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邹振环: 《有关马可•波罗来华的最早记述》, 马可•波罗来华没有?

作者: -上传日期:2006/6/24
(原文载《世界历史》1999年第五期)
  
  
   作者:邹振环 清末汉文文献中有关马可•波罗来华的最早记述   



  
 
                                                            
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的问题,一直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人是何时介绍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的呢?早在1929年5月《东方杂志》的第26卷第10期所刊向达《元代马可?波罗诸外国人所见之杭州》一文,就考证出中国最早介绍《马可?波罗游记》的文章,为同治十三年三月(1874年4月)映堂居士在《中西闻见录》第21号上发表的《元代西人入中国述》。直到80年代余士雄著的《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和《中世纪大旅行家马可·波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8年)两书,仍在沿用此说。1990年李长林在《世界史研究动态》第10期上发表了《国人研究与介绍〈马可·波罗游记〉始于何时?》一文,指出在映堂居士的《元代西人入中国述》一文发表前两个多月,《申报》同治癸酉(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74年1月30日)第264号上,刊载有求知子写的《询意国马君事》一文, 已介绍过马可·波罗,并认为这是中国最早介绍马可·波罗的文章。李长林的发现较之向达的考证提前了两个多月。1874年成了马可·波罗最早在中国介绍的一个重要年份,见载于各种文献,顾卫民所撰《中国的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1874——1990年)》一文,把1874年作为中国介绍马可·波罗的一个开端。该文收入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编《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马可·波罗》,由商务印书馆1995年出版。在该书附录的1874至1990年的55篇有关中国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的论著目录中,收录清末的介绍文章共4篇,而其中3篇又是1910年问世的,换言之,整个19世纪汉文文献中有关马可·波罗记述只有1874年映堂居士的那一篇。 
1874年是否是中国人介绍马可?波罗的开端呢?整个19世纪汉文文献还有其他有关马可·波罗的记述吗?近两年来笔者对清末汉文文献进行探寻中,陆续发现了有关马可·波罗记述的新资料,此将其揭出,以求教于马可?波罗问题的研究者。
 
                                  (一)     
根据黄时鉴的研究,《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丁酉(1837)五月号上刊有《欧罗巴列国之民寻新地论》一文,文中提到了汉至元中国与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称“元兴初年间,意大里国有二商贾,赴于北京,其人聪明,能通五艺。所以忽必烈帝厚待之,奉龙恩归国。其人细详中国之事,令西洋人仰而异之。” 黄时鉴认为该文作者是在说威尼斯探险家马可?波罗及其著名的旅行记。该刊创刊于1833年8月1日的广州,1834、1835年曾两度中断,1836年全年未出,1837年复刊,约停刊于1838年底。该刊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段,前一时段是从癸巳年(1833)六月到乙未年(1835)六月号,在广州出版,编纂者是郭实猎(K. F. A Gutzlaff,1803-1851),。后一时段是从丁酉(1837)年正月复刊到戊戌年(1838)底,迁到新加坡出刊,编纂者是中国益智会。
也许有的学者会不同意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这一条没有马可·波罗大名的记述,看作是这位著名旅行家最早被介绍的例证。那么下面笔者举出两条材料,将雄辩地证明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可·波罗的名字及其事迹已出现在汉文文献中。
继《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之后,1853年英国伦敦会所属的英华书院出版了《遐迩贯珍》(Chinese Serial)月刊,这是在香港出版的第一本定期中文刊物。《遐迩贯珍》刊载有不少关于西方各国政治制度、历史及人物的文章,如《英国政治制度》、《花旗国政治制度》、《英伦国史总略》、《少年华盛顿行略》、《佛国烈女若晏记略》等。1853年10月1日第3号刊出未署名的《西国通商溯源》一文,讲述了中西交通和中西互市的历史,其中特别提到了马可?波罗的来华:“溯前三百至六百年间,泰西国所遣东来之众,皆有陆路抵中土。盖其时尚未知有过岌水道之通径,当日抵中土首出著名之人,名马歌·坡罗,泰西各国皆称之为游行开荒之祖。乃威泥西(今译威尼斯——引者)人,自其父与兄,生长贵族,因欲一睹东土民物山川,遂措巨舶,满载货物启程。途中复几经水行陆运,间关东迈,阅三载,值一使臣,往聘蒙古朝,遂与偕行。其蒙古即后之莅中国,创辟元朝,号至元者也。即抵其都,蒙古主待之甚厚。及返,又使使者偕行,往询罗马法王起居,并祈遣人诣彼土宣扬教法,训迪众生。迨归途历三载,道次而使臣殂逝,更越二载,复诣元都,并携同前所祈遣之人以行,而幼马歌?坡罗亦与偕行。马歌·坡罗抵元,元帝授以官禄。十余年间,屡任要职显秩。旋返本国,随将身所阅历,笔之于书,记述成帙,当时阅者,多以为诞,未之信也。迄今稽之,始知凡所记载,均非夸谬。” 这是笔者迄今所见到的最早、最详细的有关马可·波罗来华的中文记述。该文不仅谈到了马可·波罗在华的活动,还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马可·波罗游记》诞生前后的史实,这是中国最早的有关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的较为详细的一个介绍。
1853-1854年由墨海书馆出版的《地理全志》(Universal Geography)的初版是英国传教士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1822——1900)编译的一部地理学百科全书。该书卷1地质论,卷2地势论,卷3水论,卷4气论,卷5光论,卷6草木总论,卷7生物总论,卷8人类总论,卷9地文论,卷10地史论。卷10地史论分上、中、下三节,这是一篇西方地理学的简史。该卷第二节的叙述起自罗马帝国的分裂,迄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其中有关于马可·波罗及其游记的介绍和评价:“欧罗巴君因心怀忧惧,爰遣使臣至于东州。此时民之往其地者,欲广见闻。亦有射利之徒,思购奇货,始学技艺,蒙古人待之甚厚,与之财而赐之宠,使之擅名誉焉。其中有特出者,威内萨人波罗·马可,彼启行在耶稣之后一千二百七十一年,其时世祖(忽必烈)据有华夏,始称元代。使臣在京都,世祖召见,优加赏赉,拜爵于朝,使臣于是服华服,循华俗,效华言。世祖屡遣之他邦,宠任特深,不过三年,荐升封疆大吏。后波罗·马可欲退,世祖不许,马可乃微服隐行,私离中土。从印度群岛、印度洋、波斯湾、德比孙、君士但丁而行,后至威内萨,计其往返,约二十四年,为耶稣后一千二百九十五年。后著一书,备述闻见,士民观之,无不称异,乃更从之以探外邦形势,彼所稽考数地,近时始有人诣之,以察其言之是否。至其地而所见所闻,与书符合。……马可亦论中国之名省城,又论黄河、扬子江,及舟楫市镇,民居稠密,俗异风殊,勤于贸易,制造磁器之局,生盐之石,纸银蚕丝香麝孔雀等物;又言中国南洋及信风南朔,煤可燔炙。于其时欧邦人未知之也。独茶尚未论及,彼尝论香料芬芳之品,大约茶亦在其中。” 文中的马可·波罗名字是按中国人的习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尽管按今天的习惯马可·波罗名字被倒写了,但译名中四个字却与今天的译名已经完全一样了。
《地理全志》的下册出版在1854年,按出版的时间来看,这段记述见之汉文文献的时间较《遐迩贯珍》稍晚,但较之 1874年1月30日《申报》第542号上刊出的求知子的《询意国马君事》一文,要早了整整20年。在讨论到中亚的帕米尔高原的自然现象时,该书还提到《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记述得到了后来地理学家和探险家的印证:“彼(指马可·波罗——引者)云:中亚西亚巴米耳高原,燃火光不炎耀,色与常异,以之燔炙,亦逊他处。今普鲁士有名士曰洪波的,名于地理,尝涉高岭,精察之而知其言之不谬。缘地甚高,天空之气殊轻也。马可亦云,此原为天下最高之区,揆其形势,据两高山之间有一河,水甚清冽,其源出于大湖,其地生草肥美,甲于他处。瘦畜食之,十日体即丰盾,此水乃阿母河也,发源大湖即西利格湖。英之将士乌德,在耶稣后一千八百三十八年,历险至之,而证马可所言。” 书中提到的“洪波的”,既当时仍在世的近代地理学奠基人洪堡(1769——1859),这很可能是中文文献中第一次出现的这位德国地理学大师的名字与事迹。
(二)
李长林已经指出,中国人关注马可· 波罗的研究可以上溯到近代第一个驻欧使臣郭嵩焘。他在使欧期间曾注意过欧洲的马可·波罗研究。早在光绪三年十一月初四(1877年12月8日)的日记中,提到了往来希腊、埃及“掘土搜求古碑”的意大利人舍利曼告诉他:“元世初定中国,有意大利人马尔克波罗随世祖入中国,……居二十二年,至河南见犹太人传习摩西教,亦不详其所始。”他认为天主教在元代已肇其端,并“开近时罗马传教之先声。” 光绪四年三月初一(1878年4月3日),郭嵩焘出席英国新任外相的茶会上,结识了“马尔克波罗书”的注释者优诺,并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马尔克波罗随元世祖入中国,为西洋人入中国之始。所记风土人情,西洋多不之信,优诺(今译玉尔)为加注释云。”以后,这位被郭嵩焘誉为“考求东方学问者”,还把自己注释的《马克波罗游历中国记》,送给了郭嵩焘。 三月十二日(4月14日),英国探险家贝柏从云南赴印度,贝柏有关云南的记录引起了英国学术界的重视,郭嵩焘认为:“元初马哥孛罗亦由印度通西域以达云南,人多疑其记录之非实,至是见贝柏所行游多与之比合,乃皆喜。” 
值得指出的是,在晚清传教士编译的汉文文献中留下了不少有关马可·波罗来华的事迹的介绍与研究,曾受到过晚清学者的关注,而这一点却未能引起今天研究者的重视。此举1885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Joseph Edkins, 1823——1905)所撰《西学略述》一书为例。该书分十卷,卷1训蒙,卷2方言,卷3教会,卷4文学,卷5理学,卷6史学,卷7格致,卷8经济,卷9工艺,卷10 游览。在卷10的“游览”并非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旅游,而是西方历史上的地理探险。分航海遗闻、多禄某书、回人肇纪来华、波罗来华纪游、欧人西觅新地、游览直北来华水程、古革东游、欧人游览亚非利加全境等目。其中记述了古希腊时代的航海活动,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库克的环球航行等。在“波罗来华纪游”一条中写道:“当元世祖朝有意大利之威尼斯城商人波罗,同其一弟携诸宝石先驾船至希腊京都,由黑海行抵俄罗斯境界口岸,舍船登陆,至弗罗加河边城内售于元成吉思罕所分封嗣王处,获利甚厚,嗣偕其弟又沿里海北滨至薄哈拉地方,习土耳其人语,时遇成吉思罕孙波斯王胡拉古有,遣赴上都,奉书于世祖之使波罗兄弟,乃与使偕行,至元二年抵上都入觐世祖,颇蒙优待,后世祖命其兄弟回国,往见罗马教皇,请巧匠百人偕来上都,以便使国人习其技艺。波罗与弟于至元六年始返故乡,计其离家出游使九年矣。有波罗去后遗生一子,名曰‘马哥’,始识若父与若叔父焉。惟时教皇告殂,请匠一举,祗可暂为罢论。波罗乃复与弟并子马哥遵路东回。至元十二年,三人偕抵上都入见世祖复命。时世祖极赏识马哥聪俊,后即常俾衔命使江南北及印度等处地方。迨拟嫔主于波斯王,时择奉主同行之臣,马哥与其父若叔实皆厕选中,爰由闽之泉州登舟驶越印度,抵波斯海湾,闻波斯王已薨,复得世祖恼问,马哥乃与其父叔定议,辞主西归故土。元贞元元年始抵威尼斯城。马哥生平游历著有成书,初出时人争购率以先睹为快,故其书译有法、德、意三国之言语文字,以便欧洲人披阅,今犹有多人称道之者。” 这一段记述几乎全文被1902年鸿文印书局出版的《世界豪杰谈》杂论部分的《首通中国之巨人多禄某、瓦合白、亚不赛得、波罗传》所收录,表明艾约瑟有关马可?波罗的介绍与评价已受到了中国学者的注意。
    
                                  (三)
马可·波罗学是一门跨国性的历史和地理学科,作为它的中心内容之一的中国部分与我国的历史和地理关系尤为密切。在中国马可·波罗史研究史上,笔者认为,中国人最早对马可?波罗的介绍的时间起码应从1874年提前21年,即以1853年10月《遐迩贯珍》第3号所载《西国通商溯源》一文为开端,有关中国马可·波罗介绍与研究的论著目录中,还应该填入慕维廉的《地理全志》、郭嵩焘的《伦敦和巴黎日记》和艾约瑟的《西学略述》。洪允息在给《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的译注中指出:马可·波罗在中国至少有过7个汉译名,如最早的在1874年始用的“博罗玛格”、1910年始用的“马可孛罗”、1913年始用的“马哥博罗”、1929年始用的“马哥孛罗”、1935年始用的“马哥波罗”和1936年始用的“马可波罗”。 笔者这里可以补充的汉译名还有1853年的“马歌坡罗”、1854年的“波罗马可”、1874年的“马格博罗”、1877年的“马尔克波罗”;洪允息译注中1929年“马哥孛罗”的译名,在50年前的郭嵩焘的日记中就已出现过,1878年郭嵩焘日记中还有过“马古波罗”、“马克波罗”的异译名;1885年还有艾约瑟的“马哥波罗”,较之洪允息列出的1935年要早半个世纪。即使1936年始用的“马可波罗”四字,在80多年前的汉文文献中也已出现,只是名姓顺序前后有别。笔者目前对清末汉文文献的调查还相当粗疏,特别是传教士译述的汉文文献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清理,笔者列举《西学略述》中有关马可·波罗的记述,无非是为了说明在晚清传教士主译的大量汉文文献中还存在着不少有关马可·波罗的记述,还有待研究者去发现。只有在全面清理了这部分汉文文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马可·波罗学”,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原文载《世界历史》1999年第五期)
 
 1.应为《申报》第542号,李长林文误作第264号;也许因为李长林文中所引《询意国马君事》一文转录自蔡尔康编《纪闻类编》卷11,经笔者核对发现李长林文所录与《申报》原文略有出入。
 2.参见中国国际文化书院编《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马可?波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3.黄时鉴整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34页。
 4.《遐迩贯珍》1853年10月1日第3号。
 5.慕维廉《地理全志》下篇卷10“地史论”上,墨海书馆1854年版,第12页。
 6.慕维廉《地理全志》下篇卷10“地史论”上,墨海书馆1854年版,第13页。
 7.郭嵩焘著、钟叔河等整理《伦敦与巴黎日记》,岳麓书社1984年版,第391页。
 8.同上,第524页、第830页。
 9.同上,第540页。
 10.艾约瑟著《西学略述》,卷10,总税务司署1886年版,第123-124页。
 
 
 
                浏览次数:798--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作者:郝先中 《“五四”激进主义思潮下的中医及其命运 》
----下篇文章虚舟:《缺乏思想——也谈鲁迅》. 鲁迅先生,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