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新华网:建“文革”博物馆真的很必要? 有人打着忠于和崇拜毛主席的旗号,否定改革开放...

作者: -上传日期:2006/8/27
     
新华网:建“文革”博物馆真的很必要?   有人打着忠于和崇拜毛主席的旗号,否定改革开放...
  
  
  
   北京频道 ( 2005-10-26 16:37:10) 稿件来源: 
 

    巴金老人在晚年以不同的方式强烈呼吁建一座"文革"博物馆。他作为一位已过耄耋之年、自知不久于人世的无党派人士,对这件事如此执着,谁都会理解,绝不是出于他什么个人目的,而是他忧国忧民的良知和责任使然。老人的良苦用心是,企图以他有影响力的声音,引起国民、特别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视。 
    有没有必要建立"文革"博物馆?现在是不是建立这样博物馆的合适时机? 

    新华每日电讯10月20日刊登的一篇报道表明,中国已有人付诸实际行动了。这个敢于跨出第一步的人,是巴老的四川老乡、四川省政协委员、收藏家樊建川。樊先生创办的私人性质的博物馆叫做"文革艺术品陈列馆",陈列了他精心收集的30多万件物品,包括8000件瓷器,10万枚毛主席像章,10多万件票证,2万多张宣传画以及各种"文革"时期的生活用品。报道说,樊建川"以一种不那么尖锐的方式,首开先河,开始正视和记录那段历史"。 

    报道还引用樊建川的话说:"’文革’作为一段特殊历史,是绕不过去的,建立’文革’博物馆是必要的,迟早有人要站出来做这件事。""国家越来越重视政治文明,民众已经有了理性地正视’文革’历史的社会心理环境"。 

    笔者赞同巴老和樊建川先生的看法。说建立"文革"博物馆很有必要,主要是让现在的人和后人记住"文革"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不要再干那样的蠢事,不要让悲剧重演。 

    我们常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镜,就是要以重大的、影响深远的、特别是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为镜,才有价值,平平淡淡的历史不能从中得到什么深刻的经验教训。空前绝后(但愿绝后)的十年"文革",就是这样值得为镜的重大事件。 

    差不多40年前的那场政治风暴,对党、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一场大灾难,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人们心灵上造成的创伤是全面的、深刻的。其方式和造成的后果都史无前例。 

    它的发生有深刻的政治、历史和社会原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他在党和人民中的崇高威望、阶级斗争为纲的有害理论、多年宣扬个人迷信的政治氛围、缺乏民主、法治和人权传统、无政府主义和极左思潮土壤深厚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由于中国社会的各种政治弊端在那十年中暴露得淋漓尽致,所以深入研究和总结那场浩劫,对后人有特殊重要意义。没有对"文革"以及建国后其它重大失误的反思,哪来大刀阔斧的改革开放?今后推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仍然需要从"文革"中发掘依据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文革"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关键看我们是不是善于利用它。 

    从历史上看,我们这个民族不是很善于吸取教训。封建王朝不断更替,哪一个王朝长久地牢记前个王朝覆灭的经验教训,励精图治,强国富民?还不是残酷剥削压迫人民,腐败丛生,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后走向垮台。哪次农民起义比以前的起义来得文明?还不是烧杀抢掠,把多年积累的文明成果破坏殆尽。有了权力,就内斗不已,你死我活。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远没有夺取全国政权、尚处于清军和外国列强围剿的严峻形势下,就上演了血腥的内讧。过去学历史的时候,说这是封建阶级的本性和农民的狭隘性以及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缘故。但我们这个无产阶级政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也充满自己人整自己人、杀自己人的历史吗?尤其在夺取政权十几年后的和平环境下还自己发动"全面内战",自毁根基。也许"文革"的教训太深刻,这二十多年在经济、政治、法制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从上到下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才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现在又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决心使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总算进步了,聪明了。但是,重大的历史教训,仅有一部分人记住不行,必须社会全体、至少绝大部分人都能记住才行;仅亲历过历史教训的一代人记住还不行,必须世世代代都记住才行。 

    加强有关"文革"历史教训的教育,也有现实的针对性。无论党内还是党外,压倒性的多数和主流民意,都认为不能让文化大革命一类的悲剧重演。但是无庸讳言,对文化大革命性质、危害的模糊认识至今仍然存在,甚至有人公然为"文革"叫好。如网络上不时有人以匿名或假名发帖子颂扬文化大革命,有人称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史上的"第二次文艺复兴运动",有人提出要修改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有人认为解决当前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最好办法就是"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有人打着忠于和崇拜毛主席的旗号,否定改革开放。对于巴老对文革的忏悔和自我解剖,也有人认为他是"风派",没有立场。尽管这些声音来自极少数人,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但毕竟说明在"文革"这个已有了历史定论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仍存在思想混乱。 

    建国以来的历史表明,外部敌对势力要在中国制造混乱不大容易,搞垮中国更不可能,但我们自己失误和内部动乱造成国家元气大伤的先例,则不止一次。我国封建流毒深,腐败土壤厚,极左思想根深蒂固。必须居安思危,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持久地开展反腐斗争的同时,还应该用"文革"历史教育后人,防止任何以冠冕堂皇的"革命"和"正义"名义制造动乱的事件发生。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机遇期尤为必要。 

    博物馆是展示历史、普及知识、教育人们最好的形式之一。西方国家都把它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传承文明的重要手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建了许多专业性博物馆,而且就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事件建了一些新的博物馆。博物馆的优点表现在,展示内容丰富、深广,形象生动、具体,实物直观、可信,受众面大,使用期长,这些都是文章、演讲、书籍、电影、电视、广播等形式无法相比和无法替代的。 

    明年是文化大革命发动40周年、结束30周年。现在是建立这样一个大型博物馆的合适时机。一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发表25年(到2006年),这个决议对"文革"定性为"十年动乱"、"十年浩劫",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公正评价,获得全党和全国人民高度一致的拥护,也就是说不存在什么政治障碍;二是"文革"的主角,包括发动者、上层执行者和主要受打击对象,都成了历史人物,过去"文革"中的一些扑朔迷离问题多年来也都陆续浮出水面,相信现在建立这种博物馆是能做到充分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三是"文革"距现在还不太久远,许多人仍记忆犹新,便于收集资料和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从教训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做好这件事,可以说是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抓了一件大事;五是建设这样的博物馆花钱不会很多,不会给国家增加沉重负担,为了节省开支,甚至可以把某些闲置或发挥作用不大的现成场馆加以改造利用。 

    笔者认为,"文革"博物馆不必多建、滥建。首先应认认真真建好一个高质量的国家级博物馆。 

    文化大革命,对党、国家、民族和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是不幸,包括对那场运动的发动者毛泽东同志来说,也是一个悲剧。不忘记过去,是为了未来。 (网友:徐学江)



 (责任编辑:李松)  

  
  
  
  
   
  
  
  
 
一女子泼硫酸后服毒 
  
北京警方首次演习高层防爆 
  
北新桥举办“青春飞扬 欢乐相伴”青少年艺术节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新闻搜索
 
 

关键字:   
 本频道 所有频道 总 网                                   
 
  
·"边缘人"漂在高校动了学生奶酪 32%大学生反感
 
 
 
·北京:烟花爆竹“准商户”下月开考安全资质
 
 
 
·北京秋季拍卖市场:拍戏连台 万件珍品齐亮相
 
 
 
·1-9月北京期房均价7372元/平米 同比涨1460元
 
 
 
·副市长张茅:北京有意给小排量汽车“松绑”
 
 
 
·为防流感大流行 北京拟出台蓝黄橙红四色预警
 
 
 
 
  
·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 国学复兴之路该如何走
 
 
 
·奶业潜规则太黑 “复原乳”现形前市场调查
 
 
 
·世界猛男来华比拼 国人零距离享受娱乐体育
 
 
 
·出租车司机生存状况:挣钱何时不再“玩命”
 
 
 
·出租车行业寻求从"三国演义"到"三位一体"
 
 
 
 
·【热点关注】从“先富论”到“共富论”
 
 
 
·【天天网评】“黄金麻将”为谁造的? 
 
 
 
·【网友评说】从王思涵退学看大学的冷漠
 
 
 
·【坛笑风生】记住!别以为老外不懂中文
 
 
 
·【情感码头】亲爱的,你到底爱不爱我?
 
 
 
·【网友快评】58栋无主别墅背后还有什么猫腻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北京新闻信息中心  新华网北京频道 E-mail:xhsbjxxs@xinhuanet.com

                浏览次数:828--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先建一个网上“文革”博物馆 .设计一个中国色彩的“文革”地狱之门....
----下篇文章《从潘家园看文革史料流失》,痛心和怪事!文革研究外国人捷足先登!为什么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