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道 德 经 》

作者: -上传日期:2006/8/14
       
老 子:《 道 德 经
 
                                        
 
 
   图为:郑光路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对剑
 
             
 
    文前加郑光路《养生感悟屑语——本网指南》
 
 
      1.
 
    有朋友见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后说:“怎么又是文又是武?”
    我说:这其实就是本网重要特色之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阴阳相生、文武结合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孔夫子为例,这位知识分子的老祖宗被尊为“文圣”,以常人想象必定是病蔫蔫的老头子了。其实,孔子膂力过人、武艺超群。据《吕氏春秋·慎大》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可见孔子能举起城门,活生生的武人,却无意以勇力成名。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奉行“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孔子力倡“六艺”教育,使文武合一的教育系统化,使德智体融会贯通全面发展。 他教弟子六艺(《周礼·保氏》曰:“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故《礼记·射义》说:“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可见其射艺之精。《史记·孔子世家》记孔门“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可见孔夫子不但教“子曰诗云”,也赤膊上阵当枪棒教头……
      如我要写武侠小说,除“至圣先师”老招牌外,还一定封老人家为“文武全才开天辟地至圣老侠客”,封子路、子由为掌门大师兄。
     在我生平接触的老武术家中,很多人文化素养都不错,虽为典型武人,然学识渊博,诸子百家皆有涉猎。他们常说:“世人每觉武人粗鄙,但古今来武人都是‘武棒锤’么?岳飞岂不是武人,戚继光岂不是武人,但论学问胜一般文人多矣。现已进入科学时代,国术非小道,武人亦当弄文,所谓‘文人应武,武人应文’!”
    在我接触的不少文人中,也大都讲究养生之道,并作为人生修养重要内容。
 
    2.
 
   物欲横流,世上之人,活在世上说酒色财气能全戒,多为妄语。 无论士农工商,虽再自称旷逸豁达之人,也终难陶醉沉溺其中而不自知。但朋友须知:我们经几世几劫才变个人实不容易,总务必要留几分清醒。须知人生苦短,健康、生命、活人真味第一。我青少年时不知此理,孜孜汲汲苦累不休,很吃了些苦头。后渐悟此,得大欢喜。
 
   读《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词,令人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有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我们成都(新都)人、明未文人杨慎所作。杨升庵名慎,字用修(1488-1559)升庵是其号。生于弘治元年,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棗中了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因朝议斗争,被谪戍云南,终身不赦,客死于异乡。
作者身为首辅之子,23岁即中状元,风光无限,好兴奋。1524年,却吃饱了为皇帝家事去以身苦谏,嘉靖翻脸不认人,立马将其发配至云南保山三十余载未回,杨慎终老彩云之南,去大啃“饵块”、和“三个蚊子一碟菜”的“云南十八怪”作伴,一身抱负成空......
此词其实也是栽了大斤头后的“悔过书”,收在杨慎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一段相当于 一回。此词系第三段开场词),后来被罗贯中、毛宗冈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电视剧开演就唱此曲,引发人们对人生际遇无穷感慨,但多误为罗贯中书中语。有几人能解得此乃杨状元肚皮头沤了30多年的苦水啊?
 
    我30岁后,也常诵佛家《心经》:“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后忽顿悟:儒释道都讲究养生之道。儒家杨慎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实乃佛家之《多心经》也!也实乃老子“上善若水”“清静无为”之《道德经》也!
    有此顿悟,不敢自秘此悟、也不想去申请专利(哈哈!),贡献给读者诸君,对您健康而言,肯定比啥子青霉素、维生素、蜂王浆、人参精好得多。我业医多年,决非诓语。因西医多属机械唯物论,每每只见“病”不见“人”,把病人当成—块需要修理、更换零件的机器。其实人者,能以心理调控、暗示、影响的动物,理应比猴子更高级些才是。而中医,有整体观念,讲辨证施治,但现种植中药如种白菜、罗卜,化肥农药齐来,中医要想华佗再世已成美梦……何况现在医院也不讲究“医者仁术也”,甚至连早年提倡学高鼻子白求恩大夫救死扶伤的空话也听不到了,大多以收钞票为治病大目标。老百姓说“医院,医完”,把票儿医完了,谨防还收命。东北那医脱500多万仍死、打官司闹到卫生部的就是一例。近来啥子“欣弗”药医死—串串人惊爆全国,又是一例。
 
    所以,本网提倡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人文精神,使德智体全面发展,不使文学、学术研究只成为象牙塔中僵死、衰弱之事。本网愿与网友诸君共同探讨严肃高雅的学问,也愿与网友诸君共享人生健康(生理、心理)之真乐!诸君如有各种文稿或高见,请惠寄本网。只要言之有理,—概发表,并向您虔诚学习。
 
                                          郑光路信笔书于2006.8.8
 
 
 
                          道 德 经
 
                                 老 子
 
 
            
一  章 [道,可道,非恒道]     二  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三  章 [不尚贤]          四  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五  章 [天地不仁]         六  章 [谷神不死]
七  章 [天长地久]         八  章 [上善若水]
九  章 [持而盈之]         十  章 [载营魄抱一]
十一 章 [三十辐共一毂]       十二 章 [五色令人目盲]
十三 章 [宠辱若惊]         十四 章 [视之不见]
十五 章 [古之善为道者]       十六 章 [致虚极]
十七 章 [太上,不知有之]      十八 章 [大道废,有仁义]
十九 章 [绝圣弃智]         二十 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二十二章 [曲则全]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二十八章 [知其雄]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三十 章 [以道佐人主者]
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三十五章 [执大象]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
三十七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四十 章 [反者道之动]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四十二章 [道生一]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        五十 章 [出生入死]
五十一章 [道生之]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六十 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六十三章 [为无为]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七十 章 [吾言甚易知]
七十一章 [知不知]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七十五章 [民之饥]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七十七章 [天之道]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七十九章 [和大怨]          八十 章 [小邦寡民]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 ·※· ~
 
 
              一章(45)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
以不去。
 
 
              三章(4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四章(48)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
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4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六章(50)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5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章(5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九章(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
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十章(54)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
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十一章(5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二章(5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
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三章(5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
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
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四章(58)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
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
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
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五章(59)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
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
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十六章(60)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
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十七章(61)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八章(6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九章(63)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二十章(64)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
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
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
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
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十一章(65)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
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
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十二章(6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
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68)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
,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
 
 
              二十四章(6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二十五章(69)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
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7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
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二十七章(71)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72)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
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
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二十九章(73)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
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
去泰。
 
 
              三十章(74)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
,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
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章(75)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
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
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二章(76)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三十三章(7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
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三十四章(78)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
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章(79)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
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三十六章(80)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
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章(81)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三十八章(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
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
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
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
;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
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
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
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四十章(4)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一章(3)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
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
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二章(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
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
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四十三章(6)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7)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章(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
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六章(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10)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
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四十八章(1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
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章(12)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
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
之。
 
 
              五十章(13)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
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
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五十一章(1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
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五十二章(15)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
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
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五十三章(16)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
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五十四章(17)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
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
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
天下然哉?以此。
 
 
              五十五章(18)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
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
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峻(去‘山’换‘血’)〕zui1。
 
 
              五十六章(19)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
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五十七章(20)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
,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
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八章(21)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五十九章(22)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
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
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六十章(23)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
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六十一章(24)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
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
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六十二章(25)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六十三章(26)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六十四章(27)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
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
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
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六十五章(28)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
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
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六十六章(29)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
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
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七章(32)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
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
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
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六十八章(33)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
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六十九章(34)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
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
哀者胜矣。
 
 
              七十章(35)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
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七十一章(36)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章(37)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
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38)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
而不失。
 
 
              七十四章(3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
矣。
 
 
              七十五章(40)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七十六章(4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七十七章(42)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
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七十八章(43)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44)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
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八十章(30)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十一章(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
 
 
◇老子道德经终◇
===================================
一九九四年,祥子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校订。
电子版底本:
①一九九二年,李晓渝等据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八四
年版),参照马王堆汉墓帛书本及江南文化书院黄山分院《道德经》(一九九零
年版)输入之《老子》电子版
②一九九三年,常人《道德经解》电子版
 
 
 
 
老 子
 
 
一  章 [道,可道,非恒道]     二  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三  章 [不尚贤]          四  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五  章 [天地不仁]         六  章 [谷神不死]
七  章 [天长地久]         八  章 [上善若水]
九  章 [持而盈之]         十  章 [载营魄抱一]
十一 章 [三十辐共一毂]       十二 章 [五色令人目盲]
十三 章 [宠辱若惊]         十四 章 [视之不见]
十五 章 [古之善为道者]       十六 章 [致虚极]
十七 章 [太上,不知有之]      十八 章 [大道废,有仁义]
十九 章 [绝圣弃智]         二十 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二十二章 [曲则全]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二十八章 [知其雄]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三十 章 [以道佐人主者]
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三十五章 [执大象]          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
三十七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四十 章 [反者道之动]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四十二章 [道生一]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        五十 章 [出生入死]
五十一章 [道生之]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         六十 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六十三章 [为无为]          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
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      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         七十 章 [吾言甚易知]
七十一章 [知不知]          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七十五章 [民之饥]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七十七章 [天之道]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
七十九章 [和大怨]          八十 章 [小邦寡民]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 ·※· ~
 
 
              一章(45)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章(4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
以不去。
 
 
              三章(47)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
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四章(48)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
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五章(49)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六章(50)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七章(5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八章(5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九章(5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
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十章(54)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
民治国,能无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十一章(55)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十二章(56)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
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十三章(5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
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
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四章(58)
 
  视之不见,名曰微;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
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
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
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十五章(59)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
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
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十六章(60)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
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十七章(61)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十八章(6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十九章(63)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二十章(64)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
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
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
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望兮,若无
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二十一章(65)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
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
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十二章(6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
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68)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 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
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
,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
 
 
              二十四章(6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二十五章(69)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
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7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
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二十七章(71)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72)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
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
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
 
 
              二十九章(73)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
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
去泰。
 
 
              三十章(74)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
,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
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三十一章(75)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
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
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二章(76)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三十三章(7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
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三十四章(78)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
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章(79)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
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三十六章(80)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
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章(81)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三十八章(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
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
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
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
;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
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
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
誉。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珞珞如石。
 
 
              四十章(4)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一章(3)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
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
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四十二章(5)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
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
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四十三章(6)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7)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章(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
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六章(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10)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
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四十八章(11)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
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四十九章(12)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
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
之。
 
 
              五十章(13)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
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
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五十一章(1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
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五十二章(15)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
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
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五十三章(16)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
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五十四章(17)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
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
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
天下然哉?以此。
 
 
              五十五章(18)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
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
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峻(去‘山’换‘血’)〕zui1。
 
 
              五十六章(19)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
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五十七章(20)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
,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
无欲,而民自朴。」
 
 
              五十八章(21)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五十九章(22)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
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
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六十章(23)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
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六十一章(24)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
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
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六十二章(25)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六十三章(26)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六十四章(27)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
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
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
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六十五章(28)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
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
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六十六章(29)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
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
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七章(32)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
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
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
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六十八章(33)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
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六十九章(34)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
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
哀者胜矣。
 
 
              七十章(35)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
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七十一章(36)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章(37)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
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38)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姗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
而不失。
 
 
              七十四章(3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
矣。
 
 
              七十五章(40)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七十六章(4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七十七章(42)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
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七十八章(43)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44)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
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八十章(30)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十一章(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
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
争。
 
 
◇老子道德经终◇
===================================
一九九四年,祥子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上海
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校订。
电子版底本:
①一九九二年,李晓渝等据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一九八四
年版),参照马王堆汉墓帛书本及江南文化书院黄山分院《道德经》(一九九零
年版)输入之《老子》电子版
②一九九三年,常人《道德经解》电子版
 
 
 
                浏览次数:796--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千家诗卷一 信州谢叠山精选
----下篇文章唐师曾:《采访海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