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2年6月郑光路《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从“阶级斗争”的英雄到“雷锋的初恋”,《 谎言编织的雷锋故事》引起网络争议!

作者: -上传日期:2006/9/29

本网转载声明:

本网转载文章,并不表示同意所转载文章的观点,仅供供网友参考或批评!

从“阶级斗争”的英雄到“爱情”,雷锋几乎成了“百变金刚”....《 谎言编织的雷锋故事》引起网络争议!

来源:

1.龙腾四海 水木清华,一塌糊涂,论时事,谈政治,校园..

2  寄托家园 » 书画旅途 » 谎言编织的雷锋故事     


等等,很多...

  
  
        
流传几十年的神话??

标题: [好文] 谎言编织的雷锋故事     
 

本文资料来源于《雷锋日记选》和《雷锋全集》,并无半点篡改或断章取义,请大家自己对证。 

雷锋演义之一:照顾一位老太太的故事 

题注:如果是记者在雷锋事迹的基础上“演义”雷锋故事,我们应该批评记者,可是,下面你将看的是雷锋自己“演义”自己的事迹! 

1960年6月Ⅹ日 雷锋日记 
因公外出,我在沈阳车站,看见了一位老太太,在汽车旁边焦急的徘徊着,像是有什么困难。我上前询问,一看证明,原来这位老太太是从山东来部队找她儿子,路费用光了。我了解清楚后,立即请她老人家吃了饭,并且给她买好到她儿子驻地的车票。本月8日,这位老太太的儿子,给我们部队首长写来一封感谢信。 

1960年9月 雷锋讲话纪录(经雷锋审阅并修改标题) 
小标题:照顾一位老太太 
(今年)6月上旬,我因公外出,在沈阳火车站乘车回抚顺。早上5点,我背着背包刚走近天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背着个大包袱,走几步歇一歇,很吃力。我急忙赶上前去,帮助老人背起包袱,搀扶她上火车……给老人找了座位……拿出车站买的几个面包,送给老太太一个……老太太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道儿子的住处,她掏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市ⅩⅩ信箱第四宿舍”。这个地方我当然不知道。……到了抚顺,我领着老人四处打听,走走停停地快9点了,终于找到了——这个“ⅩⅩ信箱”原来是个保密工厂。……我本不想汇报这件事……谁知,那老人的儿子果真给部队写来一封信,请求领导表扬这位不知名的战士。那天我回连晚了3个小时,想瞒也瞒不住。 

以上文字均出自《雷锋全集》。 

照顾一位老太太的故事,雷锋在日记中记述的很清楚,故事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1、在汽车旁看见了一位老太太焦急的徘徊,便上前询问——2、这位老太太是从山东来部队找她儿子,路费用光了——3、我立即请她吃了饭,买好到她儿子驻地的车票。 

可是,到了雷锋的讲话纪录里面,故事却“演义”为四个环节:1、走近天桥,看见老太太背着个大包袱,很吃力。——2、帮助老人背包袱,搀扶她上火车……给老人找座位……拿出车站买的几个面包,送给老太太一个——3、老太太说她从山东来,到抚顺去找儿子,但又不知道儿子的住处,她掏出一个信封,上面写的地址是“抚顺市ⅩⅩ信箱第四宿舍”。——4、到了抚顺,我领着老人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 

不但日记中三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又增加了第四个环节。在日记中,雷锋请老太太吃饭有可能,关于买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个年代的人都是很“仔细的”,老太太出门更是要算计好路费,甚至坐快车还是坐慢车都要计划好。至于那个“画蛇添足”的第四个环节,明显是在编造,因为雷锋日记中有记载:请老太太吃饭、给老太太买票,之后呢,故事结束了。 

“雷锋演义”之二:“抢救7200袋水泥”的故事 

一、1959年11月14日 雷锋日记:深夜了,我还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 
深夜11点钟了,走出门外……突然下起雨来。陈调度员说,工地上还散放着7200袋水泥。陈调度员急得手足无措…… 
这时,我猛然想起了党的教导……一种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跑到宿舍,发动了二十多个小伙子,组织了抢救水泥的突击队,有的找雨布,有的找芦席,盖的盖,抬的抬,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避免了国家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昂首阔步回到了宿舍…… 

二、1960年11月5日 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1959年8月……李书记买了一本毛主席著作给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到半夜,突然下起雨来,我跑到调度室听说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我想起了向秀丽,想起了毛主席的教:“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这时,我马上叫起二十多个青年,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在水泥上)了…… 

三、1960年末 雷锋讲话录音: 
有几天晚上,我学习毛主席著作到半夜。我们那个王师傅开会回来,他对我讲,小雷你怎么还没睡觉哇。我就对他讲,为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我不想睡觉哇。 
王师傅讲,气象台预报今晚有大雨。当时,我想到工地上还有很多材料,打湿了不好办,我就跑到调度室,告诉了调度员。调度员才想起前天工地刚好运来7200元水泥,没有东西盖呢,他急得没办法。 
我就马上往外跑,我一直去找工会主席,找车间领导……我把自己的一件棉大衣脱下来盖在水泥上……又跑到宿舍,把自己的被子、褥子一起拿出来盖在水泥上。当时我一面跑一面叫,叫来20多个工人同志,组织了一个突击队,我们找来一块大雨布,很快就把水泥盖好了。 
第二天,党委书记天还没亮,就到办公室里来,当时我在办公室看毛主席著作。 

为了让网友看的更清楚,我把这个抢救7200袋水泥的分成四个环节,每个自然段一个。大家先看着,雷锋是怎样不断的“改编”自己的先进事迹。至于改编事迹的目的,大家见仁见智,我先不下定论。 

有些网友说雷锋因当时“年幼”,记不清解放前的事情,我的质疑有点小题大做。那末,就请大家看看“雷锋演义”,这些可都是刚刚发生的故事,并且雷锋此时20多岁,记忆力正是最佳时期。这些刚刚发生的事情,难道雷锋也记不清,在讲台上就可以“信口开河”吗? 

(1) 59 年11月14日的事,记得是当天的事。当时所述说的是用雨布、芦席去盖水泥的。60年11月5日在回想时,说起一年前的保护水泥,“把自己的棉衣、被子拿去盖”。 

(2) 59年11月14日:盖完水泥是“昂首阔步地回到了宿舍”,可是60 年末的日记变成“第二天,党委书记天还没亮,就到办公室里来,当时我在办公室看毛主席著作。”。 

(3) 59 年和60年11月的日记都说是“半夜”或“11点”下起雨来;而60年末的讲话录音说是“听王师傅讲要下雨”, 才想起工地上有材料,才跑到调度室。 

雷锋在1959年11月14日日记中记载的是“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 

但是到了1960年11月5日,在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中,却变成了“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学习《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到半夜,突然下起雨来,我跑到调度室听说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 

对比一下,不但读的书有变化:由原来的“介绍毛泽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小册子变成了赶时髦的“毛主席原著”;而且读书地点也有变化:不是坐在“车间调度室”,至于转移到什么地方雷锋没有交待。但是,地点变化之后,雷锋就必须主动跑到调度室去,主动的知道“还有7200袋水泥没盖”。于是,“雷锋精神”在雷锋这里又一次得到“升华”。毛泽东曾赞扬雷锋“此人懂点哲学”,我看还应该增加一句:“此人很善于给自己贴金”! 

“雷锋演义”之三:“义务劳动治肚子疼”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语言失误,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可是发生在两个月前的,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一、1960年9月 雷锋口述 
1、前两个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到卫生连看病回来, 
2、走在半路上,看见团部前面正在建筑楼房,心想。领导上经常讲要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我就跑到工地找到一辆手推车,帮助工人推起转来…… 
3、工人们感到很奇怪,从哪里来了一个解放军战士帮助推砖?一位穿蓝制服的同志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哪个部队的,叫什么名字……这下把我难住了:不说不好,说吧,你们准又是一通表扬……他们一定要知道我的名字,我只好说了。 
4、……我一气干到快吃晚饭了,回到连队。傍晚,工人们敲锣打鼓来到我们连,送来一张用大红纸写的感谢信……参加点劳动,我的肚子反而不疼了,所以我开玩笑说:参加义务劳动能治病…… 

二、1960年末 雷锋录音报告 
1、有一个星期天,……那一天我肚子痛,我到卫生连看病的时候,医生不在家。 
2、我刚走出卫生连,就听见工地上的广播站广播:“工人同志们,加油啊,现在运砖赶不上需要了。”……我想到,这是革命的需要。我也想到应该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我就跑到工地上和他们一起推砖……我又想到一个人要顶两个人干……就拿辆车子,在那推一车就推六十几块…… 
3、工地广播员跑来了,说:“解放军同志,叫什么名字呀……我说:我呀,不告诉你。后来,又来了三个工人同志,其中一个跑过来和我握手,他说:“解放军同志,你是那个部队的……?”我也没有告诉他……后来一个同志在旁边对我介绍说,这个同志是我们建筑公司的党支部李书记……我想这是我应尽的义务,我就没有(把名字)告诉他。后来,李书记就把我的衣兜解开了,掏出我的驾驶执照,看了我的名字,知道我是那个部队的,他马上让广播员广播了。 
4、广播之后,又用一张大红纸写了感谢信,工人们敲锣打鼓给我送来了……那时候,我的肚子也不痛了,早上没吃饭也不知道饿了…… 

注:a、以上文字都出自《雷锋全集》绝无篡改或断章取义,如果你有时间拜读全文,你会更加恶心 
b、1、2、3、4、是我加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雷锋是如何“信口开河”,为自己的“事迹”“锦上添花”。。 

“雷锋演义”之四:“参加抗洪抢险”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虽然前后不一,但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却是发生在一个月前的,四个环节没有一处“保持一致性”,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一、1960年9月 雷锋口述 
1、8月3日那天,我们连接到命令,到郊外上寺水库去抗洪抢险。当时,我身体不好,连长让我在家执勤。我讲了价钱:“在这种时候,不能把我留在家里!”…… 
2、到了水库,大家挥舞锹镐越干越欢……一不小心,我手中的锹被塌下的土方打掉了……我只好用手当锹挖泥,手指挖破了皮,但我想到过去的苦……我继续干。连长见我用手挖,就让我搞宣传鼓动工作。于是我马上收集好人好事,口头广播…… 
3、一连干了四天,我病倒了,晕倒在堤坝上。同志们把我扶到一个老乡家,连长让卫生员看着我,不让我再到工地去。 
4、……我从挎包拿出日记本,第一眼就看见黄继光的像……我用黄继光的英雄事迹说服了卫生员,又跑到工地上去了…… 

二、1961年1月5日 雷锋在辽宁省实验中学的讲话(录音) 
1、一次,发了大洪水,我们部队出发防洪抢险。连长看我个子小,不让我跳下去,哪里的水齐我这(没有录像,看不见雷锋比划哪里)。我想我一定要跳下去。 
2、我也想到在这样艰苦环境下,一定要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我看见好人好事马上就表扬,我发现一个同志他的铁锹坏了,他就用手挖泥……马上到广播站去广播……看到一个战友没穿雨衣……就把自己的雨衣脱下来给战友穿上了。那天晚上,整整战斗了一夜。 
3、到第三天我生了病,一天没吃饭。连长叫我休息,我想到一定不能休息,一定要干。这时候连长叫来一个卫生员,那个卫生员把我拖到房里边,看着我。 
4、我走到房里以后,就打开自己的日记本,看到黄继光的英雄照片……,因此,我想到在这样艰苦环境下……绝对不能后退。后来,我和卫生员说:“卫生员,你等一下,我去解手去。”我就借解手的机会,跑到了工地上…… 

点评:同一个事迹,雷锋做了两次讲述,在关键情节上全都自相矛盾:就拿第3环节来说,第一次讲述是说自己“晕倒在堤坝上,同志们把我扶到一个老乡家”,第二次讲述中却变成了“连长叫我休息,我想到一定不能休息,一定要干。这时候连长叫来一个卫生员,那个卫生员把我拖到房里边,”其他环节的编造,大家一定会比我看得清楚。 

注:a、以上文字都出自《雷锋全集》绝无篡改或断章取义,如果你有时间拜读全文,你会感觉更加“生动”。 
b、1、2、3、4、是我加的,目的是便于“比对”。让大家更清楚雷锋是如何“信口开河”,为自己的“事迹”“锦上添花”。 

雷锋演义之五:不喝汽水喝自来水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虽然前后不一,但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却是发生在两个月前的,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证据一 1960年9月雷锋口述: 
今年7月份,我去军区参加体育运动大会,天气热得跟,不少同志都跑到场外买汽水喝,我也想买一瓶,掏出钱往外走,发现那里有自来水管,我又把钱收起来,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 

证据二 1960年末 雷锋报告(录音): 
比如,我今年7月份的时候,参加了军区体育运动比赛大会,天气比较热,有的同志就出去买汽水喝,当时我口也很渴,也想去买一瓶,我掏出了三角五分钱,但又舍不得,我想这三角五分钱可以买一个笔记本子学习文化,我就没有买。 

证据三 1961年1月5日 雷锋在辽宁省试验中学的讲话(录音): 
7月份,我参加体操运动员比赛大会,那时,天气比较热,好多同志比赛完了都出去买汽水喝。当时,我也很渴,也想买一瓶,但是又舍不得这钱哪……我就没有买,到外面找了一个凉水管子,漱一下口。 

简评: 
一、好多同志都买汽水,唯独雷锋不买,你看他多高尚,提醒网友注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是雷锋的一贯作风,以后你会看到更多的证据; 
二、第一次报告是“发现那里有水龙头,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下一次报告却变成了“到外面找了一个凉水管子,漱一下口”——从被动的发现水龙头,到主动的找凉水管子,雷锋的伟大形象又拔高了许多;从“上前拧开水龙头喝了个够”到“漱一下口”,雷锋的形象又文雅了许多! 
你喜欢这样一个“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人吗?这可以雷锋自己编造的! 

雷锋演义之六:一个晚上连作三件“好事”的故事 

题注:有些网友为雷锋辩解,说建国前有些事情记不清,虽然前后不一,但在所难免。可是,这篇故事却是发生在一个月以内的,难道雷锋还是记忆不清?? 

1960年末 雷锋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报告: 
(原文引自《雷锋全集》199页,为了避免“断章取义”之嫌,原文抄录,一字不差) 
我学习毛主席的每一篇著作,都要联系实际。我学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以后,就决心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比如,有一天晚上,那是冬天,我们大家都睡在一个简陋的营房里面,天特别冷,又刮着北风,下着雪,炉子烧得很旺。在半夜的时候,我起来解手,看见炉子座板把地板都烧坏了,当时,满屋都是煤气。我想,同志们都睡得很香,现在煤气这么多,万一要是中了毒,会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我马上到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上的火浇灭了,我还把窗户、门都打开了,不一会儿屋里就变得非常冷啦,冷清青的。我又想,如果这样冷的话,把大家身体冻坏了也不好办,就到外面找来小木头柴,又把炉子重新生着了,一直把屋子弄得暖乎乎的,我才睡觉。 

简评: 
一、初读一次,深受感动:你看,雷锋这个晚上做了多少好事——1、为了不让战友煤气中毒,“我马上到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的火浇灭了”;2、浇灭了炉子,屋子里充满烟、汽,雷锋“把窗户、门都打开了”,让屋子里空气新鲜;3、空气新鲜了,屋子却变冷了,怕把“大家身体冻坏了,就到外面找来小木头柴,又把炉子重新生着了”。一个晚上连做三件好事,救了一屋子战友的性命,岂不感人! 

二、再读一遍,漏洞百出: 

第一、简陋的营房怎么会铺地板? 
60年代在辽宁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当时的营房,只有团以上干干部的办公室或者宿舍才铺地板,士兵宿舍都是水泥地面或者砖地面。铺地板的房间没有烧炉子的,有的安装了暖气,有的使用“火墙”,雷锋的“简陋的营房”怎么会铺着“地板”? 
第二、 “炉子座板”怎么会“把地板都烧坏了”? 
北方的铁炉子下面有一个“板座”,目的就是让炉膛里掉下来的炉灰不直接落在地面(或地板)上,再一个作用就是隔绝燃烧着的煤炭的热辐射,防止地板被烤焦,因此,“炉子板座把地板烧坏”的可能绝不存在。 
第三、即使有一些火炭从板座上跳出来,跑到地板上,地板可能被“烫煳”,但仅仅是一点点而已,靠几个火炭是绝对点燃不了地板的。 
第四、即使出现了那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第一个发现者也不应该是雷锋——当过兵的人都知道,部队晚上除了站岗的哨兵以外,还有一个“带班”的,责任之一就是监督岗哨不睡觉,另外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巡视宿舍,冬季给炉子添煤,看看有没有煤气,或者给喜欢蹬被子的战士把被子盖好。雷锋所在部队的带班的干什么去了? 
第五、就算带班的偷摸睡觉去了,雷锋发现了危险,一个正常的人会像雷锋那样处理这场“灾难”吗?地板即使被火炭烫焦了,顶多冒一点烟而已,如果确实着火,只需要用脚一下子就可以踩灭,雷锋不但不这样做,反而“到外面打来水,把炉子浇灭了,又把地板上上的火浇灭了”,你说雷锋是聪明还是犯傻? 
第六、按照雷锋的做法,把水浇进“烧得很旺”的炉火之中,大家可以想象当时的壮观景象:随着雷锋把水倒在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上,战友们都被“轰”的一声巨响惊醒,巨响同时,“蘑菇云”冲上天棚,紧接着,水蒸气弥漫整个宿舍,让人看不见东西,每个人的鼻子里都灌满了二氧化硫的臭鸡蛋味,10秒之后,随着蘑菇云升起的“炉灰”纷纷扬扬的落在所有雷锋战友的脸上、被子上。善于表现自己的雷锋竟然没有描述这一戏剧性情节,你不感到奇怪? 

三、冷静思考,又是一假:在雷锋所有好人好事的“自我记载”中,对于他所服务的对象的反应都不是轻描淡写的,唯独这件“连做三次”的好事,却没有战友的反应。为什么没有?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所以不可能有反应。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雷锋当场遭到的不会是战友的赞扬,而是战友的臭骂:谁让你这样瞎折腾? 

雷锋演义之七:(标题暂缺) 

1960年初 雷锋报告(录音): 
我入伍后,指导员经常给我们讲战斗英雄的故事……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我时刻以他们为榜样,在工作中埋头苦干。有一天,我看到厕所粪池满了,第二天天不亮就悄悄爬起来去掏厕所,干了一个早晨,累的满头大汗还没有掏出多少。起床后指导员发现了,他亲切的对我说:“……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力量才是大的。”……从此以后,我就事事发动群众,带领群众和我有起前进。(原文引自雷锋全集264页) 

1961年10月2日雷锋日记: 
我做事,老好一个人去干,不爱叫别人,生怕人家不高兴,就拿扫地来说,我每天早晨忙的不可开交,有的同志却闲着没事,自己累得够呛,可是扫的地段不大。有时室内外卫生没有及时打扫,首长看了不满意,我为这个问题真有点着急。 
今天连长找我谈话,句句打动了我的心。他说:“火车头的力量很大,如果脱离了车厢,就起不到什么作用。……”连长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今天我发动了全班的同志,打扫卫生,……很快就把室内外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今后我无论做什么,一定走群众路线,……。(原文引自雷锋全集48页) 

简评:(暂缺) 

我也想走一走群众路线,欢迎网友填空。正反意见全都欢迎。 

八:雷锋无法做到却又写进日记的“好事”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没有做过的“好事”也写进日记,你会怎样看待这个人? 

请看1961年4月30日雷锋日记: 
“今天,司务长发给我们两套单军衣和两套衬衣,我只领了一套,剩下的两套衣服交给了国家,以减少国家的开支,支援国家建设。” 

再看1962年5月8日雷锋日记: 
“今天部队发了夏天的服装,本来是每人发两套军服,两双胶鞋……为了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减轻人民的负担,…我只领了一套单军服,一双新胶鞋……” 

我也当过兵,尽管比雷锋入伍晚了十年,但是部队发放服装的事情我亲身经历过:当兵第一个春天每个人发两套夏装,这是事实,但是从此以后,每个春天只发一套夏装,而且是交旧换新。雷锋是1960年入伍的,61年,62年根本就不可能再领取两套夏装,在此问题上,我特意还请教了60年代入伍的老兵! 

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雷锋不但把他的这些事迹写在日记上,还在他读过的毛主席著作上作了“眉批”,请看雷读过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23页上雷锋留下的笔迹: 

“今天司务长给我两套单军衣和两套衬衣,我只领了一套,剩下的交给了国家,以减少国家的开支,支援国家建设。” 

看到这些,我只能说,雷锋不是“做了好事不留名”(实际上他送给住院的疗养员们一斤苹果都不厌其烦的写了一封落款清楚的《慰问信》),而是“没有做的好事也要留名”。这也许是真正的雷锋。 

九:雷锋与“牙膏皮”的不解之缘 

一、1960年末或者1961年春节后 雷锋《一辈子学习毛主席著作》录音报告: 
我到处捡牙膏皮子,因为牙膏皮子里面还有剩下的牙膏,把它挤出来装在一个瓶子里自己使用,我都没有买过牙膏。我一共捡了80多个牙膏皮子,卖了两块多钱,我把这些钱交给了指导员 

二、1961年11月8日 雷锋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提纲 
四、节约 
(一) 过年两斤苹果和糖票; 
(二) 从垃圾堆捡一双破袜子; 
(三) 一把牙刷,72个牙膏皮 
(四) …… 

三、1962年6月29日雷锋讲话提纲《做一个优秀的校外辅导员》 
建设街小学有些小朋友爱花零钱……我把(小朋友)带到部队,搬出自己的节约箱给他们看,有个同学看到我捡了大半箱牙膏皮,便吃惊的说:“哎呀!怎么捡了这么多?”我就对他说,这是我平时在水沟里、垃圾堆上一个个捡来的。站在旁边的一位同学说:“真是滴水成河,积少成多呀!”过后,他们真的做了节约箱,捡了不少碎铜烂铁、牙膏皮、螺丝钉等。 

简评:60年初雷锋入伍,到年末捡了80多个牙膏皮,姑且算它是真的,因为雷锋把两元多钱交给了指导员,用钱可以证明确有其事。但是,又过了近一年,雷锋在沈阳军区汇报自己入伍以来的节约事迹时,牙膏皮却变成了72个?为什么时间多了,牙膏皮却又少了? 

但是大家不必着急,雷锋捡的牙膏皮数量在62年上半年有了跳跃式的发展:按照雷锋的说法半年捡了大半箱,他的节约箱“大半箱”装上100个没有问题。问题是,雷锋所在部队在雷锋入伍后就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勤俭节约是大家学习的主要内容,虽然我们不要求“立竿见影”,但是多数战士也应该像雷锋一样“捡牙膏皮,挤牙膏底”才对。那么,雷锋的牙膏皮究竟从哪里捡来的呢?我不知道别人,我们家当时没有节约箱,但却有个节约抽屉,牙膏皮就扔在那个抽屉里,但是第一目的不是为了卖钱,而是为了做钓鱼线的缒子(注:当时的牙膏皮是比重很大的铅制造的),如果用不了才卖给收破烂的。 

十:雷锋是如何学会理发技术的? 

1961年5月20日雷锋日记 
目前我们的军事训练很紧张……有些战友连上街理发的时间也抽不出来……首长给我们买了三套理发工具,要我们自己互相理发,可是又没有人懂得理发技术,咋办呢?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后。心里开了窍,毛主席说:“你要想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毛主席的教导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请教理发师傅……学会了基本的操作方法。 
第一次给战友理发时……他说剪刀夹的头发疼,不剪了,开头一次学理发失败了。 
但是我没有灰心,又拿起毛主席著作看,毛主席说:“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我鼓足勇气,午休不睡觉,跑到理发店学习……终于学会了理发。 

网友们,你们如果遇见这类问题,会到毛主席著作里找答案吗??我们一个正常的人不见的弱智到如此地步吧! 

雷锋我一直认为他很聪明,不会是弱智。 

那么,是说假话吗? 

十一:过去没有注意到的雷锋事迹(艰苦朴素方面)及其读后感 

(以下摘自1960年 雷锋录音报告) 

(一)、我在入伍的时候,工厂送给我一套牙具……比如我那把牙刷吧,,使用了七八个月了,毛都掉了一半了,我还舍不得丢掉。 

读后感:在那个年代,我也使用牙刷。我的牙刷甚至用过两年,只是最后牙刷的毛弯曲了,刷不到牙缝,这时才不得不丢掉。从来没有在使“七八个月了”,“毛都掉了一半”的现象。 

(二)、有一次我班的一个战友买回一个新牙刷,他把那个旧的丢在地上,我看到那个旧的比我的还好,就从地上拾了起来,经过消毒,我就自己使用。当时那位战友说我是小气鬼,我说:“这个牙刷很好哇,还可以继续使用,为了节约嘛!”同时我还到处捡牙膏皮子,因为牙膏皮子里面还有剩下的牙膏,把它挤出来装在一个瓶子里自己使用…… 

读后感:当时多数家庭都不富裕,都很节俭。但我从来没有看到我的同学和战友为了节约捡别人用过的牙刷,更没有看到挤别人丢掉的牙膏皮里的剩牙膏。如此节约,打死我也不会学。 

(三)、我那块香皂还是入伍的时候工厂送给我的,只有过年过节到哪里学习、开会,我才带上那块香皂使用,其它的时候我就使用肥皂…… 

读后感:我在那个时代是根本不区分香皂和肥皂,得到什么就用什么。从没有想到学习、开会才使用香皂。 

(四)、有一次大扫除,我在垃圾堆捡到一双破袜子,我捡回来洗干净以后,补上七八个补丁,一直穿到不能再穿,不能再补,我就把他洗干净当了一块擦车布…… 

读后感:百感交集,无言以对。 

(五)、我的手巾坏了这么大一个窟窿还继续使用。 

读后感:雷锋用的毛巾是部队发的,很结实,绝对没有伪劣产品。但是,当兵不到一年毛巾就出了“这么大一个窟窿,还继续使用”,我这个比雷锋入伍晚十年的新兵决不相信。再说,部队的毛巾是统一摆放的,如果我是首长,绝对不允许雷锋把有“窟窿”的毛巾挂在营房。 

(以下摘自少儿出版社《劳动人民的好儿子雷锋》) 
(六)、雷锋穿过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完全改样了,还舍不得丢。 

读后感:只有傻瓜才一层又一层的补袜子,如果你真的节约,可以拆掉旧补丁再补新补丁。穿袜子是为了让脚在鞋里更舒适,你穿着“补了一层又一层”,“完全改样了”的袜子,脚会舒适吗?光脚多省事? 

(七)、他用的搪瓷脸盆、漱口杯,上面的搪瓷几乎全掉光了,他也舍不得买新的。 

读后感:雷锋从入伍到牺牲,一共两年零八个月,雷锋入伍时,搪瓷脸盆和漱口杯都是新的(脸盆可能是很久以前用过的,但漱口杯肯定是新的,因为战士必须要用部队统一发放的漱口杯),如果你不把脸盆和漱口杯当锣随意敲打,上面的陶瓷怎么会掉光?本人也曾经当过三年兵,入伍时也常有外出、拉练的事,脸盆和漱口杯不但在部队上没有“搪瓷几乎全部掉光”,复员回家之后还使用了七八年。 

十二:雷锋做的这一件“好事”可能吗?正常吗? 

请读一读1962年4月3日 雷锋日记: 
“昨天下了一场大雪,今天显得格外的寒冷。吃过早饭,我到团里去开会,在路上遇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孩,他穿的衣服很单薄,冻得直打哆嗦,我看了心里过不去,立即脱下自己的棉裤,送给了他,这时我心里真感到说不出的高兴。” 

(一)、作为比雷锋入伍晚十年的我,深深知道部队的纪律:武器、被服是不允许送给老百姓的,雷锋应该懂得这一条纪律。 

(二)、当时的棉裤不像现在:是裤面和裤里加上棉花缝在一起的,没有现在的罩裤。所以,此事如果真的发生,雷锋就要穿着衬裤到团里开会,想起来岂不滑稽? 

(三)、按照雷锋日记之中对小孩子的描述,这个小孩只是“冻得直打哆嗦”,雷锋完全可以告诉他,天这么冷,你赶快回家吧,你赶快“哆哆嗦嗦”的炮回去。可是,雷锋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脱下自己的棉裤,“送给了他”,然后自己“心里真感到说不出的高兴”。为了自己高兴,连部队的纪律和军容风纪都不要了,这样的做好事,是正常现象吗? 

十三:流传了近半个世纪的谎言: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 

1960年9月,雷锋讲述了自己做的一系列好事之后,说出这样一番令人感动的话:“做这些事——自己应该做的事,本来不想叫领导和同志们知道,因为党的恩情我永远也报答不完。”许多人、包括记者都对此信以为真,于是乎,“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就成了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的又一个“谎言”。 

为什么这样说?请看雷锋的代表作之一,1961年2月15日给抚顺市望花区工农人民公社的一封祝贺信: 
敬爱的工农人民公社党委和全体社员们:在新春佳节里,我怀着万分高兴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信,首先向你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工作紧张吗?生产忙吧?生活愉快吗?一切都好吧?…… 
我是人民子弟兵,我一定要紧握枪杆……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 
为了贯彻和执行党中央……的公报和决议……我利用春节放假期间,捡了几百斤大粪送给你们公社,支援农业…… 
让我们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为……而奋斗吧! 
抚顺市望花区 
7343部队15分队战士雷锋 
1961年2月15日 
(注:雷锋还把这封信抄录在自己的日记中) 

类似这样的慰问信不止这一封,只要有机会,雷锋在做好事的同时,总要附上这样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是有一个很鲜明的共同点,就是把自己的身份和单位都叙述的很清楚,这样的信件有据可察的排列在下面: 

1、1959年12月13日,雷锋致姑嫂城公社领导的信,告诉领导,我利用业余时间积肥,今天给你们送去“大粪500来斤”; 

2、1960年8月28日,雷锋致1辽阳市委的信,“怀着万分高兴的心情,将我节约的100元寄给你们,支援灾区人民公社发展生产。” 

3、1961年1月18日,雷锋给战友们的信,告诉战友自己“外出开会时,在路上看见了一堆漏掉的水泥,就掏出手绢包了起来,我把水泥带回装进了我的节约箱子里。我做了这么一点小事,指导员表扬了我” 

4、1961年2月16日,雷锋写慰问信给抚顺市西部医院的全体休养员们,“把自己领到的一斤苹果作为春节送给你们的礼物。” 

此外,雷锋在60年6月初帮助一个老太太,请老太太吃饭,给老太太买车票之后,把自己的姓名、部队番号和部队驻址都告诉了老太太,于是,才出现了雷锋日记中这样的记载:“本月8日,这位老太太的儿子,给我们部队首长写来一封感谢信”。 

回顾这些资料,我真佩服当初的那些记者和编辑们,明明在雷锋的资料中有这么多“做好事留名”的证据,为什么却要闭着眼睛制造一个“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的谎言,而且在这个谎言传播的四十多年里,又有多少记者、编辑或者雷锋的宣传工作者可以察觉到这一问题,可是,谎言依旧在重复。 
究竟为什么,还请大家评说。 

十四:真伪难辨的雷锋苦难家史 

之一:雷锋的父亲是怎样死的?是否参加了革命或者抗日战争? 

1960年9月雷锋文章《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 
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父亲被日本鬼子打死。 

1960年11月5日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抗日战争期间……我爸爸参加了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斗争,1945年被日本鬼子抓住,惨遭毒打,吐血屙血而死。 

1960年11月15日《雷锋日记》抗日战争期间,我父亲被那毒辣残酷的日本鬼子打死,……。 

1960年11月15日雷锋文章《决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 
刚日战争期间,我爸参加了革命,不幸被捕,在1945年我父亲被那毒辣残忍的日本鬼子打成重伤,不久死去。 

1962年3月6日雷锋文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我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给地主做长工,后来参加革命被日本鬼子折磨死了。 

1963年6月中国少儿出版社《雷锋的故事》 
雷锋的爸爸,叫雷明亮……日本鬼子来到了这地方(指长沙),爸爸又被捉去挑东西,被这些野兽毒打了一顿……使他的病一天重似一天。就在雷锋五岁那年,爸爸去世了。 

真伪难辨的雷锋苦难家史之二:雷锋的母亲是怎样死的? 

1958年10月雷锋自传体小说《一个孤儿》 
(父亲)死后,生活更难维持下去,小毛(雷锋自己)跟着妈妈到外面流浪,……好几天讨不上饭吃,也没处安身。 

1944年(注意这里!因为前面雷锋都说自己父亲是45年才死的,但是这里却变成了44年之前就死了),小毛跟着妈妈又回到原来的破庙里,破庙里一无所有,妈妈经常面壁痛哭。 

一天夜晚,小毛睡着了,妈妈找来一根绳子,怕惊醒小毛,就小声地对小毛说:“可怜的孩子,你要自长成人,一定要为你的祖父、爸爸、妈妈、哥哥、弟弟报仇……”说到这忍不住又伤心的痛哭起来,哭声惊醒了小毛……一会儿妈妈把小毛哄睡着了,自己用绳子吊着了,又看了一眼小毛,含着泪水小声的喊着:“小毛,小毛,妈妈去了……” 

1959年2月24日雷锋撰文《我学会了开拖拉机》 
我7岁时,父母被小日本鬼子和反动派杀死…… 

1960年9月雷锋口述《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 
妈妈为了养活我,到地主家,也被害死了。 

1960年11月5日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我那幼小的弟弟(三岁)……活活饿死在母亲怀里。可恨的唐地主,逼迫我妈到他家做女工,给他家喂奶带小孩子……后来妈妈被唐地主强奸,在1947年8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自杀。那天晚上,她眼泪汪汪的对我说:“苦命的孩子,妈妈不能和你在一起了,靠天保佑,你要自长成人。” 

1960年雷锋在沈阳师范学院的讲话提纲: 
唐地主逼我妈到他家做女工,给小孩洗屎洗尿……后来我妈被唐七少爷强奸,怀孕被赶出。 

真伪难辨的雷锋苦难史之三:雷锋究竟是给地主放牛,还是放猪?给猪“洗澡”、晚上“陪猪睡觉”的可能信存在吗? 

1958年3月16日 雷锋在《望城报》发表的《我学会了开拖拉机了》文章: 
我7岁时父母双亡……只得给地主放牛。 

1960年9月雷锋口述: 
剩下孤孤单单的我,给人家放牛,喂诸、上山砍柴。我的手又被地主砍伤,露出了骨头…… 

1960年11月5日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我母亲死时我还只有7岁……一个农民介绍我到地主家看猪,每天看十头诸,要给猪洗澡,晚上没有地方睡,有时还要同猪睡。 

1960年11月15日 雷锋日记《决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 
(我妈妈自杀后)剩下孤孤单单7岁的我,只好给地主家看猪,晚上和猪做伴,一旦到冬天我冻得受不住,只好贴着猪的大肚子睡。 

真伪难辨的雷锋苦难史之四:狗和地主怎样欺负雷锋? 

1960年11月5日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1947年在地主家看猪,一天我用小罐子煮了点野菜,煮好了正准备吃,被地主家的一只猫刮倒了,狗又跑来吃了我的野菜。我就打了狗,狗也咬了我,被地主婆看到了,要打死我,多亏毛奶奶说情,才没有打死我。第二天地主把我赶出来,我没办法,在破庙里住了几天,只得吃野山果。 

1960年11月5日 雷锋在沈阳师范学院的讲话提纲 
有一天,他家的一只狗吃了我做的饭,我打了狗几拳,唐家地主的老婆骂我打狗欺主,要打死我。并把我赶出他们家。从此,我过上流浪的生活。 

1962年3月6日 雷锋撰文《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发表于民兵之友)) 
一次,地主家的狗抢我的饭吃,我只打了狗一下,狠心的地主痛打了我一顿,还把我赶了出来。从此,我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简评:雷锋的“饭被地主家的狗抢吃”的故事在这里讲了三次,三次三个样 

一、雷锋吃的是野菜还是饭?狗是“吃”还是“抢”? 
第一次报告里说是“一天我用小罐子煮了点野菜,煮好了正准备吃,被地主家的一只猫刮倒了,狗又跑来吃了我的野菜”,后面的提纲和文章中却说“狗吃了我做的饭”“狗抢我的饭吃”。 

二、雷锋打狗是“几拳”还是“一下”? 
在讲话提纲中说是“我打了狗几拳”,而到了杂志上却变成了“我只打了狗一下”。 

三、是地主打了雷锋,还是地主婆打了雷锋?是“要打死我”还是“痛打了我一顿”? 
讲话提纲里说“唐家地主的老婆骂我打狗欺主,要打死我”,到了杂志上却变成了“狠心的地主痛打了我一顿”。 

这些矛盾只有雷锋才能解释清楚,实际上我们已经不需要任何解释,多次的编造离奇的故事和假话已经足以证明一个人的人品! 

真假难辨的雷锋苦难史之五:给地主打酒的故事 

1960年11月5日 雷锋在沈阳师范学院的讲话提纲: 
(母亲上吊后)我只好给地主家放猪。8月15日晚,要我到张家酒店打酒(6里),我回来的路上碰上了一块石头,摔倒在地,把酒洒了一多半,回来被唐七少爷打了几个大耳光,还挨了一脚尖,把我踢倒在地,碰得我鼻子鲜血直流。当晚我没吃饭,到屋后菜园子挖了几个地瓜吃。第二天唐七少爷知道了,他用长骨刺刺我的嘴巴,刺我的手,刺得我嘴巴直流血,现在嘴上还有一个伤疤…… 

1960年11月5日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有一天是8月15,天已经黑了,地主要我到6里外去打酒,我一天没吃饭,在回来的路上走不动了,跌了跤,把酒也洒了些。地主怪我把钱买糖吃了,一拳就打在我的鼻子上,出血了,一脚又把我踢在地上。(地主)当晚又不给我饭吃,我没有办法,就到屋后挖了两个地瓜吃,又被地主婆打了一顿耳光。 

简评:这两个“给地主打酒、酒洒了之后挨打”的故事都是雷锋自己亲自讲的,每一个都很感人。可是,将两个故事放在一起比对,问题就来了: 

第一、是什么原因让雷锋把酒洒了? 
头一个故事说:我回来的路上碰上了一块石头,摔倒在地,把酒洒了一多半。第二个故事却变成:我一天没吃饭,在回来的路上走不动了,跌了跤,把酒也洒了些! 

第二、地主怎么打的雷锋? 
头一个故事说:唐七少爷打了几个大耳光,还挨了一脚尖,把我踢倒在地,碰得我鼻子鲜血直流。第二个故事却变成:一拳就打在我的鼻子上,出血了,一脚又把我踢在地上。 

第三、雷锋偷吃地瓜之后,是谁、用什么方式残害雷锋? 
头一个故事说:唐七少爷知道了,他用长骨刺刺我的嘴巴,刺我的手,刺得我嘴巴直流血,现在嘴上还有一个伤疤。第二个故事却变成:被地主婆打了一顿耳光! 

两个故事,都是雷锋亲口讲述,你相信哪一个?如果雷锋到法庭作证,法官会不会判雷锋自相矛盾,将雷锋驱赶出法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篇自相矛盾的故事竟然都出于同一天! 

真伪难辨的雷锋苦难史之六:母亲死后,雷锋有没有人收养? 

抚顺雷锋纪念馆馆藏 望城县安庆乡乡长彭德茂撰文《庚讶子的苦难童年》: 
1947年,雷锋的妈妈死后,7岁的小雷锋成了孤儿,贫苦的叔祖母收下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叔祖母家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雷锋年纪虽小,但生活的磨难,使他过早地懂事和成熟了。为了减轻叔祖母家的负担,小雷锋经常上山去砍柴、放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每当小雷锋的身影在哪家门口出现,哪家就叫他:“庚伢子,来吃口饭吧!”小雷锋胆怯地靠拢桌子,他往嘴里扒着饭,眼泪禁不住扑扑簌簌地往下掉。 
小雷锋再也不忍心给叔祖母家和乡邻们增加负担了。1948年一开春,他就瞒着叔祖母开始沿门乞讨去了。 
也不知在外流浪了多久,一天,小雷锋终于回来了。他老远就喊:“叔祖母!”叔祖母赶紧从屋里奔出来……一把搂住小雷锋的头泣不成声他说:“讶子,你再莫去讨饭了,我们喝粥多放一碗水,有叔祖母在,就不会把你饿死的。” 

博爱雷锋网《雷锋的故事》: 
雷锋的妈妈死后,本家六叔奶奶收养了他。……雷锋人小, 却很懂得生活的艰难,他怕给六叔奶奶家增加负担,时常背着六叔奶奶到远处去讨米,有时回不了家就露宿在外。为 了帮贴六叔奶奶家,他还经常上山去砍柴。 

中国少儿出版社《劳动人民的好儿子雷锋》 
妈妈上吊自尽了……乡亲们流着同情的眼泪,扶起雷锋,安慰他:“孩子,别哭坏身体……。”六叔奶奶也叫他跟他一块混日子。 

1958年3月16日 雷锋在《望城报》发表的《我学会了开拖拉机了》文章: 
我7岁时父母双亡……只得给地主放牛。 

1960年9月雷锋口述: 
剩下孤孤单单的我,给人家放牛,喂诸、上山砍柴。我的手又被地主砍伤,露出了骨头…… 
1960年11月5日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我母亲死时我还只有7岁……一个农民介绍我到地主家看猪,每天看十头诸,要给猪洗澡,晚上没有地方睡,有时还要同猪睡。 

简评: 
以上六份资料,乡长彭德茂介绍的比较详细,而且得到了后两个雷锋故事的作者的肯定,后两个雷锋故事的作者们肯定会到雷锋的故乡作过深入调查,因此,雷锋的母亲死后,雷锋得到六叔奶奶的收养是铁的事实。 
可是,到了雷锋的嘴里,却变成了“给地主放牛”、“喂猪”、“看猪”、“给猪洗澡”、“同猪睡”,自相矛盾、使人难以相信不说,令人愤恨的是,雷锋把六叔奶奶收养他的事的“养育之恩”一笔抹煞!雷锋总说自己不忘本,看到这里你承认他“不忘本”吗? 

向雷锋的同乡(湖南)请教两个问题: 

一、你们那个地方冬天是否要穿皮大衣? 
雷锋在1960年11月5日在沈阳师范学院的讲话中说:1956年11月,(我)调县委后,冬天张书记给我买了一件皮大衣、手套。 
我比雷锋入伍晚十年,我知道在吉林省四平以南的部队不发皮大衣,只发棉大衣,以北的部队皮大衣的待遇。湖南的冬天我不知道多冷,你们那里的人有穿皮大衣的需要和习惯吗? 

二、你们湖南的人是否感情都十分脆弱,或者说很容易掉眼泪? 

雷锋在1960年2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敬爱的毛主席,我看到您写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深受教育,被感动的流下眼泪。 
1961年9月22日雷锋在日记中又写道:《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我早已读过,并为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一篇议论文,其中绝对没有一点点煽情的文字。我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在语文中学习,而且要求大家背诵。可是,我和我的50多位同学没有一个流泪,是不是东北人没有你们那里的人对白求恩感情深?或者“心太硬”了? 

十五:请看雷锋是如何侮辱自己的父母的? 

一、在1960年11月5日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中,雷锋为了证明自己苦大仇深,曾亲口讲过这样的话:“(父亲被日本鬼子打死前),我们住在一间破草房子,屋顶露着天,后墙倒塌,要是天下雨,外面下大的,屋里就下小的。我妈怕雨淋湿了脑袋,拿着一个破脸盆罩在我的头上,又怕冻着我,拿破烂麻袋披在我的背上。冬天冻的没法,只好拿几捆稻草,堵住风雪,冷得实在不行了,又拿出几捆稻草盖上。……全家5口有米不够吃。” 

简评:雷锋的这一段诉苦似乎很让人同情,可是,深入一步分析,雷锋所收的“水深火热”是谁造成的呢?当然,很多朋友会说是“万恶的旧社会”。可我说,是他的父母造成的: 
我也住过草房,房子日久天长旧了不可避免,但是“破了”就说明主人太懒了。因为草房的维修“保养”很简单:每隔两年苫一次房,就是给房顶加一点新草,防止原来的草腐朽后,不能遮住雨水。第二就是抹墙,就是用水把草和土搅拌成“泥”,再把泥抹在墙上,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四壁露风。抹墙很简单,如果是一间房,一个农村“半拉子”一天就可以完工;苫房需要一点手艺,要请乡亲帮忙。如果雷锋所说的属实:是后墙倒塌了,那就把原来的土坯或者砖头重新砌上就完事了。雷锋真的受过这样的“苦”,那只能怨他的父亲太懒,连墙都不抹,让雷锋在风雪中挨冻;或者是雷锋父母太没有人缘,请不来帮工,无法“苫房子”,让雷锋不得不“拿着一个破脸盆罩在头上”遮风逼雨。 

二、1960年11月5日雷锋忆苦思甜报告: 
我那幼小的弟弟(三岁)……活活饿死在母亲怀里。可恨的唐地主,逼迫我妈到他家做女工,给他家喂奶带小孩子……后来妈妈被唐地主强奸,在1947年8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自杀。 

1960年雷锋在沈阳师范学院的讲话提纲:唐地主逼我妈到他家做女工,给小孩洗屎洗尿……后来我妈被唐七少爷强奸,怀孕被赶出。 

简评:我当年看过话剧《雷锋》,看到雷锋母亲被地主强奸后悬梁自尽,雷锋回家发现后趴在母亲的尸体上痛哭时,也曾流下同情的泪水。 
可是,看了雷锋的报告之后,这种同情大打折扣:雷锋第一次说母亲是被“唐地主”强奸的,换了一个场合之后,强奸母亲的罪犯却换成了“唐七少爷”?雷锋是给母亲伸冤,还是拿母亲“开涮”?(唐地主和唐七少爷是不同的两个人,仔细看雷锋回忆录就知)? 

为了证明自己苦大仇深,甚至可以把自己的父母也搭进去,此人人品若何? 

十六:雷锋的手表 

刚刚结束扩建工程的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中新增加了一幅照片,照片上的雷锋左腕戴着一块手表,以前曾因为从照片上可以看出雷锋戴手表,这幅照片没有对外展示,在此次扩建后,这幅珍贵的雷锋照片终于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照片上的雷锋注视着时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朱玉山为其题字,朱玉山鼓励雷锋好好学习。 
雷锋精神研究专家翟元斌讲了这样一件事:在鞍钢工作期间,雷锋仍旧穿着从家乡带来的有补丁的衣服,有的工友看见雷锋还穿着这样的衣服就劝雷锋买些好衣服,雷锋随后买了几件“好衣服”,包括一件皮夹克,过了不久,一位老领导给雷锋来了一封信,鼓励他要坚持勤俭艰苦,国家还很困难。这封信给雷锋很大触动,经过思考,雷锋将皮夹克收了起来。 来源:辽沈晚报 

看了照片和资料,我只能发出这样的感慨: 

一、雷锋摆好姿势,在首长身边虔诚的观看题词,记者拍照的目的也很清楚,这样一张照片一定能登上报纸,你看:既有首长,又有标兵,而且很符合当时“搞好思想革命化”(林彪语录)的潮流,这样的场景真是很难抓到手。只可惜我们的记者太粗心,没有注意雷锋手腕上的“英格”手表(当时商店价格为人民币185元,但是要凭票供应),致使这张应该上头条的照片被尘封了近半个世纪! 

二、雷锋买手表、买皮夹克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买回来就用、就穿。只要保持自己“富而不骄”(孔子语)的正常人心态就可以了。但是,我们的雷锋因为一封信,为了证明自己艰苦朴素,就把皮夹克收了起来。花钱买来的东西不用,岂不是更大的浪费! 

写此贴的同时,耳边响起“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但我总觉得应修改一下歌词——“学习雷锋表演唱”! 

注:一、我所采用的素材大多来源2002年出版的《雷锋全集》,是编者“历时十年,组织编纂”的。我引述的雷锋的苦难家史都有录音和亲笔纪录,应该不存在“枪手润色”或者“领导批改”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这样漏洞百出,我也在深思,现在只能和你讲一个真实的“笑话”:在60年全国性的“忆苦思甜”活动中,好多人都把自己家庭“苦大仇深”作为炫耀的资本,同学们之间也互相比赛,看谁的家庭在旧社会受苦最多。其中一个同学对大家讲:我家在旧社会给地主抗活,地里打下来的粮食全都给地主交了地租,只能整年的吃糠咽菜。大家问他:你家就没有吃过一顿饭?他想了想,严肃的对大家说:我就吃过一顿大米饭,是我妈和我爸结婚的时候吃的。从这个故事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二、那个年代尽管不太正常,但是,除了“地、富、反、坏、右”以外的人,还是享受着一般“沉默权”。特别是自己的家史、对自己做过的好事,完全可以“沉默”,或者是实事求是的讲述,在这方面,还没有发展的必须“弄虚作假”的地步。 

三、那时的“忆苦思甜”报告人,忙的时候每天要报告两三场,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对自己的苦难史即兴发挥的人也是有的。 

---雷锋具有独特的可以包装的气质,一般正常人在摄像镜头下是不会有正常的表现的,特别是作为一个突出的人物来进行包装,一般的人都会推说不行或者不干之类,那是中国人正常的思维,中国人的性格不是表现自我,而雷锋恰恰不是这样,他具有演员一样的素质,绝不露出半点羞怯,沉稳的对着镜头微笑,而随着摄像镜头的要求摆着造型。 
那个追着雷锋摄像了好久的摄像师更是一个骗子,雷锋其实非常普通,思想也极其普通,那时的人都那样,总是希望自己多贡献出一些,但为何把雷锋举的那样高,只是一场骗局, 
在雷锋乍样出名的纪录中,人们应该可以去看到,有些个别人,为了把雷锋弄得更出名,故意选在毛泽东比较爱看的报刊上发表雷锋事迹,并且在毛提词后,故意找其他领导提词,雷锋而后才得以出名, 
因为雷锋代表一种好人和好事,正符合国家的精神,所以雷锋出名了, 
雷锋是一时代的悲哀,那个发疯的年代,体现中国人历史上最虚伪的一段。 


谎言编织的雷锋故事(之二) 

让我总结一下我自己为什么那样深恶痛绝雷锋:(1)这个人对于那个年代对全中国人民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扼杀起了重要的工具性的作用。(2)这个人本人代表了不是靠业务和工作成绩来争取成功、自尊和自我满足,而是靠隐瞒个人向上爬动机、挖空心思讨好领导、甚至作贱自己(“批判自己的内心闪念”)来表现“革命”、说假话说空话来向上爬的坏典型。 

雷锋自己也说的很清楚:“过去我看见有的人入了党,有的评为了模范,可是自己进步为什么就慢呢?经过学习毛主席的矛盾论,我找到了原因,……原因找到了,我就处处听党和毛主席的话,抢着做各种工作,因此也评为了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革新标兵等。”(见雷锋在矛盾论单行本第四页上的眉批)原著虽然不长,但是对于自己抢着做工作的目的交代的很清楚。 

到现在为止,仍然还说雷锋做好事没有个人动机的朋友,读一读雷锋这篇著作吧。 

在学雷锋运动期间,有些家庭生活比较好的同学为了向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看齐,男的主动把自己的皮帽子或者皮夹克、女的主动把自己的“布拉基”(裙子)锁进箱子或者束之高阁,然后穿上带补丁的衣服“装穷”。当然,也有思想“落后”的同学,认为穿衣戴帽、各好一套,“顽固不化”的继续穿着比较好的衣服,其结果是受到了“秋风扫落叶”式的批判。 

最近几年,我们经常举办同学会,此话题已经成为我们的笑谈。当然,当年那些学雷锋的积极分子最初有点尴尬,不过,我们这些不太积极的分子对他们倒也宽容。 

学雷锋的后果之一就是中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用假大空的口号代替了道德修养,所以,今天道德败坏的人有很多就是当年的学雷锋积极分子。 

建议你再一次认真的读一读《雷锋日记》,你就可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雷锋的眼睛里,除了营长、指导员、连长,他的所有战友都是“落后份子”或者“思想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人。 

还是听听雷锋是怎样说的吧: 
雷锋在1960年11月5日“忆苦思甜”报告中对自己的“钉子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懂得革命道理才能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我也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挤时间学,有时晚上学习太晚,头昏,我就洗一洗脸……利用开饭前后,有时连到厕所也不放过学习……开展军事训练,投手榴弹,我体力差,投不远,这时又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说……(因为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练了一个多月,搞手榴弹练习时,我及格了。” 


“路在脚下”网友那么认真地寻找雷锋故事的漏洞,我理解他是对那个年代的假典型深恶痛绝,要剥开假典型的画皮。坦率地说,我个人认为雷锋是一个处心积虑地钻营、挖空心思讨好领导往上爬的小人。他的那种虚伪的作风害了很多青年。我们要拨乱反正。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是谁呢?是1957 年敢于向档提意见却被打成“右派”的储安平,是1959年庐山会议上为了中国农民、“犯龙颜”向毛泽东提意见而被打成“反党集团”的彭德怀,是1967-70年间敢于站出来指出“文化大革命”错误而惨遭杀害的遇罗克、张志新: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关于“做好事”:我本人很常做好事,但那样做不是为了“表现”,不是为了“靠拢组织”,就是为了看到别人有难处不帮就心理过不去,就是为了帮了之后自己心里好受(或者说“有一种满足感”)。但是,这和雷锋那种什么都要往“毛主席著作”上去扯的说法是完全不同的。我理解一些网友对于“否定雷锋典型”的“愤慨”之情:否定雷锋这个典型并不是否定做好事。事实上,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翻开每个县的县志,上面一定都有忠臣、孝子、义士、善人的故事。我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当中,从来都不缺乏具有优良品德的任务和行为,很多就在我们的县里(市里)的历史记载、传统中,很多甚至就在今天我们的身旁:救起路边流血伤员送医的“的哥”,对路边晕倒病人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女医生(几个月前在新华网看到),重庆解放碑几年如一日举牌宣传社会公德的老先生。。。要学习好人好事,我们学习那些就够了,为什么要去虚假地造出一个“典型”,搞的全国上下大家都来弄虚作假,大家都来推车,大家都来写日记(为的给人看)呢??危害更深的地方在于:那些脸皮厚的都去学雷锋弄虚作假、写日记、写思想报告、靠近领导去了,而那些真正吃大苦流大汗(“扛麻袋“)或者废寝忘食搞科研的,不是“走白专道路”,就是“觉悟不高”,就这样,造成了一个好人窝火、小人得志的社会(“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污染了好几代人,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深重!! 

首先声明:助人为乐是高尚的美德,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犒赏:看到由于自己的行动,别人能够摆脱困难,或者生活得更好,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我自己就做过不少帮助别人、维持和发扬社会公德的事情,而且还持续在做。所以,志愿者、助人为乐者永远是伟大的,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不管是不是曾经有过一个叫做“雷锋”的典型。 

接下来就想谈谈雷锋这个具体的、特定的人,或者说“典型”。我从大概20岁左右开始有了一些个问题:(1)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可好像总是留下一些线索,使得人们总可以找到他?(2)雷锋活着的时候(正式文章中叫“生前”)留下来很多照片,譬如“雷锋擦洗汽车”、“雷锋帮战友学毛选”、“雷锋缝补衣裳”。。。让人不仅要问,那些是真实自然的日常生活中一个默默无闻的战士留下来的,还是为了树典型早就跟踪拍摄的?(3)雷锋才20岁左右就是抚顺望花区人民代表。他凭什么小小年纪就当上在中国是作为“荣誉称号”看待的“人民代表”?(4)雷锋写了那么多的文采颇丰的日记,其中很多后来被作为格言、警句一样地使用。很让人怀疑:一个没有上过什么学的战士(不是“战士没文化”,而是“雷锋没上过什么学”),是不是有别人代笔,制造出那样的日记?当我工作之后,听到一些企业因为工伤死亡事故全厂取消奖金和提工资的机会(1980-1990年代)时,忽然想到:如果在今天,从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雷锋被倒车撞倒的电线杆砸死,他所在的连、营、团的领导是不是要受到一些处分或至少是批评?这倒好,死了一个雷锋,出来一个典型?-- 事实上他早就是人家要树的一个典型。 

上面那些个问题,不由得让我想到,如果雷锋是一个很善于刻意钻营、至少是很努力配合上头树典型的需要的人,那么,到了文革,到了“四人帮”时期,他会不会应该也是政治运动中很积极的“弄潮儿”, 去积极地“造反夺权”,弄个“革命委员会”的头头当当?到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候,他恐怕要写出激昂慷慨的大字报吧?到了四人帮一倒,如果他有幸过关的话,会不会又摇身一变积极“揭批四人帮”? 

讲那么一些,关键是要说:“雷锋”是那一个把人不当人、把人变成螺丝钉、鼓励人弄虚作假的年代里树立起来的“典型”—我严重怀疑是一个假典型。那个典型在当时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做好事”,而是“学毛著”。紧接着还出了很多“典型”:廖初江(好像是沈阳部队的)、黄祖示(好像是北京部队某部防化连的)、等等等等,都是学毛著、做好事。我这里不包括为救民兵而牺牲的王杰:人家是为了救民兵自己扑向炸药包的。那个时代还有很多典型,不管是怎么牺牲的(搬开钱塘江大桥铁道上的木头的蔡永祥,拦惊马救小孩的刘英俊,在洪峰袭来时抢救国家财产—河边的电线杆的金训华。。。),无一不是写了很多日记,无一不是平时总喜欢做好事不留名的:从每一个人身上都可以看到“雷锋模式”。整个就是为了思想灌输的需要,来制造出那么一些典型的。当时有一句话:“毛泽东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但是,谁是英雄?真正为了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敢于直言犯上的:彭德怀、张志新、遇罗克、。。。还有早一些的章乃器、罗隆基、储安平(年轻网友们可以做一下搜索)。。。 那些才是真英雄!可却一个个被打倒、甚至被杀害!当权者为了自己思想统治的需要,制造出雷锋这样的典型,其实是要全国人民都去做只会运转却不会思考和说话的“螺丝钉”! 

再讲一点做好事:现在40岁以上的人很多有这样的经历-在文革期间学校都要开“讲用会”,学生们都要写“讲用”- “上星期看到工人叔叔推车上坡,想上去帮助,但又怕脏、怕累。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的教导,给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一下子把脏和累都忘了,一鼓作气帮工人叔叔把车推上了坡”。这样地教小孩从小说瞎话!这样地毒害青少年的心灵:告诉他们说假话才能上台“讲用”,才能当红小兵营长、团长,才能早日加入红卫兵、入团。这种说假话套功名的坏现象就是从雷锋典型开始的。 

回来讲真正的做好事:真正的做好事是为了自己心灵的满足和平静,是一种内心层次上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而不是要让人表扬,更不是为了“讲用”、入团、入党、当官。我们看到老人颤巍巍地站在车上而给他们让座,一是将心比心:如果是自己的父母,我们会忍心看他们这样吗?二是知道,我们让座之后减少了老人的麻烦(痛苦),以我们的小不便给予人大方便,值得;三是,因为自己的“举手之劳”给别人方便和愉快,给社会增加一份温馨,我们自己心中的愉快感远远超过坐着要站起来的微小“损失”。我们要学习互助互爱和志愿者精神,身边普通人的例子比比皆是:有送急病老人去医院不收钱的的哥,有前些日子发展论坛上大家议论过的一位女医生当街急救一位晕厥病人的例子,有重庆老人日复一日坚持在解放碑前举公德标语教育世人的老人,有前些年报道过的北大“爱心社”的同学们(希望爱心社还在坚持活动)扶起倒了一大片自行车的“小”例子(可是许许多多的人不屑做那样的“小”事, 甚至看别人遭殃、受损失而幸灾乐祸)。。。到我们今天上班时公车上让座的中学生。。。这上面哪个不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更不用说几天前去世的为救学生自己被车撞成重伤最后不治的殷雪梅老师, 以及前一段传颂的为救小孩而牺牲的民工李学生:他们都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又是普普通通、有良心、有正义感的人: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实实在在的英雄! 

讲一下我自己(免得有人以为我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在以“小人之心”骂雷锋):我属于那种每日每时做好事的人 ――不为人家知道,只为自己心安,有时更是为了自己和其他人的更根本的利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几年前有一次乘长途大巴回老家时,司机后上方放录像带/ VCD(车上有录像/VCD)的地方掉下来一盒影片,正好掉在司机座斜后方。我就上前去把它捡起来,放回原位并确定它不会再掉下来。这一是帮人一个小忙,而是预防一个安全问题的发生:如果司机想弯一下腰把它捡起来的话,也许会发生交通事故。我不过一举手之劳,又帮人一个小忙,又给自己和其他乘客消除了一个大隐患。这种事情我永远都会很自觉地去做的。 

做好事吧:为了社会更美好、更安全,为了大家(包括自己)更方便,为了自己更开心,但不是为了“学雷锋”。 

【回复 路在脚下 】:好,太好了。我早就写过质疑雷锋事迹的文章,可惜发到那里都被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个认真的人,令人佩服!其实,雷锋事迹的疑点还很多,比如,那地主婆用砍柴刀在他手上砍三刀的事,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的小手,倘若砍上三刀,纵然不砍掉也会残废,他长大后哪里还能去开汽车?1988年,沈阳军区展览雷锋遗物,里面有皮夹克、毛料裤、瑞士英格手表,这岂不是与他“艰苦朴素”的形象自打嘴巴? 

【回复 路在脚下 】:难得如此您认真,将那个时代的谎言诸句刨析。其实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们还有谁相信这种“劣质”的谎言?在那个时代,说谎、伪造历史已经成为习惯,尤其是充斥在行文或名目繁多的“报告”、“讲话”中。 

家父是那个时代的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是高中生]的作文时看见这样一段[大意]:“我父亲给地主扛长工,干的牛马活,吃的猪狗饭,,,,经常遭到地主打骂,一次地主婆竟然脱下她的臭鞋抽我父亲的脸,把牙给打掉了,,,,,” 

家父做行批如下:不可能。封建时代的妇女羞于将脚示人,何况是“三寸金莲”小脚,鞋有多大,安能用作刑具? 

后来,在运动中该学生将这段“批语”给揭发了,家父为此挨了好一阵批斗。其实,该学生的父亲年轻时候在一家店铺学徒,根本不是什么长工,是家父的熟人。哈哈 

【回复 路在脚下 】我理解一些反对楼主的人的意思:“雷锋精神”已经在四十多年中被包装而赋予了很多解释,其中有一些是好的。但是,雷锋是怎样成为典型的?-- 靠一场“忆苦思甜”开始;雷锋是怎样越来越红的?- 不是靠本职工作的努力,而是靠怎么看怎么不真实的“外出做好事”;雷锋红了之后做什么?-- 拍照片,写日记,写的日记都是为着给别人看的(他还未死就发表过15篇日记)。这样的“典型”对中国又怎么样的影响?-- 请看我自己小学时候的(以及千千万万像我一样的当年的小学生、中学生们的)“讲用”片断: 

今天我到某某地方玩,看见一个工人叔叔很费力地推车上坡。我想上去帮忙,但是又怕脏、怕累。就在这时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眼前出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注:也可以写成:一个洪亮的声音在耳边回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的教导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一鼓作气帮工人叔叔把车推上了坡。 

上面的那一段文字,与《雷锋日记》里反复出现的场景真是如出一辙!! 

1970年之后出生的人不懂得什么是“讲用”:那就是,你说一段你遇到的困难或问题,然后介绍你是怎样从毛主席语录中找到力量或答案。讲得好、会写会编的人,往往就会很红,就可以当“红小兵”或“红卫兵”的“连长”、“营长”,也就是被培养当各级学校的干部,一直到工作之后都很可能再当上干部。 

看看,小学生、中学生们就是那样学习说假话来向上爬的!那个荒谬时代的一个假典型对青少年的心灵是多么大的毒害!!对民族精神是怎样的摧残! 

【回复 路在脚下 】楼主所见极是,本人也深有同感。本人也是雷锋的同乡,因为年龄的关系,与雷锋并没有交往。但本人认识不少了解雷锋并与其有过直接交往的人,其中就包括雷锋曾在其手下做过通讯员的原湖南望城县县委书记张**、与雷锋一起在湖南大同湖农场工作过的同事、曾目睹雷锋童年的老人等。从这些人哪里我得到的印象是:雷锋小时候异常顽劣;在大同湖农场时,特别好表现自己,且很讲究穿着打扮,远非官方宣传中的形象。 
当然有些事情也不能归究于雷锋本人,他只不过因当时的政治需要而被精心塑造成“共产主义战士的榜样”而已。今天同样是由于政治需要,仍在进行同样宣传。甚至还编造出美国西点军校学雷锋的谎言,至今仍有不少国人以为是不需要考证的事实。 
由此可见愚民教育的成效之大。 

【回复 路在脚下 】你说得没错那个时代就虚伪加欺骗,那时的教育就是教孩子撒谎。我读小学时,班上经常搞忆苦思甜活动,每个人都要发言。即使父母家境很好的人,也只好讲旧社会如何受压迫,新社会如何幸福之类的假话,否则就过不了关。写作文也必须要有思想性,可怜一个小学生又那懂得什么思想性,于是只好编瞎话。这也是当时的中小学生为什么都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不讲假话就写不出有思想性的好文章)。 
当时的社会上也是如此,农村里是到处都放亩产十万斤高产卫星,工厂里则是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喜讯频传。文革时期广泛流传的是“全世界还有3/4的人民在受苦”“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我们去解放他们”你说这些是谎言还是真理呢? 
所有这些都导致中国弄虚作假之风盛行,迄今未见消减。连毛泽东都说:“上有好者,下必甚耶”。 

其实呢,宣传雷锋的事迹一开始就有人质疑,只不过不敢公开说。比如雷锋童年给地主放猪的故事,雷锋家乡的人都知道,当地的猪都是关起来养的,从来就不会在外面放。 

确实如楼上的所言,在雷锋的家乡长沙一带猪一般都是圈养,从没听说放猪一事(放牛倒是有)。虽然湖南人比较爱洗澡,但也从未见过谁经常给猪洗澡。一般而言湖南的猪一生只洗一次澡,即在被屠宰之前。 

【回复 路在脚下 】我从懂事起就开始怀疑雷锋事迹的真伪,第一次怀疑是因为在没有电视的年代,他做好事又不留名,战士外出是有纪律的和时间规定的,人民怎么就知道好事是他做的。第二次是摄像师说雷锋学毛选是摆姿式照的。可见,他只是为了统制和愚民需要而塑造的假英雄。 

通过雷锋战友来了解雷锋 

1. 赵明才:“先进基层干部代表,开会期间同住一个房间”- “会议讲台上的战友” 
提起雷锋,赵明才永远也忘不了四十多年前的那段日子。1960年11月,在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上,赵明才作为先进基层干部代表,雷锋作为先进战士代表,同时被邀请到会上去作报告。会议期间,他和雷锋同住一个房间,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2. 王良太: “原沈阳军区工程兵主任, 。。。重视运用典型推动工作。1960年夏天发现雷锋先进事迹,。。。” – “领导战友”,雷锋典型树立者 

南方网讯 王良太 原沈阳军区工程兵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同雷锋接触较多的领导者之一。1954年至1966年任沈阳军区工程兵主任;1967年至1980年离休前任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1991年3月逝世。他生前重视运用典型推动工作。1960年夏天发现雷锋先进事迹,责成政治部派人去考察了解,亲自听汇报,同意以工程兵党委名义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同意安排雷锋为工程兵机关、部队作忆苦思甜报告。1961年雷锋在沈阳地区作季告或出差路过沈阳时,多次在家里如见他汇报情况,鼓励他努力学习,并把一套《毛泽东选集》签名赠送他。几次会风都曾合影留念,至今保存着雷锋签过名的合影照片。每次到雷锋所在团检查工作,必定到运输连看望雷锋,了解情况,谈心帮助,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雷锋因公殉职后,作为军区工程兵部队的负责人,大力倡导和积极组织学雷锋活动,曾为沈阳军区[前进报]、[解放军报]和[辽宁日报]撰写过纪念雷锋的文章。 

3.杨德志:真正的先进人物,开会期间被雷锋崇拜的“战友”[从他的叙述可以知道雷锋成名的开始:一场“忆苦思甜”报告] 

雷锋战友披露雷锋出名经过和几件秘闻(组图) 
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 沈阳晚报记者王志多 

记者近日在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采访,意外地见到了发现当年曾与雷锋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一位老战友、老标兵———杨德志,还惊喜地看到当年雷锋亲笔为他写下的一篇赠言(见下图)。今年65岁的杨德志首次向记者披露了他与雷锋在沈阳军区“青代会”期间共同度过的那段时光和他与雷锋之间的交往。 

初见雷锋成好友 

杨德志1958年入伍,担任工程兵驻本溪某部仓库的押运班班长。1961年春的一天,杨德志在去内蒙古某边防连执行押运军粮任务的路上,天气突变,风沙将道路吞噬,被困期间他饮水充饥,坚持不动车上的粮食,76个小时粒米未进,与风沙搏斗,最后终于将这车军粮送到已经断炊的边防连队。“三年自然灾害”中,杨德志与战友穿沙漠、越戈壁,共把270余辆急需军用粮食,保质保量地押运到边疆连队。在仓库驻地,他还带领全班开荒造地,年均打粮2600公斤,为部队闯粮荒做出了突出贡献,因为获得沈阳军区授予的“困不垮的钢铁战士”誉称。 

1962年年初,沈阳军区决定评选一批优秀典型人物召开首届“青代会”。当时,雷锋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并跟杨德志同住在军区第一招待所的同一个房间。那天一见到杨德志,雷锋便从书包中欣然取出一个报纸剪贴本说道:“我一入伍就看见报纸上登着你的先进事迹,你是我一直学习的榜样!”看到雷锋的本子上贴着《解放军报》、《前进报》等报刊上有关自己的《押运神兵》、《播种南泥湾精神的人》等几篇报道,杨德志深深被雷锋谦虚好学的精神所打动。 

在开“青代会”期间,杨德志与雷锋结下了深深的战友情谊,两人常在一起切磋驾驶技术和怎样当好兵的体会。这期间,杨德志了解到有关雷锋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 

雷峰忆苦思甜最感人 

1960年5月的一天,雷锋驾车到庄河守备3师执行运输任务。这天,该师官兵在师部大礼堂召开“忆苦思甜大会”。完成任务后,雷锋悄悄走进会场来听“忆苦思甜大会”。会上的发言深深地将雷锋吸引了。台上一位地方老乡正在忆苦,雷锋一边听一边淌着眼泪。 

大会结束后,该师一位副师长将雷锋带到办公室,问雷锋为何哭成这样,雷锋说:“我家的苦难同样深重……但我不是为悲惨的命运家史哭泣,而是想到党对我的养育恩情时感动得流泪。”听罢,这位副师长说:目前国家面临困难,为了提高部队的抗灾能力,刻苦练兵,部队还想搞些活动,你明日就给全师“忆苦思甜”吧。经请示,雷锋所在部队同意雷锋为庄河守备3师作“忆苦思甜”报告。 

第二天一早,该师礼堂悬挂上“欢迎战士雷锋作忆苦思甜报告会”的标语。雷锋有生以来第一次走上讲台,为数千名官兵诉说自己在旧社会的悲惨经历。在讲到母亲含冤自尽时,台下的官兵无不流泪。“是党把我从苦海中救出来,使我这个失去所有亲人的苦命放猪娃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雷锋说,“我一定要做一名党的好战士,报答党的恩情。” 

雷锋的“忆苦思甜”影响很大,沈阳军区先后有20多个部队请他去讲。随着他的事迹不断大量地被人了解,雷锋逐渐成为了军内外学习的榜样。 

4.雷锋班第19任(!!)班长李有宝(面都没见过!)、雷锋的老战友吴帅民(这位身份应该是真的-且看下面他讲的一个故事)和辽宁抚顺市雷锋中学校长于文海 (这是雷锋战友?) 
请来雷锋战友重温雷锋精神 跟风学雷锋没有意义 

河南报业网讯 3月5 日是毛泽东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42 周年纪念日。开封请来雷锋班第19任班长李有宝、雷锋的老战友吴帅民和辽宁抚顺市雷锋中学校长于文海到开封市32中为中学生阐释了雷锋精神,他们说,跟风学雷锋没有任何意义,学雷锋应该是经常性的。 
整个下午,李有宝、吴帅民、于文海三人成了同学们追逐的明星,同学们纷纷向他们索要签名。 
报告会上,李有宝说,跟风学雷锋没有任何意义,学雷锋应该是经常性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跟风、做样子学雷锋是社会存在的不好现象。 
吴帅民讲了一个雷锋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次雷锋的战友唐天理、张天玉和雷锋到很远的地方运输白菜,由于路上又渴又饿,他们和雷锋商量卖些白菜买点吃的。雷锋不同意,说:“我有办法可以吃到饭。”在一个小饭馆,雷锋用身上仅有的钱买了两碗米饭给他们,但雷锋却谎称自己吃过了。后来,他们才知道雷锋根本没吃饭。这对他们俩影响很深,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向老战友学习。“爱传染人,学雷锋也传染人。”吴帅民说。 
***** 
[评:(1)雷锋和战友们运的白菜是部队的给养,不仅是公有财产,而且还是“军粮”!在那个年代,有谁有那个熊心豹子胆,敢私卖军粮换钱??为了显示雷锋的“无私伟大、克己待人”,不惜作践甚至污蔑自己,来“陪衬”“英雄”,也真难为这位战友了。但是,这样的故事谁信?(2)“一次雷锋的战友唐天理、张天玉和雷锋到很远的地方运输白菜”—注意:吴帅民本人不在场。那么,这个离奇的故事是吴从那里听来的?又是一个大问号号.] 
***** 
谈到中学教育,于文海认为,现在有不少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对德育教育置之不理,长期如此,将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记者 周斌 通讯员 惠万里) 

5. 张峻:“雷锋生前战友、著名摄影家”- 给雷锋拍照而成名的“战友” 

雷锋战友将二百三十张雷锋照片办理版权登记手续 
张峻向记者展示雷锋生前照片 

6月18日,辽宁省版权局为雷锋生前战友、著名摄影家张峻拍摄并珍藏的230张雷锋照片办理了版权登记手续,雷锋生前的照片首次得到法律保护,从此再也不允许随意被转载和用作商业活动。 

侵权行为不计其数 

张峻是雷锋生前的战友,自1948年学习摄影以来,拍摄的照片和底片无数,其中雷锋照片200多张。19日,张峻在家中向记者一一例举这些年报刊、杂志、纪念品等无偿使用雷锋照片的侵权行为。 

据张峻介绍,四十多年来,他所拍摄的雷锋照片被上百种报纸、四十多种杂志刊登过,用于商业用途的侵权行为不计其数。其中,温州发行的《弘扬雷锋精神99.9纯银版———邮票专题纪念册》侵权行为最为严重。记者看到,此邮票专题纪念册共分精装本和简装本两种,零售价分别为398元和98元,纪念册所用的雷锋图像大部分为张峻所拍摄的照片图像。据张峻介绍,印刷该纪念册的商家是从抚顺雷锋纪念馆获得的这些照片,而抚顺纪念馆的这些照片都是张峻无偿送给他们的。几十年来,张峻共无偿送给抚顺纪念馆雷锋照片的底片117张。 

除此之外,由大连广播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雷锋的死和我有关》中,使用了大量张峻拍摄的雷锋照片;《雷锋精神永恒———纪念毛泽东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40周年》纪念册分为精装本和简装本两种,零售价分别为50元和38元,其中也使用了张峻拍摄的多幅雷锋照片,最后纪念册被炒到一百多元和八十多元,这些都为侵权行为。 

维权长路历经周折 

张峻有个习惯,凡是他拍过的照片全都留有底片。记者在张峻家看到,72岁的张老把四十多年来所拍摄的照片和底片一一进行整理,详细地分类收藏,光整理这些资料就花去13年的时间。而除此之外,记者还看到张峻收藏的刊登在各大报纸上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文章。张峻说,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维权,只是我有收藏的习惯,凡是与摄影有关的东西我都收藏,日积月累地在收藏的报纸中初步了解了维权的含义,于是我将这方面的资料收集在一起,并专门学习了1990年颁布的新《版权法》。 

2001年4月,《人民摄影报》刊登了这么一则报道:《百年老照片》引发集团诉讼。报道中说,经济日报出版社擅自将我国几十位著名摄影家的照片用于出版《百年老照片》一书,构成侵权行为,于是,摄影家们联合起来状告经济日报出版社,此中就有张峻一个。随后,2001年5月15日的《中国摄影报》又报道肩标为原告人数之多,年龄之高,资历之深,被侵权作品价值之珍贵均创纪录,主标为“国宝级”摄影家、“重量级”出版社对簿公堂的报道,这时,张峻才真正意识到他所拍摄的雷锋照片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同年九月,张峻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判决为经济日报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发行《百年老照片》一书,未经张峻许可,不得再版、重印含有张峻作品《百年老照片》一书;经济日报出版社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在《中国摄影报》上公开向张峻赔礼道歉;经济日报出版社赔偿张峻经济损失3600元等。 

通过这次知权、用权、维权的过程,张峻觉得为自己所拍摄的雷锋照片申请版权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于是向省版权局提出申请。但两年来张峻一直忙于自己创建的“雷锋工程”,很少在家闲着,申请版权一事就被搁置起来。直到今年3月,南方某报刊登了张峻拍摄的雷锋照片,画面为1961年雷锋在本溪市望花区本溪路小学和他辅导的学生陈雅娟在一起看画报。而该报将这张照片改编成雷锋和昔日恋人的合影,并报道说这张照片首次被披露报端。看到这里,张峻再也坐不住了。“侵权就侵权,都是宣传雷锋精神,我可以不去计较任何事情,可是歪曲事实,有毁雷锋形象的作法就太不负责了。”张峻义愤填膺地对记者说。 

由于那时张峻没有正式向省版权局申请版权,追究起责任来需要费一番周折,这深深地触动了张峻。于是,今年3月,张峻再次向省版权局提出申请。张峻告诉记者,在提出版权登记前,他也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些人觉得,今后使用雷锋照片都要付钱,会不会让英雄惹来一身铜臭味?而张峻认为:“我这么做只是想通过法律来维护雷锋的尊严。”张峻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省版权局和市版权局的大力支持。但由于非典疫情,省版权局工作人员不能来鞍进行审查,事情又被耽误,直至本月8日,省版权局的工作人员终于来到张峻家,对其所拍摄的230幅雷锋照片进行审查。18日,省版权局的工作人员专程来鞍为张峻的雷锋照片办理了版权登记手续,省版权保护协会还为此授予他依法维权先进个人的称号。 

随意使用法律制裁 

雷锋照片得到版权登记,这对增强社会广大公众的版权意识,意义重大。记者就此采访了省版权局版权处处长杨波久。杨处长说,雷锋精神是全国人民的财富,他的照片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献价值。雷锋照片被申请版权,是一种法律确权行为,这一行为解决了该作品的权利归属问题。现在,有许多人利用雷锋的照片进行商业行为,一味地挣钱,损害了雷锋的形象。照片进行版权登记后,便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随意刊用雷锋照片。如果出于非盈利性的公益目的,在使用雷锋照片时可以不经作者同意,但必须支付稿酬;若是出于盈利性的商业目的,则必须先通过作者审核同意,再按双方协商支付稿酬。另外,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版权登记后在法律上具有证据作用。 

6.季增:雷锋所在部队的兼职摄影员,给雷锋拍照片最多的人 – 又一个“帮雷锋成名、后来吃雷锋饭”的人 

雷锋战友季增公开表态 不赞成将雷锋照片注册版权 
在媒体上看到有人将雷锋照片进行版权登记的消息后,雷锋生前战友、被誉为“为雷锋拍照最多的人”的《承德日报》高级记者季增公开表示不能认同。 

他说:“雷锋不单纯是个简单的名字,他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这种精神是中国五千年传统美德的结晶,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他属于人民,属于国家。当年在工作中为雷锋拍照的任何人,谁也不能搞垄断,谁也不能拿雷锋照片牟取私利!” 

今年67岁的季增,当年与雷锋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是雷锋所在部队的兼职摄影员。在与雷锋朝夕相处的两年零八个月中,季增先后为雷锋拍摄了250余张照片,被称为给雷锋拍照片最多的人。他拍摄的雷锋手握钢枪站在毛主席像前、雷锋擦“解放”汽车、雷锋送老大娘回家、在驾驶室内学毛著、补袜子、为战友补被子、为生产队拾粪、在学生中间、给伤病员送月饼等照片,已深深印在了中国人民心中。正是由于季增的这种特殊贡献,部队先后为他荣记两次三等功。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是不是连雷锋照片也可以用来进行注册和牟取私利呢?季增明确表示:“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当时拍雷锋照片是一种职务行为,是执行公务,使用的摄影器材、胶卷等一切开支都是公家的,那么这种知识产权、著作权也理应是公家的。谁将属职务行为拍摄的雷锋照片据为己有,谁就是偷窃。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无私奉献,如果把雷锋照片当作摇钱树,那是对雷锋精神的亵渎。如果雷锋九泉之下有知,他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做的。” 

7.雷锋与他的一位“通信战友”徐承绪 – 面都没见过的“战友” 

人民网济南3月4日电 3月2日,在山东省莱州市城港路街道由家村一个普通的院落里挤满了人,村里的义务宣传队在表演节目,一面墙上挂满了雷锋的画像和各种日记资料,这是该村群众自发举行的纪念学习雷锋同志活动,活动的组织者是老退伍军人徐承绪老人,他与雷锋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交往。 

今年63岁的徐承绪1958年入伍,在济南军区某连服役。1961年10月,从报上得知雷锋事迹后,连里的战士们都很感动,想请雷锋到连队来做报告。作为连队的团支部副书记,徐承绪就代表全连给雷锋写了一封信。很快雷锋就回了信,虽然雷锋没有到他们连队做报告,但和他却建立了通信关系。在信中,他和雷锋互相了解到他俩不仅同岁,而且还有着文艺宣传等共同爱好。因此,两人互寄了照片,互相鼓励,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谈起这段情谊,徐承绪老人十分激动,虽然他并不与雷锋同一部队,但他总是自称为“雷锋战友”。空闲时,他就捧起《雷锋日记》认真阅读。他把雷锋写给的回信,复印下来,不仅自己反复读,而且还念给村里的孩子们,“我为党和人民做的贡献太少,因为我是孤儿,是党和毛主席把我从苦海中救出来,我要加倍地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8.崔志广 - 抢救雷锋时他在场 雷锋战友驾车千里看“班长” (真正同班战友;可是他对于雷锋有什么详细介绍吗?) 

“老班长,我看你来啦……”昨天上午9时,伴着一声带着哽咽的呼唤,一位老人走进雷锋班。 
老人是雷锋生前战友崔志广,他专程驱车千里,从山东淄博赶到抚顺,“看望雷锋”。 
抢救雷锋时他在场 
1961年的春天,崔志广由佳木斯某农场入伍来到某部,和雷锋分到了同一个连队,同一个班。雷锋驾驶13号车,而崔志广驾驶的则是14号车。两年多的朝夕相处,崔志广与雷锋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眼里浸满泪花。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那天,崔志广第一个跑到现场,他抱着雷锋流血的头,流着眼泪不断地声嘶力竭地大喊着:“班长,坚持住!” 
“后来,副连长和其他战友也赶过来了,大家赶忙把雷锋先抬上了一辆军车,向市区的医院开去,我单腿跪着,用臂弯垫着雷锋的头。汽车飞快地向营房东面的望花区医院疾驶,临近医院时,雷锋还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在急诊室里,虽经全力抢救,雷锋还是离开了我们,时间是12点15分。”老人回忆起与雷锋最后在一起的情景。 
雷锋入土安葬后,崔志广还与班里的其他战友同为雷锋守墓,以表达对战友的思念。 
开车看雷锋是他最大的心愿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变成了暮年老者,但崔志广始终坚持一个信念,要像雷锋那样真诚做人。 
一位老人的同事告诉记者:“崔师傅对名利看得很淡。饭店曾安排他干接待经理,他不干;总经理提出让他干办公室主任,他也不干。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一安排。” 
44年来,老人先后在佳木斯、云南、淄博等地工作,均以普通工人的身份默默践行着雷锋精神,44年来,他换过50多个车型,行程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0圈,从未出过任何事故。 
老人1975年到淄博饭店工作,2000年办好了退休手续,由于技术好,淄博饭店为他办了返聘手续,让他继续开车。现在,65岁的他仍在淄博饭店开车,他的出勤记录是:连续27年365(366)天。 
1994年,崔志广开车和总经理去枣庄办事,无意中碰到了当年雷锋班的战友。身边的人这才知道,老人原来是雷锋的战友。 
老人喜欢平平淡淡,平时从不跟领导提什么要求,但在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心愿:自己开车,到抚顺看望雷锋。 
今年,在淄博饭店丛罡日等领导的支持下,老人终于开车来到了抚顺,实现了44年的心愿。 
( 辽沈晚报 于欣) 

9. 张大玉和朴元瑞:“与雷锋关系未交待的战友” 

晨报讯(记者 王莉 实习记者 邢世伟 姜囡 实习生 张可)昨日的沈阳寒风凛冽,但这丝毫没有影响10名雷锋老战友送晨报玫瑰的热情。 
寒风中他们给500名文明市民带去了温暖。 
9时20分,两位雷锋老战友张大玉和朴元瑞手捧着玫瑰来到中山广场。沈阳市二0二医院的两位女大夫正在为一位老人免费测量高血压。 
张大爷和朴大爷迅速走到两位大夫的身旁,微笑着说:“你们好!我们是雷锋生前的老战友,感谢你们为广大市民义务测量血压!”说着把两束火红的玫瑰送到了大夫的手中,并向他们敬上一个标准的军礼。 
两位大夫非常感动,“太谢谢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啊!以后我们会处处以雷锋为榜样的!” 
遵守交通规则的路人、爱护环境卫生的市民纷纷从老人手里接过玫瑰…… 
南塔鞋城正门附近的过街天桥下,马路边一戴眼睛的小伙正瞅着车流的空隙,准备横穿马路。 
“我们都是雷锋的战友,希望大家都能做文明市民,还是走过街天桥吧,安全!”雷锋老战友刘树田老人把一枝玫瑰塞进小伙子手中。闻听此言,小伙子的脸微微涨红,弯腰向老人敬了一个礼,然后向过街天桥的上桥口跑去…… 
今天是“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2周年,上午,晨报的10名花季小记者将走上街头,继续传递“晨报玫瑰”,这是今年晨报玫瑰的最后一站。 
■时间:9时30分~10时30分 
■地点:故宫、北陵 

10.“雷锋生前战友杜玉琛、尚德山、罗叔岳和张国安”- 身份不明 

请来雷锋战友作报告 
昨天上午,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第八和第十八督导组邀请雷锋生前战友,为督导组成员和市国税局等7单位全体党员作“弘扬雷锋精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报告会。 

雷锋生前战友杜玉琛、尚德山、罗叔岳和张国安详细生动地讲述了雷锋在平凡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汇报了自己多年来在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方面所做的工作,使与会党员深受教育。 

雷锋生前战友还向各单位党组织赠送了《雷锋在营口》一书,希望广大党员以雷锋为榜样,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牢记“两个务必”,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 
帖主注:搜索遍了互联网,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乔安山(倒车撞断晒衣杆砸伤雷锋致死者),其他的主要就上面那一些。可是,看了上面那些“雷锋战友”的活动和回忆报道,网友们对雷锋多了一些什么样的了解?? 
********** 

北京青年报上有一篇文章提到(只要搜索百度,打入“雷锋 200”,一下就搜到了 – 还可以顺便搜出来:雷锋救灾立三等功之后,给灾区寄了200元,就又立了二等功,其间并未有其他突出的英雄行为): 

“雷锋成了英模之后有些人不服气。卸车时,有人指着装满200斤高粱米的麻袋让他扛。雷锋心里很不好受,事后却心平气和地说:‘我虽然扛不动200斤的麻袋,但我能干好能干的工作,并且比别人干得更出色。’ ” 

*** 推测:雷锋班里的和比较近的(排里、连里)的士兵们也许有不少人看不惯雷锋不是靠工作成绩立功出名,而是靠作报告、“做好事”出名的,不服气。也许那些真正的雷锋战友退伍之后对雷锋没说好话,因此我们才见不到几个真正的雷锋战友,反而都是什么“开会战友”,“领导战友”,“通信战友”,等等。说不定还有一些真正的雷锋战友因为在“学雷锋”运动中发表了对雷锋的“不敬之词”而被处分的呢? 


“榜样雷锋”被塑造成一个政治怪物 

翟羽佳 

1963年3月5日,《解放军报》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同时还发表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题词。于是,一场学习雷锋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 

为什么毛主席热衷于让人们学习雷锋?并把学习雷锋当作一场运动来落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雷锋讲政治,听党的话,更听毛主席的话。毛泽东之所以希望别人也象雷锋一样,目的就是要人们当好自己的工具,甘做统治阶级的螺丝钉。洞察毛学习雷锋的动机和实质的林彪,赤裸裸地要求自己分管的解放军——“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林彪的题词实质说穿了就是一个突出雷锋的忠君一面。如果把林彪的题词说通俗一点就是——“读皇帝的书,听皇帝的话,照圣旨办事,做皇帝的枪杆子”。这一点,周恩来也看到了,不过,他说得比较含蓄——“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在领悟政治以后,作曲家生茂和词作家洪源很快谱写成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所谓的爱憎分明不忘本,并非要学雷锋的群众观点,而是要学习雷锋的“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雷锋日记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正是闪光的语言,掩盖了一个“无限忠于革命、忠于党、终于无产阶级专政、终于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奴性实质。 

一说雷锋,就想到助人为乐。其实雷锋的助人为乐也不过哪个时代最普通的事情。星期天干义务,路上为上坡的人力车或三轮车推一把,照顾孤寡老人……在当时,是最平常的事情。可是,为了塑造典型或神话的需要,宣传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火车”到底多少?谁也无法跟说这话的人抬杠。 

表面看雷锋是一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而实则是中华帝王文化塑造的怪物。雷锋“奉献、友爱”是东方的传统美德,这跟西方的博爱思想有很大的区别。西方博爱要求爱一切人,而雷锋“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雷锋这些看起来完美的话,也不过奴性十足语言。把这句话套在今天的恐怖分子身上,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东方人的观念里,表面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背后却是一个充满“仇恨、残暴、愚昧和落后”心灵。 

学习雷锋的实质就是要求大家以雷锋为榜样,对皇帝一个人忠诚。雷锋之所以走红,并不是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一面,而是甘愿当工具的一面——“立场坚定斗志强”。毛用吃奶的力气放倒了彭德怀之后,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又一个彭德怀又站了出来。所有这一切,都让毛感到恐惧。为了权力的需要,毛不仅想绝对地控制军队,而且也要绝对的控制人民。好孩子雷锋的出现,让毛泽东看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绝好工具。 

当然,要老百姓学习雷锋,赤裸裸宣传工具的一面显然老百姓不好接受,在“好人好事”的亲民伪装下,一个维护制度的怪物——雷锋出台了。生活中的雷锋不过是那个年代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而榜样雷锋则是最高统治者塑造成一个怪物——一个只会听从权力(特别是最高权力)的怪物。 

《雷锋是毛泽东与林彪绝妙合作的产品》一文指出:“在那个时代,你做不做好事并不重要,政治上合格才是最重要的。基督徒也一心做好事,却说是为了赎罪,佛教徒行善做好事说是积德。他们做好事不领党和毛主席的情,却想歌颂上帝或者佛祖,这在政治上就显然不合格而且具有反动性质。这样的好人好事越多,党和毛主席越不高兴……政治上合格,还不是单单是忠于党就够了,还要在‘路线”上合格。这句话说明白点,就是在党内权力斗争格局中对毛主席有利。一个人一旦成为主席路线上的可用材料,就会得到丰厚的政治包装。有没有好事迹其实并不要紧,各种事迹都可以加工朔造出来。没有的可以安上去,已有的经过加工可以膨胀几十倍甚至更多。雷锋同志就是碰巧沾上了这个光。” 

什么样的民性,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德行。我们今天政府之所以如此不争气,就是天下的“雷锋”太多的缘故。民风不纯,政府恶性循环。有什么样的榜样,就有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中国人学雷锋学了几十年,反而不如没有“学雷锋”的国家人民有道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塑造榜样目的并不是真的让人“学雷锋做好事”,而是学雷锋当工具。 

中国很多普通的人物,一旦经过政治宣传加工,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形势需要的工具。反面人物也是如此,一经当权者点名,那么,他们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给“榜样”去掉神圣,给“罪恶者”去掉强加,这是我们对历史人物负责的必然。  


借“雷锋初恋”炒作 英雄战友准备起诉邓建国  

   
 新闻 - 体育 - 娱乐圈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ChinaRen - 邮件 - 博客 - BBS - 搜狗  
 
 

 娱乐频道 > 明星 娱乐圈 > 大陆明星    
 
借“雷锋初恋”炒作 英雄战友准备起诉邓建国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杜恩湖】  


  雷锋四川战友欲起诉“炒作大王”邓建国

  近日,“炒作大王”邓建国拍摄电影《雷锋的初恋》的新闻引起极大争议。雷锋生前所在排的排长薛三元老人表示,所谓“雷锋的初恋”绝非事实。而雷锋的四川战友则表示,一旦这部不合事实的影片播映,他们将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雷锋的尊严。 
 
 
 
雷锋生前战友致信邓建国 制止乱拍雷锋的初恋[我来说两句]

  邓建国要借雷锋炒作?

  据悉,《雷锋的初恋》将被拍摄成长度15分钟左右的网络电影,邓建国安排旗下艺人“翻版刘德华”逗逗出演雷锋,而女主角是模特出身的新人、身高1米8的郭琳。《雷锋的初恋》根据某媒体一记者采写的深度报道改编,讲述了18岁的雷锋和21岁的王佩玲在湖南望城县某农场一见钟情的故事。据悉,该片拍摄工作周期为20天左右,完成后将通过授权给网络宽屏的方式在网上传播。李湘暗算炒作大王 宋祖德邓建国当场翻脸(图)[我来说两句]

  战友否认“雷锋初恋说”

  邓建国要拍摄电影《雷锋的初恋》的消息激起了雷锋生前战友的极大愤怒。昨日,雷锋生前所在排的排长、远在沈阳的薛三元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王佩玲确有其人,“她是雷锋的老乡,比雷锋大3岁,雷锋当兵前他们是大姐姐和小弟弟的关系,根本就不是恋爱关系。王佩玲本人很早就否认她和雷锋是恋爱关系,雷锋跟指导员,包括在他牺牲那年的日记里也否认了这个事情”。作为雷锋的领导,薛三元称自己从没有发现雷锋和王佩玲有过书信联系,就是当年为王佩玲拍摄过照片的张峻也否认王佩玲是雷锋的女朋友。昔日战友披露尘封往事 雷锋曾有三段萌动爱情[我来说两句]

  雷锋四川战友准备起诉

  昨日,雷锋生前所在班的班长、南充市土产果品公司的退休职工张兴吉激动地表示:“雷锋谈恋爱?这完全是瞎扯淡!这部电影完全是对雷锋的一种不尊重!是对历史的歪曲和亵渎!”曾与雷锋朝夕相处的老班长张兴吉告诉记者,雷锋班的战友目前在四川的还有四位,多年来大家都保持着联系,每年3月5日都以不同形式纪念战友雷锋。近期,获悉《雷锋的初恋》这部电影以所谓“雷锋初恋”为卖点后,大家都十分气愤。张兴吉表示,他代表四川的雷锋战友发出呼吁“立刻停止影片《雷锋的初恋》的拍摄、禁止《雷锋的初恋》一切形式的放映”!张兴吉称,他已经做好准备,如果《雷锋的初恋》播映,他将立刻起诉、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他们对雷锋的尊重。

  “雷锋初恋”剧组回应

  虽然雷锋生前战友已对《雷锋的初恋》表示了不满,但该片仍在拍摄。记者采访了片中主演———

  逗逗:我没有丑化雷锋

  昨晚10时,记者连线远在广州番禺《雷锋的初恋》拍摄现场,男主角逗逗正在赶拍雷锋到学校劳动的一场戏,谈及扮演雷锋的感受,逗逗激动地说:“雷锋是我心中的英雄,我一直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次能在网络电影《雷锋的初恋》扮演雷锋,我感到莫大的幸福。”

  当问到有雷锋战友和好友王佩玲对此片表示不满,甚至要打官司一事时,逗逗说:“我还不知道!我们拍了十多天了,我可以坦诚地说,欢迎雷锋的战友和王佩玲老师到广州来审查片子,片中没有一个丑化雷锋的画面。我们拍这部电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还原雷锋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塑造一个生活中的青年雷锋形象。”

  郭琳:演雷锋女友很开心

  在片中扮演王佩玲的女主角是今年刚满18岁的郭琳,2004年曾荣获首届奥运风采礼仪之星总冠军,身高1.8米。郭琳说:“我第一次演电影就能扮演雷锋的初恋女友,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雷锋也一直是我崇拜和学习的英雄。拍戏十多天来,我一直怀着崇拜英雄的心情来饰演角色。”

  邓建国:将请王佩玲审查剧本

  记者又采访了邓建国,邓建国说:“我们已经得知雷锋的战友以及王佩玲本人有意见,我们希望尽快联系到雷锋的战友以及王佩玲本人,把剧本、样片请他们审查。如果,他们审查后认为真实可信,我们就继续拍。如果他们认为没有这样的事,我们就取消拍摄。”当问及该片是否有报批手续时,邓建国说:“我们首次拍摄网络电影,没有这方面经验,至于怎么申报,我们将向有关上级部门咨询。” 

(责任编辑:乐于) 
  
 首页|新闻|军事|汽车|品味|体育|财经|科技|游戏|娱乐|健康|教育|美眉|文化| UUCall  
搜索|短信|彩信| WAP|足球|韩流|论坛|聊天|代理|博客|城市|商城|读书|房产|电子邮件 

人民币升值利弊观察站
好莱坞劲爆新片抢先看
全国机动车违章查询
保护环境·珍惜自然
珍爱自身·拒绝毒品
   要买车,到易车
 软件耍流氓你该怎么办
 福克斯车主使用手册
 打击犯罪维护治安专题
 中欧合作与发展专题
 

中华网新闻 国 内 国 际 社 会 财 经 文 史 专 题 社会图库 文史图库 滚 动  


雷锋是“阶级斗争闯将”?各历史时期学雷锋口号 
2005-08-16 11:22:23    
【评论】【中华网BBS】【进入聊天室】【 推荐给朋友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总结过去,思考未来,给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必须注意“三忌”。
  
  一忌“贴标签”。“文革”时,他是“三忠于四无限”的典型、“阶级斗争的闯将”;粉碎“四人帮”后,他是“新长征路上的老黄牛”;改革开放以来,他又成了“思想解放的先驱”。这些标签客观上扭曲了雷锋的形象,淡化了人们学雷锋的信念。学雷锋无须提很多口号,根本是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任何时候都应提倡的。
  
  二忌“搞形式”。比如,不必不厌其烦、不厌其详地统计做好事的数字,学雷锋不可单以做好事的件数多少来评价,也不一定非要走上街头学一阵,更应提倡在平凡岗位上学,一点一滴从自身做起。也不要把所做的各种好事,都往雷锋精神这个“筐”里装,把雷锋宣传成“神”,让人产生怀疑。
  
  三忌“耍嘴皮”。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很重要。如果只要别人学,“台上号召学雷锋,台下自己搞歪风”,人们就要吐唾沫。郑道和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

  附:1963年至1965年,常见诸于报端的口号:
  
  ¤像雷锋那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像雷锋那样工作和学习
  
  ¤发扬雷锋精神,争当五好战士
  
  ¤学雷锋不忘阶级苦,干革命紧握手中枪
  
  ¤像雷锋那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
  
  1966年至1976年,常见诸报端的口号:
  
  ¤学习雷锋,积极支持革命左派
  
  ¤学习雷锋,做“三忠于”、“四无限”的好战士
  
  ¤像雷锋那样,做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
  
  ¤学雷锋,认真读书,努力改造世界观
  
  ¤以批修整风为纲深入学雷锋
  
  1977年至1988年,常见诸于报端的有:
  
  ¤学雷锋,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代新人
  
  ¤学雷锋,把“四人帮”搞乱的思想纠正过来,把破坏革命传统,破坏社会风气的污泥浊水扫除干净
  
  ¤在新长征中发扬雷锋精神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议的丰碑
  
  ¤做80年代雷锋
  
  ¤雷锋仍在青年战士心中   

 

鉴定人首次披露雷锋牺牲前后:一根细木夺走生命


2005-03-02 10:17:47   辽沈晚报   
 
  雷锋是在1962年8月15日牺牲的。关于他的死因,全国各媒体有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着沉默,至多只提一句“因公殉职”。直到近几年来,才有一些影视片和新闻报道反映了当时的部分情景。

  辽沈晚报编辑部近日接到多位读者打来电话,询问雷锋殉职的真实情况。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与雷锋最后零距离接触的人,这个人就是现已离休的72岁老干部史宝光。当年正是他和张峻(曾为雷锋生前先进事迹拍摄过大量照片)两人进行的现场勘察,并做出了“以身殉职、意外事故”的结论意见。他还亲手把雷锋放入棺木中。


雷锋46年前参加人代会珍贵照片





照片上的雷锋注视着时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朱玉山为其题字,朱玉山鼓励雷锋好好学习


  一根细木方夺走一条宝贵生命

  史宝光说:“我对那段历史相当清楚,因为后来我曾和张峻坐到一起查缺补漏,整理了脑中的记忆。当时我任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保卫处的中尉助理员,那是我军旅生涯中最不同寻常的一次事故鉴定。”

  史老说,现在关于雷锋牺牲的有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有的更是胡扯了。

   “1962年8月15日中午的时候,工兵团派人来沈阳汇报说,刚才雷锋因车肇事身亡!政治部领导感到事态重大,当即决定立案调查,并派我和搞摄影的宣传处干事张峻进行现场调查。我俩乘吉普车,大概两点多的时候到达抚顺望花区的事故现场。那时,那里只有几个留守的人,战士们在别处施工还没回来呢。”

  史宝光、张峻先听取了团里和连里的汇报,但他们谁也不是目击人,都说不太清。于是他们来到出事地点,即九连营房东山侧的一条人行通道口,还让当事人乔安山把13号车开到现场重演当时经过。

  乔安山当时很紧张,他以为史、张是军法处派来的人,要来逮捕他的。最后史宝光和张峻逐渐稳定了他的情绪,对询问一一做了回答:

  他和雷锋驾驶“嘎斯”卡车,从工地执行任务回来时已接近午饭时间,雷锋与其商量,先把汽车冲洗干净后再回连,以备下午出车快捷。车便往九连炊事班室外水龙头处开。但汽车要走到水龙头处,就要走九连营房和房前一排晾衣杆之间的土道,由于有一根晾衣的木杆竖在入口处,所以要驶上这条道还得先拐个直角弯,这是不可能一次性就开得进去的。雷锋便下车查看地形,乔安山来驾驶。

  当时雷锋是站在汽车左前方,离这根晾衣竿两米远左右指挥进车:“进——退——打轮——”等。车的前轮和车厢越过木杆后,乔看班长雷锋给他一个通过的手势,就开了过去。这时耳边“喀嚓”一声,他猛一回头,只见班长倒在地上,木杆已经折断。他急忙刹车,跑到雷锋身边,看到雷锋呼呼喘气,不省人事,就急喊救人。

  雷锋被火速送到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抢救,但这里条件有限,于是又转到沈阳军区202医院,路上用了50多分钟。不过终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雷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医生的诊断结论是:雷锋因头部右侧太阳穴受木杆重击,造成颅骨骨折,脑内大量出血而致死。令人悲痛的是,这木杆仅有6×6厘米规格,却轻取了一个那样热爱生命、热爱祖国、党和人民的伟大战士的生命! 
 

雷锋之死定性:以身殉职,意外事故

  史宝光在现场勘察时发现,那根木杆是从根部折断的,木杆上粘有黑色橡胶末,而车轮后胎上也有明显擦痕。除此,车厢板和木杆的上部均未发现刮碰的痕迹。据此,史、张二人认为:通道进口狭窄,加之地面不平,左高右低,木杆根部埋有凸头,致使汽车驶入时,车身倾斜,从表面上看是刮碰不到木杆的,而惟有车后轮胎左外侧,挤压到木杆根部,才使木杆从根部折断。加上晾衣铁丝的牵拉反弹力量,迅速击向雷锋,造成悲剧。

  搞清楚基本事实后,据此分析研究认为:这次伤亡事件,既不是乔安山有意所为和驾驶员的责任;又不是雷锋同志指挥的失误,而是一次偶然、意外的伤害肇事。因此经过这一下午的工作,史宝光以上级保卫部门代表的身份,提出事故的初步性意见,即“以身殉职、意外事故”。

  当晚,史宝光向从工地赶回营房的团政委韩万金做了汇报,并同连队指导员高士祥共同研究,由其出面,找乔安山谈话,为他卸下思想包袱。

  同时,史、张还到医院看了看雷锋的遗容。那时雷锋躺在医院病床上,脸上干干净净的,仅在脸上包裹着纱布,仿佛仅是受了点轻伤而在安睡。张峻当时还为雷锋的仪容拍摄了几张照片。战士们给雷锋戴上了军帽,换上一套新军装,把遗体运回连队,并摆放在一间活动室。为防止天热遗体变坏,史宝光还特地买来4块大冰砖镇在雷锋遗体身下。

  史宝光向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打了正式报告,关于雷锋同志的牺牲经过、性质和处理意见。这个报告很快就得到了各级组织认定和同意。后来在军内外发布讣告和通讯报道等,均以此结论为准。

  史宝光解释说,为什么说是“以身殉职”呢?因为雷锋是在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他作为班长在指挥本班战士乔安山倒车时牺牲的。为什么说是“意外事故”呢?一般人谈到雷锋牺牲原因时,常说是汽车撞的,其实不准确。事实上不是汽车直接撞的,而是汽车撞倒木方,木方打到雷锋头上。木方也不是顺向打到头上的,而是在铁丝的拉力作用下打到的。这个过程有三个环节,这两个人是意想不到的,当然是意外事故。这是比较客观、准确、得当的。说明雷锋不是无谓牺牲,也不是责任事故,既不影响雷锋形象,也不认为乔安山有直接责任。

  不过即使如此,在众所周知的乔安山打破沉默之前的那段政治时空下,雷锋之死的具体原因仍没有人能够全盘托出。

  雷锋葬礼盛况空前人民群众夹道送行

  雷锋的遗体被冰镇了一宿后,8月16日开始入棺。史宝光这时已是治丧筹备会人员。他至今仍对盛入雷锋的棺柩印象深刻。他说,那是抚顺地方的一名机关干部捐赠的。他原本是为家中老人准备的,当听说雷锋不幸牺牲后当即送来。那棺柩的原料是黄花松,又大又沉,四条汉子根本抬不动。“棺壁大概就这么厚!”史老用手比量了一下,记者揣测,大约十三四厘米的样子。他说,以至于1964年对雷锋进行迁葬时,那棺柩没有一点腐烂,那都是后话了。

  入棺时,史宝光亲自抱着雷锋的头,和班里的战士、连里干部一起把雷锋裹在洁白的布中,平稳放进棺木里,让他安息。曾经朝夕相处,多次得到雷锋帮助的战士们持枪为他守了一夜。

  8月17日,在望花区机关小礼堂,为一位普通战士举行了不同寻常的追悼会。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周围摆放二十多个大花圈,雷锋的灵柩摆在前台中央,上方是张峻亲写的追悼大会横标。机关、部队的代表约有2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
  会后,由军用摩托车开道,地方派出的业余铜管乐队奏起哀乐。悲痛气氛笼罩下,大小20余辆军车载着花圈和部队官兵,为他们的好战友雷锋送葬,将他送到老虎台矿区的南山墓地。

  史宝光说,此举在当时,对于一位战士之死,是盛况空前、前所未见的。沿途群众不禁好奇地问,部队送的是何人呀?一听到是雷锋后,都不约而同地加入到送行队伍中,更多的人站到马路两旁,默默地哀悼和思念着雷锋。 

 中华网 

                浏览次数:1547-- 发表评论,已评论1次




----上篇文章鲁迅、老舍等名家 论《红楼梦》
----下篇文章: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