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时代的祭品: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红卫兵墓群

作者: -上传日期:2006/7/3
时代的祭品: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红卫兵墓群

      位于重庆市沙坪公园位西南角、人工湖岸的缓坡的一块墓地(紧邻一座1990年重建的天主教堂)。据称是中国仅存一座基本保存完好的文革武斗墓群。高约三至六公尺不等的块石叠砌而成的灰墙,把墓园大致围成船形;墓园西高东低,形成几级梯形台地;墓园占地约3000平方米左右(约合4.5亩)。墓群坐西朝东,寄寓着墓主永远“心向红太阳”的拳拳之意。
  其中113座墓茔瘗埋着1967年至1968年重庆武斗[注1]期间约400名[注2]战死或意外故亡(个别)的八一五派组织成员。造墓立碑时间最早的从1967年6月开始,最晚的到1969年1月结束。死亡者年龄最小的仅14岁(2人),年龄最大的60岁。死亡者年龄:20岁以下的占35.2%(69人),21—30岁的33.7%(66人),31—40岁的20.9%(41人),41岁—50岁的7.7%(15人),50岁以上2.6%(5人)。死亡者职业:工人占58.9%(最多,176人),学生34.8%(104人),职员4.7%(14人),军人(军事院校学生)2%(6人),干部1%(3人),教师0.67%(2人)。            






 墓园的布局没有统一规划,按先来后到的不成文法随意分割,有的位置坟墓密度很大,有的位置则趋疏朗,没有对称性。建墓的主要材料是石板、青砖、三合土、水泥。单人独墓的款式一般较简单,没有独立的碑,刻石融在墓体中嵌于正前方,墓志、墓表、墓铭三者合一。而多数合葬墓主体设计摹仿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再略加变通改良:南北横亘绵延的墓基适应着多人合葬的功能需要,其上耸立一座石碑。9号墓摹仿人民英雄纪念碑最为认真与酷似,墓基四周环绕着漂亮磨石栏杆。117号墓铭刻悼文的墓裙宽达十多米。碑身、碑顶一般饰有八一五派徽记(嵌着派别名号的火炬)。墓碑主体题字多为龙蛇竞走、横空出世的毛体狂草:“死难烈士万岁” 。点缀其间的有时代特征鲜明的激烈口号:“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能丢;可挨打,可挨斗,誓死不低革命头”;或表示悼念之意的毛泽东、鲁迅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等。 
  碑文一般能提供死者生平较完整的资料,且间杂考绩式政治评语。如82号墓:“江丕嘉同志简历 毛主席最忠实的红卫兵江丕嘉同志(男)一九四九年九月五日生于重庆小龙坎 一九六六年十月加入中学生红卫兵 六七年三月加入红卫兵革命造反司令部 同年八月二十一日晨六点五十分为保卫中央赴渝调查组的安全英勇献身 年仅二十岁 在文  化大革命中始终不移地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边 勇敢战斗在斗争的最前列 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他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江丕嘉同志为革命而死 死得其所重于泰山”。 
  颇具代表性的105号墓碑文“悼词”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夸张、花俏的抒情性,被用来寄托对死者的缅怀、称赞之情,着眼点是以死者性命证明对立方的反动、不义和己方的政治合法性。“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毛主席最忠实的红卫兵、我毛泽东主义战斗团最优秀的战士张光耀、孙渝楼、欧家荣、余志强、唐晓渝、李元秀、崔佩芬、杨武惠八位烈士,在血火交炽的八月天,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生命的光辉照亮了后来人奋进的道路。死难的战友们,一想起你们,我们就浑身是胆,力量无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不周山下红旗乱,碧血催开英雄花。亲爱的战友们,今天,我们已用战斗迎来了欢笑的红云。披肝沥胆何所求,喜爱环宇火样红。你们殷红的鲜血,已浸透八一五红彤彤的造反大旗。啊!我们高高举起你们殷红的鲜血,已化入八一五熊熊的革命火炬。这火炬啊,我们紧紧握!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绝不丢,你们铿锵的誓言啊,已汇成千军万马、万马千军惊天动地的呼吼。你们英雄的身躯,犹如那苍松翠柏,巍然屹立红岩岭上,歌乐山巅。挥泪继承烈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毛泽东主义战斗团死难烈士永垂不朽!八一五革命派死难烈士永垂不朽! 重庆革命造反战校(原二十九中)毛泽东主义战斗团 一九六七年六月” 

园所有碑文都遭到程度不同的风化、剥蚀:碑文姓名不全的有23名,姓名全无的24名。最严重的是71号墓,11位死者的姓名全被风化了,只有死者的岁数尚可辨认;此碑的死亡人数是根据岁数记载的占位推算出来的。85号墓则因有一整块墓碑石块被人撬走,故其中10名死者的姓名皆不可考。 
  在墓园大量污损、破坏性的游人题咏中,也有个别具警策意味的。5号墓左侧碑身有模糊的锐器刻痕,上面刻着:“人间本无正道 阴世焉有光明 我劝后人擦亮眼 不求主义只求欢”。发现时间为1993年清明。
  [注1]重庆武斗因占据国家军工生产基地的供应便利,以一夜间打了1万多发高射炮弹  的纪录惊动中共最高层而闻名全国。此地在1967年夏至1968年夏一年左右时间的武斗,见于官方记载(重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辑室《重庆大事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年版)的就有31次,动用枪、炮、坦克、炮船等军械兵器计24次,645人死亡。仅从此地掩埋人数达404人看,这就是缩小了的数字:八一五派除此外还有类似的墓群在重庆大学、红港街心花园、建设厂清水池等地(均已无存),更无论对立的反到底派也有战死人员统计和墓地(潘家坪招待所等)。
  [注2]从有确切死亡者姓名、性别、履历、所属团体、死亡时间、致死事件、死亡人数的92座坟墓碑文提供的资料里,实际累加统计出345人的墓葬死亡人数。因文字湮灭已不可考的21座墓,若按92座墓的平均安葬人数(3.75人/墓)扣除25%的误差所得数值(2.81人/墓)相乘,估计葬有59人。加上已知数字,此地共掩埋404名武斗死难者。 
  (参考资料:陈晓文《重庆红卫兵墓地素描》,载《文化大革命:史实与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余刘文 韩平藻《青春墓地埋葬重庆文革武斗》,《南方周末》2001年4月29日)


重庆红卫兵墓群拆迁风波
 
2006年01月19日 17:39 
 

文/ 记者 刘志明(发自重庆)

席庆生的母亲葬在重庆沙坪坝公园的一处墓群里。每当他听说那里要拆迁的消息,席都会奔走呼吁,要求让他无辜死去的母亲能有一个葬身之地。那是全国惟一的红卫兵墓群,记录了400余名文革武斗死难者的故事,同时也见证了众多无辜者的生命陨落。“不要让这些在文革中无辜死去的人,再次死无葬身之地。”当席庆生在去年年底又一次听说因为一个房地产项目,这块墓地将面临拆迁的消息时,他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我的母亲第二次死亡”时光一下子在此刻回到了1967年8月24日。那一天,席庆生的母亲黄培英带着他和弟弟席庆川从九龙坡区滩子口新华书店重庆发行所的家里出发,准备到李子林投奔亲戚。当时,重庆武斗的两派——“八一五”派与“反到底”派激战正酣。当他们抄小路走到毛线沟屠宰场对面时,突然枪声大作,黄培英中弹死亡。席庆生回忆,当时他们距离枪手直线距离约600米。据后来了解,开枪者是 “八一五派”“重钢”武斗组织的苏某。在阵地上,一位姓陶的师傅曾让苏某不要开枪,因为一眼就可以看出,走在路上的母子3人是逃难者,但苏某还是开了枪。第一枪射击没有打中走在前边的席庆生,第二枪则刚好射中席母。当时,黄培英“啊”地叫了一声,子弹从她的左乳射入,从右腰穿出,伤口处冒着血泡,鲜血汩汩外流……即使是在这个时候,枪手仍然在继续射击,绝望无助的席庆生挥舞着白汗衫,让他不要开枪,枪手不予理会,反而用高射机枪继续进行扫射……母亲死后,席庆生兄弟俩把母亲埋葬在沙坪坝公园的这所墓园里。当时,席庆生年仅15岁。他与弟弟捡砖头,找水泥,修了3个月,手都磨烂了,才把母亲的墓修好。正是因为与这所墓园有着特殊的关系,席庆生成了墓园的坚决捍卫者。每次拆除墓园的消息传出,他都积极奔走,呼吁保护墓园。“用水泥、砖头凝固下来的历史”2005年12月29日,一个阴冷的上午,记者来到了沙坪坝公园的红卫兵墓地。举目望去,落叶,衰草,歪斜的老枝,座座高耸的墓碑,斑驳的字迹与标语……被一堵围墙圈住的这座墓园,依旧人迹罕至。一位当地人士对《凤凰周刊》说:“这座墓园的意义在于,它是用水泥、砖头凝固下来的一段历史。”文革期间,重庆的武斗主要在“八一五”派和“反到底”派之间展开,而埋葬在这里的死难红卫兵则几乎都是“八一五”派。那是一段震惊世人的历史。一位当地人士向记者介绍,由于重庆军工企业特别多,这些工厂都具备自己生产常规武器与战备物资的能力,所以当年重庆的武斗极为惨烈:武斗双方动用了除飞机之外包括坦克、大炮、军舰、机枪在内的所有常规武器,死难者无数。当年“八一五”派的头号勤务员周家瑜向《凤凰周刊》记者介绍:“文革”期间,整个重庆市有数10处埋葬武斗死难者的地方。后来,其他地方陆续被平掉,只剩下沙坪坝公园里的这一处。据知情人士介绍,这块红卫兵墓地本是“军产”,“文革”前曾埋葬过包括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在内的13位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八路军办事处公墓”,1958年,国务院将这些人的遗骨火化后移葬他处。三次拆除风波“这已是第3次在传它要被拆除了”,一位当地人士向记者介绍。最早一次传出这座墓园将被拆除的消息,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对这座墓园的去留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意见:一是要把它炸掉,以清除“文革”遗迹与“文革”记忆,一是要把它保留下来,以警示后人。“当时廖伯康(时任重庆市委书记)出来工作没有多久,就带了几个人来看,”沙坪坝公园前党支部书记李某回忆说。李某当年曾陪同廖伯康查看墓园,他回忆,当时廖伯康并没有直接表态。但是没过多久,市里就拨下款,修建了一堵围墙,把墓园圈了起来。“这正是廖伯康的高明之处”,某当地人士告诉记者:“他的主张是既不拆也不让人参观,先把它围起来。”墓园的第二次拆除危机是在1993年。据知情人向记者介绍,当时,某港商要投资一个建设项目,把墓园划入了拆除范围,但后来不知何故,整个规划不了了之。对于近日再次传出的拆除消息,沙坪坝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不可能”,他们均“没有接到相关通知”。公园管理处前党支部书记李某也表示不可能拆除或炸掉。他说:“现在重庆市与沙坪坝区很多部门都表示要保留,要保留这段历史。前不久还对墓园进行了一次修整,并修建了一条从公园通往墓园的石板路。”一个“对立派”死难者沿着墓地的小径,记者看到了朱本武的名字突兀地刻在一座墓碑上。他是一个“反到底”派,但是他却在为“八一五”派冲锋时被射杀在一座楼里,因此也成了这里掩埋的惟一一位不同派别人士。在他下葬的时候,“八一五”派一些不认识朱或对朱无感情的人反对把他葬在这里。但朱本武的一些同学认为,朱虽是一个持“反到底”观点的人,但却是为“八一五”战死的,所以应该葬在这里……1949年出生的朱本武是在1968年3月8日的武斗中死亡的,死前是重庆市字水中学初66级学生。据知情人介绍,1968年3月初,朱本武同红卫兵战友一起,从重庆千厮门码头上船,去支援长寿云台山区石油单位的“八一五”派战友。当时,因“反到底”派有当地驻军涪陵军分区支左部队的支持,长寿山云台的“八一五”派一直处于劣势。朱本武随其他一些人奉命支援,在攻打一栋楼房时,冲进去后就再也没有出来。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朱本武本是“反到底”派的,但他的同学有“八一五”派的,是他的铁哥儿们。“八一五”派在长寿打不过“反到底”派,让字水中学“八一五”的人去支援,勇敢好斗的朱本武出于哥儿们意气,也不管派别之分,就跟着去了。最终,朱本武只能与本来持不同观点的所谓“对立派”的那些死难红卫兵,葬在了一处。“我曾每天都去埋葬尸体”59岁的夏绍伦关于这座墓园的“文革”记忆,同样惨痛。夏绍伦本是重庆工业学校66届毕业生,“文革”开始后,响应号召,又于1966年12月回到学校闹革命。当时,工业学校是“反到底”派掌权,“八一五”派人少力薄,被迫离开学校。夏绍伦在学校“反到底”组织里做后勤工作。夏绍伦向记者介绍,当年他所在的组织全名为“重庆反到底重庆市工业学校红岩兵团”,在重庆是大名鼎鼎的武斗组织。在“反到底”派,同样有名的武斗组织还有“重庆河运校航锋兵团”、“重庆钢校钢铁兵团”等。由于重庆市工业学校位于连接沙坪坝区至市中区交界处的一个山坡上,坡下就是连接两区的公路,而该校又被“反到底”派所控制,对来往于两区之间的“八一五”派形成威胁。于是,“八一五”派文攻武卫指挥部在1967年7月25日组织多路人马攻打工业学校,两派形成大规模武斗。夏绍伦回忆,就是在这次武斗中,“八一五”派动用了步枪、机枪等武器,成为重庆武斗大规模使用枪械的开端。最终,那次战斗以“八一五”派占领学校而告终,“反到底派”死亡10人,包括夏绍伦在内的200多人被抓获。夏绍伦被俘后,被关押在“八一五”派总部——重庆大学内。“7·25”事件之后,重庆武斗开始全面升级。“八一五”派战死的武斗人员一个个被送进重庆大学。夏绍伦等几个还没有被释放的同伴,每天都被押去清理尸体。夏绍伦对记者说,那些尸体全是“八一五”派的,几乎全是中枪而死,为防腐烂,先是被泡进伏尔马林水池里,然后由他们一具具清洗,清洗后再用被单裹了,装进棺材里。之后,夏绍伦等几个被抓的同伴与那些棺材一起,被拉到沙坪坝公园,由他们来抬棺,掩埋。而修墓立碑,则由“八一五”派的人亲自做。“小妹”之死在这些死难者中,许多人还只是孩子。当时年仅15岁的崔佩芬就是含着冰糕上车的时候被打死的。2005年12月31日晚,在重庆市一所狭仄阴暗的老楼里,记者见到了崔佩芬年迈的父母。87岁的崔瑞安和84岁的童信花随即拿出女儿在文革时期的照片给记者看,照片中的崔佩芬青春美丽,朝气十足。崔的父母向记者介绍,他们共有5个孩子,被唤做“小妹”的崔佩芬在家里排行老四。1967年8月,崔被打死的时候,她是重庆29中的“八一五”派红卫兵。崔的父母至今还保存着崔佩芬当年佩带过的红袖章。记者看到,这块红袖章鲜红如初,上有“重庆二十九中毛泽东主义战斗团”、“红卫兵重庆警备区”等字样。1967年8月4日中午,“小妹”在家吃过午饭,对父母说:“我还差别人3两粮票呢,要还给人家。”于是离开家到学校去了。当时,重庆街头武斗正酣,崔母本来是不想让女儿出门去的,但因为要还别人粮票,女儿还是出去了。下午,便有学生对崔的父母说,29中死了很多学生。崔瑞安夫妇大惊,赶忙去看。果然,“小妹”就在其中。原来,崔佩芬离家后,就跟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去帮“八一五”派的一个指挥部搬家,要从杨柳街财贸俱乐部搬到外贸大楼里。当日13时左右,她们开了一辆解放牌汽车,去装一些棉絮、文具用品、纸张等,没有一件武器。因为天气热,崔佩芬等5个女生嘴里都含着冰糕。当她们上车的时候,枪声响了,包括“小妹”在内的6个学生与一个司机被打死。崔瑞安夫妇回忆,“小妹”死后,29中的学生把她们葬在了沙坪坝墓园。而从那之后,他们每年都要去墓园看望“小妹”两次,给她上坟,数十年如一日。崔瑞安说:“留着这个墓园,也就给了‘小妹’一个归宿。”记者在这个墓园的现场找到了这块墓地,墓碑上完整地写着一段话:“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吐嘉华。毛主席最忠实的红卫兵、我毛泽东主义战斗团最优秀的战士张光耀、孙渝楼、欧家荣、余志强、唐明渝、李元秀、崔佩芬、杨武惠八位烈士,在血火交织的八月天,为了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生命的光辉照亮了后来人奋进的道路……”“我们负有记忆的责任”被视作一场“特殊形式的内战”的“文革武斗”,是为了拥戴同一个领袖拥护同一种信仰而起,为何又会发生在同一个族群特别是中学红卫兵之间?一位直接参与了重庆武斗并有着惨痛经历的人士向记者分析,当时,在血火之中,他的内心有时也是矛盾、疑惑与痛苦的,但每到这个时候,他总又能找到精神支撑。“比如,在电影《列宁在1918》中,列宁就曾对高尔基讲:‘当两个人在生死搏斗时,你能说哪一拳重要,哪一拳更重要吗?’当时我还总记着一个叫陈辉的烈士的一句诗:‘战士的坟墓比奴隶的天堂更明亮。’我还曾读过一本叫作《拉科斯在法西斯法庭》的书,拉科斯是匈牙利早期的革命家,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法官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残暴,他就曾讲:‘革命不是用玫瑰花和香水进行,有时候暴力就会发生了。”此人还说:“我们的精神来源主要是来自于这些教育。这是对自己的残酷行为的一种很好的解释。”记者了解到,在重庆,某些人士正在围绕拯救文革墓群的这段历史记忆而积极努力,并有望在近期完成一些史料的整理。这位参与其中的人士向记者介绍,前不久,他看到一篇题为《我们负有记忆的责任》的文章,是对《圆明园大劫难》一书作者伯纳·布立赛做的专访。这篇文章提到,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在给《圆明园大劫难》一书所做的序言里对“记忆的责任”曾做了如下解释:它“意味着必须承认和不忘记过去的错误和罪行,不论它们是他人还是自己所犯。”“当我们回首往事,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对自己过去的那些错误或罪行,也应有清醒的认识,而这种‘记忆的责任’,更应加强。”这位人士说。在一篇关于文革墓群的文章里,他写道:“当我们离开时,看见墓壁上这清楚的墨痕,亡者只能沉寂,生者选择了沉思。无论你是共和国领袖或是一介平民,无论你是军人或是百姓,无论你是作家、诗人、或是工人、农民,在赴黄泉的路上,当通向墓道两旁的烛光,在照出亡者过失的时候,同时必将拯救后来者们的灵魂。”

                浏览次数:771--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原四川省政协主席廖伯康的回忆录《历史长河里的一个漩涡——四川“萧李廖事件”回眸》。
----下篇文章青城武术入驻万寿宫!作为青城武术培训基地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