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2005-1-20.采访郑光路等学者 :《春节日期:改还是不改? 》点击!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2005-1-20.采访郑光路等学者 :《春节日期:改还是不改? 》点击!
春节日期:改还是不改? 2005-1-20 4:55:47
--------------------------------------------------------------------------------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从争论法定清明、端午节到给传统春节改期,中国的传统节日正经历着几千年来最大的“变革”。关于春节改期的争论还没有停止,在改与不改的背后,是对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传统的态度差异;在改与不改之间,也表达出中国传统节日正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
调查 春节改期有伤民众的传统情感
近日,专家建议将中国的传统春节固定在立春这一天的改期之举,引发社会各界热论。在1月17日至19日的采访中,灵通妹发现,不少市民对春节改期之举并不赞同,并表示如果“历法改革”将春节固定在立春,他们还会选择过传统的春节(阴历的正月初一)。市民周里跃先生说,(过传统春节)毕竟都已经习惯大半辈子了。市民李小薇女士认为,尽管春节每年游移不定,确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但过春节麻烦再多,我们也不愿意改换,就像自家的娃娃一样,有什么好嫌弃的。
1月19日,成都知名民俗学者郑光路先生在接受灵通妹采访时谈到,近日,一些专家试图修改春节日期的提议并不新鲜,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学者提出中国农历所涵盖的所有节日都不科学,甚至提议将一年改成13个月,曾一度引起争议。目前一些专家提出类似的说法是否定传统历法的再现。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做法,中国的农历流行了数千年,整个中华民族在历法的指导下生生不息,有其不可代替的天文价值。一些专家提出的过春节不方便的理由,是非常可笑、甚至浅薄的。仅仅为“方便”而改变,春节无论是传统的或是修改后的都“不方便”,修改的现实意义并无太多差异。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教授认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潜能的一种有效载体,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民主政治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产生着持久深远的影响。同时,它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变化和沿袭,有些专家想当然地推行自己感觉良好的“良风美俗”而轻易改动春节日期,难免会伤害民众情感。
专家 春节改期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1月19日,省社科院陈教授对灵通妹谈到,传统民俗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必然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既然是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它就具备在一定程度的环境变迁后的自我调适能力,能适应新环境的部分,还会继续发挥作用;不能适应新环境的一部分,免不了自然淘汰的命运。他说,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之争是必然存在的,即便要修改传统民俗,也应反思这些民俗在社会生活中都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因势利导,逐渐地把它们引导到适应现代观念的轨道上来,促使其良性运转。春节改期也一样,否则,任何简单化、粗暴化的表面做法,都要承担其负面的社会后果。
“改春节”之市民想法 1月17日,在春节是否改期的争论中,有人认为,给春节改期之举并非完全不可取,重要的是如何改,改成什么样的,这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因此,不少市民也向灵通妹讲出了不少春节的新改法、怪改法。
四川省建六公司的张先生对灵通妹说,将春节改在立春,相对固定在2月4日,不如择个吉日,他建议要改就在2月6、8、9、16、18日……增加喜庆气氛。
市民刘顺叶说,既然春节游移不定的节日特性,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秩序的安排,干脆将春节完全改成假日,由各单位自行掌握安排。
成都高新区的安女士说,春节改期不如大家想想给春节改名,换个更好听的名字,一个“春”字还不足以表达这个节日的方方面面。
1月18日,四川大学周健教授在评论“改春节”时说,一般来说,“移风易俗”是一件好事,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不过,在“移”或者“易”之前,必须做一番审慎的调查和分析工作,简单地以一纸政令说“废”或“改”,其结果将是引起社会生活的不协调,好事会变成坏事。
关于春节改期的各种意见
意见一:春节改期是迂腐的!
看了春节改期这则消息,真为一些专家的迂腐、僵化和自负感到好笑:迂腐在于———认为存在着一种完美无缺的春节日期安排,这种安排不会导致任何社会困扰;僵化在于———把所有困扰都归咎到一个符号化的日期上,认为仅仅日期的变动能解决很多问题;自负在于———认为凭着自己精确的理性计算和设计,能找到一种比“几千年来人们的经验、智
慧和理性沉淀下来的传统”更适合民间生活的春节日期安排。(曹林)
意见二:社会问题与春节的日期无关!
许多问题的存在,与在什么时候过春节并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有些问题,不论在哪天过春节,它都一样存在,不可能春节一“改期”,就能把这些问题全解决。既然这样,我们又何必耗费那么大的精力去改变人们的“习惯”呢?再说了,我们改了,全球那么多海外华人,他们又该怎么办呢?春节可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啊!做事不能光讲理论,更要看实际,还得算成本账。如果成本太高,或者账还一时间算不清楚,还是“老车走老路”更便当、更省事。(易其洋)
相关链接
近期围绕传统节日变更引发争议的事件
增设清明等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
2004年3月7日,有人向全国人大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此议一出,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保卫”端午节
2004年6月,韩国把端午节定为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此举引发了中国媒体和公众长达半个月的“保卫”端午节的讨论。
(综合新华社消息)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