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刘绥滨先生介绍资料!
刘绥滨先生练武20多年,是四川青城玄门太极拳的主要传人。刘绥滨先生练就了一手空拳打灭蜡烛的绝活儿,能在一米开外打灭数根蜡烛。曾带队参加全国的太极拳比赛,当自己的女弟子要求参加散手比赛时,主办者因为考虑到刘先生弟子的实力,最终取消了女子散打项目。同很多民间武师一样,刘绥滨先生走南闯北,同许多民间高手切磋技艺。为玄门太极拳的推广积极奔走着。作为一种与众不同的太极拳,青城玄门非常值得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刘绥滨先生用拳打灭蜡烛的情景
刘绥滨 简介
1. 大学毕业,国家武术、散手套路双级拳师。 2. 青城山青城派武术学会会长。 3. 都江堰市青城派武术总馆馆长。 4. 少时曾从师黄林派宗师宋德怊(解放前曾任抗日将军王铭章部武术教官)、自然门宗师陈述礼(解放前曾任国民党四川省水警总局武术教练)、现代武学名家吴必强(重庆市高等院校武协主席)、憎门宗师彭元植(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党川南边防军司令部、四川军管区军管总队教官)、青城派宗师余国雄(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党中央军通讯兵团、黔军140师武术教官),习传统武术擒拿格斗及现代拳击、散打,尤精青城派武术,20岁授武至今学员遍及荷兰、德国、中国香港及国内20余省市,学员总数达3000余人。 5个人曾获国际、国内各级武术比赛冠军;3次亚军;2次执教队曾获全国各级武术比赛团体第3名;第2名一次,第1名2次,学生获四川散手赛,四川自由搏击赛,全国散打赛,国际太极推手赛冠亚军17人次。 6. 2000年1月,为世界遗产申报办公室、中国道协专家领导、建设部、联合国表演青城武术、并承担提交联合国申报光盘中武术表演任务、为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申报成功作了一定贡献,被都江堰市市委、市政府联合授予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先进个人。 2000年12月,应中国电视吉尼斯总部之邀,赴京进行武术绝技录播,获中国电视吉尼斯武术绝技证书,国内上百家电视台将陆续播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华影视制作中心将拍摄100集《中华奇人》系列片,将在中央电台播出。2001年2月将入川拍摄刘绥滨个人专题。(韩国KB5电视台买断亚洲地区转播权)。 目前,中国体育报、北京晚报、四川有线台、蜀报、华西都市报、四川青年报、四川文化报、成都商报、成都电视台、成都晚报、都江堰台、都江堰报等20余家传媒均已较大容量介绍刘绥滨个人事迹。 刘绥滨先生个人业绩载入《青城山志》、《青城山道教文化》、《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中华武林英杰录》、《中华武术精英谱》、《中中当代武术家辞典》等书。 刘绥滨所撰武术文章30余篇散见于《四川体育报》、《武魂》、《精武》、《武当》、《搏击》、《少林与太极》、《武林》、《中华武术》、《中国体育报》等专业体育武术报刊。应有关部门之邀,先后参加《道教文化在青城》、《幽幽青城》、《走进青城山》、《您好,新世纪》等宣传青城山风光片中武术设计与表演。
总馆地址:四川省都江堰青城山庄青城派武术馆
都江堰市青城派武术总馆简介
都江堰市青城派武术总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号川A都江堰市12号)原名都江堰市青城山功夫馆。1995年6月在青城山成立,载入《青城山志》武术文章及百年大事记,馆长刘绥滨出任四川省首届武状元争霸赛裁判员;1996年6月,经体委批准,成立《青城武术》编辑部,由已故中国道协会长傅元天大师题辞,自费出版《青城武术》5期(内部资料),并有文章在《都江堰报》、《武当》、《武魂》、《四川体育报》、《少林与太极》、《搏击》、《精武》、《气功与科学》、《中国体育报》、《中国经济时报》等1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1996年承办青城山新集镇开市纪念演武大会。1997年4月,迁入都江堰市华夏蜡像城;1998年承办四川首届“神龙杯”青城少林武术对抗赛。武馆代表队在四川首届“青泉杯”自由搏击大赛中获52Kg、70Kg级三项冠军;1999年,经体委批准,成立青城山青城派武术学会,承办首届青城拳功理功法研讨会暨首届青城杯武术大赛,与都江堰电视制作中心合作拍摄《青城武术》专题片;2000年2月,武馆代表队在四川第二届“天彭牡丹杯”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全国18支队伍103名运动员)获团体亚军。 武馆开馆5年来,共收学生1千余人,生源除四川外尚有荷兰、德国及国内香港、辽宁、青海、湖北、重庆、福建、江苏、浙江、甘肃等地。武馆部分师生先后参加《道教文化在青城》、《幽幽青城》、《青城山》、《大惊奇》等后山白云万佛节演武大会;97青城山老君会演武大会;97成都太阳城啤酒馆圣诞狂欢夜;98金钻石之情海峡两岸中秋联谊会(成都圣地亚戈夜总会);99爱我中华庆中秋联谊会(成都银河王朝大酒店);99青城山老君会武术表演;2000年迎接联合国专家莫洛伊博士武术表演。
千金易得 一拳难求
—青城玄门太极拳源流简介
青城玄门太极拳隐踪数百年后重现人间,河南省武协常委,轨迹拳学创始人李紫剑说:“这是真正的内家拳,风格独特。”全国武术挖整工作先进个人谢正常老师说:“我80年代在青城山搞挖整工作时,听道家中人谈及此拳,但无人会练。今观此拳与我所见过的各派太极拳均不一致,速度比其它太极拳略快,技击性特别明显,而且有几个招式要发声,很有气魄,很有特色……”《青城山志》、《搏击》、《少林与太极》、四川电视台、四川文化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晚报、成都商报、中国体育报等报刊书籍纷纷介绍该拳。引起海内外武术界关注。读者纷纷来信,要求对此拳尤其拳史作更进一步介绍,应广大读者之邀,特将此拳近代传承简介如下:第一代:陈琳,字遐仙,清末武举人,汉族,湖南湘潭人,与其兄陈遐龄一同入川,陈遐龄任西康军镇守使,陈琳任西康军标统(相当于现在军队的团长),陈琳骁勇善战,驰誉川湘。清末,四川保路同志军暴动,攻打省府成都。陈琳闻讯,率一标人马星夜驰援成都,至邛崃,知清四川总督赵尔丰被杀,无力回天,遂解散兵马,自投灌县青城山道观出家。
看到这里,读者也许要问:难道邛崃无道观吗?为何陈琳非到青城山当道士,而不是当和尚呢?这就引出一段历史: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入川,当时青城派道、佛、侠家高手均忠于明朝庆符王,在时抗张献忠的战争中充当主力军,给张之军队造成极大伤亡及威胁,导致张献忠一怒剿四川,杀得八百里青城荒无人烟,残余青城高手风飘云散。仅写下“禅师崖”、“偷营沟”、“复仇谷”、“跑马坪”、“七阵沟”等战争遗迹。导致清代“湖广填四川”,即当时四川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清朝政府就把当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的人迁到四川来安居乐业,故四川至今有客家人,客家拳。
陈琳武功正是逃亡到湖南的青城道门高手代代相传所遗,故陈琳到青城道观出家实乃朝祖归宗,将青城武术还于青城。到青城后即亮明身份,其时青城山当家道人彭椿仙也是飞檐走壁,武技过人的武学宗师,一切磋更知确为同派同字,故封其为护法长老,道号“紫阳”,但陈琳一生闲不住,好云游四海,故又称“云游子”,虽为长老,却很少在青城,一旦青城有事,则虽远隔千山万水也要赶回。
1933年,93岁的陈琳真人在四川灌县伏龙观收关门弟子余国雄,传其武医易丹气功,并携其四海云游,万里求索,切磋印证,惩强扶弱,济世救人,所到之处,总要在当地老百姓中留下很多青城人武功高强、惩强扶弱,济世救人的神奇传说。1936年,学究天人,深研易理的陈真人传余青城内家上乘功夫——青城玄门太极拳,并演示了将冰块化为热水的绝顶内功。然后告诉余国雄:“你我师徒只有3年之缘,如今缘份已尽,今后将不再相见。国家不久将有大难,你可到成都打擂,扬我青城威名,然后从军报国,抵御外寇。中年授武,老年行医,可安享天年。本派太极乃玄门高功,未习好前不能传人,习好后当传有缘,命尔择其善良者面教之,其不善良者则不授,切莫轻传,以免误人误己。”并赠青城镇山宝剑——太乙玄剑,师徒洒泪而别,分手于四川剑门关,其时陈琳真人96岁,后不知所终。
陈琳真人事迹载入《名山县志》、《青城山志》。
第二代:余国雄,现年87岁,四川泸州人,蒙古族,自幼习家传蒙古跤技,后随著名武术家,习峨眉南拳,1933年,由四川新津火居道人雷丰庭介绍,拜紫阳长老陈琳真人为师,成为陈之关门弟子。习青城派武术、医学、丹道、气功、易学。三年间,武功中学了青城派12个半桩口、青城八段锦、云极两仪功(健身延寿功)、大小黑虎拳、大小红拳、二路洪拳、龙拳、青龙单刀、大青龙刀、梅花枪、蟠龙剑、无极剑、八仙剑、雌雄剑、双手带等拳城套路及对练,最后习青城派高级拳法青城玄门太极拳及点穴、擒拿、断骨、镇脉绝技。
1936年师徒分手后,余赴成都青羊宫打擂,在全国各地高手如云的情况下,凭借青城武技一路过关斩将,直逼金章宝座。其时,国民党中央军通讯兵团专人在营选拔武术教官,一见余师过人武技,大喜过望,叫其不必再打,即可礼聘。当时中国武术界门派之见,加之军阀、袍哥、巨贾操纵比赛,时常生乱子。余师志在从军报国,为免武林纷争,未参加金章争夺战,只取银章印出任国民党中央军通讯团武术教官,留下一段武林佳话。为直接出川抗战,报效祖国,又转入川黪军中出任教官,193年,出任黔军140师武术教官,以青城派青龙单刀训练了数百大刀弟子、童子军,以对付擅长拼刺刀的日本军队,193年在举世闻名的台儿庄大战中,余国雄手执太乙玄剑,率数百大刀队弟子冲锋陷阵,追奔逐北,杀得日寇鬼哭狼嚎,与友军协同作战,为全歼日寇板垣、矶谷两个师团立下汗马功劳。在这次战役中,余国雄刀若旋风,以一当十,连劈数十日寇官兵,一时无人敢挡其锋。混战中,余国雄后背、下颌处也不幸挂彩,至今犹存,成为那段光荣历史的见证。而今年纪越大,后背伤的后遗症也开始慢慢出现,后人问他:“您在抗战中受伤,差点死亡,至今伤痛还在困扰,您后不后悔?”余师说:“精武报国,铸我华魂,及我青城宗旨,大丈夫从军报国,战死沙场,亦是份内之事,谈何后悔。”抗战胜利后,因不满国民党打内战,退隐四川泸州,以行医为业,其诊所名:“紫阳堂”,以示不忘业师陈琳传艺之恩。兼授武术,先后授徒一千余人,但未传青城玄门太极。
新中国成立后,余师两次作为领队,率泸州市代表队参加四川省运动会,其女字凤英、余凤仙均获优胜奖。80年代,中国武术重兴,经国家有关部门动员、挖掘、整理,由四川省体委、四川省武术遗产挖整组、确认余国雄为青城派三位前辈之一。载入《四川武术大全》一书,(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由中国武协确认国家体委,作为青城派代表人物唯一载入《中国武术人名辞典》一书,(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并当选四川泸州市武协副主席。1984年其负责的武术辅导站被四川省体委评为“四川省优秀武术辅导站”,传授学生逾千人。仍未传青城玄门太极拳。
1997年春,余国雄老师回青城朝山拜祖归字时,将其修炼64年从未传人的青城玄门太极拳传于弟子刘绥滨、董平生等人,并指定刘为唯一推广人。1997年秋,日本冲绳昭灵武术协会会长,本部刚柔流直心馆上原空手道场主传人上原恒,日本天行健中国武术馆总本部馆长宫平保赴我国四川访余国雄老师,两相切磋,85岁的余老武勇不减当年,令两位日本武道名家钦佩不己。实乃青城玄门太极之功。上原恒与宫平保要求拍摄并学习青城玄门太极拳,余师未同意,只亮了几招,日本人如获至宝,全部用摄像机摄下,说要回去研究这一与世传太极不同的青城玄门太极拳,并要训练一批高手。
余老运用陈真人所传青城玄门药功心法,济世救人,将世传中医正骨八法增加牵、捏、揉、搓四法,演化为十二法,这也是青城派对中医骨伤科的贡献。余师骨伤科技艺精湛,被四川省有关部门确定为名老中医,评为副主任医师,其著作《临床正骨手册》被泸州市卫生局收藏。
余师事迹载入《泸州市志》、《青城山志》、《四川武术大全》、《中国武术人名辞典》。余师现为中国武术六段,四川青城派武术总馆顾问,青城山青城派武术学会顾问。
第三代:刘绥滨,四川都江堰人,汉族,现为四川青城派武术总馆馆长、青城山青城派武术学会会长,国家武术散手、套路一级拳师,自幼习家传青城武技,后随龚何清、宋德怊(已故)、祁玉禅(已故)、金跃山、陈述礼、吴必强、王佑辅、彭元植、王庆全、孟宪堂、余国雄习传统武功击技、现代散手搏击,数万里求索、切磋印证,付出过头、手骨折的代价。多次获川内外擂赛冠亚军,75年创办我国首家公开传授青城派武术的专业拳馆,98年成功策划四川“神龙杯”、青城少林武术对抗争霸赛、四川“春泉杯”自由搏击赛,99年成功策划首届青城拳功理功法研付会暨首届青城杯武术大赛。其弟子在全国各级擂赛获冠亚季军21人次。武术文章散见于《武魂》、《四川体育报》、《搏击》、《气功与科学》、《武当》、《武林》、《少林与太极》、《精武》、《中国体育报》、《中华武术》、《中国经济报》等10余报刊书籍,个人业绩载入《青城山道教文化》、《青城山志》、《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中华武林英杰杰录》、《中华武术精英传》、《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大辞典》、《国际文化名人辞海》、《世界名人录》。
刘先后与四川省气功科学研究会、都江堰市老年体协、联办青城玄门太极拳培训班,推广青城玄门太极拳。
自97年习得青城玄门太极后,自悉得气功,而传授青城玄门太极,学健身易,高层次非得高资质方可求索,故准备在全国选拔7名先天素质好,家庭条件好,不急功近利,有志可数年苦修为国争光的男女青年,倾襄相授,不希望源于青城本土的内家玄功国内凋零在国外被日本人占先。
我们衷心希望青城玄门太极这一武学奇芭能在国内开花结果发扬光大,造福世界人类。
总馆地址:四川省都江堰青城山庄青城派武术馆
请看刘绥滨先生谈散打王
|
|
|
浏览次数:1611--
 |
----上篇文章:05.12.20.郑光路发表的文章引起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关注!点击!
----下篇文章:刘绥滨:12月19日.中国武林泰斗王树田驾鹤西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