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
|
 |
|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
|
|
|
《四川话中,最最难听的就是自贡话了》
[转帖]关于方言
出来久了,家乡话也说得不好了。反正我现在在外地一说家乡话,人家就问:你说的什么话? 但确实我完全同意四川话中,最最难听的就是自贡话了。 难听还是次要的,主要是土,土得伤心:说话语气没有任何抑扬顿挫,完全平铺直叙;语气词“啊”狂多不已。 有一次,看一档当地节目,记者采访一大姐,问其某药药效如何。 该女士不慌不忙,一口正宗自贡话: 我吃啊勒过药,就好啊。 偶当场气绝。
原创】关于重庆言子(仅作笑谈)
作者:柳陌枕霞 发表时间:2003年3月2日 22:04 我本是四川广安人氏,在这里却要说说重庆言子。因为家和重庆离得比较近,所以所说的话大致可以算是重庆一系的方言。在说重庆言子之前,先得粗略介绍一下三个主要的四川话派别。四川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以三个地方为代表,成都,重庆和自贡。 成都那边的四川话又软又轻,声音飘得高高的,最经典的两句话:“担担面”,“好烦哦”。这个“an”音,紧贴着上颚发出来,又拖得特别长。听“好烦哦”,感觉随着说话人的声调飞了一趟刚落下来,脚跟却软绵绵地没踩踏实。听“担担面”,却是三起三落,飘了又飘。感觉听成都话非得尖起耳朵听,悬着心听,特别担心一落下来踏不到实地上摔个四脚朝天。 自贡,许多人都知道,出产盐,灯会,还有恐龙,当然是化石。在四川呆久了,还会发现这里盛产美女。不过,自贡还出产一样东西,那就是最难听的四川话。这是四川重庆各大高校学生在网上评出来的,已经成为普遍认同的公理。自贡话究竟特别在什么地方呢? 且说四川话,不管是成都还是重庆,有三大特点:一是平舌卷舌不分。你千万不要让四川人念十四只石狮子四十只死狮子,因为念出来都是“sizi”全部是平舌,压根就没有卷舌音;二是鼻音边音不分,所以南、难与兰、蓝都念作“ lan ”;三是多数时候会“h ”“f”不分,比较经典的例子便是“湖南”,通常被念作“福兰”。 偏偏自贡话就全部把平舌说为卷舌,他说着完全无所谓,只把听的人累得发慌,总觉得似乎自己得嘴里衔了鸡蛋大的鹅卵石。当然,顺便提一下内江一带,这里的人却是卷舌平舌分得清清楚楚,丝毫不含糊。 再来说重庆。重庆是有名的雾都,也是有名的火炉。也许是整日被雾罩得郁闷,满心想把心中的恶气一吐为快,也许性格也正如夏日的天气般火辣,重庆人说话总是中气十足,用方言形容就是“刚嗓很好”。要让金庸先生来听,一定惊叹为内功了得。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开口一定像大吼大叫。外地人不知道,一听一定吓一跳,还以为是在吵架呢!不过,这样的话,与重庆火锅一样,热辣辣还有点烫,听起来却特别爽,丹田之气让人觉得正气堂堂。 重庆人说普通话,除了发音不准,还要加点方言里特有的熟语,就像地道的重庆火锅,加了花椒盐巴,好吃得很,所以被称为椒盐普通话。这些有盐有味的熟语,大半便是言子。 “言子”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子”多半指零零碎碎、细小的东西,如瓜子、莲子、枣子,这里的“子”,不仅仅指出这是某种植物的果实,更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的外貌特征。言子,即是指零碎、细小的语言,在生活中普遍流传,有约定俗成的意思,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深入人心。语言学中把它归为熟语的一种。 首先来介绍几个常用的言子。 “瓜”。这个瓜,不是西瓜南瓜,也不是黄瓜香瓜。这里的瓜,是个形容词。通常还可以加上“兮兮”两个字来加重语气。“瓜”是什么意思呢?有点像“可怜”,但是可怜得可爱。还有点傻乎乎的含义在里面。比如说,放学时下雨了,又没带伞,冲到公车站,全身湿淋淋的像从水里捞起来的,就可以被形容为“瓜”;等了半天,要等的车还是不来,又冷又饿,却被路过的车溅了一身泥,那就是瓜到极点,瓜到家了。前段时间颇为流行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的男主角,在刚认识女主角的时候的种种遭遇,就可以说是很瓜,非常瓜,岂止是瓜到家,简直是瓜到祖宗家了。 “傻儿”,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大胖子刘德一的《傻儿师长》系列曾红遍了大江南北,也把“傻儿”这个四川形象传遍了神州大地。傻,在这里的读音不是[sha ],而是[ha]。这个傻,也是傻乎乎的,憨拙拙的,滑稽而可爱的形象。 “宝气”。乍一看,还以为是形容某人特别大款,气宇轩昂,气派非凡。实际上呢,宝气原意可解作“珠光宝气”这个“宝气”,最原来的形象大概就是乡巴佬发了家穿金戴银满身披挂的样子。后来,“宝气”即指不合时宜,或滑稽,也不仅仅指外表,还用以形容语言,动作,甚至思想。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人穿着笔挺的西装,还打着领带,却穿了一双球鞋,还是雪白的,裤脚也不直了,衣服也不挺了,便可以笑一笑,然后脱口而出:“宝气!”明明法轮功已经被定为邪教了,却偏偏一心相信肚子里有个法轮,呼啦啦啦地在转,天天坐在那里练,便可以升天,这种人,也可以被成为“宝气”。 宝气既然是名词,当然就可以有无数的形容词来形容它。比如说,大宝气,小宝气。或者可以变个花样说,“酱油碟里放夜明珠,还宝得有盐有味的。” “瓜”,“傻儿”,“宝气”,这几个言子均可算是骂人的话,至少是贬低人,嘲讽人的话。但是,很多时候,却作为表示亲昵的词来用。朋友之间互相调侃,父母称呼自己的孩子,长辈叫晚辈,都可以用这些词。既亲切,又生动。 比如宝气,我妈妈在家就称我为宝气,吃饭的时候叫,“宝气,吃饭啦!”有时还在宝气前面加上我的姓,叫“李宝气”,意思是,不是别家的宝气,是李家的宝气。 当然,由此类推,还有赵钱孙宝气,周吴郑王宝气,数不胜数。所以,要是到大街上一走,一定满街满耳的宝气,真的是闪闪发光,一片繁荣。 朋友之间,一定是互相称呼傻儿。比如说,在大街上碰到了,不叫名字,不打招呼,开口便是;“傻儿,到哪里去?”“还能到哪里去嘛!上课撒!你傻儿这会考试考好多分?”“哎呀,你傻儿又不是不晓得我的德行,及格都不得了了!”一句一个“傻儿”,对方不是傻儿,也被说成是智商有问题了。 除了“傻儿”,“宝气”,重庆人说话经常用的还有“龟儿子”,“格老子”。比如: “罗傻儿,你龟儿子跑到那点去了嘛?好久都没看到你龟儿子了。” “格老子的,出个差还要跟你龟儿子请假索!” 这本是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虽然是一点恶意都没有,没有骂人的话就开不了口。但是,虽说是一说话就把耙子带,相互骂了却绝对不会见怪。 因为这些言子的运用,已经被普遍接受,用来表示感情深厚,喜欢,亲热。 还有一些,听起来更吓人。有时候女人称自己的丈夫是,“嗨呀~死人!死老头!”这几个称呼在全国都比较普遍,而最有重庆特色的就是“砍脑壳的”,“背时的”。“砍脑壳的”什么意思,一看就明白,“背时的”,意思是倒霉的,晦气的,你想啊,与时运相背了,还能指望好到哪里去?这些词语平时总是离不了口的,特别是在认识的人之间,骂得越厉害,语气越重,说明关系越好,感情越深。在一个家庭里,则更是刀光剑影,杀气腾腾。我们来看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我的幸福家庭》: “我那挨雷打的遭火烧的家庭,一共四口人,砍脑壳的妈妈,早晨8点钟起来就到理发店去上班,拿起刀就砍脑壳;我那个挨刀的哥哥,是屠宰场的杀猪将,他不挨刀猪挨刀;我是塞炮眼的二娃,我背时的死人子老汉,天天都在屋头睡瞌睡,等到我妈妈弄饭来吃吃。我们一家人,那全部都是打短命的幸福。” 读起来虽然好笑又好气,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原本表示骂人的言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有着多么不同于本意的作用! 言子的这种应用方式,可以解释为“正话反说”,彼此间用反话来表达更深厚真挚的感情,显得轻松,诙谐,又趣味盎然。便是在这样的打骂中,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越积越深,越酿越浓。
---------------------------------------------- 已欲立立人,已欲达达人
非常感谢 Ivy_Yeung 在涅磐论坛发表文章,我们离不开您的参与和支持
这篇帖子发表于: 2003-3-12 15:21:25
shy[]
|
|
|
浏览次数:1872--
 |
----上篇文章:《桑拿浴成淫乱场 成都“同性色情”触目惊心(图)》
----下篇文章:《村委会大院竟暗藏“黄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