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天涯社区:『闲闲书话』破坏的城市
破坏的城市『闲闲书话』破坏的城市
作者:melzhou 提交日期:2003-3-7 22:57:00
破坏的城市 翻旧报纸,今年一月二十五日的《苹果日报》副刊有篇短文,读了深有同感,兹摘录如下: 台湾《壹周刊》上期访问瑞典皇家学院老汉学家马悦然先生。一九四八年他三十岁,一句口语也不识得,带着满脑袋从书本上狂啃的之乎者也研究院硬料,去到中国四川调查方言。这样竟能讨了成都姑娘做妻子,从此便跟中国文化像搭上联系汇率似的,致力为诺贝尔文学奖发掘中国作家。记者问去过台湾数不清次数的他,对大陆怎么看。他说不愿意回去,知道一回去,“看到破坏的城市,我真的会哭。” 该文作者接着写道:“我们看到的破坏城市,却是自己的城市,比马悦然不幸得多了。” 说来也巧,去年底在书店翻书,见《书城》上有篇成都女诗人翟永明的文章《成都在别处》,说的也是同一话题。我站着匆匆读完,居然情绪激动,一时不能自已。 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一尊毛塑像看了很是刺眼。以前为明蜀王宫殿的地方(清代为举行乡试的贡院),文革中催枯拉朽建了一座毛泽东思想万岁展览馆(现为四川省展览馆)。疯狂年代的疯狂举动不去说它了。前几年为建大而无当的天府广场,一座数百年历史的皇城清真寺据说因为“阻道”,虽然寺方、信众多方奔走抗议,终也不免遭拆除的厄运。记得当时广场西边早已建好一座新式清真寺,但寺方仍然不肯搬走。原因或许很复杂,可能还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这里不敢妄猜。不过,数百年的古迹一拆了之,终有可以商榷的地方。 关于成都的皇城,李劼人先生的小说有最生动与详实的记载(见《大波》)。我小时候,明蜀王宫殿遗址早已拆除。但我常随祖母在清真寺附近的牛肉店吃饭,那座寺院当时并未开放,给我神秘的感觉。前几年在成都,正好遇到上面提到的那场风波,生平第一次走进去看了看,古木参天,院落雅静,殿堂整洁,颇让人感慨。当时正好带了相机,顺便也照了几张清真寺的外景留念。记得一个星期后路过,已荡然无存。 前几年,成都市政府为规划天府广场,有意邀请建筑大师贝聿明实地考察出谋划策。贝先生最后来没来,笔者因为离开成都不太清楚。贝先生的水平当然无可质疑,但他毕竟不是娶成都姑娘为妻的马悦然。看到今天的那个天府广场,他可能最多摇摇头,但不会哭。而就算贝先生真的来了,他的意见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也是个未知数。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国民,大到官员,小至百姓,始终沉浸在城市面貌“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的喜悦之中。有道是该变的变了,不该变的也在变。变到最后,不仅马悦然先生会哭,我们自己也会哭,因为是自己的城市,那真是“比马悦然不幸得多了”。 2003年3月7日急就
作者:何家干 回复日期:2003-03-08 01:44:16 如今城市建设雷同的太多,毫无个性 美食城,古玩城,大市场,仿古街,步行街,高架桥,广场,各类形象工程,玻璃墙,马赛克瓷砖墙面。。。千城一面
作者:采采衣裳 回复日期:2003-03-08 15:17:12 所谓的现代化,是进步?!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08 18:48:41 !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08 18:52:16 !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08 19:04:09 天府广场毛主席塑像修建纪实 ⊙郑光路 著 ------------------------------------------------------------ 两大造反派争表忠心 天府广场的前身皇城坝,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椿的蜀王府所在地。1644年,张献忠在此建立大西国,吃败仗后一把大火将其毁坏。 清代初年,首任四川巡抚张德地惨淡经营,在原蜀王府残体上修建贡院,俗称“皇城”。由于气派太大,清代驻成都高官谁也不敢在此设衙门,于是将其改为“贡院”,悬挂“为国求贤”的横匾。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后,皇城被尹昌衡当作四川军政府所在地,并将清代四川总督赵尔丰斩首于此。民国年间,老百姓民不聊生,皇城一度成为旧军阀混战的制高点战场……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大规模城市建设在艳阳彩旗中快速进行,1953年前后,宽阔的人民南路广场建成,成为成都同老皇城古迹交相辉映的标志性建筑。 郭沫若题“四川省展览馆” 1966年,疯狂的文革开始了!至1967年,成都地区成立了各种名目繁多的群众组织。并形成你死我活的两大对立派系:一是“成都地区革命造反派联合总部”(简称“地总”),它由红卫兵成都部队(“红成”)、红卫兵工人成都部队、工人硬骨头战斗团等联合而成;二是“成都地区解放大西南联合总部”(简称“解大”),由川大东方红8·26战斗团(简称“8·26”派)、成都工人革命造反兵团(简称“兵团”)等联合而成。两派争权夺利,都想当全省唯一“响当当、硬梆梆”的左派,都恨不得一口把对方吞下肚里!于是长期武斗不止。 1967-5月,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省革筹”)和各群众组织决定拆毁老皇城,修造“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展览馆”(简称“万岁馆”)。不久,该决定即付诸行动。 “红成”派为首的“地总”,为表示“最忠于毛主席”,大张旗鼓地“向全省人民发出倡议”:由成都市“造反派”在“万岁馆”前广场塑造毛主席巨像。 1967-6-6日,艳阳高照。成都军区李文清副司令员代表张国华(省革筹主任、军区政委)、梁兴初(“省革筹”副主任、司令员)等领导,主持了隆重的动土奠基典礼,宣布“万岁馆”工程正式动工(参与者主要是“地总”一派的人员)。 然而,以造反起家的省革筹副主任刘结挺(把持“省革筹”日常工作)却对“地总”极为不满。他认为:“地总”俨然以省最高权力机构面貌出现并发号施令,是无视“省筹办”的存在!于是,“省筹办”便拉一派打一派,单方面支持“川大8·26”和“兵团”另起炉灶,另塑巨像。仅塑小样模型,就拨给“8·26”派贰万元(当时是笔巨款),并策划填平“地总”方面所建的塑像基础,扣压物资阻碍施工。 与此同时,“8·26”派设在盐市口(当时改名为英雄口)的所谓“解放大西南广播站”几十个高耸入云的高音喇叭,每天播放震耳欲聋的“最后通牒”:勒令“地总”立即停止施工!否则将采取“革命行动”! “地总”方面丝毫不为所动,为显示实力,他们调兵遣将、抢运物资,日夜苦战终于完成地下混凝土基础及基座。 “8·26”见对方独抢“表忠心”头功,不禁恼羞成怒。早在6月3日,“8·26”派就曾唆使来蓉助战的“武斗精英”──“西南师大红卫兵‘8·31’战斗团”去砸烂“地总”主席塑像办公室。以亡命徒自居的“8·31”战斗团乱打冲锋枪,几度冲锋。但无奈“地总”人多势众,强龙难压地头蛇,“8·31”战斗团只得悻悻然抢了些东西呼啸着撤退了。 “8·26”派不甘心失败,企图再次搞垮“地总”的雕塑班子。他们与重庆联系,从四川美术学院调来杨××老师搞塑像工作,并让有关单位通缉“地总”这一派搞塑像设计的叶毓山老师(曾参加重庆大学的主席塑像工作),声称要逮住这个“反革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两大造反派吵吵闹闹争斗不休,“万岁馆”和塑像工程无法正常进行。设计方案改来改去,耗费无数巨资。一直拖到1968年5月后,省市成立正式文革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各群众组织土崩瓦解,这一浩大工程遂由“省革委”完全领导。“万岁馆”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设立“万岁馆敬建办公室”专门负责,并不定期出版鼓吹“破旧立新”的《工地战报》。 开初,展览馆拟建在人民南路四段的四川省博物馆内。1968-11-5日,省市7,000多军民抬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举着大幅横标和大红喜字,高呼呐喊地在已圈定的施工现场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欢庆破土动工。然而风波骤起,不少人愤愤然说:“选址是‘大是大非’的事情!‘万岁馆’修在南郊,偏离市中心,革命群众参观不方便,更严重的是,把毛主席塑像规划成坐东朝西,在方位上存在明显的错误!”(西方,当时指“帝国主义”)。此论一出,上下皆惊,旧方案立即推翻。很快,新址选在了老皇城。 老皇城既有“封建”罪名,曾为四川最高领导人的李井泉又在这有“小天安门”之称的皇城上检阅过队伍,被攻击为“独立王国”……老皇城在劫难逃了! 几天后,号称“三忠于”的劳动大军浩浩荡荡开进皇城,仅用15天时间就拆除了按常规需半年才能完成的“破旧”任务。皇城仅存的石狮、城门洞、城楼及著名的明远楼,统统化为“遗臭万年”的垃圾堆。在一中、三中等处的红卫兵摇旗呐喊鼓动下,身强力壮的石工一个下午,就把广场上一对几千斤重的石狮子打翻在地,砸得粉碎。皇城的基石坚硬巨大,为省事用炸药来炸,一时间轰轰隆隆碎石横飞。 1968-11-28日,省、市革委会负责人张国华、梁兴初、刘结挺、张西庭、孙洪道,再次亲临“万岁馆敬建办公室”,审查通过了“敬建设计方案”,指示:“要突出光耀无际的毛泽东思想,要庄严、宏伟、气势磅礴,而且在建筑施工上,也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挂帅……”(见《工地战报》1968-12-1日第3号)。该报还称:“根据这一方案,这一光耀万代的宏伟建筑,将是全省最高最大的建筑,全川7,000万军民都为这项伟大的敬建工程欢欣鼓舞!连日来,许多单位和部门的革命职工敲锣打鼓前来请战。守卫边防哨卡的解放军战士,战斗在工厂、农村的工人和贫下中农,纷纷写信、发电报,万分踊跃地要求为敬建工程贡献力量,以表达对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四无限’: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 摧毁老皇城建成“万岁馆” 当时修建“万岁馆”和塑巨像,主要由建工部一局所属101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六公司、一公司、木材厂等单位实施。他们一边施工,同时每天开“批判会”和“早请示、晚汇报”(向毛主席画像鞠躬、诵读毛主席语录)。开批判会时,还把刘少奇、李井泉等人扎成草人焚火烧掉,浓烟弥漫、口号震天……《工地战报》上载: 浩浩荡荡的施工大军星夜赶来了。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机关干部、白发苍苍的老人、七八岁的红小兵,组成的献忠心劳动大军,高擎毛主席画像,带着“忠”字牌,抬着毛主席语录,兴高采烈地拥向工地,向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献忠心。担任施工的大军豪迈地说:“我们能为这座宏伟建筑,添砖加瓦,流血流汗,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最大光荣”。“为了向毛主席敬献忠心,我们可以牺牲一切!” 省内轰轰烈烈、人仰马翻,而且影响到外省。据《工地战报》记载:从河南调集30吨石膏粉(为塑像模具用)时,三门峡市为此忙得不亦乐乎。当地的农民纷纷出动,赶马车,拉架车,半天时间就把石膏粉拉到火车站。按铁路运输规章,要车皮应向成都铁路局申报中央铁道部安排,再转郑州铁路局、洛阳铁路分局。但事关对毛主席“忠不忠”的大问题,洛阳铁路分局一反常规,命令车站以急运物资处理。货源提前一个月运回成都…… 1968-12-1日,20世纪成都最大的标志性建筑群落老“皇城”,在炸药巨大的爆炸声中灰飞烟灭。这一大破坏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作者从自己珍藏的无数资料中,找到如今已很罕见的《工地战报》第4号(1968-12-3日),破旧报纸上大字仍赫然夺目: 红心奋勇摧毁千年城堡,赤胆全为敬爱领袖毛主席 本报讯 12月1日上午,旧“皇城”大门洞的左右两侧写着“奋起毛泽东思想千钧棒,彻底砸烂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李井泉及其同伙的独立王国”、“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高标准、高水平、高速度完成敬建工程”的大幅标语。工人们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阶级感情……把刘少奇、李井泉两个害人虫扎成草人,推进他们的坟墓──旧“皇城”洞内。报警器一声鸣,这个相传三国时代的“皇城”旧址,明、清重修、李廖死党搞独立王国视若珍宝的“皇城”,彻底土崩瓦解,永世不得翻身。顿时,观看的数万革命群众,欢呼跳跃,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1968-12-12日,在被铲平的皇城旧址上,又一次举行了3万人参加的“三忠于”誓师大会。10部挂着“忠”字礼花的打桩机同时开动,场面极其壮观。 在“大破”的同时,毛泽东塑像的“大立”也在紧张进行。 对毛主席塑像的设计,颇费周折,如果“丑化”了,后果不堪设想!省、市“革委会”专门成立由9人组成的“毛主席塑像成都委员会”创作组,1968-6-3日到北京学习9天。他们先后在清华、北大、中央美院、北京雕塑厂、《收租院》泥塑出国展览制作组……又学习又实验性操作。当时全国有许多为“表忠心”要塑毛泽东塑像的情况,成都组又同“兄弟省市队”交流心得,忙碌了9天才匆匆打道回府。 毛主席塑像工程,经省、市“革委会”负责人及“工农兵”代表多次反复审定后终于开工。全体人员干劲冲天,有的扎钢筋,有的泼水泥石膏浆,为了使模子尽快干燥,又顶着室内高温轮番守夜,用电炉烘烤,经过连续4昼夜的奋战,终于提前完成了毛主席塑像的翻制任务…… 1969年新年后,耗费了巨大财力人力的“毛主席挥手指示我们前进”巨型雕塑,基本竣工了! 在塑立塑像的同时,“万岁馆”工程也以“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不分昼夜地进行。学生、工人、市民,都要到府南河搬运河卵石或到工地劳动,工地上人头攒动群情激奋。宜宾地区为敬建展览馆,献上了珍贵的楠木和白果木;宝兴县把开采出来的大理石,专门筑路运到云南去打磨,而后经成昆线运回成都……据统计,当时参加“义务劳动”的单位大约有710个。 四川建筑史上建设速度最快的展览馆在1969-10月前落成,落成后即举行了庆祝建国20周年的游行庆祝。当时中国和苏联为“珍宝岛事件”发生严重武装冲突,为配合宣传,“万岁馆”峻工后举办了《打倒新沙皇》展览。 “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从地面到三个梯形的台面共8.1m,象征着建军节;毛主席塑像的基座7.1m,象征着党的生日;毛主席像高12.26m,象征着毛主席的生日;基座四面的各7朵葵花,象征着四川的7,000万人民(当时人口数字);三层台基,象征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里程碑;正门大厅外的四根大柱,象征着向毛主席表忠心的“四无限”。从高处俯瞰“万岁馆”整体布局是一个“忠”字,“万岁馆”主体建筑构成“中”字,当中一竖,是“东方红展厅”,检阅台和周边走道及旁边建筑仿佛“心”字,检阅台正中的毛主席像,就是“心”字正中一点。 今日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历史的步伐 为表忠心塑毛主席像,当年的“红成”和“8·26”两大造反派群众组织,夺权抢权,打得你死我活……可是当1968-12月塑像完成后,红卫兵等群众造反组织,结束了历史使命,被勒令全部解散。曾被誉为“天兵天将”的红卫兵们,也成为必须“接受再教育”的“知青”。无数人告别爹娘,含泪经过这座“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塑像,奔赴各地农村,接受严酷生活的磨炼…… 更令人不曾想到的是:曾被称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的“林彪副统帅”,1971-9-13日坐飞机外逃、魂丧异域后,这座塑像基座上由他撰写的金光闪闪的题词,即被刮平处理掉了。 世界形势浩浩荡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末年,当年的“万岁馆”成为百货展销中心及闹声鼎沸的证券交易所所在地!名称也早就改为省展览馆。毛泽东也从神坛回到了人间,省展览馆不再充满“万岁!万万岁!”的封建色彩。这里成了中国西南最负盛名的综合性展览中心。全国糖酒交易会、全国家用电器商品展销会、四川国际电视节、四川服装节等等在此轮番亮相。 1997年,高速发展中的成都只用半年就建成了天府广场。从“老皇城”到“万岁馆”、四川省展览馆,几经沧桑,许多人早已不知其由来了。只有那尊栉风沐雨的毛主席塑像,默默耸立,成为特殊岁月永久的历史见证…… 如今,以府南河工程、西部论坛取得国际盛誉的成都,在省市政府大手笔精心策划下,又将重建新的天府广场。根据世界文化的发展经验,一些著名的建筑往往越有地方性,越有传统性,就越有国际性。那尊毛主席塑像已经成为成都历史的一部分,象征着成都一段不寻常的历史,也是“历史文物”了。要想再建一座如此让人思绪万千的东西,实在很难。或许在将来面目全新的天府广场上,这尊巨大的塑像应有它的位置吧……
作者:一片花飞飘万点 回复日期:2003-03-08 19:42:20 1
作者:一片花飞飘万点 回复日期:2003-03-08 19:44:25 2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08 22:29:26 谢谢楼上提供图片。没有旧的对比,那见得新的丑陋。
作者:一片花飞飘万点 回复日期:2003-03-08 22:58:15 也不一定.mm就很漂亮.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08 23:35:30 呵呵当然。这个毫无疑问。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3-19 01:15:27 这个名单,见仁见智。不过,好吃的东西大都很平民化,这点最重要。 转贴:成都最好吃list 1,植物园旁边的“何氏豆腐”,绝对的豆腐第一。推荐“番茄豆腐”。 2,在高升桥的七道堰街(交警总队宾馆前面),有一家豆花饭,味道好极了,而且暴便宜,酸菜豆花三块五一人,荤豆花五块五一人,豆花和饭随便吃,可以点菜,荤四素一,特别推荐:鲜肉圆子油酥肉,好吃啊!!!
3,玉林的串串已经滥了,紫荆南路的一排重庆火锅店,味道,价格,服务都很好。 4,盐市口广场斜对面的小巷里头那家荞面是全成都最好吃的. 5,华兴煎蛋面的红糖粽子好吃得不得了 6,玉林华兴煎蛋面附近有家中餐馆的招牌肉园子好吃! 7,长顺街上的太安居,“豆花青蛙”,6点以后去就没有位置了 8,温江公平镇的“胬菜一绝”,沿街摆满超过200张桌子 9,望平街上“三只耳”冷锅鱼,6点以后去排队要排2个小时能吃上 10,望平街成华国税旁的川东人家,鸡杂隈锅好吃惨了 11,东城根街北沿线菌王火锅,汤鲜菌嫩,营养丰富 12,包家巷有个小馆子“罗羊肉”,当家菜涮羊肉,加入四川辣椒,正点 13,文化宫背后旦旦面那条小巷里面,有家沙锅饭,冬天去吃正爽 14,会展中心背后,有两家川菜很有名,朋辈餐当家菜牛肉园子汤和凉拌白肉,好吃。另外有家“红删福川菜馆”,锅碗瓢盆都是川西风格,每道菜都别别具风味,个人觉得:“酸辣荞面”“土豆番茄汇面皮”“蒜香小排”“牛肉红汤饺”“凉拌萝卜干”极爽。
15,菊乐路上“宣兔头”,双南小区“周大妈”兔头别有风味 16,清江路上“盆盆虾”,“板凳抄手”都是好东西。 17,槐树街“叶抄手”不摆了。 18,会览中心旁边有家朋辈餐,只两道菜好吃:元子汤,鸡米芽菜。 19,水碾河东北角,一家面馆,晚去没面了。 20,游乐园后门旁边有家灌汤包子好吃。从灌汤包子这条路往石油路方向走,右手边有家鹅掌汤锅,味道不错。 21,新华职高门口的烧烤,绝对巴适。就是不晓得拆迁走没有。 22,青羊小区有家很简陋的串串香,才5张桌子,不过味道好极了。 23,猛追湾街上还有一家玉排骨,沙锅豆花和排骨堡味道正。 24,棕北有家跳跳鱼,是白汤熬的鱼蘸碟子吃,那个嫩哈。 25,青龙巷的“叶鸭子”,是典型的四川烤鸭,老板很牛B,只有中午才能吃到烤鸭,晚上6点基本基本就不营业了 ,而且开了大概20多年了,从来没有扩大过营业面积,最近拆迁到文武路,公安局旁边。 26,以前人南路生意火爆的“蒋烤鸭”,现在拆迁武侯大道。 27,烟袋巷“牛肉火锅粉”,好吃,不过现在好像没了。 28,温江通往金马的路上,有个农家乐,卖“蒙氏叫化鸡”,好吃。 29,武丁桥口光头香辣蟹在外地比较有名,但个人认为现在已经不行了。 30,四二0厂宿舍与五冶宿舍区之间的路上有家“辣王”炒地龙虾, 31,水碾河有家肥兔火锅,味道很好,但是里面小偷众多,从老板到服务员,个个都是高手,我和我朋友在里面数次丢过包包,现在不敢去了。 32,都江堰夜啤酒上有卖“荞面馍馍”,每次我都要打包。 33,“红星兔丁”相信很多人都晓得,我有个深圳的朋友,每次出差去那边,都让我带3斤凉拌耳片或者兔丁过去。 34,新津的“胖大姐”黄辣丁,90年代初就有了,后来没落过一段时间,但最近去了几次,发现生意又火爆起来,新菜:“家常水米子”尤其值得尝试。 35,峨嵋和乐山高速路交界处,有家野生黄辣丁,是在一个极长的桥下面的一条大船上,具体名字记不得了,有两家,你看哪家车多就在哪家停好了。那里的黄辣丁绝对是野生的,凭本人多年经验可以判断。
36,乐山大佛对面码头处,有几家“西坝豆腐”,豆腐我觉得不好吃,有到乐山本地菜:“钵钵鸡”,将鸡杂,鸡肉,豆芽都混在一起凉拌,味道特别。 37,西出西延线,不要上成灌高速,取道郫县,在红光镇吃“蒋排骨”,排骨少吃一点,多喝两碗稀饭,巴适。 38,华协电影院后面的“署前街”口,有家无名包子铺,包子味道极好,以前我读13中,每次上完第二节课,就去那里来两包子,现在还开着。 39,金家坝有家光头鱼火锅,用花链肉烫,味道比较正宗,不过相对辣一点,而且铺面很小,稍晚就没有位置了。 40,西延线金牛区法院背后有家乐山牛华麻辣烫,是用沙锅堡汤料,我自己觉得比啥子玉林麻辣烫好吃多了,而且比较卫生。玉林麻辣烫我最反感的就是及其不卫生。乱七八糟的。
41,肖家河沿街有3家连着的铺面卖烧烤,味道还可以。但个人认为成都的烧烤麻辣偏重,吃不出啥香味,烧烤还是云南和海南的比较好吃。 42,北门张家巷有家“江门荤豆花”,两道菜:“泡豇豆炒牛肉末” “鱼香茄子”,鱼香茄子是先用油跑过一道,再淋汁,是绝对正宗的川菜做法。 43,滨江路原南红游泳池边,有家” PAUL “酒吧,是两个老外两口子搞的, 西餐非常地道,和我在欧洲出差时风味差不多。是成都老外的根据地。价格非常便宜。
44,双流中心场河滨路,肉德娃火锅,可品尝到新鲜田鸡,价格公道,童叟无欺。要早点去,去完了没车位。 45,肖家河有一家黄辣丁,味道异常鲜美,地盘也好,就坐在肖家河堤上凭栏而吃, 可惜河水有点臭。但不影响鱼的鲜嫩美味,吃完鱼后再喊老板开火下素菜,特别推荐藕片和黄瓜,我们每一次吃到最后都有人要脱下裤子下锅去捞乾净才罢休。 46,烟袋巷的火锅粉,巨好吃。 47,玉林中学(高中部)旁边的小街上有个大盘鸡,28元(小份,送三盘手工面,送三个二两白酒),四个人可以吃饱 48,伊藤楼下的牛肉粉。好吃。 49,何氏冷锅鱼。此乃本人至爱,去成都一次吃一次,去两次吃double,去三次吃triple。恨不得抱之而睡,煮之而眠。总府街王府井背后,即春熙路之马路正对面,有小巷,不知名。且行且看,路遇全城闻名之王嫂串串香,目斜视,即睹冷锅鱼。店上牌匾只写冷锅鱼三字,名头却是浩大,曰王府井背后‘s冷锅鱼,妇孺皆知。所谓冷锅鱼, 即红汤煮沸之鱼片也。味极美,鲜中带辣,辣中带鲜。且有新鲜笋干辅之,更具风味。汝问何鱼?不晓得也。 50,赖汤圆。此店遍布成都城,其密集程度麦当劳亦不及。吾最爱其中珍珠圆子,个小,入口冰凉,糯而不腻。厌甜食者忌。 51,牛王庙冷淡杯。此街甚神奇,昼可罗雀,夜则人潮人海中。来牛王庙,吃非首要,重在学习蜀都之腐败氛围,重在看遍全城美女。 52,锅魁。蜀人谓之中国pizza,吾谓之成都肉夹馍。但皮脆馅鲜,非肉夹馍所能及。内夹卤肉者,最为闻名。店亦遍布成都,随处可吃。 53,叶儿耙。此物更神奇,外包糯米粉,内夹白糖或肉馅。夹白糖者无甚特色,且过腻,惟咸耙耐食。耙外裹叶清香,故称叶儿耙。无店,皆流动小贩,推一永久单车,后绑两巨桶,一路高呼“叶儿耙”,汝即可冲之,买之,吃之。
54,玉林菜市有一家重庆盆盆虾,可以,好吃,有微辣,中辣和特辣三个味,还有田螺,(老板说是胡(音)螺,不懂哈)爽!!! 55,肖家河有家砂锅串串,好吃,不知现在还在不在。 56,成都西郊,四川工业学院旁边有家镇江飘汤,巨好吃!!!! 57,大慈寺,锦江区政府旁边的小街上有一家云南过桥米线,味道不错! 58,盐市口广场,大业百货的对门,有一家张鸭子,不错。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6-21 01:16:05 非典过后,蠢蠢欲动。准备回去看破坏的城市了。
作者:天堂守门人 回复日期:2003-06-21 02:39:36 话可正说反说。其实事情还是往好的方向理解好一些。:)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6-21 15:40:57 破坏了就是破坏了。再往好的方向理解也没用。浅显地看,这是个品味的问题(品味一词恐也被用滥);深层地看,却是与体制有关的问题。昨天读到《南方周末》对龙应台的专访,深为下面一段话打动:“到过台北的大陆文化人——如果他不是很倒霉地每天都在跟人吃饭的话---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察:台北是传统中国文化保存得最厚的地方。我记得莫言说过、王安忆说过,还有许多来开会的学者。他们指的当然不是古城古迹——台北怎么能跟西安相提并论?他们指的是看不见的文化内涵。台湾保留了许多传统:宗教,不论是佛教或道教,一样的昌盛;教育还教孔孟儒学与古典文学,孩童还上孔庙朗诵三字经与唐诗;尊师重道、出悌入孝仍是主流价值;待人接物、语汇用词仍是旧时规范。” 所以,被破坏的远远不只看得见的街道与建筑(我并非说所有东西都应保持原来的样子)。其实保存中华文化,前殖民地的港澳也值得一赞。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都是法定假日。无论街头巷尾的店招,还是报刊的排印格式,政府、公司或个人的书信用语,多为旧时规范。俺读李劼人小说(清末民初的成都),比对今日的港澳社会,好多习惯与用语竟都对得上号。 建筑与街道还可仿古,人心、风气是无法仿古的。开倒车当然没必要,看来也只有往好的方向理解了。
作者:云也退 回复日期:2003-06-21 19:15:34 titi
作者:ernaux 回复日期:2003-06-21 20:21:55 台北是传统中国文化保存得最厚的地方。 ---呵,這是用著相對標準來評說的吧。我個人倒是覺得,相較於日本或西歐一些國家,台北在傳統文化的保存上,做得並不很理想,還有不少要努力的。但我們比較幸運的是,49年後,兩岸走著不同的道路,有些大陸現今已失去或走味了的傳統價值與精神,或許需要兩三代的人重新建設。不知這麼說,會不會太失禮了?請多多包涵哦:)
作者:melzhou 回复日期:2003-06-21 20:38:09 说得好啊。不必客气。我想龙应台也是用相对标准来评说的吧。同样,我也是用相对标准来比照港澳与大陆。
|
|
|
浏览次数:1579--
 |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下篇文章:左图图片说明: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先生(左)与郑光路合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