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本书片断摘要:郑光路痛斥《抓壮丁》等影视剧:[谈《抓壮丁》等影视剧对抗战史的歪曲]!
版权保护,不准转载、上网,侵权必究
谈《抓壮丁》等影视剧对抗战史的歪曲
郑光路
关于电影《抓壮丁》
中国有部著名的电影《抓壮丁》,至今流传海内外。无数中外人士就是通过这部电影,来认识中国抗战时期的“征兵”,来认识大后方四川和四川人的。 但很多人并不晓得这部电影的来龙去脉。 《抓壮丁》原是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1938年创作演出的幕表戏,由吴雪(四川岳池县人,1914年9月14日生)执笔,和丁洪、陈戈、戴碧湘等人集体创作。1943年后,国共两党之间“摩擦事件”加剧,吴雪等人在延安改写这个剧本,以揭露“国统区”的黑暗。 1960年后,正是“大跃进”运动引起所谓“天灾人祸”的大饥荒年代,而台湾蒋介石又趁此良机攻击中共,在高吼“反攻大陆”。 当时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极左”年代,看戏看电影都是为了“观众受教育”。这种情况下,揭发国民党统治黑暗的《抓壮丁》,再度被重视。 1961年10月7日起,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都简称为“省人艺”)经一个多月“精心排练”,首次在成都四川剧场演出三幕方言喜剧《抓壮丁》。此剧编剧署名为“集体创作,吴雪执笔”。那时,工厂工会、党团组织“集体观看”的占很大比例。所以此剧在蓉城连演数十场,场场爆满……不久全川掀起了竟相排演《抓壮丁》的热潮,在四川城乡,专业和业余剧团都普遍排练演出此剧。演出期间,四川文联、剧协四川分会,省市各报刊多次组织演出座谈会,不断线地刊登评介叫好文章…… 1962年4月15日,“省人艺” 肖锡荃副院长率领《抓壮丁》剧组,应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邀请赴京,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联合演出。自4月20日起,在北京青艺剧场公演《抓壮丁》,据称“获得极大成功”……(1) 1963年,电影《抓壮丁》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制完成,此后风靡全国。 电影主要故事剧情是:抗战期间(电影中显示是1942年前后),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天天发生“抓壮丁”的事。地主李老拴一家人和王保长、县上管兵役的卢队长之间,相互“狗咬狗”、“鬼打鬼”,发生许多纠葛,如卢队长勒索王保长、王保长诈骗李老拴和调戏三嫂子等等。此外,还有卢队长奸污“抗属”芋子娃婆娘之类……地主李老拴出过壮丁费,让自己两个儿子不致抓走,但他又转嫁在佃农姜国富身上。姜国富“锅盆碗盏、铺盖棉絮,都当尽卖绝了”,才凑了一千元,交给王保长,但最后他独子还是被“抓去”当兵……最后,姜国富儿子在“修的房子归保长噢,生的儿子归老蒋噢”主题歌中,逃上华莹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当“国民党和地主阶级正在兴高采烈的时候,革命的农民群众跑下山,要革他们的命”……(2) 客观地讲:对不熟悉抗战史的人来说,这个电影艺术感染力是非常强的:剧情滑稽可笑、演员演技高超、夸张的方言……所以它影响很大。让中外人士看后,都对四川有了强烈的好奇心。这部电影也被认为是建国后的经典方言喜剧。无数人称其“展示了一个时代真实、鲜明的生活图画”。 其实,这部电影从一推出开始,就产生过不少争议。许多学者认为:这部电影和后来的《傻儿司令》之类,以偏概全,丑化四川人,以致造成全国许多地方对四川人产生极大偏见。如剧中通过卢队长之口说什么:“难怪下江人都骂四川人是‘川耗子’”之类。“川耗子”是骂损人利己耍小聪明,为抗战作出惨烈牺牲的四川人是这样吗?! 但以电影《抓壮丁》为母本、“荒诞”味更足的《王保长抓壮丁新篇》、《王保长歪传》、《王保长外传》等,在20世纪后仍一拍再拍,还你抢我夺地打起版权官司……(3) 本书作者认为:电影《抓壮丁》是极左年代的产物,它滑稽搞笑中,并不仅是“丑化四川人”。这个电影以抗日战争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却丝毫看不到四川人民参与抗战的任何爱国行动,始终在描述老百姓怎样逃瘟疫般躲避上前线……它以偏概全,曲解了神圣的中国抗战,严重抹煞了四川人民为抗战作出的伟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电影中通过王保长之口说什么:“如今上峰命令,出去打日本人的家属叫抗属,出去打中国人的叫征属”,“出征军人是打中国人的”,“出征军人看哪个不顺眼就打哪个”……等等。这不但是毫无根据地编造历史,也是对抗战时期300多万出川军人的污辱!电影中王保长、李老栓还满口什么“炕熟”、“蒸熟”、“煮熟”、“拿来吃了”等等为噱头,更是肆意戏谑嘲弄当年抗日军人家属…… 根据中共党史认定:抗战时期,国共两党虽然有摩擦事件发生,但团结抗战是最大主流,否则也不会称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共地方党史也清楚记载,中共华莹山游击队,主要活动是抗战前和抗战胜利后。(4) 但电影中却出现华莹山游击队在抗战时期全副武装跑下山,“当国民党和地主阶级正在兴高采烈的时候,革命的农民群众把他们包围起来,要革他们的命”的主题……这些,都和中共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坚持“枪口对外共同抗日”的历史相忤,其实是严重歪曲中共党史。本书前文叙述过:刘湘23集团军、王陵基的川军30集团军等出川抗战,恰是共产党人积极推动下的成果。 “抓壮丁”的现象是存在的,如客观介绍也是非常有益的。 问题是,不能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无限夸大;更不能一叶障目,为“揭露国民党黑暗”而把抗战中的四川说得一团漆黑,无形中抹煞了四川人民对抗战的伟大贡献和惨烈牺牲。 抗战时期,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各级官吏、党棍横行霸道的现象。一些地主豪绅的纨绔子弟,贪生怕死不愿当兵上前线,出钱买人顶替,“卢队长”、“王保长”之类人物趁机捣鬼做壮丁买卖的情况确实有。抗战中后期,兵源枯竭,某些地区甚至还很严重。 著名作家叶圣陶抗战期间在四川住了8年。1945年4月9日,他在成都陕西街家中晚饭后后,忽闻人声鼎沸,传官隔壁茶馆中寄居的壮丁脱逃。他只听得屋瓦上有脚步声,突然一壮丁破屋面跳下地,张惶地求他不要声张。壮丁接着跑入厨房,越墙而去。 叶圣陶忙出门,听人说:这次逃走了20多个壮丁!原来本年抽丁,一次要征足全年之数(本分四季),故额数特多,乡镇抽齐后(实非抽而为买壮丁),都送入城中暂寄居在各街巷。壮丁饮食恶劣,又严加防范,所以壮丁们都想伺机脱逃。此前十多天,三桥街还有一壮丁逃跑时被枪击而死。 叶圣陶又听人说:“上星期祠堂街有壮丁逃入少城公园荷池中,追兵逮住了,以大刀背痛击其身。旁观群众愤愤不平,都群击操刀者……” 叶圣陶先生慨叹说:“狡黠者以人口为买卖……思之伤心,闻之惨恻!” 第二天,叶圣陶才发现,昨天跳屋的壮丁原来蜷缩在两屋夹墙之间。早晨厨下有人声,他才钻出,对叶圣陶说:“我姓黄,17岁,住西门外,做草纸谋生。出外收账时被拉。身上衣服及钱都为军官没收,换穿灰布军服。” 叶圣陶找出件旧衣他改装,以便俟机回家。叶圣陶先生又听邻居讲:这次暂住茶馆的一连人,已跑了几十个。壮丁四下逃跑时,街坊民众抱住军官和守兵不让开枪抓人……(5) 叶圣陶先生专门写过《颂抗战将士》的诗: “最前线炮声含怒,赳赳桓桓,如潮奔赴。此役光荣,寻常征战岂其伍?众心无二,拼血淹东方虏。义胆与忠肝,保每寸中华疆土!艰苦,尽忍饥耐渴,况复弹飞如雨。伤残死灭,尽都替国人担负!” (6)
这说明,老百姓反对的,只是各级恶势力国难当头,却趁机乱搞抓壮丁的“买卖”吃黑钱。他们对抗战军人是无比尊重的,是鼓励热血男儿上沙场报效祖国的! 《抓壮丁》之类影视,却严重误导观众,使人误以为出川军人都是不愿上战场被强“抓”去的壮丁,这实在把严肃的抗战历史庸俗化和任意抹黑。读者从本章上文“西充八百壮士赴国难”等章节中不难得出结论。 稍有常识的人不难设想:300多万川军官兵,能被“抓”上前线去吗?300多万川军官兵,如果不是出于精忠报国的愿望,他们能那样义无反顾地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吗?说他们是被迫“抓”上前线的,那些请缨抗战、血洒疆场的川军将士九泉下也会不平的! 《抓壮丁》之类影视所产生的歪曲四川人、歪曲抗战史的副作用是严重的。作者写作本书前,问过一些小青年,有些还是大学生,我问:“你们晓不晓得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四川人为抗战作过啥子事情?” 许多人茫茫然,一些人则嘻嘻哈哈:“作过啥子事情?抓壮丁嘛,还有卢队长强奸抗属嘛,王保长调戏三嫂子嘛!啊,还有那个疯疯癫癫哈儿军长、司令,歪戴帽子斜穿衣,朝大炮头屙尿嘛!” 听到这些叫人哭笑不得的话,实在令人很悲哀。我们天天在说要提倡爱国主义,天天在讲要热爱中国、热爱家乡,天天在说要宣传中国、宣传四川……然而,当日本右翼势力始终不承认侵华历史、且从教科书中删改这这段真实历史教育他们后代的同时,我们却以“戏说”方式在误导我们的后代:抗战军人是被“抓”去强迫上前线的壮丁,抗日军队是群丑般的烂队伍,大后方的四川看不到一点爱国行动,是那样污七八糟…… 才隔50多年的鲜血浸透的抗日爱国历史,就这样在滑稽搞笑中被漠视、被淡化、被扭曲了!
..........
摘自郑光路尚未出版的《被遗忘的抗战史》 ......
|
|
|
浏览次数:2048--
 |
----上篇文章:本栏左图图片说明:郑光路(左)与皇帝“专业户”张铁林先生合影.
----下篇文章:公告!本网拟聘兼职网站管理一名,要求:在成都或附近县市,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