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向我约稿
[首页] [关于本站] [新闻中心]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我的相册] [留言板]


2024年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旧事》《巴蜀武术天下奇》隆重出版!
郑光路文革研究[图为海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郑光路80余万字研究文革史专著《文革文斗》《文革武斗》的封面]
郑光路文史及批评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右)与《水浒传》饰演李逵的赵小锐摄于电影剧组]
郑光路武术研究及武侠小说类作品[郑光路曾被武术专业刊物选为封面人物]
郑光路文革旧事、诗词书信、游记类作品[左图为郑光路脚踢兰天习武照]
拍案惊奇!郑光路精彩特稿[图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中)及夫人濑田裕子与郑光路合影]
文史长廊精品[左图:郑光路(左1)应邀拍电影时]
文革类老照片.美术作品链接[左图:郑光路当医生时和原珠海市市长梁广大(左)合影]
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现象研究专栏[图:郑光路(左1)与常演“皇帝”的张铁林先生(左3)]
郑光路巴蜀文化及历史类作品[篮球巨人穆铁柱和郑光路]
近50年当代史研究史料[左图: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厅负责人庄炎林(左)与郑光路合影]
[文革专栏]本网特色,翻页内容甚多![本栏图片:郑光路1966年在天安门]
评说成都、四川[图为著名学者魏明伦先生(右)与郑光路]
四川特色作家文章[左图为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先生(右)和郑光路]
历史往事揭秘专栏[左图为郑光路收藏的文革宣传画]
“社会评论”精品转载[左图为郑光路(左)与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刘学文]
中国近现代文学掠影[左图为张邦元(右)绝技童子功“隔山望月”与郑光路同摄]
中国知名文革史研究者精品专栏(!本网热烈推荐:链接严肃学术网站渤海大学网),极其丰富多彩!
中国历代文学研究专栏[老武术家王树田(中)郑光路(左1)刘绥滨(左2)市武协副秘书长王学贤(左3)]
!连载郑光路最新长篇力作《打工妹怪遇》欢迎阅读和书商、出版机构及影视改编合作!
网友交流专栏[郑光路作品讨论会上民革市文史委员会主任王大炜(右)作家白郎(中)和李克林教授(左)]
《川人大抗战》选载[成都媒体为《川人大抗战》举办座谈会后李克林、流沙河、王大炜、卢泽明等先生同摄]
巴蜀文化和掌故[海外作家与成都卢泽民、章夫、冉云飞、郑光路(1排左1)、白郎、蒋蓝等]
今年郑光路有影响的新作[左图上排右起:郑光路、郑蕴侠、副导演商欣。下排为导演刘子农及张国立、王姬等]
当今文学界之怪现状[文革结束郑光路(1排右1)考入大学与同学去安仁镇接受“阶级教育”]
转载网络精品[1987年郑光路(右1)与华西医大副院长张光儒博士(右2)在珠海工作时游澳门]
老成都掌故[左图为郑光路(右1)在青城山上清宫与道士练剑]
武侠文化[左图:右1郑光路,右2习云太教授(中国武术一级教授),右3刘绥滨,右4铸剑专家龙志成]
滑稽妙文选[人生如戏,图为郑光路(右1)1985年应邀参加影视剧拍摄时照片]
中国文学、史学与世界[图为法国学者大卫(左)和郑光路
巴蜀文化中的杰出人物[本栏图片说明: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谢芳(中)、张目(右1)和郑光路合影]
四川及巴山蜀水人文[左图为郑光路(1排中)1985年与几个弟子同摄]
当今社会奇稀罕事、伤心事、可怕事[左图:郑光路舞禅仗习武照]
文史文学精品转载[图为1990年郑光路(后排右2白衣者)与众武术人士在少林寺参加武术拍摄]
郑光路欣赏的古典、文学、史学作品推荐[1986年郑光路(上排左3)参加武术表演赛后和四川武林好友摄]
阅之有益的史学方面学术文章[图为郑光路(中)当医师时在医院为病人作手术]
郑光路著《中国当代热点问题透视—中国气功武术探秘》选录
郑光路文革研究专著介绍[图为两本专著封面]
四川近、现、当代史研究史料参考[郑光路1987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工作时照片]
文化与教育[图为郑光路练铁指功练武照]
体育武林前辈【左图:1984年时郑光路与李孟常师傅(右)。右图:郑光路与黄林派钟方汉师傅(右)】
郑光路巴蜀文化研究专著[郑光路与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郝勤教授]
隆重推荐作家原创精品[《武当》杂志主编刘洪耀(右)与郑光路]
过来人回忆文革历史[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当受苦知青时,点击图很瘦]
官方报刊资料(主要为文革时期)选登[本栏图为文革中的恐怖刑场]
知青问题研究[郑光路1970年当知青时艰难环境下仍自强练功“朝天蹬”]
名家杂谈精粹[郑光路(左1)与四川武术名家黄明生(左2)、李兴白(左3)1985年在电影剧组]
抗战文史[英勇殉国的饶国华中将之女饶毓秀(左1)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之子李克林(左2)与郑光路]
四川著名学者、作家岱峻专栏[作品充满空灵雅趣和智慧沉思。图为岱峻夫妻恬静生活]
四川著名特色学者、作家陈稻心专栏[图为陈稻心先生(左)与郑光路]
中国著名作家雁翼专栏[左图为中国著名老作家雁翼(左)与郑光路合影]
学术界百家争鸣[左图:四川曲艺界大师邹忠新(左)与郑光路在一次文艺会上]
武侠小说评弹[1986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肖应鹏(右3)在一次会上]
四川著名武术家(排名不分先后!)[郑光路(左1)与著名武术家王佑辅(左2)邹德发(左3)合影]
宗教文化与人生、文学[图为郑光路(左)与四川一高僧]
佛道、医学、养生文化[图为郑光路(左)与武友在山中古佛寺练武养生]
纪实历史、文学长篇[香港《明报》1987年刊登郑光路当医师搞科研时照片]
中国传统文化名篇[1987年郑光路(右1)与老武术家王树田(右2)、全国地趟拳冠军陈刚(右3)]
门外诗歌谈[图为文革时期郑光路(下排右1)和红卫兵战友]
放眼世界专栏[红卫兵文革闯将]
免费网上书屋、实用网站[more翻页还多!]图为毛泽东与张玉凤
中国各地优秀作家陆续推出专栏
重要精华文章专栏![左图:中国民生真实的另一面“黑窑矿工”]
2024年郑光路出版之新书及新闻


·写作范围:文史、文革史、抗战史研究,以及社会纪实文学作品(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类纪实)
·姓名:中国独特题材文学网
·笔名:站长:郑光路
·电话:--
·手机:423648068@qq.com
·OICQ:--
·电子邮件:423648068@qq.com
·通讯地址:中国.四川省.
·邮政编码:--
--管理中心

  本站浏览总人数:
今日浏览总人数:
昨日浏览总人数:
本月浏览总人数:
上月浏览总人数:

《四川话中,最最难听的就是自贡话了》

作者: -上传日期:2004/4/5

  [转帖]关于方言

   出来久了,家乡话也说得不好了。反正我现在在外地一说家乡话,人家就问:你说的什么话?
                        但确实我完全同意四川话中,最最难听的就是自贡话了。
                        难听还是次要的,主要是土,土得伤心:说话语气没有任何抑扬顿挫,完全平铺直叙;语气词“啊”狂多不已。
                        有一次,看一档当地节目,记者采访一大姐,问其某药药效如何。
                        该女士不慌不忙,一口正宗自贡话:
                        我吃啊勒过药,就好啊。
                        偶当场气绝。

                        原创】关于重庆言子(仅作笑谈) 


                        作者:柳陌枕霞 发表时间:2003年3月2日 22:04 
                        我本是四川广安人氏,在这里却要说说重庆言子。因为家和重庆离得比较近,所以所说的话大致可以算是重庆一系的方言。在说重庆言子之前,先得粗略介绍一下三个主要的四川话派别。四川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以三个地方为代表,成都,重庆和自贡。
                        成都那边的四川话又软又轻,声音飘得高高的,最经典的两句话:“担担面”,“好烦哦”。这个“an”音,紧贴着上颚发出来,又拖得特别长。听“好烦哦”,感觉随着说话人的声调飞了一趟刚落下来,脚跟却软绵绵地没踩踏实。听“担担面”,却是三起三落,飘了又飘。感觉听成都话非得尖起耳朵听,悬着心听,特别担心一落下来踏不到实地上摔个四脚朝天。
                        自贡,许多人都知道,出产盐,灯会,还有恐龙,当然是化石。在四川呆久了,还会发现这里盛产美女。不过,自贡还出产一样东西,那就是最难听的四川话。这是四川重庆各大高校学生在网上评出来的,已经成为普遍认同的公理。自贡话究竟特别在什么地方呢?
                        且说四川话,不管是成都还是重庆,有三大特点:一是平舌卷舌不分。你千万不要让四川人念十四只石狮子四十只死狮子,因为念出来都是“sizi”全部是平舌,压根就没有卷舌音;二是鼻音边音不分,所以南、难与兰、蓝都念作“ 
                        lan ”;三是多数时候会“h ”“f”不分,比较经典的例子便是“湖南”,通常被念作“福兰”。
                        偏偏自贡话就全部把平舌说为卷舌,他说着完全无所谓,只把听的人累得发慌,总觉得似乎自己得嘴里衔了鸡蛋大的鹅卵石。当然,顺便提一下内江一带,这里的人却是卷舌平舌分得清清楚楚,丝毫不含糊。
                        再来说重庆。重庆是有名的雾都,也是有名的火炉。也许是整日被雾罩得郁闷,满心想把心中的恶气一吐为快,也许性格也正如夏日的天气般火辣,重庆人说话总是中气十足,用方言形容就是“刚嗓很好”。要让金庸先生来听,一定惊叹为内功了得。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开口一定像大吼大叫。外地人不知道,一听一定吓一跳,还以为是在吵架呢!不过,这样的话,与重庆火锅一样,热辣辣还有点烫,听起来却特别爽,丹田之气让人觉得正气堂堂。
                        重庆人说普通话,除了发音不准,还要加点方言里特有的熟语,就像地道的重庆火锅,加了花椒盐巴,好吃得很,所以被称为椒盐普通话。这些有盐有味的熟语,大半便是言子。
                        “言子”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子”多半指零零碎碎、细小的东西,如瓜子、莲子、枣子,这里的“子”,不仅仅指出这是某种植物的果实,更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的外貌特征。言子,即是指零碎、细小的语言,在生活中普遍流传,有约定俗成的意思,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深入人心。语言学中把它归为熟语的一种。
                        首先来介绍几个常用的言子。
                        “瓜”。这个瓜,不是西瓜南瓜,也不是黄瓜香瓜。这里的瓜,是个形容词。通常还可以加上“兮兮”两个字来加重语气。“瓜”是什么意思呢?有点像“可怜”,但是可怜得可爱。还有点傻乎乎的含义在里面。比如说,放学时下雨了,又没带伞,冲到公车站,全身湿淋淋的像从水里捞起来的,就可以被形容为“瓜”;等了半天,要等的车还是不来,又冷又饿,却被路过的车溅了一身泥,那就是瓜到极点,瓜到家了。前段时间颇为流行的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的男主角,在刚认识女主角的时候的种种遭遇,就可以说是很瓜,非常瓜,岂止是瓜到家,简直是瓜到祖宗家了。
                        “傻儿”,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大胖子刘德一的《傻儿师长》系列曾红遍了大江南北,也把“傻儿”这个四川形象传遍了神州大地。傻,在这里的读音不是[sha 
                        ],而是[ha]。这个傻,也是傻乎乎的,憨拙拙的,滑稽而可爱的形象。
                        “宝气”。乍一看,还以为是形容某人特别大款,气宇轩昂,气派非凡。实际上呢,宝气原意可解作“珠光宝气”这个“宝气”,最原来的形象大概就是乡巴佬发了家穿金戴银满身披挂的样子。后来,“宝气”即指不合时宜,或滑稽,也不仅仅指外表,还用以形容语言,动作,甚至思想。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人穿着笔挺的西装,还打着领带,却穿了一双球鞋,还是雪白的,裤脚也不直了,衣服也不挺了,便可以笑一笑,然后脱口而出:“宝气!”明明法轮功已经被定为邪教了,却偏偏一心相信肚子里有个法轮,呼啦啦啦地在转,天天坐在那里练,便可以升天,这种人,也可以被成为“宝气”。
                        宝气既然是名词,当然就可以有无数的形容词来形容它。比如说,大宝气,小宝气。或者可以变个花样说,“酱油碟里放夜明珠,还宝得有盐有味的。”
                        “瓜”,“傻儿”,“宝气”,这几个言子均可算是骂人的话,至少是贬低人,嘲讽人的话。但是,很多时候,却作为表示亲昵的词来用。朋友之间互相调侃,父母称呼自己的孩子,长辈叫晚辈,都可以用这些词。既亲切,又生动。
                        比如宝气,我妈妈在家就称我为宝气,吃饭的时候叫,“宝气,吃饭啦!”有时还在宝气前面加上我的姓,叫“李宝气”,意思是,不是别家的宝气,是李家的宝气。
                        当然,由此类推,还有赵钱孙宝气,周吴郑王宝气,数不胜数。所以,要是到大街上一走,一定满街满耳的宝气,真的是闪闪发光,一片繁荣。
                        朋友之间,一定是互相称呼傻儿。比如说,在大街上碰到了,不叫名字,不打招呼,开口便是;“傻儿,到哪里去?”“还能到哪里去嘛!上课撒!你傻儿这会考试考好多分?”“哎呀,你傻儿又不是不晓得我的德行,及格都不得了了!”一句一个“傻儿”,对方不是傻儿,也被说成是智商有问题了。
                        除了“傻儿”,“宝气”,重庆人说话经常用的还有“龟儿子”,“格老子”。比如:
                        “罗傻儿,你龟儿子跑到那点去了嘛?好久都没看到你龟儿子了。”
                        “格老子的,出个差还要跟你龟儿子请假索!” 
                        这本是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虽然是一点恶意都没有,没有骂人的话就开不了口。但是,虽说是一说话就把耙子带,相互骂了却绝对不会见怪。 
                        因为这些言子的运用,已经被普遍接受,用来表示感情深厚,喜欢,亲热。
                        还有一些,听起来更吓人。有时候女人称自己的丈夫是,“嗨呀~死人!死老头!”这几个称呼在全国都比较普遍,而最有重庆特色的就是“砍脑壳的”,“背时的”。“砍脑壳的”什么意思,一看就明白,“背时的”,意思是倒霉的,晦气的,你想啊,与时运相背了,还能指望好到哪里去?这些词语平时总是离不了口的,特别是在认识的人之间,骂得越厉害,语气越重,说明关系越好,感情越深。在一个家庭里,则更是刀光剑影,杀气腾腾。我们来看一个小学生的作文《我的幸福家庭》:
                        “我那挨雷打的遭火烧的家庭,一共四口人,砍脑壳的妈妈,早晨8点钟起来就到理发店去上班,拿起刀就砍脑壳;我那个挨刀的哥哥,是屠宰场的杀猪将,他不挨刀猪挨刀;我是塞炮眼的二娃,我背时的死人子老汉,天天都在屋头睡瞌睡,等到我妈妈弄饭来吃吃。我们一家人,那全部都是打短命的幸福。”
                        读起来虽然好笑又好气,但是,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原本表示骂人的言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有着多么不同于本意的作用!
                        言子的这种应用方式,可以解释为“正话反说”,彼此间用反话来表达更深厚真挚的感情,显得轻松,诙谐,又趣味盎然。便是在这样的打骂中,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被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越积越深,越酿越浓。



                        ----------------------------------------------
                        已欲立立人,已欲达达人

                        非常感谢 Ivy_Yeung 在涅磐论坛发表文章,我们离不开您的参与和支持



                         这篇帖子发表于: 2003-3-12 15:21:25 





                        shy[]
                浏览次数:1829-- 发表评论,已评论6次




----上篇文章《桑拿浴成淫乱场 成都“同性色情”触目惊心(图)》
----下篇文章《村委会大院竟暗藏“黄窝” 》