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本网推荐:文化人切莫恃才傲物!须知"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文人败相,多由於傲!”

作者: -上传日期:2006/9/5

 

  本网推荐:文化人切莫恃才傲物!须知"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文人败相,多由於傲!”

王杨、卢骆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有文名,裴行俭相曰:"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须有文名,浮躁浅露,才高性傲。傲乃相中最忌,文人败相,多由於傲,千罪百恶,皆由傲上来。象之不仁,丹朱之不肖,末常言相恶,皆只是一傲便结局无成。故子傲不孝,弟傲不恭,臣傲不忠,友傲不信,妻傲不贤。谦字乃傲字对证之药,四子不能成远大之器者做也。惟杨炯稍沉静,应得令终,徐三子不得死。"后勃溺南海,照邻沉颖水,宾王被诛,炯终盈川令。行俭言皆应。盖行俭一言定四子终身,非行俭有慧鉴,乃四子无悔心。可惜绝世聪明人,不能变化气质。可见易变者相,不易变者性也。做人结局,不过如是而已。夫自恃有才,目中无人者,不遭大祸必奇穷,信哉。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大唐名将裴行俭传 
    
  国学论坛唐宋史研究 
来自: 姬水之滨 
 文章主题: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大唐名将裴行俭传    

--------------------------------------------------------------------------------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大唐名将裴行俭传

山西省闻喜县城东25公里的地方,有个礼元镇。该镇古时名为木兰镇,相传是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抗击侵略者的铁栅关。镇的北隅,有个裴柏村,这里环岭水绕,松柏叠翠-―裴行俭就出生在这里。 


裴行俭(公元619--682年),字守约,绛州闻喜人(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唐代又一位将相之才。 


我发觉有唐一代出将入相的人很多,或者说唐朝盛产将相之才:如李靖、李世碛、娄师德、狄仁杰等;此外还有众多不具将相之名却有文武才能的人,如张巡、颜真卿以及本文介绍的裴行俭等,就连诗人高适、岑参也曾从军行武,甚至“诗仙”李白都“好剑术,喜任侠”“曾手刃数人”。看来在唐以前(包括唐)此类风气还是颇为盛行的;而自唐以后,宋、元、明、清各朝再无此种文武齐聚一堂的现象。尤其是两宋,以广泛的科举取士为基础实行了文官治国,以至于一些权臣们竟“愿三十年不谈兵!” 


究其原因,宋以来历代实施的“文武分治,以文治武”可谓是罪魁祸首,遗害至今。。。。。但我觉得不仅仅就此一个因素――统治者对士族地主阶层的打压,以及各种问题导致了士族势力的衰弱、瓦解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魏晋以来形成的士族阶层虽然有很多缺点,如权力世袭,崇尚清谈,“生活腐化,是一群极端腐朽的社会寄生虫”(高中历史课本云);也尽管隋、唐以来士族势力逐渐衰落,庶族地主随之崛起;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终唐一代,士族阶层仍然占据了优势地位,依旧是统治阶级依靠和仰仗的力量。而这些世家子弟们也的确有不俗的表现,他们遵循家族入世的传统,秉承“武以安邦,文以治国”的宗旨,延续了上古以来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内涵。而唐以后占据主导地位的庶族地主,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统治者对“文”“武”区分的强调以及对士族的压制,促成了“文武分家”局面的形成,也使“出将入相”这种现象在唐朝成为绝唱。 


裴行俭正是古绛州闻喜县裴氏家族的世家子弟。其父裴仁基,隋左光禄大夫;有兄裴行俨,父兄皆勇将;后遭王世充猜忌而被害。说到裴行俭的家世这里有两点疑问:其一,其父兄被王世充所害时,“夷三族”(《资治通鉴》语)。那么亲生儿子裴行俭怎么会活了下来呢?排除笔误的因素,有几种可能:一种是死里逃生;一种是并非亲生父子;另一种则是其母子二人并未随军。其二,其父兄被害的时间是在公元619年(高祖武德二年),裴行俭恰恰也出生在这一年,看来他极有可能是遗腹子?!即便他出生在父亲死前那么他的出生地也只能是在山西老家,不然难逃灭门之祸;从这一点来推断,第一个疑问中的第三种答案比较令人信服,至于两地分居的夫妻是如何孕育出小儿子的――也许是母亲常去洛阳(王世充老巢)探亲,抑或是父亲常回家看看??。。。。。只有天知道。 


我又仔细查了一下-―裴氏家族竟然还是声势显赫的名门望族,据唐朝宰相张说所撰《赠太尉裴行俭神道碑》载:“其先出于嬴姓,伯益之后也。秦则裴侯始封,汉则侍中受职,魏晋之代郁为盛门。” 


上下两千年,裴氏先后出现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驸马21人,进士68人。仅隋、唐两代就有裴矩、裴政、裴寂、裴炎,还有名相裴度!好多宰相啊(难怪裴柏村被誉为“宰相”村)!! 


从裴行俭的身世来看,他虽乃名门之后,却未能像其他世家子弟那样过着“锦衣玉食”般的生活:生于乱世,又早年丧父,母子俩相依为命,可以说是饱尝艰辛的童年时代。然而这也造就了他的性格,磨炼了他的意志,为将来并不平坦的政治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裴行俭幼年时即以门萌补弘文生;贞观中,又通过明经考试步入仕途,继而调入大将军苏定方麾下任左屯卫仓曹参军。大将军非常器重他,谓曰:“我用兵,现今没几个人能学得会;唯独你除外。”于是倾馕相授,从而为科举出身的裴行俭又注入了立功边疆的雄心。直到此时裴行俭应该说还是不负家门期望的:少年得志又有名将指点;他理应春风得意,平步青云――然而其后他的仕途却好像并不顺利,从太宗朝一直到高宗永徽五年,裴行俭似乎从初唐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史书中唯一一次提到他的是“迁长安令”(《新唐书》语)。我们无法探知在这段时间里裴行俭是如何渡过的,但不难想像满腹才学的他对于一个区区的长安令必然有相当大的情绪;当然也不能说非大官就不能光宗耀祖,不出名就有多么的丢脸,况且他自小磨炼出来的性格也决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八月,高宗已经下定决心立武昭仪为皇后。时任长安县令的裴行俭听到消息后,认为国家的祸患必定从此开始,便与长孙无忌、褚遂良这几位顾命大臣私下议论此事。大理寺的袁公瑜偶然听说后,便偷偷告诉了武昭仪的母亲;裴行俭因此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至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裴行俭调任安西都护,他时常晓谕西域各国以大义,于是诸胡大都慕义归附。同时也为他初具“规模”的军事思想打下坚实基础。旋召为司文少卿。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累迁吏部侍郎,与李敬玄一同主持典选官员,时称“裴李”。同年,裴行俭与员外郞张仁祎开始设立列有候选人名资历的长榜,制定从他们中铨选注授官职的规则;同时还规定州县官升降条例和高低等级。在选任官员上做了一些较大的改革,初获声名。 


在此之前,唐朝选拔官员时通常要考虑各种因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官吏的选拔制度一直不太完善,甚至带有相当的随意性――虽然唐继承了隋以来的科举制,但它却不是当时最主要的入仕途径――至少在太宗时期如此;高宗执政后情况有所改善,他很重要的一个政绩就是“重建”科举制度:应试和中举的人迅速增多――需要指出的是:唐朝的科举制与我们所熟知的“连中三元”不同:那实际上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而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明清有很大不同:通过科举考试的人也只不过是获得了做官的资格,或者说是出身;在中举后还需等待吏部的选拔,还得面对那些世家子弟的竞争。尽管相当数量的官员通过这举试一途径走上仕途:这一时期有几个宰相就是功名在身的,比如赵仁本、张文瓘等;但是这种影响又是有限的,大部份官员仍然是依靠世家的身份或是以胥吏入仕:例如在显庆元年(656年),约有一千四百名胥吏有资格进入正途,而同年只有22人通过进士考试。正如前文几次提到的,士族地主占有极大的优势。事实上能够参加科举考试人的无非两种途径:一是来自京师的国子学,但能进入这些国子学的几乎都是贵胄和名门望族(就像裴行俭);二是被他们所在的州当作“贡品”送上的。后一条路是庶族地主参加科举考试的唯一途径,然而中举的人并不多。 


当然有识之士们也早已看到这一时期的选官不太合理,提出过种种设想。如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主持选官的黄门待郞刘祥道认为:“如今吏部取士太滥,每年进入九品以内的官员竟然有一千四百多人(很显然大部份人未经考试就获得了资格),还有其他未经考试就进入九品官的则没有经过铨选;现在朝廷内外一品至九品的文武官员多达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人,大约需要三十年才能用完这么多人!。。。臣建议每年限制只准五百人进入九品以内,这样便足以补充所需要的人数。”高宗令众人讨论,结果大臣们担心阻力太大,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从刘祥道的奏章中可以看出,当时选官恐怕更多的还是考虑侯选人的家庭成份和社会出身。而裴行俭制定的官员铨选办法,一般根据身、言、书、判,考虑资历、衡量劳绩而分别授任官职。首先集中考试,看书法好坏,文理优劣;入选后再察看体貌是否丰满,言辞是否明白准确。入选的可以注授官职,但要征询本人意见;准备注授官职的人,在应试人中公开宣布。然后分类罗列次序,由仆射选报门下省,给事中填注情况、意见,侍郞察核,侍中审定,对不适当的提出异议。审定后上报皇帝,吏部按皇帝旨意授官,分别发给凭信,称为“告身”。兵部选拔武官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考试的内容为骑马射箭、举重、负重行走。因某种规定所限,不能参加上述诠选的,能够通过三篇文章考试的,称为“宏词”,通过三条判文考试的,称为“拔萃”,入选者可以破格授官。黔中、岭南、闽中等地的州县官,不由吏部选授,委托都督选择本地人补授。凡在任官员,按年资考核,六品以下官员,以四次考核为满限。据说后来武则天还用“糊名”制来确保选举制度的客观性,这样,候选人的身分和社会出身就不大能影响选拔的结果。 


当然变革的阻力也是相当大的,毕竟士族阶层在当时仍然占据着官僚集团的主导地位,例如在十二年后的永淳年间,兼任吏部待郞的宰相魏玄同就对此提出建议,以为:君主的根本,“当委任而责成功,所委者当,则所用者自精矣”。。。至汉代,人材开始由各州县挑选,“五府辟召”,然后才提升入朝。天下之大,士人众多,如今却只委托于吏部的几个人之手,就算公平如秤,清澈如水,“犹力有所极,照有所穷”,更何况如果选官之人假公济私呢?因此他主张用周、汉两代的做法来补充魏晋以来选官制的的不足,而实际上是想在裴行俭的“总章选制”基础上继续扩大选拔的范围,给予庶族地主更多的入仕机会。然而这明显触动了士族阶层最敏感的神经:“总章选制”已经让他们体面无存,如今必须守住这条最后防线。所以最终结果以“(魏玄同的)疏奏,不纳”而告终。 


可以说裴行俭等人在总章年间的动作是大唐开国以来人事制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刚刚调回京城的裴行俭敢于对那些几十年来形成的“规矩”说“不”!这不能不让我们为他捏一把汗――毕竟他曾有过被贬的教训,毕竟他还只是个初到吏部的无名之辈,毕竟他自己也是名士族子弟啊!尽管这显然得到了皇帝的许可,但我还是愿意称之为“壮举”。此后百年间,再无人能改变这项制度。“总章选制”称得上是高宗时期比较突出的一项政绩,仅凭这一点裴行俭可算是唐朝将相之才中的佼佼者:他在政绩这方面可以说超过了李靖、李世勣,不输于娄师德、狄仁杰。也因此项政绩,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加裴行俭银青光禄大夫。 


裴行俭的文才不仅表现在做官方面,他还是个书法名家,工草隶。曾撰《草字杂体》数万言;高宗令他用百卷素绢,书《昭明文选》一部,反复阅览,十分欣赏。裴行俭曾说:“禇遂良如果没有精笔佳墨就不会动笔;不择笔墨就书写的人,也就是我和虞世南吧。” 


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吐蕃侵扰,裴行俭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改秦州右军,并受周王节度。开始了他为后世所推崇的军事生涯。 


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吐蕃赞普去世,他年仅八岁的儿子在宰相论钦陵(禄东赞之子)等拥立下继位。唐高宗得知赞普去世,命令裴行俭乘机进攻吐蕃。裴行俭说:“论钦陵掌权,大臣和睦,不能进攻。”于是没有行动。其实“吐蕃无破绽”并不是个很好的理由,何况高宗已经几次下诏“大发兵讨吐蕃!”,而且赞普新故,表面上看此时的确应该是进击的最佳时机;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一年,裴行俭吏部的同事李敬玄在青海战役中被吐蕃大败,工部尚书刘审礼被俘(后病役于吐蕃),十八万军队几乎尽没!况且东边高丽战事未息――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西北又有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与他的别帅李庶匐勾结吐蕃,侵逼安西。这一连串的边疆告急使得唐政府焦头烂额,首尾难顾;而且早在仪凤以前唐军就曾多次被吐蕃击败,经此青海战役后更是已经交出了战略主动权,被迫转入防御。事实上此时在河西、陇右诸州兵力与吐蕃相比已明显处于劣势,裴行俭此番回答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同年六月,朝庭商议发兵讨伐西突厥。裴行俭奏曰:“目前吐蕃气焰嚣张,又值李敬玄战败、刘审礼阵亡。怎么能够再出兵西方?另外现今波斯王已经去世,他儿子泥洹师作为人质还留在京师长安,不如派遣使者送他回国,在途经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统治区时,见机行事,应该可以不经激战就将他们擒获。”唐高宗采纳裴行俭的意见,任命他为安抚大食国使者,并护送泥洹师回国,册立为波斯王。裴行俭上奏要求任命肃州剌史王方翼为自己的副职,并任检校安西都护。 


裴行俭一行西进。队伍行进至莫贺延碛,风沙漫天,昼夜难分,连向导都辨不清方向。将士们饥渴疲乏,于是裴行俭命扎营祭祀,口中念道:“水泉非远!”过了片刻,渐渐地风徐云现,又走了数百步,逐渐进入了水草丰美之地。大家极为惊讶,认为他是汉朝贰师将军李广利再世!!路过西州时,因为裴行俭曾任西州长史,又是奉诏出使,所以当地官吏和百姓都到郊外迎接。裴行俭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招来充当自己的随从,而且四处扬言“天气太热,不适合远行,等待天气凉爽后再西进”。阿史那都支听到这个消息后更不加防备。于是裴行俭便从容不迫地召集龟兹、毗沙、焉耆、疏勒等地胡人酋长,对他们说:“从前我在西州时,打猎很愉快;进京后公务繁忙,难得如此闲暇。现在想重温旧日情趣,谁愿意同我一起打猎去?”胡人子弟争相要求随行,又召到将近万人。裴行俭佯装打猎,巡游旷野,加紧练兵,整编队伍,数日后便迅速西进到距离阿使那都支部落十多里处;先前早已派遣与他亲近的人去向他问候,以表此行纯属路过,造成并非要讨伐袭击他的假象;接着又派使者通知他要马上召见他。阿使那都支原先与李庶匐约好,到秋天时一起正式抗拒唐朝使者,突然听说唐军到达,一时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率领五百多子弟出来迎接,当即被擒获。接着又用他的令箭召集他属下诸部酋长,一起押送碎叶城。然后挑选精锐骑兵,轻装前进,日夜兼程突袭李庶匐。进军途中,俘获阿使那都支从李庶匐处返回的使者和与他同行的李庶匐的使者。裴行俭释放李庶匐的使者,让他先去通知李庶匐,说阿使那都支已经就擒,大军正在进发。李庶匐见阴谋败露,无奈之下也投降了。于是裴行俭抵押阿史那都支和李庶匐回长安,打发波斯王自己返回他的国家,留王方翼于安西,让他修筑碎叶城,并刻石碑以纪功。高宗大喜,十一月时亲自宴请裴行俭,对他说:“卿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今特授卿二职。”即拜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早在十月,单于大都护府突厥阿史德温傅、奉职两部就一齐反抗唐朝,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酋长随之响应,拥兵数十万!单于大都护府长史萧嗣业率兵讨伐,起初连战告捷;后遇大雪,又遭突厥夜袭营寨,结果大败。战势急转直下。于是朝庭立刻诏命刚就任二十一天的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十八万;会同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合兵三十余万,旗帜绵延千里。皆归裴行俭节制以讨伐突厥。 


裴行俭对部下说:“用兵之道,安抚士卒要出于诚心诚意;对付敌人就不惜虚伪欺诈。上次萧嗣业运送的军粮屡被突厥人掠夺,士兵受冻挨饿,所以失败。现在突厥人必然故计重施,那我们可将计就计。。。”于是行军至朔州时,伪装运粮车数百辆,每辆车中潜伏壮士五人,各持大刀、强弩,派老弱残兵数百人跟车,又埋伏精兵跟随其后。结果敌人真的来抢粮车,跟车的士兵故意弃车逃散。敌人以为轻松得手,归途中押着车路过有水草之地,便解鞍牧马。正要取车上的粮食,壮士们突然从车上一跃而出,尾随的精兵也及时赶到,敌军几乎无一逃脱。从此,突厥人再也不敢轻易接近唐军的运粮车队。 


大军进至单于府以北,接近傍晚。安营扎寨,周围的壕沟也已经挖好。裴行俭突然命令全军往高岗上转移;部下皆言士卒们都已经安顿好,不方便再移动,但裴行俭并不理睬,还催促赶快行动。将士困顿,对搬迁都有怨气,但又都不敢违抗军令。到了半夜,暴风雨骤至,原来的营地水深达一丈。众人既惊异又佩服,问他如何能预先知道这情况,裴行俭笑着说:“今后只管服从我的命令,不必问我怎么知道的。”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三月,与突厥叛军在黑山一带展开决战。由于唐军兵力占优,加之裴行俭等诸将指挥若定,官兵们士气高涨,奋勇杀敌,数战皆胜,前后斩首无数!唐军一举擒获突厥大首领阿史那奉职;伪可汗阿史那泥熟匐则被僚属杀死,其部下拎着他的脑袋前来投降。唐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只留一部继续追讨退守狼山的叛军余党。然而裴行俭前脚返回,突厥后脚跟着又反叛――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汉,与败将阿史那温傅联兵侵扰唐境。翌年(公元681)正月二十三,裴行俭率大军再度北进,驻于代州所属陉口,不断用反间计使那伏念与德温傅相互猜疑。阿史那伏念阿史那伏念留家小和辎重于金牙山,自领主力出战。裴行俭令右武卫将军曹怀舜、裨将窦义昭领前军进击。又派副将何迦密、程务挺暗中分别从通漠道、石地道袭取金牙山。有人报告“两位突厥首领在黑沙,身边只有二十余名骑兵”,曹怀舜、窦义昭不加分辨,二将只带轻锐部队快速行军至黑沙,结果连人影都没看到;返回途中俘获了想要西投叛军的薛延陀部落,到达长城北边时与阿史德温傅遭遇,未敢恋战;至横水又与阿史那伏念激战,曹怀舜、窦义昭与李文暕及裨将刘敬同四军合成方阵,且战且退。一天后阿史那伏念乘风攻击,唐军大乱,曹怀舜等弃军而逃,大败。诸将收集残兵,用重金贿赂阿史那伏念,杀牛盟誓,才得以逃脱。唐军初战失利,然而此时程务挺、何迦密所部早已偷袭金牙山得手。自以为得胜的阿史那伏念发现丢失了家小和辎重,大惊;又逢军中流行疾病,只得北走细沙。裴行俭急令刘敬同、程务挺追击。那伏念秘奏请求捉拿阿史德温傅赎罪,但又犹豫不决,且自以为路途遥远,故而未加防备。结果唐军追至,那伏念走投无路,只好抓着阿史德温傅从小路前去裴行俭处投降。几天后,唐军忽见烟尘冲天,以为又是突厥来犯,裴行俭说:“这并非进攻,正是阿史那伏念来投降呢!”众人稍安,又说:“不过受降如受敌,不可不防!”严加戒备,只派遣一名使者前去安抚。阿史那伏念果然率领酋长绑着阿史德温傅到军营前请罪。突厥余党悉数平定。 


高宗闻讯甚是高兴,令户部尚书崔知悌乘驿站马车,奔赴定襄,传达皇帝慰问将士的旨意。十月,裴行俭等进献俘虏于长安。唐朝改元“开耀”,大赦天下。当初裴行俭曾许诺不杀阿史那伏念,所以他才投降。侍中裴炎妒忌裴行俭的功劳,便奏称:“那伏念是被程务挺、张虔勖所追击,又受到漠北回纥逼迫,所以才投降的。”做了许多不切实际分析,竭力贬低这次胜利的意义。最后裴度的奏本获准――非但裴行俭有功不录,只是“加闻喜县公”;还将阿史那伏念、阿史那温傅等五十四人公开处决!裴行俭哀叹道:“当年王浑、王浚争功,古今皆以为耻;想不到我大唐也会出此等污晦之事。。。只恐怕杀了归降的人,今后再不会有人投靠朝庭了!!”从此称病不出。 


从这三次战役不难看出裴行俭实在是个难得的帅才,既能于万里之外料敌先机又不乏等待破绽捕捉战机的耐心,既可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又敢于孤军深入直取黄龙。无论从哪方面看这些都应该是一个沙场老将的身手,但却出自于一位几乎从未参加过实战,从未真正领过兵打过仗,从未经历过战争洗礼体验过战争残酷的人。尽管前有苏定方的悉心教导,后有出镇安西的经历,但这都不足以解释裴行俭超乎寻常的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他仿佛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愣头小子”,在李世勣去世、薛仁贵流放、刘仁轨年老以致大唐朝中无人的情势下,以六十岁高龄,在公元679至681这短短二年中屡次救唐朝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加之设祭坛寻水、预知天气等种种“诸葛亮”式的做法,更为裴行俭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诚然这多半是裴行俭知天文晓地理而后人臆测附会之故,却更让我叹服裴行俭的军事天赋啊。 


到了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西突厥阿史那车薄率十姓部众再度反叛。再度诏命礼部尚书闻喜县公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军队尚未出发,裴行俭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其子裴光庭仅八岁,于是高宗诏皇太子遣官至裴家护视,直到其子孙能自立为止。赐谥号曰“献”,赠幽州都督;中宗立,再赠扬州大都督。 
裴行俭生前著有《选谱》十卷,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四十六诀,可惜被武后诏武承嗣就弟取去,未能流传下来。 


裴行俭尤其善于鉴别人才。《新唐书》还说他“通阴阳、历术”,他“善知人”在当时出了名的。初任吏部待郞时,头一次见到尚未成名的前进士王勮、苏味道,裴行俭就说:“两位以后一定能够担任铨选官吏的职务,我愿将年少的儿子托负给你们。”王勮的弟弟就是王勃,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后人称为“初唐四杰”。吏部的同事李敬玄常常对裴行俭称赞四人的文采,裴行俭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王勃等人虽有文才,但浮华浅露,哪里是享受爵禄的命?!除了杨炯还算沉稳,应该可以做县官,其余的人能够善终就算幸运了。”后来杨炯终于盈川县令任上;王勃溺水而亡;卢照邻因患顽症不能治愈,投水自尽;骆宾王更因谋反被斩首。而王勮、苏味道都任铨选官吏职务,正应验了裴行俭所言!他引荐和带领过的将领,如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郭待封、刘敬同、张虔勖,后来多成为名将;其他封刺史、将军也有数十人。 


裴行俭处事和善,为人大方。他曾需犀角、麝香治病,命一个随从去取,结果随从给弄丢了;皇帝赏赐裴行俭马和鞍,礼部令史因马跑得太快,结果马倒鞍破。这两个人都畏罪逃走,裴行俭派人将他们找回,对他们说:“你们怎么能如此小看我呢?”并不加罪,待之如前。打败阿史那都支时,缴获玛瑙盘一个,宽二尺多,他让将士观赏,军吏王休烈捧着盘子上台阶时,跌了一跤,把盘子摔破了,于是流血叩头请罪;裴行俭笑着说:“你又不是故意的,哪至于如此?”于是不再惋惜。高宗下诏将没收阿史那都支的金器三千多件和各种牲畜赐给裴行俭,他都分给亲朋好友和部下,几天就分光了。 


纵观其一生,大器晚成,厚积薄发。选官十余载,政绩显著;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二年内三胜突厥,可谓“十年不鸣,一鸣惊人”;私论国事,力推新制可见其正直无私;料敌先机,决胜千里之外可见其胆大心细。 


裴行俭文武兼备,实可谓有唐一代将相全才之翘楚也! 
 
回顶端   
姬水客



注册时间: 2005-09-03
文章: 2232
来自: 姬水之滨
 发表于: 星期日 一月 08, 2006 12:43 am    文章主题:     

--------------------------------------------------------------------------------
 
这个文章里关于裴行俭是遗腹子的考证很有趣,但是很有说服力 

裴行俭确实有宰相的气度和才华,可惜没有能够入相  
  
   
       国学论坛 首页 -> 唐宋史研究  
第    
您的查询字词都已标明如下:文人 先 文艺 而后 器识  (点击查询词,可以跳到它在文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如果打开速度慢,您可以尝试打开无图片的快照
(百度和网页http://218.56.158.115/zwc1/bbs/ShowPost.asp?ThreadID=218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
  

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 在线情况 | 搜索 | 帮助                                                                返回首页


   日照焦竑文化研究会焦氏宗亲论坛 → 焦竑文化研究 → 《焦竑志》专题 → 神相证验最著名的20个经典传世故事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6        帖子排序 从旧到新 从新到旧  
 神相证验最著名的20个经典传世故事  
jiaogsh
司令      


  
附: 

"神相证验"的事例
--------------------------------------------------------------------------------
 

  古相书、经籍中,罗列有许多"神相证验"的事例,而且其中一些故事至今都在民间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虽然多数都带有宣染神秘的色彩,但是,却在讲述着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以及"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和"因果报应"的济世度人、劝人为善、忠孝勤俭、遵纪守法、大同仁爱的自然和谐思想,对社会和人生都有镇慑和教化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因而,我们在《图解相学秘籍》(珍藏本)之"神相证验百条"中,精选其中数例,并将不断搜集推出,供读者欣赏,其目的只是为了起到进步与教益的作用。故事中落后的内容辞句,敬请阅读时加以抛舍!

1、贾似道
  宋贾似道,因妹贵妃,盗窃相位。奸邪不忠,贪酷无义,枉害忠良,虐及百姓。行公日关会,民不得安生。克扣军饷,兵不守法。有贿升官,无钱落职。或蒙蔽远流,或诬罔斩决,受害者不计其数,冤魂塞路。天下之人,几无生趣。偏安之时,内乱外伤,以败为胜,诬良为盗。怨声传播,置若罔闻。歌童舞女,日游西湖。假以佛教虚名,日饭万僧,定时扇门。有一老僧,赶斋稍迟,寺门尔闭,竟不放入。僧坐门外,三日三夜,不饮不食,形容古怪,神情奇异。住持报知,似道闻而异之。乘舆来观,老增闭目如不知状。似道下轿正坐以问和尚有甚法术,三日不进饮食。僧云:"吾知相法,此术如神"。似道喜甚,移坐近侧。"请相我将来如何?"增曰:"君头角峥嵘,眼神暴露,额高鼻丰,颐削发卷,气魄广大,颇有根基,是从精灵中修炼转世者。因迷失本来面目,所行不正,虽至大贵,不完人凶。今五窍黑气喷出,五岳青色暗滞,年寿起节,印堂悬针,形在神移,内不居体,官星将退。不出百日,远窜千里,有去无来,有死无生。"言毕忽然不见。似道低头散气而归。未满三月,果为翁合所劾,安置循州。会稽尉郑虎臣,其父为似道诬奏远流,有志报复,请为监押。时似道寓建城开元寺,不知悔过, 歌童舞女,尚存数十,如常欢乐,虎臣至,悉逐去,撒其轿盖,暴行日中。令轿夫唱吴歌以虐,窘辱备至。过洛阳桥,所贬叶李放还,狭路相逢,李赋词赠云:"余归路,君来路,天理昭昭忽不悟。公田关会竟何如,仔细思最真自误。雷州户,崖州户,人生又有相逢处。客中邂逅欠蒸羊,聊赠一篇长短赋。"似道俯首惭谢,至木棉庵,虎臣拘其子女研别室,即厕上拉杀似道。一时受冤之人,借势掳其所有。家眷苦累,无衣缺食,子人乞籍,女进娼门。盖惟利是啥,贪得无厌,有势使尽,不留馀地,神怒人怨:报应昭彰,天下称快焉。

2.杨旬
  宋杨旬,为夔州推官,心慈好善,处事正直,民情爱戴。夔州太守王立政,善风鉴。相杨旬日:"公五岳朝拱,四水深秀,须长及腹,毫光露彩,两眉过眼,照映地阁,阴鸳纹现於子宫,主子贵孙荣,何修而得此"答曰:"旬奉公守法,四十徐年,不积资产,惟积阴德。留得三个锦囊,取与公看,第一囊积得九十九文大钱,第二囊积得百馀文中钱,第三囊积得万馀文小钱。"太守问故,旬曰:"每讯罪囚案件,或被人诬枉,或吏役受赃,以轻作重。故有人罪,必小心平反,斟酌尽善,无罪者即行开释。或至死罪,情有可矜者,改为远流,投一大钱。或致流罪,情有可原者,改为徒杖,投以中钱。或罪致徒杖,情少可恕者,即薄责示儆,投一小钱。如清真罪确,按律办详,不使枉死鬼含冤。又奉感应篇,行十种济人利物之事。一、收遗弃幼童婴孩,妥善看养,日给廪费,俟年十五,父母来认,准其领归。二、每於十二月初一日为始,收养年老及残疾贫人,至次年春暖令其自便求食。三、普施应验汤药。四、施舍棺木。五,使女长成,不取身价,给资嫁人。六、戒杀放生。七、贵泉贱籴。八、修补寺庙桥道,尤矜悯寒士,助资养廉。十、居官辨明冤枉,不敢轻易动刑,及杀人媚人,贪功立威也。别无他善。"太守心说诚服。后其子杨椿,大魁天下。生孙三人,两人词林,一作县令。

3.孟熙
  蜀孟熙,家贫而乐於孝。贩果食以养父母。承额顺旨,温情定省,出告反面,勿违时刻。父常云:’我虽处穷,得一曾参。"父没绝浆,哀号几至灭性。庐墓三年,不食盐酪,远近叹服,人无间言。一日遇相士云;印堂红黄光彩,鼻为财星,准头有紫红色,声音圆畅。此孝德感天,富贵荣华不远矣。后因见白鼠红眼,成群结队,入屋中西南角,日此宝气精也,就其地深掘,得黄金数千两,自此富贵一郡,子孙亦荣显焉!

4.史无畏
  史无畏,曹州人也,与张从真同村友善。无畏佃耕为业,每秋收甚歉,衣食窘困。从真家富,怜悯无畏。曰:’吾弟勤苦若此,不能饱暖,区区假以千经,贸易亦可发迹。他日但归吾本耳。’无畏欣然叩谢,父子将昏作本,射利江淮间,不数岁,称富有。张从真家罹盗贼,又遭火焚,物产一空。遂诣史无畏言所助资本。无畏辄支吾拒扦,从真深照奸情,不得已泣诉曰:"吾今日之困,不减弟之昔日,如不能偿我千昏,可济以二三百乎厂无畏答日:"若言有负,但执券采,无烦多言。"从真默然即去。无畏送出,呆立门前。时值一道者来,见无畏神滞气移,若有所思,即云:"有言奉劝,能容纳乎?子想中带愧色,火眼焦声,准头赤里放黑,眼包无有睫毛,主有凶灾。宜去恶从善,可免大难临身。"无畏如不闻状。道者点化不转即去。是日从真归家,怨毒已甚,设香案於庭中。涕泣诅咒,慷慨诉冤,闻者战栗。午后西北方有片黑云骤起,须臾大雾,雷雨交加,霹雳一震,无畏遽变为牛,腹傍有白毛,成"负心人"三字。刺史闻其事,令人牵此牛,游街三日,以成世人,传屠宰割,分食其肉。肉甚臭,人远避弃郊外,以供犬鸦耳。

5.焦竑
  焦竑往京赴试,泊舟放岸。相者见日:"公目光神散,鼻准赤如丕血,面色黑紫若猪肝,不独难发,须防丧败速至。"次早开船,楼上婢泼水误失金钏於船,竑见,押仆送还,试期误矣。相者复见,曰:"公旬日内准头而色变为红黄紫彩,国印开朗明润,帝坐上龙鳞纹现。眼耀文光,必夺大魁。" 竑云:"此去已过试期数日,有何功名可望。"不意到京时,忽场中失火,另招土子复试,竑竟点中第一名。未放榜前童谣云了场中不失火,那得状元焦。所谓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信不诬也。

6、郑绍
  郑绍,隋扬帝时左散骑常侍,授闽中太守。养一犬,爱惜恤怜。调幕友王信,亦加礼宠待。信深明风鉴,言颇有验。一日清晨见绍,忽云公地阁黑气如烟雾腾腾,层层围绕水星,赖唇色杏红,声音响畅,天中黄光透露,国印紫彩照耀,官星正旺。虽数日内不免下犯上之厄。有惊无伤,有救无患,但留意防范而已。缘绍跟随者数十人,内存薛元周。未达时相随,因迁太守,未格外恩恤,久畜忿恨,存心谈主,常怀利刃,伺便无问焉。绍以元旦日天未明往拜庙,所畜犬拽衣不放,叱之而行,仍然奔前拦路,嚎吠。悟主信有厄之言,抚犬问日:"汝知吾有厄乎?"犬扬首摇尾,忽跳身於从人中,咬定薛元周下阴,竭力拖拉,倾刻倒地昏绝。令人搜拣其身,放腰间果获利刀焉。谚云:养狗有恩,养人无情,信不诬矣。盖小人者最为难养,待得他千般好,如有一不到处,即含恨不改。小则妄造是非,大则肆无忌惮,殊堪痛恨。知相者可以择人致用焉。

7.何晏、邓飏
  何晏、邓飏,管箱相曰:"何君日泛晴浮,面如灰土,血不华色,精彩烟浮,魂不守宅,此为鬼幽。邓君两日浮黄,肉不居体,筋不束骨,起立倾倚,若无手足,此为鬼躁,相宜退不宜进。"二人怒目去。辂舅叱曰:"此二公威权震世,汝不避祸妄言,大可畏也。"辂笑曰:"如对死人言,何所畏哉?"按二人趋炎慕势,作威作福,与曹爽党恶,不久果为司马懿所诛。

8.孙叔敖
  楚孙叔敖出游,遇相上。曰:"观君体不胜衣,形神不足,骨肉不匀,年寿赤,四库暗,不贵无寿。须力行善事变相解厄。"敖曰:"我寒十也,力何能为。相士曰:"为善不必定富贵,惟在心术好,人品正,时存善念。一言改纷,一行救厄,或贫贱乐放孝,何愁不积功累仁哉!子思之。"敖还,路遇两头蛇。常闻见两头蛇者死,恐后人又见,杀而埋之,以绝后患。回家形现故色,不语不食。母问为何,敖波告其故。母曰:"无忧矣。一念之善,可消百灾,况存心以身当灾,不遗害聆人,此阴德甚大。不但免祸,必获全福。’一日复见相者,曰:"汝必极贵长寿矣。"敖笑曰:"前一月相当不贵而天,后一月如何相定极贵长寿?"答云:"相汝之面,贫贱不寿,相汝之心,位极人臣,寿过八旬。敖曰:"但闻有相面者,未闻有相心者"。师云:"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寸之心。故要知天上意,须在云中取,要知心里事,须辨眼中神。我看法眼光不浮,紫气贯睛,瘦有精神,色转光彩,骨肉已配,定行阴鸳变相也。"后为楚相有大功,寿八旬,裂主分封以遗子孙。所谓相由心生,相由心灭。在人心一转移间耳。 

9.卢杞
  卢相,来和子相曰:"君面虽蓝若鬼,气魄深厚,惟神太峻,龙唇豹首,眼露赤光,辅须这竖,从精灵中来者,大贵大山之象,"果居宰相。枉害忠良,不计其数,冤魂塞路,罪孽深重,后贬卑官。身将没时,复往见来和子。相曰:"观汝面上官星,虽然未退,蓝气放白,杀气已去。神夺气移,精彩烟浮,肉肥气冷,无有生色。百日内须防阴司拿问。"杞曰:"阴司事汝何以知?"答曰:"相中有六神之气,中有鬼神不测之奇。一为青龙之气,色如绿绘蚕明。故紫彩之色,见於二天,发於子宫,生贵子,发放宫禄财星,升官得禄,发放阴骘蚕囊,天降福寿。一为勾陈之气,色如黑风吹云,主败业分离。一为玄武之气,色如朝烟合雾,主刑克死散。一为朱雀之气,色如晚霞映水,主口舌官非。一为腾蛇之气,色如草火将灰,主盗贼火灾。一为白虎之色,如凝脂涂油,主疾病孝眼、盖六神之气,惟勾陈玄武最凶,若从天门缠子宫,必损子亡孙;缠福德准头,必败家落职:缠致命宫,必损己身;再侵犯四门五窍,天诛雷劈。今看君黑气如烟煤色,由五窍内冲出,五脏必先坏矣。故知君幽冥之难速至也。杞问:"何为四门五窍?"答曰:"四门者乾坤良震,五窍者,耳目口鼻舌。今知导身体须在阳间,魂魄已归地府。"把凛然曰:"我速行好事,可能免乎?’答曰:"汝今罪案已定,悔之晚矣。"此作率变相之阴报也。

10.王杨、卢骆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有文名,裴行俭相曰:"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须有文名,浮躁浅露,才高性傲。傲乃相中最忌,文人败相,多由於傲,千罪百恶,皆由傲上来。象之不仁,丹朱之不肖,末常言相恶,皆只是一傲便结局无成。故子傲不孝,弟傲不恭,臣傲不忠,友傲不信,妻傲不贤。谦字乃傲字对证之药,四子不能成远大之器者做也。惟杨炯稍沉静,应得令终,徐三子不得死。"后勃溺南海,照邻沉颖水,宾王被诛,炯终盈川令。行俭言皆应。盖行俭一言定四子终身,非行俭有慧鉴,乃四子无悔心。可惜绝世聪明人,不能变化气质。可见易变者相,不易变者性也。做人结局,不过如是而已。夫自恃有才,目中无人者,不遭大祸必奇穷,信哉。

11.张尧封
  张尧封,希夷相曰:"君面丰枕空,须防无子晚穷。”尧封关曰:"现有五子,何言乏嗣?"希夷曰:"论汝鼻梁贯印,五岳朝宗,当身资子荣。惜脑后无枕骨,前后不相应。"尧封曰:"常见无枕骨富贵多子,何以为准严师云:"此非概论,凡人耳后骨高国仿过面者,不必论枕骨也。"尧封未信。三年满,四子连散。往问希提,论曰:"相虽取骨丰人福寿,殊不知其中有破相者三:脑骨虽取浅山、阎珠、仰月为贵,目中若无神,须发不翠秀,非古相,俗相也。二日头骨虽取耸凸,高润为成自若不全称;血气微薄者,如山石不得气不灵也。三日面虽取骨法,磊落朝拱为贵,殊不知声尾秃若无音,脑骨不相应,秀而不实之象。故有肉有骨有气者,曰古而厚,主贵寿。有骨有气有神者,曰媚而秀。主贵近君王也。有骨无内无气,曰硬而露,主孤刑也。无肉无骨无神,曰薄而弱。主贱天也。今看君面金五山,脑后单薄,必须积德累功变相,方有好结局。"尧封遵教,时遇饥荒,出票救活千万人命。一夕梦神人开其脑后,将三环骨嵌入。痛醒骤长其骨,即往问师。赞曰:"此名三台骨,应面上五岳,当大显功名,福及子孙。"后果联捷荣显爵禄,幼女为仁宗皇后,赠至太师。

12.戴如云
  吴郡阊门戴如云善星命。李若松专风鉴。二人俱行时,其门如市。戴爱财如命,一毛不拔,以星命积千金。李随得随用,好施不积。两不士往来相善,戴劝李曰:"人运来时,钱来找我,日积月累。以成富室,遗子孙为养老计。子何独不然?"李曰:"余善风鉴,自知之明,兼以知子。吾西人相,额窄眉散,耳薄如纸,皮粗毛硬,鼻孔露窍,骨肉不相称,声音不畅适,非受福积财者,散之免祸为幸。"戴以为不然,各行其是而已。戴数月后丧妻,命理以财为财,妻亡则应散财也。一日有人持女命来推,戴诱其福厚,某年当生贵子。其人云:"此吾甥女编居,安所得子乎?"戴云:"是必不以孀终,定有后福。"其人云:"甥家颇裕?戚党以青年少艾,"偷令使嫁。不从。吾今以君言告,彼若不信,或自来询,烦君竭力相劝。"去数日,值大雨,忽有启舆至。比下舆,一素衣少妇,直人中堂,请戴相见,出一金求戴算命。妇甚美,论谈风雅,戴已迷惑推命,即向人所说花言巧语,劝其无守。妇赧然不答而去。明日前人至,谢云:"甥女赖君相劝,意稍移矣。"戴从容言及续弦,其人曰:君意果然,当为作媒。"往返几次,遂成婚礼,迎妇人门,有婢亦美色,箱箧累累,其重逾常。戴大喜,加意奉承。前人者时时米,以甥舅故出入不禁,亲爱无嫌疑。至满月后,因前妻未葬,即托相伴守家,一去三日,葬事毕回家。入内视委,寂然无人。急开箱觅所积,则千金运行,空中如也。再开彼箱尽是石块。戴偶然无措。连访几日,不得其踪,一方悟骗局。叹恨成病,不久竟亡。此贪财好色之害,不止赔钱,竟连命焉。

13.徐辉祖
  徐辉祖,中山王长子。问柳庄曰:"吾不欲承籍先荫,自当创业可乎?"答曰:"视君气概严冷,而刚介可取。视君容体,柔媚无威,而色嫩气娇,恐不免色欲之好。况鼻有伏犀贯顶之嫌,恐难定功业。"辉祖曰:"论我家世,料无刑险之患,有何未定?"柳庄曰:"不然。惟洒色财气,虽非相法,实系相法。败伦散节,损名害命,无不由此变相也。惟大富贵人,犯者最易。古有大力量者,能轻财远色,不嗜酒,不使气,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乃创业之器,英杰之士也。如陶侃有运荣历练之势,刘璃有闻鸡起舞之志,相人一法也。"辉祖曰:"论我体难经霜雪之练,似也。论我有美中不足之嫌,恐未必然。伏犀贯顶,相家常许王侯。如何吉凶?"柳庄曰:"相家但知有伏犀贯顶之贵处,不知有准尖窍露之凶危。相理有乘除加折之法,与尊龙问穴相似。伏犀贯顶,即天中发脉处,鼻孔开露,即来脉泄气也。比如长江大河,源流之水滔滔而来倒此滩破岸缺,必有冲崩之患。"辉祖曰:"常见有鼻孔开露,未见其凶,何也?"曰:"相非一论。必然额不高隆,山根低狭,来脉不旺,纵然漂泊,亦无大害。若鼻梁贯顶,准尖孔开,大忌。然目有守真,神可镇定,不准其凶。吕祖日脱壳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赛不崩,石为之镇,骨之谓也。况君鼻虽有贯顶之贵,忌乎窍露眼晦,运交其位,免祸为幸。"后辉祖传富贵,所为非分,贪淫嗜酒,无所不至。竟得罪下狱而卒。夫有所悻而不恐,诚下愚不移,得祸尤速。况无所恃,妄自矜大者,能免祸患乎?

14.裴光远
  唐河东裴光远,授滑州卫南令。贪婪好贿,严刑峻法,吏民畏恶。家虽暴富,妻如暴亡。遗子阿宝,十一二岁,白皙端丽,眉清目秀。性情活放。光远闻善相士,召来使相。相者云:"令郎年未十六。骨法未定。但年后起节,鼻窍露孔,眼黄散光,声乾尾秃,宜行明德变相。教诗书,知礼仪,何愁功名不成就乎?"光远过放溺爱,养而不教。任其所欲,无不顺从。饮食衣服。稍不合意,手撕足蹈,元所爱情,习惯娇着。年十七,娶县尉女段氏。美貌异常,性好华饰,举动轻浮。昏童顽女,配合成双。光远忽然四肢肿痛,耳聋目溃,日夜哭喊,若受大刑,五窍血流,三日卒。子阿宝因财货满屋,随意妄费,喜近匪人、游荡之徒。引诱淫赌,日夜不归。财如流水。老仆劝谏,迷而不悟。转瞬间父所积蓄赌尽卖绝。相亦变为面黑唇齿,口角吊下,眉毛散秃,眼珠红赤,发蓬鬓卷,有声无音,人形似鬼矣。妻段氏年轻貌美,顾影自借,有夫之名,无夫之实,颇有异志。不拘微贱,俯就滥淫。夫妇各行其丑,人不忍闻,传遍卫南。受害之家,无不称快焉。夫贪害为大。报以赌害为尤大打入此迷魂阵中。日夜恋恋于赌场,不顾父母饥寒,不知妻妾孤凄,不管子女教养,不该弟兄艰难,不通亲友庆吊。家产赌绝,片瓦不留,设法讹诈,父母嗟怨,兄弟告经,妻妾异心,子女雪泣,亲戚不礼,婢仆亦不以人数齿矣。犹自狂言,我未为逆作盗。此好赌心迷死而无悔之饿夫也。迨非愚人所能,乃聪明之子所为耳。

15.曹翰
  曹翰,希夷相曰:"目光闪闪如金,口大容拳,掌心容弹,早底藏珠,福全三代。"相其子:目耀五星,地载山河,他日赤英雄也。翰为将克让州,屠杀亿 万民命,献功取贵。后至华山见希夷,惊曰:"相君耳目口鼻五窍生烟,聚收地库,面上眼内有红丝纹缠绕,如盆杀万虫之惨,可惜因贪半生富贵,身载千百年恶孽矣。"翰临死时眼见群鬼索命,惊成重病而亡。不满十载,子孙贫无居屋,乞讨度日。阳谷问师曰:"前指翰福全三代,其子英贵非常,如何贫乏至此?"师口:"论翰形,子孙不富贵,是无相理。论翰心,子孙不贫贱,是无天理。"

16.刘理顺
  明河南把县刘理顾作秀才时,谒通源太师请相,师曰:"观子之相,体单气群,形清神寒,眼光无威,声音不畅;读尽诗书,生得寒。文章传世不为官,恐 无禄少寿。宜积德变相。"顺曰:"我教书寒土,惟附廓之地数亩,八口之家,甘於淡薄,勉强糊口,汇能有余行善规?"师云:"行善不论有无,若是财主,或贪酷崛起,或谋夺致富,锱株较尽,一文不抬,愈有愈贪。惟利是嗜,为富不仁,更不望其乐善好施也。准中等人家常与穷亲友往来,知其苦款,通人有难受困,解衣分食,以救其急。费虽不丰、而德乃大。富人不知穷汉事,苦人方知处贫难。若待富行善,永无行善之期实。于其勉力以为。"顺从此受教,留心遵行,即遇石块泥坑碍路,亦拾石填修,以便行人,见善即为。其时处馆宦室东翁,择家人女以侍公。女年十三四,性情聪慧,柔媚秀丽,承颜望色,先意承迎,弱质难态,人无不恰,夜即卧公榻侧。历三载,公辞馆应试,属东家泽良配女。东翁云原意以赠君带也为诗妾。公曰:"翁以我为何如人乎?兹同室三年,未免有情,但无沾染,是完人也。"仆妇私验,犹然处子。东翁钦佩,赠以诗曰:"冶容可爱又堪怜,三载随君一室眠。情近坐怀心未动,方知柳下不虚名。"公答云:"谁为妖娆我亦怜,情牵不动只孤眠。席前有妓心无妓。程儒于今遗大名。"公是科不中,读书二郎庙。一日晚间。忽闻庙邻妇女哭声,哀痛迫切,凄怆酸心。私行访问,乃贫婆一子,出外贸易七载不归,老母弱妇,时适荒年,饥寒交迫,势无生理,卖媳以图两全。己受商人十二余,明日分袂永别,姑娘不忍相离,依依不舍,两极痛哭。顺即於是夜回家,取所存纳粮银相救,兼向妻要蓝裳当银二两。妻云只存此粮银十两,立待输官,不宜他用,顺答粮银再设法交纳,此事刻不容缓。妻又曰:"因何事如此急?"顺备述情形,妻亦喜云:"如此善事,将我首饰去押,汝游线有用著时,势不可少。"顺从妻言,即伪作其子寄家信,以远离数年,不如所愿,意去愈远,无便致函,近来遇时东提携,获利遂意,思归赶路,忽受风寒,养息数日,病愈即归,先寄银十二两安家云云。顺送交其母,不言姓名。姑娘接得,喜不可言。明日商人来,示以家信,彼知其子将回,取原骇然曰:"并无此事,须有神明默佑也?"合家里空叩谢。刘公众科举故乡,崇祯甲戌联捷钦点状元及第。此庙中住持,目睹情节,以述其事于人。后遇甲申之变,京都不守,公题绝命词云:"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余何不然。"自缢死。越五日,家人收敛。面色如生,已归仙境矣。

17.袁公黄
  浙扛嘉善人袁公黄,自叙童年时在慈云寺遇云南孔老人,为我起皇极数,定于某年月日游沿补廪,某时考贡,贡后选四川县令,在任二年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率,惜无后嗣。凡遇考试名次先后,廪贡年分,屡试屡验,不出定数,益信有命,淡然无求矣。后游南雍访云谷禅师,同室静坐,三日三夜,静心敛神。云谷曰:"人不能成佛作圣者,因妄念缠绵耳。今汝历三日夜,何故无一妄想?"余历言孔先生算数有定,故无由起念。云谷笑云:"我待汝为豪杰之土,却是凡俗之人。"请其故曰:"人生在世,安得有数?安得无数?数为凡俗人言。极善恶人,数拘他不得。吾深喜相法,不务命理,以命有定而相无定,相无定由心无定,而吉凶之数亦无定。故大善降样,化恶为善;为恶降殃,变善为恶。现诸面目气色,变动不拘,只在人心一转移问。数不能限人,人自限种数也。汝今为孔公算定之前,不知转移之相,岂非凡俗?汝自今日积德行善,譬如昨死今活,从此义理油然而生。夫凡俗之人,拘以定数,义理之人,数不能拘。盖诚能格天,何况乎数?"余遵云谷教,即佛前忏悔。上疏-通,誓行善事三千条。先求登科。云谷又授以功过格,令逐日行事不论善恶俱登记。是日改号了凡,盖悟比如相法有吉凶变动之妙,不俟命而行。兢兢谨慎,竭力为善,虽在暗室屋漏,常觉目视手指。是对秋围竟中式矣。然心犹觉行义不纯,修身有缺,或救人不诚,或闻善生疑,或身虽力行,口不勉过;或醒时操持,醉后不检;过以相抵,功剩无几。历十徐载,三千善始完。起求嗣心,亦诗行三千善。辛巳得子。癸未起求进士念,许行万善。丙戌登第,五十三岁已过危劫。今六十九,子严成进士。因集注云谷功过格附样,以传有志之士,望同道者广为之流布,以成就后学焉。

18.范仲奄
  范仲淹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相者曰:"君眉浓伏彩,目秀贯形,鼻直而兰台辅正,为人忠心厚德。"观后址曰:"此基地一郡秀气聚旺决此,当应子孙斗粟贵。"仲淹云:"有斗粟贵,我岂独居?"遂让为学宫,愿阖邑分惠其福。子纯仁亦有麦舟之惠。继为宋相,贤名满天下。某邑有暴发户,恃弟兄为内外官,一时恒赫,忘恩负义,目无乡党。知文庙公地有吉穴,以势强占,竟葬其亲。凡在学者公忿河平,鸣众攻之,讼致大宪。力所不敌,反受责革,合邑怨毒,暗用智术以败穴队其家,已达未达,尤内外恃势,贪酷淫滥,无恶不作。数年间显者俱进横祸,死下全尸。所遗小男幼妇,作孽乱伦,秽德彰闻。逆子已夭,淫妇为尼,婴孩死尽,业败嗣绝。虽有祖茔,无人拜扫,合邑称快焉。盖有势使尽,转眼成空。范公以家宅地让为文庙,此占文庙地为私莹,公私之间,善恶既分,报应立著。

19.侯敏
  则天朝,太仆卿来俊臣,强盛酷虐,朝官受害,冤魂塞路。上林冷侯敏偏能逢迎,殷勤趋事。妻董氏聪慧能文,有知人鉴,谏夫云:"君性柔佞貌不扬,且目下起晦纹,印堂悬针破,急行善事,使晦纹明亮,悬针转脚,可免难获福。更有要言相劝,盖俊臣国贼也,恃势行奸,杀人取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势不久立,一朝事坏,奸党先遣戮辱,君可敬而远之。"敏稍退避,俊臣怒,出为涪州武隆令。敏欲弃官归。董氏曰:"远去莫生他念。"遂行。至州投参州将,错题一张纸。州将展看尾后有字。大怒曰:"修名不了,何以为令?"不简到任。敏忧闷无已;董氏曰:"但住莫求去。"停五十日,忠州贼破武隆,杀旧县令,戮及家口,敏以不得到任获全。后俊臣被诛,戮其党羽,无一得脱者,惟敏获免焉。盖董氏见喜劝为,有过即谏,所谓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得非贤内助之力耶?

20.曹彬
希夷相曹彬曰:"边城骨起,印阔眉开,目长光耀,必主早贵。惜乎颐削口垂,无有晚福。凡出兵屠戮,宜开一面之网。"后彬下江甫,托病戒杀,全活亿万民命。复遇希夷曰:"公髭髯骤长,口阔颐丰,纹放金光,面日聚耀,须眉离垢,光彩射人,必增禄寿矣。"何为金光?曰:金光者,德光也。其色如紫金光亮,人若阴德有感,面焰金光,眉放彩光,日现神光,须发毫光,色透群光,其气外明而内彻,不独增寿,当子孙远福。希夷曰:"人无一定之心,即无一定之相。"信然耳。 
  
 

                浏览次数:1047--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毛泽东论析秦始皇: 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
----下篇文章综述:中共中央文件中和邓小平等领导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