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徘徊在诗歌死亡的边缘——对中国诗歌现状的部分分析

作者: -上传日期:2006/9/16

     
  


 《诗歌报》论坛 » 诗歌理论和诗歌评论 » [原创]徘徊在诗歌死亡的边缘——对中国诗歌现状的部分分析(一)     

        
标题: [原创]徘徊在诗歌死亡的边缘——对中国诗歌现状的部分分析(一)     
  

               
   中国诗坛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的起伏跌宕后,便归于一片池塘蛙鸣的寂然。回首中国诗坛三十年的繁荣与衰败,在许多浮萍文化无根的漂泊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今天诗歌惨淡的晚景。
    正如我们一些文化缺少民族底蕴一样,我们的诗歌缺少的是一脉传承的民族血液。在拉丁文字进入国门后,我们便开始以西方的科学标准来衡量我们民族的文化,而现代诗歌在五四后的兴起又成为我们否定民族传统诗歌的一面的镜子,但这种东施效颦的做法使得我们的诗歌失去了民族性和文化相承的连续性,使得现代诗歌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大大低于古代诗歌。在西方的诗歌的泥潭里我们的诗人们亦步亦趋,他们没有正式认识到汉字的韵境和东西方审美的差别以及中国诗歌中山水文化中透出的古朴的哲学思想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至高无上的境界。在剔除一些诗歌精品后在中国下半个世纪的那些月下苍枝一般的大量的摹仿西诗的后现代主义的诗歌则代表着中国诗歌无根的悲剧。
    在过去的三十年我们的诗人用诗歌创造和毁灭的极端手法书写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真实画面,诗人们在自虐的快感中加速了旧价值的解体,可是在新价值没有建立起来时诗人们又陷入了迷茫。在社会价值的迷茫中诗歌又不能充当新价值的旗帜也不能为一切迷茫指明方向,这就易于产生顾城和海子这类迷途的悲剧人物。当五四运动以后诗歌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后我们当代的诗歌在失去了传统民族文化的沃土后也就再不能充当中国现代化进程精神家园里的花朵,这就注定了在大众文化战场首先战败的必然是诗歌。从西方式的现代化来看西方的文化根本解决不了人类在后工业文明进步中精神家园迷失的恶果,而西式的后现代主义诗歌除了在表现形式上和部分思想上的可供我们借鉴外,我们从他们的诗境中既看不到光明,也看不到人类应当在星光闪烁宇宙中怎样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对待生存和毁灭,而他们绝大部分的诗歌都在表现人类以社会脱离自然,在物质社会寻找自我影子的一种痛苦,就此一点我们大可没有必要把后现代西方诗歌看的太高,以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估价我们过去传统文化,这种做法无异于在自杀,对传统的诗歌如果也采取这种衡量标准我们就是在践踏自己的文化花园。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没有必要遵循复古,洋为中用,借鉴发展充实自己的民族思想也许我们能走出自己的路。
    中国新诗发展到今天我想既使在中国当代我们个别优秀的诗人也不敢自诩自己的诗歌超过唐宋诗歌的艺术价值。当我们以西方科技文明的进步来全面肯定西方文化时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我们文化深邃的一面忽略了我们传统诗歌中蕴藏的人文天地自然的精神,当我们有良知的诗人在哀叹诗人像“大街上行走的木头桌子/愧对汉语的精华”时我们的诗人已经在临摹那些翻译中丢失的西方诗歌时却脱离了我们民族诗歌传承的一些优秀的精髓,看看我们诗人的成份吧在除去部分优秀的诗人和编辑剩下的骗子和冒牌货不是这个编辑就是哪个编辑,自产自销和相互贩卖兜售是他们的强项,但对他们在诗歌中暴露的文化思想底蕴的不足我们实在不敢恭维,我只想提醒他们先作半个学者再写诗吧!而在中国大陆我们的诗歌界的渡船在他们的主导下几乎进步入“行舟木枯,朽木不可雕也”的境地。
   在当今中国的诗坛到处充斥着西方式的诗歌和专业诗人的买办,而诗歌权威们却垄断着诗歌的花园,至于种什么花草都是他们说了算,缺乏创新和与民族文化结合是我们诗坛的最大的通病,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中国诗坛还是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但遗憾的是现实主义诗歌太过于泛滥,大众性诗歌和浪漫主义的诗歌过于贫乏,诗歌在承载过多的现实和批判只会加重读者心灵的负担,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读者都是思想者,诗歌在失去了愉悦和净化人们心灵的功能后那么诗歌只能远离普通读者。在中国当代我们所看到的是诗权威们用一把现实主义精英文化主义的尺子去衡量一切诗歌作品。在诗歌的大众普及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我们的诗人们人人都急于做诗歌殿堂的王者,一些带有摹仿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拙劣的爬上诗刊,然而在失去了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沃土后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诗人在现实痛苦中苦苦挣扎的灰色影子,而我们的编辑们还在编辑部堆砌西式诗歌的城堡,这种使诗歌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做法只能中国的诗歌远离大众走向衰败死亡,今天在大众文化战场战败的诗歌只能曲倦在专业诗刊的狭小异域,由部分真正的诗人和一些冒牌货共同弹唱着中国诗歌落日黄昏的悲歌,更可悲的是我们看到的是执掌诗歌编辑大权的一些人在现实中的堕落,当编辑部由神圣的殿堂变为名利小摊和诗歌爱好者的压榨机时,我们只能看着诗歌的庄严与神圣已被无情的玷污,在骗子们与编辑联盟的建立时,我们不得不感叹“圈内”文化的存在,而放眼中国当代诗坛我们不禁要问“当代中国诗坛是谁人之天下”。
    我想诗坛的这种自我封闭才是造成大众远离诗歌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在我们诗歌业余爱好者的群体为逐年递减的情况下我们中国诗歌界是否反思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呢?论起腐败中国文化界和学术界的腐败也是发人深省的,如果任由厚黑学在文化界的泛滥我们的文化只能走向衰败,诗歌也只能走向死亡!当我们用文学或其它艺术表现美好时,只能通过扭曲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对我们创作初衷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文化应当是民族的一方净土,而我们承担民族灵魂塑造任务的部分知识分子的变质和文学传媒体制的不合理以及我们对文化腐败忽略是导致了中国文学在今天颓废景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政府有识之士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在中国当代文化的腐败远比权利的腐败对我们民族威胁更大,社会灵魂的腐败变质必将导致民族价值观的变质!。
    如果要讲证据,我们从当代中国诗人中老年化结构中不难看出“圈内”文化的存在所导致的后果,诗歌作为年轻的文学形式只能长江后浪推前浪,在诗歌的发展中只能是新人淘汰旧人,但二十年来中国诗坛的新星不是早逝就是爆发后的沉默,而垄断中国诗坛翻来覆去只不过是一帮编辑和冒牌诗人以及部分真正的诗人,我们的一些业余爱好者和业余诗人只要是在诗歌创作的标准上不符合他们制定的所谓标准就很难发表,即使符合了他们的标准也只能托关系找路子、千方百计找某位知名诗人力荐引见才能扎入他们的“圈内”,试问我们诗歌界的编辑们和成名的老诗人们为诗歌人才的培养作了些什么?而我们的编辑们则是以所谓的名气和关系以及人情个人利用价值来排位衡量“优秀的作品”,如果一个优秀的诗人在没有成名前要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才能得到他们的承认,那么这种承认有什么价值,这种价值是否体现了人民和社会认可的价值呢?而这种成名的手段简直是在侮辱诗歌侮辱诗人的劳动,我想如果一名真正有良知道德高尚的诗人或业余爱好者我想他宁愿选择不写诗也不愿向这种腐败的成名方式去妥协,而这种永不向腐败妥协的精神才是一个优秀诗人最起码具备的品质,当我们一些诗人功成名就时他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堕落比流星还快,我们在翻阅他们成名时早年的作品还能依稀看到当年英气勃发的影子,但在今天他们与一些编辑苟合在一起用他们的暮气沉沉的标准联合压制中国诗歌新兴的力量崛起,并以他们标准和范本带坏了一大批诗歌创作者,可以说诗歌界的不合理的机制和不公正是导致中国诗歌没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中国文化特殊的体制中文化的腐败与权利的腐败交织出了中国文化某些浮躁无根的状态,如果权利的腐败将导致国家政权的灭亡,那么文化的腐败将导致我们民族灵魂的走失,当我们的诗人和编辑醉心自己的“鱼虫”式和“西餐”式的诗歌实验时他们都不知自己远离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人民大众有多远,当诗刊不再是人民的诗刊时,当诗刊只是“专业诗人”的诗刊时,诗刊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
    在诗歌作为文化的先锋时,我们在现实中只看到社会名利场的交易也被带入了诗歌的殿堂,一些践踏汉字文化的诗歌却频频见于报刊诗刊,当我们所谓的“诗人”贫乏到只能用“裸露的乳房”、“裸身”、“大腿”词语时,我们只能哀叹汉字在诗歌中悲惨的命运,我们民族的词库闪烁着无数的语言精华时,我们的“诗人”们却醉心于人体解剖学。在缺乏了民族文化的底蕴,我们的“诗人”们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帮肤浅的文字游戏者,我们的诗人和编辑们在对中国诗歌读者群体定位时的想当然,使他们严重忽略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在读者心中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他们在摹仿的西方诗歌的现实主义泥潭里裹足不前,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力作吧!先看某位诗人在选刊上的力作《如何回答晚回家的丈夫》“…啊/又晚回来/十一点十二点/…没关系/我给你”我不知这种语言属于那种 “西式诗歌”的表达形式,当我们的诗评们还为这种无聊的作品辩解时,我怀疑诗歌的境界在他们眼里低到如此地步。我们再欣赏另一篇作品《我叫她过来》“我叫她过来/她却为我/端一盘红烧肉/我叫她:‘筷子’/她为我拿来啤酒和纸巾/这个乡下女人/她像啤酒一样,又像纸巾一样/但她更像红烧肉/我们吃完饭/她把我们/送到门口”。我不知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我想无非一个女服务员无意中得罪了我们的诗人,我们的诗人对女服务员浮想联翩竟然能写出如此“力作”,如果女服务员更像红烧肉,那么我们的诗人像什么呢?当我们的编辑让这种拙劣的作品登上诗刊选刊时我们不禁要问这是诗吗。我们再看看某些诗歌的命题《ⅹⅹ街道的下午》、《素描:一个单身男子的一天》、《下午》、《乘ⅹ路公共汽车》等等,在这些诗中我们看到诗人只是对一天的或城市街景的灰色的素描,从他们诗中我们既看不到诗歌的美感也看不到什么思想性,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创作的贫乏以及他们在城市中灰色的心境,当然他们也尝试一种现实的素描写作手法但并不成功也不高明。诗歌写作手法的尝试在诗歌创作中是有必要的,但我们需要的不是次品和垃圾。当我们某些诗评欢呼诗歌可以自由写作时我不禁要问诗歌失去了审美价值和思想性诗歌的存在有什么价值?我们的诗歌写给谁看的,一些关于正面的如《祖国》等题材语言泛泛根本没有艺术性可言,当我在西单的减价书店看到我们诗歌界一位擅长写此类题材的老诗人的诗集被晾在减价摊上无人问津时,我想读者的远离是对他才华贫乏的最好惩罚,也是对我们诗歌界鱼目混珠绝好的讽刺,不久我又在较有影响力的文学刊物上看到老先生的大作,当老先生在诗歌中还应用“耸起的乳房”,“耸向我们”“生殖的欲望”时我想老先生心依然年轻,但在诗歌创作上还是落于俗套。在过去的八十年代诗评中还能听到批评的声音到了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听到,我们的编辑们写诗评时好话一大篇、鸡毛吹上天谁也不得罪,请问我们的诗人们真的无懈可击吗?文学需要批评诗歌同样也需要批评,当我们负责任的批评他们时他们就要反击,我们不想辩解是非还是让网络上的民意调查说话吧。在这里我也不想盘点中国诗歌界所有的诗歌作品,但我想提醒诗人和编辑们:诗歌不是你们的专利她是属于人民的,平庸低俗的诗歌标准是对我们的文化是对我们的汉字极大的不尊重,如果你们不尊重自己人民必然不尊重你们!。
     当然站在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笔者也无意贬低西方诗歌的韵境和精神,有益的借鉴和消化的拿来都是必要的,但笔者要强调的东西方民族在文化和世界观上的在审美上的差异,当我们民族的古诗能传唱到今天主要得益于我们文化的连续性。汉字是我们文化存在的基础,汉诗在发扬汉字韵境的和承延民族文化的作用是拉丁文字不能替代的,如果我们诗歌只简单徘徊于西方诗歌的审美和思想标准我们的诗歌只能失去民族性,只能走向衰败。我们只能在借鉴西方诗歌的基础上铺以民族文化精髓的底蕴我们当代的诗歌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出路。如果从文化和社会的高度来言我们当代的诗歌所承接的任务是塑造我们民族自己的价值观、使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融合到现代化的进程中,使民族诗歌向现代化的过渡中有迹可寻、有根可依,承上启下使我们民族文化的河流绵绵不断的汇入人类思想的海洋,并使我们民族文化在人类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浏览次数:746--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庄子内篇》!本网推荐:要谈中国文化与修身养性,不可不读!
----下篇文章[谈天说地] 侃谈中国诗歌界现状:还写诗的人请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