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2005-1-20.采访郑光路等学者 :《春节日期:改还是不改? 》点击!

作者: -上传日期:2005/1/2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2005-1-20.采访郑光路等学者 :《春节日期:改还是不改? 》点击!

春节日期:改还是不改? 
2005-1-20 4:55:47
 

--------------------------------------------------------------------------------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从争论法定清明、端午节到给传统春节改期,中国的传统节日正经历着几千年来最大的“变革”。关于春节改期的争论还没有停止,在改与不改的背后,是对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传统的态度差异;在改与不改之间,也表达出中国传统节日正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

  调查
  春节改期有伤民众的传统情感

  近日,专家建议将中国的传统春节固定在立春这一天的改期之举,引发社会各界热论。在1月17日至19日的采访中,灵通妹发现,不少市民对春节改期之举并不赞同,并表示如果“历法改革”将春节固定在立春,他们还会选择过传统的春节(阴历的正月初一)。市民周里跃先生说,(过传统春节)毕竟都已经习惯大半辈子了。市民李小薇女士认为,尽管春节每年游移不定,确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但过春节麻烦再多,我们也不愿意改换,就像自家的娃娃一样,有什么好嫌弃的。

1月19日,成都知名民俗学者郑光路先生在接受灵通妹采访时谈到,近日,一些专家试图修改春节日期的提议并不新鲜,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学者提出中国农历所涵盖的所有节日都不科学,甚至提议将一年改成13个月,曾一度引起争议。目前一些专家提出类似的说法是否定传统历法的再现。这是一种民族虚无主义的做法,中国的农历流行了数千年,整个中华民族在历法的指导下生生不息,有其不可代替的天文价值。一些专家提出的过春节不方便的理由,是非常可笑、甚至浅薄的。仅仅为“方便”而改变,春节无论是传统的或是修改后的都“不方便”,修改的现实意义并无太多差异。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教授认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潜能的一种有效载体,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民主政治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产生着持久深远的影响。同时,它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变化和沿袭,有些专家想当然地推行自己感觉良好的“良风美俗”而轻易改动春节日期,难免会伤害民众情感。

  专家
  春节改期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1月19日,省社科院陈教授对灵通妹谈到,传统民俗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必然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既然是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它就具备在一定程度的环境变迁后的自我调适能力,能适应新环境的部分,还会继续发挥作用;不能适应新环境的一部分,免不了自然淘汰的命运。他说,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社会之争是必然存在的,即便要修改传统民俗,也应反思这些民俗在社会生活中都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因势利导,逐渐地把它们引导到适应现代观念的轨道上来,促使其良性运转。春节改期也一样,否则,任何简单化、粗暴化的表面做法,都要承担其负面的社会后果。

  “改春节”之市民想法
  
  1月17日,在春节是否改期的争论中,有人认为,给春节改期之举并非完全不可取,重要的是如何改,改成什么样的,这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因此,不少市民也向灵通妹讲出了不少春节的新改法、怪改法。

  四川省建六公司的张先生对灵通妹说,将春节改在立春,相对固定在2月4日,不如择个吉日,他建议要改就在2月6、8、9、16、18日……增加喜庆气氛。

  市民刘顺叶说,既然春节游移不定的节日特性,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秩序的安排,干脆将春节完全改成假日,由各单位自行掌握安排。

  成都高新区的安女士说,春节改期不如大家想想给春节改名,换个更好听的名字,一个“春”字还不足以表达这个节日的方方面面。

  1月18日,四川大学周健教授在评论“改春节”时说,一般来说,“移风易俗”是一件好事,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不过,在“移”或者“易”之前,必须做一番审慎的调查和分析工作,简单地以一纸政令说“废”或“改”,其结果将是引起社会生活的不协调,好事会变成坏事。

  关于春节改期的各种意见

  意见一:春节改期是迂腐的!

  看了春节改期这则消息,真为一些专家的迂腐、僵化和自负感到好笑:迂腐在于———认为存在着一种完美无缺的春节日期安排,这种安排不会导致任何社会困扰;僵化在于———把所有困扰都归咎到一个符号化的日期上,认为仅仅日期的变动能解决很多问题;自负在于———认为凭着自己精确的理性计算和设计,能找到一种比“几千年来人们的经验、智

  慧和理性沉淀下来的传统”更适合民间生活的春节日期安排。(曹林)

  意见二:社会问题与春节的日期无关!

  许多问题的存在,与在什么时候过春节并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有些问题,不论在哪天过春节,它都一样存在,不可能春节一“改期”,就能把这些问题全解决。既然这样,我们又何必耗费那么大的精力去改变人们的“习惯”呢?再说了,我们改了,全球那么多海外华人,他们又该怎么办呢?春节可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啊!做事不能光讲理论,更要看实际,还得算成本账。如果成本太高,或者账还一时间算不清楚,还是“老车走老路”更便当、更省事。(易其洋)

  相关链接

  近期围绕传统节日变更引发争议的事件

  增设清明等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

  2004年3月7日,有人向全国人大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此议一出,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保卫”端午节

  2004年6月,韩国把端午节定为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此举引发了中国媒体和公众长达半个月的“保卫”端午节的讨论。

  (综合新华社消息)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次数:600--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下篇文章!特别推荐: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书斋》网站地址:yanyi.332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