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破坏的城市

作者: -上传日期:2005/4/19
破坏的城市『闲闲书话』破坏的城市


      作者:melzhou 提交日期:2003-3-7 22:57:00

破坏的城市
  
  翻旧报纸,今年一月二十五日的《苹果日报》副刊有篇短文,读了深有同感,兹摘录如下:
  
  台湾《壹周刊》上期访问瑞典皇家学院老汉学家马悦然先生。一九四八年他三十岁,一句口语也不识得,带着满脑袋从书本上狂啃的之乎者也研究院硬料,去到中国四川调查方言。这样竟能讨了成都姑娘做妻子,从此便跟中国文化像搭上联系汇率似的,致力为诺贝尔文学奖发掘中国作家。记者问去过台湾数不清次数的他,对大陆怎么看。他说不愿意回去,知道一回去,“看到破坏的城市,我真的会哭。”
  
  该文作者接着写道:“我们看到的破坏城市,却是自己的城市,比马悦然不幸得多了。”
  
  说来也巧,去年底在书店翻书,见《书城》上有篇成都女诗人翟永明的文章《成都在别处》,说的也是同一话题。我站着匆匆读完,居然情绪激动,一时不能自已。
  
  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一尊毛塑像看了很是刺眼。以前为明蜀王宫殿的地方(清代为举行乡试的贡院),文革中催枯拉朽建了一座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现为四川省展览馆)。疯狂年代的疯狂举动不去说它了。前几年为建大而无当的天府广场,一座数百年历史的皇城清真寺据说因为“阻道”,虽然寺方、信众多方奔走抗议,终也不免遭拆除的厄运。记得当时广场西边早已建好一座新式清真寺,但寺方仍然不肯搬走。原因或许很复杂,可能还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这里不敢妄猜。不过,数百年的古迹一拆了之,终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关于成都的皇城,李劼人先生的小说有最生动与详实的记载(见《大波》)。我小时候,明蜀王宫殿遗址早已拆除。但我常随祖母在清真寺附近的牛肉店吃饭,那座寺院当时并未开放,给我神秘的感觉。前几年在成都,正好遇到上面提到的那场风波,生平第一次走进去看了看,古木参天,院落雅静,殿堂整洁,颇让人感慨。当时正好带了相机,顺便也照了几张清真寺的外景留念。记得一个星期后路过,已荡然无存。
  
  前几年,成都市政府为规划天府广场,有意邀请建筑大师贝聿明实地考察出谋划策。贝先生最后来没来,笔者因为离开成都不太清楚。贝先生的水平当然无可质疑,但他毕竟不是娶成都姑娘为妻的马悦然。看到今天的那个天府广场,他可能最多摇摇头,但不会哭。而就算贝先生真的来了,他的意见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也是个未知数。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国民,大到官员,小至百姓,始终沉浸在城市面貌“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的喜悦之中。有道是该变的变了,不该变的也在变。变到最后,不仅马悦然先生会哭,我们自己也会哭,因为是自己的城市,那真是“比马悦然不幸得多了”。
  
  2003年3月7日急就


      作者:何家干 回复日期:2003-03-08 01:44:16
  如今城市建设雷同的太多,毫无个性
  美食城,古玩城,大市场,仿古街,步行街,高架桥,广场,各类形象工程,玻璃墙,马赛克瓷砖墙面。。。千城一面


      作者:采采衣裳 回复日期:2003-03-08 15:17:12
  所谓的现代化,是进步?!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08 18:48:41
  !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08 18:52:16
  !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08 19:04:09
  天府广场毛主席塑像修建纪实 ⊙郑光路 著
  
  ------------------------------------------------------------
  
  两大造反派争表忠心
  
  天府广场的前身皇城坝,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椿的蜀王府所在地。1644年,张献忠在此建立大西国,吃败仗后一把大火将其毁坏。
  
  清代初年,首任四川巡抚张德地惨淡经营,在原蜀王府残体上修建贡院,俗称“皇城”。由于气派太大,清代驻成都高官谁也不敢在此设衙门,于是将其改为“贡院”,悬挂“为国求贤”的横匾。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后,皇城被尹昌衡当作四川军政府所在地,并将清代四川总督赵尔丰斩首于此。民国年间,老百姓民不聊生,皇城一度成为旧军阀混战的制高点战场……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大规模城市建设在艳阳彩旗中快速进行,1953年前后,宽阔的人民南路广场建成,成为成都同老皇城古迹交相辉映的标志性建筑。
  
  郭沫若题“四川省展览馆”
  
  1966年,疯狂的文革开始了!至1967年,成都地区成立了各种名目繁多的群众组织。并形成你死我活的两大对立派系:一是“成都地区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简称“地总”),它由红卫兵成都部队(“红成”)、红卫兵工人成都部队、工人硬骨头战斗团等联合而成;二是“成都地区解放大西南联合总部”(简称“解大”),由川大东方红8·26战斗团(简称“8·26”派)、成都工人革命造反兵团(简称“兵团”)等联合而成。两派争权夺利,都想当全省唯一“响当当、硬梆梆”的左派,都恨不得一口把对方吞下肚里!于是长期武斗不止。
  
  1967-5月,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省革筹”)和各群众组织决定拆毁老皇城,修造“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展览馆”(简称“万岁馆”)。不久,该决定即付诸行动。
  
  “红成”派为首的“地总”,为表示“最忠于毛主席”,大张旗鼓地“向全省人民发出倡议”:由成都市“造反派”在“万岁馆”前广场塑造毛主席巨像。
  
  1967-6-6日,艳阳高照。成都军区李文清副司令员代表张国华(省革筹主任、军区政委)、梁兴初(“省革筹”副主任、司令员)等领导,主持了隆重的动土奠基典礼,宣布“万岁馆”工程正式动工(参与者主要是“地总”一派的人员)。
  
  然而,以造反起家的省革筹副主任刘结挺(把持“省革筹”日常工作)却对“地总”极为不满。他认为:“地总”俨然以省最高权力机构面貌出现并发号施令,是无视“省筹办”的存在!于是,“省筹办”便拉一派打一派,单方面支持“川大8·26”和“兵团”另起炉灶,另塑巨像。仅塑小样模型,就拨给“8·26”派贰万元(当时是笔巨款),并策划填平“地总”方面所建的塑像基础,扣压物资阻碍施工。
  
  与此同时,“8·26”派设在盐市口(当时改名为英雄口)的所谓“解放大西南广播站”几十个高耸入云的高音喇叭,每天播放震耳欲聋的“最后通牒”:勒令“地总”立即停止施工!否则将采取“革命行动”!
  
  “地总”方面丝毫不为所动,为显示实力,他们调兵遣将、抢运物资,日夜苦战终于完成地下混凝土基础及基座。
  
  “8·26”见对方独抢“表忠心”头功,不禁恼羞成怒。早在6月3日,“8·26”派就曾唆使来蓉助战的“武斗精英”──“西南师大红卫兵‘8·31’战斗团”去砸烂“地总”主席塑像办公室。以亡命徒自居的“8·31”战斗团乱打冲锋枪,几度冲锋。但无奈“地总”人多势众,强龙难压地头蛇,“8·31”战斗团只得悻悻然抢了些东西呼啸着撤退了。
  
  “8·26”派不甘心失败,企图再次搞垮“地总”的雕塑班子。他们与重庆联系,从四川美术学院调来杨××老师搞塑像工作,并让有关单位通缉“地总”这一派搞塑像设计的叶毓山老师(曾参加重庆大学的主席塑像工作),声称要逮住这个“反革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两大造反派吵吵闹闹争斗不休,“万岁馆”和塑像工程无法正常进行。设计方案改来改去,耗费无数巨资。一直拖到1968年5月后,省市成立正式文革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各群众组织土崩瓦解,这一浩大工程遂由“省革委”完全领导。“万岁馆”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设立“万岁馆敬建办公室”专门负责,并不定期出版鼓吹“破旧立新”的《工地战报》。
  
  开初,展览馆拟建在人民南路四段的四川省博物馆内。1968-11-5日,省市7,000多军民抬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举着大幅横标和大红喜字,高呼呐喊地在已圈定的施工现场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欢庆破土动工。然而风波骤起,不少人愤愤然说:“选址是‘大是大非’的事情!‘万岁馆’修在南郊,偏离市中心,革命群众参观不方便,更严重的是,把毛主席塑像规划成坐东朝西,在方位上存在明显的错误!”(西方,当时指“帝国主义”)。此论一出,上下皆惊,旧方案立即推翻。很快,新址选在了老皇城。
  
  老皇城既有“封建”罪名,曾为四川最高领导人的李井泉又在这有“小天安门”之称的皇城上检阅过队伍,被攻击为“独立王国”……老皇城在劫难逃了!
  
  几天后,号称“三忠于”的劳动大军浩浩荡荡开进皇城,仅用15天时间就拆除了按常规需半年才能完成的“破旧”任务。皇城仅存的石狮、城门洞、城楼及著名的明远楼,统统化为“遗臭万年”的垃圾堆。在一中、三中等处的红卫兵摇旗呐喊鼓动下,身强力壮的石工一个下午,就把广场上一对几千斤重的石狮子打翻在地,砸得粉碎。皇城的基石坚硬巨大,为省事用炸药来炸,一时间轰轰隆隆碎石横飞。
  
  1968-11-28日,省、市革委会负责人张国华、梁兴初、刘结挺、张西庭、孙洪道,再次亲临“万岁馆敬建办公室”,审查通过了“敬建设计方案”,指示:“要突出光耀无际的毛泽东思想,要庄严、宏伟、气势磅礴,而且在建筑施工上,也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挂帅……”(见《工地战报》1968-12-1日第3号)。该报还称:“根据这一方案,这一光耀万代的宏伟建筑,将是全省最高最大的建筑,全川7,000万军民都为这项伟大的敬建工程欢欣鼓舞!连日来,许多单位和部门的革命职工敲锣打鼓前来请战。守卫边防哨卡的解放军战士,战斗在工厂、农村的工人和贫下中农,纷纷写信、发电报,万分踊跃地要求为敬建工程贡献力量,以表达对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四无限’: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
  
  摧毁老皇城建成“万岁馆”
  
  当时修建“万岁馆”和塑巨像,主要由建工部一局所属101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六公司、一公司、木材厂等单位实施。他们一边施工,同时每天开“批判会”和“早请示、晚汇报”(向毛主席画像鞠躬、诵读毛主席语录)。开批判会时,还把刘少奇、李井泉等人扎成草人焚火烧掉,浓烟弥漫、口号震天……《工地战报》上载:
  
  浩浩荡荡的施工大军星夜赶来了。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机关干部、白发苍苍的老人、七八岁的红小兵,组成的献忠心劳动大军,高擎毛主席画像,带着“忠”字牌,抬着毛主席语录,兴高采烈地拥向工地,向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献忠心。担任施工的大军豪迈地说:“我们能为这座宏伟建筑,添砖加瓦,流血流汗,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最大光荣”。“为了向毛主席敬献忠心,我们可以牺牲一切!”
  
  省内轰轰烈烈、人仰马翻,而且影响到外省。据《工地战报》记载:从河南调集30吨石膏粉(为塑像模具用)时,三门峡市为此忙得不亦乐乎。当地的农民纷纷出动,赶马车,拉架车,半天时间就把石膏粉拉到火车站。按铁路运输规章,要车皮应向成都铁路局申报中央铁道部安排,再转郑州铁路局、洛阳铁路分局。但事关对毛主席“忠不忠”的大问题,洛阳铁路分局一反常规,命令车站以急运物资处理。货源提前一个月运回成都……
  
  1968-12-1日,20世纪成都最大的标志性建筑群落老“皇城”,在炸药巨大的爆炸声中灰飞烟灭。这一大破坏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作者从自己珍藏的无数资料中,找到如今已很罕见的《工地战报》第4号(1968-12-3日),破旧报纸上大字仍赫然夺目:
  
  红心奋勇摧毁千年城堡,赤胆全为敬爱领袖毛主席
  
  本报讯 
12月1日上午,旧“皇城”大门洞的左右两侧写着“奋起毛泽东思想千钧棒,彻底砸烂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李井泉及其同伙的独立王国”、“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高标准、高水平、高速度完成敬建工程”的大幅标语。工人们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阶级感情……把刘少奇、李井泉两个害人虫扎成草人,推进他们的坟墓──旧“皇城”洞内。报警器一声鸣,这个相传三国时代的“皇城”旧址,明、清重修、李廖死党搞独立王国视若珍宝的“皇城”,彻底土崩瓦解,永世不得翻身。顿时,观看的数万革命群众,欢呼跳跃,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1968-12-12日,在被铲平的皇城旧址上,又一次举行了3万人参加的“三忠于”誓师大会。10部挂着“忠”字礼花的打桩机同时开动,场面极其壮观。
  
  在“大破”的同时,毛泽东塑像的“大立”也在紧张进行。
  
  对毛主席塑像的设计,颇费周折,如果“丑化”了,后果不堪设想!省、市“革委会”专门成立由9人组成的“毛主席塑像成都委员会”创作组,1968-6-3日到北京学习9天。他们先后在清华、北大、中央美院、北京雕塑厂、《收租院》泥塑出国展览制作组……又学习又实验性操作。当时全国有许多为“表忠心”要塑毛泽东塑像的情况,成都组又同“兄弟省市队”交流心得,忙碌了9天才匆匆打道回府。
  
  毛主席塑像工程,经省、市“革委会”负责人及“工农兵”代表多次反复审定后终于开工。全体人员干劲冲天,有的扎钢筋,有的泼水泥石膏浆,为了使模子尽快干燥,又顶着室内高温轮番守夜,用电炉烘烤,经过连续4昼夜的奋战,终于提前完成了毛主席塑像的翻制任务……
  
  1969年新年后,耗费了巨大财力人力的“毛主席挥手指示我们前进”巨型雕塑,基本竣工了!
  
  在塑立塑像的同时,“万岁馆”工程也以“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不分昼夜地进行。学生、工人、市民,都要到府南河搬运河卵石或到工地劳动,工地上人头攒动群情激奋。宜宾地区为敬建展览馆,献上了珍贵的楠木和白果木;宝兴县把开采出来的大理石,专门筑路运到云南去打磨,而后经成昆线运回成都……据统计,当时参加“义务劳动”的单位大约有710个。
  
  四川建筑史上建设速度最快的展览馆在1969-10月前落成,落成后即举行了庆祝建国20周年的游行庆祝。当时中国和苏联为“珍宝岛事件”发生严重武装冲突,为配合宣传,“万岁馆”峻工后举办了《打倒新沙皇》展览。
  
  “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从地面到三个梯形的台面共8.1m,象征着建军节;毛主席塑像的基座7.1m,象征着党的生日;毛主席像高12.26m,象征着毛主席的生日;基座四面的各7朵葵花,象征着四川的7,000万人民(当时人口数字);三层台基,象征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里程碑;正门大厅外的四根大柱,象征着向毛主席表忠心的“四无限”。从高处俯瞰“万岁馆”整体布局是一个“忠”字,“万岁馆”主体建筑构成“中”字,当中一竖,是“东方红展厅”,检阅台和周边走道及旁边建筑仿佛“心”字,检阅台正中的毛主席像,就是“心”字正中一点。
  
  今日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历史的步伐
  
  为表忠心塑毛主席像,当年的“红成”和“8·26”两大造反派群众组织,夺权抢权,打得你死我活……可是当1968-12月塑像完成后,红卫兵等群众造反组织,结束了历史使命,被勒令全部解散。曾被誉为“天兵天将”的红卫兵们,也成为必须“接受再教育”的“知青”。无数人告别爹娘,含泪经过这座“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塑像,奔赴各地农村,接受严酷生活的磨炼……
  
  更令人不曾想到的是:曾被称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的“林彪副统帅”,1971-9-13日坐飞机外逃、魂丧异域后,这座塑像基座上由他撰写的金光闪闪的题词,即被刮平处理掉了。
  
  世界形势浩浩荡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末年,当年的“万岁馆”成为百货展销中心及闹声鼎沸的证券交易所所在地!名称也早就改为省展览馆。毛泽东也从神坛回到了人间,省展览馆不再充满“万岁!万万岁!”的封建色彩。这里成了中国西南最负盛名的综合性展览中心。全国糖酒交易会、全国家用电器商品展销会、四川国际电视节、四川服装节等等在此轮番亮相。
  
  1997年,高速发展中的成都只用半年就建成了天府广场。从“老皇城”到“万岁馆”、四川省展览馆,几经沧桑,许多人早已不知其由来了。只有那尊栉风沐雨的毛主席塑像,默默耸立,成为特殊岁月永久的历史见证……
  
  如今,以府南河工程、西部论坛取得国际盛誉的成都,在省市政府大手笔精心策划下,又将重建新的天府广场。根据世界文化的发展经验,一些著名的建筑往往越有地方性,越有传统性,就越有国际性。那尊毛主席塑像已经成为成都历史的一部分,象征着成都一段不寻常的历史,也是“历史文物”了。要想再建一座如此让人思绪万千的东西,实在很难。或许在将来面目全新的天府广场上,这尊巨大的塑像应有它的位置吧……
  


      作者:一片花飞飘万点 回复日期:2003-03-08 19:42:20
  1

 

      作者:一片花飞飘万点 回复日期:2003-03-08 19:44:25
  2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08 22:29:26
  谢谢楼上提供图片。没有旧的对比,那见得新的丑陋。


      作者:一片花飞飘万点 回复日期:2003-03-08 22:58:15
  也不一定.mm就很漂亮.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08 23:35:30
  呵呵当然。这个毫无疑问。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19 01:15:27
  这个名单,见仁见智。不过,好吃的东西大都很平民化,这点最重要。
  
  转贴:成都最好吃list 
  
   1,植物园旁边的“何氏豆腐”,绝对的豆腐第一。推荐“番茄豆腐”。 
   
   
2,在高升桥的七道堰街(交警总队宾馆前面),有一家豆花饭,味道好极了,而且暴便宜,酸菜豆花三块五一人,荤豆花五块五一人,豆花和饭随便吃,可以点菜,荤四素一,特别推荐:鲜肉圆子油酥肉,好吃啊!!! 

   
   3,玉林的串串已经滥了,紫荆南路的一排重庆火锅店,味道,价格,服务都很好。 
   
   4,盐市口广场斜对面的小巷里头那家荞面是全成都最好吃的. 
   
   5,华兴煎蛋面的红糖粽子好吃得不得了 
   
   6,玉林华兴煎蛋面附近有家中餐馆的招牌肉园子好吃! 
   
   7,长顺街上的太安居,“豆花青蛙”,6点以后去就没有位置了 
   
   8,温江公平镇的“胬菜一绝”,沿街摆满超过200张桌子 
   
   9,望平街上“三只耳”冷锅鱼,6点以后去排队要排2个小时能吃上 
   
   10,望平街成华国税旁的川东人家,鸡杂隈锅好吃惨了 
   
   11,东城根街北沿线菌王火锅,汤鲜菌嫩,营养丰富 
   
   12,包家巷有个小馆子“罗羊肉”,当家菜涮羊肉,加入四川辣椒,正点 
   
   13,文化宫背后旦旦面那条小巷里面,有家沙锅饭,冬天去吃正爽 
   
   
14,会展中心背后,有两家川菜很有名,朋辈餐当家菜牛肉园子汤和凉拌白肉,好吃。另外有家“红删福川菜馆”,锅碗瓢盆都是川西风格,每道菜都别别具风味,个人觉得:“酸辣荞面”“土豆番茄汇面皮”“蒜香小排”“牛肉红汤饺”“凉拌萝卜干”极爽。 

   
   15,菊乐路上“宣兔头”,双南小区“周大妈”兔头别有风味 
   
   16,清江路上“盆盆虾”,“板凳抄手”都是好东西。 
   
   17,槐树街“叶抄手”不摆了。 
   
   18,会览中心旁边有家朋辈餐,只两道菜好吃:元子汤,鸡米芽菜。 
   
   19,水碾河东北角,一家面馆,晚去没面了。 
   
   20,游乐园后门旁边有家灌汤包子好吃。从灌汤包子这条路往石油路方向走,右手边有家鹅掌汤锅,味道不错。 
   
   21,新华职高门口的烧烤,绝对巴适。就是不晓得拆迁走没有。 
   
   22,青羊小区有家很简陋的串串香,才5张桌子,不过味道好极了。 
   
   23,猛追湾街上还有一家玉排骨,沙锅豆花和排骨堡味道正。 
   
   24,棕北有家跳跳鱼,是白汤熬的鱼蘸碟子吃,那个嫩哈。 
   
   25,青龙巷的“叶鸭子”,是典型的四川烤鸭,老板很牛B,只有中午才能吃到烤鸭,晚上6点基本基本就不营业了 
,而且开了大概20多年了,从来没有扩大过营业面积,最近拆迁到文武路,公安局旁边。 
   
   26,以前人南路生意火爆的“蒋烤鸭”,现在拆迁武侯大道。 
   
   27,烟袋巷“牛肉火锅粉”,好吃,不过现在好像没了。 
   
   28,温江通往金马的路上,有个农家乐,卖“蒙氏叫化鸡”,好吃。 
   
   29,武丁桥口光头香辣蟹在外地比较有名,但个人认为现在已经不行了。 
   
   30,四二0厂宿舍与五冶宿舍区之间的路上有家“辣王”炒地龙虾, 
   
   31,水碾河有家肥兔火锅,味道很好,但是里面小偷众多,从老板到服务员,个个都是高手,我和我朋友在里面数次丢过包包,现在不敢去了。 
   
   32,都江堰夜啤酒上有卖“荞面馍馍”,每次我都要打包。 
   
   33,“红星兔丁”相信很多人都晓得,我有个深圳的朋友,每次出差去那边,都让我带3斤凉拌耳片或者兔丁过去。 
   
   34,新津的“胖大姐”黄辣丁,90年代初就有了,后来没落过一段时间,但最近去了几次,发现生意又火爆起来,新菜:“家常水米子”尤其值得尝试。 
   
   
35,峨嵋和乐山高速路交界处,有家野生黄辣丁,是在一个极长的桥下面的一条大船上,具体名字记不得了,有两家,你看哪家车多就在哪家停好了。那里的黄辣丁绝对是野生的,凭本人多年经验可以判断。 

   
   36,乐山大佛对面码头处,有几家“西坝豆腐”,豆腐我觉得不好吃,有到乐山本地菜:“钵钵鸡”,将鸡杂,鸡肉,豆芽都混在一起凉拌,味道特别。 
   
   37,西出西延线,不要上成灌高速,取道郫县,在红光镇吃“蒋排骨”,排骨少吃一点,多喝两碗稀饭,巴适。 
   
   38,华协电影院后面的“署前街”口,有家无名包子铺,包子味道极好,以前我读13中,每次上完第二节课,就去那里来两包子,现在还开着。 
   
   39,金家坝有家光头鱼火锅,用花链肉烫,味道比较正宗,不过相对辣一点,而且铺面很小,稍晚就没有位置了。 
   
   
40,西延线金牛区法院背后有家乐山牛华麻辣烫,是用沙锅堡汤料,我自己觉得比啥子玉林麻辣烫好吃多了,而且比较卫生。玉林麻辣烫我最反感的就是及其不卫生。乱七八糟的。 

   
   41,肖家河沿街有3家连着的铺面卖烧烤,味道还可以。但个人认为成都的烧烤麻辣偏重,吃不出啥香味,烧烤还是云南和海南的比较好吃。 
   
   42,北门张家巷有家“江门荤豆花”,两道菜:“泡豇豆炒牛肉末” “鱼香茄子”,鱼香茄子是先用油跑过一道,再淋汁,是绝对正宗的川菜做法。 
   
   43,滨江路原南红游泳池边,有家” PAUL “酒吧,是两个老外两口子搞的, 西餐非常地道,和我在欧洲出差时风味差不多。是成都老外的根据地。价格非常便宜。 

   
   44,双流中心场河滨路,肉德娃火锅,可品尝到新鲜田鸡,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要早点去,去完了没车位。 
   
   45,肖家河有一家黄辣丁,味道异常鲜美,地盘也好,就坐在肖家河堤上凭栏而吃, 
可惜河水有点臭。但不影响鱼的鲜嫩美味,吃完鱼后再喊老板开火下素菜,特别推荐藕片和黄瓜,我们每一次吃到最后都有人要脱下裤子下锅去捞乾净才罢休。 
   
   46,烟袋巷的火锅粉,巨好吃。 
   
   47,玉林中学(高中部)旁边的小街上有个大盘鸡,28元(小份,送三盘手工面,送三个二两白酒),四个人可以吃饱 48,伊藤楼下的牛肉粉。好吃。 
   
   
49,何氏冷锅鱼。此乃本人至爱,去成都一次吃一次,去两次吃double,去三次吃triple。恨不得抱之而睡,煮之而眠。总府街王府井背后,即春熙路之马路正对面,有小巷,不知名。且行且看,路遇全城闻名之王嫂串串香,目斜视,即睹冷锅鱼。店上牌匾只写冷锅鱼三字,名头却是浩大,曰王府井背后‘s冷锅鱼,妇孺皆知。所谓冷锅鱼, 
即红汤煮沸之鱼片也。味极美,鲜中带辣,辣中带鲜。且有新鲜笋干辅之,更具风味。汝问何鱼?不晓得也。 
   
   50,赖汤圆。此店遍布成都城,其密集程度麦当劳亦不及。吾最爱其中珍珠圆子,个小,入口冰凉,糯而不腻。厌甜食者忌。 
   
   51,牛王庙冷淡杯。此街甚神奇,昼可罗雀,夜则人潮人海中。来牛王庙,吃非首要,重在学习蜀都之腐败氛围,重在看遍全城美女。 
   
   52,锅魁。蜀人谓之中国pizza,吾谓之成都肉夹馍。但皮脆馅鲜,非肉夹馍所能及。内夹卤肉者,最为闻名。店亦遍布成都,随处可吃。 
   
   
53,叶儿耙。此物更神奇,外包糯米粉,内夹白糖或肉馅。夹白糖者无甚特色,且过腻,惟咸耙耐食。耙外裹叶清香,故称叶儿耙。无店,皆流动小贩,推一永久单车,后绑两巨桶,一路高呼“叶儿耙”,汝即可冲之,买之,吃之。 

   
   54,玉林菜市有一家重庆盆盆虾,可以,好吃,有微辣,中辣和特辣三个味,还有田螺,(老板说是胡(音)螺,不懂哈)爽!!! 
   
   55,肖家河有家砂锅串串,好吃,不知现在还在不在。 
   
   56,成都西郊,四川工业学院旁边有家镇江飘汤,巨好吃!!!! 
   
   57,大慈寺,锦江区政府旁边的小街上有一家云南过桥米线,味道不错! 
   
   58,盐市口广场,大业百货的对门,有一家张鸭子,不错。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6-21 01:16:05
  非典过后,蠢蠢欲动。准备回去看破坏的城市了。


      作者:天堂守门人 回复日期:2003-06-21 02:39:36
  话可正说反说。其实事情还是往好的方向理解好一些。:)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6-21 15:40:57
  破坏了就是破坏了。再往好的方向理解也没用。浅显地看,这是个品味的问题(品味一词恐也被用滥);深层地看,却是与体制有关的问题。昨天读到《南方周末》对龙应台的专访,深为下面一段话打动:“到过台北的大陆文化人——如果他不是很倒霉地每天都在跟人吃饭的话---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察:台北是传统中国文化保存得最厚的地方。我记得莫言说过、王安忆说过,还有许多来开会的学者。他们指的当然不是古城古迹——台北怎么能跟西安相提并论?他们指的是看不见的文化内涵。台湾保留了许多传统:宗教,不论是佛教或道教,一样的昌盛;教育还教孔孟儒学与古典文学,孩童还上孔庙朗诵三字经与唐诗;尊师重道、出悌入孝仍是主流价值;待人接物、语汇用词仍是旧时规范。”
  
  所以,被破坏的远远不只看得见的街道与建筑(我并非说所有东西都应保持原来的样子)。其实保存中华文化,前殖民地的港澳也值得一赞。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都是法定假日。无论街头巷尾的店招,还是报刊的排印格式,政府、公司或个人的书信用语,多为旧时规范。俺读李劼人小说(清末民初的成都),比对今日的港澳社会,好多习惯与用语竟都对得上号。
  
  建筑与街道还可仿古,人心、风气是无法仿古的。开倒车当然没必要,看来也只有往好的方向理解了。


      作者:云也退 回复日期:2003-06-21 19:15:34
  titi


      作者:ernaux  回复日期:2003-06-21 20:21:55
  台北是传统中国文化保存得最厚的地方。
  ---呵,這是用著相對標準來評說的吧。我個人倒是覺得,相較於日本或西歐一些國家,台北在傳統文化的保存上,做得並不很理想,還有不少要努力的。但我們比較幸運的是,49年後,兩岸走著不同的道路,有些大陸現今已失去或走味了的傳統價值與精神,或許需要兩三代的人重新建設。不知這麼說,會不會太失禮了?請多多包涵哦:)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6-21 20:38:09
  说得好啊。不必客气。我想龙应台也是用相对标准来评说的吧。同样,我也是用相对标准来比照港澳与大陆。

       
                浏览次数:1524--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下篇文章左图图片说明: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先生(左)与郑光路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