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民间武术高手《僧门嫡传江少明》[作者彭泽俊]
僧门嫡传江少明[作者彭泽俊]
江少明师兄,自幼喜爱军体运动,家住成都市东门大桥水井坊旁。街边有一小巷,他常在巷道做侧翻、滚翻、空翻与拿大鼎,在家中亦是杠铃、哑铃的经常练习,练的人高马大,身体健壮,浑身灵动。
我父亲蜀中第一快手彭元植先生和我经常路过此地,发觉他是习武的人才,很想收他为四川僧门武术的弟子将全部僧门武术传授与他,然而为时事所不许,就只将路过此地时,经常指点他,除了下腰,丢卡子等外,还要练武术中的甩手、揉擦、排打、站桩等基本功,使身体增加忍性和耐力,这为他后来成为武林高手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革将结束,我父亲亦退休,也有了空闲时间,便有很多幕名前来求学的后生,当中就包括江少明师兄,我父亲觉得他是可造之才亦将他收为如室弟子,但前提条件是,不争强好胜、不欺负弱小、不酗酒、并且要求江少明师兄在入室后的100天内坚持每天站两个半小时的马步桩口:如中途坚持不住就不要进人僧门武术之门。
可贵的是江少明师兄硬是坚持了下来,虽然头几天站得浑身僵硬足在发抖,连站都站不稳,迈步就摔跟头、手、肘、膝、脸等部位都摔起了伤口。可是通过这一练,桩子稳健了,拳也有速度了,这一切我父亲都看在了眼里,这么苦江少明都能咬牙挺过来,更是令我父亲刮目相看,在随后的日子里我父亲更是把僧门里的精髓武功传授给了江少明,(太子功、易筋经功)练后的江师兄,胸前箭突骨延长了,长出了武林中人所说的“护心镜”,身上的皮后面长出了筋膜,这就是世人所说的“金钟罩 铁布衫”,但我父亲告戒他,这是“铁橱子装碗”,外面肌肉虽然练得又硬又有忍性,但“力”有传递作用身体里面长的可是有血有肉的各种器官,像瓷碗一样是摔碰不得的,不要自以为是。
闻鸡起舞,夜练三更
江少明师兄自入师门后,武术练得更起劲,家中安一木人桩,下埋五个梅花桩,上起步法,手法,肘法,腿法百练不厌,很是喜欢。
我父亲退休后,黎明就起来练武,江少明师兄追随左右,他们一般从4时练至6时,等其他师兄弟到齐后就又继续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武术大师侯坦之子侯仲约老师也觉得江少明师兄是武术这方面的奇才,亦将自己秘不传人的武学传授与他,让其发扬光大。
江少明师兄自幼好学好动,性格暴躁,我父亲为了改变他的性格将自己一生武学中终结出来的一套“养生拳”传于他,让其改变性格,成为心平气和,知义明理的武学高人。
众师兄也是敢于拼搏,敢于和他对练,在随后的日子里,江少明师兄经常随师父彭元植和师叔侯仲约在望江公园和人民公园闲谈武术,两位还经常介绍武林人事给其认识,短短几年后江师兄出与众师兄之上,让成都武林瞩目,众武林朋友喜称其为小老虎,并经常像我父亲彭元植开玩笑的提醒,把你的徒弟管好啊,免得出来到处咬人。
由于江少明师兄练得太勤太过,加之当时食量、糖量、肉类……等,都是分配制的如不扶出得了运动性肝炎,作为师傅的彭元植和我母亲都很着急,经常到其家中,喝令其不准在练了,并向子女一样的关心他,积极为其送药送糖,终于在其父母、亲朋、医生的努力下将其治愈。
就是在治疗期间,他也是百折不挠,不因病魔半途而废的勤学勤练,精神真的可嘉、可佩。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从一个任性的毛孩子,成长为一个伟岸的壮实的,精通僧门武术的青年人。
初涉武坛一鸣惊人
改革开放迎来了武术界的春天。1985年成都首次设无护具徒手擂台赛,成都各报纸也公开介绍了擂主为省武警的总教练,曾获全国武警擂台赛第四名。
真是惊骇成都武林的众朋友,各派掌门和成都的四大金刚、八大天王等及其它县份上的武林朋友。都把希望寄托在僧门之上,问我父亲有无门徒敢上擂台,我父亲给众师兄交待,这是政府举办的不可弱其威风,就让体院的学生去争吧!
但他拗不过社会各界的游说,邀请,如老当益壮的韩某在白果林饮茶时互谈要送“对子”比一比……又有老朽王某送扇子,在旁扇风侧击,一些朋友还朗诵毛主席诗:“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以状行色。一些武林前辈还说你不承头谁承头!更有一些年青的武林朋友直接到江少明师兄家中做说客,直言不悔的说:要为传统武术争光啊,更有一些师兄弟自愿晚上当陪练,江少明师兄也拖不过去,就报了名,并巧与擂主抽签成对,成为了擂台最瞩目,最精彩的一对武术比赛看点和评点。
两虎相争 武技精彩
作为擂主的兰某和江少明在抽签后就在下面讲明,都是习武之人,点到为止。
第一回合,由于兰某军人刺枪术娴熟,一个弓步穿掌直刺江师兄的颈部,江师兄顺势一个牵带手,回步一上一劈,一穿又一掌将其挡开成平局,几次平局下来,兰某取胜心切,不顾犯规在裁判哨响,各自归位时,当江师兄转身时,一个“小鬼搬腿”,直扑江师兄背后腿部,江师兄一听后有风声,身子一蹲,一个稳如泰山的漂亮马步,转身将兰某的双肩提起一个“霸王举鼎”,将兰某摔至面前,掌声响起,裁判宣布无效……
兰某的腿法确实威风,江师兄也是闪的快,接的快,都无法靠近对方……
休息后,江师兄静心思考,上场后局面大变。兰一个漂亮的侧鞭高踏腿打来,直击江师兄的胸部,江师兄将身子一吞一侧退半步避开腿锋,猛一个弓步右手“坠下千斤”击在兰某的腿内侧,兰某一迟疑,江师兄把南派拳风,长拳短打发挥的淋漓尽致,将兰某逼下了擂台,摔在武术顾问,李茂常老师的面前,兰某亦不弱、江立刻跳上台来一个巡视动作……而兰则由别人挟上台来、真不愧有敢拼敢打的作风,又一局竞赛开始……兰一出手,江师兄一个弓步将兰某的腿扣住。左手将兰某的双手隔起,连击三拳,看的在场裁判都神了,不知吹哨,兰某的拼搏精神亦为江师兄佩服……
使在场裁判为难,最终以判平局告终。
江师兄虽然通过比武出了名,但不自封总觉得不如前人,经常和我父亲彭元植于公园谈武习武,亦经常和一些武林同道切磋。
国内记者和远到而来的香港记者前来采访,江师兄亦配合我父亲一起比试,如手杖对大刀、对打等。在当年都有光盘在香港出售……
打败日本武士制服德国拳师成佳话。
日本一武士来成都找人比武,无人接招,经武林名手张大鹏的介绍,约在人民公园武林朋友众多的地方比试。
江一看是日本人,怕有失国格,长他国武风,连忙同意。比赛一开始,后发制人礼为先,日本武士一出手,江师兄一个弓步上去,以拳变掌,一撩,将其击出五步开外,日本武士见事便长跪不起,江师兄将起双手扶起,日本武士立马想拜江师兄为师……
嘉年华乐园的德国某人常饮酒滋事(成都各大报子亦有登载他在啤酒馆生事之述)恰巧嘉年华乐园设在江师兄附近,江师兄亦常与黄师兄一起练武。一次被这德国人闯见,又是由张大鹏介绍,约江一试,江师兄立刻同意,微观者有荷兰拳师,英国拳师,德国拳师,法国拳师,美国拳师等拳击高手。
德国拳师的西洋拳法,步法个头都很是逞强,江师兄也是技高人胆大,见西洋拳师跳着跟步上来,双拳飞舞,勾直拳明快有力,江师兄只用两三招,一个上披挂将其手隔开,双手变为柳叶掌直刺拳师双液红门,为不伤国际朋友起见,收回柳叶穿掌,一个架领,挡开对放直拳,又变为攻防手,勾开其勾拳,回手一勾挂撩掌,击其小腹,将其击出五尺开外。德国拳师连连摇手,伸出大拇指。围观者连声大喊“OK!OK!”
第二天,德国拳师手捧重金大喊老师老师,要拜江师兄为师。江师兄以朋友待之并教其不要在成都闹事。有时德国拳师一时兴起又在闹事,只要江师兄一到,德国拳师一见利马停止其粗鲁行为。嘉年华搬离成都时,德国拳师还慎重的送照片留念……愿永以为好也。
与美国万国气功学院切磋武术于青城
今年2005年金秋时节,美国万国气功学院院长,副院长及其几名教授,到青城山,邀请武术家青城派掌门刘绥滨交流中国武术。
刘绥滨和江师兄也是同门师兄弟,刘师兄在武林中也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无论是武技,还是人品,都称的上是数一数二的。特别是青城派武术,堪称川内一绝。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享誉盛名。在刘师兄的引见下,江师兄也一同前往。
江师兄是心直口快之人,在闲谈比划间就讲,要切磋的就请,于是在厅堂前打了一路鹤拳,并展现了几招漂亮的千带手,霸王挑车,霸王举鼎,席上传杯……下来,老外只喊“OK!”老外与翻译者讲这就是武林高手。在交流结束离开时,老外连忙拉手,都还在回味刚才江师兄的那几招,为什么会如此的快并且有力……
这就是我父亲“千手观音”手法。一变二,二变三,三生万变。江师兄真是把僧门武术练到逮风捉影,随心所欲,见一而变之的境地。真不愧是僧门高手,我父亲彭元植的第一传人为武林增了光彩,为国家也争了光彩。
|
|
|
浏览次数:1404--
 |
----上篇文章:《汪刚老师武术简介》!潜心习练峨嵋功夫数十年、 尽得峨嵋武术之精要....
----下篇文章:2006-01-11《成都晚报》: 民俗研究学者郑光路主张春节废除“禁放烟花”的地方“土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