者和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者都描写成在为救中国“找出路”,“岂不荒唐?”


  但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学者对本报指出,金冲及等三名历史学者都担任学术领导职务,他们代表传统的官方观点,但未必能代表思想逐渐解放的学术界。


  “其实《走向共和》属于文艺作品,并不是学术研讨,但这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很可能轻易颠覆官方学者经过多年努力才树立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当然使他们感到担忧。”


  广东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在评价中国近代史研究时曾说,一打开有关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史,“迎面而来的是随处可见的狭隘民族主义煽情。”“义和团那样盲目排外的暴行,被说成是救国、反帝的近代三大革命高潮之一。而敢于批评本国落后愚昧,如实介绍西方先进事物的先驱,则被视为买办乃至卖国分子。”


  他指出,“奇谈怪论并不可怕,要是它与权力结合,强迫人们接受,那就极为危险了。而我们面对的恰恰是如此可怕的局面。”

  ●于泽远(联合早报 20030819)
                浏览次数:1499--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文革中游峨眉》,郑光路18岁时写的游记,可见文革中峨眉的衰败,也是历史......
----下篇文章郑光路习武照:脚踢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